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男同GAYA片大全,一二三四视频社区5在线高清

當(dāng)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作文 >> 2022年春日張耒翻譯(九篇)

2022年春日張耒翻譯(九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11 17:59:46
2022年春日張耒翻譯(九篇)
時間:2023-06-11 17:59:46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春日張耒翻譯篇一

懷金陵三首

張耒

其一

此君堂后青蒼玉,別后何曾寄一聲。

想見秦淮月堂下,西風(fēng)吹浪拍堤平。

其二

璧月瓊枝不復(fù)論,秦淮半已掠荒榛。

青溪天水相澄映,便是臨春閣上魂。

其三

曾作金陵爛漫游,北歸塵土變衣裘。

芰荷聲里孤舟雨,臥入江南第一州。

張耒(1054—1114),字文潛,號柯山,楚州淮陰(今屬江蘇)人。與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并稱“蘇門四學(xué)士”。

⑵金陵:今江蘇南京,為六朝故都。

⑶秦淮:即秦淮河,河畔一帶為金陵名勝。

⑸青溪:張麗華的喪身之處?!赌鲜贰堎F妃傳》:“及隋軍陷臺城,妃與后主俱入于井,隋軍出之,晉王廣命斬貴妃,榜于青溪中橋?!币蛔鳌扒逑?。

⑹爛漫:原意為色澤絢麗。這里有散漫、放浪之意。

其一

記得此君堂后面有著美好的青蒼玉,自從離開金陵之后哪里有一點音信?想起當(dāng)年在此堂下,美麗迷人的秦淮月夜里,西風(fēng)吹起河中浪花拍擊著河堤的情景,到現(xiàn)在還歷歷在目。

其二

張貴妃、孔貴嬪的故事已經(jīng)過了數(shù)百年,對她們的容色無需再作評論,現(xiàn)在就連秦淮河也有一半被荒野的榛子樹所侵奪。青溪水天交相輝映,那便是臨春閣上張麗華與陳后主相聚之魂。

其三

我曾經(jīng)在金陵有過放浪形骸的'一段生活,北歸之后風(fēng)塵仆仆,連衣裘也變舊了。那時乘著扁舟在湖中游蕩,聽著雨打芰荷猶如美妙音樂的清脆聲音,在舟中高臥欣賞,真的十分陶醉。

《懷金陵三首》是宋代文學(xué)家張耒的組詩作品。這組詩當(dāng)寫于不同時時。第一首詩追憶金陵的風(fēng)光;第二首詩實為金陵懷古詩,借亡國之君陳后主與張麗華的一段史事,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革是非只待后人評說的感慨;第三首詩追懷金陵的昔日之游。三首詩藝術(shù)風(fēng)格相似,手法相同,都是一、三、四句一脈相承,第二句宕開一筆,另換一意,含意深婉,用典簡凈,具有“自然奇逸”的藝術(shù)特色。

《懷金陵三首》似乎不是寫于同時。第一首回憶金陵秦淮的風(fēng)光。第二首實為金陵懷古詩,所詠的是亡國之君陳后主與張麗華的一段史事。數(shù)百年之后,作者回想這段荒淫誤國的丑事,對于張、孔的容色無需再評論了。她們早已魂埋幽石,埋骨窮壤了。就連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秦淮河,也有它興衰的歷史,后來有一半被荒野的榛子樹所侵奪,失去了昔日的繁華?!扒嘞焖喑斡场倍涫浅惺拙涠鴣?,接詠張麗華之事。當(dāng)隋軍攻克臺城之后,陳后主與張麗華一同逃入井中,隋軍把他們從井中撈出,斬張麗華于青溪中橋(一說斬于青溪柵),所以青溪是張麗華的喪身之處。《南史·張貴妃傳》又載:“至德二年(指584年),(后主)乃于光昭殿前起臨春、結(jié)綺、望仙三閣,高數(shù)十丈?!笾髯跃优R春閣,張貴妃居結(jié)綺閣?!睆脑姷娜膬删淇?,“臨春閣上魂”應(yīng)是指張麗華。陳后主死于洛陽,葬于邙山,所以“臨春閣上魂”實應(yīng)為“結(jié)綺閣上魂”,用“臨春”代“結(jié)綺”,是因句中平仄韻律的需要。不過這也無關(guān)緊要,陳、張的幽靈,仍然可以在臨春閣相聚。詩人不過是用此來警告不思振作的宋代統(tǒng)治者,希望他們不要重蹈陳后主的覆轍罷了。

第三首詩追懷金陵的昔日之游。故首句說“曾作金陵爛漫游”,“爛漫”有散漫、放浪之意,這一句包含著許多對舊游之地的美好回憶。金陵是歷史名城,六朝故都。謝朓詩說:“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金陵在歷史上就是游覽勝地,詩人離開之后,依然難以難忘?!氨睔w塵土變衣裘”句,由追昔轉(zhuǎn)入撫今。說他北歸之后,風(fēng)塵仆仆,衣裘也變舊了。岑參詩有“容鬢老胡塵,衣裘脆邊風(fēng)”之句。詩人北歸之后,容顏也變老了。三四兩句,繼續(xù)回憶令人神往的金陵之游:扁舟一葉,在湖中游蕩,湖光山色,盡入眼底,在風(fēng)酥雨膩的江南春日,雨打芰荷,發(fā)出清脆的聲音,猶如美妙的樂曲,詩人在舟中高臥,欣賞雨打芰荷的美妙音樂,十分陶醉。張耒曾用優(yōu)美的散文來描寫金陵的美景:“余自金陵月堂謁蔣帝祠,初出北門,始辨色。行平野中,時暮春,人家桃李未謝,西望城壁,壕水或絕或流,多鵁鶄白鷺,迤邐近山,風(fēng)物天秀,如行錦繡圖畫中?!保ā盾嫦獫O隱叢話·前集》卷三十四引)此段描寫,可與此詩相參照。

《懷金陵三首》雖然不是寫于一時,但藝術(shù)風(fēng)格相似,手法相同。一、三、四句一脈相承,第二句宕開一筆,另換一意。在詠史詩的寫作上,他擺脫了宋人詠史“出己意,發(fā)議論,而斧鑿錚錚”(吳喬《圍爐詩話》)的通病,造語奇警,含意深婉,用典簡凈。《呂氏童蒙訓(xùn)》說:“文潛(張耒的字)詩自然奇逸,非他人所及?!边@三首絕句,具有“自然奇逸”的藝術(shù)特色。

春日張耒翻譯篇二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桃源一向絕風(fēng)塵,柳市南頭訪隱淪。

到門不敢題凡鳥,看竹何須問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東家流水入西鄰。

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

呂逸人隱居之地方,與塵俗世事隔絕。我專程來柳市南頭訪問呂逸人。

來訪未遇主人,參觀主人的住地環(huán)境何必詢問主人。

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內(nèi)一樣,東鄰流動的水流入西邊鄰居。

主人在這里著書立說的時問已經(jīng)很長了,他親手栽種的松樹已經(jīng)很老了,樹的表皮都象龍鱗一樣。

1、裴迪,王維詩友,早年同居終南山,后常伴王維隱居輞川,游覽賦詩,琴樽相樂。新昌里,即新昌坊,在長安朱雀街東自北數(shù)第八坊(見《長安志》)。呂逸人:不詳何人。逸人,古代稱隱居之人。遇:會見。

2、桃源:即桃花源,此指呂逸人隱居之處。

3、一向: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一段時間。

4、絕:斷絕,隔絕。

5、風(fēng)塵:指塵俗的世事。

6、柳市,漢長安地名?!稘h書·游俠傳》載:“萬章。字子夏,長安人也。長安熾盛,街闖各有豪俠,章在城西柳市,號西城萬子夏。”此亦借指呂逸人隱居之處。

7、隱淪:隱士,隱居之人。

8、題凡鳥:典出《世說新語·簡傲》。魏嵇康與呂安兩人平素非常要好,只要一想念對方,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要命駕專程前去探望。有一次,呂安來看嵇康,正巧嵇康不在家,康兄嵇喜前來迎接。呂安不進屋,只在門上寫了一個“鳳”字就走了。嵇喜看到了這個“鳳”字后,感到非常高興,認為是呂安在表揚他。他哪里知道,這個“鳳”字是呂安對他的譏諷,認為嵇喜這個人只不過是一只“凡鳥”而已——“凡”與“鳥”這兩個字合寫,就是“鳳”的繁體字字形。作者在“題凡鳥”前加“不敢”,有兩個意思:一是此次來訪未遇主人;二是贊揚呂逸人家不俗氣。

9、看竹:典出《晉書·王羲之傳》。王徽之見吳中一個大夫家有好竹子,就去觀賞。到了那里以后,在竹林中諷嘯了很長時間。主人請他坐下,他仿佛沒有聽到。在他要回去的時候,主人把門關(guān)上,留他賞竹,盡歡而散。作者在此用典,也有兩個意思:一是未見到主人;二是作者與主人不外,盡管主人不在家,仍可留下參觀主人的住地環(huán)境。

10、何須:何必,哪里還用。

12、閉戶:閉門,關(guān)門。

13、種松:栽種松樹。

14、龍鱗:謂古松軀干如龍鱗。這里用它來形容老松樹的表皮呈現(xiàn)出鱗的形狀,很老了。

王維和裴迪是知交,早年一同住在終南山,常相唱和,以后,兩人又在輞川山莊“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舊唐書·王維傳》)。新昌里在長安城內(nèi)。呂逸人即呂姓隱士,事跡未詳。這首詩極贊呂逸人閉戶著書的隱居生活,顯示了作者艷羨“絕風(fēng)塵”的情懷。

“桃源一向絕風(fēng)塵,柳市南頭訪隱淪?!苯杼諟Y明《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比況呂逸人的住處,著一虛筆。于長安柳市之南尋訪呂逸人,跟一實筆。一虛一實,既寫出呂逸人長期“絕風(fēng)塵”的超俗氣節(jié),又顯示了作者傾慕向往的隱逸之思。

“到門不敢題鳥,看竹何須問主人?!痹L人不遇,本有無限懊惱,然而詩人卻不說,反而拉出歷史故事來繼續(xù)說明對呂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見其尋逸之心的誠篤真摯?!胺缠B”是“鳳”字的分寫。據(jù)《世說新語·簡傲》記載,三國魏時的嵇康和呂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呂安訪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呂安于門上題“鳳”字而去,這是嘲諷嵇喜是“凡鳥”。王維“到門不敢題凡鳥”,則是表示對呂逸人的尊敬?!翱粗瘛笔乱姟稌x書·王羲之傳》。王羲之之子王徽之聞吳中某家有好竹,坐車直造其門觀竹,“諷嘯良久”。而此詩“何須問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沒有遇見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處,也會使人產(chǎn)生高山仰止之情。

上一聯(lián)借用典故,來表示對呂逸人的敬仰,是虛寫?!俺巧锨嗌饺缥堇?,東家流水入西鄰”,寫呂逸人居所的環(huán)境,是實寫?!俺巧稀?,一作“城外”。“青山如屋里”,生動地點明呂逸人居所出門即見山,暗示與塵市遠離;流水經(jīng)過東家流入西鄰,可以想見呂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環(huán)境清幽,真是一個依山傍水的絕妙境地。青山嫵媚,流水多情。兩句環(huán)境描寫,一則照應(yīng)開篇的絕風(fēng)塵,二則抒寫了隱逸生活的情趣。

“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作老龍鱗?!弊詈髲恼鎸戨[逸。呂逸人無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塵世,長時間閉戶著書,是真隱士而不是走“終南捷徑”的假隱士,這就更為詩人所崇尚。松皮作龍鱗,標(biāo)志手種松樹已老,說明時間之長,顯示呂逸人隱居之志的堅貞和持久,“老龍鱗”給“多歲月”作補充,并照應(yīng)開頭的“一向絕風(fēng)塵”,全詩結(jié)構(gòu)嚴謹完整。

這首詩,句句流露出對呂逸人的欽羨之情,以至青山、流水、松樹,都為詩人所愛慕,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歸隱皈依的情思。描寫中虛實結(jié)合,有上下句虛實相間的,也有上下聯(lián)虛實相對的,筆姿靈活,變化多端,既不空泛,又不呆滯,頗有情味。

春日張耒翻譯篇三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蟲飛絲墮兩悠揚,人意遲遲日共長。

春草滿庭門寂寂,數(shù)欞窗口掛空堂。

(1)請分析秦觀《春日》詩中“含”與“臥”兩字的妙處。(3分)

(2)兩詩所描繪的“春日”景象有什么不同之處?(4分)

詩中寫雨后芍藥水滴點點,像含著有情春淚一般,薔薇則無力地靠臥在枝頭?!昂弊趾汀芭P”都用了擬人的手法,使芍藥與薔薇帶有了人的情態(tài)。(詩句分析占1分,“擬人”手法及其表達效果占2分)

秦詩寫春日,霽光反射著碧瓦,芍藥雨珠點點,薔薇盛放枝頭,一派清新艷麗的春日畫面;張詩所寫春日,蟲飛絲墮,春草寂寂,只有幾縷陽光透過窗欞照進空空堂房,表現(xiàn)的是一片蕭索枯寂的景象。(詩歌分析各占1分,景象特點概括各占1分)

《春日》寫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臥枝蔓,嬌艷嫵媚。這里有近景有遠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

這是北宋詩人秦觀的《春日》。這首詩寫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臥枝蔓,嬌艷嫵媚。這里有近景有遠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

《春日書事》是宋代詩人張耒所寫的一首描寫春日景物的七言絕句。這首詩除了第二句寫情,其他三句都是寫景。但這些寫景卻又都是圍繞著寫情鋪展,從而把春日里那種寂寞無聊的細微感受,刻劃得入木三分。

春日的景物多是動人的,但詩人不去描寫春天的美景,卻首先拈出“蟲飛絲墮兩悠揚”一景,有點大煞風(fēng)景。蛛網(wǎng)墜落了,不會捕捉到蟲子,“蟲飛絲墮”暗寓萬事落空,心灰意冷?!叭艘膺t遲日共長”句,顯示出主人公的無聊與厭倦?!肮病弊郑娲喝张c人意兩者而言,故言“共長”。大凡人在無聊的時候,就會感到日永夜長,甚至有度日如年的感覺。這句詩突出感覺上的日長,來表現(xiàn)主人公的心緒不佳?!按翰轁M庭門寂寂”是春日荒涼寂寞之景,春草長滿了庭院,但門內(nèi)卻是靜悄悄的,說明人跡很少?!皵?shù)欞窗日掛空堂”句,承上句而來,因門內(nèi)寂寂無人,春日和煦的陽光,只能透過窗欞,投射在空堂上。一個“空”字,見得堂內(nèi)是空曠的,與上句的“寂寂”二字相呼應(yīng)。一個“掛”字,把日光映在堂上的形象描繪得很逼真,有立體感。

春日張耒翻譯篇四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shù)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shù)觀點和藝術(shù)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膹堮纭讹L(fēng)流子》詩詞翻譯賞析,希望能幫到大家!

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

芳草含情,延伸到天際,牽動離人的憂愁。斜陽無語,鴻雁橫渡南浦,我在西樓久久佇立。

北宋 張耒 《風(fēng)流子》

木葉亭皋下,重陽近,又是搗衣秋。奈愁入庾腸,老侵潘鬢,謾簪黃菊,花也應(yīng)羞。楚天晚,白蘋煙盡處,紅蓼水邊頭。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

玉容知安否?香箋共錦字,兩處悠悠??蘸薇淘齐x合,青鳥沉浮。向風(fēng)前懊惱,芳心一點,寸眉兩葉,禁甚閑愁?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

亭皋:水邊平地。

搗衣:在砧石上捶洗衣服。

庾腸:指庾信愁腸。庾信流寓北周,作《哀江南賦》以述思鄉(xiāng)之苦。南朝庾信初仕梁,使西魏被留北方,時常思念故鄉(xiāng),多在詩文中表達。后以此典泛指愁腸。

潘鬢:西晉潘岳《秋興賦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二毛,指頭發(fā)黑白二色相間。后以“潘鬢”指早生白發(fā)或早衰易老。

謾:不經(jīng)意。 謾簪:隨意的簪上(菊花)。

香箋錦字:珍貴的書信。

青鳥:神話中西王母的使者,后人因稱使者為青鳥。

譯文:

樹葉紛紛飄落在水平地上,重陽將近,又是婦女為親人捶打寒衣的深秋了。怎奈我像庾信那樣在他鄉(xiāng)羈留,滿腹愁緒,雙鬢漸白。輕慢地把菊花插在頭上,恐怕那菊花也會感到羞辱吧。天色已晚,遙望楚天,一直望到水氣籠罩的白蘋盡頭,一直望到水邊開花的紅蓼深處。芳草含情,延伸到天際,牽動離人的憂愁。斜陽無語,鴻雁橫渡南浦,我在西樓久久佇立。

不知伊人是否安康?雖然有書信和題詩,可是兩地渺遠,無從寄送。碧云已合而伊人未至,青鳥杳然而音書全無。伊人也許在風(fēng)前月下,芳心懊惱,眉頭緊皺,怎么也無法停止這相思之愁。情到深處,無從訴說,不如交付給東去的江流。

“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這幾句大意是:芳草似有情意,夕陽默默無語,雁從南浦橫空飛過,人在西樓獨倚。

這是狀寫離愁的千古名句。四種景物,構(gòu)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畫面,每一種景物都蘊含著深深的離愁。芳草有情,追隨游子遠行天涯,閨中人卻不得相伴;夕陽斜照著樓頭凝望終日的思婦,同情她內(nèi)心的憂傷,卻無語可以告慰;雁從送別的南浦橫空而去,帶不走思婦愁苦的心聲;人在西樓佇立倚望,望斷芳草天涯,不見行人何處。此時此地,真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見溫庭筠《望江南》)。王國維認為“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幾句表現(xiàn)得非常典型,寫離愁可以化用。

此詞抒寫游子思婦相思的情懷?!恫蜋褟T詞話》評此詞云:“張之潛《風(fēng)流子》:”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熬罢Z亦復(fù)尋常,惟用過拍,即此頓住,便覺老發(fā)渾成。換頭:”玉容知安否?‘融景入情,力量甚大。此等句有力量,非深于詞,不能知也’香箋‘至’沉浮‘,微嫌近滑,幸’風(fēng)前‘四句,深婉入情,為之補救;而’芳心‘、’翠眉‘,又稍稍刷色。下云:“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蓋至是不能用質(zhì)語為結(jié)束矣”。

上片起首一句,點明地點、時令,流露出思鄉(xiāng)之意?!澳救~”,即樹葉?!巴じ蕖?,即水邊平地。“木葉”、“搗衣”和“重陽”連用,意謂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夫妻間兩地相思之情愈益濃厚。這是因為:重陽節(jié)是人們登高飲酒的日了,有親人外,不免互相思念:“搗衣”,常用以表現(xiàn)妻子對遠方丈夫的思念,九月?lián)Q季之時,家家準備寒衣,這時,“搗衣”更容易引起思婦對游子痛苦的思念,游子也容易由此聯(lián)想到妻子的恩愛。接下來四句,寫思家之苦?!案c”,化用庚信羈旅北地而不忘家國的典故,指思鄉(xiāng)的愁腸?!芭唆W”,化用西晉文學(xué)家潘岳“三十有二,始見二毛”的典故,指中年鬢發(fā)初白。此四句謂由于憂傷深重,鬢衰將不勝簪。上片結(jié)末七句,均以景寓情,抒寫離別相思之情?!鞍滋O”,“紅蓼”,都易使人想起離家之苦,故云“芳草有情”?!跋﹃枱o語”,以擬人手法寫出了詞人對游子思婦離別之苦的同情?!把銠M南浦”,因物興感,言雁屆時即歸,而人分離后卻不能歸去?!叭艘形鳂恰?,點出游子登眺之處。

過片點明所思之人為“玉容”——思婦,揭示詞旨所?!跋愎{”四句,寫游子對閨中人的懷想。接下來四句,轉(zhuǎn)以想像之筆,設(shè)想妻子懷念游子時的痛苦情狀,表達了游子對妻子深摯的愛情和痛苦的思戀。

結(jié)尾兩句,以質(zhì)語收束全篇,言相思至極,欲說還休;不是不想說,而是說了反而愈益愁苦,倒不如把此情交付給東流之水帶去為好。

縱觀全詞,可見“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的張耒確乎以抒情見長。

這是一首描寫思鄉(xiāng)之情的詞。上片落筆寫景,首先點明季節(jié)?!澳救~亭皋下”三句,寫時近重陽,樹葉紛紛飄落到平蕩的水邊地上,又是婦女為親人捶打寒衣的深秋了。這里“木葉”即樹葉?!冻o·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后世常以此寫秋景,兼寫鄉(xiāng)思?!巴じ蕖敝杆吰降??!爸仃枴奔搓帤v九月九日;古時風(fēng)俗,人們常在這天登高,佩茱萸,飲菊花酒。有親友在外,屆時不免互相思念。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云:“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皳v衣”,古代婦女于秋季漸寒時,在砧石上捶打寒衣以備寄送遠方的親人過冬。李白《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沈佺期《獨不見》亦云:“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边@種“搗衣”之聲,最易引起閨中少婦對遠方征人的痛苦思念。而遠行之人也容易因此想到妻子在家為自己搗衣的情景,既感到痛苦又溫暖。這里“木葉”“搗衣”連用,不僅寫出了深秋特有的景色,為全詞烘托出蕭瑟凄清的背景,而且為下面的詞意發(fā)展作了有力的鋪墊。

“奈愁入庾腸,老侵潘鬢,謾簪黃菊,花也應(yīng)羞?!?這數(shù)句又緊承起句,意思說,怎奈我愁緒縈繞心中,白發(fā)現(xiàn)于鬢角,再輕慢地把黃菊插在頭發(fā)上,那菊花也該感到羞辱吧。這里“庾腸”,即庾信的愁腸。庾信本為南朝時梁朝的.官員,因出使西魏被留,羈旅北地,故常思念祖國和家鄉(xiāng)。其《哀江南賦》序云:“不無危苦之詞,惟以悲哀為主?!焙笕顺R浴扳壮睢贝杆监l(xiāng)之心?!芭唆W”,即潘岳的斑鬢。潘岳為西晉文學(xué)家,貌美而早衰,其《秋興賦·序》云:“晉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焙笠蛞浴芭唆W”為中年鬢發(fā)斑白的代詞。這里詞人以“潘鬢”自喻身心漸衰之貌。詞人由于憂傷,鬢衰將不勝簪,故云:“謾簪黃菊,花也應(yīng)羞?!币源朔匆r出暮感的深沉、鄉(xiāng)愁的濃烈。

“楚天晚,白蘋煙盡處,紅蓼水邊頭。”在寫景中寓離別相思之意。心中既然充滿鄉(xiāng)愁暮感,所以不僅遙望楚天的晚空,一直望到水氣繚繞的白蘋盡頭,一直望到水邊開花的紅蓼深處?!鞍滋O”,水中浮草,因其隨波漂流,容易引起游子產(chǎn)生離家漂泊的傷感。

“紅蓼”,生于水中者名澤蓼或水蓼,開淺紅色小花,葉味辛香。詞人是淮陽人,所以,遙望楚天,思鄉(xiāng)之念便在不言中了;再加兩點染,則把他鄉(xiāng)愁之深烘托出來了。這里雖純是寫景,但景中含情,意在言外。

“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數(shù)句緊承“白蘋”“紅蓼”兩句而來,含著情意的芳草,默默無語的夕陽,橫渡南面水濱的大雁,是詞人所望到的,但卻沒有望到故鄉(xiāng),在這種望而不得的情況下,他只好倚著西樓心往神馳了。這幾句寫景,將詞人遙望故鄉(xiāng)而不得的執(zhí)著深情又推進了一層,詞意含蓄,畫面完整,真所謂“物以情觀,情以物見”了?!叭艘形鳂恰秉c出游子登眺之處,交代了“楚天晚”至“雁橫南浦”六句都是極目之所見;由所見而引起所感,因而所見之景物都似有了人的感情。

下片換頭“玉容知安否?”點明所思之人,揭示了詞旨所在,使上片所寫種種情景明朗化。這句“玉容”,極言容貌之美如花似玉,這兒即指倚樓遙思的對象?!爸卜??”曲盡對遙思對象的關(guān)切和掛念,由此而引起下面相思的傾訴、深情的抒發(fā)。

“香箋共錦字,兩處悠悠??蘸薇淘齐x合,青鳥沉浮”意謂書信和題詩,由于兩地渺遠而無法見寄,徒然地怨那晴云分離,使者隱沒。這里“香箋”,即美好的書札;“錦字”,織錦上的字。晉代竇滔以罪徙流沙,其妻蘇蕙,因思念丈夫,織綿為《回文旋圖詩》以寄,后世常以此指妻子寄書丈夫,表達相思之情。“青鳥”,傳說西王母飼養(yǎng)的鳥,能傳遞信息,后世常以此指傳信的使者。“碧云”,江淹《休上人怨別》詩有“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來”之句,這里借以寫對于閨中人的懷思。由于香箋錦字,兩處悠悠,碧云已合而佳人未來,青鳥杳然而音書全無。詞人于此以鋪敘寫法表達兩地分居、不見來信的悵怨,愈加顯出“知安否”所包含的深沉掛念的分量。

“向風(fēng)前懊惱”四句,轉(zhuǎn)以想象之筆,設(shè)想妻子思念自己時的痛苦情狀。他想象妻子也許在風(fēng)前月下,芳心懊惱,眉頭緊皺,怎能止得住那百無聊賴的愁思呢?寫對方思念自己,正是為了表達自己對于妻子深摯的愛情與痛苦的思念。這種詩詞常用的手法,比較容易使讀者感到生動親切。

“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用質(zhì)語綰合全篇。相思至極,欲說還休;不是不想說,而是說了愈加愁苦,倒不如將此情交付給東流之水帶去為好。毛滂《惜分飛》曾云:“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睒?gòu)思、手法與此相同。

張耒(lěi)(1054年—1114年),字文潛,號柯山,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人稱宛丘先生、張右史。北宋時期大臣、文學(xué)家。

宋神宗熙寧年間,考中進士,歷任臨淮主簿、著作郎、史館檢討。哲宗紹圣初年,以直龍閣學(xué)士知潤州。宋徽宗初,召為太常少卿,成為蘇門四學(xué)士(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中,辭世最晚而受唐音影響最深的作家。列為元佑黨人,數(shù)遭貶謫,晚居陳州。政和四年(1114年),去世,享年六十一歲。

張耒詩學(xué)白居易、張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詞流傳很少,語言香濃婉約,風(fēng)格與柳永、秦觀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風(fēng)流子》等。著有《柯山集》《宛邱集》《柯山詩余》。

春日張耒翻譯篇五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古詩注釋]

1、 勝日:天氣晴朗的日子。

2、 尋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今山東省泗水縣。

4、 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5、 東風(fēng)面:以“東風(fēng)”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

良辰探尋美景在泗水之濱,無限的風(fēng)光景物煥然一新。輕易便能識得東風(fēng)的妖面,滿眼的`萬紫千紅都是芳春 。

我選擇了一個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觀花賞草來到泗水邊,只見無邊無際的風(fēng)光景物一時間都換了新顏。隨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東風(fēng)的面貌,東風(fēng)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般羲疄I”點明地點?!皩し肌保词菍ひ捗篮玫拇壕?,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fēng)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暗乳e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皷|風(fēng)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yīng)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dāng)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xué),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叭f紫千紅”喻孔學(xué)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fēng)。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朱熹是宋代理學(xué)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xué),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zhì),“理在先,氣在后”,提出“存天理,滅人欲”。朱熹學(xué)識淵博,對經(jīng)學(xué) 、史學(xué)、文學(xué)、樂律乃至自然科學(xué)都有研究。其詞作語 https:/// 言秀正,風(fēng)格俊朗,無濃艷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出都經(jīng)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xué)的哲學(xué)思想故也。

春日張耒翻譯篇六

引導(dǎo)語:秦觀的《春日》因其體物入微,情致蘊藉,通篇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在意境上以“春愁”統(tǒng)攝全篇,雖不露一“愁”字,但可從芍藥、薔薇的情態(tài)中領(lǐng)悟,又曲折隱晦的反映了詩人由于對宦途命運艱險的恐懼,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心理。下面是原文翻譯,我們一起學(xué)習(xí)。

一夕輕雷落萬絲,

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

無力薔薇臥曉枝。

[注]秦觀:北宋著名詩人,先后多次貶官遭徙,一生潦倒失意。

①萬絲:指密蒙的雨絲。葬光:雨后初晴的陽光。參差:指層疊的瓦片。②春淚:指雨珠。

一聲輕雷過后,頃刻落下了如絲般的春雨,

雨過天晴后屋頂上的琉璃瓦如碧玉般浮光閃閃。

雨后的芍藥如惆悵的女子含著點點淚珠,

雨打后的薔薇,也似乎綿軟無力,其實枝條正悄悄攀枝蔓延著。

萬絲:指春天的細雨。

霽:雨過天晴。

瓦:琉璃瓦。

碧:碧玉。

碧參差:指琉璃瓦浮光閃閃,猶如碧玉。

芍藥:草本之首,與牡丹形似。

臥:攀枝蔓延。

《春日》這首七絕描寫夜雨初霽的春天庭院的景致。絲,喻雨。浮瓦,晴光照在瓦上。雷是“輕”的,雨如“絲”般,春雨的特色詩人只用兩個字就揭示出來了。那碧綠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凈凈,晶瑩剔透,猶如翡翠,瓦上還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輝映下,浮光閃閃,鮮艷奪目,令人心曠神怡。 無力薔薇臥曉枝,也有的版本寫作“無力薔薇臥晚枝”。芍藥,牡丹。春淚,雨點。芍藥亭亭玉立、薔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淚”之態(tài)、“無力臥”之狀。

詩人捕捉到春雨“萬絲”的特征,把鏡頭的焦點對準了庭院一角,攝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曉日的精巧畫面。通過對偶形式,擬人手法,襯托庭院的華麗,描繪了芍藥和薔薇百媚千嬌的情態(tài)。

《春日》因其體物入微,情致蘊藉,通篇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在意境上以“春愁”統(tǒng)攝全篇,雖不露一“愁”字,但可從芍藥、薔薇的情態(tài)中領(lǐng)悟,又曲折隱晦的反映了詩人由于對宦途命運艱險的恐懼,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心理。

柔媚也是一種美,經(jīng)過風(fēng)雨的芍藥和薔薇,好似兩個嬌弱的女郎,一個飽含淚水,一個醉臥曉枝。以“春淚”喻水珠,以“臥”字象征“無力”,用辭工穩(wěn)而又自然,非經(jīng)鍛煉不能達到如此的水平。

中國的詩歷來以比興著稱,以物喻人,以物喻情,以物言志,詩品即人品,看其詩,即能推測其為人,這就是中國詩詞的獨到之處。所以有人評說,在女人堆中廝混必對秦少游濃詞艷曲愛不絕口,其寫詩也無非是對風(fēng)花雪月,春秋美景一枝一葉的哀怨,時而如頤氣指使的貴婦,時而又如怨婦,總脫不了婦人之形;心系民生、國家,必把杜甫、辛棄疾詩詞印記于心,其詩必是醉里挑燈看劍;大江東去,浪淘盡……這類豪情沖天的情懷。這或許有些偏頗,但不能不承認詩詞對人的陶冶作用。

(1)詩中寫了哪些景物,構(gòu)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分)

(2)描摹傳神是這首詩的特點。請從最后兩句詩中找出一個用得妙的字作賞析。(2分)

(3)請分析“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這兩句詩的表現(xiàn)手法及效果。(5分)

(4)這首詩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點?請指出來,并作簡要分析。(4分)

(1)答案:景物:雨絲、浮瓦、芍藥、薔薇(任意寫出兩種即可給1分);畫面:雨中春光圖(雨后初晴圖)(1分)。

(2)答案:(任選1個賞析即可)①“含”字形象地刻畫出雨后芍藥的嬌弱狀態(tài),表達7詩人的惜花之情。②“臥”字形象地刻畫出雨后薔薇的嬌弱狀態(tài),表達了詩人的惜花之情。

(3)“芍藥含春淚”“薔薇臥曉枝”,這是采用擬人(1分)的修辭手法來刻畫芍藥、薔薇雨后的嬌弱悲愁之態(tài)(2分),寫得形象鮮明,細膩生動,耐人尋味(2分)。

(4).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分)。詩人仕途坎坷,潦倒失意,胸有郁結(jié),不便直言,只好移情于物,借眼前這“含春淚”的芍藥和“無力”的薔薇形象,來寄寓自己的人生的愁苦情懷(2分)。

秦觀詩文亦為北宋一大家。明胡應(yīng)麟于《詩藪雜編》卷五言:“秦少游當(dāng)時自以詩文重,今被樂府家推做渠帥,世遂寡稱。”秦觀詩感情深厚,意境悠遠,風(fēng)格獨特,在兩宋詩壇自成一家。散文以政論、哲理散文、游記、小品文最為出色。其策論文筆犀利,說理透徹,引古征今,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黃庭堅認為秦觀詩只是盡情揮灑胸臆,專任自然,并未去刻意構(gòu)想、苦心經(jīng)營,這點頗類似李白詩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其實,秦觀也并非不講究文辭的細密精致,只是不顯出過份人為的痕跡,而別以清暢流麗之態(tài)示人而已。他的`“詩似小詞”,若換用李清照《詞論》的話,是“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v觀淮海詞,則多為純情任心之制。所以,馮煦《蒿庵論詞》云:“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在致,求之兩宋詞人,實罕其匹?!币苍S,正是在這種特定意義上,可以說秦觀詞與李白詩歌的主流藝術(shù)精神是一致相通的,故也不必過為計較,他們二者在藝術(shù)風(fēng)貌上凄婉綿邈和飄逸豪放的顯著差異。

不言而喻,秦觀詞的藝術(shù)精神是多層次多元化的,如今來談?wù)撈渲髁鞑糠?,但卻不意味著可以以之總攬全體;從另一方面說,這種藝術(shù)精神的形成到成熟,也經(jīng)歷了他的整個創(chuàng)作生命,存在著一個不斷變化而發(fā)展的過程,始終呈動態(tài)流動形狀。如果將上述者置放于詞史、乃至文學(xué)史的大視野中來觀照,或許便能夠更清晰全面地認識其意義與價值取向。

秦觀在某些特定環(huán)境情勢,即“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懷抱百憂中”,如憶舊、遷謫時制作的這第三種類型的詞,已使原來侑飲娛興、按拍協(xié)歌的傳統(tǒng)價值歸屬摒退于很次等,甚或無相關(guān)連的幕后位置。而另外卻命其擔(dān)荷起詩歌在古典詩教理論里的代言情志功用,遂成為自我主體心態(tài)意緒的特定物化形式,以之滿足他嘆喟命運悲劇、宣泄人生愁煩的現(xiàn)實精神需要。

在這里,秦觀徑直將個體生命存在的種種缺憾納入詞中,再也無須假助以往閨思離怨之類的慣有模式,或故為飾辭托言以求深隱婉約之姿。對于上端,他一般僅只聊借來增大詞的容量與彈性,故得能在保留其主流性的本色風(fēng)情韻調(diào)之際,又平添出若許的沉咽清悠意味,特見空濛雋遠之致。因而向來與周邦彥一起被推許作“詞家正宗”,“大抵北宋之詞,周、秦兩家,皆極頓挫沈郁之妙。而少游托興尤深,美成規(guī)模較大,此周、秦之異同也”(陳延焯《白雨齋詞話》)。

他的這種藝術(shù)精神,多曾熏染影響到后來的許多詞家,如李清照、姜白石,直到宋末之周密,、王沂孫、張炎等,皆緣于生平身世國運而寄慨于詞,更大程度上朝向詩化的道路認同、復(fù)歸,乃至逐漸衍變?yōu)殚L短不葺的詩,相互間益愈以辭采意格相高,更加傾注到“娛己”的旨趣。雖然他們出于各自的才情藻思,所作風(fēng)格面貌多有不同,甚或成為相對獨立之支派。但從總體而言,卻改造、更新,或者說更大程度上發(fā)展、擴張了花間、南唐以來的傳統(tǒng)藝術(shù)流派,使之不斷勃發(fā)充溢著生命活力,不至于趨向僵枯沉晦的末路。這其間,秦觀的貢獻是必須給予充分肯定的。

1、絲:喻雨。

2、霽(jì)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陽光。霽,雨后放晴。

3、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4、參差:指瓦片的層疊。

5、芍藥:一種草本植物,這里指芍藥花。

6、春淚:雨點。

綿綿春雨,伴著輕微的雷聲,飄灑了一夜,到清晨卻已停息;一輪紅日升起在東方,把柔和的光輝,投射在房頂層層琉璃瓦上,蒼翠欲滴。小園里,芍藥花含情脈脈,花瓣上飽噙著隔夜的雨珠兒;薔薇花斜躺著身子,伸出了嫩枝,是那么地嬌慵無力。

這首詩寫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臥枝蔓,嬌艷嫵媚。這里有近景有遠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詩人捕捉到春雨“萬絲”的特征,把鏡頭的焦點對準了庭院一角,攝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曉日的精巧畫面。通過對偶形式,擬人手法,襯托庭院的華麗,描繪了芍藥和薔薇百媚千嬌的情態(tài)。芍藥亭亭玉立、薔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淚”之態(tài)、“無力臥”之狀。因其體物入微,情致蘊藉,通篇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界景物、現(xiàn)象敏銳的觀察力、感受力和攝取力、表現(xiàn)力。在意境上以“春愁”統(tǒng)攝全篇,雖不露一“愁”字,但可從芍藥、薔薇的情態(tài)中領(lǐng)悟,又曲折體現(xiàn)了詩人由于宦途艱險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好雨知時節(jié)”,在一夕隱隱春雷的召喚下,它“隨風(fēng)潛入夜”,它“潤物細無聲”。雷是“輕”的,雨如“絲”般,春雨的特色詩人只用兩個字就揭示出來了。那碧綠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凈凈,晶瑩剔透,猶如翡翠,瓦上還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輝映下,浮光閃閃,鮮艷奪目,令人心曠神怡——這是第二句所寫的美最妙的是后兩句,詩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對仗,確實是美不勝收。李白筆下“一枝紅艷露凝香”,白居易筆下剛出浴的“侍兒扶起嬌無力”的楊妃,和第三句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雨后的牡丹,猶如多情的少女,淚光閃閃,含情脈脈。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紅樓夢·史湘云醉眠芍藥銦》那段描寫:湘云“業(yè)經(jīng)香夢沈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边@醉臥中渾身灑滿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綿綿,百媚千嬌,多像“無力薔薇臥曉枝”。

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江蘇高郵縣)人。北宋詞人,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合稱“蘇門四學(xué)士”。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初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蘇軾薦為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哲宗時“新黨”執(zhí)政,被貶為監(jiān)處州酒稅,徏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其散文長于議論。生平詳見《宋史》卷四四四。有《淮海集》。

春日張耒翻譯篇七

春日

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風(fēng)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fēng)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fēng)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1、春日:春天。

2、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尋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5、濱:水邊,河邊。

6、光景:風(fēng)光風(fēng)景。

7、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8、東風(fēng):春風(fēng)。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詠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般羲疄I”點明地點?!皩し肌?,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fēng)光景物?!耙粫r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fēng)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yīng)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dāng)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xué),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訪”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叭f紫千紅”喻孔學(xué)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fēng)。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1130年10月18日),朱熹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尤溪縣),后隨母遷居建陽崇安縣(今武夷山市)。晚年定居建陽考亭,故后世有“考亭學(xué)派”之稱,其游歷甚廣。南宋詩人、哲學(xué)家,教育家。宋代理學(xué)的集大成者,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xué),完成了理氣一元論的體系。

朱熹為紹興十八年(1148年)進士,紹興二十一年授任泉州同安主簿,紹興二十二年到任。(朱熹任同安主簿前后5年,經(jīng)常往來于泉屬各地訪友求賢,尋幽攬勝。同安至泉州相距百余里,安海地處泉同之間,為必經(jīng)之地,因此,朱熹往返兩地,常在安海歇息過夜。每次路過安海,則訪問朱松遺跡遺事,招集鎮(zhèn)中耆儒名士講論經(jīng)學(xué),對安海文風(fēng)產(chǎn)生極為深遠的影響。)任滿后,請求辭官,潛心理學(xué)研究,四處講學(xué),宣揚他的“太極”即“天理”和“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xué)思想體系,成為程(指程顥、程頤)朱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

春日張耒翻譯篇八

勝日②尋芳③泗水④濱⑤,

無邊光景⑥一時新。

等閑⑦識得東風(fēng)⑧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題、春日:春天。

2、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詩人的好心情。

3、尋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5、濱:水邊,河邊。

6、光景:風(fēng)光風(fēng)景

7、等閑:平常、輕易?!暗乳e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8、東風(fēng):春風(fēng)。

我選擇了一個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觀花賞草來到泗水河邊,只見無邊無際的風(fēng)光景物一時間都換了新顏。輕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fēng)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般羲疄I”點明地點?!皩し肌?,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fēng)光景物?!耙粫r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暗乳e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fēng)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yīng)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萬紫千紅總是春?!?/p>

首句點明出游的時令、地點,下三句寫“尋芳”的所見所識。春回大地,詩人耳目一新。正是這新鮮的感受,使詩人認識了東風(fēng)。仿佛是一夜東風(fēng),吹開了萬紫千紅的鮮花;而百花爭艷的景象,不正是生機勃勃的春光嗎?詩人由“尋”而“識”,步步深化,統(tǒng)率全詩的則是一個“新”字。但泗水在山東,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濱講學(xué)傳道;而南宋時那地方早已淪陷于金國,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來這是一首哲理詩。詩中的“泗水”暗喻孔門,“尋芳”暗喻求圣人之道,“東風(fēng)”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導(dǎo)的“仁”。這些意思如果用哲學(xué)講義式的語言寫出來,難免枯燥乏味。本詩卻把哲理融化在生動的形象中,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春日張耒翻譯篇九

韓偓

世亂他鄉(xiāng)見落梅,野塘晴暖獨裴回。

船沖水鳥飛還住, 袖拂楊花去卻來。

季重舊游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1.詩歌的頷聯(lián)使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怎樣的社會觀實?(5分)

2、結(jié)合詩歌簡要概括詩歌表達的主題(6分)

參考答案

1、以樂景寫哀情(對比、反襯)的手法。頷聯(lián)描寫了眼前野渡無人、花鳥自得的悠然景色,而實際上是通過對環(huán)境死寂狀態(tài)的描寫,側(cè)面呈現(xiàn)戰(zhàn)亂所造成的百姓流離、人口銳減的現(xiàn)實;詩句并用水鳥的飛還住和楊花的去卻來表現(xiàn)詩人的悲怨憂慮。

2、詩歌通過描繪赤地千里的凄涼景象,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唐末動亂和人民陷于深重災(zāi)難的現(xiàn)實,揭露了戰(zhàn)爭的罪惡,透露出人生如夢的感嘆。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赤地千里的凄涼景像,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唐末動亂和人民陷于深重災(zāi)難的現(xiàn)實,揭露了戰(zhàn)爭的罪惡,透露出人生如夢的感嘆。

世亂他鄉(xiāng)見落梅,野塘晴暖獨徘徊。詩一開頭,便點明了世亂這樣一個大的背景。見落梅而人在他鄉(xiāng),便會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家鄉(xiāng)的梅花。南方他鄉(xiāng)的梅花已落,而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韓偓為京兆萬年人)梅花恐怕剛剛綻放吧。由此又想到故鄉(xiāng)是否依舊,親人們是否還都平安。然而,這一切卻無從得知。此時詩人在這荒涼的野塘之畔獨自徘徊。接下來二句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楊花去卻來雖是寫眼前野渡無人、花鳥自得的悠然景色,實際上卻通過環(huán)境的死寂,側(cè)面地呈現(xiàn)出戰(zhàn)亂所造成的百姓流離,人口銳減的現(xiàn)實。飛還住、去卻來又恰恰代表著詩人的悲怨憂慮,表現(xiàn)了剪不斷、理還亂,揮之不去,拂之還來的煩惱思緒。

季重舊游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這是借用古人的故事,來敘述自己的痛苦境遇。季重是三國時代吳質(zhì)的字。他和曹丕、曹植兄弟以及徐干、陳琳、應(yīng)玚、劉楨等人交誼很深。徐干等四人均于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死于瘟疫。曹丕后來在給吳質(zhì)的信中提到此事,表示痛心。子山是庾信的字,他出使西魏,被迫留仕北朝。曾作《哀江南賦》來抒發(fā)國破家亡之感,極為感人。賦序說:不無??嘀~,惟以悲切為主。詩人這里以季重、子山自比,說舊游之處許多老友都已死掉了,自己近來所作詩文極盡悲哀。這兩句,用典極為貼切、恰當(dāng),從大的社會歷史背景,到具體的感情脈絡(luò),典故與現(xiàn)實都息息相關(guān)。因而,不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了詩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大大豐富了語言的容量。

最后二句: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也是用典。朝市,朝廷與市肆。陵谷高岸、深谷。劫灰佛家用語。佛教認為,天地經(jīng)過一段時間,劫火延燒,萬物都變成灰燼,然后再從頭開始,謂之一劫。據(jù)傳,漢武帝開掘昆明池,在池底發(fā)現(xiàn)許多黑灰。到東漢明帝時,胡僧竺法蘭來中國,說: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這二句是說:我親身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眼看著繁華的都市化為灰燼,夷為荒涼的平地,才相信昆明池底之物確是劫灰,天地確是由成而毀。從眼看到始信,不僅說明了變遷之大令人難以置信,而且,其中蘊藏著人生如夢的深切悲傷和無力回天的哀訴。有著痛定思痛的徹骨之恨。語雖淡,但情至深。

這首詩在藝術(shù)上最大的特點,是情感脈絡(luò)清晰、連貫,節(jié)奏性很強,使聲音韻律與心緒的律動和諧統(tǒng)一。首聯(lián)是引子,觸景生情;頷聯(lián)主要表達一種情緒,創(chuàng)造出濃郁的悲愴氣氛。頸聯(lián)直切主題,鏤刻入骨,鮮明而深沉。尾聯(lián)寫所思所悟,言有盡而味無窮。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fù)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fù)制權(quán)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fù)制
付費后30天內(nèi)不限量復(fù)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