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男同GAYA片大全,一二三四视频社区5在线高清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2022年紅色資源建設(六篇)

2022年紅色資源建設(六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02 12:56:05
2022年紅色資源建設(六篇)
時間:2022-12-02 12:56:05     小編:admin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紅色資源建設篇一

像魏孟詩一樣,越來越多走出去的年輕人回到家鄉(xiāng),擔任起“候任村(社區(qū))干部”。近年來,茂名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村(社區(qū))發(fā)展,推行實施“候任村(社區(qū))干部”制度,著力打造高素質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全市至今已選聘優(yōu)秀“候任村(社區(qū))干部”2778名,涵養(yǎng)基層組織的人才“蓄水池”。

優(yōu)中選拔,首要把握政治標準

27歲的林常威是高州市根子鎮(zhèn)高科村人,大學里一直是優(yōu)秀干部,畢業(yè)后在外工作順風順水。今年3月,林常威以優(yōu)秀的成績考上了家鄉(xiāng)高科村候任村干部,滿懷自信、斗志昂揚地走上了全新的工作崗位。

茂名有目的、有計劃地物色、培養(yǎng)、儲備一批“候任村(社區(qū))干部”。“通過建立完善選配、培養(yǎng)、管理、激勵一整套機制,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村級后備干部隊伍,為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奠定堅實基礎。”茂名市委書記李紅軍說。20xx年12月,茂名全面推行“候任村(社區(qū))干部”制度,按照每個村(社區(qū))1—2個名額配置,提前讓其參與處理村(社區(qū))事務,為基層組織注入新鮮血液。

據介紹,“候任村(社區(qū))干部”主要從本村(社區(qū))致富能手、退伍軍人、村(居)民小組長、大學生村官、回鄉(xiāng)大學生和其他優(yōu)秀人員中選出,滿足“候任村(社區(qū))干部”人選的“八項基本條件”,其中突出把握好政治標準,堅決杜絕政治不合格的人員成為“候任村(社區(qū))干部”人選。

據統(tǒng)計,在2778名“候任村(社區(qū))干部”中,35歲以下的2208名,占79.5%;大專以上學歷的1358名,占48.9%。他們的到來,進一步優(yōu)化了基層村級干部隊伍的年齡結構,提升了基層村級干部的工作效能。

一線錘煉,增添農村發(fā)展活力

“村里來了一名年輕的候任村干部,帶來了一股新風?!毙旅婵椎牡絹?,讓根子鎮(zhèn)柏橋村黨支部書記何怡高為之一振。

其實,很多鎮(zhèn)街的村(社區(qū))干部和何怡高都有同樣的感受,覺得這批年輕人文化水平高、綜合素質高,上級布置的工作,一看就懂,立即上手,村委會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記者走訪調查了解到,當地“候任村(社區(qū))干部”們一上崗,多數都能迅速進入狀態(tài):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推動新農村建設,他們在一線;千方百計打贏扶貧攻堅戰(zhàn),帶動群眾奔小康,他們在一線;化解群眾矛盾糾紛,維護群眾合法利益,他們在一線……

電白區(qū)麻崗鎮(zhèn)“候任村(社區(qū))干部”參與成功化解的農村土地、山林糾紛占比達七成以上。水東鎮(zhèn)藍田坡村的戴泰鵬成為候任村干部后,積極幫助村集體開展農村電商創(chuàng)建,讓村里的優(yōu)質農產品流通順暢起來。

“這些年輕人工作熱情高、有情懷、不計較個人得失,在農村這片廣闊土地必將大有作為?!彪姲讌^(qū)麻崗鎮(zhèn)黨委書記吳偉華說。

特色培養(yǎng),順利實現新老交接

“如今‘村(社區(qū))干部候任制’已在茂名市開花結果,為農村(社區(qū))打造了人才‘蓄水池’?!泵形M織部負責人說。

為讓這批年輕干部們迅速進入狀態(tài),茂名建立“候任村(社區(qū))干部”的特色培養(yǎng)制度,安排他們擔任“五員兩助理”(即擔任公共服務平臺操作員、政策宣傳員、矛盾調解員、治安聯防員、食品藥品監(jiān)督員,掛任村級書記助理、主任助理),讓他們能干事、肯干事、想干事。

同時,組織部門每年選派“候任村(社區(qū))干部”到鎮(zhèn)街進行為期1個月的掛職鍛煉,并由駐村(社區(qū))、鎮(zhèn)(街道)干部結對培養(yǎng)“候任村(社區(qū))干部”。目前,全市共舉辦培訓班130多場次,實現了“候任村(社區(qū))干部”全覆蓋。

經過兩年的儲備,不少村(社區(qū))已經順利實現干部的新老交接。在20xx年村級換屆前,作為試點的電白區(qū)共儲備“候任村(社區(qū))干部”276名,換屆時共有196名順利當選為村(社區(qū))“兩委”干部,當選率為71%,其中7名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紅色資源建設篇二

今年以來,浙江寧波市以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為重點,構筑“鋒領版圖”、打造“鋒領前哨”、育強“鋒領群雁”、鍛造“鋒領細胞”、開展“鋒領行動”、建成“鋒領e家”,聚力打造基層黨建“鋒領港城”。

年初以來,寧波部署實施“基層黨建全域提質年”行動,統(tǒng)籌推進農村、城市基層、國有企業(yè)、兩新組織、事業(yè)單位、機關等領域黨建工作,加快推動單位、行業(yè)、區(qū)域黨建互聯互動,初步形成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效應。

在城市,突破行政級別、行業(yè)地域等限制,整合駐區(qū)單位資源,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區(qū)“大黨委”機制,使城市基層黨建從“獨角戲”變成“大合唱”;在農村,大力實施“對標建強、領航振興”專項行動,開展“千企結千村、黨建促消薄”活動,扎實推進農村黨建聯合體建設,打好村級集體經濟提升組合拳,以紅色黨旗引領綠色發(fā)展。

該市優(yōu)化組織設置,把黨組織建到網絡空間、項目工地、科研團隊、經營網點、服務窗口、車間班組等前沿陣地,并按照5%比例,倒排出146個后進基層黨組織,實行“四個一”組團幫扶,即每個后進村社都有1名縣級領導干部掛點聯系、1名鎮(zhèn)鄉(xiāng)(街道)領導干部包村負責、1個部門或企業(yè)結對幫扶、1名第一書記進駐指導,目前70%已完成整轉。全面實施亮顯工程,通過陣地亮標識、黨員亮身份、崗位亮職責、黨建亮績效,不斷擴大黨建工作整體影響力。

在源頭上,該市深化領頭雁工程,推動鄉(xiāng)賢回歸,加大第一書記、農村工作指導員、大學生村官選派力度,積極打造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農村工作骨干隊伍。實施“春苗計劃”,有序培養(yǎng)選拔35歲以下優(yōu)秀年輕干部,每個村社至少有1名40歲以下主職干部后備人選。

在培育上,發(fā)揮“金雁論壇”、俞復玲、吳祖楣等名師工作室作用,分層分級開展示范培訓班。今年以來,分層分類舉辦260余次集中培訓班,輪訓3.9萬名基層黨組織書記。開展“金雁獎”評選,推行新老支書師徒結對,積極營造一群帶動一片的“雁群效應”。

在管理上,探索推行不稱職村干部“歇職教育”、村干部“規(guī)矩指數”管理、精準考核等機制,讓考評由“軟約束”變成“硬指標”。推廣“書記加油”“書記向前沖”等做法,實行“1+n”項目制度,推動村支部書記領辦1個以上規(guī)定項目和破解若干難題,并通過舉行現場比武,營造比學趕超、加速奔跑的良好氛圍。

根據不同領域黨員日常管理特點,該市分別出臺了農村、社區(qū)、機關事業(yè)單位、兩新組織等6大類日??荚u指標體系,細化量化正向加分和反向扣分具體表現,讓每名基層黨員對高線和底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對農村黨員,黨內黨外事、分內分外事、房前屋后事、家里家外事、村頭村尾事,以及配合推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村莊環(huán)境整治等全部納入考評內容;對社區(qū)黨員,把違反社區(qū)公約、無故拖欠物業(yè)費等列入考核條目;對機關事業(yè)單位黨員,把融入中心、崗位履職作為重點;對兩新組織黨員,將保守企業(yè)秘密、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等納入考評體系。

該市廣泛開展“攻堅見行動、崗位建新功”活動,在攻堅戰(zhàn)場設立黨員責任區(qū)、先鋒崗,組建黨員突擊隊、公關組,引導黨員沖鋒在前、行動在先。村間地頭、社區(qū)鄰里、項目前線、商務樓宇、高校醫(yī)院……廣大黨員沉在基層,接近群眾,為高質量發(fā)展注入強大力量。

依托“鋒領e家”黨建信息系統(tǒng),該市全面打通紀檢、宣傳、綜治、民政等10余家部門30余個信息平臺,強化信息終端整合,為全市2.8萬個黨支部建立電子臺賬,通過信息實時呈現、數據實時統(tǒng)計、問題實時診斷,動態(tài)掌握支部建設情況。并把“處方權”下放給基層,由每個黨支部詳細記錄黨員各方面表現,做到一事一記、動態(tài)更新、全程留痕。每季度,依托寧波鋒領考評網后臺系統(tǒng),對黨員表現進行統(tǒng)計,采用瀑布式活動圖、氣泡式亮燈等形式,自動生成體檢報告,以郵件、短信等方式進行提醒,今年以來,共發(fā)出各類提醒單7.6萬余份。

紅色資源建設篇三

抗日戰(zhàn)爭期間,吉林省通化市曾經見證了眾多抗戰(zhàn)將領的斗爭經歷。如今,英雄長眠,硝煙已散,但當年留下的革命文物和戰(zhàn)爭遺跡,成為這座東北山城的寶貴歷史文化資源。通化的紅色印記,在一代代人的傳承發(fā)展中重現光輝。

走進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興林鎮(zhèn),一座極具東北特色的紀念館引人注目。這座“河里抗日根據地紀念館”是由當地人劉福個人投資逾千萬元興建的。

劉福是一位抗聯后代,他的爺爺曾是抗聯的秘密交通員。多年以來,從爺爺、父親再到自己,一代代的傳承,讓劉福深感抗聯精神的偉大。于是,在外經商多年的劉福20xx年回鄉(xiāng)建起了這座紀念館。

如今,這座紀念館連同興林鎮(zhèn)的河里會議遺址、“白家堡子慘案”遺址等革命遺跡,成了遠近聞名的紅色教育基地。

率隊來到這里參觀學習的南京市工商聯副巡視員卞文佐說,看到興林鎮(zhèn)的這些遺跡和紀念館,愈發(fā)覺得抗聯精神非常偉大,也油然而生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今天我們應該把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傳承下去,用堅忍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難、努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新的成就?!?/p>

如今,興林鎮(zhèn)還借助當地的紅色資源,發(fā)展出“抗聯人家”文化體驗、品嘗“抗聯飯”等項目。傳承紅色文化的同時,也為當地的經濟發(fā)展增添了活力。

在通化,像興林鎮(zhèn)一樣用好紅色資源的案例還有不少。被激活的紅色資源不僅引來越來越多人的目光,也激發(fā)出當地人奮斗創(chuàng)新的干勁兒。在集安市,尋訪抗聯密營成為熱度很高的體驗項目;在輝南縣,重走抗聯路等項目吸引了很多參與者。

在通化市靖宇陵園,每天都有各界群眾前來參觀,了解楊靖宇的戰(zhàn)斗歷程和英勇事跡。作為曾經的講解員和今天的管理者,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處副處長叢薪酈對這幾年參觀者數量不斷增加、來源日益廣泛的變化感觸頗深。

“來參觀的群眾年齡段和職業(yè)層次都是不一樣的,通過我們講解員的因人施講,希望他們到這里都能受到心靈的洗禮,從而更加愛黨、愛祖國、愛人民?!眳残结B說。

在通化市委黨校,每年來自全國各地的培訓班絡繹不絕。據重走抗聯路黨性教育項目負責人紀春祥介紹,通化市委黨校深入挖掘通化地區(qū)豐富的紅色資源,開發(fā)了“重走抗聯路”黨性教育項目,成立了楊靖宇干部學院,目前已經開發(fā)多條現場教學和體驗式教學線路,為學員提供學習抗聯歷史、傳承抗聯精神有效載體。

據統(tǒng)計,通化市委黨校今年已經承接“重走抗聯路”各類培訓班50多期,參加學員6900多人次。紀春祥表示,目前全國各地學員來到通化,就是踏尋紅色土地,尋訪抗聯足跡、用抗聯精神和靖宇精神激勵自己,做好本職工作,不斷加強黨性鍛煉,成為新時代好黨員好干部。為了給學員提供更豐富的學習內容,他們還設計了“抗聯故事會”“抗聯課堂劇”等新的授課形式,給學員帶來耳目一新的學習感受和體驗。

如今,通化正在把紅色資源連點成線、連線成面,讓紅色資源被更多人知曉并接觸。通化市委黨史研究室干部馬會鳳說,通化市將把紅色資源與生態(tài)、歷史文化資源相結合,策劃推出更多教育體驗載體,讓越來越多人感知通化的紅色血脈。

紅色資源建設篇四

積分結果如何運用?

村黨支部每季度要將黨員積分事項、加減分情況在村組顯著位置張貼公布,對積分靠前、表現好的黨員,在季度評定大會上進行表彰

湖濱區(qū)交口鄉(xiāng)北梁村,環(huán)境優(yōu)美,村巷整潔。村里的黨員干部自覺打掃衛(wèi)生,積極主動參加建設美麗鄉(xiāng)村活動。村黨支部書記張建朝感嘆:“以前黨員除了選舉就是開會、交黨費,表現和普通群眾沒兩樣?,F在通過黨員積分管理,表現好壞張榜公布,全村人都看得見,有效調動了黨員的積極性,村集體的活動黨員踴躍參加,群眾的困難黨員幫助解決。”

三門峽市規(guī)定,各個村黨支部每季度要將黨員積分事項、加減分情況在村組顯著位置張貼公布。對積分靠前、表現好的黨員,在季度評定大會上進行表彰,在榮譽墻張榜宣傳,年度總評好的,推薦為評先表優(yōu),列為村級后備干部人選。對積分靠后、表現差的黨員,村黨支部進行批評教育、幫助整改,村干部黨員還要由鄉(xiāng)鎮(zhèn)黨委約談。在陜州區(qū),凡是3年總積分在后40%的黨員,換屆時不列為村支部班子成員候選人,把“軟尺子”變成“硬杠杠”。

黨員積分管理,不僅喚醒了農村黨員的黨性意識,激發(fā)了農村黨員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和為村民做好事、辦實事的積極性,更強化了農村黨員的宗旨意識。

20xx年,靈寶市川口鄉(xiāng)趙吾村成立了以黨員為主體的“雷鋒班”志愿者服務隊,平時“雷鋒班”分小組在村巡查,整理村道路雜物及障礙物,清理沙、石等垃圾,為孤寡老人打掃衛(wèi)生、理發(fā)、修指甲,遇到急事難事、村里紅白喜事,“雷鋒班”成員總是沖在最前面。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踐行雷鋒精神,讓村民時刻感受黨的溫暖。澠池縣仰韶鎮(zhèn)中澗村黨員張靈勤,會修理農業(yè)機械,義務幫周邊村民修理農業(yè)機械,20xx年修理11次,僅此一項就獲得33分。

如今,想干事、干實事、干成事的農村黨員多了,黨員的形象和作用突出了,示范和引領效果更明顯了。黨員積分管理制度如同一顆茁壯成長的大樹,正在三門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三門峽市委書記劉南昌表示,對農村黨員進行積分管理,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對這一基層黨建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要認真總結、深化、提煉,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使之成為各項工作的重要推動力。

紅色資源建設篇五

立根鑄魂 不斷推進省直機關黨的政治建設

日前,根據安徽省直工委機關黨委有關通知要求,省直機關工委宣傳部 (文明辦)黨支部召開“講忠誠、嚴紀律、立政德”警示教育專題組織生活會,學習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與專題警示教育有關的重要著作。黨支部還通過組織參觀《紅旗飄飄》珍貴檔案展、觀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強化專題警示教育效果。

持續(xù)推進省直機關黨的政治建設。今年以來,省直機關工委在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同時,以魯煒案為鏡鑒,認真開展“講嚴立”專題警示教育,深入開展“三查三問”,努力形成常態(tài)化解決問題、督查問責的長效機制。把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作為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重要載體和優(yōu)化政治生態(tài)的重要途徑,認真開展環(huán)保突出問題督查和駐村扶貧工作隊作風效能專項督查,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安徽省直機關工委認真貫徹中央關于 “六穩(wěn)”的工作要求,堅持“穩(wěn)”字當頭,“實”字打底,深入開展省直機關“深督導、重化解、促落實”專項行動,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合理訴求,厚植黨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

“自覺把‘兩個維護’作為根本政治責任,全面加強省直機關黨的政治建設。 ”省直機關工委負責人表示,將不斷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引導省直機關廣大黨員干部樹牢“四個意識”,做到“五個純粹”,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固本強基 著力實施黨支部建設提升行動

今年8月,安徽省直機關工委對照省委巡視組對有關省直單位的巡視反饋內容和意見,梳理歸納出涉及機關黨建方面的四大類15個突出問題。堅持問題導向,省直機關工委印發(fā)通知,要求省直各單位深入對照檢查,全面自查自糾、舉一反三,查漏洞、強弱項、補短板,持續(xù)鞏固“管黨治黨寬松軟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成效。

近年來,省直機關工委以提升黨的組織力為重點,扎實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大力實施黨支部建設提升行動,著力打造自身建設強、群眾工作強“雙強”型黨支部。推動省直各單位堅持落實機關黨建約談和述職評議制度,形成了“三級聯述聯評聯考”機制;開展“雙聯系”(機關聯系基層、干部聯系群眾)、“三結對”(結對共建、結對幫扶、結對服務)、“五個一”共建(召開一次聯席會議、開展一次互訪活動、共同過一次組織生活、組織一次慰問幫扶、為共建單位辦一件實事)、“百村百區(qū)志愿行”、“百名廳局長下基層”、“萬名黨員進萬家”等活動。

推動省直各單位機關黨組織從 “管理型”逐漸向“服務型”轉變。 127個省直單位與818個城鄉(xiāng)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建立基層廳局長聯系點900多個;機關14000多名在職黨員干部與困難群眾或貧困學子結對幫扶。省直及中央駐皖各單位共選派700多名駐村幫扶干部,組成250支扶貧工作隊,開展精準幫扶,助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zhàn)。

榜樣引領 創(chuàng)新開展機關文明創(chuàng)建和群團活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可以照亮我們的心靈,驅散我們前進中的迷茫。 ”安徽省地礦局青年黨員李赟聆聽省直機關工委組織的模范事跡報告會后說,身邊人說身邊事,讓我們深受感動,看到榜樣就在身邊,平凡而不平庸,更容易讓我們把這種正能量融入日常的學習工作中。

黨的xx大以來,省直機關工委注重發(fā)揮榜樣引領作用,扎實開展機關文明創(chuàng)建和群團活動,取得顯著成效。省直機關工委定期組織開展 “青春建功十三五”主題報告會、“青春助力中國夢”主題教育、尋找“最美家庭”、“春蕾計劃”等活動;組織青年黨團員扎實開展“走基層訪一線服務五大發(fā)展行動”調研實踐,省直機關200多支黨員志愿服務隊、近萬名黨員干部,攜手開展“太陽花愛心助老行動”“百村百區(qū)志愿行”等活動……

截至目前,省直單位中有15個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稱號,79個榮獲省文明單位稱號,277個被評為省直文明單位。此外,還催生了一大批“省直機關十大杰出青年”“省直機關十大女杰”“工人先鋒號”“青年文明號”“巾幗文明崗”等。

“廣泛開展機關文明創(chuàng)建和群團活動,能更好地動員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笔≈睓C關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省直機關工委將整合力量,組建省直機關先進事跡報告團,走進基層,讓廣大黨員干部學有榜樣、行有示范、趕有目標,激勵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

紅色資源建設篇六

秋天的黎光村,河里多魚,山上養(yǎng)蜂,田間長豆,掩映在翠綠和赭紅交替的色彩里——滿眼青山綠水,峭立的巖壁是丹霞地貌。

黎光村地處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黎明傈僳族鄉(xiāng),在金沙江和瀾滄江的分水嶺上,村里幾乎沒有平地,有山林17萬畝。黎光村黨總支書記蜂金龍是黎光河保護責任人,“鄉(xiāng)里決心不讓一塊垃圾進金沙江,村里16公里河道,光靠我一個不吃不喝也做不到!”他說。

說起以前非法狩獵濫砍濫伐帶來的生態(tài)破壞,村民喬成記憶猶新:小時候河水大到能推磨,后來山泉水少了,村里吃水都困難!“最近三五年,猿猴又回來了,油鋸聲變成鳥叫聲,村里的生態(tài)越來越好?!眴坛烧f。

黎光之變源自一個項目。20xx年,當地黨委和政府引入“村寨銀行”:村民以小組為單位,開會商量每家自愿拿出一筆錢,和其他扶持資金合起來,每年發(fā)放給小組內1/3的農戶,鼓勵村民自己立規(guī)矩做好山林保護。項目負責人鄧儀介紹,錢怎么花、環(huán)境咋保護都由村民商定,村三委班子不包辦代替。

河上村小組有30戶人,為這事3個月開了6次會。小組長李海云回憶,前幾次吵成一團,第五次會上商定每家拿出500元錢,第六次會上把怎么還款、山林怎么修枝打杈作薪柴、河里炸魚毒魚罰多少款等事項都確定出來了。到第二年還錢時,10戶人家挨個并排把錢擺桌上,介紹自家借款干了啥、虧了沒,另10戶人家依次現場取錢。老上組為“村寨銀行”的事磨合了3年才達成一致,小組長馮麗光解釋:以前村民一直持觀望態(tài)度,如今達成共識,是因為看到別的組嘗到甜頭了。

村民自己立規(guī)矩,效果出乎意料。各小組因地制宜制定村規(guī)民約,村民之間也更和睦。大家一起商量垃圾焚燒爐怎么建、建哪里,“一事一議”落到了實處。蜂金龍干了近20xx年村干部,他說現在黎光村“制度最管用、自己最省心”。

20xx年9月,黎光村舉辦首次“項目競爭會”,各小組討論商定發(fā)展環(huán)保兩相宜的事,隨后6個小組加上村婦女聯合會共7個項目入圍。最終5個項目得到資金支持,其中恨都組的“重樓鋼架遮陽棚”得分第一——以前大棚用竹子搭架,兩三年就朽爛,一畝大棚得砍上千根竹子。

幾年下來,黎光村環(huán)境好了,村民的心也攏在了一起。據介紹,“村寨銀行”還在玉龍縣的河源、蘭香等7個行政村實施,共投入資金180多萬元,涉及生態(tài)保護面積25000多畝。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