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二年級簡單日記小學二年級的日記篇一
這天是農歷十二月十七日,屈指一算,還有12天就是春節(jié)了。我提醒爸爸,要養(yǎng)水仙花了。
爸爸和我興致勃勃地上街買回來三個拳頭大小的水仙頭。我們分工合作。爸爸先把水仙頭洗滌干凈,整修定型。然后用刀子有規(guī)律地在將來水仙花秧要出來的各個部位,分別斜斜地剖開一個口子。之后,爸爸叫我搬來盛上清水的船形水仙盤,把三個水仙頭浸在盤里,再用白色的卵石把它們絆住。這樣,就算把水仙養(yǎng)好了。最后,爸爸叫我把這盤水仙搬到陽臺上,說是要曬一曬,催催芽。
這天是水仙下養(yǎng)的第五天了。早晨一齊來,我就到陽臺上去看水仙花。嘿,發(fā)此刻剖開口了的地方冒出個半指節(jié)那么長的小東西來,它像玉雕的一樣,從基部到接近頂端處,呈奶白色,頂端部分呈暗綠色,幼嫩可愛!我立即大聲叫:“爸爸,快來看啊,水仙出芽了!”爸爸出來看過之后說:“水仙下養(yǎng)后,一般四五天就能夠出芽――已經有十幾個幼芽出來了。”爸爸還吩咐我,以后由我管理,讓水仙長得粗壯繁茂,并能如期開花。
吃過午飯,我跑到陽臺想看看水仙,水仙卻不見了。原先爸爸把它搬回了書房。由于我們的水仙控制適當,長得很粗壯,已經孕花了。
我看得驚奇萬分:原先的嫩芽已彎成一片片扁扁長長的綠葉,綠得油光發(fā)亮;每片約有兩指半高,壯旺挺秀,柔中有剛。我只管嘖嘖稱贊。爸爸說:“你看見花骨朵兒沒有?”經爸爸一說,我才發(fā)現(xiàn)兩片或三片葉子中間伸展出不少燭心般的東西。原先這就是花骨朵兒?;ü嵌鋬旱捻敹硕喑蕡A點形。聽爸爸說,水仙花就從那里爆出來。
這天是農歷大年三十。清早,我還未起床,就聞到一縷縷飄進來的清香。我猜想是水仙花開了。一骨碌起來,跑出客廳。果然,在油光碧亮的綠葉之中擁起幾束雪白雪白的水仙花,清香撲鼻。
我覺得爸爸的話很有道理。我想,明天是新年初一,水仙花必須會競相怒放了。
小學二年級簡單日記小學二年級的日記篇二
今天,媽媽說帶我和姐姐一起去動物玩。
一大早,媽媽就叫醒我們,還說要我們早點出發(fā)。
出發(fā)了,我們坐上爸爸的車,心里想著:我們要去動物園了,真高興呀!
很快就到了,我和姐姐迫不及待的.下了車就向大門口跑。我剛跑到,被大門口的一群大象石吸引注了,哇!真大啊!真漂亮呀!
我們先是游覽車行區(qū)。在車上,我們看到了:東北虎、白虎、獅子、豹子,它們很兇猛,在步行區(qū)有許多各種各樣可愛的小動物們,還有我最喜歡看的動物——孔雀,而且還有一只白色的孔雀開屏了呢,真漂亮呀!
我真希望每天都來看看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們。
小學二年級簡單日記小學二年級的日記篇三
數(shù)學日記
這個形式很好,既讓學生真正明白了數(shù)學的解題方法,溫故而知新;又能夠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述,提高了邏輯思維能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簡單數(shù)學日記,有興趣的朋友,歡迎查閱。7月20日星期一天氣晴
今天,我做完數(shù)學作業(yè),讀了一下《數(shù)學大觀園》里的“數(shù)學啟示”:古希臘國王向著名數(shù)學家阿基米德問學數(shù)學的捷徑,阿基米德便在紙上寫下了兩個數(shù):1111、1001?!?111”表示“獨一無二”,“1001”表示“始終如一”。意思是:學習沒有捷徑,只能始終如一地堅持下去。
我覺得很有趣,就和媽媽又找了幾個這樣的數(shù)字:
“23456789”表示“缺衣少食(十)”
“7086”表示“七零八落”
“246810”表示“無獨有偶”
“999”表示“千慮一得”
數(shù)學真有趣,我越來越喜歡數(shù)學了。
7月23日星期四天氣晴
今天,我讀了數(shù)學家高斯小時候的故事,讀完后我很佩服他。
這個故事講的是高斯上二年級的時候,剛學加法不久,老師出了一道題:1+2+3+4+5+6+7+8+9+10=?高斯很快就將答案算了出來,老師聽了嚇了一跳,就問高斯怎么算出來的呢?高斯答道:“我只是發(fā)現(xiàn)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也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高斯長大后,成為了一位很偉大的數(shù)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guī)則,才能化難為簡,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7月28日星期二天氣晴
今天,我讀了數(shù)學家華羅庚的故事,從中知道了他憑借自己一股堅強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終于成為一代數(shù)學宗師。
少年時期的華羅庚就特別愛好數(shù)學,擔數(shù)學成績并不突出。19歲那年,他的一篇出色的文章驚動了當時著名的數(shù)學家熊慶來。之后在熊慶來先生的引導下,走上了研究數(shù)學的道路。華爺爺悉心栽培年輕一代,讓青年數(shù)學家茁壯成長,使他們脫穎而出,工作之余還不忘給青年朋友寫一些科普讀物。
華爺爺告誡我們:復雜的問題要善于“退”,足夠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學好數(shù)學的一個訣竅。今后在學習數(shù)學的時候,我也要學著用這個訣竅。
8月7日星期五天氣晴
今天媽媽給我批作業(yè)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個錯題:
30-7+4
=19
我打了個×,并改成了:30-(7+4)
=19
媽媽說:“你做錯了?!眿寢尭嬖V我:沒有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中,要按順序算,哪個在前,就先算哪個。當然也可以先算后面的,但是要加括號,而且一定要注意:如果第一步運算是加法,那么,括號里的運算符號就不變;如果第一步運算是減法,那可就要變了,加號變減號,減號變加號。
啊,這次我不但改了錯題,而且學會了另一種解題方法。數(shù)學真是奇妙無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