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萬能 教資考試篇一
1、 閱讀文本,理解作者對小狗包弟的感情變化及其原因。
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講真話、敢于自責的精神。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習慣于把目標叫作“教學目標”。新課程強調(diào)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學習的互動過程,我們更應關注學生的學。因此,我們把目標表述定位為“學習目標”。】
二、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課外搜集關于“”的資料,課上自主思考、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合作研討(同學之間、小組之間交流討論,共同研讀文本。)
三、學時安排
1課時
四、學習過程
(一)交流導入
采用交流感染的方法導入新課學習。先讓學生結(jié)合課前資料的搜集,介紹自己所知道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帶有感情地補充介紹,幫助學生進入情境:
這場運動堪稱“十年浩劫”,多少無辜的人慘遭殺害,多少千年古跡毀于一旦。那是一個非人的瘋狂的年代,親友疏遠,人情殆盡。作家秦牧曾這樣記述“”期間在廣州街頭的所見:“人們咬著匕首,抬著尸體游行?!薄耙惶煸缟希斘易呋貓笊绲臅r候,一路看到在樹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體,大多是被打破頭顱、鮮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 一段路程中,我竟見到八具這樣的尸體?!笨梢姡@是一個多么動亂的年代,人的生命賤如草芥、一錢不值,人性被扭曲變形,就連無辜的對人忠誠親近的小狗也難逃一劫。讓我們一起走進《小狗包弟》,共同感受那段歷史,感受作者巴金對往事的反思與追憶。
(出示“學習目標”)
【由于學生對“”這段歷史普遍不甚了解,更缺乏切身的感受,這對于深入理解“包弟”經(jīng)歷和作者感情都有一定影響,因此,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資料搜集整理。這也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整體感知
1、自由地放聲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的線索。
2、小組合作討論。
(1)小狗包弟有過哪些經(jīng)歷?
(2)隨著包弟經(jīng)歷的發(fā)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變化?
討論交流后,請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總結(jié)明確:
包弟的經(jīng)歷 “我”的感情
被轉(zhuǎn)送給“我” 高興
與“我們”親密相處 快樂
被追殺 憂慮
被解剖 歉疚
(三)主體研讀
1、教師導學。
對于一篇文章,在整體感知后,重要的是對其精彩部分進行研讀,這樣才能對文章所表達的深刻內(nèi)涵有更深入的體會。
請學生找出自己在閱讀中感觸最深的一兩處文字做圈點批注,給大家談談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
2、自主研讀。
3、探討交流。
【鼓勵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文段,談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培養(yǎng)自主探究能力和精神。并在此過程中,注意做好朗讀評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揣摩,深入研讀文本而把握思想?!?/p>
示例:
(1)以前看見包弟作揖,我就想笑,這些天我在機關學習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討東西吃,我卻暗暗流淚。
(一“笑”一“流淚”,前后形成鮮明對比,更加體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的痛苦。朗讀時,要體現(xiàn)出無助、痛苦的情感。)
(2)即使在“說謊成風”的時期,人對自己也不會講假話,何況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說:我懷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作者于質(zhì)樸簡潔的語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無保留,毫無掩飾。這體現(xiàn)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講出真話的精神。朗讀時,“不怕”一詞要重讀,要表現(xiàn)出堅決、無畏的態(tài)度;“表示歉意”要讀出深深自責的情感。)
……
(四)引導探究
提出問題,組織研討,感悟作者敢于講真話抒真情的精神,理解文章主旨。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教師參與討論。
1、你認為巴金是怎樣的一個人?
2、作者為什么要以一條小狗來反映“”的現(xiàn)實?
各小組選派代表發(fā)言,教師總結(jié):
“”中,巴金也是受害者之一,“”結(jié)束后,他勇于反省,對包弟表示深深的歉意和懺悔。他嚴于解剖自己,敢于講真話,為人真誠正直,是一個值得人們敬佩的人。
以一條小狗來反映社會現(xiàn)實,這樣寫一來是提醒我們,小狗雖小,卻也是一條生命,善良的生命應該獲得生存權。第二,寫一條小狗的遭遇,反映連一條狗都不能逃過劫難,更能體現(xiàn)“”時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現(xiàn)實。這也體現(xiàn)出了“以小見大”的寫作特點。另外,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歷史是分不開的,寫包弟也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心靈歷程。
(五)隨機拓展
1、學生提出值得探討的問題,全班討論。
【讓學生自主質(zhì)疑,再提出來全班討論,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2、 布置課外閱讀巴金《隨想錄》。
【擴大閱讀量,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巴金的思想。】
(六)及時反思
1、請同學們談談學了這節(jié)課后自己有什么收獲。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萬能 教資考試篇二
說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雨巷》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收錄了中國現(xiàn)當代的一些優(yōu)秀詩篇《雨巷》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屬于必修課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教學目標
本詩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通過典型意象營造出優(yōu)美的意境,同時巧妙的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3、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詩歌并不陌生,但是本首詩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賦予了豐富的內(nèi)涵,在誦讀和對意象的把握中體味出詩歌內(nèi)涵的多義性并力求個性化理解就成為重難點
說教法
本課采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nèi)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同時,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所以,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加深理解把握情感
另外,本詩教學以體驗性學習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chuàng)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貫穿整堂課教師只作必要的引導提示,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與感悟,并力求激發(fā)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說學法
1、誦讀法加強誦讀,這是閱讀詩詞的一般方法2、體悟法通過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走進雨巷去感悟3、聯(lián)想比較法,通過與詩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較學習,體會創(chuàng)作風格及作者情感
說教學過程(結(jié)合課件)
1、激趣導入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感受詩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采用學生耳聞能熟的網(wǎng)絡歌曲《丁香花》導入并附以介紹有關知識及其“美麗”“孤高”“憂愁”的個性學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覺,興趣也就被激發(fā)出來
2、作者介紹
《雨巷》是詩人的成名作,相關的情況介紹是必要的
3、賞析全詩
① 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全詩,獲得初始體驗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只要讀出這是一首什么詩,并對詩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
② 再讀全詩,體會意境
師生共同欣賞(課件展示)配樂朗誦音像作品,用視聽的手段來展示詩歌意境,將詩歌內(nèi)容形象化、具體化,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而教師提示學生方法即抓住幾個主要意象展開聯(lián)想,學生頭腦里自然會勾勒出“雨巷”畫面,就能體會出詩的意境
③三讀全詩,感悟情感
學生在上一環(huán)節(jié)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展示他們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勵學生大膽揣測詩人創(chuàng)作情況及情感。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萬能 教資考試篇三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弄清文章由“木葉”所闡釋的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理論。
2、從文章所闡述的知識和道理中,看出它在文學鑒賞中所具有的普遍意義,做到融會貫通。
3、注意理解詩歌意象在詩歌表達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設想
1、本文看似繁瑣,其實內(nèi)容并不多,在結(jié)構(gòu)疏理上可簡單化。
2、為何用“木”不用“樹”是全文的關鍵,這是重點。
3、本文又是一篇可以用來作“引子”進行遷移性練習的好文章,可以設計一個探究性學習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古詩中的“意象”及其作用。
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詩歌的語言它在現(xiàn)實中的意義是有所不一樣的,我們先來看這么兩個例子。舉“憔悴”(“為伊消得人憔悴”、“斯人獨憔悴,荷戟獨徘徊”、“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雨”(“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秋風秋雨悉煞人”、“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憂愁風雨,樹猶如此”),說明它們的在詩歌中的意義和在現(xiàn)實生活在的不同。(藝術美感和生活素材的關系)
為什么一入詩,它們就有了美感,而且往往有相對統(tǒng)一的情感內(nèi)涵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說“木葉”》就知道了。
二、自由朗讀全文,把重要字詞句子摘錄在書右。
三、默讀全文,理清結(jié)構(gòu)
1、(1-3)“木葉”為詩人所鐘愛。
2、(4-6)“木”被人喜歡的原因兩個。
3、(7)總結(jié)
四、思考明確一個問題:古詩中為什么用“木”不用“樹”?
叫學生回答,老師補充明確:因為“木”有“疏朗”和“枯黃”的暗示內(nèi)涵,所以就有了“深秋”的意味,而“樹”則沒有。
五、作業(yè):
思考:為什么“木”就有了這種暗示呢?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從上節(jié)課的問題開始,從國旗下講話中“做人上人”的思想入手,說明思想是有傳統(tǒng)的,而文化、文學也是如此。再啟示學生,如果屈原最初不用“木”,而要說“洞庭波兮樹葉下”又會如何呢?
2、明確,可見,“木”之所以有了那樣的暗示性內(nèi)涵,全是由“傳統(tǒng)”造成的;那么什么又是“傳統(tǒng)”呢,從文學上來說,尤其是從詩歌的“意象”上來講,這個“傳統(tǒng)”就是歷代詩人們的詩句所夠成的文化氛圍,即一句句詩中的意象賦予了該意象的暗示性內(nèi)涵。
3、除了上節(jié)課講到的“雨”之外,古詩中還有很多具有特點意象內(nèi)涵的事物,請同學們想想看,寫出來,然后再概括一下它們各自的暗示性內(nèi)涵。
二、在黑板上列出如下表格,讓學生上來寫。
(意象分別有楓葉、柳、梅、菊、松、橋、水、草、花、馬、門、柳絮、竹、舟、亭、酒、`風、劍、河、雁、雪,等等,也可自已想出一些意象內(nèi)涵相對集中而且在古詩中較多見的來)
意象
雨
鳥
燭
……
例句
意象特征、暗示內(nèi)涵
學生寫出的例句大體如下:
鳥:打起黃鶯兒/兩個黃鸝鳴翠柳/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恨別鳥驚心/千山鳥飛絕/決眥入歸鳥/柴門鳥雀噪/鳥鳴山更幽/羈鳥戀舊林/如隨啼鳥識花情/青鳥殷勤為探看
雨:寒雨連江夜入?yún)?驟雨初歇/夜來風雨聲/渭城朝雨浥輕塵/紅雨隨心翻作浪/空山新雨后/葉上初陽千宿雨/山色空濛雨亦奇/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江雨霏霏江草齊/天街小雨潤如酥
燭:何當共剪西窗燭/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云母屏風燭影深/銀燭秋光泛畫屏/紅燭自憐無好計/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洞房昨夜停紅燭
楓葉:江楓漁火對愁眠/楓葉荻花秋瑟瑟/停車坐愛楓林晚/曉來誰染霜林醉/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柳:無心插柳柳成蔭/無情最是臺城柳,依然煙籠十里堤/枝上柳絮吹又少/羌笛何須怨楊柳/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月:月上柳梢頭/殘月臉邊明/楊柳岸曉風殘月/別時茫茫江浸月/山高月下/煙籠寒水月籠沙/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月是故鄉(xiāng)明/舉杯邀明月/床前明月光/近水樓臺先得月/明月幾時有/秦時明月漢時關
雪:飛雪連天射白鹿/獨釣寒江雪/樓船夜雪瓜洲渡
花:花非花,霧非霧/無可奈何花落去/花開堪折直須折/花徑不曾緣客掃/花落知多少
日:夕陽無限好/日出江花紅勝火/東邊日出西邊雨
杜鵑:杜鵑夜半猶啼血/杜鵑枝上杜鵑啼/望帝春心托杜鵑
風:山雨欲來風滿樓
松:靜聽松風寒
三、簡要評說這些意象的特征和內(nèi)涵。
鳥:有空遠感覺;
雨:一是清新可愛的雨,還有一個是憂愁的;
燭:相思情、愁別意
柳:留戀、離別含義
月:美麗、憂愁、冷清
日:多為夕陽
四、課后作業(yè):
在古詩中找一個意象,列出有該意象的四首以上的詩詞(越新鮮越好,越多越好),并簡要說出其意象大致特征及內(nèi)涵。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萬能 教資考試篇四
目標:
1、了解——高中語文學習與初中語文學習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了解——學科的特點和高考的要求
3、了解——語文學習的習慣和老師的學習要求
4、明確——語文學習的意義和應有的態(tài)度
講授要點:
一、開場白和自我介紹
二、理解“語文”
1、語文——語言、文字
(1)聽(會聽課,聽懂別人的話,別人說話自己能夠?qū)P穆?
(2)說(大膽說話,大聲說話,說得條理明白)
(3)讀(表情朗讀,理解閱讀)
(4)寫(會寫各種文體的文章,達到表達的目的)
2、初中語文和高中語文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高中語文學習需要初中語文學習的基礎;高中語文學習比初中語文學習要求更高:
(1)初中固定一塊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選修”,還有校本教材叫“自修”,共三塊構(gòu)成;
(2)初中學習只要閱讀理解,會寫600字作文,高中是“閱讀賞析,表達與交流,會寫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
(3)初中學的文體不完全系統(tǒng),高中完全系統(tǒng)——小說與戲劇,詩歌與散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
(4)高中實行學分式學習。
三、語文學科的特點
1、最難學好,因為主要靠自學,老師的作用小;
2、積累要求高,記憶的東西要求多,了解的東西要求多,要記性;
3、語言文字的領悟力難以形成,要悟性;
4、好作文難寫,要靈性;
5、個人成績會時高時低,進步緩慢,不能迅速達成;
6、高考三樁之一,成績160——200分。
四、學好語文需要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學習的習慣你養(yǎng)成了嗎?
語文學科的特點是:知識信息量大,自修實踐性強。這就告訴我們:第一學好它不容易,第二依賴于學習者自身努力。語文考試在五個層級上考學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運用,賞析評價。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說到底,就是考學生的記性和悟性。而記性和悟性絕不能在短時間內(nèi)速成,需要長時期的積累和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怕記怕背,懶于動手,是學語文的大忌。要學、會學、堅持學,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語文教學的方向,更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學生這個主體的一個根本性的要求。“一切皆從習慣開始”沒有良好的習慣,語文教學必無效率;沒有良好的習慣,何談記性、悟性的生成和發(fā)展?沒有良好的習慣,哪來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形成?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萬能 教資考試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以誦讀培養(yǎng)語感,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目標:認識“學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
教學設想
我們教文言文,目的不在于寫作,而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既如此,什么是學生閱讀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將文言文譯成順暢的現(xiàn)代語,也不是能對文言語句作細致的語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經(jīng)過查詞典、會意而后懂。有時進行點翻譯練習或語法分析不過是達到讀懂的一種輔助性手段。
教授《勸學》,我擬以“讀”為基調(diào),即朗讀、誦讀、背誦。 當然,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在“讀”的過程中, 老師應該知道他們掃清字詞句的閱讀障礙, 引導他們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這對誦讀課文、理解課文、背誦課文,提高閱讀鑒賞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幫助。
針對這樣的教學目的,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誦讀課文(感性認知)、探究課文(理性認知)、背誦課文(能力升華)。
1、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樹立為發(fā)展學生能力、智力而教學的觀念,堅持誦讀教學。
教學難點是:在誦讀中落實本文的文言語法知識教學。在誦讀中滲透正字正音、辨詞析句、層次疏理、文意理解、語言鑒賞等多項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
2、教學方法
本文采用誦讀教法、討論交流法。
誦讀要多次進行,開始照課本朗讀,要求字音無誤,節(jié)奏鮮明,讀得順暢;繼此再讀,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礎上能大體成誦;
最后,經(jīng)過分析、思考,要求領悟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達到熟練地背誦全文。這種誦讀式的教學,跟先前書塾的死記硬背是有著實質(zhì)上的區(qū)別的。
為了使誦讀收到實效,首先要善于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寫法上的一些特點,啟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chǎn)生自覺誦讀的要求;其次,在誦讀練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難點時,要指示學生運用各種記憶的因素去解決它們,毫不動搖地要堅持做到當堂成誦。
誦讀練習可以分段、分層地進行,但最后一定要連貫地背誦全文。
3、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誦讀課文、探究課文、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整理、歸納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識(實詞、虛詞、句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剛才,很偶然的想到一個很實在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說遍地都是正確的答案。我很想聽聽同學們是從什么樣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的。
1、從小學到現(xiàn)在,也算是十年寒窗了,你是否思考過這樣的一個問題:學習的意義在哪里?
2、第二個問題:這些年來,你在學習上有哪些好的方法?
這幾位同學的回答都很深刻, 相信大家也很想知道兩千多年前的人,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通過一篇散文的指引,穿越時光隧道去聆聽兩千多年前的儒家大師荀況關于學習的諄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