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知事下鄉(xiāng)
[法]都德
知事先生出巡去了。馭者導前,仆從隨后,一輛知事衙門的四輪車,威風凜凜地,一直奔向那共阿非。
因為這一天,是個重要的紀念日,不比等閑,所以知事先生,打扮得分外莊嚴。你看他身披繡花的禮服,頭頂折疊的小冠,褲子兩旁,貼著銀色的徵帶,連著一把嵌螺細柄的指揮刀,閃閃地在那里發(fā)光……在他的膝上,還安著一個皮面印花的大護書。
知事先生端坐四輪車內,面上堆著些愁容,只管向那皮面印花的大護書出神;他一路想,幾時他到了那共阿非,見了那共阿非的百姓們,總免不了要有一番漂亮而動聽的演說:“諸位先生,諸位同事們……”知事先生,把這兩句話,周而復始地,足足念了二十余次:“諸位先生,諸位同事們……”可是總生不出下文。
忽然之間,抬頭一望,瞥見了一叢小的櫧樹林,招展著樹枝,在那里歡迎他,好像說:“快來,快來,知事先生,你不是要籌備演說嗎?那么何不請到我們這樹林下來,包管你要強得多……”
知事先生,居然中了他的誘惑了。他一面把他的意思,吩咐給仆人們;一面就從四輪車里,跳了下來,徑自走進那小的櫧樹林里,去籌備他的演說。
在那小的櫧樹林里,有成群的鳥兒,在頭上唱歌;有紫堇花,在旁邊發(fā)香;還有那無數的清泉在草地上流……他們瞧見知事先生,和他一條這樣體面的褲子,一個皮面的印花的護書、登時大起恐慌。那些鳥兒們,一齊停止了歌唱;那泉兒,也不敢再作聲了;那紫堇花們,更是急得低著頭,向地下亂躲……
知事先生,對于如此寂靜而清涼的樹林,心里著實賞識。他撩起了衣裳,摘下了帽子。在一塊小櫧樹的草地上,舒舒服服地坐下,隨手把他的皮面印花的護書,張開了放在膝上,又向那護書里面,抽出一張四六開的大紙。
“這竟是一位美術家呀!”那秀眼鳥先開口說。
“否,否,”接著說的是一只鶯鳥,“這哪里會是美術家,你沒看見他褲子上的徽帶嗎?照我來看,十之八九,還是一位貴族哩。”
“也不是美術家。也不是貴族,”一只老黃鶯搶著來打斷他們倆的辯論,他曾經在那知事衙門的花園里,足足唱了一個春天的歌……“只有我知道,這是一個縣知事呀。”
這時那些細微的語聲,不知不覺地漸漸地放縱起來了。
“這原來是一個縣如事!這原來是一個縣知事!”
一會兒,那紫堇花發(fā)問道:“他可含有什么惡意?”
“一點兒也沒有。”那老黃鶯接著答復。
于是那些鳥兒們,重新一個個地,去恢復他們的唱歌;那些泉兒們,照常在草地上,汨汨地流;那些紫堇花們,也依舊放著膽去發(fā)他們的香氣;好像那知事先生沒有在那里一般……在這喧嘩而又恬靜的中間,知事先生,又起了念頭,要繼續(xù)去籌備他的演說了:“諸位先生,諸位同事們……”
“諸位先生,諸位同事們……”知事先生,用一種極有禮貌的聲音,發(fā)出這幾個字……不料霎時之間,從背后傳來了一陣笑聲。把他的文思又打斷了。知事先生回頭看時,只見一只黃綠色的啄木鳥,歇在他的帽子頂上。嬉皮笑臉地,向著他笑。知事先生,把肩腳一聳,露出不屑睬他的意思,剛想回轉頭來,繼續(xù)去籌劃他的大演說;哪知道那啄木鳥很不知趣,索性大聲喊將起來:“這又何苦來!”
“怎么!這又何苦來!”知事先生,氣吁吁地漲紅了臉,一面隨手做個手勢趕開那頑皮的畜生;一面加上些氣力,回頭來重新干他的本行:“諸位先生,諸位同事們……”
但是事有不巧,那啄木鳥方面的交涉,剛才結束,這里一叢小弱的紫堇花們,覷著知事先生思緒繚亂的當兒,也一起翹起了他們的梗兒枝兒,和著一種甜而且軟的語氣,到他的面前來獻殷勤了:“知事先生,你可覺得香嗎?”
于是一唱百和,那些泉兒們,登時就在他的腳下,潺潺地奏起一種文雅的音樂;那些秀眼鳥兒,也在他頭頂的樹枝上,使盡畢生的本領,唱出美麗的調子來給他聽;其余樹林周圍、上下左右一切的東西,沒有一個不是效仿著,全體一致地來阻止知事先生演說的起草。知事先生,鼻孔里熏醉了香味;耳朵里充滿了歌聲;他想擺脫這些妖媚的蠱惑,可是他辦不到了。他偃仰在草地上,徐徐解去他華美的裝飾,把他已成的演說,艾艾……艾艾地,從頭又述了兩三回:“諸位先生、諸位同事……諸位先生,諸位同事……”
(選自《外國經典小小說100篇》,有刪改)
7.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小說的開頭描寫了知事先生出巡時的一系列情景,這既烘托了人物形象,也吸引了讀者,為后文情節(jié)的進一步發(fā)展作鋪墊。
B. 小說運用排比、擬人、點面結合等手法對林間動植物進行描繪,既生動優(yōu)美又特點鮮明,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語言駕馭藝術。
C. 櫧樹林里動植物剛見到知事先生很恐慌,后來知道了他的身份便開起玩笑來,可見知事先生是個廉潔奉公深得民心的好官。
D. 小說沒有刻意構建復雜尖銳的矛盾沖突,雖也微波屢興、張弛有致,但總體上平和推進,呈現出了散文化、詩意化的美感。
8. 小說中塑造了櫧樹林中鳥兒、花兒等一系列的形象,運用了怎樣的手法?有何作用?
9. 知事先生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點?小說塑造這一形象有何意義?試結合文本內容概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