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宛如心靈修行“寶典”。書中“暴力”,不止于拳腳相加,精神層面隱匿更深。日常里,不經(jīng)意的指責、冷漠的敷衍、習慣性否定,皆是傷人“暗箭”。讀此書,能助我們拆解情緒、明晰表達,以同理心為橋,用溫和言語、真誠傾聽替代“精神利刃”,于人際交往中,達和諧共融,實現(xiàn)心靈蛻變。 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一些有關(guān)于《非暴力溝通》讀后感的內(nèi)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 1
豺狗語言遠離了內(nèi)心的連結(jié)與合作,切斷了人們與自己以及他人的連結(jié)。眼界狹隘,思維單一,還會讓我們把自己所做的錯事當成理所當然。也會破壞家人之間和諧有愛的關(guān)系。家是一個講愛的地方,我們應(yīng)該多用長頸鹿語言,它會讓我們的胸懷遠見,彼此坦誠,滿足家人的需要。
讀家庭會議這幾頁讓我找到了怎樣跟兒子溝通的技巧,因為兒子在很多事情上不愿意跟我講(之前我跟兒子談心方式錯誤的原因)。我打算多準備幾個筆記本,寫下我們對彼此的需要。
安全感我自己一直都沒有,所以也不知道怎么給兒子,導致他膽子特別小。后來我遇到老公以后從他的身上我慢慢的找到了,他也會教我怎么給孩子安全感?,F(xiàn)在我在老公和兒子跟前都像個小女生一樣,我會隨時跟他們兩個撒嬌,兒子也會像大人一樣保護我。這樣做以后兒子的安全感好像比以前多了,還學會了保護我。對現(xiàn)在的生活我很滿足,也希望可以一直這樣走下去。
讀《非暴力溝通》讀了這么長時間關(guān)于怎么和孩子相處的書,感覺自己也進步了一些,只是有時候還是控制不住自己,還會對他發(fā)脾氣,生氣最多還是因為:我心里你的‘應(yīng)該’,比如出門呀你所有的事情應(yīng)該是準備好的,放學回來不用我說你應(yīng)該是主動去寫作業(yè)的,晚上睡覺你應(yīng)該是我們規(guī)定的時間就要睡覺的。我們規(guī)定的幾點寫完作業(yè)你就該寫完的等等,孩子只要沒有做到,我就非常生氣,還很痛苦,總感覺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還沒有自覺性。我的定力還不夠,我要繼續(xù)努力學習,爭取做一個合格的好媽媽。
如果孩子們相信他們的的需要對你很重要,也會更加放松,更少的.出現(xiàn)習性反應(yīng)。他們無需擺出防御姿態(tài),提防父母用高壓手段脅迫自己做事。隨著這種信任的建立,你將會體驗到一種奇妙的驚喜:你的孩子將會樂意跟你合作,滿足你的需要。找到在一起和諧的生活方式。
如果我們的家是一個充滿尊重與合作的地方。如果你深深地渴望連結(jié)與和諧,那么你就正在帶來這一切。在這個家里我們每個人都能試圖理解其他人行動背后好的理由,在這里,你和孩子都深信,你們的需要都會得到考慮和關(guān)照。你們會用充滿尊重的方式關(guān)注需要而不是批評、指責和懲罰。在這里,我們一家人協(xié)力讓彼此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趣而精彩。
讀了一段時間書以后,自我感覺自己進步很大,首先不對孩子動手了,其次不用暴力語言對孩子說話了,有的時候還會現(xiàn)學現(xiàn)用。以前我家里就像戰(zhàn)場一樣,現(xiàn)在火藥味幾乎沒了,我偶爾還會跟兒子撒嬌示弱(不包括學習)。我和兒子吵架最多的是因為他沒有按我說的做,我語言暴力,他叛逆委屈,氣急了我都想把他再塞進我肚子里,沒生出他多好。那時候我很少找自己的錯,就算是心里知道也不會承認,還常常勸自己為了他好。最近這段時間我好多了,我會靜靜地坐在距離孩子不遠的地方陪學習,也會陪他玩游戲,看著他臉上天真的笑容,我才知道自己錯過了多少孩子開心的時刻。至少現(xiàn)在還不晚,我會寫下我想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玩,一起開心的意愿,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走下去。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 2
一、總結(jié)
本章以“讓愛融入生活”為主題,從傾聽自己及他人、樂于互助兩方面著手,引出了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NVC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簡單的8個字呈現(xiàn)在眼前,背后卻是漫長的刻意練習,這練習期間會有歡欣雀躍、會有頹廢沮喪、會有心靈清洗的滌蕩、也會有內(nèi)心波濤洶涌的暗流,讓我們開啟這扇大門,進入我們新的別樣人生體驗。
二、“讓愛融入生活”感悟
本書這一章標題,讓愛融入生活。此刻,我想到的是,你愿意讓愛融入生活嗎?
曾經(jīng)我有一種認識,工作與生活是不同的。生活是日常柴米油鹽、妻兒老小、家長里短、七大姑八大姨、生活作息……面對的有耄耋老人、有稚口小兒,所有與工作無關(guān)的場所、事件、人物、情感、時間等;而工作則是一群有共同理想、共同愿景、共同情操、能力互補的青壯年,在約定的時間、地點合作完成一件事。
持著我的“認識”,我踐行著讓愛融入家里的每個生活角落,我感受著先生、孩子、父母、手足的愛,也感受著給予他們由衷愛的暖流,我的心在感受到暖流之際都將被愛快要融化了!然而,在工作中,我卻感受到了我的僵硬、我的不由自主的強勢、我的急躁、我的壓抑與容忍限度。我開始困惑、反思,是什么原因?我本不是這樣的人啊!
伴隨著個人成長的一次次深入學習,我終于明白:《非暴力溝通》中“讓愛融入生活”中的“生活”,囊括了生命體的.時時刻刻;而其中的“愛”,即是感受的體會和體察、需要的覺察和感知,體會自己、體察對方;覺察自己、感知對方。在這里,無論是自己還是對方,都是對自己的愛!
愛自己,是《生命的重建》中的核心,也是《非暴力溝通》中的核心,更是個人成長中的核心!
當我明白了“生活”、“愛”這兩點時,我從內(nèi)心深處放下了對待工作間合作、同事、領(lǐng)導的舊有的“認識”。我們都在不同系統(tǒng)中承擔不同的角色,無論角色怎樣切換,我們所有的一切,從感受和需要出發(fā),都是對我們自己的愛!愛自己是讓愛融入生活的必要條件。
三、感悟點
1、是什么,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以致互相傷害?又是什么,讓有些人即使在充滿敵意的環(huán)境中,也能心存愛意?感受和需要,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的體會和覺察;對對方的感受和需要的體察和覺知。愛自己,能夠讓我們在充滿敵意的環(huán)境中,依然能心存愛意。
2、通過傾聽——傾聽自己及他人,培育彼此的尊重、關(guān)注與愛。
傾聽是愛自己的方式,傾聽自己、傾聽他人。聽聽自己的內(nèi)心、他人的內(nèi)心,帶著覺知、感知去體會和覺察,有意識的、刻意地去練習,這是實現(xiàn)愛自己的途徑和方法。
3、當你施與我,我給你我的接納。當你取之于我,我感激你的賜予。
樂于互助。施者由衷的給予與受者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接受,施者因該行為產(chǎn)生價值更欣賞自己,施者與受者同時受益。
4、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在于對其四要素的覺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進行交流。
覺察,多練習!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 3
最近我在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它就像是一把鑰匙,開啟了有效溝通的大門。讀完這本書后,我第一次剝離自己,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親密關(guān)系,包括和先生的關(guān)系、和自己的關(guān)系以及和孩子的關(guān)系。我從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也開始嘗試解決了一些問題。
我和先生單獨相處的時候經(jīng)常為一些小事吵架。同一件事情,在我們倆這會產(chǎn)生兩個不同的版本,我們倆都會覺得對方不可理瑜。比如說我和孩子都已經(jīng)睡覺了,先生進房間拿衣服去洗澡,他開柜門和關(guān)上柜門的聲音有點響。我認為先生這種行為一點都不體諒他人,是不懂尊重人的表現(xiàn);而先生覺得我為這樣的小事情斤斤計較,是無理取鬧的行為。于是乎,深夜里我們會這樣一件小事情吵得不可開交。
《非暴力溝通》書中倡導當遇到事情與愛人溝通時,盡量客觀性描述事實,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傳遞給對方,要避免對愛人進行道德評判或者與他人比較,這會讓你的愛被蒙蔽。例如在上個事例中,我換個方式表述后,結(jié)果截然不同:親,你開櫥門的聲音,打擾我睡覺了,可以在關(guān)門的時候小聲一點嗎?結(jié)果是他輕聲地關(guān)門,我安心地繼續(xù)睡覺。在生活中,我把不對伴侶的行為進行道德評判這個準則實施以后,我們倆的吵架次數(shù)確實少了很多。
除了和先生的關(guān)系得到緩和,我和自己的關(guān)系也親密了許多。從小到大,我們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做個聽話的好孩子,要聽爸媽的話、要聽老師的話、要聽領(lǐng)導的話,就是沒人教過我們該如何聽自己的話。沒有人教我們,當我們的心感覺沮喪時,我們該怎么辦?沒有人教我們,當我們的心感覺憤怒時,我們又該怎么辦?
《非暴力溝通》書中倡導我們要去感受自己生命的美好,學會順從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需求,甚至在追逐自我時,允許自己可能犯下的一些低級的錯誤,允許自己一邊罵著自己傻叉卻依然接納這種不完美的自己。我們也可以有各種情緒,可以喜悅、可以傷感、也可以合理地憤怒,但重要的是看清自己的真正需求。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愛上自己的特別,把自己當成摯愛一樣與自己和平相處。
學會和自己舒服的相處,不再執(zhí)著于擰巴自己,頓時覺得生活輕松了很多,于是連帶著對孩子的微笑也多了起來。5歲多的`孩子慢慢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很多時候她開始反抗家長的權(quán)威。之前,我對孩子的這種抗拒采用的是比較權(quán)威的方式,導致孩子已經(jīng)會表達:媽媽,你說的就一定對的嗎?為什么我什么都要聽你的?現(xiàn)在,我更多的是讓她自己去選擇,而不是采用不得不去做的方式。比如說,她不想去刷牙,覺得這很麻煩。我告訴她,你可以選擇刷牙,這樣可能會麻煩點,你也可以選擇不刷牙,這樣很可能蛀蟲會在你的牙齒安家,到時候牙醫(yī)就要把你用鉗子把你的牙拔了。具體怎么選,是你的權(quán)利,媽媽不干涉,但是,選定了,你就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斗潜┝贤ā窌谐珜總€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她不依附任何人而存在。每個媽媽都無法替孩子做任何的決定,我們能做的只是能帶給孩子只是愛和陪伴,而不是以愛之名,給予愛的綁架。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 4
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比如,每天在家做著瑣碎的事情,孩子的許多事情沒有按照我設(shè)定的時間段來完成,影響了我的獨處時間,分分鐘就會點燃我的小宇宙,我就開始利用暴力語言催促他,其實這樣的語言不僅傷害了孩子也傷害了自己,講完以后自己立馬又很愧疚,然后提醒自己下次遇事一定要冷靜,可真正遇到具體問題又開始運用暴力語言惡性循環(huán)。
又比如,某天晚上,學習完到樓下打羽毛球,打了半個小時我提出再打幾盤就回家??珊⒆哟虻谜M興,還想繼續(xù),可明天上學早起,回去還要進行閱讀,搞個人衛(wèi)生,最終協(xié)商打7盤就上樓??墒呛⒆佑忠竺勘P要打得比較久質(zhì)量比較高才算一盤,因為雙方都在生氣所以連著幾盤一下就死球了。我很生氣地說這樣下去永遠都打不完,中間可能會有點暴力語言。
打完球,關(guān)于講故事我們之間又出現(xiàn)了分歧,之前約定好的講3個又反悔要求再繼續(xù)講,對于當天借的尋寶書,他恨不得一口氣聽完。我說既然這么喜歡聽當時打羽毛球,媽媽叫你怎么不早點上來了?最終協(xié)商洗完澡后再講兩個,這個時候已經(jīng)9:50了。熄燈入睡,孩子又突然想到外套口袋里有3粒糖果,他要找到先確認下,我變得很不耐煩了,老師不是說不能帶零食嗎,孩子咆哮著說我是放學后吃。
這個時候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語言充滿了敵對,所以默不作聲,如果這個時候給予回應(yīng)我知道孩子會哭著入睡。還好孩子很快就忘記并安然入睡,第二天早上也根據(jù)他頭天晚上承諾的那樣7點自己起床。其實我生產(chǎn)的根源是覺得孩子睡得較晚影響第二天起床;另外影響我晚上的獨處時間。我需要不停地提醒自己別啰嗦,別咆哮。
聽到不中聽的話:體會自己、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指責。
在不順心時,我們傾向于考慮別人有什么錯,并不習慣從需要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yīng)常是申辯或反擊,反之,如果我們直接說出需要,其他人就較有可能做出積極回應(yīng)。
關(guān)于書中這幾句話剛好可以拿前陣子我遇到的一個失敗案例來說:某天下午我打電話給婆婆剛好孩子接的,他告訴我婆婆在打牌,當時我腦子一下就嗡嗡作響,我下意識以為婆婆是在麻將室打,從健康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上來說都對孩子不利。我馬上要求孩子將電話給婆婆,要求她馬上帶他回家。又立馬和老公聯(lián)系也是一通抱怨,心中真的很氣,這個學期孩子的學習習慣下滑,我正在這里督促他,婆婆不但沒幫忙還幫倒忙,當時是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
最開始老公替婆婆說要我理解一下,有什么問題由他來溝通,并解釋了打牌是在小區(qū)的戶外幾個人一起,小孩子在玩滑滑梯。下班回到家老公帶孩子在小區(qū)踢球,我們聊到這個話題,當時我也很不理智,語言上像炮竹筒一樣倒了一堆的埋怨,結(jié)果由婆媳之間的問題又引發(fā)了夫妻之間的問題。因為這個事情弄得兩人進行了一周的冷戰(zhàn)。我意識到再這樣下去對誰也沒有好處,發(fā)了條和解的信息。
雖然最終兩人和解了,但如果當時我學會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不是一開始就指責對方,讓對方申辯反擊,體會自己的'需要,明確地表達出來,就事論事,而不是又將之前的種種不滿表達出來,老公就不會站在自己的對立面。
如果父母只提出明確的要求,孩子一般會把它看作是命令或指責;如果父母想避免誤解,那么他們可以先說出感受和需要。
表達愿望時,只要不發(fā)號施令,我們的想法就會愉快得多。
如果我們的請求已成為對他人的要求,一旦別人沒有滿足我們的要求,我們難免會指責他們。
一旦人們認為不答應(yīng)我們就會受到懲罰,他們就會把請求看著是命令。
批評和指責使人傾向于自我,保護并變得更有攻擊性。
表達憤怒:停下來深呼吸;靜靜體會想想是什么使我們生氣;了解自己想要的滿足的需要;傾聽。
把注意力放在尚未滿足的需要,而不是考慮他人有什么過錯。
無論是親子溝通還是親人之間的對話,當我感到對方是指責的語氣時不管他說得對不對我立馬就會反駁,不會去想話后面的含義。對于孩子來說應(yīng)該也是()一樣,本來家長的出發(fā)點是關(guān)心和愛,但因為語言語氣的使用不當常常造成我們不但未解決問題反而不歡而散引發(fā)出新的問題。每天晚上我總要催促孩子少聽幾個故事,趕緊刷牙洗澡睡覺??擅看问招跷?,還常常因為這個小事弄得睡前不愉快。
昨天晚上學著“非暴力溝通方式”沒有對孩子大呼小叫,而是從他的角度出發(fā)想著他的需要,說今天是媽媽沒有和他商量好,所以今天多講幾個,明天晚上9:00前完成親子閱讀,你自己定計劃講幾個,他提出6個,那我們就計劃好時間估計要講40分鐘,從8:20開始。運動時間調(diào)整到下午放學后,大概有2個多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這樣雙方的需求都得到了滿足,實現(xiàn)共贏。
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我選擇做______是因為我想要______。”
生氣的原因在于我們自己的想法——對他人的評判和指責,而不是他人的行為讓我們生氣。
憤怒驅(qū)使我們?nèi)土P他人,而不是去滿足需要。當意識到自己被指責時,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無法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需要上。
聽到不中聽的話,我們有四種選擇:1、責備自己;2、指責他人;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家里面很多事情做的時候不是心甘情愿,而感覺是被迫的。書中說用“選擇做”而不是“不得不”。每次在做事情前我就提醒下自己這個事情我非要做嗎,如果我選擇做是因為什么原因,想通了做起來就不會帶著糟糕的心情,既然做就開心做,要不就不做。以前老公講我話,還沒聽完我就想辯解,因為內(nèi)心覺得他是在指責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兩人就會發(fā)生激戰(zhàn),然后我又經(jīng)常吵不贏,最后就是采取冷戰(zhàn)。問題還是擺在那里。如果聽到不中聽的話我能夠體會自己和對方的感受和需求,可能結(jié)果會好很多。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yīng)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yīng)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緒,而應(yīng)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無論境況多么糟糕,你應(yīng)該去努力支配你的環(huán)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可預(yù)料的災(zāi)難。
生活中的10%由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由你對發(fā)生的事情如何反應(yīng)決定。當你深陷情緒的深淵,讓理智隨時被情緒牽著走,那么你離后悔就不遠了。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是有能力控制自己情緒的人。
這段話時刻警醒著我,比如晚上因為閱讀太晚影響入睡時間,總是會弄得雙方不愉快,每次發(fā)火前趕緊看看這段話,深呼吸,希望會有改善。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 5
語言是窗戶,或者是墻,它們審判我們,或者讓我們自由。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一方面借助這四個要素誠實地表達自己,另一個方面借助它們關(guān)切地傾聽和體會他人。
1、觀察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克里希那穆提
暴力溝通的首要行為,便是區(qū)分觀察與評論,非暴力溝通不鼓勵絕對化的評論,而主張評論要基于特定時間和環(huán)境中的觀察。語義學家溫德爾·約翰遜認為,語言是有缺陷的工具,我們可以談?wù)摲€(wěn)定性和持久性,談?wù)撓嗨浦?、常態(tài)和種類,談?wù)撋衿娴霓D(zhuǎn)變、迅速的痊愈、簡單的問題以及終極的解決辦法。然而,我們的世界包含著無窮無盡的過程、變化、差別、層面、功能、關(guān)系、問題以及復雜性。靜態(tài)的語言與動態(tài)的世界并不匹配。這是語言的迷障,也是語言的魅力。想要實現(xiàn)良性溝通,我們需要學會打破迷障。盧森堡表示非暴力溝通是動態(tài)的語言,不主張絕對化的結(jié)論,提倡在特定時間和情境進行觀察,并清楚描述觀察結(jié)果。
2、感受
在表達感受時,需要學會區(qū)分感受與想法。學會描述自己的情緒、表達事件情境中的感覺,是溝通中的重要內(nèi)容。只有你覺察此刻自我的真相,并真切地傳達給對方,才能幫助他理解你的訴求。
以下詞表達的是感受:(我覺得)興奮、喜悅、甜蜜、感動、欣慰、踏實、安全、放心;害怕、擔心、著急、緊張、尷尬、慚愧、失望、困惑、寂寞、茫然、郁悶等等。
以下詞表達的是想法和判斷:(我認為)被羞辱、被拒絕、被打擾、被貶低、不受重視、不負責任等。
3、需要
別人的行為可能會刺激我們,但并不是我們感受的根源。在對他人進行評價或指責之前,認真思考,真的是他們的行為引發(fā)了我們的感受嗎?感受的根源,實際上是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體察人心,與其直接批評他們,獲取對方條件反射的申辯或者反擊,不如直接說出我們的感受,表達需求。譬如:可以說“你不給我買禮物,我會覺得有些難過,我也會懷疑你是不是沒有你想象的那么愛我,這是我現(xiàn)在的.心情。”而不是“行,我明白了,你根本就不愛我。”
4、請求
想要得到積極回應(yīng),就要提出具體的請求。不要暗自對他人抱有某種期待,而又因為對方?jīng)]有滿足你的期待而難過、生氣甚至指責。因為你壓根就沒說,有時你即便說了,也不夠具體。抽象的語言無助于深化自我認識。許多人感到沮喪或者灰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不清楚自己對他人究竟有怎樣的期待。
學會請求,就是不去試圖說服你的溝通對象,而是請求他們講出自己的需求與心愿,如果他們尚不愿意,就安靜傾聽。非暴力溝通并不是用來改變他人的工具,而是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chǔ)上與人聯(lián)結(jié)。
懂得請求,也要在對方請求時,不去過分反應(yīng)。有時,我們認為自己受到了指責,實際上,那些話只是他人表達需要和請求的方式。如果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會認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傷害。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qū)Ψ降倪^錯,我們就會認為自己被貶低了。
語言,作為人類本能,在傳達信息與構(gòu)建人類社會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將我們推向好惡的分水嶺,溝通方式與內(nèi)容成為人類關(guān)系的重要基石。在人類的交際過程中,許多時候,人會下意識地做出反應(yīng),其他時候則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針鋒相對。非暴力溝通,歸根結(jié)底,就是觀察并改善溝通方式,察覺你使用的語言,明確你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表達你當下的感受與你真實的愿望與整個價值觀,持續(xù)不斷地提醒自己:想要更好的親密關(guān)系,就要平衡溝通成本與訴求,以激發(fā)更美妙的生命故事。在百轉(zhuǎn)千回的親密關(guān)系中,非暴力溝通的存在可以說是一股清流,像一道水,不去和石頭相碰,而是去感觸堅硬的存在,去感知天地間的緣由、沿岸與歸宿。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 6
《非暴力溝通》此書是阮胤華翻譯,原作者是美國的盧森堡博士。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由于在促進人類和諧共處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獲得了地球村基金會頒發(fā)的和平之橋獎。
盧森堡博士早年師從心理學大師卡爾。羅杰斯,后來他發(fā)展出極具啟發(fā)性和影響力的非暴力溝通的原則與方法,不僅教會人們?nèi)绾问箓€人生活更加和諧美好,同時解決了眾多世界范圍內(nèi)的沖突與爭端。此書共13章,190余頁,書中插有12位小朋友的天真爛漫的畫作??催@本書給人的感覺總體來說用三個詞來形容:有趣、溫暖、實用。有趣是因為書中不僅文字排版有趣,還兼插有圖畫,給人感覺新潮,所以在邊讀邊品之中不失風趣;溫暖是因為書中有的文字段落給人溫馨有力量的感覺,讓人讀完不盡心中有暖流流動,這種暖流如涓涓細流持續(xù)且平滑;實用是因為書中不僅有溝通技巧的介紹,還有案例練習的講解,在你了解溝通技巧后,有案例練習幫助你更好的理解,以便掌握溝通方法與技巧,這種設(shè)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的寫作方法讓我確實感覺到買和讀這本書是不吃虧的,而是值得和有意義的!
以上本人所敘述的可以認為是該書的好處,其實該書也是存在缺點的:
一是該書缺乏理論的深度,沒有明確直接闡述非暴力溝通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溝通方式,只是通過側(cè)面介紹該溝通方式的方法與原則及如何使用與理解該種溝通方式,例如書中分章節(jié)的介紹非暴力溝通的技巧包括列舉實例來幫助讀者更好理解;
二是該書中文版的翻譯文邏輯性不強,不夠嚴謹,全書行文邏輯從引入(原因與背景)到介紹(方法與技巧),缺乏最后的總結(jié)與概括,該書最后雖然有后記與附錄,但沒總結(jié)清楚與詳細,最后難免會讓讀者產(chǎn)生有一知半解的感覺!
讀罷此書,了解到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即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首先,留意發(fā)生的事情,即我們此刻觀察到什么?接著,表達感受或心情;然后,說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最后,提出具體的請求。四個要素在非暴力溝通方式中環(huán)環(huán)相扣,運用非暴力溝通這種方式需要注重這四個要素。非暴力溝通可以運用到各個層面的交流和各種環(huán)境中,如親密關(guān)系、家庭、學校、組織機構(gòu)、心理療法及精神輔導、外交和商業(yè)談判、任何性質(zhì)的爭論與沖突等,從以上諸多應(yīng)用層面可以看出非暴力溝通這種溝通方式還是有很大的作用與益處的。
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于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它鼓勵傾聽,培育尊重和愛,使我們情意相通,樂于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溝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際關(guān)系,還有人借助它改進工作,不同的人運用非暴力溝通有各人自己的.用處。筆者覺得非暴力溝通有很大的意義,它能夠療愈內(nèi)心深處的隱秘傷痛;能夠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能夠突破那些引發(fā)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能夠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沖突;能夠使人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從這些方面看,非暴力溝通意義非凡。
這本書給我?guī)砹艘环N新的體驗,體驗到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種新的溝通方式——非暴力溝通,這種全新的溝通方式使我想要嘗試與掌握,我相信,掌握了這種溝通方式肯定會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等帶來益處,同時,這本書讓我對溝通有了另外的認識,溝通交流不僅使我們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交流溝通促進我們?nèi)祟惖男腋?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 7
《非暴力溝通》一書,由美國的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所寫,這是一本很神奇的書。我一直以來比較排斥讀外國人的書,尤其是 第一個故事,講的是作者去難民營中的一個清真寺講解非暴力溝通時,遭到一個穆斯林男子的怒吼,許多聽眾隨聲附和,現(xiàn)場一片混亂,尷尬至極??墒牵髡呱袂樽匀舻嘏c該穆斯林男子進行非暴力溝通,對話持續(xù)了近二十分鐘,“穆斯林”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作者與之成為了好朋友。一個小時后,這個原先稱作者為“謀殺犯”的男子竟然誠懇地邀請作者去他家享用豐盛的齋月晚餐。真的是太神奇了,剛剛還是水火不容,轉(zhuǎn)瞬之間“化敵為友”,這就是非暴力溝通的奇效。我認為,作者的成功之處,在于專注于彼此的觀察,用心傾聽對方每一句話所包含的情感和需要。并順勢引導對方認識到:美國人有很多,善惡并存,而“我”是來幫助穆斯林的。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表達,讓別人看出我們的善意,這是非暴力溝通的前提條件。
第二個故事,講的`是圣·路易斯地區(qū)的一個女教師,因為幫助學生學習,而下班遲了。空蕩蕩的教室里,她正在收拾東西。這時一個陌生的男子闖進來,大聲吼道:“快脫了衣服”,意欲強暴她。這位女教師急中生智,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與之交流,那位男子每聽一次她的反饋,沖動的欲望,就減弱一點,最后竟然感覺很羞愧,灰溜溜地逃之夭夭。這個女教師幸免遇“難”,啟發(fā)我們,在危急時刻,神情慌張,劇烈反抗,反而會激起對方的怒火,悲劇難免會發(fā)生。反之,運用非暴力溝通法,傾聽對方的需求,并給予適當?shù)目隙ê唾澷p,從對方的立場出發(fā),為對方著想,那么矛盾就會迎刃而解。這真是一種神奇的溝通方式啊!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傊\用非暴力溝通的模式——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可以化解很多一觸即發(fā)的矛盾沖突,在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yīng)用價值。作為一名教師,每天的工作就是與各種各樣的學生溝通,如果溝通能力強,各方面力量就會調(diào)動起來,形成合力,班級就會和諧發(fā)展。反之,就會怨聲載道,矛盾叢生,工作無法開展。所以,我建議大家多讀《非暴力溝通》,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正如一位南京大學一位教授所說:“優(yōu)秀的班主任都是溝通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