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第一單元教材分析篇一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六年級的語文教師。今天我說教材的內(nèi)容是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說教材的流程大體分為四部分。
本單元教材2篇精讀課文,2篇略讀課文。在這組課文前編有“導讀”,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簡要說明本組教材的組成,提示學習的方法以及學中要注意的問題,使師生在學習之前對整組教材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在每篇精讀課文后面編寫了思考.練習,在每篇略讀課文的前面安排閱讀提示,在本組課文后編排一個詞語盤點和口語交際,目的是提高學生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獨立閱讀、口語交際和習作能力。另外,在本組課文之后安排了回顧拓展。
本單元的兩篇精讀課文和兩篇略讀課文內(nèi)容豐富,有描繪祖國山川壯美的《索溪峪的“野”》,有描寫自然景象的《山雨》、有歌頌自然、歌頌生命和自由的《草蟲的村落》,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山中訪友》??偟膩碚f,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我認為本單元內(nèi)容的安排,是以大綱的“注重語言是感悟,積累和運用”為依據(jù)而編寫的,編寫的主要意圖也是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和訓練,領(lǐng)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為學生的寫作打基礎(chǔ)。
三、單元重難點
1是《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是《領(lǐng)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這既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難點,也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就知曉了作者的寫作意圖,使學生在知識上得以提高,思想上得到升華,學生也就入情入境,有了全身心的收獲。而在此基礎(chǔ)上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的,領(lǐng)悟其方法則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使學生學會怎樣表達自己。如果用教學生唱歌為例來說明的話,這不僅是在教學生唱一首歌,更是在教學生怎樣去唱歌。學會方法,學生將受益終身。同理,學生體會到了作者的表達方法,應(yīng)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就會恰到好處的表達自己,那么,習作這一語文的綜合性難題也不攻自破了。若想達到這個目的,攻破這一難點,真正讓學生學會怎樣表達,就必須在本單元的教學上下功夫。
單元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單元1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唱和、蘊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文中描繪的美景,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領(lǐng)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5.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6.培養(yǎng)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領(lǐng)悟作者表達方法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在課文教學過程中,可采取讀中感悟、同桌交流、組內(nèi)討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的思想感情、增強環(huán)保意識。)
在體現(xiàn)單元重難點:領(lǐng)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這方面,《山中訪友》一課要使學生領(lǐng)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tài)、動態(tài)的描寫和寄情于景的表達方法?!渡接辍芬徽n要引導學生領(lǐng)悟抓住特點描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lián)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端飨摹耙啊薄芬龑W生領(lǐng)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表達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草蟲的村落》要引導學生領(lǐng)悟作者以奇異的想象和聯(lián)想反映對大自然、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的方法。
以精讀課文《山中訪友》和略讀課文《索溪峪的“野”》來說。《山中訪友》作者李漢榮是散文家,他的語言是以流暢自然富有熱情見長的。文章在作者具體寫訪山中“朋友”時很注意用詞的色彩。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聞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葉,細數(shù)精致的紋理,我看到了它蘊含的生命的奧秘,在他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這組排比句式整齊,充滿韻律,作者從大自然的變化中感受到時間的變遷,生命的輪回,歌頌了自然、生命、活力。文章結(jié)局自然,呼應(yīng)開篇,我認為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學生感受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增強環(huán)保意識;二是使學生領(lǐng)悟作者描寫景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
(一)、本課與《桂林山水》在內(nèi)容情感上相仿,在表達形式上相近,可回顧《桂林山水》一文導入,學習時注意與《桂林山水》相比較,會增強學習效果。
(二)、本課是略讀課文,在前三課學習的基礎(chǔ)上,學生基本掌握了學習寫景課文的方法,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提示,激發(fā)讀文興趣,按提示的要求學習課文,用自己或組內(nèi)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也就是在略讀課文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形式。
(三)、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抓重點,適時點拔,教師可以第二自然段為例,指導學生細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怎樣寫出索溪峪的山那種野性美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生自讀自悟后,進行討論交流,并由這一段擴展開去,讓學生從描寫水野、物野、游人野這三段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舉例說說感悟到的表達方法。
(四)、在基本理解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領(lǐng)悟表達方法之后,要讓學生進行欣賞性的品讀,邊讀邊想象文中描繪的景象,要讀得入讀入境,并積累。
本單元在四篇課文后,編排了口語交際和習作。既點明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難點,也起到了鞏固.延伸的作用。我建議在教學中,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大膽發(fā)言大膽寫,聯(lián)系自己學習《山中訪友》一課的體會,談?wù)剰闹蓄I(lǐng)悟到的一些表達方法。還可以談?wù)勛约簭钠渌恼轮蓄I(lǐng)悟到的,教師要多肯定學生的見解,愛護學生感悟表達的積極性。甚至還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在以后的習作中打算怎樣運用表達方法?;仡櫷卣怪械娜辗e月累,又是編者的精心安排,我覺得可以把它當作是“領(lǐng)悟作者表達方法”的一個測驗性內(nèi)容,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領(lǐng)悟,可采取“一放一扶”的方法進行。
縱觀本單元內(nèi)容,無論是精讀課文、略讀課文還是回顧拓展中的日積月累的編排,都是為了本單元既本冊的重、難點,“領(lǐng)悟作者的表達方法”而服務(wù)的,領(lǐng)悟為學生寫作奠定基礎(chǔ),在小學階段的整個語文教學中,也具有舉足重輕的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在新課標準的指引下,吃透教材,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法。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第一單元教材分析篇二
1、積累一些詞語,弄清一些成語的意思和用法。
2、掌握下列加點字的音、形:
3、掌握下列詞語的解釋:
際遇 莫名 稚氣 塵緣 白駒過隙 驀然 穹隆 不勝 恍悟 茫然若失
談笑風生 紳士風度 古樸 凝重 耳目一新 安恬 擷取 惆悵
4、掌握一些修辭知識:
比喻:即打比方。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用同它有相似點的別的事物或道理來打比方,就是比喻。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運用比喻,可以把事物描寫得生動形象、具體可感;用比喻來闡述道理,可以把道理闡述得通俗淺顯、易于理解。
1、把握文章的感情線索,理清感情變化的軌跡。
2、品味本文語言優(yōu)美的特點。
3、體會第一人稱寫法的作用。
1、細細體味作者激情洋溢的文字,體會作者對北大的激情。
2、學習作者那種“渴望生活,渴望創(chuàng)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的精神,樹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本文敘寫了作者與北大的際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懷抱中成長的經(jīng)歷,抒發(fā)了作者對北大的向往、熱愛、感激和要為北大做出貢獻的情意。
本文用空行隔開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寫在彈指一瞬間孩時的夢想實現(xiàn)并且已在北大生活了兩年,欲向北大訴說心語。
第1自然段,寫從泛黃的照片上初識北大,夢想產(chǎn)生。第2自然寫乘車路過北大,表現(xiàn)少年的自信。第3自然段感慨時光飛逝,第4自然段再現(xiàn)初入北大天真浪漫的“我”和如今的茫然若失。第5自然段欲向朝夕相處的北大訴說心語。
第二部分:回顧兩年來,北大的哺育和給予,展現(xiàn)北大的精神魅力。
這部分寫的主要意思是北大的知識魅力和人格魅力。
知識魅力:第6自然段寫由參觀圖書館而頓悟自己的無知。第7自然段寫與北大的際遇,是又一個新的開始。第8、9自然段寫書籍為我打開新世界,北大為我開啟智慧和真理之窗。
人格魅力:第10自然段寫北大學生的物質(zhì)。第11自然段寫北大老師的風采。
第三部分:傾訴對北大難以分割的濃厚情感和歌頌之情。
1、語言優(yōu)美,用詞豐富,同時大量地使用了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使散文的語言更具有詩樣的美感,飽含了特殊的情感。
2、第一人稱的寫法便于直抒胸臆,并讓讀者感受到真實、親切而自然。但文章也用了第三人稱(如第四段),在人稱轉(zhuǎn)換中,作者也完成了時空的轉(zhuǎn)換。文章還用了第二人稱(如第五段),連用了三個“你”,更直接、更強烈地抒發(fā)了對北大的深情。
例如第四自然段,作者將兩年前的自己與現(xiàn)在的自己對比著描寫:“短短的頭發(fā),天真的目光,還不滿十四歲,完全是一個一腦子浪漫念頭的小女孩,對什么都充滿了興趣與好奇。紛揚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著藍色羽絨衣,在結(jié)冰的湖上面擲下一串雪團般四處迸濺的清脆笑聲。如今,秋風又起,樹枝樹葉交織出金色的穹隆。落葉遍地,踩上去很柔軟,好像此時此刻不勝涼意的心情?!边@段文字將兩年前的天真活潑、好奇,兩年后的沉靜、敏感、多情寫得十分生動具體,特別是將清脆笑聲比作雪團四處迸濺,通感的妙用,將“我”的天真活潑描寫得十分傳神。另外,作者寫心情也獨具一格,她寫秋風起,樹葉黃、落葉遍地,無一不流露出她的沉靜、敏感、多情,字里行間有詩畫般的情意流淌。
文中類似如這樣神妙的比喻比比皆是。例如,把北大比作一條生命飽滿的河流,把向往北大的學生比作渴望渡向美麗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教工比作舵手與船工,都十分貼切。又如,以“不系之舟”自比,“玫瑰”“綠陰”“寧靜的港灣”是與“不系之舟”相關(guān)聯(lián)的一系列比喻,“玫瑰”“綠陰”是兩岸誘人的景色,“寧靜的港灣”是“不系之舟”前進中的“避風港”。這一系列相關(guān),極富表現(xiàn)力,將“我”渴望創(chuàng)造,不斷求索的形象展現(xiàn)出來了。
作者用詩一般含蓄、凝練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對北大的特殊感悟,細細咀嚼,慢慢品嘗,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本文為拓展性閱讀,只要求學生大致感知課文,領(lǐng)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揣摩一些精彩語句,積累詞語即可。
1、鼓勵引導后,讓學生獨自準備,掃除字詞障礙。
2、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如發(fā)現(xiàn)哪個詞用得好,并說出它的妙處,喜歡哪些語句,說說為什么等。
3、不采用全班就同一問題發(fā)表意見的形式,以利于每個學生思考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談?wù)勛约旱摹鞍l(fā)現(xiàn)”。
4、只要學生能積極發(fā)言,教師就給以恰當?shù)目隙ā?/p>
簡單介紹作者田曉菲。
要求:將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詞語或者是自己認為用得好的詞語劃出來,讀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這一段表達了什么內(nèi)容,注意勾畫那些表現(xiàn)了作者對北大的感情的語句。
討論:
3、第二部分從哪些方面寫去寫北大的?
5、朗讀10、11段
6、朗讀最后一個部分
a、這一部分表達作者對北大的什么感情?
為北大擷取最燦爛的珍珠
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還會回到你的身邊
文章題為“十三歲的際遇”,這個際遇是什么?為什么不以“我愛北大”,“我的學?!被蛘摺氨贝笊畹幕貞洝睘轭}呢?(先讓學生暢所欲言,再??偨Y(jié))之所以要寫這個際遇,因為對于作者的一生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實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北大是“自七歲起便結(jié)識便熱愛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艱難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遠無法分割開來”,簡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來自于“十三歲的那次不尋常的際遇”。
在學生默讀的基礎(chǔ)上,概括三個部分的內(nèi)容,理解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朗讀、精讀第4、9、10、11、15、17段體會作者所表現(xiàn)的對北大的特殊的感情。再讓學生學習制作詞語卡片或詞語筆記。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第一單元教材分析篇三
第一單元五篇課文,可謂人生問題面面觀,既談理想,又談奮斗;既寫艱難歷程,又寫成功經(jīng)驗;既說到事業(yè),又說到命運;既有痛苦,又有樂趣??傊?,本單元側(cè)重于怎樣面對人生的困難與不幸。
初一新生入校,是他們?nèi)松缆飞闲碌钠瘘c。集中閱讀以人生為主題的課文,是十分必要的,他們可以從中受到很大的啟迪,以便正確地對待自己,從容地面對未來,準確地把握人生。
本單元入選的課文,以散文為主,又有詩歌;以當代作品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國作品為主,又有外國作品。形式多種多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1、知識與能力:抓好基礎(chǔ)訓練,努力培養(yǎng)學生積累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識字寫字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從事學習活動,逐漸養(yǎng)成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教師對學生則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很好地起到組織、引導作用。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人文教育要貫穿于日常教學全過程,通過熏陶感染,收到潛移默化的功效。教師要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身的經(jīng)歷,體味、感悟和理解教材中的思想感情,自相對照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1、本單元的教學,無論在教學理念上,還是在教學方法上,在起始階段均有定位、定勢的'意義,影響深遠。教師要認真貫徹語文課程標準,開好頭,打好基礎(chǔ)。
2、教師要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要引導學生模仿著說和寫,日積月累,豐富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閱讀教學,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體驗,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4、朗讀教學要有示范,要有指導。在朗讀方法上,要引導學生大聲地讀,要求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5、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不同,教師可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在山的那邊》采用象征手法談理想。寫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無數(shù)座山,要不怕艱苦跋涉。教師要啟發(fā)學生的想像力,認真理解其主旨。
《走一步,再走一步》通過一件小事,寫怎樣面對困難,是成功的經(jīng)驗之談。教師要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深人體驗、感悟。
《生命生命》直抒胸臆,表達作者對生命的嚴肅思考。教師要組織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實際,加以印證,進行挫折教育。
《紫藤蘿瀑布》觸景生情,富于哲理,寫人在遇到不幸時,要豁達、樂觀、積極、進取。在內(nèi)容上,可與《走一步,再走一步》比較閱讀。
《童趣》極富于想像力,表現(xiàn)一種獨特的精神體驗——“物外之趣”。教師要充分引發(fā)學生的好奇之心和想像力,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6、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活動,可以多方面、全方位地訓練學生的能力。教師務(wù)必認真組織學生進行嘗試,搞好這項活動。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第一單元教材分析篇四
1、學習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要點,通過研讀重點段落體會作者的情意。
2、積累詞語,學習做詞語卡片或詞語筆記。
目標2
理解作品所蘊含的情、理、意、味。
一課時,在學生默讀的基礎(chǔ)上,概括三個部分的內(nèi)容,理解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朗讀、精讀第4、9、10、11、15、17段體會作者所表現(xiàn)的對北大的特殊的感情。再讓學生學習制作詞語卡片或詞語筆記。
簡單介紹作者田曉菲。(要求學生默記要點)
田曉菲和我差不多大,記得讀高中時,常在《語文報》上讀她的詩和文章,她的詩作和經(jīng)歷曾經(jīng)對少年的我起了很大的激勵作用,是我當時的偶像之一。她在五六歲時,在家長的引導下讀了很多詩和其它文學作品,是個不折不扣的“小書呆子”,后來,又學寫作,并經(jīng)初中時出了她的第一本詩集,她的詩作還獲了“世界兒童詩歌比賽”的國內(nèi)獎,十三歲時,她在天津十三中讀初中時,被北京大學英語系破格錄取,后來,她又考取了出國留學。這篇文章是她十六歲時,也就是她讀三年級時,為紀念北京大學建校九十周年寫的。
要求:將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詞語或者是自己認為用得好的詞語劃出來,讀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這一段表達了什么內(nèi)容,注意勾畫那些表現(xiàn)了作者對北大的感情的語句。
討論:
七歲時的
十歲時的
十三歲時的
十六歲時的
3、第二部分從哪些方面寫去寫北大的?
北大的圖書館
北大的人:同學、老師、我
5、朗讀10、11段
6、朗讀最后一個部分
a、這一部分表達作者對北大的什么感情?
為北大擷取最燦爛的珍珠
贊頌北大、抒發(fā)深情
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還會回到你的身邊
文章題為“十三歲的際遇”,這個際遇是什么?為什么不以“我愛北大”,“我的學?!被蛘摺氨贝笊畹幕貞洝睘轭}呢?(先讓學生暢所欲言,再總結(jié))
之所以要寫這個際遇,因為對于作者的一生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實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北大是“自七歲起便結(jié)識便熱愛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艱難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遠無法分割開來”,簡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來自于“十三歲的那次不尋常的際遇”。
1、講授詞語卡片制作要領(lǐng)
注音,解釋,例句,寫話
2、例示
將“自讀提示”中的詞語做成詞語卡片。(在練習本上)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第一單元教材分析篇五
1、通讀課文,整體感知作者對北大深厚復雜的感情。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內(nèi)容。
3、體會本文語言優(yōu)美淡雅充滿詩意的特點。
1、知識的海洋,教育的啟迪,使人渴望生活,渴望創(chuàng)造,渴望在無際的天空自由飛翔。
2、詩意盎然的語言蓄滿深情。
1、學生課前準備
2、 教學器材:投影儀;北大圖片;有關(guān)北大的文章。
1.通讀課文
借助工具,流暢朗讀;
2.直觀形象
4.北大對我的影響究竟是什么?
5.體會本文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
找出自己喜歡的文句、段落,談自己的感受;組織交流,參與活動;
6.拓展
一、導課:北大軍訓故事(略),為什么北大有著常人難以抗拒的嚴肅、莊重的力量?究竟北大能給人什么樣的影響?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真閱讀一名北大學生在北大九十年校慶之際而寫的一篇紀念文章《十三歲的際遇》。
二、組織學生誦讀課文,借助工具,掃除文字障礙。
三、組織學生觀看閱讀相關(guān)圖片。
五、文章思路與內(nèi)容:按文章給出的時間順序理清作者在不同的年齡段發(fā)生的與北大有關(guān)的故事。組織學生閱讀完成。
參考:
7歲時,見到一張泛黃的北大照片,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存在著一個“北大”。
10歲時,過北大校門而不顧,堅信自己會成為北大的學生,要保持新鮮感。
13歲多時,考入北大,從此在北大成長。
即將16歲時,為紀念北大九十年校慶之際創(chuàng)作此文回顧兩年北大生活,展望未來,渴望創(chuàng)造與飛翔。
六、兩年的北大生活使作者對北大有了深刻而豐富的認識,你能說說北大是如何深刻地影響著作者的成長的嗎?學生研讀第二部分。
提示:北大的書和北大的人。
北大的書:400多萬冊圖書開始讓作者幾乎感到絕望,如那個哭泣的小女孩一樣感到自己的淺薄,慢慢的,作者在書的世界里心情變得沉靜、愉悅、安詳。
北大的人:北大學生的敏感、純潔、機智與生機勃勃讓作者感受到北大特有的清新自由的氣氛。北大的老師讓作者第一次懂得了老師二字真正的涵義:嚴謹治學,誠懇做人。
小結(jié):北大委于我心的太多,這是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淚水與歡笑而格外充實的時光。
七、作為一篇為校慶而作的文章,作者回憶自己的金色年華,最讓人感動的是作者筆下的文字,這些文字因為蓄滿了作者對北大深刻的感情而顯得異常豐富,你對這些豐富多彩的文字有些什么樣的體會呢?小組討論總結(jié)。
八、拓展作業(yè):作者回憶了自己13歲時的際遇,讀北大書,做北大人,在北大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追求自己的夢想。同學們現(xiàn)在大約12歲,你也一定會有自己的夢想,你能自己寫出來嗎?像作者一樣,寫出自己的感受,寫出豐富多彩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