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水滸傳》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篇一
宋江:是個非常復雜的人物形象。攻讀經(jīng)史,胸懷大志,身在公門,精明練達,深通謀略,有仗義疏財,廣結(jié)江湖好漢,具有領袖的氣質(zhì)和才干。但他忠孝思想根深蒂固,想封妻蔭子,青史傳名,以致帶領梁山義軍招安,起義失敗
情節(jié):宋公明放天王,宋江怒殺閻婆惜,潯陽樓宋江吟反詩,宋江智取無為軍,宋江三打祝家莊,宋江大破連環(huán)馬,宋公明夜打曾頭市,宋江三敗高太尉。
林沖:武藝高強,勇而有謀,但安分守己,逆來順受,在忍無可忍沒有退路時才堅決反抗。他的性格發(fā)展歷程是:安分守己,逆來順受,忍無可忍,堅決反抗
情節(jié):誤入白虎堂,刺配滄州道,風雪山神廟,雪夜上梁山。武松:急俠好義、剛猛不屈、敢作敢當(在張都監(jiān)府殺人后留名“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嫉惡如仇、正義、勇敢(對蔣門神)恩怨分明,知恩圖報(對宋江,對施恩),不向惡勢力低頭(怒殺西門慶)。其中敢作敢當(陽谷私設公堂審王婆,張都監(jiān)府)是武松這個人的最大的人格特點。一身虎膽,武藝高超,疾惡如仇,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情節(jié):井岡山武松打虎,武松斗殺西門慶,武松醉打蔣門神,武松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
魯智深:疾惡如仇,粗中有細,勇而有智,豁達明理
情節(jié):魯提轄拳打鎮(zhèn)西關,魯智深大鬧五臺山,花和尚大鬧桃花村,魯智深火燒瓦罐寺,花和尚拔倒垂楊柳,魯智深大鬧野豬林,花和尚單打二龍山,魯智深浙江坐化。
吳用:下層知識分子,視野開闊,頭腦靈活,梁山泊軍師。能謀善斷,是梁山義軍的首腦核心和梁山事務的決策者,對梁山的起義起奠基作用,對梁山的發(fā)展期壯大作用,是智慧的化身。
情節(jié):吳用智取生辰綱,吳學究雙用連環(huán)計,吳用使時遷盜甲,吳用智賺玉麒麟。
李逵:疾惡如仇,俠肝義膽,脾氣火爆,頭腦簡單,直爽率真,反抗精神最徹底
情節(jié):黑旋風瀝嶺殺四虎,李逵打死殷天賜,黑旋風探穴救柴進,李逵元夜鬧東京,黑旋風扯詔謗徽宗。
楊志:武藝出眾,有家傳的忠勇,生性老實,不向惡勢力低頭,有仕途思想
情節(jié):汴京城楊志賣刀,青面獸北京斗武,楊志押送金銀擔,青面獸雙奪寶珠寺。
燕青:心細,忠心,義氣,理智,英俊,心靈機智,勇力過人 情節(jié):燕青智撲擎天柱,燕青月夜遭遇道君。
石秀: 有一身好武藝,愛打抱不平,重情重義,敢作敢為,勇悍機智,人稱拼命三郎
情節(jié):石秀智殺裴如海,劫法場石秀跳樓。劉唐:直爽莽撞,沒有心計
情節(jié) : 赤發(fā)鬼醉臥靈官殿,智奪生辰綱。
《水滸傳》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篇二
本科畢業(yè)論文
題 目:《水滸傳》人物形象分析
所 在 系:中文系
專 業(yè):漢語言文學
年 級:2014級
姓 名:李海龍
指導教師:張英 老師
《水滸傳》人物形象分析
內(nèi)容摘要:在《水滸傳》這部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描寫是比較成功的。林沖由一開始他為了保全自已的地位和正常的家庭生活,一忍再忍,直到忍無可忍時,才被逼上了梁山落草的道路;魯智深豪爽仗義,但也粗中有細;宋江文武都不及盧俊義,相貌也不出眾,卻坐了梁山之主,因為他有權術,當然也有一定能力;武松因打虎而成英雄,殺嫂和西門慶替兄報仇,但在惡人的陷害下,最終只有上梁山。
關鍵詞: 忍辱負重 造反上山 率直粗獷 玩弄權術 敢作敢為
一、《水滸傳》英雄人物之林沖形象分析
《水滸傳》寫人物的性格特點,有生活的依據(jù),而且能夠隨著生活矛盾的發(fā)展,他的性格要產(chǎn)生變化。寫林沖,借情節(jié)的波瀾起伏,展示其性格的前后變化,曲折有致,搖曳生姿,最有韻味。他為什么要變化?什么時候變化?都是從生活出發(fā),這是《水滸傳》的現(xiàn)實主義?!端疂G傳》中,林沖有一個突出的性格特點:能忍,忍辱負重、忍氣吞聲、不敢反抗。寫他的弱點,寫他性格里邊的弱點,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
其“忍”之一:
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調(diào)戲,奇恥大辱,不能忍受的?!爱敃r林沖扳將過來,扳著他的肩胛,卻認得是本官高衙內(nèi),先自手軟了”?!跋茸允周浟恕边@五個字非常值得注意,這不是簡單的、一般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內(nèi)心世界。但是“怒氣未消,一雙眼睜著瞅那高衙內(nèi)”。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這口氣。小說在這里寫得非常好,寫出了人物內(nèi)心的活動。魯智深跟林沖形成鮮明的對比。他說“你卻怕他本官太尉,灑家怕他甚”,“俺若撞見那撮鳥時,且教他吃灑家三百禪杖去了”。一個是忍辱怕事;一個是疾惡如仇。一個是自己受侮辱、受壓迫不敢反抗;一個是看見自己的朋友受壓迫,就不能忍受,這兩個人的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
其“忍”之二:
接下來還是寫林沖想茍安,忍。但想茍安也不能茍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說接著寫高衙內(nèi)又收買了陸謙,讓陸謙把林沖的妻子騙到他家里面樓上。林沖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徑直奔到樊樓,前去找陸虞侯”。他拿起這個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內(nèi),而是去找陸謙。也就說,林沖已經(jīng)開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圍有限。應該找高衙內(nèi),這里大概有兩個意思。第一,還是怕高衙內(nèi),不敢惹他。前面說了,權且饒他這一次。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讓了;第二,這是寫林沖重義。就是說陸謙是林沖的結(jié)義兄弟,背信棄義,不講義氣的人林沖是最痛恨的。講義氣是林沖性格當中非常美好的東 3
西,很寶貴的東西。這是他以后能夠轉(zhuǎn)變,而且轉(zhuǎn)變以后革命性非常強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其“忍”之三:
?林沖發(fā)配滄州以后,還是能忍,還是忍辱負重。小說這里寫得非常精彩,他臨走之前寫了一封休書。這紙休書我覺得有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方面寫出林沖的善良,他替妻子考慮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寫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為寫了一紙休書以后高衙內(nèi)就不來了?照樣來。所以這些地方,一方面寫出他的善良,引起讀者對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讀者對于罪惡勢力的更加憎恨。
其“忍”之四:
刺配滄州,有一個情節(jié):押監(jiān)他的兩個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燙水讓他洗腳,連讀者都不能忍了,他還是“忍”,后來走到野豬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內(nèi)之托付要殺害林沖的地方。到這個時候了,而林沖一點都沒想到可能要殺他(武松到飛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殺他),你要捆就捆吧。換成另外的人,像魯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這種情景下絕不會這樣說。魯智深救下了他,要殺兩個公人,林沖極力阻擋。這時他還是忍,不想反抗。
其“忍”之五:
到滄州牢營不久,他從李小二口中得知來了幾個“尷尬人”,于是買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尋了幾日不著,“心下且自慢了”,又“忍”過去了; ?滄州牢營安排他到草料場,這是個陰謀,林沖渾然不知,還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換個泥水匠修補”,“神明庇佑,改日來燒紙
錢”。還以為給他一個好的差事,到那兒去過得比較安穩(wěn)。最后火燒草料場,他在山神廟里面聽見陸謙他們?nèi)齻€人說話,要把他的骨頭揀回去到高俅那兒去領賞。這時林沖滿腔怒火一下子爆發(fā)出來,打開山神廟的門出去把幾個人殺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實現(xiàn)了徹底地轉(zhuǎn)變。
林沖走了一個很漫長的、很艱苦的道路。寫林沖的轉(zhuǎn)變,有很多伏筆,譬如說他和陸謙是好朋友、結(jié)義兄弟,但是后來陸謙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經(jīng)跟陸謙講:“賢弟不知,男子漢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這般腌臜的氣”。也就說,就是他在統(tǒng)治階級的壓迫之下,滿腔不平之氣。這個滿腔不平之氣,就是林沖能夠一步一步向前邁進,最后實現(xiàn)了思想轉(zhuǎn)變,造反上山的基礎。他雖然是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是個中級軍官,但是他一出場就是被壓迫的。所以雖然是統(tǒng)治階級里邊的人物,但是他所處的地位和廣大被壓迫的人民群眾有相通之處,這是他能夠轉(zhuǎn)變的一個基礎。林沖能忍,寬容了壓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對手可沒有放過他。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那個社會的黑暗勢力、罪惡勢力,不斷地向他緊逼而來。
二、《水滸傳》英雄人物之魯智深形象分析
魯智深,論粗鹵處,他也有些粗鹵,論精細處,他亦甚是精細。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
(一)愛憎分明,剛爽豪邁,見義勇為,粗中有細,扶危濟困,疾惡如仇:他非常同情關心被當?shù)貝喊枣?zhèn)關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傾聽完金氏父女的控訴后,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親自保護他們逃
離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離虎口后,他才來到鎮(zhèn)關西肉鋪前激怒鄭屠,讓其對自己動手,最終為民除害,這些表現(xiàn)了他扶危濟困、嫉惡如仇的優(yōu)秀品質(zhì)。
(二)慷慨大方,重義疏財:與金家父女沒有任何關系,但當傾聽完金家父女的控訴后,馬上主動提出要給金家父女盤纏讓他們回東京,當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銀子覺得不夠時,便向旁邊的李忠求助銀兩,當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兩銀子時,魯達便認為李忠不仗義,將那二兩銀子丟還他。
(三)率直粗獷,勇而有謀,粗中有細:為了保證金氏父女能平安的離開,魯達竟在店門口“坐了兩個時辰”拖住店小二追尋金氏父女的舉動,“約摸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p>
在懲治惡霸鎮(zhèn)關西的時候,不是不問青紅皂白就動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讓鄭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動手,將他引到街上,當眾質(zhì)問鄭屠,讓大家了解“拳打鄭屠”是正義的行動,直到后來不慎失手打死鄭屠,他也是隨機應變,遇險不驚:“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薄耙活^罵,一頭大踏步走了”??這些都表現(xiàn)了魯達的勇而有謀、粗中有細的性格特點。
三、《水滸傳》英雄人物之宋江形象分析
宋江世代務農(nóng),守一些田園過活。屬于中小地主,自幼讀一些儒家的書,受到傳統(tǒng)的文化教養(yǎng)。他的職業(yè)就是在縣衙里邊當一個押司。他不屬于官,而是一個小吏。所以刀筆精通,吏道純熟。這樣的家境出身,所受的文化教養(yǎng)和所從事的這樣的職業(yè),所以他對百姓的一些
疾苦可能有一些體驗,這都是他所謂的仗義疏財,有一定的正義感;因為他管的是文書檔案,所以養(yǎng)成他的處事謹小慎微,隨機應變,也培養(yǎng)了他喜歡玩弄權術的手段;他在衙門里邊管案牘文書的,所以也培養(yǎng)了他遵守法度的習慣。所以宋江到了梁山以后,他處理一些事情想得比較周全,處理事情比較謹慎,大概和他所從事的職業(yè)有關系的。一個人在那樣復雜的社會里邊,沒有一點權術,很難生存。在宋江身上表現(xiàn)得比較突出。他要把霹靂虎秦明招降過來,他就和花榮兩個人設計就把秦明俘虜了。派人騎上秦明的馬,穿上他的衣服,戴上他的頭盔,假裝是秦明,到秦明的上級那兒去殺人放火?!端疂G傳》里邊寫橫七豎八,死的男女不計其數(shù),最后他又把秦明放回去,結(jié)果秦明回去以后,慕容知府說,你早就投降了強盜,所以我把你的妻子和孩子也都殺了。秦明無奈,聽從宋江的勸說上了梁山,這就是一種權術。宋江法度的思想是比較明顯的。比方說,他把晁蓋放走了,于法度上卻繞不得,犯了法的。把他刺配到江州的時候,半路上被梁山的好漢攔住,要把枷給他打開,他不同意。他說這是國家的法度,如何能夠擅自動它。一個是喜歡玩弄權術,再一個就是他看問題的時候,往往從法度的角度出發(fā),都和他所從事的職業(yè)有一定的關系業(yè)。
宋江的一生可以把他劃成四段,上梁山之前,上梁山之后,接收招安之后,結(jié)局。
上梁山之前可以說他是個仗義的英雄。因為他上梁山之前,主要做了兩件事,一個就是私放晁蓋,第二個就是殺死了閻婆惜。為了自己梁山的朋友而把自己的外室給殺死,表現(xiàn)了他義的一面。
上梁山之后,給他定性的話,他是梁山起義軍的首領。他憑什么可以當梁山的領袖?這是一個矛盾的地方。他文武的才能都有限,但是他能當梁山的領袖,可以從這三點來考慮。一個就是他仗義疏財?shù)钠犯瘢沟盟辛己玫娜罕娀A,對江湖的好漢有巨大的號召力。第二個就是他關懷兄弟,相信人?!端疂G傳》里邊有幾次比較大的戰(zhàn)役,大多數(shù)他都是為了救自己的兄弟。他每打一個城市都是因為自己的弟兄,梁山的弟兄被捉,為了救這些弟兄而打仗。第三他有一定的組織才能和軍事指揮才能。有一個戰(zhàn)役影響比較深的就是三打祝家莊,其中兩次宋江指揮得不太靈,損兵折將沒有打下來,但他吸取教訓,聽吳用他們的意見,第三打典型地體現(xiàn)了他的組織才能。我們可以想像,如果要是作為一個義軍的首領,他一點組織才能軍事才能都沒有的話,他是站不住腳的。梁山的武力發(fā)展到了最高峰,二敗童貫,三敗高俅,所以說他是梁山義軍的首領。
接受招安以后,這個時候的宋江,應該是朝廷的忠臣。宋江掛在口頭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為國家出力,保國安民。所以晁蓋一死,他把梁山的聚義廳改成忠義堂。原來是聚義,現(xiàn)在是忠義。正式接受招安把旗號改了,“替天”改成“順天”,“行道”改成“護國”,所以接受招安以后,就從原來義軍的首領變成一個朝廷的忠臣,要順天要護國,不是原來的替天行道。接受招安以后,主要干了四件大事。一個是平遼,遼國的,北方的。平田虎,平王慶。再一個就是征方臘。征方臘是《水滸傳》里邊寫得最慘烈的一次,也是宋江既是朝廷的忠臣,也是眾兄弟起義的劊子手,是不是可以這樣說??纯此蚍脚D的
時候,和他原來在梁山的時候不一樣了。原來他一把朝廷的將領給俘虜以后,說小可宋江,被迫暫住水泊,等朝廷招安為國家出力。他征方臘的時候,把方臘的將領俘虜以后,不是說推出去斬首,就是挖取心肝祭奠陣亡的梁山兄弟。
他生活的最后一段是個悲劇的結(jié)局。108個好漢,征遼、平田虎、平王慶的時候,沒有死一個。而到了征方臘完了以后往回走的時候,有的戰(zhàn)死,有的陣亡,有的病故,有的離去,有的出家,最后剩了27個。宋江是被藥酒害死,吳用、花榮和他的感情很好,在他的墓地上吊而亡。宋江他害怕李逵知道他被害死,怕他造反,所以他臨死的時候,又把李逵招回來,騙李逵也喝下藥酒,李逵最后也死了。所以他最后整個的結(jié)局是悲劇的下場。
四、《水滸傳》英雄人物之武松形象分析
(一)景陽岡打虎,武松完成了由一個市井平民到英雄人物的轉(zhuǎn)變
景陽岡打虎,武松由一個混跡市井的“小民”而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英雄,立刻光彩照人起來,并因此謀了個差事,為人物性格的進一步展開奠定了基礎。
(二)愛憎分明、敢作敢為
西門慶與潘金蓮私混,超越了當時社會所能容忍的行為規(guī)范,并且喪盡天良,毒殺了武大郎,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容忍的罪惡,武松公出回來后,對哥哥的死產(chǎn)生懷疑,展開調(diào)查,真相查明之后,在靈臺前憤斬了潘金蓮,于獅子樓怒殺了西門慶。武松替亡兄報了冤仇,消 9
除了自己及讀者淤積于胸的一口惡氣,表現(xiàn)了武松愛憎分明的豪俠之氣。其間通過樁樁事件將武松一些性格特征表現(xiàn)出來。
1、具有一身凜然正氣,守禮法綱常,非好色之徒。武松與武大相比,無論外形與能力,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加之武大之妻美艷動人,若如西門慶之徒那里會兼顧是否自家兄弟,早會壞了綱常,行了亂倫之舉。而武松對于嫂子潘金蓮的誘惑卻是義正詞嚴,怒而斥責,憤而離去。守禮法綱常,給了淫婦一個沉重的打擊。但其直白的表達方式,卻為武大后期的命運埋下了禍根。
2、明察秋毫,做事果決干練。武松公出歸來,發(fā)現(xiàn)愚兄亡佚,頓生疑惑,這里便表明了武松非一介莽漢,而是智勇雙全。接下來查案一節(jié)更體現(xiàn)了武松的精明干練,一樁復雜的謀殺案,被武松迅速查個水落石出,且查案的途徑如此之簡潔,效率如此之高,手段如此之果決,若換作常人,怕會是一樁永遠也無從查起的冤案了。
3、愛憎分明,敢作敢為。武松查明案情之后,本意公決,但知縣包庇西門慶,換作旁人怕也只能是忍氣吞聲,含恨終生了。而武松斷了這條路之后,替兄報仇之念未息,親自手刃了謀害哥哥的奸夫淫婦。報了深仇并主動到縣衙投案自首。
(三)看透世事黑暗,走上反抗之路。
武松由一打虎英雄而至發(fā)配之人,其間經(jīng)歷了許多俠義之事,替人報打不平,也正因此武松差一點送了性命。醉打蔣門神,武松替施恩出了一口惡氣,自己卻不曾想因此而遭人算計。被張督監(jiān)以堂而皇之的借口接去之后,倍受禮遇,武松不知是計,張督監(jiān)的一番甜言蜜
語之后,武松就對其深信不疑,且心懷感激之情。不曾想,張督監(jiān)受蔣門神賄賂欲致武松于死地,早已設好了圈套。武松中計后,再次被發(fā)配,在飛云浦識破奸人詭計,滅了欲殺自己的幾個惡人,幡然悔悟,至此武松開始認識到在“人間正道”上已無容身之地“,逐漸認識到了自己的隱忍只能進一步遭人陷害,也深刻地認識到了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只有落草走上反抗的道路可行了,”人間正道皆滄桑”的道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終于投二龍山落草為寇,后又投奔梁山成為眾多英雄中較為璀璨的一顆“明星”。
(四)、辯證看武松
1、性格暴躁,動輒傷人。
武松一出場就是以醉酒后斗毆現(xiàn)身的,做客柴進府上,卻動手毆打莊客,書中多處描寫武松喝酒的情節(jié)時,很少有規(guī)規(guī)矩矩,動輒惡語傷人,甚至以暴力威脅。在景陽岡一節(jié)中,武松在酒家喝酒,三碗之后,強行要酒,店家好言解釋,武松卻煩躁怒斥和威脅。英雄是從凡人堆里被凡人推出來的。武松是有個性的人,但別人也需要尊嚴,理應受到尊重才是,且酒家也多為下層勞苦之人,并非貪官惡人,無端遭此辱是不應該的。后期殺了張督監(jiān)等人之后,武松一路行來,飲酒之后也是性格暴躁,動輒與人爭執(zhí),因此引起許多事端。
2、一時興起,濫殺無辜。
在鴛鴦樓怒殺張督監(jiān)一家,武松未免有些嗜殺。想那張督監(jiān)身為一任官吏,本該伸張正義,造福于民,不想?yún)s助紂為虐;而蔣門神仗勢欺人,作惡一方。都是該殺之人,無可非議。然而張督監(jiān)的家人,尤其那些丫環(huán)、使女,何罪之有呢?這些丫環(huán)、使女之所以身處下賤,都因貧苦而來,都是苦命人家的女兒,無端慘死在武松刀下,有幾人能夠感到如殺張督監(jiān)、蔣門神般快意呢?
3、結(jié)交朋友,不分良莠。
十字坡下,武松險些成了張青、孫二娘夫婦二人的刀下之鬼,但在幾句話之后,反倒成了結(jié)拜的弟兄,有失常禮。從中也體現(xiàn)了武松交友不分良莠:張青、孫二娘在十字坡下開了一家酒店,卻專賣人肉包子,十足一家黑點,雖然文中也交待了張青、孫二娘專殺壞人,但殺武松從何解釋呢?難道武松是壞人?或者解釋為一時難辨真?zhèn)?,寧殺一千也不放過一人?壞人臉上又沒有貼著標簽,那豈不是見人就殺,見利就???或者說世道黑暗,但也全沒殺人越貨的理由。此中很難找到合理的解釋,從而也就難以解釋武松交此二友的正義目的。
4、反抗的目標不夠遠大,也僅能解釋為解決個人的生存問題而已。
武松走上反抗道路的出發(fā)點是官逼民反,是走投無路。并不是為了解決廣大勞苦大眾的苦難。只是為了解決個人的生存問題。他對黑暗的封建統(tǒng)治報有幻想,所以即使他一身的神勇,在 “犯事”之后也任憑官府發(fā)落。甚至沒有魯智深那種行了仗義之事,誤殺人命,一走了之的想法。即使落草為寇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得到招安。還是繼續(xù)效命朝廷的想法。
參考文獻
[1] 《水滸傳》古裝歷史劇1998 [2]吳越 關佩玉 品水滸《品人篇》[a] 北京 東方出版社 2007 [3]金圣嘆 第五才子書[c] 沈陽 萬卷出版公司 2009 [4]王振彥 馬振英 水滸人物上山原因論述[j] 南陽 南都學壇1997年04期
[5]胡三如 《水滸傳》中林沖人物形象賞析[j] 《文學教育(上)》2007年07期 武漢 長江文藝出版社
[6]版易中天 《易中天全集(含品三國、品紅樓夢、品西游記、品水滸傳等)》 [a]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6
《水滸傳》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篇三
水滸傳
施耐庵
主要人物形象特點:
晁蓋:
晁蓋是鄆城縣東溪村保正,本鄉(xiāng)富戶,人稱“托塔天王”。他在七星“智取生辰綱”后投梁山入伙,林沖火并白衣秀士王倫后成為梁山寨主,后草率出兵攻打曾頭市時中毒箭身亡。晁蓋“做事寬宏,疏財仗義”,能夠很好地團結(jié)他人,在梁山的草創(chuàng)時期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領頭人。他上山后,對眾人打劫到的眾多財物,他的處理辦法是一半充公,一半平分,這種利益均沾的方式使梁山兄弟團結(jié)得“交情渾似股肱,義氣如同骨肉”,有效地增強了梁山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在晁蓋的領導下,梁山事業(yè)有所興旺。但晁蓋時代的梁山僅僅處于一種“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綿”的盡情享樂的狀態(tài)。他“不讀書史”,“甚是粗魯”,指揮才能捉襟見肘,只能是過度時期的領袖,沒有將起義軍引上正確的道路。大敵當前,晁蓋往往沒有主意,在宋江上山之前,大事主要由吳用分析、決斷,晁蓋只起發(fā)號施令的表面作用。他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說是宋江的陪襯;他的早期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說是為宋江的出場作鋪墊。
宋江:
宋江:字公明,綽號“呼保義”、“及時雨”。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任鄆城縣押司,為人疏財仗義,常常暗中交結(jié)英雄豪杰。因殺閻婆惜被刺配江州,又因在潯陽樓醉寫“反詩”而被判死刑,為梁山英雄從法場劫走,被迫上了梁山。
平日待人寬厚,關心起義兄弟疾苦,連李逵這樣的莽漢子都對他心悅誠服。他曾親自率兵三打祝家莊,攻陷高唐州,智取大名府,壯大梁山義軍力量,震撼趙家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表現(xiàn)出一個農(nóng)民起義領袖人物的政治和軍事才能。然而,地主家庭的階級影響始終伴隨他的一生,身雖在梁山,卻一心指望將來“博得封妻蔭子,久后青史上留一個好名”,斗爭意志并不堅定,對朝廷抱有幻想,最后終于接受招安,落得個被人毒死的結(jié)局。宋江是一個既仁慈又有些虛偽,既卓有才干和雄心又有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農(nóng)民起義領袖的形象。
吳用:
吳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平生機巧聰明,曾讀萬卷經(jīng)書,使兩條銅鏈。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題“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二人;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huán)計攻克祝家莊;在破連環(huán)馬時,他派時遷偷甲騙徐寧上了梁山;宋江鬧金華時,他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吳用的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zhàn)功,受招安后他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他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
吳用是《水滸傳》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起義軍中知識分子的代表,是梁山起義軍的軍師、戰(zhàn)略家、人民智慧的化身,他對梁山事業(yè)貢獻靠的不是武藝,而是智慧。他的活動,見證了梁山大業(yè)的興衰成敗,他的足智多謀、講信重義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沖:
林沖,綽號“豹子頭”。原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他武藝高強,英名遠播。然而,教頭的地位,舒適的家庭,溫飽有余的生活,使他安于現(xiàn)狀,小心謹慎,形成了安分守紀、逆來順受的性格。高衙內(nèi)調(diào)戲了他的妻子,他怕得罪衙內(nèi)之父高俅,竟采取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后來高俅父子故設陷阱,誘使林沖誤入白虎堂,誣陷他蓄意行刺,將他發(fā)配滄州。在途中他歷盡艱難險阻,還險遭奸人暗害,可他卻委曲求全,毫無反抗之心。直到高俅派人去滄州火燒草料場,企圖將他活活燒死之時,他才認清敵人的殘忍狠毒,下決心上了梁山,走上起義的道路。上山不久,為當時的梁山頭領王倫所忌;他火并王倫,搬掉了這塊妒賢嫉能的絆腳石,后又累經(jīng)戰(zhàn)陣、屢立戰(zhàn)功,為梁山事業(yè)的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林沖是梁山泊義軍的重要將領之一。他一生的坎坷經(jīng)歷以及他由忍辱偷生發(fā)展到聚眾起義性格的演變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生活真理。
李逵:
李逵,綽號“黑旋風”。出生于貧苦的農(nóng)民家庭,曾經(jīng)做過雇工,由于仗義殺人,被迫流落江州,充當一名牢卒。在梁山好漢大鬧江州后,參加了梁山義軍。李逵魯莽急躁,往往不分青紅皂白地亂砍亂殺;但他又純樸爽直,愛憎分明,具有強烈的反抗性。聽說惡霸殷天錫仗勢搶占柴進親屬的房舍,他不顧朝廷條例便用板斧去教訓那個家伙。后又元宵夜鬧東京,怒打楊太尉,扯詔書,罵皇帝,堅決反對招安。甚至宋徽宗在夢中還看見他掄起板斧迎面砍來,因而嚇出一身冷汗。李逵是梁山好漢中對統(tǒng)治階級最不妥協(xié)的一員重要將領,他那剛直、憨厚、勇猛、魯莽的性格深受后人的喜愛。
魯智深:
魯智深,原名魯達,綽號花和尚。本是渭州經(jīng)略府的一名下級軍官,行俠仗義,獷達爽直,粗中有細。為了救助素不相識的金氏父女,打死了鎮(zhèn)關西鄭屠。為避難上五臺山當上了和尚,從此改名“智深”。但他受不了佛門的清規(guī)戒律,大鬧山門,打壞金剛,師父只得叫他到東京大相國寺去。在東京,他結(jié)識了林沖,兩人結(jié)為兄弟。林沖受冤發(fā)配,他一路暗中護送,在野豬林公差欲害林沖,他相機搭救,一直送到滄州附近。后受高俅迫害,輾轉(zhuǎn)上了梁山,成為起義軍的重要將領之一。魯智深疾惡如仇,反對招安,表現(xiàn)出毫不妥協(xié)的反抗性格。
武松:
武松,綽號“行者”,因其排行第二,又稱為“武二郎”。他秉性剛烈,武藝高強,襟懷坦蕩,是梁山泊起義軍的重要首領之一。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從此威名大振,當上了陽谷縣的都頭。哥哥武大遇害,他立誓報仇,告狀不準,就自行查明案情,親手殺死兇手潘金蓮和西門慶,后到官府自首,結(jié)果被發(fā)配孟州。途中受施恩利用,又被張都監(jiān)的小恩小惠所迷惑,幾乎丟掉性命。經(jīng)歷了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等變故,認清了統(tǒng)治者的罪惡本質(zhì),終于走上了起義的道路,并在斗爭中逐漸鍛煉出堅強不屈的反抗性格。武松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和斗爭精神,是一個深受歷代人民喜愛的力與勇的藝術典型。
《水滸傳》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篇四
1.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白話小說,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2.水滸傳中有108將,天罡星共36人,地煞星共72人。
3.水滸傳以描寫農(nóng)民戰(zhàn)爭為主要題材,通過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動故事,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和腐朽,歌頌了受壓迫人民的反抗精神。
4.水滸傳中從最初占據(jù)水泊梁山到梁山英雄排座次,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
三位,他們是王允,兆蓋、宋江。
5.水滸傳中曾冒充李逵攔路搶劫,后被李逵一刀搠翻在地的人是李鬼。
6.水滸傳中堅決反對招安的將領是魯智深,武松,李逵,主張招安的將領是宋江,吳用。.7.梁山泊中排名前四位的是宋江,吳用,盧俊義,公孫勝。
8.我們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滸傳中的武松。他在該書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手刃
潘金蓮,斗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等。
9.水滸傳中號稱黑旋風的是李逵,他使用的武器是兩把板斧,該人力大如牛,但險些被
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10.綽號豹子頭的林沖,原為東京80萬禁軍的教頭,后被高俅設計陷害,因持兵刃誤入
白虎堂而被刺配滄州,后雪夜上梁山。
11.魯智深綽號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在大相國寺倒拔垂楊柳,在野豬林救
林沖。
12.在水滸傳中吳用綽號智多星,他與罩蓋,公孫勝等人在黃泥崗智取了生辰綱。
13.水滸戰(zhàn)中外號為小李廣的是花榮,外號為及時雨的是宋江,林沖外號豹子頭,楊志外
號青面獸。
14.大鬧五臺山:魯智深
15.誤入白虎堂:林沖
16.風雪山神廟:林沖
17.倒拔垂楊柳:魯智深
18.醉打蔣門神:武松
19.怒殺閻婆惜:宋江
20.大鬧清風寨:花榮
21.斗浪里白條:李逵
22.智取生辰綱:吳用,罩蓋,公孫勝等
23.探穴救柴進:李逵
24.潯陽樓題反詩:宋江
25.血濺鴛鴦柳: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