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男同GAYA片大全,一二三四视频社区5在线高清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2023年九年級化學實驗教學設計(6篇)

2023年九年級化學實驗教學設計(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9 23:55:33
2023年九年級化學實驗教學設計(6篇)
時間:2023-01-09 23:55:33     小編:zdfb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九年級化學實驗教學設計篇一

課題1 空氣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3)初步認識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2、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并學會記錄實驗現象;(2)運用分析、對比、歸納的方法獲取信息。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樹立對待人任何事物都必須有一個事實求是的態(tài)度;(2)樹立保護空氣的意識,并懂得宣傳保護空氣的知識。

二、教學重點

1,、空氣的組成;

2、空氣的組成物質的性質和用途。

三、

教學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的觀察與分析能力;

2、激發(fā)學生宣傳保護空氣的意識。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人類和一切動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氣體? 空氣是一種“看不到摸不著”的天然物質,它跟我們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種物質組成還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呢?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有關空氣的知識。推進新課

一、空氣的組成[提問]1.空氣實實在在的存在,你能否舉出空氣存在的例子呢?

2.空氣就在你周圍,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質嗎?

3、空氣是一種單的一物質嗎?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組成呢?你能用實驗來證明嗎?

[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裝置,了解實驗原理

裝置:連通器原理,利用氣體消耗后的氣壓縮小,水面上升,測定空氣的成分。

注意事項:生成物應該為固體、液體,不能為氣體(為什么?),測量水面高度時,應等到恢復倒室溫時。

[演示實驗]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課本p.27圖2-1)。介紹儀器名稱,操作順序,提示學生觀察要點:紅磷燃燒的主要現象和水面變化的情況。

[分析討論]啟發(fā)引導學生分析討論:

1、空瓶中裝的是什么?

2、瓶內出現了什么現象?

3、紅磷燃燒消耗了瓶內什么物質?

4、觀察到什么現象,為什么? 觀察現象產生的問題

1.水面為什么會升高?

2、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說明空氣中含有什么樣的氣體? 3.為什么紅磷燃燒時只消耗了鐘罩或集氣瓶內氣體的1/5而不是全部呢?

[解答]

1、瓶中裝的是空氣

2、紅磷在瓶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一段時間后熄滅。

3、磷燃燒消耗了瓶內的氧氣,氧氣消耗完后,紅磷停止燃燒。

4、打開止水夾后,水倒流至集氣瓶中,大約占集氣瓶的1/5。 [板書]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它不是單一的物質,是由多種氣體組成。

空氣中主要成分是氧氣和氮氣。[閱讀、討論]

1、空氣中各種成分的體積分數是多少?

2、空氣的組成是怎樣發(fā)現的?

4、空氣的各組分的比例是否固定不變?

[小結]

1、空氣的成分其積極分數: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2、利用實驗,仔細觀察,不放過任何細節(jié)??茖W探究的精神。

二、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分析]過去人們曾把氧氣叫做“氧氣”這充分的說明氧氣的重要性。

1、氧氣的用途

(1)供給呼吸和支持燃燒

[提問]你知道為什么要在裝有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氣嗎? [回答]學生回答

[分析]氮氣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因為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2、氮氣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護氣;(3)提供低溫環(huán)境。[分析]稀有氣體曾叫“惰性氣體”。這是由于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人們在發(fā)現他們時普遍認為這些氣體不能與其他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但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這些氣體在一定的條件下也能發(fā)生化學反應。

3、稀有氣體的用途:

(1)焊接保護氣;(2)電光源;(3)激光技術;(4)冷卻劑(5)麻醉劑

三、保護空氣

[分析]少量的有害物質進入空氣中。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凈化能力,仍然可以保護空氣的潔凈。如果進入空氣的有害物質較多就會超出大自然的凈化能力,就會造成空氣污染。[圖片展示]大氣污染

[討論]

1、你身邊的污染現象?

2、大氣污染的危害?

3、為了保護人類所依靠的空氣、你能做什么? [結論]

1、汽車尾氣、工廠廢氣、酸雨等等

2、使人發(fā)生呼吸道疾病、農作物不能生長、水生物瀕臨死亡,產生溫室效應。

3、積極植樹造林,種花、種草、向周圍人宣傳保護空氣的知識等等。 [結尾]保護空氣從我做起

六、板書設計:

一、空氣的組成1、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它不是單一的物質,是由多種物質組成。

2、空氣的成分其積極分數: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二.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1、氧氣的用途

(1)供給呼吸和支持燃燒

2、氮氣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護氣;(3)提供低溫環(huán)境。

3、稀有氣體的用途:

(1)焊接保護氣;(2)電光源;(3)激光技術;(4)冷卻劑(5)麻醉劑

三、保護空氣:保護空氣從我做起

布置作業(yè)

完成教材p32

1、2、3、4題

九年級化學實驗教學設計篇二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及反思 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教學設計思路

在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切實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就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設計中也應以學生所求、所需為基本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學生研讀、質疑、思悟為主體,以教師啟發(fā)、辨析、點撥為主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二、教材分析

“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級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共3個課題:燃燒和滅火;燃料和熱量;使用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其中1、3課題是重點,也是難點,并且配有大量的實驗來解決重點和難點。本單元從常見的燃燒現象入手,介紹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識。利用燃燒反應的實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燒,所以,在介紹燃燒等知識之后,又介紹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等。并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聯系實踐的科學理念。三、學情分析

本單元在內容的安排上注意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出發(fā),選擇學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見的知識和現象,并配合圖像,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同時,注意通過與探究、調查研究、討論和實驗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材中還適當的編入與社會發(fā)展、新科技等相關的資料,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認識合理開采和節(jié)約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認識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燒對環(huán)境的影響,認識使用和開發(fā)清潔燃料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

過程和方法:1、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2、從化石燃料的元素組成及其變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燒在使用過程中對環(huán)境的污染; 3、通過對燃料的選用和化石燃料綜合利用的學習,培養(yǎng)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通過引導學生自主研究,學習對現象,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認識燃燒的條件;認識滅火的基本原理;掌握滅火的常用措施;了解常見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

2、以化石燃料的利用為載體,體會化學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感受化學對改善生活和促進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

3、體會化石燃料的寶貴性和開發(fā)新能源的重要性,樹立節(jié)約能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五、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認識使用和開發(fā)清潔能源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六、難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七、教學方法:實驗、歸納、練習設計相結合。 八、教學過程: 課題1燃燒和滅火

教材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著重于描述燃燒的概念、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第二部分著重描述爆炸,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疽搿吭谘芯垦鯕獾幕瘜W性質時,我們知道許多物質可以在氧氣或空氣中燃燒。在本節(jié)中,我們將學習燃燒、燃燒的條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咎釂枴可钪杏性S多燃燒現象,你能根據這些現象列舉一些使物質燃燒的方法嗎?

【回答】用火柴、打火機、煙火、爐火等火源將紙、煤、酒精燈等引燃,用電子打火點煙、鉆木取火等

物質燃燒的共同特征和反應實質。待征——發(fā)光、發(fā)熱 實質——劇烈的氧化反應

【演示】在燒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熱水,在燒杯上放一塊薄銅片,在銅片的兩端分別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紅磷,過一會兒后白磷燃燒起來而紅磷不燃燒。【提問】通過對上述實驗進行分析,可燃物在什么條件下才能夠燃燒?

【演示】在玻璃棒的下端、中部、上部三處各系上一小塊白磷,把玻璃棒插到盛有80℃熱水的燒杯里,使下端的白磷浸沒在熱水中,中部的白磷懸于水面處,上部的白磷露在燒杯外,結果只有水面處的白磷燃起來了?!痉治觥克嫔系陌琢缀退械陌琢诇囟榷歼_到了著火點,不同的是水面上的白磷與空氣接觸了而水中的沒有,這就說明物質必須與氧氣接觸才能燃燒;水面上的白磷與燒杯外的白磷同在空氣中,而燒杯外的白磷下面沒有熱水,其溫度未達到著火點,說明物質要燃燒還得使其溫度達到著火點。

燃燒: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發(fā)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一:燃燒的條件

(1)可燃物(2)要與氧氣接觸。(3)可燃物要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拘〗Y】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設問】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若缺少一個就不能燃燒。當發(fā)生了火災時,應如何滅火呢?

【講解】滅火的原理是由燃燒的條件決定的,即破壞燃燒的條件之一,就可以滅火??梢?,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同一問題,兩者不是相互割裂的。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一:將可燃物與氧氣隔絕。

原理二:將可燃物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討論】1.實驗室如何熄滅酒精燈?它應用了什么原理? 2.木頭著火時,通常潑水可以熄滅,為什么?

3.請聯系實際,列舉一些常用的滅火方法,并分別說說它們的滅火的原理。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引入】大家知道,同是一種物質在不同條件下,燃燒的現象也不相同。如碳、硫、磷等在氧氣中燃燒就要比在空氣中劇烈;在同一條件下,有些物質能平靜燃燒,有些物質則急劇燃燒,甚至會發(fā)生爆炸。為什么同是燃燒,但現象會出現如此的差異呢?

燃燒的特殊現象——爆炸

【講解】通過上述實驗我們看到:

1.氧氣的含量不同,可燃物燃燒的激烈程度是不同的。

2.由于可燃物與空氣充分混合,經點燃在一定空間內急劇燃燒,生成的氣體受熱急劇膨脹即引起爆炸。所以在油庫、面粉加工廠、紡織廠的一些車間都寫有嚴禁煙火的警告,就是因為這些地方的空氣中?;煊锌扇夹詺怏w或粉塵,它們接觸到明火,就會有爆炸的危險?!疽搿客饨鐥l件的變化對燃燒的現象也有影響,總的來說就是

【板書】可燃物與氧氣接觸面積越大,氧氣濃度越高,燃燒就越劇烈。在一定空間內急劇燃燒,并有氣體生成,可以引發(fā)爆炸。

九年級化學實驗教學設計篇三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及反思 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教學設計思路

在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切實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就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設計中也應以學生所求、所需為基本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學生研讀、質疑、思悟為主體,以教師啟發(fā)、辨析、點撥為主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二、教材分析

“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級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共3個課題:燃燒和滅火;燃料和熱量;使用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其中

1、3課題是重點,也是難點,并且配有大量的實驗來解決重點和難點。本單元從常見的燃燒現象入手,介紹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識。利用燃燒反應的實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燒,所以,在介紹燃燒等知識之后,又介紹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等。并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聯系實踐的科學理念。

三、學情分析

本單元在內容的安排上注意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出發(fā),選擇學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見的知識和現象,并配合圖像,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同時,注意通過與探究、調查研究、討論和實驗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材中還適當的編入與社會發(fā)展、新科技等相關的資料,以開闊學生的眼界。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認識合理開采和節(jié)約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認識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燒對環(huán)境的影響,認識使用和開發(fā)清潔燃料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

過程和方法:

1、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2、從化石燃料的元素組成及其變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燒在使用過程中對環(huán)境的污染;

3、通過對燃料的選用和化石燃料綜合利用的學習,培養(yǎng)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引導學生自主研究,學習對現象,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認識燃燒的條件;認識滅火的基本原理;掌握滅火的常用措施;了解常見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

2、以化石燃料的利用為載體,體會化學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感受化學對改善生活和促進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

3、體會化石燃料的寶貴性和開發(fā)新能源的重要性,樹立節(jié)約能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五、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認識使用和開發(fā)清潔能源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

六、難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七、教學方法:實驗、歸納、練習設計相結合。

八、教學過程: 課題1燃燒和滅火

教材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著重于描述燃燒的概念、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第二部分著重描述爆炸,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疽搿吭谘芯垦鯕獾幕瘜W性質時,我們知道許多物質可以在氧氣或空氣中燃燒。在本節(jié)中,我們將學習燃燒、燃燒的條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提問】生活中有許多燃燒現象,你能根據這些現象列舉一些使物質燃燒的方法嗎?

【回答】用火柴、打火機、煙火、爐火等火源將紙、煤、酒精燈等引燃,用電子打火點煙、鉆木取火等

物質燃燒的共同特征和反應實質。待征——發(fā)光、發(fā)熱 實質——劇烈的氧化反應

【演示】在燒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熱水,在燒杯上放一塊薄銅片,在銅片的兩端分別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紅磷,過一會兒后白磷燃燒起來而紅磷不燃燒?!咎釂枴客ㄟ^對上述實驗進行分析,可燃物在什么條件下才能夠燃燒?

【演示】在玻璃棒的下端、中部、上部三處各系上一小塊白磷,把玻璃棒插到盛有80℃熱水的燒杯里,使下端的白磷浸沒在熱水中,中部的白磷懸于水面處,上部的白磷露在燒杯外,結果只有水面處的白磷燃起來了?!痉治觥克嫔系陌琢缀退械陌琢诇囟榷歼_到了著火點,不同的是水面上的白磷與空氣接觸了而水中的沒有,這就說明物質必須與氧氣接觸才能燃燒;水面上的白磷與燒杯外的白磷同在空氣中,而燒杯外的白磷下面沒有熱水,其溫度未達到著火點,說明物質要燃燒還得使其溫度達到著火點。

燃燒: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發(fā)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一:燃燒的條件

(1)可燃物(2)要與氧氣接觸。(3)可燃物要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拘〗Y】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設問】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若缺少一個就不能燃燒。當發(fā)生了火災時,應如何滅火呢?

【講解】滅火的原理是由燃燒的條件決定的,即破壞燃燒的條件之一,就可以滅火??梢姡紵臈l件和滅火的原理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同一問題,兩者不是相互割裂的。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一:將可燃物與氧氣隔絕。

原理二:將可燃物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討論】1.實驗室如何熄滅酒精燈?它應用了什么原理? 2.木頭著火時,通常潑水可以熄滅,為什么?

3.請聯系實際,列舉一些常用的滅火方法,并分別說說它們的滅火的原理。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引入】大家知道,同是一種物質在不同條件下,燃燒的現象也不相同。如碳、硫、磷等在氧氣中燃燒就要比在空氣中劇烈;在同一條件下,有些物質能平靜燃燒,有些物質則急劇燃燒,甚至會發(fā)生爆炸。為什么同是燃燒,但現象會出現如此的差異呢?

燃燒的特殊現象——爆炸

【講解】通過上述實驗我們看到:

1.氧氣的含量不同,可燃物燃燒的激烈程度是不同的。

2.由于可燃物與空氣充分混合,經點燃在一定空間內急劇燃燒,生成的氣體受熱急劇膨脹即引起爆炸。所以在油庫、面粉加工廠、紡織廠的一些車間都寫有嚴禁煙火的警告,就是因為這些地方的空氣中?;煊锌扇夹詺怏w或粉塵,它們接觸到明火,就會有爆炸的危險。【引入】外界條件的變化對燃燒的現象也有影響,總的來說就是

【板書】可燃物與氧氣接觸面積越大,氧氣濃度越高,燃燒就越劇烈。在一定空間內急劇燃燒,并有氣體生成,可以引發(fā)爆炸。

九年級化學實驗教學設計篇四

九年級化學教學反思

化學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實施給學校帶來了新的活力,給課程注入了新的生機,給教師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新的《九年級化學課程標準》為化學教學樹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化學教學正在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廣大的化學教師響應積極,他們認真理解新的化學課程觀,學習新教材,逐漸樹立起了新的化學教學觀。

通過幾個月的新課改實踐,我們有許多體會和反思,現總結如下:

? 一、對化學新教材的認識

新教材用先進的化學科學知識充實了化學教材,加強了化學與人們關心的課題,如材料、能源、環(huán)境、生命等的融合與滲透,引導學生從日常的生產、生活入手,用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元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其形成科學的觀點和方法,學會用化學的知識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特別突出了以下幾點:

1、注重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教材將“科學探究”作為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將化學知識的學習與科學探究過程緊密結合、融為一體,使學生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進行科學探究和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通過活動與探究、觀察與思考,討論與交流等一系列活動來實現的。

2、突出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系化學推進了現代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對人類解決當前面臨的環(huán)境、資源、糧食危機、人類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問題提供了可能的途徑。新教材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有目的地介紹日常生活和現代社會建設中所用到的化學知識和化學技能,為學生提供了他們比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體驗到學有所用,激發(fā)起學生學習化學的欲望與興趣,使學生能解決一些生產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3、強化了實驗的探究性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獲得更多的實驗知識與技能,化學實驗不再是簡單的訓練某個技能或驗證某個知識。同時新教材不再劃分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間讓教師創(chuàng)造性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通過實驗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物質,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初步學會化學研究的實驗方法,在實驗過程中動手動腦,獲得科學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4、加強了科學與人類精神的滲透與融合新教材在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科學方法教育的同時,滲透了科學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責任感等人類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學知識與人文內容相聯系,達到了科學知識與人文精神的滲透與融合,如“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huán)境的影響的教學,以此引導學生關注資源、環(huán)境等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 二、九年級化學教材在教學中存在的困惑

隨著課堂程改革的深入,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新教材已經用于課堂教學。在新教材實施過程中,教師們普遍認為:這套教材體系全新、圖文并茂,體現了教材的開放性,鼓勵教師實施個性化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科學素養(yǎng)。但在教學中也面臨著許多疑難和困惑,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新教材改變了傳統的編排模式

在以往的化學教材中,每個概念的出現是循序漸進的,讓學生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而新教材有的概念是先讓學生感知,再逐步掌握。如氧化物這個詞在單質,化合物之前出現了,并沒有下定義如p2o5、al2o3、so2等是氧化物,可以讓學生去領悟什么樣的物質是氧化物。但教學起來確實有困難,因為學生不知道單質,化合物的概念。同時,在學習元素概念之前,又出現了單質、化合物。我們許多教師在元素的概念教學之后再重新系統學習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讓學生理解這些概念。

物質的性質中關于物理性質的定義學生難以理解,因為學生不知道什么是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質不需要通過化學反應就能表現出來的”學生感到茫然,我覺得可以在學習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之后將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進行對比教學。教材淡化概念教學意圖是好的,但實際操作起來困難多。

2.教材中知識闡述太簡略

縱觀全書,課文中的知識闡述簡略。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如化學式的書寫方法,新教材中沒有講單質化學式如何寫?含原子團的化學式書寫方法,讀法等應適當補充,不然,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就感到處處有困難。

3.實驗條件影響化學教學

“活動與探究”較多,教材中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沒有分開,許多實驗現象,結論應讓學生在實驗中得出。我們絕大多數學校都是農村學校,辦學條件都較差。有的實驗缺藥品,儀器、還有許多學校沒有實驗室。上好一節(jié)化學

化學教學反思

4.習題和教輔與教材要求不完全一致

第五單元課題3“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習題中有的化學反應在前面從來沒有出現過,(如鋅與稀硫酸、稀鹽酸的反應),這些化學反應方程式是否應該在這一階段讓學生掌握?在學生剛開始書寫化學方程式時就在習題中出現不會寫的化學式和化學反應,讓學生根據該反應計算,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許多教師在解決這類問題時,只好教給學生,不知是否恰當。教輔資料與教材也不完全一致,有的照搬過去的習題,有的難度過大。

5.有些課堂華而不實

教師把新課程要求的師生對話,庸俗化為一般的問答,課堂上一問一答表面上很活躍,實質上是利用提問的方式給學生“灌”;有的教師把傳統的“滿堂灌”變?yōu)榱?“滿堂問”,如“知不知”、“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之類沒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充斥課堂,把很好的教學內容肢解得支離破碎,從而大大降低了知識的能力價值;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夸獎而夸獎”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有的教師便不管學

生表現如何,一味地表揚,這樣對學生的發(fā)展也是不利的,因為過多的夸獎也會讓學生習以為常,起不到激勵的作用;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片面追求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以及過程都沒有認真設計,只要有疑問,無論難易甚至一些毫無討論價值的問題都要在小組里討論,討論時間又沒有保證,有時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學習的狀態(tài),教師就要求結束,教師在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中不是一個引導者而是一個仲裁者,教師只是按照事先的教學計劃和教學設計,把學生往事先設計好的教學框架里趕,這是點型的應付式、被動式討論。

九年級化學實驗教學設計篇五

化學肥料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課題2 化學肥料

一、內容分析:

本課題的教學內容分兩部分:一是化肥簡介,簡要介紹化肥的種類和作用;二是化肥的簡易鑒別,介紹利用物理和化學性質初步鑒別幾種常見化肥的方法。

化學肥料的種類很多,所涉及的知識也很復雜,本課題只是簡單地對化肥的作用和影響一概要介紹。這部分內容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講使用化肥有利的一面,在課題的引言部分扼要說明化肥對農業(yè)增產的作用,并以常用的氮、磷、鉀肥為例,進一步具體介紹氮、磷、鉀肥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為化肥的增產作用提供理論和事實例證,同時展現化學的價值。另一方面講使用化肥所帶來的問題——化肥對環(huán)境的污染,同時從環(huán)境角度簡單提及了農業(yè)生產中的另一重要化工產品農藥的使用。從而全面而真實地將人類在化肥、農藥使用上所面臨的問題呈現給學生,不僅讓他們了解科學發(fā)展已經解決的問題,還讓他們了解科學發(fā)展中尚待解決的問題。

二、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措施

1、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化肥和農業(yè)發(fā)展的一些趨勢,樹立辯證統一的觀點。

2、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和“培養(yǎng)合格公民”的要求,確定本節(jié)課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化學元素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及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2)知道化肥、農藥對環(huán)境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了解常見化肥的種類,n、p、k化肥對植物生長的重要作用,學會運用觀察和比較了解不同事物的方法。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化學語言表達有關的信息。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化肥、農藥使用“利弊”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使他們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進步將是永無止境的。

(2)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huán)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引入課題

〖多媒體展示〗欣賞農村美景(圖片)。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圖片,可以引起懸念,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歼^渡〗在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中,多彩多姿的植物給美麗的自然畫卷,增添了無窮的活力。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 當家?!蔽覀冊谏镏袑W過“農家肥”,今天我們學習化學中的化學肥料。

【講解】植物的生長發(fā)育不可缺少的化學元素有十六種。需要量最大的是碳、氫、氧,它們來源于空氣和水;需要量較大的是氮、磷、鉀,它們需從土壤中吸收。但土壤中又缺氮、磷、鉀。所以出現了18世紀中期出現了以化學方法合成的含氮元素、磷元素、鉀元素的化學肥料----氮肥、磷肥、鉀肥以及復合肥料。

(二)合作 交流 解讀 探究

(一)-----常見化肥簡介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教材80頁---氮肥 【學生活動】學生回答。

〖多媒體展示〗氮的作用:植物體內核酸、蛋白質和葉綠素的組成元素。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直接概括的能力。

〖多媒體展示〗讓學生觀察不缺氮肥和缺氮肥的植物?!驹O計意圖】通過真實圖片讓學生感知到缺氮肥的不良后果?!緦W生活動】觀察并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講解】缺氮表現:葉片綠色減淡。缺氮后果:產量品質降低。【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的能力。【講解】常見的氮肥---先介紹尿素和氨水。

【啟發(fā)】前面學過的兩種原子團離子中含有氮元素,是哪兩種? 【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nh4+和no3-【設計意圖】鞏固前面知識。

【講解】常見的氮肥---介紹作化肥的銨鹽和硝酸鹽。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教材80頁---磷肥

〖多媒體展示〗磷的作用:植物體內核酸、蛋白質和酶等多種化合物組成元素。

磷肥的作用:可促進作物生長,還可增強抗寒、抗旱能力。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直接概括的能力?!级嗝襟w展示〗讓學生觀察缺磷肥的植物和果實。

【設計意圖】通過真實圖片讓學生感知到缺磷肥的不良后果?!緦W生活動】觀察并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局v解】生長遲緩,產量降低,穗粒少而不飽滿?!驹O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的能力。

【講解】介紹常見的磷肥和本地以前常用的磷肥。強調過磷酸鈣為混合物以及它們的顏色和水溶性。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教材80頁---鉀肥

〖多媒體展示〗鉀的作用: 鉀具有保證各種代謝過程順利進行、促進植物生長、使植物莖稈粗壯、增強抗病蟲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驹O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直接概括的能力?!级嗝襟w展示〗讓學生觀察缺鉀肥的植物和果實。

【設計意圖】通過真實圖片讓學生感知到缺磷肥的不良后果?!緦W生活動】觀察并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講解】葉尖及葉緣發(fā)黃,甚至葉肉壞死?!驹O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的能力。【講解】介紹常見的鉀肥和本地常用的鉀肥。【講解】介紹草木灰

來源百度:植物燃燒后的殘余物,稱草木灰。草木灰肥料因草木灰為植物燃燒后的灰燼,所以是凡植物所含的礦質元素,草木灰中幾乎都含有。草木灰不能與農家肥、銨態(tài)氮肥混合施用,以免造成氮元素揮發(fā)損失;也不能與磷肥混合施用,以免造成磷素固定,降低磷肥的肥效。

復合肥料

【學生活動】閱讀有關復合肥料的段落,了解復合肥料的特征。學生知道書寫化學式?!局v解】營養(yǎng)元素:n p k 〖多媒體展示〗常用的復合肥---磷酸銨(磷酸二氫銨和磷酸氫二銨的混合物)

硝酸鉀

【學生活動】學生理解,書寫常見復合肥化學式。

【設計意圖】了解復合肥將在農業(yè)生產中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局v解】優(yōu)點:同時均勻供給幾種養(yǎng)分,充分發(fā)揮營養(yǎng)元素間的相互作用?!级嗝襟w展示〗有機肥和無機肥的配合使用。

展示有機肥及與無機肥配合使用的農作物。

【講解】有機肥和無機肥的配合使用,可使農作物提早成熟,色澤鮮艷?!驹O計意圖】培養(yǎng)引導學生關心農村、關心農業(yè)、關注潼南本地發(fā)展。

(三)合作 交流 解讀 探究

(二)-----化肥、農藥的負面影響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第81頁?;?、農藥對環(huán)境的影響

用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閱讀

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為什么會帶來土壤、水、大氣環(huán)境的污染? 【交流】辯證地看待使用化肥的利與弊

有利:提高糧食產量。

不利: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

【設計意圖】認識化肥及農藥對環(huán)境的影響,提高學生環(huán)境意識,培養(yǎng)學生重視農業(yè)、關心農村、確保農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真實情感。

(四)應用遷移 鞏固提高之課堂練習

〖多媒體投影〗自主練習1.〖多媒體投影〗如何鑒別銨鹽

2.〖多媒體投影〗化學肥料和農家肥料的區(qū)別

(五)課堂總結 反思提升

氮肥、磷肥和鉀肥,它們分別對農作物生長發(fā)育有促進作用。一旦缺乏某種營養(yǎng)元素,作物就會出現某種癥狀。但是不同農作物既使缺同種元素,也會表現不同癥狀。總之一句話:氮管葉,鉀管根,籽粒不飽滿去找磷。但化肥的使用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要注意合理地使用化肥。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及總結、概括能力。

(六)作業(yè)布置

【課后作業(yè)】教材第84-85頁,第1題(2)、第2題、第3題?!驹O計意圖】課后反思與提高。

【課后活動與探究】怎樣識別區(qū)分常見的化肥:尿素、碳酸氫銨、過磷酸鈣?!驹O計意圖】為下一課時做準備。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九年級化學實驗教學設計篇六

課題3 第一課時二氧化碳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主要介紹了二氧化碳的性質。在介紹二氧化碳時,首先讓學生利用課題2中討論確定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質,最后讓學生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

總結

其用途。教材還介紹了溫室效應的危害及處理方法。

二、學情分析:

本課題的知識在以前的學習當中已有過接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有一定的基礎,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和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情感,充分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3.了解并關注溫室效應。過程與方法

1.會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分析、歸納。 2.會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強化保護環(huán)境、解決環(huán)境問題的意識。

四、重難點:

重點:二氧化碳的性質。

難點:2與水的反應。2與澄清石灰水的反應

五、教學過程:

〔引入〕意大利北部有一個奇怪的山洞。當人們牽著小狗進入山洞時,小狗便會莫名死亡,而人卻無妨。當人蹲下去想要抱起小狗時,便也會倒地身亡。后來人們發(fā)現此山洞中聚集著較多的二氧化碳氣體。

1.為什么小狗先死而人后死?

2.這則故事涉及到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質? 〔活動1〕 方案及步驟:

實驗一:觀察co2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實驗二:如右圖,點燃高、低兩支蠟燭,用硬紙板將兩支蠟燭隔在一邊,將co2氣體從另一邊慢慢倒入容器中,觀察現象并分析。

實驗三:如右圖,向一個收集滿co2氣體的質地較軟的塑料瓶中加入約1/3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觀察現象并分析。

注:聞氣味的方法:打開瓶塞(蓋),用手輕輕地在瓶口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孔?,F象及結論:

實驗一: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實驗二

現象:蠟燭由低到高依次熄滅。

分析:1.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2.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實驗三

現象:塑料瓶變癟。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注:通常狀況下,1體積的水約能溶解1體積的二氧化碳,增大壓強會溶解的更多。

一、co2的物理性質

通常狀況下,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不顒?〕 方案及步驟

實驗四:將吸管伸入盛有石灰水的試管底部吹氣,觀察現象并分析。實驗五:

1.向盛有石蕊試液的試管一中滴加稀醋酸,觀察石蕊試液顏色變化; 2.將吸管伸入盛有石蕊試液的試管二底部吹氣,觀察石蕊試液顏色變化;

3.在酒精燈上對試管二加熱,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注:1.石蕊溶液呈紫色,實驗室中常稱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

2.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co2也不能使石蕊變紅;

3.對試管加熱時,試管夾距試管口1/3處,試管內液體不超過1/3,試管口不可對人,加熱前要預熱。 現象及結論: 實驗四

現象:石灰水變渾濁

分析:co2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物質。實驗五

試管一:石蕊試液變紅色

試管二:石蕊試液變紅色,說明co2與水反應生成了酸性物質 加熱變色后的試管二:溶液重新變?yōu)樽仙f明co2與水反應生成的酸性物質不穩(wěn)定,發(fā)生了分解。

二、co2的化學性質

2無毒,但不能供給呼吸;

2.通常狀況下,co2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o2+ ca(oh)2= caco3↓+ h2o 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 常用該原理檢驗co2 2與水的反應 co2+h2o== h2co3

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碳酸不穩(wěn)定,易分解 h2co3 == h2o+co2↑

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氣體 2與碳的反應

高溫

co2+c==2co 小結:

一、co2的物理性質

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

二、co2的化學性質

1.無毒,但不能供給呼吸。

2.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可以滅火。 3.與水的反應生成碳酸 co2+h2o== h2co3 碳酸不穩(wěn)定易分解 h2co3 == h2o+co2↑

4.與澄清的石灰水反應生成白色沉淀caco3和水 。co2+ ca(oh)2= caco3↓+ h2o 5.與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

高溫

co2+c==2co 揭秘屠狗洞?

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以確定人是否可以安全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嗎? 隨堂訓練:

1.下列關于二氧化碳性質的信息,正確的是()①可以助燃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③可溶于水,但不能與水反應 ④可供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a. 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2.在實驗室通常用:①帶火星的木條、②燃著的木條、③澄清石灰水、④紫色石蕊溶液等實驗用品來區(qū)別不同的氣體。為區(qū)別下列三組氣體,請你選擇合適的實驗用品的編號填在相應的空格中。(1)區(qū)別氧氣和氮氣選________。(2)區(qū)別氮氣和二氧化碳選________。(3)區(qū)別氧氣和二氧化碳選________。

三、co2的用途

1.滅火

2.固體co2俗稱干冰,升華吸熱,可做制冷劑,用于人工降雨。 3.作化工原料,如制取化肥、汽水等

2能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大棚里作氣體肥料

四、co2對環(huán)境的影響——全球變暖和溫室效應

溫室有兩個特點:一是溫度較室外高,二是不散熱。由環(huán)境污染引起的溫室效應是指地球表面變熱的現象。它會帶來以下列幾種嚴重惡果: 1.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積增大。如何防止溫室效應的進一步增強?

減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清潔能源; 大力植樹造林,嚴禁亂砍濫伐森林,保護綠色植物,使它們 多吸收二氧化碳來幫助減緩溫室效應。

五、自然界中co2的循環(huán)

拓展訓練

1.通過實驗探究可獲得較多的化學知識,對如圖所示的實驗分析錯誤的是()a.兩支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 b.二氧化碳不能燃燒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 d.二氧化碳支持燃燒

2.向含有氫氧化鈣7.4 g的石灰水里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使氫氧化鈣全部轉化為碳酸鈣沉淀,能生成碳酸鈣的質量是多少?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