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男同GAYA片大全,一二三四视频社区5在线高清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2023年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總結(6篇)

2023年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總結(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9 23:47:12
2023年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總結(6篇)
時間:2023-01-09 23:47:12     小編:zdfb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寫總結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總結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總結篇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村支書臨危不亂、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

2.學習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領悟環(huán)境描寫的襯托作用。 3.理解題目“橋”的含義和小說“巧設懸念”前后照應的表達特點。

教學重點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動的句子,結合老支書的語言、動作等描寫,體會村支書的性格特點和高貴品質。 2.學習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題目“橋”的深刻含義,了解小小說“巧設懸念”前后照應的表達特點。

第一課時

認識并會寫本課“咆、哮”等9個生字,學會本課新字詞,了解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讀了解梗概

描述導入,孕伏情感:有一個村莊,曾經有過一座窄窄的木橋(板書課題:橋),【課件1、2:出示課題】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號人一起經歷了一場可怕的災難。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請同學們打開課文,放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二、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一)檢測生字詞預習和對課文的感知情況。

1.出示生字詞,檢查學生認讀易錯的字詞“咆哮、呻吟、祭奠”等?!菊n件3】

生字:咆哮 嗓 黨 淌 啞 揪 呻 廢 詞語:勢不可當

獰笑

擁戴

放肆 跌跌撞撞

呻吟

攙扶

祭奠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嘗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黨支部書記冒著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后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卷走了。)

(二)談話導入{} 1.結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課中是誰祭奠誰? 2.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三、

初步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

2.思考、討論: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講的是什么。3.根據故事發(fā)生、發(fā)展、高潮、結局給課文分段?!菊n件4】

突遇山洪1~4;疏導撤離5~13;橋塌殉職14~23;祭奠英靈24~27。

四、學習課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與人們的恐慌: 1.自由讀文,把文讀通,把文中能帶給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讀幾遍。

2.隨機交流:哪處讓你最害怕,就讀那一處。(隨機詢問:你會感到害怕?)點撥語(可隨機改變):

(1)第一句:像潑,像倒,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2)第二句:把描寫洪水兇猛的句子讀出來。3.洪水中的人們是怎樣的反應,從哪里體會到?

五、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你擁我擠、跌跌撞撞的人們像瘋了似的折回來,會是怎樣的表現(xiàn)?

人們就是這樣被逼入了危險的絕境,讀一讀?!菊n件5】(出示──東西沒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第二課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村支書臨危不亂、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

2.學習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領悟環(huán)境描寫的襯托作用。 3.理解題目“橋”的含義和小說“巧設懸念”前后照應的表達特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聽寫,回顧前文 1.聽寫詞語:【課件7】

一、咆哮

黨員

流淌

呻吟

揪出

沙啞

廢棄

2.用上以上詞語復述課文內容,并說說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二、感受危情,引生入境

1.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描寫洪水的兇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進行對比: 【課件8】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罄杳鞯臅r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著,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 狂奔而來,勢不可當。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理解“勢不可當”的意思。

(板書:山洪——咆哮而來

勢不可當)(3)指導學生讀出洪水的兇猛。

(4)還有哪些句子寫出了洪水的兇猛?找出來說一說,讀一讀。(隨機理解詞語:跳舞、獰笑)3.過渡:

當洪水襲來時,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踏在水里。驚慌失措的人們你擁我擠地逃跑,尋找生路?他們找到了嗎?(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

這座橋現(xiàn)在重要嗎?重要!因為在當時這不是一座普通的橋,它窄窄的身軀上將承載一百多號人的生命,整個村莊的生命??!于是,急于求生的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板書:人們——你擁我擠

跌跌撞撞)4.出示【課件9】

討論:如果,大家就這樣亂七八糟、毫無秩序地擁向窄窄的木橋,會是怎樣的結果?(學生自由猜測可能發(fā)生的結果,感受形勢的緊張。)

三、解決重點,體會精神

1.危急關頭,年邁的村支書沒有因為驚慌而失去理智。他面對亂哄哄擁到木橋橋頭的人們是怎么做?怎么說的呢?請再讀課文,找出讓你感動的地方,讀一讀,說一說。(1)先村民到木橋前,便于指揮。

(2)號召黨員同志排后,體現(xiàn)黨員同志的先進性。(3)不顧私情,支持讓非黨員村民先行,先人后己。(4)舍己為人,壯烈犧牲。

2.教師指導:〔〕

(1)在老漢的指揮下,慌亂的村民們又是怎樣過橋的?

①學生理解“依次”的意思?!耙来巍钡囊馑季褪且粋€接一個的,非常有序。②引導學生排一下過橋的順序:【出示課件10】村民──黨員──老漢。3.你覺得這是一名怎么樣的老漢?

老漢用自己和兒子的生命換來了一百多號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共產黨員先人后己、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他是真正的共產黨員!

(板書:老漢——忠于職責

舍己為人)

四、重回題目,解決難點 1.出示:

【課件11】探究:課文為什么以“橋”為題目?你認為這座橋把什么與什么連接起來了? 2.學生匯報。

3.師生評價,教師指導:

題目中的“橋”不僅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橋。這位深愛著自己兒子的父親,這位忠于職責、舍己為人的老漢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橋,一座救了群眾的生命橋呀!這座橋連接的是什么?(生與死、奉獻與索取、黨員與群眾……)(板書:橋)

五、領悟寫法,體會效果

1.學生讀課文第7~22自然段,找到關于老漢的描寫,看看哪處描寫最能打動你。2.生相互交流。

3.引導學生匯報自己最受感動的描寫。(1)抓住老漢的語言描寫?!境鍪菊n件12】

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同學們觀察這幾句語言描寫有什么特點?(句式簡潔,感嘆號連續(xù)出現(xiàn)三次。)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形勢危急,而老漢的喊話像大山一樣堅定,是一個臨危不亂的人。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語言描寫。(2)老漢面臨的“?!笔鞘裁??

(惡劣的環(huán)境,人們慌亂的局面。)

① 到文中描述環(huán)境的惡劣的相關語句,學生談體會。

抓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語句較強的表現(xiàn)力。②你又從哪里體會到了人們的慌亂呢?

(抓住“跌跌撞撞、你擁我擠”等關鍵詞來體會。)③指導朗讀。

師:在兇猛無情地洪水面前,死亡一步步逼近,老漢鎮(zhèn)定地喊話……生接讀。師:在人們你擁我擠的慌亂情形下,老漢焦急而又堅定地喊道……生接讀。④小結:環(huán)境的惡劣描寫和人們的慌亂更加襯托出了老漢的臨危不亂。(3)文中還有對老漢的語言描寫嗎?找出來讀一讀。

(4)對于老漢這個人物的描寫,除了語言,還有哪些方面?

(對老漢的刻畫,文中還有動作的描寫。抓住動作──揪、神態(tài)──兇得像只豹子等有關語句朗讀體會,體會老漢的不徇私情。因為小伙子是黨員,小伙子同時也是老漢的兒子。)(5)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了解人物關系。

師小結:我們讀書,就要課文的前后內容連貫起來理解。老漢把自己的兒子揪了出來結尾點明,但在前面已經讓人感覺關系不一般。前面巧設了懸念,與結尾相照應起來。使得這一結尾讓人感覺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六、課后練筆,延續(xù)感情

1.學生朗讀:【出示課件13】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

2.師:同學們,聽,風在嗚咽著;看,云也低垂著。滿面淚痕的老太太在別人的攙扶下來了,獲救的村民們都來了,站在殘橋前大家思緒萬千、輕輕低語。假如你是獲救的村民,你會低語些什么?(學生寫一段話)

3.同學們,我看到你們的淚,也聽到了村民們對村支書的懷念。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洪水中,是老支書──這位清瘦的老漢,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橋呀!木橋雖然塌了,但相信老支書這座救了群眾的生命橋,已經從那一刻起永遠矗立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板書內容

山洪——咆哮而來

勢不可當 人們——你擁我擠

跌跌撞撞 老漢——忠于職守

舍己為人

《橋》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舍己為人的高尚情懷,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黨員書記為代表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涵。

我讓學生先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并談一談自己讀文后的感受,然后圍繞“課文中的老漢是個怎樣的人”細讀課文,畫出描寫老漢的有關語句,在旁邊做簡單的批注,之后與同學交流自己對老漢的認識。

在學生對老漢有了一定的認識后,我又讓學生畫出課文中令自己感動的句段,談一談原因,然后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xiàn)出自己的感動,從而升華對老漢的理解和認識。朗讀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讀出洪水的肆虐,情況的危急,人們的慌亂和老漢的沉著、鎮(zhèn)定。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人物的情感,加深對老漢的理解,并通過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從而使學生與作者、文本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在學生理解、感悟了課文內容之后,我還注意從表達方法這一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欣賞和評價。讓學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課文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想一想作者這樣寫的好處,指導學生從課文結構的安排、句式特點、語言描寫等多個角度引發(fā)思考,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欣賞和評價能力。不過教學這篇課文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有些句子,學生體會得還不夠深入。結尾處如果給學生樹立一些優(yōu)秀黨員形象,讓學生更清楚地明白像老支書這樣的黨員在人民生活中不僅僅只是這一個而有很多很多,老支書只是許許多多優(yōu)秀黨員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總結篇二

《有多重》教學設計及反思

東 泥 河 小 學

于 曉 燁

2009、9

《有多重》教學設計 東泥河小學 于曉燁 2009、9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有多重》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理解“1千克=1000克”,學會簡單的換算。2.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有關的簡單問題,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3.結合操作過程,養(yǎng)成熱情參與、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團隊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在活動中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初步形成克、千克的質量觀念,能結合實際正確應用質量單位。

教學用具:各種秤、多媒體課件、1千克的鹽等多種物品。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數學無處不在,在我們的生活中、學習中、游戲中,處處都有數學。下面讓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看看這個游戲中有什么數學知識? 1、游戲導入:找三名同學玩背一背的游戲,感受體重有輕有重。2、實踐體驗:掂一掂身邊的物體,感覺物體的輕重。

教師導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物體的輕重有關的知識《有多重》。(板書)

3、交流匯報:課前,同學們收集了生活中一些物體的質量信息,說說你的調查信息。

(教師解釋:購物的時候,商品的好壞叫做質量;平時我們所說的重量,也叫做質量。板書:質量)4、揭題:剛才同學們匯報的時候有的用千克,有的用克,還有用公斤、斤作為單位的。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兩個國際通用的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二、探索新知:(一)認識秤:

1、怎樣才能知道一個物體到底有多重呢?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

師:同學們見識真廣!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幾種常用的秤(多媒體課件展示)。如臺秤(盤秤)、天平、電子秤、彈簧秤、磅秤等。最后教師介紹本節(jié)課要用的臺秤和天平。

2、拿出一枚硬幣和兩袋鹽:你會怎么選擇這兩種秤? (二)建立1千克的概念

1、認識盤秤,講解用法。觀察秤面,引出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稱一稱:請學生用臺秤或彈簧秤稱一稱這兩袋鹽的重量,知道兩袋鹽正好重1千克。 3、掂一掂:小組內每位同學掂一掂兩袋鹽的質量,感受1千克。

4、估一估:請學生拿一個塑料袋裝蘋果,再掂一掂,估計一下大約幾個蘋果是1千克,然后再稱一稱,并互相說說1千克大約有幾個蘋果。 5、找一找。你能在小組內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質量也大約是1千克嗎?并稱一稱,掂一掂。6、說一說:生活中那些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作單位。(建立稱比較重的物體用千克作單位的概念)(三)建立1克的概念

1、要秤硬幣,引出臺秤不適用。認識天平,講解用法。觀察天平,引出克用字母g表示。2、稱一稱:請學生用天平稱一稱一枚2分硬幣的重量,知道一枚2分硬幣大約重1千克。3、掂一掂:小組內每位同學掂一掂一枚2分硬幣的重量,感受1克。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也大約是1克?

5、說一說:生活中那些物品的質量常用克作單位。(建立稱比較輕的物體用克作單位的概念)(四)千克與克的關系

1、猜想千克與克的關系,小組交流。

2、匯報,并說明理由:(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想法)(1)根據1千米=1000米,想1千克=1000克

(2)剛才稱2袋鹽1千克,1袋鹽500克2袋鹽就是1000克。3、重點引導學生用第二種方法體會理解。(板書)

(五)小結:稱比較重的物體用千克作單位,稱比較輕的物體用克作單位。 三、鞏固練習:

1、書20頁第一題。(課件出示)

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秤:先看單位,再看指針。

2、單位換算: 2kg=()g 4000g=()kg

7千克=()克

8000克=()千克

3、你知道自己大約有多重嗎?(30克 30千克)4、填上合適的單位

老師的體重是60()一瓶飲料的質量是250()一個乒乓球重1()

一大袋洗衣粉重1()

一管牙膏重100()

5、小結:稱較重物體的質量時,我們就用

作單位,稱較輕物體的質量時,我們就用

作單位。

四、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隨堂檢測:

1、單位換算 2、選擇合適的單位(選擇)3、添上正確的單位(填空)

《有多重》教學反思

東泥河小學 于曉燁 2009、9

教學反思:

如何組織學生開展實際操作活動?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質量概念?這是我在設計本課時,著力思考的兩個問題。

本課,我為學生準備了稱量工具,讓學生帶來了食鹽、硬幣、蘋果等很多實物,為學生的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了充分的條件。設計時,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把對質量的理解分為“模糊→初感→明晰”三個階段,使之落到了實處。在設計本課時,我將操作活動貫穿于教學始終。課前,讓學生通過調查,感受質量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機會,通過掂一掂兩袋鹽、一枚硬幣,使學生的認知由模糊逐步向清晰過渡;接著組織學生分組開展估一估、稱一稱的操作活動,從而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使學生感受到不同物體的不同質量,體驗到千克、克這一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給。本節(jié)課的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特點,活動開展相對集中。實踐表明:課堂上,學生交流得充分,操作得也很充分,出色地完成了教師預定的任務。教師教得輕松,學生“玩”得盡興。

值得改進的是: 1、在天平和臺秤的使用上,講解略顯倉促,學生一時不能很好地掌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測量的準確性,如果課前教師能拿出時間進行專門、細致的講解、操作,活動的效果會更好些。

2、如何能讓課堂教學時間更為緊湊,還有待深入反思,琢磨。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總結篇三

《紅樹林》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五年級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運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2.抓住具體語句,感受紅樹林的神奇和奉獻精神。3.了解其它樹林奇觀。教學流程

? 一、借題發(fā)揮,想象激趣

1.出示單元主題,回憶在這單元里領略了哪些奇觀?

2.這節(jié)課我們去欣賞海南島瓊山上的奇觀——紅樹林??吹秸n題,你有什么疑問?

? 二、初讀

1.自由讀課文,畫出讀不準的字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2.讀后請學生提問,檢查字詞。

樹冠 芳馨 婀娜 柵欄 倘若 抵御 絢麗多姿 盤根錯節(jié) 縱橫交錯 貧瘠不毛

3.指名分節(jié)讀(5人),其他同學認真聽,一邊聽邊從文中找出典關鍵詞句,完成下面的句子。

(什么樣)的紅樹林(怎能么樣)。

4.紅樹林在你心中留下了這樣的印像?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紅樹林的?請同學們運用列提綱的方法給課文2—5節(jié)加小標題。

順序:我乘著小船,慢慢劃進紅樹林深處。

遠觀紅樹林;近賞紅樹林;紅樹林的繁殖;紅樹林的精神

? 三、精讀

主線:為什么說紅樹林是海上奇觀?它的奇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一)遠觀

那是漲潮的時候,一片密密麻麻的紅樹林浸沒在海水里,露出一頂頂青翠的樹冠,浮蕩在海浪之中。一會兒潮退了,紅樹帶著海泥芳馨的枝條和婀娜的身軀出現(xiàn)在海灘上。1.指名讀,你的眼前浮現(xiàn)出什么景象? 2.哪些詞語表現(xiàn)出紅樹林的特點? 形態(tài):密密麻麻 婀娜 顏色:青翠 味:芳馨

3.齊讀,讀出想象中美景。(二)近賞

樹干:一株株紅樹縱橫交錯,褐紅色的樹干彎彎曲曲,盤根錯節(jié),形成一座座立體柵欄,支撐著碩大的樹冠。樹干,低的二三米,高的十來米,東扯西拉聯(lián)成一張海上的綠色之網

1.這段寫出紅樹林的樹干有什么特點? 2.指名讀,再齊讀。樹枝:開花(三)繁殖 1.啪啪的響聲,胎生

2.兩三個月,遇到海灘照樣能生長(四)精神 奉獻、團結、頑強

? 四、拓展

作者開篇就說:“長白山的茫茫林海,給我留下許多綠色的夢……”我們東北的大小興安嶺也有許多奇觀。(出示圖片,引出老舍的《林海》)

《紅樹林》教學反思

《紅樹林》的教學結束了,這已經是我第二次執(zhí)教這篇課文?;仡櫿n堂教學中的細節(jié),收獲與遺憾交織于心中,難以抹去,略加疏理,躍然紙上。

1.運用一個方法

有人說語文是模糊的,需要感悟。這似乎成了那些不指導學習方法的教師的護身符。語文學習有規(guī)律,更有方法。作為教師,應力求讓教師一課一得一法,常此以往學生就有了學習方法,會自覺地運用方法。北師大教版教材更重視在學習中滲透方法。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就是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列提綱的方法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學《紅樹林》時我讓學生給課文的2至5自然段加小標題,以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列提綱的能力。五年級語文教案 2.設計一個句子

整體感知是新課程主張的語文教學思想,怎樣把握?這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以往我慣用初讀課文之后請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但是,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并不那么容易。在這課的教學中,我請學生用書中的關鍵詞句補充句子。(見教學設計)這個設計既降低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難度,又有效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實踐證明,這樣的設計有助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有的學生說:“密密麻麻的紅樹林是海上奇觀?!庇械膶W生說:“婀娜多姿的紅樹林是一個神秘的植物天地?!边€有的學生說:“盤根錯節(jié)的紅樹林是一個世外桃源。”等等。

3.選準一個切入點

教學切入點關教學的成敗,選準切入點,會把學生引入柳暗花明的圣境,反之會把學生引入歧途?!都t樹林》是奇觀這一單元的內容,為充分構建單元主題,我以文中“我在海南島瓊山碰到海上奇觀”一句為切入點,請學生品味語言,感受海上奇觀“奇”在哪兒?以此作為教學主線,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引導學生學習文本,品味語言。

但是,在品的過程中,由于對讀關注得不夠充分,設計得不夠精細,有點條分縷析之嫌。還應在讀出感情,讀出畫面,讀出意境上做文章。

4.缺少一幅畫

文中說“一株株紅樹縱橫交錯,褐紅色的樹干彎彎曲曲,盤根錯節(jié),形成一座座立體柵欄。”這個詞語表現(xiàn)出紅樹根的特點,從字面上,學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建立起表象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學生讀文后,理解了字面意思后,我還應進一步引導學生說一說讀了這句話,看了這個詞你的眼前浮現(xiàn)出什么樣的畫面?學生想象后,可以出示紅樹林的圖片讓學生欣賞。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總結篇四

小學語文《貓》優(yōu)秀教學設計及教學反

小學語文《貓》優(yōu)秀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湖北省恩施州咸豐縣忠堡鎮(zhèn)民族小學 王艷林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性格、任憑、貪玩、盡職、屏息凝視、稿紙、梅花、變化多端、跌倒、開辟、枝折花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貓的性格特點的,并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

2、教學難點:

在閱讀中體會“小貓的淘氣可愛”。

三、學生分析:

本文是一篇講讀課文,基于五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學本課應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通過朗讀和對重點詞句的推敲,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觀察能力,學習作者精妙的寫作手法;體會人與貓之間那份和諧、美好,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授課老師這節(jié)課突出了課文學科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工具性與人文性兩者的和諧統(tǒng)一。

四、教學內容分析: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寫的。它以觀察精細獨道、內容充實飽滿、語言生動有趣,為四年級學生提供了絕好的讀寫范例。教學中我們應從課文本身的特點出發(fā),學習本文具體記敘和真實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在品味語言的運用上多下功夫,切實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作者著眼于貓的性格刻劃,先寫了大貓的“古怪”之狀,后寫了小貓的“淘氣”之態(tài)。作者寫貓的“古怪”,是通過“老實”與“貪玩”,“貪玩”與“盡職”、“溫柔可親”與“一聲不吭”,“什么都怕”與“那么勇猛”等矛盾性格展現(xiàn)的,而貓的這些矛盾性格又不是同時表現(xiàn)出來的。因此,作者運用“古怪”一詞,無非是說貓的性格“變化不定”,“很難捉摸”。作者觀察精細,體驗獨道,準確把握住貓的習性特點,用對比式的描述,全面展示了貓的古怪性格的內涵,給人以飽滿流暢、情味濃厚之感。

五、教學媒體與資源的選擇運用

媒體資源課件

六、教學實施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學生介紹自己認識的貓。

2、結合插圖,教師予以歸納。

貓:哺乳動物,面部略圓,軀干長,耳殼短小,眼大,瞳孔隨光線強弱而縮小放大,四肢較短,掌部有肉質的墊。行動敏捷,善跳躍,能捕鼠,毛柔軟,有黑、白、黃、灰褐色。據說貓還是老虎的師傅呢!

3、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老舍先生寫的《貓》。

2、學生自學詞語,教師巡回指導。

(1)出示詞語,指名學生讀一讀,其他學生正音。

(2)教師根據學生的認讀情況進行讀音上的再強調。重點注意:“蹭、癢、憑、殃,注意“折”的多音。

(3)指名說說生字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

重點注意“?!迸c“要”、“乖”與“乘”、“慮”與“虛”的區(qū)別。

(4)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梢岳霉ぞ邥斫狻?/p>

任憑:無論。不管。

盡職:做好本職工作。

遭殃:遭受災殃。

豐富多腔:本課指貓的叫聲種類多。

無憂無意:沒有憂慮。

3、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⑴自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都寫了貓的什么特點?作者分別寫了什么時候的貓?分別在哪幾個自然段中?學生交流。

第一自然段:寫大花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寫大花貓高興與不高興時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寫大花貓又膽小又勇猛。

第四自然段:寫大花貓小時候逗人愛。

三、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寫大花貓的特點,1、自由讀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說說這三個自然段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

2、大花貓的古怪性格體現(xiàn)在哪里?找一找,用橫線畫出來。

(說它老實可是又貪玩說它貪玩可是又盡職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吭它什么都怕,可是很勇猛)

四、研讀品味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教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在我們眼前出現(xiàn)了老實的貓、貪玩的貓、盡職的貓,哪種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②學生匯報。

③教師過渡:作者通過細致地觀察貓,才把貓的性格特點寫得很具體。作者不但描寫具體,寫法也獨到,請比較兩組句子。

a句能換成b句嗎?為什么?

a說它老實吧 b它很老實

a說它貪玩吧 b它很貪玩

(a句是通俗的說法,同時還包含著作者的喜愛之情。)

④教師:你喜歡老實的貓、貪玩的貓、還是盡職的貓呢?學生交流。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學生瀆。

②品味“蹭”字:“蹭”是什么意思?誰能表演“蹭”的動作?大花貓在“蹭”主人時,心里可能在想什么?(“蹭”的意思是摩擦。大花貓在“蹭”主人時,就像孩子在向大人撒嬌。)

③a句和b句哪句更好?為什么?

a.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b.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個小黑點。

4、教師:那么,大花貓在主人寫作時給主人“畫”上幾朵“小梅花”,它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請你用大花貓的口氣說說。

5、學生模仿貓的各種叫聲,理解“豐富多腔”、“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等詞語。

6、指導學生進行表情朗讀。

教師:這些都是大花貓高興時的表現(xiàn),它要是不高興時就一聲也不出。這只貓的性格可真是倔強呀。

3、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教師:大花貓什么都怕,可是它卻非常勇猛,不要說對付小蟲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②以“我們家的大花貓的確(實在)勇猛”為中心句說一段話。

③學生說。

四、領悟寫作方法

1、默讀全文,思考回答:作者為什么能抓住貓古怪的性格和淘氣這兩個特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古怪”

師:貓是惹人喜愛的動物,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老舍先生家里的這只貓的古怪,它既老實又貪玩、盡職;高興的時候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它有時膽小,有時候勇猛。

出示課件:請你選擇一組詞語同桌說一說貓的性格是怎樣古怪的呢?

生:根據選擇的詞語匯報。

師:我們聽了三位同學的介紹,我們再次感受到了貓的性格的古怪,那么貓小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呢?(相機板書:古怪。)

(二)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觀看小貓可愛視頻,感受小貓的淘氣可愛。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課文,把寫小貓?zhí)詺饪蓯鄣木渥赢嬒聛?,多讀幾遍。

2、四人小組討論:貓小的時候是什么樣子? 觀察下面插圖:

3、學生交流匯報。

(1)小貓摔疼了也不哭,作者好像夸它呢,嗯,小貓你挺勇敢的,是不是呀!

師小結:我覺得作者太疼愛這只貓了,就好像是表揚自己的——孩子一樣。老舍不就是把他家的貓當成孩子了嗎,誰來讀一讀第4自然段的前4句話。(指名讀)

師:還可以從哪里看出小貓的淘氣可愛呀?我們來交流交流吧。

(2)它到院子里來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在花盆里摔跤,抱著花枝打秋千,所過之處,枝折花落。體會到小貓的淘氣可愛。觀察圖片

師:老舍先生是怎么說的呢?(生讀課文最后一句話)相機板書:生機勃勃天真可愛 4、指名讀、齊讀第4自然段,要能讀出小貓的淘氣可愛。

5、其實我們從課文的很多句子里都會發(fā)現(xiàn)寫貓的可愛,請大家把全文連起來讀一讀,找出這樣的句子,然后和同桌讀一讀。

6、指名有感情地讀第二自然段。

7、課件:讀一讀,用帶點的詞語說一句話。

指名同學說一說。

(三)領悟情感

師:我們學完了課文,我們發(fā)現(xiàn)老舍先生筆下的貓既古怪又可愛,他是怎樣把這只貓寫得活靈活現(xiàn)的呢?把全文連起來讀一讀,想一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生:老舍先生寫得特別有趣,他把貓當做了朋友,當做了家人,當做了自己的兒女,他特別喜歡貓,只要有真愛,就會活靈活現(xiàn)。

師:同學們在讀書時從分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那么,貓對主人有沒有感情呢?

生:我認為有感情。它還跟主人撒嬌呢!

生:課文中寫道:“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他抓癢”。這句中的“蹭”字,就看出了貓對主人很親。

師:“蹭”是摩擦的意思,為什么作者不用摩擦,而用“蹭”?

生:“蹭”的感覺很輕,很溫柔。

生:“蹭”就帶上了感情,有撒嬌的意思,還有耍賴的意思,從作者的嘴里說出來,顯得人和貓的關系很親。

師:看來,一個不起眼的“蹭”字,包含的意思可不少。這一蹭,蹭出了人和貓之間的真情。人愛貓,貓親人,真是其樂融融??!你能用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他們之間的感情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教師總結全文 學習了這篇課文,在老舍的字里行間,我們感受著他對貓的喜愛,對生活的熱愛。學習作者用具體事實表現(xiàn)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

(五)拓展閱讀

利用課文后面的“閱讀鏈接”,對比閱讀這兩段,體會不同作者同樣的愛貓之情,以及不同作者的不同表達方法。

板書設計:

老實 貪玩 盡職

貓——古怪 高興 不高興

膽小 勇猛

小貓——可愛 生氣勃勃 天真可愛 七、教學評價與反思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xiàn)了貓的性情,又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本文時我抓住兩個要點:一是深入理解作家對貓各方面性情的描述,學習作家的語言技巧;二是要仔細品味文章中蘊涵著的既顯而易見又不著痕跡的感情抒發(fā)。

教學中,我讓學生從字里行間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學生能體會到作者采用對比的方法分三個方面生動形象地描寫了貓的古怪性格。“老實”、“貪玩”、“盡職”,這看似矛盾的三方面都集中在貓的性格上,學生通過自己研究發(fā)現(xiàn)這三個矛盾的方面是用三次“可是”作轉折,寫出貓既老實又貪玩,雖貪玩卻盡職,雖膽小卻勇猛的性格特點。第二自然段中,“這可都憑它的高興?!币痪?,一個“可”字,形象地寫出了貓的古怪,同時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時,我就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自己的朗讀中體會貓的可愛以及老舍爺爺對貓的喜愛,把這種情感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我覺得這篇課文學生都很喜歡,因為學生自己家里也養(yǎng)貓,雖然有的學生非常喜歡貓,但對于貓的情感沒有老舍爺爺對貓的情感深。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總結篇五

人教版部編本六年級上冊《在柏林》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領會文章深厚的主旨,體會文章對于殘酷戰(zhàn)爭的控訴。

2.領會這篇微型小說蓄勢和鋪墊的重要性以及結尾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教學重點

品味文本中的詞句,理解作者蘊涵其中的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小說如何運用抖包袱的手法將情節(jié)推向極至。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話題 創(chuàng)設情境

1.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中國還是外國,戰(zhàn)爭是人民生活中最殘酷的事。我們可以舉出許多反映戰(zhàn)爭的詩詞、文章或影視作品,都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2.請你們談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反映戰(zhàn)爭的詩詞、文章或影視新聞作品。

二、探究標題 想象暢談

1.戰(zhàn)爭是統(tǒng)治階級之間利益的驅使。而在戰(zhàn)爭的陰霾下,處于戰(zhàn)爭中心的廣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在柏林》這個標題看上去很寬泛,留給我們很多想象的空間。(板書:在柏林)【出示課件1:出示課題】 其實,這篇小說是關于戰(zhàn)爭的。

2.同學們一定讀過一些關于戰(zhàn)爭的文章或看過關于戰(zhàn)爭的影片,可能對戰(zhàn)爭中人們的生活有各種想象,請大家自由發(fā)言,所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均可。

3.教師適當引入戰(zhàn)爭給人民生活和精神帶來的苦難和摧殘,而后展開對文章的閱讀。

三、深入文本 層層剖析(一)分組探究下列問題?!境鍪菊n件2】

1.兩個小姑娘“不加思慮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來”說明了什么?

2.老兵所說的“在我走之前,我總得把他們的母親送往瘋人院啊”,“他們的母親”如果改為“她”好不好?

3.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一個老頭狠狠掃了她們一眼,隨即車廂里平靜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車廂里一片寂靜,靜得可怕”這兩個“靜”在內涵上有什么區(qū)別?

(二)學生匯報以后,師生評價,教師點撥指導。

1.說明了小姑娘的缺乏關懷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淺。(板書:車廂里盡是婦女和孩子

老婦人 后備役老兵)2.“他們的母親”揭示了老婦人和陣亡兒子之間的關系,用“他們的母親”的稱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兒子的極端痛楚顯露無遺。(板書:失去三個兒子 送妻子進瘋人院)

3.第一處“靜”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懾力,是外在的。全文結尾處的“靜”是懾入人心的震驚和痛,是內心的流血。

四、再探文題,品味主旨

1.分組討論: 【出示課件3】 文章敘述的是一列駛出柏林的列車上的事,而課文的題目取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2.學生匯報,師生共同評價。 3.教師指導: 【出示課件4】

首先,柏林是這場戰(zhàn)爭的策源地。作者將文章的背景置于這列由柏林開出的列車上,可以想見,遭受到殘酷戰(zhàn)爭摧殘的不僅僅是列車上后備役老兵這一家,老婦人由痛心到絕望到瘋狂的心路歷程,后備役老兵拋家棄妻的無奈和難以言說的巨大痛苦……這是戰(zhàn)爭中一個家庭的毀滅,更是千萬個籠罩于戰(zhàn)爭陰影下家庭的縮影。

五、著眼結尾,感受技法

1.出示問題:【出示課件5】

小說的結尾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前面的蓄勢和鋪墊,結尾時老兵滿含血淚的控訴才更顯沉重。請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鋪墊呢? 2.提問,評點。

3.指導:『』

例如一開始老婦人讓人不能捉摸的數數“一、二、三”,一直到小說結尾處由老兵說出她是因兒子相繼死去而變瘋的瘋老太,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個兒子的數字。還例如一開始小姑娘們的嗤笑,當老兵說出真相后車廂里的一片寂靜。

六、課外拓展,布置作業(yè)

以反映戰(zhàn)爭為主題,根據你已讀過的詩詞或看過的電影,寫一篇小小的讀(觀)后感。

板書設計: 在柏林

車廂里盡是婦女和孩子 老婦人:失去三個兒子

后備役老兵:送妻子進瘋人院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一篇小小說,篇幅很短,但是涵義很深。它是一篇關于戰(zhàn)爭題材的小說,從車廂里的一幕鏡頭揭露了德國法西斯發(fā)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本國人民和其他國家人民帶來的災難。

在教學中,我先以談話的方式說起關于戰(zhàn)爭的話題,讓學生說一說關于戰(zhàn)爭的詩歌或影視作品等。這樣做的目的是把學生更快地帶進一種氛圍,為學習課文做準備。然后我按照如下的順序來組織教學:探究標題的深意——逐層剖析文本——從文題入手品味主旨——感悟學習本課的寫作技法。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每個學生都能夠認識到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危害。

學生自我探究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得不夠順暢,可能是學生年齡小,對戰(zhàn)爭方面的內容了解較少導致的。今后教學中,對所有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盡量考慮充分,以免出現(xiàn)“冷場”現(xiàn)象。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總結篇六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生字新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寫心理活動的。 4.了解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知道課文寫了哪些事例。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盼”這一中心意思來寫的,學習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思想。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袖、篷、縮”等15個生字,理解新出現(xiàn)的詞語。 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了解課文中心思想。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老師出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謎底?!境鍪菊n件2:謎語】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陽出來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氣?!保ㄓ暌拢?.【出示課件2】雨衣圖片

教師解題:我們課文的題目是什么,大家讀一下。你有沒有“盼”過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說一說。課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關,學習了課文,我們就知道是誰在盼,盼什么,愿望實現(xiàn)了嗎?(板書:16.盼)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鐵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趙縣,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1975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門》、《大浴女》、《沒有鈕扣的紅襯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獲包括“魯迅文學獎”在內的國家級文學獎。由鐵凝編劇的電影《哦,香雪》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大獎,以及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部分作品已譯成英、俄、德、法、日、韓、西班牙、丹麥、挪威、越南等多國文字。

二、檢查預習,糾正指導

1.認讀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1)“筒”與“桶”在用法上要區(qū)別;(2)“篷”與“蓬”字形區(qū)別,意義不同;(3)指導書寫“嚷、醬、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聯(lián)系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喧鬧:喧嘩熱鬧。[]

理直氣壯:理由正當充分,膽子壯,說話十分有氣勢。

小心翼翼:原形容嚴肅虔誠的樣子,現(xiàn)用來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聯(lián)系課文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為什么以“盼”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全篇課文都是講一個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為題目。文中“媽媽送我新雨衣”“下雨沒能穿雨衣”“終于穿上了雨衣”等情節(jié)都是圍繞題目來寫的。)

圍繞“盼”寫了哪些內容,學生可能

總結

不全,教師指導學生讀有關句段來幫助學生概括總結。3.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出示課件3】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媽媽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寫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寫盡管下雨還是未能如愿。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寫“我”終于穿上雨衣。

分段時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對段落的劃分,學生會產生分歧。對學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師都應予以肯定。

四、朗讀課文,體會心理

1.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讀完后想一想,這段文字是圍繞什么意思寫的。

2.分角色用相應的語氣讀一讀蕾蕾和媽媽對話的部分,體會這兩個人物此時的心理活動。 3.你自己認為哪一部分寫得最好,讀給同桌聽一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逐段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領悟圍繞中心意思,掌握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寫的寫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引入新課。

指名三名學生有感情地讀出自己喜歡的部分。并簡單說說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導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一)第一部分

1.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

(先寫媽媽送給我一件新雨衣,再寫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書:媽媽送我新雨衣)

2.課文中哪些詞語寫我十分喜歡新雨衣?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

(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響

穿上雨衣熱了一身汗)

3.“你瘋啦?”說明什么?(媽媽對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從側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時說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二)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也容易理解,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一帶而過。

每天都在想,盼著下雨。

(板書: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三)第三部分

1.默讀第三段,思考:從全段來看,圍繞什么中心意思來寫的?

(板書:雖然下雨了,但是沒如愿)

2.分角色朗讀課文中的對話,討論回答問題。(1)作者認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興奮地仰起頭,甩打著書包就大步跑進了樓門。”我為什么這么興奮?(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3)填空后,體會作者的心情。

【出示課件5】(學生完成后先提問,然后出示答案)我興奮地跑進樓門,媽媽讓我 ____________________(準備聽英語講座)

還差半小時,媽媽讓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會兒)

我想去買醬油,媽媽說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經買了)

我說燉肉需要很多醬油,媽媽說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沒說要燉肉)

我說爸爸說要燉肉,媽媽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說成“敲著鼓點”可以看出什么?(雨對“我”的吸引力非常大,為我?guī)黼y以抑制的激動。)(5)“我”為什么盼著雨停下來?

(讓雨留到明天再下,因為今天“我”沒機會出去了。)(四)第四部分『puxuewang.com』

1.“我的心才又像要從嗓子里蹦出來一樣”是因為什么?

(沒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終于可以實現(xiàn)了,這真是意外的驚喜。)2.“我”這次為什么會“理直氣壯”?

(媽媽沒有理由不讓“我”穿雨衣了。)3.“小心翼翼”是因為什么?(怕弄壞了新雨衣)

4.讀課文最后一段話,你從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興奮、滿足、高興)

(板書:雨天幫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體回顧,體會寫法

(一)出示問題【出示課件6】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

2.課文哪些地方具體描寫了“盼”這一心理活動?選出你認為最生動的兩處,說說這樣寫的好處。(二)學生匯報,教師指導

1.學生匯報課件第一題,師生評價,教師指導:課文通過以下事例來寫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熱了一身汗。(2)“我”每天盼著變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著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樣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見雨點落在許多馬路、小楊樹上的樣子想象出雨點落在新雨衣上的樣子。

2.學生匯報課件第二題,師生評價,教師指導:課文具體描寫“盼”這一心理活動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還有雨可下嗎?最好還是留到明天吧。(2)可雨點要是淋在淡綠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瑪瑙還好看。

四、暢談收獲,課下練筆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師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看到了一個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課文圍繞“盼”這個中心意思,選取了好幾個事例來寫。我們也要學習這種寫法,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

3.課下,請同學們從下面的意思中選一個,并以此為中心寫一段話。(板書:圍繞中心意思,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寫)

板書設計: 16.盼

媽媽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雖然下雨了,但是沒如愿 雨天幫助我,穿上新雨衣

圍繞中心意思,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寫

教學反思:

在這段時間的學習中,我在講解課文時,抓住課文主線進行學習,讓學生通過自讀、探究來理解課文。我逐段引領學生學習課文,讓學生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來分析,對學生進行詞句段的訓練,最后出示兩大問題: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2.課文哪些地方具體描寫了“盼”這一心理活動?選出你認為最生動的兩處,說說這樣寫的好處。我引導學生先探究,然后匯報,最后教師指導,向學生講清楚本課的重點,即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寫文章要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

我認為本節(jié)課在安排寫作練習后,讓學生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提出建議,做好修改。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