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shù)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fā)生后撰寫的。怎樣寫報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報告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報告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參加社區(qū)防疫的實踐報告200字篇一
疫情志愿者“初心”
當被問及為何會萌生當志愿者的想法時,徐令雯坦言,在疫情爆發(fā)初期,大家都非??只牛W絡上不斷公布的新增確診病例和各種相關新聞都折磨著大家的神經。但是在抗疫過程中不斷閃爍的人性之光讓她深深的感動:沖擊在一線的醫(yī)護人員們不顧自己的安危、愛心人士們大力捐贈的物資,這些都使她也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于是當團縣委發(fā)布招募志愿者消息的時候,她便主動報名,渴望自己小小的一份力量能幫助到前線的醫(yī)護人員,不讓他們的心血付之東流。
當談到女兒的選擇時,徐令雯的媽媽表示,雖然心里很擔心,但還是支持尊重女兒的決定。在她看來,當代大學生應該有這個時代賦予的使命和擔當。體現(xiàn)自己的擔當不一定非要有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中去積淀,把每一件小事平凡事都用心用情去做好,這是擔當?shù)囊环N態(tài)度,也是“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另一種收獲!
遇“難”仍然上
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徐令雯深入一線走訪排查,積極宣傳防疫知識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每天為居家隔離群眾“代購”生活必需品,并作為心理導師為他們鼓勁打氣,引領他們走出恐懼與不安。在做志愿的過程中,除了面臨防護物資短缺、工作強度越來越大、休息得不到充分保證等困難,她有時還會遇到不配合的群眾,比如有居民不戴口罩出行,不聽志愿者的勸告;還有一些居民不配合志愿者日常的測量體溫,并且外出時不攜帶出入許可證;一些老年人不清此次楚疫情的嚴重性,想要出門散步;在前往居民家中進行走訪查證的時候,有時會遭到拒絕;幫助采購物資時,一些居民情緒會不穩(wěn)定,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等等。對此,徐令雯解釋道,遇到這些情況志愿者們一般都會耐心地進行勸解,告知他們形勢的嚴峻,同時做好防疫知識的宣傳,面對情緒激動無法勸阻的人員,則會選擇報警處理。
在幫忙采購物資時,她也收獲了一些居家隔離的住戶對志愿者們的感謝,他們體諒志愿者們工作的不易,這讓她感覺十分的溫暖。其中,徐令雯這些大學生擔任著心理疏導師這個特殊的身份,主要是在電話中對居家隔離的人員進行安慰,穩(wěn)定他們的情緒,傾聽他們的煩惱和苦衷,讓他們以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對待疫情防護工作。
疫情凝聚我們
在徐令雯看來,這次志愿活動讓她收獲到更強的責任意識和一顆更強的同理心,理解群眾遇到的實際困難和他們的負面情緒,并且對在前線抗疫的黨員、醫(yī)護人員們產生了深深的崇敬之情,更讓她意識到國家面對疫情做出的舉措十分迅速有效,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做好防護隔離,不放松警惕就是最大的貢獻。
工作過程中她學會了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更加理解這次疫情對人們的打擊和傷害。疫情無情人有情,我們從來都不是局外人,過去不是,現(xiàn)在不是,未來也不是。“河海有別,波濤共挽”,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我們一定能戰(zhàn)勝疫情,迎來春天!
當全民都待在家里時,“逆行者”們卻沒有宅在家里玩手機、打游戲、刷屏追劇,而是主動加入到這期事先沒有準備的“社會實踐”中,讓青春在疫情一線接受“洗禮”。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感受的不僅是焦燥恐慌,還有像徐令雯這樣的大學志愿者們,作為最美“逆行者”帶給我們的溫暖。春可期,山河定無恙。
參加社區(qū)防疫的實踐報告200字篇二
對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講話,從戰(zhàn)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肯定了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的明顯成效,系統(tǒng)總結了成功經驗,深刻闡述了開展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性、緊迫性,并明確提出了方針原則和目標要求,對于鞏固擴大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確保活動扎實深入開展,推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社區(qū)是社會管理的基本單元,從傳統(tǒng)的協(xié)助政府部門開展工作,轉變成把握、落實政策、確保人民共享社會發(fā)展成果的執(zhí)行者。社會管理的各項法規(guī)政策、制度措施都離不開社區(qū)這個層次,因此,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對于社區(qū)來說,就是充分發(fā)揮社區(qū)的功能和作用,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區(qū)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要以提高素質、增強能力為目標,通過健全幫扶機制、群防體系、服務機制等來拓展社區(qū)服務領域,通過舉辦各種文藝活動、聯(lián)誼活動等形式,發(fā)揮社區(qū)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上的服務作用。
那么如何在社區(qū)實際工作中貫徹落實教育實踐活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
一加強和改善民生
報告指出“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
一是全面落實民政救助工作。要充分發(fā)揮社區(qū)“愛心超市”的作用,整合轄區(qū)各種資源,發(fā)揮共駐共建作用,同時注重發(fā)揮民間的力量作為解決居民的困難補充渠道。
二是發(fā)揮好社會救助功能。要從解決貧困群眾的實際困難入手,切實保障貧困群眾的基本生活權利,讓真正困難的群眾享受到經濟發(fā)展的紅利。
三是以促進就業(yè)和再就業(yè)為重點。要進一步抓好勞動保障工作,從保障基本生活入手,做好技能培訓服務,從“授之以魚”向“授之以漁”轉變,達到增加居民收入的目的。
四是進一步做好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要大力開展居家養(yǎng)老、一對一幫扶,做到老有所養(yǎng),同時注重老人精神文明建設,做到老有所樂。
二提升社區(qū)服務水平
報告指出,要“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yōu)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做好服務群眾工作是社區(qū)的工作職責,我們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探索規(guī)范服務程序。
一是加強社區(qū)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設。要讓每一位社區(qū)工作者要從思想__度重視,要從道德意識、服務能力等方面加強自身建設,特別是要從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上下功夫,適應新形勢下社區(qū)服務和社區(qū)建設的要求,要敢想、真想。
二是完善工作制度轉變工作作風。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要實現(xiàn)“一站式”辦公,讓居民少跑“冤枉路”,少走“分岔路”。
三是發(fā)揚“愛崗、敬業(yè)、奉獻”精神。要提倡“人在社區(qū)、心在社區(qū)”的理念,密切聯(lián)系群眾,想群眾所想、解群眾所難,要為民真干、真做。
四是注重發(fā)揮居民自治作用。要進一步健全社區(qū)民主管理體系,完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發(fā)揮“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jiān)督”居民自治功能,加強群眾監(jiān)督、社會監(jiān)督力度,使轄區(qū)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
六是積極營造和諧發(fā)展的社區(qū)氛圍。要充分調動和發(fā)揮社區(qū)志愿者的作用,廣泛開展鄰里互助,形成鄰里守望、鄰里如親的良好生活氛圍,努力提升居民群眾的生活幸福指數(shù)。同時積極探索社區(qū)服務的新路子,建立無償和有償相結合的服務機制,讓社區(qū)服務工作良性發(fā)展。
三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
報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tài)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報告“在改善民生和創(chuàng)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這部分內容中,對社會管理的目標、定位、出發(fā)點、途徑和措施作了明確而深刻的論述,這為今后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指明了方向。
一是完善網格化管理。要充分發(fā)揮網格負責人、樓院黨小組、居民小組長、樓棟長的作用。
二是建立社情民意網絡平臺。近年來,社區(qū)先后建立了社區(qū)網、社區(qū)qq群、社區(qū)微博等,對發(fā)布社區(qū)服務信息、解答疑問、了解民情等起到積極作用。
三是堅持民主協(xié)商處理社區(qū)事務。要轉變社區(qū)居委會的工作方式,實現(xiàn)由“自己來辦事”變?yōu)椤肮餐マk事”,由“管理居民”轉變?yōu)椤胺站用瘛?,讓社區(qū)居民共同分享社區(qū)建設的成果。
四是進一步強化社區(qū)綜合治理。要發(fā)揮群眾作用,深化平安建設。同時完善立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穩(wěn)定社區(qū)治安環(huán)境,促進社會管理的內容創(chuàng)新。
四提高黨組織的科學化水平
報告指出“要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強化農村、城市社區(qū)黨組織建設”。明確了要強化社區(qū)黨組織建設,加大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聯(lián)建力度,擴大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充分發(fā)揮社區(qū)黨組織推動發(fā)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要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帶動各類基層組織的建設。
同時通過多種方式拓展黨員服務場地,推行服務網絡進樓棟、愛心互助進樓棟、黨員教育進樓棟、黨員責任進樓棟等活動,把黨建工作做到社區(qū)居民身邊,為社區(qū)居民提供便民服務,化解矛盾糾紛,拉近社區(qū)黨組織與轄區(qū)居民的距離。
五多元化加強廉政建設
報告將“純潔性建設”列入黨建主線,反對腐敗是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社區(qū)廉政建設可以從五個方面入手:
一是重視和加強廉政意識教育。要增強廉政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加強廉政文化進社區(qū)建設,利用各種活動來廣泛開展廉政建設宣傳,使廉政建設入腦、入心。
二是保障監(jiān)督作用的發(fā)揮。要進一步加強黨務、居務、政務、財務、服務公開,要積極發(fā)揮社區(qū)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小組和居務監(jiān)督小組的作用,保障群眾參與權、知情權、監(jiān)督權,拓寬群眾行使民主監(jiān)督范圍。
三是搭建廉政建設平臺。要將廉政建設與社區(qū)開展的各類文化活動相結合,要與社區(qū)的民主選舉相結合,要同與創(chuàng)建文明和諧社區(qū)相結合,使廣大居民群眾更能了解廉政文化并能接受廉政教育。
四是落實結果的運用。要堅持“社區(qū)兩委聯(lián)席會、大黨委聯(lián)席會、民情懇談會、議事協(xié)商會、民主測評會”等“五會”共進。認真組織和落實好黨員居民代表會、民主協(xié)商會、民情懇談會、民主測評會等會議制度,認真落實會議有關結果和決定。
同時,社區(qū)黨組織還應該要堅持平時了解與集中評價相結合、思想作風與工作作為評價相結合、定性內容與定量分析相結合,虛心聽取居民群眾代表的意見建議,凡是社區(qū)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動以及財政支出都必須經過黨委會、居務監(jiān)督小組會討論研究,形成集體決議,力求決策科學合理,反映大多數(shù)居民群眾意愿。
參加社區(qū)防疫的實踐報告200字篇三
庚子年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卷荊楚大地,迅速蔓延至全國,并使得全球都陷入了災難的陰霾,揪住了世界人民的心。自疫情爆發(fā)起,我一直關注著每日的疫情信息,總希望能發(fā)揮個人專業(yè)所長,為疫情防控做些什么,略盡綿薄之力。
作為一名社會工作專業(yè)的共青團員,覺得參加疫情志愿者活動義不容辭,但是為了在服務他人的同時,保護好自己,我選擇了線上參與的志愿活動。
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南京圓夢志愿者服務中心組織開展的“抗擊疫情·指尖志愿”網絡宣傳志愿服務活動。在這里,我的主要工作有借助國家有關部門的疫情發(fā)布平臺,辨別求證各種網絡信息,對謠言進行抵制;向周遭的人宣傳普及科學防護知識;在網絡上為湖北人民加油打氣和他們的自我犧牲精神鼓舞點贊;反對網絡上出現(xiàn)的不理性、歧視性言論;轉發(fā)和收集湖北省相關籌款、籌物信息,在線上幫助組織進行廣泛的宣傳和動員;通過微信群、朋友圈、抖音、微博等平臺,主動關心、關愛居家隔離進行醫(yī)學觀察的群眾,為他們提供心理慰藉、心理疏導等志愿服務。
因為我通常是在廣東地區(qū)生活,比較少會接觸到湖北這些外省,而且接觸的人員只是組織內部的和我們自己的“朋友圈”,所以我都工作就比較輕松了,主要只是日常的在各種社交軟件上分享轉發(fā)組織發(fā)信息。但我認為這對人們的幫助實在有限,在此基礎上我又尋了一份線上志愿工作。
這就是由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xié)會和武漢大學社會學院的郁之虹老師發(fā)起的“社工伴行”(原“社工共振”)志愿團隊。前期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武漢方艙內的病友,后期主要是海外華人華僑。團隊采用“4+1”線上異地救援模式開展服務,即一名社工、一名心理咨詢師、一名醫(yī)務工作者、一名群助理為服務對象開展醫(yī)學科普、心理安撫、情緒疏導等服務,以微信群為依托與一名線下在地人員實現(xiàn)空中對接。
幾位志愿者老師給我們組織了志愿者培訓,講解了各類志愿者的分工職責,還有包括一些服務技巧,注意事項等。加入組織后,我感到很欣喜,也很有幸,在培訓過后便感覺我的肩上也沉重了許多。
我是參與團隊后期的群助理工作,主要任務有五點。一是收集問題,對群里服務對象提出的生活需求、情緒心理和新冠肺炎科普等問題進行收集,并交由其他三位志愿者進行回答;二是對服務對象沒有得到及時回復的需求,提醒團隊成員盡快回復;三是對服務中一些突出的個案進行重點關注和記錄登記;四是對團隊成員、服務內容、服務對象的相關資料進行匯總、整理和歸檔;最后一個是對每日的工作進行總結,以簡報的形式發(fā)給總協(xié)調人,以便后期的查閱。
服務開展前我們組內都顯得比較手忙腳亂的,我心里也是特別著急,生怕耽誤了服務的開展。經過幾天的服務,我們也漸漸適應了,群里有人不知道自己的口罩是否具備防護功能,我們一邊安撫一邊在網上對型號、查資料;有人對疫情下一些信息的權威性產生質疑,我們與他講解、篩選;有人對國內外人民對國內外疫情的關注發(fā)出疑問,我們與他分析、辨別;有人對心理學感興趣,我們與他討論、分享。
在服務的過程中,我也會遇到一些問題。
因為是首次上陣,而且還是一名在讀學生,工作經驗尚淺,為此我經常與團隊內的各位前輩老師、師兄師姐請教探討。
其次因為接觸的是海外華人華僑,我害怕自己不經意的一句話會影響到國家在他們心中的形象,所以我一直謹言慎行,每次發(fā)言之前我都會反復查看文案是否存在歧義或錯漏,做到字斟句酌、反復修改,避免他們把我發(fā)送的消息理解成另一種語言色彩。
三是時間管理的問題,因為疫情期間自己在家要煮飯,還要帶帶孩子,最近也開始了網上授課,日常的服務時間是每日兩小時,如此,生活時間、學習時間與工作時間發(fā)生了沖突,產生了比較大的壓力,我根據(jù)事情的輕重緩急排了時間安排表,再根據(jù)時間表一點一點有條不紊地完成各項工作,同時提高各項工作的效率。
最后是因為服務對象以留學生居多,他們學歷、見識、閱歷可以說都比我長,對比之下,初期自己不免會有種“山村野夫”的感覺,產生一些自卑的情緒。對此,經過一段時間的服務后,從優(yōu)勢視角看來,我認為這可以理解,人各有所長,他們有他們專攻的,我有我擅長的,我在此就是陪伴他們度過此次疫情,為他們提供需要的服務,為他們送去國內對他們的關心與溫暖呀!而且日后工作不免會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如此想來心中的情緒好多了。
我認為群助手可以說是團隊里的小管家,要對接團隊里面總協(xié)調人和服務對象,也要面對團隊里的社工、心理咨詢師和醫(yī)務工作者。同時群助手也是團隊的書記員,將突出的個案、經典案例的記錄整理歸檔。
在這次的志愿服務中,雖然我還沒能參與專業(yè)社工工作,但是通過觀摩各位專業(yè)的前輩老師們的工作也讓我學習到了不少東西。社工和心理咨詢師看上去是做著一樣的工作,用同樣的技術,但是,我認為社工更強調“社會”的框架,比如,從個案的社會支持去評估、找問題,然后鏈接資源幫助服務對象解決物資上的困難、醫(yī)學知識的缺乏,幫助他們與家人朋友更好地溝通。社工更關注困境中個體的內在優(yōu)勢,強調發(fā)掘患者內在動力,增強他們的信心,以喚醒個體強大的生命力量。
我已經參加服務幾個月了,回顧這些時光,有苦有累有冷暖,有充實有使命有擔當,但是更多的是自豪和驕傲,點贊我們五百多位志愿者共同為國內外華人建筑起了一道堅強又不失溫暖的防線!我們的社工在這次的疫情中走入了公眾的眼中,社會工作在危機中的重要性顯露無遺,大家也開始了解我們的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者,我為社工這個職業(yè)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重視而感到欣喜。
總會有一批人走在時代的前鋒,進行著對新事物的探索,為后人鋪路;社工行業(yè)與社工自身發(fā)展也同樣,需要實踐和時間來積淀、成長。因此,作為社工專業(yè)學生,一方面要對自己、要對行業(yè)有信心,另一方面也要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各種實踐、志愿活動,同時還要不斷對實踐經驗進行梳理、總結、提煉,以促進自我甚至社會工作行業(yè)的發(fā)展。
疫情依舊千鈞一發(fā),阻擊依舊不可放松,我的志愿工作依舊有序開展,我信心十足,與疫情的戰(zhàn)斗我也必將堅持到底!
參加社區(qū)防疫的實踐報告200字篇四
庚子年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卷荊楚大地,迅速蔓延至全國,并使得全球都陷入了災難的陰霾,揪住了世界人民的心。自疫情爆發(fā)起,我一直關注著每日的疫情信息,總希望能發(fā)揮個人專業(yè)所長,為疫情防控做些什么,略盡綿薄之力。
作為一名社會工作專業(yè)的共青團員,覺得參加疫情志愿者活動義不容辭,但是為了在服務他人的同時,保護好自己,我選擇了線上參與的志愿活動。
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南京圓夢志愿者服務中心組織開展的“抗擊疫情·指尖志愿”網絡宣傳志愿服務活動。在這里,我的主要工作有借助國家有關部門的疫情發(fā)布平臺,辨別求證各種網絡信息,對謠言進行抵制;向周遭的人宣傳普及科學防護知識;在網絡上為湖北人民加油打氣和他們的自我犧牲精神鼓舞點贊;反對網絡上出現(xiàn)的不理性、歧視性言論;轉發(fā)和收集湖北省相關籌款、籌物信息,在線上幫助組織進行廣泛的宣傳和動員;通過微信群、朋友圈、抖音、微博等平臺,主動關心、關愛居家隔離進行醫(yī)學觀察的群眾,為他們提供心理慰藉、心理疏導等志愿服務。
因為我通常是在廣東地區(qū)生活,比較少會接觸到湖北這些外省,而且接觸的人員只是組織內部的和我們自己的“朋友圈”,所以我都工作就比較輕松了,主要只是日常的在各種社交軟件上分享轉發(fā)組織發(fā)信息。但我認為這對人們的幫助實在有限,在此基礎上我又尋了一份線上志愿工作。
這就是由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xié)會和武漢大學社會學院的郁之虹老師發(fā)起的“社工伴行”(原“社工共振”)志愿團隊。前期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武漢方艙內的病友,后期主要是海外華人華僑。團隊采用“4+1”線上異地救援模式開展服務,即一名社工、一名心理咨詢師、一名醫(yī)務工作者、一名群助理為服務對象開展醫(yī)學科普、心理安撫、情緒疏導等服務,以微信群為依托與一名線下在地人員實現(xiàn)空中對接。
幾位志愿者老師給我們組織了志愿者培訓,講解了各類志愿者的分工職責,還有包括一些服務技巧,注意事項等。加入組織后,我感到很欣喜,也很有幸,在培訓過后便感覺我的肩上也沉重了許多。
我是參與團隊后期的群助理工作,主要任務有五點。一是收集問題,對群里服務對象提出的生活需求、情緒心理和新冠肺炎科普等問題進行收集,并交由其他三位志愿者進行回答;二是對服務對象沒有得到及時回復的需求,提醒團隊成員盡快回復;三是對服務中一些突出的個案進行重點關注和記錄登記;四是對團隊成員、服務內容、服務對象的相關資料進行匯總、整理和歸檔;最后一個是對每日的工作進行總結,以簡報的形式發(fā)給總協(xié)調人,以便后期的查閱。
服務開展前我們組內都顯得比較手忙腳亂的,我心里也是特別著急,生怕耽誤了服務的開展。經過幾天的服務,我們也漸漸適應了,群里有人不知道自己的口罩是否具備防護功能,我們一邊安撫一邊在網上對型號、查資料;有人對疫情下一些信息的權威性產生質疑,我們與他講解、篩選;有人對國內外人民對國內外疫情的關注發(fā)出疑問,我們與他分析、辨別;有人對心理學感興趣,我們與他討論、分享。
在服務的過程中,我也會遇到一些問題。
因為是首次上陣,而且還是一名在讀學生,工作經驗尚淺,為此我經常與團隊內的各位前輩老師、師兄師姐請教探討。
其次因為接觸的是海外華人華僑,我害怕自己不經意的一句話會影響到國家在他們心中的形象,所以我一直謹言慎行,每次發(fā)言之前我都會反復查看文案是否存在歧義或錯漏,做到字斟句酌、反復修改,避免他們把我發(fā)送的消息理解成另一種語言色彩。
三是時間管理的問題,因為疫情期間自己在家要煮飯,還要帶帶孩子,最近也開始了網上授課,日常的服務時間是每日兩小時,如此,生活時間、學習時間與工作時間發(fā)生了沖突,產生了比較大的壓力,我根據(jù)事情的輕重緩急排了時間安排表,再根據(jù)時間表一點一點有條不紊地完成各項工作,同時提高各項工作的效率。
最后是因為服務對象以留學生居多,他們學歷、見識、閱歷可以說都比我長,對比之下,初期自己不免會有種“山村野夫”的感覺,產生一些自卑的情緒。對此,經過一段時間的服務后,從優(yōu)勢視角看來,我認為這可以理解,人各有所長,他們有他們專攻的,我有我擅長的,我在此就是陪伴他們度過此次疫情,為他們提供需要的服務,為他們送去國內對他們的關心與溫暖呀!而且日后工作不免會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如此想來心中的情緒好多了。
我認為群助手可以說是團隊里的小管家,要對接團隊里面總協(xié)調人和服務對象,也要面對團隊里的社工、心理咨詢師和醫(yī)務工作者。同時群助手也是團隊的書記員,將突出的個案、經典案例的記錄整理歸檔。
在這次的志愿服務中,雖然我還沒能參與專業(yè)社工工作,但是通過觀摩各位專業(yè)的前輩老師們的工作也讓我學習到了不少東西。社工和心理咨詢師看上去是做著一樣的工作,用同樣的技術,但是,我認為社工更強調“社會”的框架,比如,從個案的社會支持去評估、找問題,然后鏈接資源幫助服務對象解決物資上的困難、醫(yī)學知識的缺乏,幫助他們與家人朋友更好地溝通。社工更關注困境中個體的內在優(yōu)勢,強調發(fā)掘患者內在動力,增強他們的信心,以喚醒個體強大的生命力量。
我已經參加服務幾個月了,回顧這些時光,有苦有累有冷暖,有充實有使命有擔當,但是更多的是自豪和驕傲,點贊我們五百多位志愿者共同為國內外華人建筑起了一道堅強又不失溫暖的防線!我們的社工在這次的疫情中走入了公眾的眼中,社會工作在危機中的重要性顯露無遺,大家也開始了解我們的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者,我為社工這個職業(yè)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重視而感到欣喜。
總會有一批人走在時代的前鋒,進行著對新事物的探索,為后人鋪路;社工行業(yè)與社工自身發(fā)展也同樣,需要實踐和時間來積淀、成長。因此,作為社工專業(yè)學生,一方面要對自己、要對行業(yè)有信心,另一方面也要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各種實踐、志愿活動,同時還要不斷對實踐經驗進行梳理、總結、提煉,以促進自我甚至社會工作行業(yè)的發(fā)展。
疫情依舊千鈞一發(fā),阻擊依舊不可放松,我的志愿工作依舊有序開展,我信心十足,與疫情的戰(zhàn)斗我也必將堅持到底!
參加社區(qū)防疫的實踐報告200字篇五
疫情肆虐,千萬人逆行。作為大學生,我們或許不具備足夠的專業(yè)知識,無法直接奔赴前線,但我們可以躬身實踐,以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我院18級本科2班的徐令雯同學積極響應倡議,選擇成為甕安縣雍陽街道的一名志愿者,主動參加到社區(qū)的疫情防范工作中,受到了甕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甕安縣直機關工委、共青團甕安縣委、雍陽街道等單位的嘉獎,在防疫一線展現(xiàn)了大學生的青春力量。
疫情志愿者“初心”
當被問及為何會萌生當志愿者的想法時,徐令雯坦言,在疫情爆發(fā)初期,大家都非??只?,網絡上不斷公布的新增確診病例和各種相關新聞都折磨著大家的神經。但是在抗疫過程中不斷閃爍的人性之光讓她深深的感動:沖擊在一線的醫(yī)護人員們不顧自己的安危、愛心人士們大力捐贈的物資,這些都使她也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于是當團縣委發(fā)布招募志愿者消息的時候,她便主動報名,渴望自己小小的一份力量能幫助到前線的醫(yī)護人員,不讓他們的心血付之東流。
當談到女兒的選擇時,徐令雯的媽媽表示,雖然心里很擔心,但還是支持尊重女兒的決定。在她看來,當代大學生應該有這個時代賦予的使命和擔當。體現(xiàn)自己的擔當不一定非要有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中去積淀,把每一件小事平凡事都用心用情去做好,這是擔當?shù)囊环N態(tài)度,也是“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另一種收獲!
遇“難”仍然上
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徐令雯深入一線走訪排查,積極宣傳防疫知識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每天為居家隔離群眾“代購”生活必需品,并作為心理導師為他們鼓勁打氣,引領他們走出恐懼與不安。在做志愿的過程中,除了面臨防護物資短缺、工作強度越來越大、休息得不到充分保證等困難,她有時還會遇到不配合的群眾,比如有居民不戴口罩出行,不聽志愿者的勸告;還有一些居民不配合志愿者日常的測量體溫,并且外出時不攜帶出入許可證;一些老年人不清此次楚疫情的嚴重性,想要出門散步;在前往居民家中進行走訪查證的時候,有時會遭到拒絕;幫助采購物資時,一些居民情緒會不穩(wěn)定,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等等。對此,徐令雯解釋道,遇到這些情況志愿者們一般都會耐心地進行勸解,告知他們形勢的嚴峻,同時做好防疫知識的宣傳,面對情緒激動無法勸阻的人員,則會選擇報警處理。
在幫忙采購物資時,她也收獲了一些居家隔離的住戶對志愿者們的感謝,他們體諒志愿者們工作的不易,這讓她感覺十分的溫暖。其中,徐令雯這些大學生擔任著心理疏導師這個特殊的身份,主要是在電話中對居家隔離的人員進行安慰,穩(wěn)定他們的情緒,傾聽他們的煩惱和苦衷,讓他們以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對待疫情防護工作。
疫情凝聚我們
在徐令雯看來,這次志愿活動讓她收獲到更強的責任意識和一顆更強的同理心,理解群眾遇到的實際困難和他們的負面情緒,并且對在前線抗疫的黨員、醫(yī)護人員們產生了深深的崇敬之情,更讓她意識到國家面對疫情做出的舉措十分迅速有效,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做好防護隔離,不放松警惕就是最大的貢獻。
工作過程中她學會了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更加理解這次疫情對人們的打擊和傷害。疫情無情人有情,我們從來都不是局外人,過去不是,現(xiàn)在不是,未來也不是?!昂雍S袆e,波濤共挽”,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我們一定能戰(zhàn)勝疫情,迎來春天!
當全民都待在家里時,“逆行者”們卻沒有宅在家里玩手機、打游戲、刷屏追劇,而是主動加入到這期事先沒有準備的“社會實踐”中,讓青春在疫情一線接受“洗禮”。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感受的不僅是焦燥恐慌,還有像徐令雯這樣的大學志愿者們,作為最美“逆行者”帶給我們的溫暖。春可期,山河定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