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xué)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山西黃河壺口瀑布導(dǎo)游詞篇一
歡迎大家來臨汾旅游。我是__旅行社的導(dǎo)游員王曉芊,在這為期三天的堯都之旅中將由我和我們旅行社的資深司機陳師傅共同為大家服務(wù),希望我們的服務(wù)能夠給您的旅途提供方便,讓您游的舒心,玩的放心。
為了方便大家?guī)滋斓挠斡[活動,我先將臨汾的基本情況給大家做個簡單介紹,方便大家隨后幾天的游覽活動。臨汾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地處黃河中游東岸與太岳山之間,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總?cè)丝诩s400多萬。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縱穿全市。這里擁有點燃人類第一支火把的光榮,傳說黃帝時代的倉頡在這里發(fā)明了漢字,中國歷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誕生在這里。帝堯之都平陽就是現(xiàn)在的臨汾市(堯都區(qū)),春秋時期,晉國之都新田就是現(xiàn)在的侯馬市晉文公稱霸中原的基業(yè)就在這里奠定。1953年挖沙時一鏟挖出個丁村,3枚人齒化石的出現(xiàn)填補了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環(huán),中國歷史好象在那時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歷史,壯麗的山川造就了臨汾市許多著名的旅游景觀。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就是號稱天下第一黃色大瀑布的吉縣壺口瀑布。
壺口,作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標記早已名垂史冊。她包含著我們先祖自強不息的精神,蘊藏著中華民族的豐富智慧,銘刻著古老的黃河文化印記??梢哉f,壺口是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見黃河心不死”,從臨汾出發(fā),經(jīng)過4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的游覽車已經(jīng)駛?cè)雺乜诰皡^(qū),大家請拿好自的隨身物品依次下車,注意安全。
進入景區(qū),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龍槽,龍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滾滾的黃河水千萬年來沖刷切割的結(jié)果。由于壺口瀑布終年累月的向下沖擊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長,至今已有10里之遠,恰似一條匍匐在地的長龍,故名十里龍槽。
下面我們接著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黃河母親的心臟--壺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從90版的50元人民幣上一睹過了壺口瀑布的風采了,那當各位身臨其境時感覺又是如何呢?剛才在車上有為先生問我為什么叫做“壺口”瀑布,下面就請大家一邊欣賞瀑布一邊聽我的介紹。
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從高山流向大海,從遠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顏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東流經(jīng)四川、甘肅、寧夏,在內(nèi)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zhèn)時由于受到了呂梁山脈的阻擋,轉(zhuǎn)南進入著名的晉陜大峽谷之中,上游數(shù)百米的水面當留到下游的龍王辿時,由于受到河床走勢的影響,滔滔河水驟然收斂成約50余米,傾瀉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瀑布,看起來就像從茶壺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稱她為“壺口瀑布”。
山西黃河壺口瀑布導(dǎo)游詞篇二
"源出昆侖衍大流,玉關(guān)九轉(zhuǎn)一壺收"。在陜西宜川和山西吉縣的交界處--秦晉大峽谷里,奔騰著一條大河,這就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聞名遐邇的壺口瀑布就座落在這里。
汽車盤旋在一座座丘陵之間,蜿蜒曲折,我的心早就飛到了那氣勢磅礴的山水之間。
剛一下車,耳邊就傳來巨大的轟鳴聲。遠處水霧漫天,濤聲如雷。循著水聲往前走,一片蒼涼的黃色映入了眼簾。一動、一靜。那奔騰著的黃,是母親河;那靜止的,是作為四大高原之一的黃土高原。這兩種黃,加上瓦藍瓦藍的天,遠處青翠的山,成就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美麗畫卷。
站在岸邊,只見湍急的河水裹挾著黃土如脫韁的野馬向我們涌來,猛地跌入三十余米的斷層,濺起碩大的水花。聲勢浩大,如同萬馬奔騰一般。彌漫的水霧把我們打的透濕。向下望去,溝槽內(nèi)的河水就像沸騰了一樣,"壺口"就是因此得名。
那壺口的水為什么那么急呢?原來,黃河在流經(jīng)前面四個省份的時候,河道寬四百多米,到了這一段,驟然收成了幾十米,就形成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奇觀。
快看!在急流之中,有一座七彩"長橋"橫跨了秦晉大峽谷。那是一座太陽和水霧造的橋--彩虹。它像一條在黃河戲水的巨龍,悠然凌駕于千軍萬馬之上。
據(jù)說在過去,黃河是一條主要的交通線路,每天都有數(shù)以千計的船只要經(jīng)過壺口。怎么辦呢?當船只到了這一段時,人們把貨物卸下,讓纖夫把船拉到岸上,推著前進,這就是"旱地行舟"。只到過了壺口,船只和貨物才能繼續(xù)下水前行。
我感嘆這造物者的奇觀,更感嘆勞動人民的智慧!
山西黃河壺口瀑布導(dǎo)游詞篇三
眼前就是著名的晉陜大峽谷,母親河黃河就流淌在我們的身邊,到了這里,我們就進入了壺口瀑布旅游區(qū),壺口瀑布豎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地質(zhì)公園和國家4a級旅游區(qū),壺口是最能代表黃河以及黃河文明的地方。
您聽,那遠處傳來的隆隆聲就是壺口在轟鳴在咆哮,激蕩著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胸。早在《尚書. 禹貢》中記載,“蓋河漩渦,為一壺然”,故名。
壺口瀑布風光,隨四季而變換。時值桃紅柳綠之際,風和日麗,遠山開始披上一層淡淡的翠綠,然而,上游的冰凌仍不時飄浮而下,匯聚在壺口瀑布的上游寬闊的河道,繼而傾瀉跌下,如山崩地裂,瓊宮驚傾,激起玉屑冰晶,四處拋灑此時之山光水色,顯得格外嫵媚。倘若大雨滂沱,或陣陣春雨之后,黃河壺口瀑布,若黃龍騰云駕霧而來,只見風雨煙霧,彌漫天空,天地水三體一色“四時霧雨迷壺口,兩岸波滔撼孟門”再恰當不過了。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黃河之水,若自天上降落下來,跌落到頑石之上,濺起無數(shù)的水珠,眨眼之間便化成了縹縹緲緲的云霧,在陽光的照耀下,一道道絢麗的彩虹,橫跨蒼穹。河水隨后又沖落進偏西的一個深槽,奔騰著流向下游。此情此景,恰如“涌來萬島排山勢,卷作千雷震地聲?!薄坝橙詹屎邕B山水,滿天風雨不見云”。
您看,河道中那塊忽隱忽現(xiàn)的寶石,傳說是伏羲和女媧成親時的媒石。
沿著左手方向我們看到的長長的航道就是曾經(jīng)旱地行船留下的遺跡,它逝代勞動人民用汗水和血水寫出的一部血淚史。
望著歷經(jīng)歲月的洗禮卻依然清晰的航道,我們耳邊仿佛又回蕩起:“嗨,嗨喲喲,嗬嗨“的號子聲,號子聲聲,回蕩山谷,也是中華民族永不低頭,頑強不屈的性格寫照。
今天游覽壺口瀑布景區(qū)已接近尾聲,在這黃河岸邊我鳴下村的村民將為大家表演與黃河息息相關(guān)的壺口斗鼓,在雄健與嬌媚中讓我們感受壺口,或許閉上眼睛,你會感慨唯有這樣的人,這樣的鼓聲才能與壺口相容,與黃土相容,與祖國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