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梅花贊原文王安石篇一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dú)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詩人是在描寫梅花,贊美梅花可貴的品性,而實(shí)則在字里行間滲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詩人是在以梅花的堅強(qiáng)和高潔品格喻示像詩人自己一樣處于艱難、惡劣的環(huán)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那些人,為國家強(qiáng)盛不畏排擠和打擊的那些人。
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yán)寒獨(dú)自盛開。為什么遠(yuǎn)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yàn)槊坊[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1.凌寒:冒著嚴(yán)寒。
2.遙:遠(yuǎn)遠(yuǎn)地。
3.知:知道。
4.為:因?yàn)椤?/p>
5.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dāng)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
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yǎng)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xiàn)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xiàn)實(shí)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yuǎn)遠(yuǎn)地散發(fā)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yán)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diǎn)出梅勝于雪,說明堅強(qiáng)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fù)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dú)心態(tài)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yuǎn),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梅花贊原文王安石篇二
作者:王安石。
原文: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dú)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yán)寒獨(dú)自盛開。為什么遠(yuǎn)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yàn)槊坊[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1、凌寒:冒著嚴(yán)寒。
2、遙:遠(yuǎn)遠(yuǎn)的。
3、為:因?yàn)椤?/p>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知:知道。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dāng)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yǎng)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xiàn)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xiàn)實(shí)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yuǎn)遠(yuǎn)地散發(fā)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yán)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diǎn)出梅勝于雪,說明堅強(qiáng)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fù)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dú)心態(tài)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yuǎn),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梅花贊原文王安石篇三
陔萼樓后老屋傾圮,余筑基四尺,乃造書屋一大間。旁廣耳室如紗幮,設(shè)臥榻。前后空地,后墻壇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墻上,歲滿三百余朵。壇前西府二樹,花時積三尺香雪。前四壁稍高,對面砌石臺,插太湖石數(shù)峰。西溪梅骨古勁,滇茶數(shù)莖,嫵媚其旁。其旁梅根種西番蓮,纏繞如纓絡(luò)。窗外竹棚,密寶襄蓋之。階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雜入。前后明窗,寶襄西府,漸作綠暗。余坐臥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輒入。慕倪迂“清閟”,又以“云林秘閣”名之。
譯文。
陔萼樓后面的'老房子倒塌后,我就將它的地基加高四尺,建造了一大間書屋。書屋側(cè)面的耳房用紗櫥那樣的隔扇隔出來一個休息間,里面安放臥榻。書屋前后都有空地,我在后墻墻根那里栽種了三棵西瓜瓤大牡丹花樹,牡丹長得比墻還高,每年都要開三百多朵花。書房正面臺基前種了兩棵西府海棠,開花時,繁茂的花朵仿佛是積聚了幾尺高的香雪,清麗可人。前院四壁有些高,于是就在墻對面砌石花臺,用太湖石樹了幾座假山,旁邊種著枝干蒼勁古拙的西溪梅花,還有幾株云南茶花,以嫵媚的花樹來襯托湖石假山。梅花下種著卷曲纏繞如瓔珞花樣的西番蓮覆蓋地面。書屋窗外有竹子搭建的涼棚,就種了很多寶相花把它覆蓋起來。臺階下長著厚厚的青草,草間疏疏地點(diǎn)綴一些秋海棠。書屋前后窗戶都很敞亮,窗外寶相花和西府海棠長得茂盛后,綠蔭遮住陽光,屋內(nèi)顯得幽靜涼爽。我消閑休息都在這個書屋里,不是文才風(fēng)流的高雅客人,是不允許他進(jìn)來的。這間書屋本來名為梅花書屋,因?yàn)槲乙幌騼A慕倪云林的書閣“清閟”,所以又用“云林秘府”來命名它。
梅花贊原文王安石篇四
故鄉(xiāng)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的梅花,總讓我想起飄泊他鄉(xiāng)、葬身異國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東南亞的星島,從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輕時讀了不少經(jīng)、史、詩、詞,又能書善畫,在星島文壇頗負(fù)盛名。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每當(dāng)讀到“獨(dú)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xì)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這時候,我會拍著手笑起來:“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總是搖搖頭,長長地嘆一口氣,說:“鶯兒,你還小呢,不懂!”
有一天,媽媽忽然跟我說:“鶯兒,我們要回唐山去!”
“干嗎要回去呢?”
“那兒才是我們的祖國呀!”
哦!祖國,就是那地圖上像一只金雞的地方嗎?就是那擁有長江、黃河、萬里長城的國土嗎?我歡呼起來,小小的`心充滿了歡樂。
可是,我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親愛的外祖父。我問媽媽:“外公走嗎?”
“外公年紀(jì)太大了……”
我跑進(jìn)外祖父的書房,老人正躺在藤沙發(fā)上。我說:“外公,您也回祖國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離別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書房里,鄭重地遞給我一卷白杭綢包著的東西。我打開一看,原來是那幅墨梅,就說:“外公,這不是您最寶貴的畫嗎?”
“是啊,鶯兒,你要好好保存!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fēng)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jié)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經(jīng)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國的那一天正是元旦,雖然熱帶是無所謂隆冬的,但臘月天氣,也畢竟涼颼颼的。外祖父把我們送到碼頭。赤道吹來的風(fēng)撩亂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發(fā),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
船快開了,媽媽只好狠下心來,拉著我登上大客輪。想不到淚眼蒙朧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塊手絹——一色雪白的細(xì)亞麻布上繡著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圖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
梅花經(jīng)霜傲放,被人們賦予堅強(qiáng)的品格,為人們所贊頌,成為中華民族頑強(qiáng)不屈的精神象征。課文由故鄉(xiāng)的梅花又開放了,引出了對漂泊他鄉(xiāng)、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加快。梅花年年開,“我”的記憶之門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開,而這梅花引發(fā)的回憶都跟外祖父有關(guān)。梅花與外祖父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呢?外祖父愛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他把愛祖國的情懷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也一如梅花,堅貞不移,雖身處異國他鄉(xiāng),不變的是中國心。
課文重點(diǎn)表達(dá)了外祖父對祖國的熱愛、眷戀之情。一共寫了五件小事,一個個小故事,為我們勾勒出了一位摯戀祖國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與老人交相輝映,融于一體,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學(xué)習(xí)這篇課文要重點(diǎn)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dá)方式。
梅花贊原文王安石篇五
梅嶺花初發(fā),天山雪未開。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因風(fēng)入舞袖,雜粉向妝臺。
匈奴幾萬里,春至不知來。
梅嶺花朵盛開的時候,天山的雪還沒有融化。
有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開滿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邊緣處又像是落了一層積雪。
因著風(fēng)兒的吹拂片片梅花飛入舞女的.廣袖中,又混雜著脂粉飄向女兒家的妝臺。
幾萬里廣袤荒涼的匈奴之地籠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也還無從知曉。
這首詩由梅嶺的梅花開放,聯(lián)想到遙遠(yuǎn)的邊塞,仍然處于嚴(yán)寒之中,忽發(fā)奇想,覺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處雪似花,于是遙遠(yuǎn)的空間阻隔便消彌于錯覺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征人遠(yuǎn)在萬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dú)w來。詩人從小處入手,細(xì)膩婉轉(zhuǎn),但筆鋒一轉(zhuǎn),描寫塞外征人,升華了詩的主旨。
盧照鄰此詩在梅花和雪花的形態(tài)顏色相似上做文章,利用這一簡單的比喻構(gòu)成了兩個白色世界的奇異混淆,讀來既新穎又奇特,描繪了一幅美麗奇妙的畫卷。
雖說是混淆的,分不清是梅是雪,但梅和雪的世界卻是對立的:冰天雪地的匈奴地區(qū)和婉約柔美的中原地區(qū)。
詩中的“開”字也起到了雙關(guān)的作用:在北方,雪尚未“開”,“開”指“開花”,也指“開化”,即謂匈奴的邊塞地區(qū)處于較落后的境地,還沒有得到中華文明的開化。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盧照鄰?fù)宄錾?,曾為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xué)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后人譽(yù)為經(jīng)典。
梅花贊原文王安石篇六
粉墻低,梅花照眼,依然舊風(fēng)味。露痕輕綴。疑凈洗鉛華,無限佳麗。去年勝賞曾孤倚。冰盤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熏素被。
今年對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飛墜。相將見、?翠丸薦酒,人正在、空江煙浪里。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
本詞的特點(diǎn)是在詠梅中打入個人身世之感,但不是用如林逋在《霜天曉角》中“誰是我知音,孤山人姓林”等直抒其情的語言來表達(dá),而是用前后盤旋、左顧右盼、姿態(tài)橫生的手法,多方位、多角度地來體現(xiàn)自己的情感。宋代黃升在《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中云:“此只詠梅花,而紆徐反復(fù),道盡三年間事,圓美流轉(zhuǎn)如彈丸?!?/p>
詞作的上片先從眼前的'梅花著手,敘寫其風(fēng)神,再回想去年觀賞梅花之情形,展示其風(fēng)姿依舊?!胺蹓Φ停坊ㄕ昭?,依然舊風(fēng)味。露痕輕綴,疑凈洗鉛華,無限佳麗”。詞人官舍的低矮粉墻頭伸出一棵梅樹,盛開的梅花格外引人注目。只見梅花上還留有露水痕跡,有如美人洗卻脂粉,更顯得天生麗質(zhì)。這里“依然”二字埋下了敘寫去年梅花風(fēng)采的伏筆?!般U華”,此指婦女擦臉的粉。曹植《洛神賦》有“芳澤無加,鉛華不御”。接著詞人便轉(zhuǎn)入去年賞梅之回想:“去年勝賞曾孤倚,冰盤同宴喜”。這是去年賞梅之第一層,敘寫自己客中寂寞,獨(dú)自一人持酒賞花。梅花盛開,又恰逢“宴喜”,更映襯詞人的孤寂。“冰盤”句,化用韓愈《李花》詩:“冰盤夏薦碧實(shí)脆,斥去不御慚其花”句意?!氨P”,即白瓷盤。第二層“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熏素被”,這三句是說,一眼望去,高聳橫逸的梅樹被厚雪所覆蓋,宛如香篝上熏著一床潔白的被子,煞是逗人喜愛?!跋泱簟?,指里面放香用來熏烘衣物的熏籠。
詞作下片,詞人的思緒又回到今年眼前的對花,并由此想象以后當(dāng)青梅可佐酒時,自己又將飄泊于江湖上,而只能夢想梅花之倩影了?!敖衲陮ㄗ畲掖?,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詞人敘述自己,離別在即,故亦無閑情逸致對花仔細(xì)觀賞,故曰:“對花匆匆”。在此情形下對花,似亦覺花含有離恨,呈現(xiàn)愁悶憔悴之情。這與詞人在《六丑》中寫薔薇花“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寫法同出一機(jī)抒,花之有恨、有愁,其實(shí)都是詞人的移情作用。次三句“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飛墜”,描寫梅花凋落。詞人凝神駐足,想吟詠一首惜別之詞,忽見梅花朵朵飄墜于青苔之上。這一筆似實(shí)又似虛,既可理解為是實(shí)寫;又可理解為仍是詞人的移情作用,它象征了詞人心中在流淚,接下詞人即展開想象,“相將見、脆丸薦酒,人正在、空江煙浪里”,這幾句承上人花相逢、花落、而想象至梅子可供人就酒之時,自己卻正泛舟飄泊于空江煙浪之中。這里借寫與梅天各一方,實(shí)則暗傷羈旅飄泊之苦。歇拍句又順此思路進(jìn)一步想象:“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詞人推想,此后自己天涯飄零,只能在夢中再去見那枝黃昏夕照下橫逸凄清的梅花了。這夢中之梅影與開頭現(xiàn)實(shí)中的照眼之梅遙相呼應(yīng)。
整首詞作不是客觀地、呆板地來描寫梅花的形與神,而是循著詞人自己思想感情變化的軌跡去寫梅花之變化;時間跨度大,以今年為軸心,貫串去年和明年,刻畫了梅花,也刻畫了自己,通篇寫得紆徐反復(fù),委婉曲折,很耐人尋味。又,前人也多認(rèn)為該詞有所寄托,《云韶集》云:“此詞非專詠梅花,以寄身世之感耳。”《蓼園詩選》云:“總是見官跡無常,情懷落寞耳,忽借梅花以寫,意超而思永。言梅猶是舊風(fēng)情,而人則離合無常;去年與梅共安冷淡,今年梅正開而人欲遠(yuǎn)別,梅似含愁悴之意而飛墜;梅子將圓,而人在空江之中,時夢想梅影而已。”應(yīng)該說,這些評說都較符合詞作實(shí)際。
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xué)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兆跁r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jǐn)嚴(yán)。語言典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梅花贊原文王安石篇七
原文: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fēng)送來花草的芳香。
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江水碧波浩蕩,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郁郁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xiāng)的日期?
注釋。
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
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濕潤。
鴛鴦:一種水鳥,雄鳥與雌鳥常雙雙出沒。
花欲燃:花紅似火。
賞析:
其一。
清代的詩論家陶虞開在《說杜》一書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詩為畫”的作品。這一首寫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絕句,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詩一開始,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斑t日”即春日,語出《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春日遲遲”。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tǒng)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diǎn)染“江山”,表現(xiàn)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
第二句詩人進(jìn)一步以和煦的春風(fēng),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展現(xiàn)明媚的大好春光。因?yàn)樵娙税汛猴L(fēng)、花草及其散發(fā)的馨香有機(jī)地組織在一起,所以通過聯(lián)想,可以有惠風(fēng)和暢、百花競放、風(fēng)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shù)效果。在明麗闊遠(yuǎn)的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zhuǎn)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
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動態(tài)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jī),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tài)美。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xì)致,“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
第四句是勾勒靜態(tài)景物。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yīng),因?yàn)椤斑t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從景物的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tài)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xì)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yuǎn)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tǒng)一,構(gòu)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fā),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就詩中所含蘊(yùn)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jié)自然界一派生機(jī)、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
這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yuǎn),格調(diào)清新。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fēng)格的篇章。
其二。
此詩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發(fā)了羈旅異鄉(xiāng)的感慨?!敖跳B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fēng)景畫,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fēng)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tuán)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燦爛。
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tài),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并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墒?,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zhuǎn),慨而嘆之?!敖翊嚎从诌^,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diǎn)寫詩時節(jié)。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此詩的藝術(shù)特點(diǎn)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并沒有讓思?xì)w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xiāng)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梅花贊原文王安石篇八
粉墻低,梅花照眼,依然舊風(fēng)味。露痕輕綴。疑凈洗鉛華,無限佳麗。去年勝賞曾孤倚。冰盤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熏素被。今年對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飛墜。相將見、翠丸薦酒,人正在、空江煙浪里。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
鉛華:搽臉的粉。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不御?!崩钌谱ⅲ骸般U華,粉也。”這三句是說梅花上面留有露水痕跡,像是洗盡脂粉,顯得麗質(zhì)天生。
冰盤:果盤。
燕:通“宴”。這句用韓愈“冰盤夏薦碧實(shí)脆?!痹娨?,指喜得梅子以進(jìn)酒。
篝:熏籠。這句比喻梅花如篝雪如被。
悴:憂也。這兩句是指梅花似亦知恨而含愁。
旋看飛墜:屢屢看梅花飄飛墜在青苔上面。
相將:行將。翠丸:梅子。
瀟灑:凄清之意。黃昏斜照水,用林浦“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句。
本詞的特點(diǎn)是在詠梅中打入個人身世之感,但不是用如林逋在《霜天曉角》中“誰是我知音,孤山人姓林”等直抒其情的'語言來表達(dá),而是用前后盤旋、左顧右盼、姿態(tài)橫生的手法,多方位、多角度地來體現(xiàn)自己的情感。宋代黃升在《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中云:“此只詠梅花,而紆徐反復(fù),道盡三年間事,圓美流轉(zhuǎn)如彈丸?!?/p>
詞作的上片先從眼前的梅花著手,敘寫其風(fēng)神,再回想去年觀賞梅花之情形,展示其風(fēng)姿依舊?!胺蹓Φ停坊ㄕ昭?,依然舊風(fēng)味。露痕輕綴,疑凈洗鉛華,無限佳麗”。詞人官舍的低矮粉墻頭伸出一棵梅樹,盛開的梅花格外引人注目。只見梅花上還留有露水痕跡,有如美人洗卻脂粉,更顯得天生麗質(zhì)。這里“依然”二字埋下了敘寫去年梅花風(fēng)采的伏筆。“鉛華”,此指婦女擦臉的粉。曹植《洛神賦》有“芳澤無加,鉛華不御”。接著詞人便轉(zhuǎn)入去年賞梅之回想:“去年勝賞曾孤倚,冰盤同宴喜”。這是去年賞梅之第一層,敘寫自己客中寂寞,獨(dú)自一人持酒賞花。梅花盛開,又恰逢“宴喜”,更映襯詞人的孤寂?!氨P”句,化用韓愈《李花》詩:“冰盤夏薦碧實(shí)脆,斥去不御慚其花”句意?!氨P”,即白瓷盤。第二層“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熏素被”,這三句是說,一眼望去,高聳橫逸的梅樹被厚雪所覆蓋,宛如香篝上熏著一床潔白的被子,煞是逗人喜愛。“香篝”,指里面放香用來熏烘衣物的熏籠。
詞作下片,詞人的思緒又回到今年眼前的對花,并由此想象以后當(dāng)青梅可佐酒時,自己又將飄泊于江湖上,而只能夢想梅花之倩影了?!敖衲陮ㄗ畲掖遥喾晁朴泻?,依依愁悴”,詞人敘述自己,離別在即,故亦無閑情逸致對花仔細(xì)觀賞,故曰:“對花匆匆”。在此情形下對花,似亦覺花含有離恨,呈現(xiàn)愁悶憔悴之情。這與詞人在《六丑》中寫薔薇花“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寫法同出一機(jī)抒,花之有恨、有愁,其實(shí)都是詞人的移情作用。次三句“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飛墜”,描寫梅花凋落。詞人凝神駐足,想吟詠一首惜別之詞,忽見梅花朵朵飄墜于青苔之上。這一筆似實(shí)又似虛,既可理解為是實(shí)寫;又可理解為仍是詞人的移情作用,它象征了詞人心中在流淚,接下詞人即展開想象,“相將見、脆丸薦酒,人正在、空江煙浪里”,這幾句承上人花相逢、花落、而想象至梅子可供人就酒之時,自己卻正泛舟飄泊于空江煙浪之中。這里借寫與梅天各一方,實(shí)則暗傷羈旅飄泊之苦。歇拍句又順此思路進(jìn)一步想象:“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詞人推想,此后自己天涯飄零,只能在夢中再去見那枝黃昏夕照下橫逸凄清的梅花了。這夢中之梅影與開頭現(xiàn)實(shí)中的照眼之梅遙相呼應(yīng)。
整首詞作不是客觀地、呆板地來描寫梅花的形與神,而是循著詞人自己思想感情變化的軌跡去寫梅花之變化;時間跨度大,以今年為軸心,貫串去年和明年,刻畫了梅花,也刻畫了自己,通篇寫得紆徐反復(fù),委婉曲折,很耐人尋味。又,前人也多認(rèn)為該詞有所寄托,《云韶集》云:“此詞非專詠梅花,以寄身世之感耳?!薄掇@詩選》云:“總是見官跡無常,情懷落寞耳,忽借梅花以寫,意超而思永。言梅猶是舊風(fēng)情,而人則離合無常;去年與梅共安冷淡,今年梅正開而人欲遠(yuǎn)別,梅似含愁悴之意而飛墜;梅子將圓,而人在空江之中,時夢想梅影而已。”應(yīng)該說,這些評說都較符合詞作實(shí)際。
梅花贊原文王安石篇九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翻譯。
碧綠的江水把鳥兒的羽毛映襯得更加潔白,山色青翠欲滴,紅艷的野花似乎將要燃燒起來。
今年春天眼看著又要過去了,我返回故鄉(xiāng)的日期到底是何年何月呢?
注釋。
逾:就是愈,更加的意思。
欲燃:將要燒起來,這里是形容鮮紅的顏色。
欲:好像。
何日:什么時候。
歸年:回去的時候。
鑒賞。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fēng)景畫,描寫出了暮春時的美麗景色,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fēng)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tuán)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燦爛。
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tài),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并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
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zhuǎn),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diǎn)寫詩時節(jié)。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此詩的藝術(shù)特點(diǎn)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并沒有讓思?xì)w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xiāng)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絕句二首》中的第二首,是詩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廣德二年)暮春,當(dāng)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鑒賞二。
這是杜甫客居四川時寫的一首抒情小詩,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的春光圖,同時也表達(dá)了詩人心中沉重的鄉(xiāng)思。
前兩句寫景,第一小句寫江水和水鳥,江水碧綠,襯托出烏的羽毛更白,一個“逾”字,借襯托而顯露其顏色。第二小句寫山和花,一個“欲”字,由擬人更突出其姿態(tài)把“江”、“鳥”、“山”、“花”四種實(shí)物涂上一層碧綠、青翠、瑩白、緋紅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滿動感。
后兩句筆意一轉(zhuǎn),抒發(fā)感情,第三小句寫春景物雖好,但已匆匆飛逝,觸景生情。并著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歸年”。春歸人未歸,沉沉的傷感,縷縷的分愁,一筆涌出,發(fā)自心靈深處。言已盡而意無窮,使人置念不已。
本詩的藝術(shù)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一、二句寫景,三、四句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長。其次是以敘景寄鄉(xiāng)思。在春光融融的一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卻透露出詩人的懷鄉(xiāng)愁思。言婉意深,獨(dú)具風(fēng)致。
梅花贊原文王安石篇十
春近寒雖轉(zhuǎn),梅舒雪尚飄。
從風(fēng)還共落,照日不俱銷。
葉開隨足影,花多助重條。
今來漸異昨,向晚判勝朝。
自古詩人酷愛梅花,自然是為了其高風(fēng)幽韻所沉醉。但更為詩人所傾倒的,則是梅花凌霜傲雪的高潔品格。陰鏗的這首詩,就歌詠了梅花迎寒風(fēng)、傲飛雪的姿態(tài)。讀后不禁和詩人一樣為雪中的梅花所陶醉。
開頭兩句直接入題,描寫出梅花凌霜傲雪的.自然屬性。“春近寒雖轉(zhuǎn),梅舒雪尚飄”,春天雖將迫近,嚴(yán)冬的寒氣尚存,雪花仍在飄舞,這時梅花早已盛開,可謂是“冰雪獨(dú)相宜”。這里,詩人贊美了梅花不怕雪霜侵,“萬花敢向雪中開”的無畏品格??梢韵胍?,那一樹樹傲然開放的梅花,或紅或白,或粉或黃,在漫天飛雪的映襯下,色彩會是多么分明。這梅花,充滿著多么頑強(qiáng)的生命力呀。望此景象,怎不令人頓生敬意。難怪歷代詩人和梅花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蛸澝浪恰傲韬?dú)自開”的大無畏的精神;或贊美它“畏落眾花后”的積極進(jìn)取精神;或贊美它那“凌厲冰霜節(jié)愈堅”的高潔品格。
三、四兩句,詩人是在寫雪,也是在寫梅:“從風(fēng)還共落,照日不俱銷”。春天風(fēng)大,被刮落的梅花隨著春雪在春風(fēng)中飛舞,景象真是美妙極了?;蚴前酌?,那飄落之花與雪花齊風(fēng)飛舞,難以辨認(rèn),真是“開時似雪,謝時似雪”;或是紅梅,那鮮紅的花瓣與如玉的雪花交相飄灑,紅白分明的色彩,奇妙變幻的景象,怎不令人陶醉。這與宋代詩人韓元吉所寫的“不隨群艷競芬芳,獨(dú)自施朱對雪霜”的意境有異曲同工之妙。當(dāng)天晴日朗,在瘦枝上的殘雪融化了,而留在枝頭上依然微笑的梅花顯得更加清幽、雅逸,真是別有一番神韻。觀賞此花,怎不心曠神怡。
五、六兩句,則分別寫梅之花、葉情狀?!叭~開隨足影”形容梅放葉的時間。梅先花后葉,當(dāng)花兒凋謝之時,葉子才逐漸長出,這是仍是暮春之時,“隨足影”用詞極為巧妙,“花多助重條”一句,形容梅開花之多。梅瘦枝疏斜,然而卻繁花滿綴。這一句寫得極為逼真。
最后兩句則形容梅花多變,不斷給人以新貌?!敖駚頋u異昨,向晚判勝朝”,一樹樹梅花,今天所見和昨天所見有異,早上與晚上有別,描寫出梅花由花苞逐漸開到完全開放的不斷變化?!跋蛲砼袆俪毖云涿坊ㄔ介_越美,不斷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
這首小詩,語言平易樸實(shí),然而又給人清新明快之感。狀物寫景都極為細(xì)膩,以梅花傲雪開放到隨風(fēng)與雪飄落,以及花落放葉之狀、花兒多變等都寫到了,讓作者觀賞到了雪里梅花的千姿百態(tài),創(chuàng)造了美的意境,給人不盡的想象和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