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xué)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孟子的名言名句篇一
1、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2、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3、仁則榮,不仁則辱。
4、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5、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6、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不以規(guī)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8、人人都可以當(dāng)堯舜這樣的好人。
9、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10、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11、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12、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13、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14、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5、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1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yǎng),養(yǎng)之至也。
17、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
18、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9、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20、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21、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的名言名句篇二
孟子是中國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對中國的社會、文化和價值觀念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孟子名言中蘊含著其對人類價值、社會秩序、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獨特見解和思考,這些名言不僅頗具啟示性,也是生活中的實踐指南。以下是筆者對孟子名言的心得體會。
一、“人之初,性本善?!边@一名言主張“善”的天性,認為所有人天生都有善良的本質(zhì),只有在環(huán)境、教育的作用下才能培養(yǎng)成現(xiàn)實生活中的品德和行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輕易地對他人抱有偏見,要尊重他們的內(nèi)心,相信他們本性是善良的。同時,我們也應(yīng)該給予教育、培養(yǎng)和引導(dǎo),以更好地發(fā)揮其人性中的正面特征。
二、“人而無信,則無立?!边@一名言告訴我們,信譽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必須遵從的基本道德。一個不講信譽的人會失去尊重和信任,最終將遭受社會的排斥和孤立。自由、平等、公正、誠信等為人處世的基本準(zhǔn)則,正是信譽之本。我們應(yīng)該在生活中時刻遵循這樣的準(zhǔn)則,以誠信待人,言出必行,不背信、不欺騙。
三、“仁者愛人,人之愛也。”這句話支持利他主義,提倡愛他人的道德理念,認為關(guān)心他人、助人為樂是一種高尚的行為,能使人們具體實現(xiàn)互助互愛的理念。人性中的善良特征最能被仁愛的信念激發(fā)出來,所以我們應(yīng)該在生活中時刻關(guān)注他人的需要,不斷增強自己的同理心,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水平。
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边@句話主張在困難的環(huán)境中不斷求變、求通、求進。一個人只有不斷學(xué)習(xí)、進步才能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獲得立足的機會。我們應(yīng)該積極開拓自己的思維視野,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空間,從而不斷早一步發(fā)現(xiàn)機會,抓住機會,并不斷走向成功。
五、“人之倫也,父為隆,子為榮?!边@一名言強調(diào)了父母子女之間深厚的親情,也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講究尊貴和榮譽。父母是子女的根,子女有責(zé)任承襲父母的美德繼承他們的事業(yè)。對于父母所感受到的榮譽,子女們應(yīng)當(dāng)倍加感恩,并時刻用自己的行為來為父母的身份而爭榮。
總體而言,孟子的思想中蘊含著高度的人文關(guān)懷和現(xiàn)實指導(dǎo)作用。他的名言啟迪我們?nèi)说膬?nèi)心深處,教導(dǎo)我們?nèi)绾纬蔀橐粋€真正的人,行走于一個更為理想化的社會之中。其思想精神是我們在這個新時代中所面臨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人們生命的真實反映,讓我們堅守著這些名言,走向更為美好的未來。
孟子的名言名句篇三
1、爭地以戰(zhàn),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廣土眾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4、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5、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6、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7、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8、人之所不學(xué)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9、其進銳者,其退速。
10、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孟子的名言名句篇四
孟子是我國先秦時期的偉大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深刻而富有智慧,留下了許多流傳至今的名言。這些名言不僅具有極高的哲學(xué)價值,而且在當(dāng)今社會仍然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旨在通過對孟子名言的探討,來探究其背后所蘊含的智慧及其對我們今天的啟示。
第一段:名言“仁者愛人”述評
孟子說過:“仁者愛人。愛人者,無所不用其力。”這句話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觀——以仁為圭臬。仁者不僅僅是對別人心存善意,而是時刻希望能為他人著想,愿意奉獻自己的精力和生命去幫助他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吹接腥瞬粩嗟卦谧非笞约旱膫€人利益,很少能真正有所付出。如果每一個人能象孟子所說的愛他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積極行動,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第二段:名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述評
孟子認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边@句話的意思是,只有在經(jīng)歷過困難、挫折和磨難后,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安樂。人生中遇到的困境和煩惱,是我們成長和進步的機遇。只有經(jīng)歷過挫折,才會有厚積薄發(fā)的能力。而為了避免貧窮、孤獨等不良境況,往往會選擇不實現(xiàn)夢想,但卻無法得到心靈的歸屬。因此,不要害怕困難與痛苦,要擁抱它們,從其中汲取力量與經(jīng)驗,并不斷前進。
第三段:名言“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述評
孟子的這句名言是把民眾放在社會和政治建設(shè)的核心位置,即“民為本”。我們的政治體制注重人民的民主權(quán)利,期望成就人民利益,并使人民自發(fā)地維護政治穩(wěn)定,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如果沒有民眾的支持,國家就無法發(fā)展,社會就無法和諧。因此,作為一個領(lǐng)導(dǎo)者,必須牽掛人民,尊重人民的意愿,以服務(wù)于人民為己任。
第四段:名言“一天學(xué)一技,一生受用”述評
孟子的這句話寓意深遠?!耙惶鞂W(xué)一技,一生受用”是說,每天都要學(xué)習(xí)新的技能和知識,積累知識儲備,才能獲得更多的人生經(jīng)驗和智慧,開拓更廣闊的人生道路?,F(xiàn)代社會,知識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時刻去修繕與學(xué)習(x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為人生規(guī)劃創(chuàng)新思維和增值的點。
第五段:名言“非其酒之所以醉也,為其心之所以醉也”述評
孟子這句名言指出了心態(tài)的重要性,即一個人的行為,不取決于外部因素,而是由他的內(nèi)心所決定。心態(tài)的重要性再次重申了孟子提倡的仁心仁德與同情心。要用正確的心態(tài)來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挑戰(zhàn)與困難,做到不為外在的事物左右,內(nèi)心保持一份平靜。
結(jié)語:總結(jié)全文
在我們短暫而又漫長的一生中,能記錄于心的名言激勵引人,在一天緊張繁忙的滋味中給予我們一組Robofabulous靜心思考的時間,重新整理自己的生命軌跡。當(dāng)我們承認孟子強調(diào)的價值這些并在實踐中貫徹,我們的自我與社會能夠取得實質(zhì)性進步。孟子名言是一部人生哲學(xué)的最佳記錄,其中蘊含著孟子智慧,也啟迪我們的思維與行動。我們要在生活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缺點,然后加以改進,為自己和他人營造更加和諧幸福的生活。
孟子的名言名句篇五
1、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p>孟子
2、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孟子
4、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孟子
5、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献?/p>
6、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孟子
7、尊賢使能,后杰在位。——孟子
8、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献?/p>
9、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
10、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11、
孔子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献?/p>12、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献?/p>
1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献?/p>
1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献?/p>
16、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孟子
1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孟子
18、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献?/p>
19、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献?/p>
20、人無廉恥,王法難治——孟子
21、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孟子
22、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
23、寶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24、廉者政之本矣,乃國之四維,立人之大節(jié),仕者之大德?!献?/p>
25、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孟子
26、為君之道,以教令為先,誅罰為后——孟子
27、士貴
立志
,志不立則無成。?——孟子2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献?/p>
29、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30、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孟子
31、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献?/p>
32、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献?/p>
33、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献?/p>
34、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3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3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孟子
3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献?/p>
40、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孟子
41、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献?/p>
43、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孟子
44、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45、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献?/p>
46、無父無君,是禽獸也?!献?/p>
4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献?/p>
48、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献?/p>
孟子的名言名句篇六
2、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3、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4、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6、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7、恥之于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孟子
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9、人之易其言也,無責(zé)耳矣。
10、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11、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12、仲尼不為已甚者。
13、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4、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15、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16、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孟子
17、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u)。
18、道德論:仁義是孟子的道德論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說的仁義,是有階級性的,是建筑在封建等級社會的基礎(chǔ)之上的。但是,他反對統(tǒng)治者對庶民的剝削,反對國與國和家與家的戰(zhàn)爭。
19、民事不可緩也。
2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3、十六歲:公元前374年,周烈王二年,孟子在鄒。
24、四十四歲:公元前346年,周顯王二十三年,孟子在齊與匡章交游。
25、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2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
29、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30、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1、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2、仁者無敵于天下。――《孟子》
33、其進銳者,其退速。
34、充實之為美。――孟子
35、二十歲:公元前370年,周烈王六年。晉桓公被韓、趙遷于屯留。趙、韓伐魏,魏伐趙,敗之平陽。孟子在鄒。
3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37、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39、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40、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41、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42、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43、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44、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45、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46、二歲:公元前388年,周安王十四年,孟子在鄒。
48、志,氣之帥也。
49、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0、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shu^ g()不入洿(w&)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
51、人皆可以為堯舜。
52、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53、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54、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5、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56、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孟子
57、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59、仁人無敵于天下。
61、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62、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6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4、性善論:孟子的主要哲學(xué)思想,是他的人類性善論。性善論是孟子談人生和談?wù)蔚睦碚摳鶕?jù),在他的思想體系中是一個中心環(huán)節(jié)。
65、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66、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68、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的名言名句篇七
(1)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不用圓規(guī)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2)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
(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5)其進銳者,其退速。 (前進太猛的人,后退也會快。)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
(7)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蕓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語言淺近而意義深遠的話,這屬于善言;運用簡單但影響廣泛的方法,這屬于善道。君子的語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著很深的道義;君子的操守,以修養(yǎng)本身入手進而達到使天下太平。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種而來耕別人的田——對別人要求十分嚴(yán)格,可自己承擔(dān)的卻很少。)
(8)仁者無敵。(仁德的人是無敵于天下的。)
(9)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
(1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
(11)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殺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卻去取了過來,是不義。)
(12)賢者在位,能者在職。(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當(dāng)?shù)墓傥唬胁拍艿娜藫?dān)任一定職務(wù)。)
(13)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1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百姓最為重要,代表國家的土谷之神為次,君主為輕。)
(15)人皆可以為堯舜。(人人都可以當(dāng)堯舜這樣的好人。)
(1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國必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17)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
(1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責(zé)怪人。)
(19)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zé)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yè)。)
(20)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修養(yǎng)心性的辦法最好是減少物質(zhì)欲望。)
(21)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對別人恭敬的人不會侮辱別人,自己節(jié)儉的人不會搶奪別人。)
(2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愛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的愛;尊敬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尊敬。)
(23)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交朋友時,不依仗自己年紀(jì)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們富貴。)
(24)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賢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還在糊涂卻硬要叫人明白。)
(25)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還不見泉水的話,仍然是一個廢井。)
(26)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一個人妨礙自己進步的壞毛病,就在于他自滿到老是喜歡當(dāng)別人的老師。)
(27)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不以趕不上別人為羞恥,怎么能趕上別人呢?)
(28)人之易其言也,無責(zé)耳矣。 (一個人把什么話都輕易地說出口,那便(要出現(xiàn)很多錯處,對他就)不足責(zé)備了。)
(29)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人們有句口頭常言,都這樣說‘天下國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國家,國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個人。)
(30)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有預(yù)料不到的贊揚,也有過份苛刻的詆毀。)
孟子的名言名句篇八
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2)其進銳者,其退速。
3)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4)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5)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6)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7)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10)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11)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13)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14)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6)盡信書,不如無書。
17)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8)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19)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2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21)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2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的名言名句篇九
2、仁者無敵。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6、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7、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8、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10、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11、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1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3、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14、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5、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1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1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8、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1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20、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2、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23、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2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25、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6、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2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28、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29、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30、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31、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2、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3、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孟子的名言名句篇十
1、盡信書,不如無書
2、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3、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7、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也
8、學(xué)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10、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義者也
1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3、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14、以五十步笑百步
16、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8、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19、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2、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23、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2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6、天下之本,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7、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28、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2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30、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的名言名句篇十一
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睹献印けM心上》
3.盡信書,不如無書?!睹献印けM心下》
4.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睹献印るx婁上》
5.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睹献印るx婁下》
6.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睹献印るx婁下》
7.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睹献印けM心上》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睹献印す珜O丑下》
9.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10.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
1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睹献印る墓?/p>
13.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睹献印ち夯萃跎稀?/p>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睹献印ち夯萃跸隆?/p>
15.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睹献印とf章上》
孟子的名言名句篇十二
(1)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你愛護別人但人家不親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愛夠不夠;你管理人民卻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夠不夠;待人以禮對方不報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夠不夠。任何行為如果沒有取得效果,都要反過來檢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會歸順你了。)
(2)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種樂處,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沒災(zāi)患,是第一種樂趣;抬頭無愧于天,低頭無愧于人,是第二種樂趣;得到天下優(yōu)秀人才而對他們進行教育,是第三種樂趣。)
(3)仲尼不為已甚者。(孔子是一個不會做過火的事的人。)
(4)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齋戎沐浴,則可以祀上帝。(如果西施身上沾了骯臟,別人走過她身邊時也會掩著鼻子;雖然是個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齋戎沐浴,也一樣可以祭祀上帝。)
(5)世俗所謂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世上人常說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懶惰,不事生產(chǎn)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飲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貪戀錢財,偏袒妻子兒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縱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恥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6)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同情別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恥的心,人人都有;對別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屬于仁,羞惡心屬于義,恭敬心屬于禮,是非心屬于智。這仁義禮智,不是外人強加給我的,是我本來就有的,不過是沒有去思考追求罷了。)
(7)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xué)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仁是人的心,義是人的路。放棄正路不去走,喪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丟了雞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丟了卻不知去找,治學(xué)問的道理沒有別的,就是把喪失了的良心找回來就行了。)
(8)拱把之桐梓,人茍欲生之,皆知所以養(yǎng)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養(yǎng)之者,豈愛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僅僅一兩把粗的桐樹梓樹,人們要想叫它生長起來,都知道怎樣去培養(yǎng)它。至于對自己,卻不知道怎樣去培養(yǎng),難道愛自己還不如愛桐樹梓樹嗎?真是太不動腦子了。)
(9)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yǎng)其大者為小人,養(yǎng)其大者為大人。(身體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處也有小處。不要因保養(yǎng)小的部位而影響大的部位,不要因為保護次要的部分而影響了重要的部分。只保養(yǎng)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養(yǎng)其身體中大部位的人則是高尚的君子。
(10)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人不可以沒有羞恥,不知道羞恥的那種羞恥,是真正的羞恥了。
(11)饑者甘食,渴者甘飲,是未得飲食之正也,飲渴害之也。豈惟口腹有饑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無以饑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饑餓的人吃什么都美,干渴的人喝什么都甜,這是由于沒有嘗到飲水和食物的正常味道,因為饑餓與干渴損害了他的味覺。難道只有嘴舌和肚子有饑餓干渴的損害嗎?人心也都有類似的損害。如果人能夠不使饑餓干渴造成的那種損害,成為人心的損害,那就不會把比不上別人作為憂慮了。)
(12)經(jīng)典名言:
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孟子的名言名句篇十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仁者無敵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仁則榮,不仁則辱。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的名言名句篇十四
1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2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3 、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4 、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5 、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6 、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7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8 、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 0 、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 2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 3 、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1 4 、行之而不著焉,習(xí)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1 5 、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1 6、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 7 、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1 8、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 9 、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 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2 1、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 2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yǎng),養(yǎng)之至也。
2 3、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4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 5、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2 6、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2 7、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 8、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2 9、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孟子的名言名句篇十五
1、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5、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7、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8、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9、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10、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1、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孟子的名言名句篇十六
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3.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4.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睹献印るx婁上》
5.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睹献印るx婁下》
6.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孟子·離婁下》
7.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孫丑下》
9.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10.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
1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13.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孟子·梁惠王上》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睹献印ち夯萃跸隆?/p>
15.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睹献印とf章上》
孟子的名言名句篇十七
1.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yǎng),養(yǎng)之至也。
3.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 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5.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6.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 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9.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10.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1.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12.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13.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4.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5.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16.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17.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的名言名句篇十八
1、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2、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人人都可以當(dāng)堯舜這樣的`好人。
4、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5、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6、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7、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8、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
9、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10、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1、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12、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13、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14、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
15、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士貴立志,志不立則無成。 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16、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1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18、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19、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0、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孟子的名言名句篇十九
1、為別人照亮道路的人必須照亮自己。
2、當(dāng)然,教師必須教書,但尤其應(yīng)該致力于指導(dǎo)。引導(dǎo),多種方式,使學(xué)生能逐漸得到它,立即下老師的教導(dǎo)。
3、勤奮地給幼苗松土、澆水、捉蟲,施肥的園丁會迎來春天。
4、一個師德高尚的教師,必須因材施教,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xué)生。
5、用快樂的音符,鼓舞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擁有一個真實、美好、美麗的小世界。
6、感人的對話可以治愈孩子的創(chuàng)傷。
7、谷物越飽滿,頭越低,越有學(xué)問,越謙虛。
8、一個對學(xué)生沒有熱情的老師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好老師。但是教師對學(xué)生的愛是一種有嚴(yán)格要求的愛。
9、對師德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對學(xué)生充滿愛。
10、欣賞他人的優(yōu)點,對待他人的缺點,尊重他人的隱私,讓自己的生活快樂起來。
11、母愛的偉大之處在于它包含了孩子最應(yīng)受譴責(zé)的行為。
12、教師的工作是教書,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教學(xué)生如何做人。
13、孩子們可以恭敬,想要飛上藍天,想要下潛窩,他們的思維往往比我們跳得快得多。
14、在教育的花園里,鮮花離不開園丁的奉獻之愛;在秋天的果園里,耕耘者的心田澆灌著果實。
15、教師是陽光下最特殊的職業(yè),今天的教師師德水平是明天的國民素質(zhì)。
16、老師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她)總是消耗自己,照亮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