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篇一
上完《棉花姑娘》這篇課文,本人靜下來做了一番思考,覺得以下幾點是做地比較好的:
1、三維目標設計得體,并且在教學中落到實處。
生1:棉花姑娘長得白白的,真好看!
生2:棉花姑娘,你好漂亮,我能跟你交朋友嗎?
……
師:是??!棉花姑娘長得白白嫩嫩的,穿著綠裙子,多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小姑娘呀!我們一起來親切地叫她的名字。
生一齊親切地喊出“棉花姑娘”。
學生在一種無意識當中老師就把他們帶進了學習的課題中,改變以往陳舊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學得輕松、自在,筑起了學生學習的心理安全感。
3、學生思維活躍,上課能即使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和問題,使課堂生成更生動、形象。
課堂預設是教師的個人行為,而課堂生成卻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財富。上課中一學生提出:“老師,為什么說七個斑點,就想七顆星星,但是星星是黑色的呀?”我沒有一下子就回答她,而另一位學生馬上接著他的話題,“課文里只是說好像,又不是真的?!笔茄剑嗪玫慕忉?,讓我從一時無從解答的困境中走出來。其中這學生提的問題并無多少價值,但是解答的這位同學能一針見血,把他的思路及時拉回,而不把課堂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爭論上。
4、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點設計到位,初見成效。
這篇課文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放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好,我想了好久,最后終于選在了課文的第3、4自然段,因為這兩段與第2自然段是并列的,這時教師可以給他們一些學習指導方法,讓學生通過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完成該兩段的自學,不必按部就班地一段一段學,我們在上課的過程中應該多讓學生通過自學,有了自己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一定的閱讀習慣,從而培養(yǎng)課外閱讀的興趣。
每上完一節(jié)課,我想不會很圓滿地完成各項任務,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下所述:
1、上課拖堂。這是上課中出現(xiàn)最普遍的一種現(xiàn)象,教師生怕學生不懂,苦口婆心,結果自己說多了,把時間占久了,自然而然時間就不夠用了,而且這又是一節(jié)自己精心準備的課,一定要展現(xiàn)給孩子們看,要不實在是太可惜了。
2、課堂調控能力不夠。教師是課堂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但是這節(jié)課卻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在課堂中過分地關注是否教學民主、平等,學生有問題舉手就讓他說,這是對的,但是太多的學生舉手,都讓他們說勢必會顯得有點課堂凌亂,整體感不夠清晰。
3、合作學習點落實了,也讓他們合作了,給學生展示合作成果的平臺太窄了。這節(jié)課由于時間關系,只請了一組上來展示,這個面就太窄了,其實合作學習完之后,后續(xù)工作是非常關鍵的,讓他們盡情地展示以后,會養(yǎng)成一種合作的欲望,而不僅僅是一種形式。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篇二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到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鼓勵學生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身邊的科學。第30課《棉花姑娘》講的是棉花姑娘生病求助的故事。文章妙趣橫生,學生能了解到益蟲的性能。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讓學生提取課文信息和分角色朗讀來學習課文和體會與人相處時應注意的禮貌問題。
從語文教學的兩大板塊,文章內容和語言運用來說,本次教學只注重于文章內容的分析和教授,忽略了對于語言點的運用,這是此次教學最大的硬傷和失誤。以后再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兩點應該是文章內容和語言運用即語言點的訓練。對此,我做出相應的調整是:在指導學生朗讀完幾個小動物的對話之后,創(chuàng)設出一個情境,讓學生練習剛學會的“請”和“幫”來說話。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從微觀角度,也就是細節(jié)考慮,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
一、教師語速太快,教學進程太趕,沒有給與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
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學內容安排得比較滿,所以太過于關注自己的教學安排是否完成,而忽略了學生對于知識是否接受,作何反應,由此錯失了很多教育時機的捕捉以及課堂的生成。
二、在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時候,安排了一個蚜蟲資料的介紹,這時已經引起了學生足夠的興趣,激發(fā)了他們朗讀的欲望。這時我卻壓制住學生,自己去示范讀了第一自然段。其實我應該充分抓住教育時機,挑學生來示范讀,這樣課堂生成就會自然而然地生成了。
三、在指導學生學習2~5自然段幾個動物的對話時,雖然安排學生朗讀的時間夠多,但是感情始終出不來。思前想后,還是前面的鋪墊做得不夠。可以試著提出幾個問題,例如:棉花姑娘求救別人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心情?別人為什么拒絕棉花姑娘?要怎么樣讀出那種禮貌的語氣?引導學生體會完這些問題之后,相信這時候再來朗讀,一切都會是水到渠成,不會再出不來感情了。另外,在分角色朗讀之前,最好把角色分配到個人,這樣在他們討論的時候才不會出現(xiàn)爭執(zhí),浪費時間。在小組展示的時候,臺上四人一人一個角色,老師可以來讀難度比較大的旁白,而臺下的同學可以來讀棉花姑娘作為參與,這樣可以讓他們覺得很有興趣,又不會影響他們觀看臺上的表演。
四、在老師寫字指導環(huán)節(jié),作為示范的教師應該把字寫得超過頭頂,這樣才能讓學生看得更清楚,才能起到示范作用。在展示學生作品時,應該挑一個好的和一個不好的,讓學生自己討論,說說哪個字寫得好,為什么好;哪個字不好,哪里不好。這樣才會有理有據(jù),讓學生心服口服,既能起到示范作用,又能起到警示作用。
五、幻燈片制作方面,應該做到簡潔、簡單、清晰、明了,字要盡量少,要盡量大。這樣學生看得清楚、明白,不費勁。如果事先有要求的,最好讓學生齊讀要求,這樣他們對要求才會做到心中有數(shù),執(zhí)行起來也更高效。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好好修煉自己,每次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不但要從宏觀上考慮到文章內容和語言運用兩個方面,還要從細節(jié)上修煉自己,減慢語速,關注學生,給與充足的時間。提前進行充分的預設,在課堂上做出及時的應對,把握教育時機。感謝這個溫暖的大家庭,把我當做自己家人一樣給與建設性的意見。我會慢慢進步的,謝謝大家!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篇三
表演課文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活動,它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資料的理解,體現(xiàn)了低年級學生勇于自我表現(xiàn)的特性,還鍛煉了學生的合作潛力與組織潛力。
《棉花姑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課文,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分主角進行表演,取得了必須的效果。在表演課文前,我先把學生分成若干組,確定每個學生扮演的主角;然后讓學生操練各自主角的動作和語言;最后進行小組的表演競賽。在表演課文時,每組學生十分用心。有些學生表演得形象生動。有個扮演棉花姑娘的學生演棉花生病時就蹲著身子耷拉著腦袋,讓人看到了一個生了病的小姑娘無精打采的神情。棉花姑娘最后病好時,她舒展手臂慢慢地站起來,還做了個開花的動作,將小嘴笑得甜甜的,多么開心??!
但是,在教學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
一、表演要求過高,沒有充分思考學生的因素。表演要求要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特點而定,不宜過高,只要學生能對課文進行必須的文字上處理,就應當及時予以肯定。
二、忽略對作為觀眾的學生的要求。低年級學生好動,不能專心地觀看其他學生的表演。教師應當在表演前提出對當觀眾的學生的要求。
三、忽略表演后學生的評價。如果讓小演員向老師、同學談談自己表演課文的感受與自我滿意程度;讓當觀眾的同學也來評評表演的同學表現(xiàn)得如何。這樣做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總之,表演課文這一形式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加深對課文資料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和合作意識。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篇四
《棉花姑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30課。課文寫了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給自己治病,而他們卻“心有余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得意洋洋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來了,把這些害蟲一掃而光。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淺顯易懂,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fā)作用。
低年級語文教學作為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部分,對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奠基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持續(xù)集中,但對各種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有對事物探究的心理動態(tài)。因此,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兒童的認知特點,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上完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的課例《棉花姑娘》后,我對本節(jié)課進行了一個小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種積極的心理傾向。愛因思坦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興趣和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爆F(xiàn)代教育強調“會學”,而影響教學目標的重要因素是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加結合低年級的孩子靠形象來進行思維的心理發(fā)展特征,電教媒體是最適合以它獨特的“魅力”將學生吸引住,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供全新的途徑。它能把許多枯燥抽象的文章內容,以色彩斑斕的畫面和逼真的音響效果,展示在學生面前,能對學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索精神和學習欲望。教學《棉花姑娘》一課時,在電教老師的幫助下精心制作了課件。課件中包括有課文朗讀、生字學習、課文畫、寫字提示、輕柔音樂等等。融聲音與圖像于一體的課件引導著孩子作出積極思考,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誘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了課堂效率。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庇纱丝磥恚⒚裰骱椭C的師生關系,形成良好的氛圍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基礎。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教態(tài)親切。
低年級孩子非常渴望得到老師的愛,想使自己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學生喜歡那位老師,也就喜歡上他教的學科,在課堂上就會覺得老師講的內容生動有趣,以一種積極興趣的情感去學習,從而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授課時,我是一位老師,又是一位大姐姐或一個大孩子,深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微笑著請學生回答問題、皺起眉頭引導學生感受棉花姑娘的痛苦、懷著童心和學生一起唱歌跳舞……當學生搗蛋時,我?guī)е⑿τ醚凵裉嵝阉划攲W生寫字時,我用手輕輕把他彎下的腰扶直;當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我溫柔地摸摸他的腦袋,告訴他“不要緊,待會想到了再來”。另外,我在課堂上對學生的稱呼不僅僅是他(她)的名字,而是多種多樣的。例如“美麗的小公主”、“英俊的小王子”、“親愛的xxx”、“xxx先生”、“xxx小姐”、“寶貝們”……等等。學生覺得自己一下子變成了公主、王子,變成了老師的寶貝,心情自然很愉快。有句話說得好“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弊鳛榈湍昙壍睦蠋熞欢ㄒ朴诮咏⒆樱w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而教師親切的話語和恰當?shù)捏w態(tài),恰恰能影響學生,喚起學生對老師的愛。
(二)欣賞學生
“賞識走向成功,抱怨走向失敗”。在課堂上,教師應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給予鼓勵和肯定,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能夠自由地想,大膽質疑,滿足他們的表現(xiàn)欲望,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我經常使用這樣的語言:“你真棒!大家把掌聲送給他?!薄ⅰ敖裉炷愫芘?,我很開心!”、“瞧,你的進步多大??!”、“你真是一個會讀書的孩子,我喜歡你!”、“大家這么輕松就過關了,真了不起!”……學生的成長需要鼓勵,因此教師要多表揚,多肯定,少批評,少指責。即使學生回答問題不全面,不到位,但他敢于回答,也應該給他的勇氣加以鼓勵,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寬容學生
每個學生的心理素質、接受知識的能力、思維的運轉速度等都是有區(qū)別的?!睂W生不可能都是“一聽就懂”、“一點就通”,也不可能每個學生“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對學生學習中的一些不甚理想的表現(xiàn),教師要學會理解和科學地引導,切忌“大發(fā)雷霆”或不給學生面子,否則,課堂就會“死氣沉沉”,學生毫無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因此,當有學生回答錯誤時,我一般會說:“沒關系,聽聽別人的看法?!薄澳銊偛诺幕卮痣x正確答案很近了”。記得在課上,李子聰同學舉手回答利用“盼望”這個詞語造句子。這個孩子的學習不錯,平時在課堂上也很積極主動、思維也不錯,但這次站起來后只說了前半句就沒下文了。聯(lián)系上次他在家長開放日課上的表現(xiàn)也是如此,我猜測他此時是太緊張了。所以,我趕緊走過去,摸摸他的頭說:“不用急,慢慢來,你可以的?!睅酌腌娺^去了,大家的眼睛都看著他,但他就是沒法說完整。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的心理壓力得不到緩解,不但不能回答好這次問題,還有可能會應該后半節(jié)課的學習。因此,我就說:“一下子忘了吧?沒關系,我們先坐下。要是待會兒你想起來了,在舉手示意老師,好嗎?”然后就讓他坐下了。在對他說的這句話里,我刻意用了幾個詞語:“一下子忘了吧”——說明我相信他舉手前是真的會造句子,既樹立了他的信心,也讓他在同學的目光中有個臺階下;“沒關系”——幫助他緩解緊張的情緒;“我們”—&mdas 《棉花姑娘》教后反思h;告訴他不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在學習,我們大家是結合在一起的一個集體,沒有其他同學或老師會笑你、會責怪你的。正因為這樣,我在接下來的幾分鐘留心觀察了一下子聰,發(fā)現(xiàn)他很快就調整了情緒,然后又融入到學習中來了。我相信只有在寬容的思想指導下,在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才能以旺盛的精力,舒暢的心情,活躍的思想投入學習之中,他們的主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和展示。
蘇霍姆林斯基說:“請記住,成功的體驗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愿望?!背晒τ侨藢ψ晕移谕c信心的顯示,孩子尤其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的成就,而當這種心理需要得到滿足時,便會產生一種自豪感并更有信心地去學習、探索和創(chuàng)造,從而收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學生走進課堂不僅只為獲取知識,而且還帶著情感、態(tài)度、需要等非智力因素。課堂之所以顯得那樣的多彩,就是因為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成功的情感體驗與快樂的學習心情,導致其積極的表現(xiàn)。因此,我在課堂上除了及時地表揚、鼓勵學生之外,還有意識地“抓”讀得好、表演得好、跳得好的學生,特別是本節(jié)課進步很大的學困生作小老師帶讀、帶演等等,使他們有機會體面的表現(xiàn)自己,使他們在“表揚——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這樣的過程中不斷萌發(fā)上進的心理,揚起自信的風帆。
另外,除了個體的成功體驗,我還注重團隊成功的體驗和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本節(jié)課,我特意設計了三個男女生比賽的環(huán)節(jié):比賽讀帶拼音生字、朗讀第一自然段、脫拼音生字比賽讀。在比賽過程中,在男女生表現(xiàn)得旗鼓相當時,最好還是要評出優(yōu)勝的一方,而且有意識地偏向當前更需要鼓勵的一方,這樣才能使這個比賽更有效、更有意義。例如在第一輪的比賽中,男女生都讀得很好,而結合前面的情況來看,部分男生開始有點分散注意力了。所以我就抓住女生讀時有一位不夠專注,而把勝利判給了男生。隨著男同學們大叫一聲“耶”、擺出勝利的姿勢,他們的積極性又被提高了,注意力又被吸引過來了。
習慣,是一個人內在的極其重要的品質。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學習質量的關鍵。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小學低年級是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期,更需要教師通過狠抓課堂常規(guī)的管理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節(jié)課,我主要注重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認真觀察圖畫的習慣、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正確的書寫習慣。如最后一個書寫習慣,它包括認真的書寫態(tài)度,正確的執(zhí)筆運筆方法和寫字姿勢等。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針對一年級小學生可塑性很強和“先入為主”的特點,首先向學生示范正確執(zhí)筆寫字的姿勢,然后進行嚴格的訓練,使學生真正做到書寫時“頭正、身直、肩平、足穩(wěn)”。再把書寫姿勢的基本要求和執(zhí)筆方法寫在黑板上,要求熟記,自我檢查。每節(jié)寫字課和學生作業(yè)時我先檢查學生的書寫姿勢,然后讓學生按要求擺好姿勢再開始寫,以強化學生養(yǎng)成良好書寫習慣的意識。在寫字過程中,我表揚書寫姿勢好的學生,糾正差的,并提醒學生觀察糾正自己的寫字姿勢。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篇五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長滿了蚜蟲,燕子、啄木鳥、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語言符合兒童特點。
在這節(jié)課中,我的主要成功之處是:
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一般應占每節(jié)課的三分之二,才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這節(jié)課,學生在聽錄音,看動畫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自讀,整體感知課文。在朗讀學文的環(huán)節(jié)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小組分角色朗讀,再匯報評議。整節(jié)課,我充分地讓學生自學、討論、讀書、評議、表演;動腦想,動口讀、問、說,而且這些形式都落到實處,更主要的是有讓學生參與的充分時間,講求參與的效果。
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應該體現(xiàn)在整個班集體,而不是幾個學生,人人都自主,才是真正的自主。所以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面廣,是體現(xiàn)自主學習的標志之一。在這節(jié)課中,我注意創(chuàng)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如獨立學習、同桌學習、小組學習、集體學習等。特別是在學習課文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臺表演,由于在以往的課堂上有過多次的訓練,每一個學生表演的積極性都很高。這個環(huán)節(jié)形式比較新穎,富有實效,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有事可做,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篇六
《棉花姑娘》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組第30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棉花姑娘哀求啄木鳥、燕子、青蛙等為本人治病的故事,通過這個童話故事,讓孩子們了解燕子、青蛙、七星瓢蟲、啄木鳥分別吃哪樣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下面摘錄在教學《棉花姑娘》第二課時的教學片段和相應的教學反思。
教師:同窗們知道最終是誰幫棉花姑娘治好了?。?/p>
學生(齊聲回答):七星瓢蟲
(學生本人練讀,師出示課件第五自然段)
教師:這段話里,有多少個角色?
學生:三個。
教師:那幾個角色?
學生:棉花姑娘、七星瓢蟲還有一個導演讀敘述部分。
教師:我們學習小組有六人,三小我一組來一次表演,怎么樣?
學生:好
教師:請三人小組長分配角色,趕快演一演吧!
(學生三人一組分配好角色,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蟲,有的讀敘述部分)
教師:哪一組想上臺來演一演?
(三人上臺)
下面的小摯友要認真聽,注意看,假如他們演得確實很好,請給點掌聲;假如你覺得還得改進的話,請你來當導演引導一下該怎么演。待會兒我們要評比選出最佳演員和最佳評委。
生表演后,臺放學生有的鼓掌。
教師:教師看到有的小摯友為他們鼓掌了,他們到底演得怎么樣呀?
學生1:我覺得七星瓢蟲飛的時辰還要拍者同黨,不能暫停。
學生2:我覺得棉花姑娘演得好,她在問七星瓢蟲的時辰很驚訝。
教師:你是說她臉上有驚訝的表情吧?
學生2:是的。還有,導演誰人“圓圓的”讀得不夠圓。
教師:那,你覺得應該要怎么讀?
學生2:“忽然,一群圓--圓--的小蟲飛來了……”
教師:(對著七星瓢蟲):導演,能接受嗎?
學生(頷首):能。
學生3:導演讀“飛來了”讀得太快了,表演的人不能一會兒飛那么快。
學生4:七星瓢蟲應該從遠處飛來。
學生5:七星瓢蟲在問棉花姑娘的時辰要邊飛,要不回失蹤下去的。
教師:小演員們,你們能改進嗎?
學生:能。
(三人再次表演,全班掌聲)
學生:行。
教師:我們的最佳演員應該評給誰呢?
學生:應該評給棉花姑娘,應該評給導演。
學生:應該評給立昊、應該評給怡昕!
教師:教師也要為他們戴上最佳評委花。
教師:小摯友會演,會評了,能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嗎?誰來讀?
學生:讀
教師:誰來評一評?
學生:不要讀得太快了,只要把“忽然”和“很快”這兩個詞讀得快點就行了,要不就沒感情了。
教師:要怎么讀才是有感情,你能來讀一讀嗎?
(學生有感情地讀)
教師(指著屏幕):她讀得真好,我們也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學生:(齊讀)
在教學《棉花姑娘》第五自然段時,為幫助學心理解,我讓學生通過合作表演來理解了“很快”、“驚訝地問”等詞語,促進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先在小組中分角色表演,又讓學生對表演進行評議。把讀、演、評融為一體,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其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學習效果更好。學生在歡樂的課堂氛圍中喚起了學習的情感,既發(fā)展了語言,學會了傾聽、評價、瀏覽,又嘗到了成功的舒暢。教師關注了學生的發(fā)展,真正進步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篇七
《棉花姑娘》是一年級語文下冊第30課。本文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童話故事。文中把棉花當做人來寫,棉花姑娘因為長滿蚜蟲生病,先后請燕子、啄木鳥、青蛙給她治病,但都沒有如愿。最后一群七星瓢蟲飛來治好了棉花姑娘的...
《棉花姑娘》是一年級語文下冊第30課。本文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童話故事。文中把棉花當做人來寫,棉花姑娘因為長滿蚜蟲生病,先后請燕子、啄木鳥、青蛙給她治病,但都沒有如愿。最后一群七星瓢蟲飛來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這篇文章語言簡潔,句型相仿,易于被學生接受。
在教學設計時,我結合課文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水平,作出了一下幾點設計:
低年級的教學以識字寫字為主,識字方式應該多樣化。但是識字方式也應該根據(jù)不同的課文有所調整。這篇課文生字不多,只有“姑、娘、蚜、治、盼、啄、斑”共七個。第一課時,我準備上第一至四自然段,生字除了“斑”有六個。由于生字少,而且每個字特點鮮明,我嘗試把生字放在語境中學,同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結合已學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
開頭解題,學生就學習了“姑娘”二字,他們輕而易舉就說出了加一加的識字方法來認字。并結合意思,姑娘是指女孩兒,所以這兩個字是女字旁的字。
在學習第一自然段中,結合棉花姑娘生病的原因,認識蚜蟲,并識記“蚜”字,運用加一加的識字方法,并認識到蚜蟲是一種蟲子,所以它是蟲字旁的字。接合學生親身感受,棉花姑娘生病很難受,所以盼望醫(yī)生來治病,自然承接學習“盼”“治”字。觀察教師動作,領會“盼”表示看的意思,與“目”有關。
當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學生認識啄木鳥這一新朋友,我以編順口溜的方式教記“啄”:一點像小蟲,用口啄出來。這時,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感到學習生字很有意思。
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也是低段教學目標不可缺少的重點。語感的培養(yǎng)應該從小熏陶。處于一二年級的學生,對童話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學生非常喜愛其中的童話角色。所以讓學生自己來扮演童話角色,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樂于朗讀課文。在角色扮演中,學生感受到棉花姑娘的心情,自然而然就把課文的感情讀出來了。棉花姑娘與燕子、啄木鳥、青蛙的對話,都采用了同一種句式,學生并沒有感到句子很難讀。通過分角色朗讀,學生在不斷練習中,學找不同的角色所說的話,初步感受分角色朗讀的技巧。
新課標也指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學習語文,就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我覺得,低段雖不要求達到很高程度,但力所能及的范圍也是可以觸碰的?!罢垺薄皫汀边@兩個字表現(xiàn)了棉花姑娘的禮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用到。他們可以利用生活經驗,給這兩個生字組詞。學習用“請你幫我_____________”這樣的句式說話,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教育他們與人交際應該文明禮貌。
盡管教學設計反復修改,但還是有不盡人意之處。經過各位專家領導的點評,結合班級管理實際,本堂課依舊存在很大不足。低段教學應該以識字寫字為主,識字形式應多樣化,提高寫字教學的比重;課堂中,應關注學生細節(jié),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教學設計應以生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備課備到每一個學生。
至此,我深深感到作為一名小學低段語文教師的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需要我們年輕一輩更加腳踏實地的學習。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篇八
《棉花姑娘》一文選自人教版第二冊第八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的科學”?!睹藁ü媚铩芬晃南蛭覀冎v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蚜蟲,它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治病,可它們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趕來把害蟲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fā)作用。
小學語文,字詞的學習是基礎,是重點,也是完成新教材許多教學任務必經的路徑。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字詞教學,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詞義,促進學生語言的內化。在初讀課文時我先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再用課件展示字詞,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對詞義理解設計巧妙,讓學生從詞語中挑出一種動物介紹一下,在學生介紹了動物的本領后,我又出示三句話:“蚜蟲愛吃蔬菜葉子,是害蟲?!薄捌咝瞧跋x是益蟲,是莊稼的好朋友?!薄白哪绝B姑娘能給大樹治病,是大樹的好朋友?!弊寣W生讀一讀,挑選一句向同桌介紹一下。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理解語言運用,學會運用語言,又讓學生認識了動物的本領,豐富了知識,達到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
“閱讀不僅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更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我們更應把著力點放到疏通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渠道上。”在課堂上我運用多媒體、語言等手段創(chuàng)設一定的文本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成為文本情境中的角色,進入文本,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喜角色之喜、憂角色之憂、急角色之急……真正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與角色產生情感碰撞。課文2—4小節(jié)棉花姑娘請動物醫(yī)生給她治病的段落十分相似,角色對話能引起他們個性朗讀和表演的欲望,也能激發(fā)學生感情生成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讀好棉花姑娘的話,如“身上長滿蚜蟲的棉花姑娘看到燕子時,它著急地求救了!誰來當一回棉花姑娘,讀一讀她說的話?!痹僮寣W生讀好燕子的話,“燕子,燕子,你就幫棉花姑娘治治病吧!”接著引導學生進行對話,“棉花姑娘快求救吧!”“身邊的燕子醫(yī)生幫幫她吧!”讓學生在角色朗讀中體會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和動物醫(yī)生幫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心情。
情境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運用得好學生猶如身臨其境,這樣不但可以激發(fā)興趣,而且可以活躍思維。課文以童話的形式出現(xiàn),我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讓童話情境貫穿教學始終,并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說話訓練。如學生認識了蚜蟲,在朗讀中表現(xiàn)了對蚜蟲的厭惡之情后,我問學生:“棉花姑娘,這么多可惡的蚜蟲在你身上爬來爬去,你想說些什么嗎?”從而引導學生說出棉花姑娘盼望能有醫(yī)生來治病的急切心情。又如七星瓢蟲來給棉花姑娘治病時,我在學生的額頭貼上七星瓢蟲的標志,說:“你就是七星瓢蟲,介紹一下自己吧!”讓學生把課本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我還讓學生扮演七星瓢蟲,爬到棉花姑娘身上去捉蟲,做一做捉蟲的動作,還要跟棉花姑娘說說話,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七星瓢蟲的能干。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篇九
《棉花姑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課文,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分主角進行表演,取得了必須的效果。在表演課文前,我先把學生分成若干組,確定每個學生扮演的主角;然后讓學生操練各自主角的動作和語言;最后進行小組的表演競賽。在表演課文時,每組學生十分用心。有些學生表演得形象生動。有個扮演棉花姑娘的學生演棉花生病時就蹲著身子耷拉著腦袋,讓人看到了一個生了病的小姑娘無精打采的神情。棉花姑娘最后病好時,她舒展手臂慢慢地酒鵠矗棺雋爍開花的動作,將小嘴笑得甜甜的,多么開心啊!
但是,在教學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
一、表演要求過高,沒有充分思考學生的因素。表演要求要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特點而定,不宜過高,只要學生能對課文進行必須的文字上處理,就應當及時予以肯定。
二、忽略對作為觀眾的學生的要求。低年級學生好動,不能專心地觀看其他學生的表演。教師應當在表演前提出對當觀眾的學生的要求。
三、忽略表演后學生的評價。如果讓小演員向老師、同學談談自己表演課文的感受與自我滿意程度;讓當觀眾的同學也來評評表演的同學表現(xiàn)得如何。這樣做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總之,表演課文這一形式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加深對課文資料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和合作意識。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篇十
《棉花姑娘》一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學生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么地方的害蟲的常識。激發(fā)學生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fā)現(xiàn)身邊的科學常識的欲望,樹立保護益蟲的意識。
在教學時,我并沒有按起因,經過、結果的一般順序進行教學,而是進行了變序教學,通過兩頭抓中間的方法,更有利于學生把握感情基調,理解課文內容。先用課件出示兩幅圖:一幅是棉花姑娘生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蚜蟲,棉花姑娘愁眉苦臉的樣子;另一幅是棉花姑娘長出了碧綠的葉子,吐出了雪白的棉花,她裂開嘴笑了。然后以“看了這兩幅圖后你想說些什么?”引出這部分的學習----品讀課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這兩段內容的學習,我把重點放在了指導學生讀好這兩段內容上。
這一篇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結構是一樣的,句子也十分相似。抓住這個特點,我花時間指導學生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先讓學生讀一讀,接著看圖,再想一想:誰來說說棉花姑娘請誰給她治病了?(燕子圖)棉花姑娘是怎樣請的?棉花姑娘很有禮貌,燕子醫(yī)生給她治病了嗎?為什么?能用“因為...所以…”說一說嗎?接著,我就讓學生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同桌合作自學三、四自然段。自學以后再讓學生進行匯報,這樣設計,不但能讓學生認識課文結構的特點,懂得自學的方法,而且達到我會學。
低年級閱讀教學詞句訓練是重點。課文的第6自然段,重點在于理解“碧綠碧綠”“雪白雪白”,并能積累此類詞語,拓展練習。首先通過看圖理解“碧綠碧綠”,延伸理解“雪白雪白”,拓展abab類型詞語。學生們大部分都能說出此類詞語。例如“碧綠碧綠的荷葉、小草,柳葉”等,還有“雪白雪白的云朵、墻壁、雪花”等。這樣設計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文字的能力和知識遷移的能力。
分角色表演朗讀是本節(jié)課的目標之一,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發(fā)揮想象,把課文內容大膽地表演出來,這樣,學生讀得興致勃勃,演得津津有味。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完成教學目標。
在分角色朗讀時,男同學不能很好的進入角色,有些放不開,總是不如女同學的表現(xiàn),這也是今后要多引導,多訓練的方面。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在教學形式上下工夫,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篇十一
《棉花姑娘》是二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科普文章,本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么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段講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講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蟲吃掉蚜蟲的經過,第六段講故事的結果。課亠采用童話的形式,寓生物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fā)作用。綜觀整節(jié)課,我覺得我在以下幾方面比較好地落實了自主學習與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理念。
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它是建立在自我意識發(fā)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
在這節(jié)課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讓學生自始自終成為學習的主人,自覺主動地學習。
課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一般應占每節(jié)課的三分之二,才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這節(jié)課,我在初讀課文時就讓學生充分自讀,自學生字,整體感知課文。在朗讀學文的環(huán)節(jié)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同桌、四人小組分角色練習表演,再匯報評議。整節(jié)課,我充分地讓學生自學、討論、讀書、評議、表演;動腦想,動手畫,動口讀、問、說,而且這些形式都落到實處,更主要的是有讓學生參與的充分時間,講求參與的效果。如果在檢測學習效果,我再設計讓學生分段接力讀課文,其他學生點點畫畫作記錄,讀完后,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指正達到糾正讀音,讀通課文的目的,也許效果更好,結課時說說你學到了什么?學生會更有得說了。
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應該體現(xiàn)在整個班集體,而不是幾個學生,人人都自主,才是真正的自主。所以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面廣,是體現(xiàn)自主學習的標志之一。在這節(jié)課中,我注意創(chuàng)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如獨立學習、同位學習、小組學習、集體學習、開火車、自由交往等。特別是在初讀課文后,檢查學生朗讀情況時,我設計了讓學生分段接力讀,其他同學當小老師作記錄的環(huán)節(jié),讀完后我讓“小老師”與朗讀的同學自由交流,直接走到你發(fā)現(xiàn)問題的同學的座位上把發(fā)現(xiàn)的問題告訴他。這個環(huán)節(jié)形式比較新穎,富有實效,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有事可做,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掌握了學習方法,學生才能更好地自學?!睹藁ü媚铩愤@一篇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結構是一樣的,句子也十分相似。抓住這個特點,我花時間指導學生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然后小結學法——“讀一讀,畫一畫,演一演”,接著,我就讓學生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同桌合作自學三、四自然段。自學以后再讓學生進行匯報。這樣設計,不但能節(jié)省課堂學習時間,而且還能讓學生認識課文結構的特點,懂得自學的方法,達到我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