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棉花姑娘》課后反思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簡短不足篇一
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身邊的科學,寓生物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通過學文,學生知道了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么地方的害蟲,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在《棉花姑娘》的第二課時,我主要想體現(xiàn)自己設計教案時的兩個想法:
一、朗讀指導聲情并茂朗讀是語文課上常用的教學手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通過朗讀,可以讓學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語文教材多數(shù)課文課后思考與練習的第一個作業(yè)就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堂小學語文課,如果學生不能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那就談不上體會意思、品悟感情。
在學習新課前,我出示了沒生病,笑呵呵的棉花姑娘的圖片,說說棉花姑娘的樣子,重點學習短語:碧綠碧綠的葉子,雪白雪白的棉花。接著出示生病的棉花姑娘,身上爬滿了蚜蟲,知道學生觀察棉花姑娘臉上那難受的表情,然后出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學生讀好“難受”和“盼望”的語氣。
之后,用“棉花姑娘生病了,她會對醫(yī)生怎么說呢?”引出了“請你幫我捉害蟲吧?!敝笇Ш⒆觽冏x好請求的語氣。
然后逐一出示燕子、啄木鳥和青蛙的話,每一樣有益的動物消滅的害蟲的類別都不一樣,所以我指導孩子重音突現(xiàn)出“空中飛、樹干里、田里”的害蟲,教給孩子重點詞重音讀的方法。為了讀得更有情趣,我指導孩子們壓低聲音用粗嗓子讀“青蛙”的話,用細細的溫柔的聲音讀“燕子”的話,“啄木鳥”因為捉得得是樹干里的害蟲,想著應該要比燕子的聲音稍洪亮。本來想借助分角色表揚更加活躍課堂的氣氛,并適當調節(jié)一下孩子的身心的。可惜孩子們都不在狀態(tài),所以分角色表演亂了課堂的節(jié)奏,深思!
引出了“七星瓢蟲”后,我抓住“七個斑點”和“星星”知道孩子要通過自己的朗讀讓別人明白“七星瓢蟲”的特征。補充說明了“七星瓢蟲一天可以消滅130多只害蟲后”,又回來指導孩子讀出自豪的語氣。而“很快地就把蚜蟲吃光了”孩子們則加快語速,在朗讀中體會“七星瓢蟲”的本領高強。
最后出示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再次回到了“碧綠碧綠的葉子,雪白雪白的棉花”,來了個前后呼應?!斑珠_嘴笑啦”課堂上,我的孩子也個個咧開嘴高興地讀起來。
二、思想教育多管齊下課文的主題思想教育是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當我覺得文本中還有很多的人文精神值得學習。
棉花姑娘請求治病時用上了“請”,我告訴孩子們請人幫忙要注意禮貌;當燕子、啄木鳥、青蛙,幫不上忙時,“對不起”表達了自己的歉意;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讓孩子們說說七星瓢蟲的心情,讓他們體會到幫助他人的快樂;棉花姑娘病好后,對七星瓢蟲那誠懇的致謝等等。
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做人”,是我一直所提倡的。
只是回顧自己的課堂,因為自己對孩子的強求,整個壓制了孩子們的表現(xiàn)欲望。提醒自己:在任何時候別低估了我們的孩子,更不可高估了我們的孩子??!
《棉花姑娘》課后反思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簡短不足篇二
在學校的校本語文教學研究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yōu)秀教師,一節(jié)節(jié)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教室。我深深的體會到:你悟的越深也就反思的越深。前些天我在自己的教室教學了《棉花姑娘》一課。課后我認真的進行了回顧,有了以下的體會。
《棉花姑娘》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組第30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棉花姑娘請求啄木鳥、燕子、青蛙等為自己治病的故事,通過這個童話故事,讓孩子們了解燕子、青蛙、七星瓢蟲、啄木鳥分別吃什么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
教學中的優(yōu)點:
一、首先能夠進行充分的準備,我為孩子們準備了頭飾、掛圖、錄音等教具,對于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有非常優(yōu)良的作用,孩子在教室上表現(xiàn)出愛學、學的情緒,起到了主動的教學作用。
二、在教學生字時,能夠詳略得當,指導細致到位。我把生字分成部件去指導書寫,這樣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能夠對孩子做到細致的指導。
三、提問題時能夠以一個大問帶動全文的學習,而不是把文本肢解成一個個小問題去浪費學生的時間。孩子們在一條貫穿始終的線索的引導下學習,可以說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導入新穎有趣。
我首先出示了掛圖,棉花姑娘生病的樣子,激起孩子們的同情心,并且讓孩子們代替棉花姑娘求救,這樣對與指導一會的讀有非常好的效果。孩子們在讀“請你幫我捉蟲吧”這個句子時感情一次比一次更強烈,達到了學會讀祈使句的目的。
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及改進方法:
一、應該給孩子知識能力生成的機會和時間。
在教學中我總是覺得對孩子的開放度還不夠,在學生不能夠準確回答問題的時候,我經(jīng)常是急于去引導、甚至包辦代替,沒有給孩子生成的機會和時間。語文教室教學不應是“灌輸式”教學,而代之與開放式的、不斷生成的、充滿活力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創(chuàng)新點,善于抓住時機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改進方法:當孩子不能很好的體會課文的意思時,應該給孩子讀的機會,請他反復的讀,讀出自己的情感。這樣孩子在讀的過程中就會形成自己的體會,而不是學說老師的體會。用讀來代替講,這是我教學中最需要改進的.地方。
二、給學生一個極其富于情感的教室。
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教學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度地學習?大概是由于長年累月的教學已經(jīng)使我產生了職業(yè)倦怠,所以,我經(jīng)常覺得自己的教學沒有以前的激情,如何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給學生一個極其富于情感的教室,是我現(xiàn)在經(jīng)常思考的問題。
改進方法:要深讀文本,沒有自己的感動哪里來的教學激情,只有在文本中找到自己的感動,才能用自己的激情去感動學生。開放文本,把文本的拓展做到最大,把知識拓展到學生更感興趣的范圍,用教學豐滿而有趣。
三、沒有很好的進行教學遷移。
這篇課文的條理十分清楚,2、3、4自然段都用了同一形式寫了棉花姑娘與三種小動物的對話。此篇與課文《小壁虎借尾巴》的結構有點相似。如果我采用前面先回顧后遷移的辦法來讓學生自己理清課文,那么對孩子的能力生成一定是非常有益的。
改進方法: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課文之間的橫向比較,進行有意的知識遷移,有認識的培養(yǎng)學生自己的分析和學習課文的能力。
四、教學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處。
1、比如:教學中,學生指出“圓圓的”一詞要讀得圓一些,這是件好事,但我沒有及時引導更為重要的詞語“很快”和“驚奇”應該怎么讀更好,使得此處的品讀理解只停留在淺層次上。在鼓勵學生方面,今后應該像趙志祥老師說的那樣,對學生不要太吝嗇要多看一看他們進步的地方,讓他們經(jīng)常嘗到成功的喜悅。
2、在課后,有學生問了這么一個問題:“老師,為什么棉花姑娘生病了,她要自己找醫(yī)生,農民為什么不給她打點藥水治病呢?”我笑著說:“我想如果你是照顧這些棉花姑娘的農民伯伯,一定會幫她們治病的是嗎?”“嗯,是的!”孩子笑著走開了。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孩子真是十分會思考問題,我總是去關注一些課本上的文字,想著通過什么樣的方法去讓學生學習,其實孩子們想的角度往往是不同于大人的,而我有時卻忽略了這一點,有很多時候,在這方面孩子們往往給我上了一課。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把自己的經(jīng)驗多多發(fā)揚,把自己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進行有認識的修正,讓每一堂語文課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點。
《棉花姑娘》課后反思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簡短不足篇三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到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鼓勵學生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身邊的科學。第30課《棉花姑娘》講的是棉花姑娘生病求助的故事。文章妙趣橫生,學生能了解到益蟲的性能。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讓學生提取課文信息和分角色朗讀來學習課文和體會與人相處時應注意的禮貌問題。
從語文教學的兩大板塊,文章內容和語言運用來說,本次教學只注重于文章內容的分析和教授,忽略了對于語言點的運用,這是此次教學最大的硬傷和失誤。以后再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兩點應該是文章內容和語言運用即語言點的訓練。對此,我做出相應的調整是:在指導學生朗讀完幾個小動物的對話之后,創(chuàng)設出一個情境,讓學生練習剛學會的“請”和“幫”來說話。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從微觀角度,也就是細節(jié)考慮,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
一、教師語速太快,教學進程太趕,沒有給與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
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學內容安排得比較滿,所以太過于關注自己的教學安排是否完成,而忽略了學生對于知識是否接受,作何反應,由此錯失了很多教育時機的捕捉以及課堂的生成。
二、在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時候,安排了一個蚜蟲資料的介紹,這時已經(jīng)引起了學生足夠的興趣,激發(fā)了他們朗讀的欲望。這時我卻壓制住學生,自己去示范讀了第一自然段。其實我應該充分抓住教育時機,挑學生來示范讀,這樣課堂生成就會自然而然地生成了。
三、在指導學生學習2~5自然段幾個動物的對話時,雖然安排學生朗讀的時間夠多,但是感情始終出不來。思前想后,還是前面的鋪墊做得不夠??梢栽囍岢鰩讉€問題,例如:棉花姑娘求救別人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心情?別人為什么拒絕棉花姑娘?要怎么樣讀出那種禮貌的語氣?引導學生體會完這些問題之后,相信這時候再來朗讀,一切都會是水到渠成,不會再出不來感情了。另外,在分角色朗讀之前,最好把角色分配到個人,這樣在他們討論的時候才不會出現(xiàn)爭執(zhí),浪費時間。在小組展示的時候,臺上四人一人一個角色,老師可以來讀難度比較大的旁白,而臺下的同學可以來讀棉花姑娘作為參與,這樣可以讓他們覺得很有興趣,又不會影響他們觀看臺上的表演。
四、在老師寫字指導環(huán)節(jié),作為示范的教師應該把字寫得超過頭頂,這樣才能讓學生看得更清楚,才能起到示范作用。在展示學生作品時,應該挑一個好的和一個不好的,讓學生自己討論,說說哪個字寫得好,為什么好;哪個字不好,哪里不好。這樣才會有理有據(jù),讓學生心服口服,既能起到示范作用,又能起到警示作用。
五、幻燈片制作方面,應該做到簡潔、簡單、清晰、明了,字要盡量少,要盡量大。這樣學生看得清楚、明白,不費勁。如果事先有要求的,最好讓學生齊讀要求,這樣他們對要求才會做到心中有數(shù),執(zhí)行起來也更高效。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好好修煉自己,每次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不但要從宏觀上考慮到文章內容和語言運用兩個方面,還要從細節(jié)上修煉自己,減慢語速,關注學生,給與充足的時間。提前進行充分的預設,在課堂上做出及時的應對,把握教育時機。感謝這個溫暖的大家庭,把我當做自己家人一樣給與建設性的意見。我會慢慢進步的,謝謝大家!
《棉花姑娘》課后反思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簡短不足篇四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長滿了蚜蟲,燕子、啄木鳥、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語言貼合兒童特點。透過學文,讓學生明白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么地方的害蟲。激發(fā)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學習課文的第一至四自然段,理解課文資料,在各種方式的朗讀中主動體驗故事中主角的心靈世界,并從中了解不同動物消滅害蟲的本領。教學過程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識字教學。本課要求認讀的生字不多,我采取了集中識字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在課題導入時,就出示“姑娘”兩個生字,先讓學生明白這兩個字分開與合在一齊不同讀法,再讓學生比較這兩個字,透過舉例明白姑娘是對女孩子的稱呼,所以都是女字旁?!懊藁ü媚铩笔潜疚牡闹魅斯?,輕聲“花、娘”是本課朗讀中的一個難點,一開始學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兩個是要念輕聲的,雖然有些學生可能念不好,但有了這么一個第一印象后,就方便了對輕聲的指導朗讀。之后,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后,我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了其他生字詞。其中,我抓住了“蚜”和“啄”兩個字,引導學生明白偏旁和字義的關系。另外,我還利用“班”來識記“斑”,組織學生有重點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
2、說話訓練。我設計了三處,第一次是是初讀課文后,讓學生用上“棉花姑娘(),()、()和()來了,但是(),最后()?!迸囵B(yǎng)學生的概括潛力。第二次是在學生再讀課文之后,讓學生用一句話來說說棉花姑娘請了誰、誰和誰幫自己捉害蟲。第三次是在細讀二到四小節(jié)之后,讓學生用上“因為所以”說說燕子、啄木鳥和青蛙為什么不能幫忙棉花姑娘,并從中了解不同動物消滅害蟲的本領。
3、《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理解、體會,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
在教學課文中重點語句:“棉花姑娘生病了,葉子上有許多可惡的蚜蟲。”“她多么盼望有醫(yī)生來給她治病?。 蓖高^請學生看圖,體驗蚜蟲的可惡。透過談感受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潛力。讓學生在讀中去體驗故事中主角的心靈世界。在讀讀、議議中了解一些科學常識。比如,在指導學生讀好棉花姑娘的請求語氣時,我讓學生就把自己當作棉花姑娘,讓他切身感受到棉花姑娘急切求助和痛苦的情緒,從而能夠更到位地讀出棉花姑娘請求的預期。然后透過提示語進行引讀,擴大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帶著自己的感覺去讀,會有不同的效果。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文本資料的理解、感悟。而在指導燕子、啄木鳥和青蛙的話時,分兩個層次,先讀懂話中的意思,再想想用什么感情讀。另外,由于本課的人物主角鮮明,對話較多,加上一年級孩子又十分愛表現(xiàn),所以在指導學生充分朗讀、感悟文本時,我為他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景,在口語交際中有效地指導朗讀,使學生進一步深入文本,獲得了更深層次的感悟。
但由于課堂容量太大,時間不夠,最后的寫字環(huán)節(jié)沒能得以很好地落實,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同時每個環(huán)節(jié)分配的時間過少,整個教學過程顯得過于倉促,目標落實不夠到位。好的課堂就應要有所舍棄,有所側重。想面面俱到最后只會落得個“面面不到”。
另外,我認為自己還有待改善的就是對學生的激勵語言比較貧乏而蒼白,如果更加生動,更加有針對性一點,相信課堂互動會更好。閱讀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值得我細細研究、探討。我要從上好平時的每一堂課開始,積累點點滴滴,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棉花姑娘》課后反思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簡短不足篇五
師:通過剛才的發(fā)言,老師知道對這篇課文,同學們已經(jīng)讀懂了不少內容,如燕子不給棉花姑娘治病是因為它只會捉空中飛的害蟲,還知道了蚜蟲喜歡吃棉花的葉子等等。這說明同學們真會讀書。那么你們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問題呢?
(不少同學都舉起了手,教師點名發(fā)言。)
生:我不懂啄木鳥為什么不給棉花姑娘治???
生:我不懂青蛙為什么不給棉花姑娘治?。?/p>
生:我不懂青蛙說的這句話:我只會捉田里的害蟲,你還是請別人幫忙吧!難道棉花不是長在田里嗎?
生:我不明白七星瓢蟲為什么要告訴棉花姑娘自己叫什么名字?
師:嗬!問題還真不少哇!其實呀,有些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里,有些問題需要我們討論后才能解決。你們能不能通過讀書,去解決這些問題呢?
生:(齊答)能!
師:有沒有這個信心?
生:(充滿信心)有!
師:下面你們讀書吧!如果把這些問題讀懂了,你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仍然讀不懂,也可以找前后桌同學討論一下。
(生自由讀書,也有相互交流討論的,老師巡視相機點撥。)
師:現(xiàn)在已有不少同學在舉手了,看來有許多同學都讀懂了,下面請你們介紹一下,你讀懂了哪些問題?
生:我讀懂了啄木鳥只會捉樹干里的害蟲,蚜蟲不是長在樹干上,所以它不會捉。
生:因為啄木鳥的嘴又長又尖,蚜蟲太小了,它吃不到蚜蟲,所以啄木鳥就不給棉花姑娘治病。
師:(豎起大拇指)你們真行,這個問題解決得很好!誰再說?
生:我也明白了青蛙為什么不給棉花姑娘治病,因為它只會捉田里的害蟲。
《棉花姑娘》課后反思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簡短不足篇六
本組教材是以科學知識為專題編寫的。介紹了工業(yè)、農業(yè)、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等方面的科學常識,引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連續(xù)五篇課文,都是有關科學常識方面的內容,如,地球的引力,新型火車,新型橋梁,每篇文章都引人入勝,都能激發(fā)學生對探索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本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本組課文的朗讀感悟,了解一些科學常識,引發(fā)他們主動留心身邊的科學,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探索、發(fā)現(xiàn)的欲望。
本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我們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么地方害蟲的科學常識。課文采用童話的形式,寓生物常識與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fā)作用。
1、 認識“姑娘”等7個生字。會寫“只、星”等6個字。
2、 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請求的語氣。
3、 認識一些對人類有用的鳥類和益蟲。
1、 學習了生字,認識了一些對人類有用的鳥類和益蟲,練習朗讀不同語氣的文字,完成了知識和能力的目標。
2、 在朗讀中讀好請求的語氣,體會棉花姑娘與四種動物間對話的不同語氣,體會角色內心活動,完成了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3、 在學習中產生愛護人類的益蟲,保護有益的昆蟲、動物的情感。體會棉花姑娘前后感情的變化,完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
棉花姑娘生病了,孩子們很同情她卻無能為力幫助她,心里很著急。根據(jù)學生們的心理,童話能激起孩子們的興趣,引發(fā)共鳴,所以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充分朗讀,在讀中學懂文,悟出情。學生應被一條情感線牽引學文始終,學出滋味。
1、猜謎語:像云不是云,地上開白花。像雪不是雪,遇熱它不化。越冷大家越喜歡?!藁?板書)
2、引入: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棉花姑娘”。齊讀課題。指名讀。注意糾正“hua”、“niang”是輕聲,并練習讀一讀。
(一)圖
1、看圖:請看書中的四幅連環(huán)畫也為我們講述了這個故事。仔細觀察每幅圖發(fā)揮想象來講故事。想好后小組內講一講。
2、交流:出示大屏幕圖畫,看圖講一講。鼓勵有創(chuàng)新的思想。
3、指一名同學連起來講一講四幅圖完整的故事。
(二)文
引入:下面我們看文字是怎么描寫這四幅圖的
1、 聽、看課件的視頻范讀課文。聽后可以說說講了一件什么事,也可以評價教師朗讀。
2、 你想像老師那樣讀一讀嗎?自己自由讀讀,圈出生字,讀會,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解決問題:找出與每幅圖對應的自然段。
3、 交流:1、2段對應第一幅圖;3段對應第二幅圖;4段對應第三幅圖;5段對應第四幅圖;6段鼓勵有興趣的同學自創(chuàng)一幅符合文意的圖畫
4、 指名圖文對照讀課文。(正確流利即可)
5、 檢查生字,理解生詞。
①同學們課文讀得這么熟,一定認識了下面這些詞語。讀一讀。詞與字。一人讀后,其他同學跟著讀。
②跟大家介紹你對每個詞語的了解,并提出不懂的詞語。在生提到蚜蟲時,補充有關圖片。并介紹:蚜蟲是一種昆蟲,身體卵形,顏色有綠、黃、棕色。腹部大,吸食植物汁液,是農業(yè)害蟲。種類很多。統(tǒng)稱膩蟲。也叫蜜蟲。和螞蟻是朋友,給螞蟻蜜露吃。
1、學習第一段
棉花姑娘怎么了?用怎樣的語氣讀好地一段?引導學生感悟害蟲的可惡,棉花姑娘的著急、可憐。并知道讀出這種語氣。
2、棉花姑娘請了那些醫(yī)生給它治病,結果怎樣呢?
小組內選擇一部分練習朗讀。商議怎樣讀好?并交流這樣讀的理由。
3、展示:分組展示。組成員分角色讀每一部分,組內補充。師生評議。讀好語氣,讀出棉花姑娘可憐、請求的語氣;醫(yī)生們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語氣。在評價朗讀中感悟了課文。并隨機板書。“燕子→ 飛蟲;啄木鳥→樹干蟲;青蛙→田蟲”
讀青蛙醫(yī)生的語氣與前兩者截然不同——高興
引導學生體會為什么用高興的語氣,即棉花姑娘知道青蛙是個捕蟲能手,給自己帶來了希望。后來同樣失望難過的語氣也要讀出。
重點讀治病結果一部分。讀讀七星瓢蟲的樣子。棉花姑娘驚奇的語氣。同時通過多媒體資料介紹七星瓢蟲,如瓢狀的樣子,是捕蟲的能手。每只一天能捕一百三十多只害蟲。
引導讀文感悟時充分利用圖畫,讓學生仔細觀察,發(fā)揮想象,聯(lián)系實際,入情入境來體會
4、看多媒體,跟著配樂,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5、小組商議,演一演。并在全班展示。
1、總結自己的收獲。引導學生總結出本節(jié)課認識的捕蟲能手。
并追問: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幾種莊稼的好幫手,你還知道哪些益蟲和益鳥嗎?交流。有杜鵑、喜鵲、烏鴉、蜻蜓、螳螂等。并補充相關資料。
2、布置課下實踐任務
向別人請教或查閱資料,繼續(xù)尋找益蟲和益鳥。畫成圖畫或記錄下來,等下次課交流,并想想怎樣保護他們。愿我們小紅領巾們學了這一課更加愛護益蟲和益鳥,和它們做朋友。
3、講故事《啄木鳥》。提要求:仔細聽,聽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認識了哪些益鳥?
啄木鳥
一棵蘋果樹生病了,身體里長了蟲子,碧綠的葉子發(fā)黃了,它很著急,就請醫(yī)生來治病。
貓頭鷹飛過來,看了看,嘆了口氣,說:“對不起,我只會捉老鼠,不會捉蟲子?!?/p>
喜鵲飛過來,看了看,搖搖頭,說:“對不起,我只會捉樹枝和樹葉上的蟲子,不會捉樹干里的蟲子。
啄木鳥飛過來,它用長長的嘴,這里敲敲,那里敲敲,找到蟲子的洞口,從里邊捉出了好幾條大蟲子。啄木鳥做完了手術,蘋果樹的病好了,慢慢的,長出新葉子。
到了秋天,蘋果樹結了許多大蘋果。
本文的教學分了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一、導入新課;二、圖文結合,初讀課文;三、細讀感悟課文;四、升華主題。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應用了一個猜“棉花”的謎語,形象地描寫了棉花的特點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關于棉花故事的興趣。接著引導學生讀課題,發(fā)現(xiàn)“花”和“娘”的輕聲讀法。
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分別從圖和文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圖,以圖為載體,讓學生看圖猜講故事,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小組中講,看大屏幕上的畫面講,最后做到集思廣益,完善自己的講法,把四幅圖連起來用完整的話講。注重鼓勵有創(chuàng)新的講法。接著,圖文對照。先聽看課件的視頻范讀課文。通過說一說講了一件什么事,也可以評價教師朗讀的形式初步感知課文。然后正確流利地練讀課文,找出與每幅圖相對應的自然段。做到圖文對照讀文。在初讀中還要重視通過多種形式檢查生字,理解生詞。讓學生介紹對詞語的了解,并提出不懂的詞語。遇到難理解的詞如”“蚜蟲”師生交流資料,并補充課件中相關圖片與介紹,幫助學生理解,提高了學習興趣。
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細讀感悟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老師提出的重點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在思考中深入了解故事情節(jié),體會角色內心活動。選擇感興趣的一部分分組商討怎樣讀好每一個角色的語氣,在讀中悟,悟后又讀,并結合圖畫,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入情入境來體會。結合多媒體資源,讓學生跟著配樂,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加深理解,讀出發(fā)自內心的情。最后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商議扮演文中角色把課文演一演,后在全班展示。通過這些環(huán)節(jié)設計,已能讓學生把文學透,內化為自身的才學了。在“升華主題”一環(huán)節(jié)中,第一步的設計,起到了總結的作用,在學生總結收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總結出本節(jié)課認識的捕蟲能手,進一步引導學生擴充還知道哪些益蟲和益鳥,在此教師也為學生補充相關資料,擴大學生知識面,增強他們愛護益鳥,保護益蟲的意識。真正做到由情感落實到行動中。第二步為布置課下實踐任務。通過向別人請教或查閱資料,繼續(xù)尋找一些益蟲和益鳥,并了解關于它們的知識,可畫成圖畫或用文字記錄下來,以待以后交流。這樣,孩子們在實踐活動中,不知不覺產生了對益蟲和益鳥的愛,愿意和它們做朋友,保護它們。這一課的教育作用在此更徹底地落實和深化了。第三步講故事的設計,再一次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聽的能力,并在聽后說說知道了什么,認識了哪些益鳥?既檢查了聽的效果,又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到此,本課也結束了,整堂課的設計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的目標,在豐富的學習形式中練了讀,悟了情,增長了知識,思想受到了教育和熏陶。課內外相結合,培養(yǎng)了多方面的能力。保證了學生始終能以很高的興趣參與學習。
《棉花姑娘》課后反思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簡短不足篇七
《棉花姑娘》一課的教學,完全是一節(jié)還原課,王主任的評課,帶給我一些深刻的思考??偨Y如下:
一是上一節(jié)還原課時,其中必須有自己的思考,想好他的設計意圖,每個環(huán)節(jié)為什么要這樣設計;還要針對孩子們在課堂上的具體表現(xiàn),來考慮如何接話,如何使教學內容、教學語言適合自己的課堂;善于挖掘更有效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
二是低年級語文的學習要抓好兩個重要方面,其一是隨文識字,注意還可以隨課題識字,其二是朗讀。朗讀中貫穿識字、科普知識和以讀促悟。識字過程中還要抓出文中的語言訓練點,比如,在《棉花姑娘》中,第一個點是還有哪些動物醫(yī)生,第二點是碧綠碧綠、雪白雪白。讓孩子們在讀熟的基礎上達到有感情朗讀的目的。
三是自學要求,第二條中的標出文章的自然段,應該再明確一些是要求孩子們用序號標出自然段。第三條中我寫的是“讀并圈出生字詞”,可能孩子不能理解,應該換為通俗易懂的“圈出生字詞、讀讀認認”。由于課前我已經(jīng)讓孩子們預習,上課時就很少讓孩子們再自讀、自認了,其實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讓孩子們圈出來,然后自己讀讀,再讓讀給同位聽一聽,體現(xiàn)了一個“自己讀—合作讀—教師檢查”的過程,一定牢記,以后不能再忘掉!
四是用語需要再準確,比如我說“體會著動物們的心理來讀我們會讀得更好”,其實準確的應該說“體會著人物們的心理來讀我們會讀得更好”。
五是增強自己的科普知識,一定不要在講課中出現(xiàn)知識性的錯誤,比如說螳螂的時候,弄清楚它是否能捉害蟲,他自己是不是就是害蟲,再比如馬蜂能捉害蟲嗎?他一般也只是采蜜。
六是說話訓練方面,“碧綠碧綠、雪白雪白”應該處理得更有層次一些,第一層可以這樣說,碧綠碧綠是什么意思啊,是很綠很綠,雪白雪白是什么意思啊,是很白很白,那老師想說很紅很紅應該怎么說,可以說火紅火紅,想說黑色呢,烏黑烏黑等等。而且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不出示ppt,第二層可以說碧綠碧綠的什么呀?碧綠碧綠的荷葉、碧綠碧綠的小草,那火紅火紅的——,烏黑烏黑的——等等,體現(xiàn)層次性,訓練了說話。課件也要稍有改動。
七是板書范寫一定要漂亮!
八是一定要練好自己的朗讀技巧,要多學習一些播音主持的腔調,加強自己的語言功底,培養(yǎng)自己的語感,這是一項很重要的基本功,必須自己好好修煉!
《棉花姑娘》課后反思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簡短不足篇八
上完《棉花姑娘》這篇課文,本人靜下來做了一番思考,覺得以下幾點是做地比較好的:
1、三維目標設計得體,并且在教學中落到實處。
2、整節(jié)課以故事情節(jié)貫穿始終,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環(huán)環(huán)相扣,過渡自然。特別是一些過渡語,做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直到滿意為止。如:在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的設計如下:棉花姑娘多漂亮,誰來夸一夸她?
生1:棉花姑娘長得白白的,真好看!
生2:棉花姑娘,你好漂亮,我能跟你交朋友嗎?
……
師:是??!棉花姑娘長得白白嫩嫩的,穿著綠裙子,多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小姑娘呀!我們一起來親切地叫她的名字。
生一齊親切地喊出“棉花姑娘”。
學生在一種無意識當中老師就把他們帶進了學習的課題中,改變以往陳舊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學得輕松、自在,筑起了學生學習的心理安全感。
3、學生思維活躍,上課能即使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和問題,使課堂生成更生動、形象。
課堂預設是教師的個人行為,而課堂生成卻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財富。上課中一學生提出:“老師,為什么說七個斑點,就想七顆星星,但是星星是黑色的呀?”我沒有一下子就回答她,而另一位學生馬上接著他的話題,“課文里只是說好像,又不是真的?!笔茄?,多好的解釋,讓我從一時無從解答的困境中走出來。其中這學生提的問題并無多少價值,但是解答的這位同學能一針見血,把他的思路及時拉回,而不把課堂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爭論上。
4、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點設計到位,初見成效。
這篇課文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放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好,我想了好久,最后終于選在了課文的第3、4自然段,因為這兩段與第2自然段是并列的,這時教師可以給他們一些學習指導方法,讓學生通過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完成該兩段的自學,不必按部就班地一段一段學,我們在上課的過程中應該多讓學生通過自學,有了自己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一定的閱讀習慣,從而培養(yǎng)課外閱讀的興趣。
每上完一節(jié)課,我想不會很圓滿地完成各項任務,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下所述:
1、上課拖堂。這是上課中出現(xiàn)最普遍的一種現(xiàn)象,教師生怕學生不懂,苦口婆心,結果自己說多了,把時間占久了,自然而然時間就不夠用了,而且這又是一節(jié)自己精心準備的課,一定要展現(xiàn)給孩子們看,要不實在是太可惜了。
2、課堂調控能力不夠。教師是課堂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但是這節(jié)課卻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在課堂中過分地關注是否教學民主、平等,學生有問題舉手就讓他說,這是對的,但是太多的學生舉手,都讓他們說勢必會顯得有點課堂凌亂,整體感不夠清晰。
3、合作學習點落實了,也讓他們合作了,給學生展示合作成果的平臺太窄了。這節(jié)課由于時間關系,只請了一組上來展示,這個面就太窄了,其實合作學習完之后,后續(xù)工作是非常關鍵的,讓他們盡情地展示以后,會養(yǎng)成一種合作的欲望,而不僅僅是一種形式。
《棉花姑娘》課后反思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簡短不足篇九
《棉花姑娘》是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的科學”?!哆@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棉花姑娘請求啄木鳥、燕子、青蛙等為自己治病的故事,通過這個童話故事,讓孩子們了解燕子、青蛙、七星瓢蟲、啄木鳥的本領,了解他們消滅害蟲的不同本領。
師:同學們知道最后是誰幫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生(齊聲回答):七星瓢蟲
師:你從哪一段知道的?(第五段)
師:對。在課文的第5自然段就告訴我們這個答案,棉花姑娘認識七星瓢蟲嗎?你從哪里看出來?
生讀后回答:驚奇
師:請大家自由練習,讀出棉花姑娘驚奇的語氣(出示這句話)
生讀
師出示圖片,說:“誰能用上課文中的話介紹一下七星瓢蟲?”
生找并回答,集體讀。
師:七星瓢蟲們,你們消滅了蚜蟲,幫助棉花姑娘治好了病,現(xiàn)在你們心情怎樣啊?用喜悅自豪的語氣讀。
師:棉花姑娘們,現(xiàn)在你們一定很輕松吧,身體恢復了健康,你們有什么話想對七星瓢蟲說嗎?
生:七星瓢蟲,你們真是我們的恩人哪!
生:謝謝你們七星瓢蟲!我們永遠會記得你們的恩情。
生:七星瓢蟲,你們是蚜蟲的天敵,而我們最怕這些可惡的蚜蟲了,我們交朋友吧,有你們守著我們,我們的生活會更幸福的。
師:七星瓢蟲的本領可真大啊,你瞧老師編了一首兒歌夸夸七星瓢蟲,
生:讀兒歌。
師:七星瓢蟲幫助棉花姑娘治好了病,瞧?。凑n件)棉花姑娘笑得多開心啊,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棉花姑娘的心情吧(朗讀最后一段)
師:學了第五段,大家想不想當一當小演員,把這段話表演出來呢?
出示課件第五自然段
師:這段話里,有多少個角色?
生:三個。棉花姑娘、七星瓢蟲、還有一個旁白。
師:我們學習小組有六人,三個人一組來一次表演,怎么樣?
生:好
師:請三人小組長分配角色,趕緊演一演吧! (學生三人一組分配好角色,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蟲,有的讀敘述部分)
師:哪一組想上臺來演一演? (三人上臺)
下面的小朋友要認真聽,注意看,如果他們演得確實很好,請給點掌聲;如果你覺得還得改進的話,請你來當導演指導一下該怎么演。待會兒我們要評選最佳演員和最佳評委。
生表演后,臺下學生有的鼓掌。
師:老師看到有的小朋友為他們鼓掌了,他們到底演得怎么樣呀?
生1:我覺得七星瓢蟲飛的時候還要拍者翅膀,不能停下來。
生2:我覺得棉花姑娘演得好,她在問七星瓢蟲的時候很驚奇。
師:你是說她臉上有驚奇的表情吧?
生2:是的。還有,導演那個“圓圓的”讀得不夠圓。
師:那,你覺得應該要怎么讀?
生2:“忽然,一群圓——圓——的小蟲飛來了……”
師:(對著七星瓢蟲):導演,能接受嗎?
生(點頭):能。
生3:導演讀“飛來了”讀得太快了,表演的人不能一下子飛那么快。
生4:七星瓢蟲應該從遠處飛來。
生5:七星瓢蟲在問棉花姑娘的時候要邊飛,要不回掉下去的。
師:小演員們,你們能改進嗎?
生:能。
(三人再次表演,全班掌聲)
老師(小結):今天的最佳演員應該是誰呢?
學生:應該評給棉花姑娘,應該評給導演。
老師:老師要給這兩位最佳演員戴上小紅花,我們的七星瓢蟲還要加把勁呀!最佳評委應該評給誰呢?
在教學《棉花姑娘》時,主要凸現(xiàn)“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科書的對話過程?!边@種過程首先是讀書實踐,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充分的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為幫助學生理解,我采用創(chuàng)設故事情景的方式帶孩子們走入文本,讓學生通過說話訓練、圖文結合、合作表演來理解,通過找一找的方法了解七星瓢蟲的特點,重點理解“很快”、“我們身上有七個斑點,就像七顆星星”;通過動作演示,理解“驚奇”一詞。并通過師生分角色朗讀來訓練本段課文的對話朗讀。促進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先在小組中分角色表演,又讓學生對表演進行評議。把讀、演、評融為一體,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其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學習效果更好。學生在歡樂的課堂氛圍中喚起了學習的情感,既發(fā)展了語言,學會了傾聽、評價、欣賞,又嘗到了成功的喜悅。老師關注了學生的發(fā)展,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教學中,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
1、一節(jié)課安排下來,時間稍顯不足,以致于草草收尾,延伸拓展不夠??梢约尤敫嗟年P于益蟲、害蟲的相關資料和數(shù)據(jù)。
2、課堂調控能力還不夠。一遇到動手或者表演等,孩子們就顯露出自己的天性,如何在課堂活動中調控好紀律也成了我們所要思考的問題。
3、思考:在學生還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前,在課堂教學中,還是應該先統(tǒng)一學法,重點指導學法,可以每堂課主要用一種方法學習,等學生掌握了較多的學習方法后,再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
4、課堂上更多的是上學生說讀懂的,而留給學生質疑的時間還是太少了。這似乎和“只教學生不懂的”還相差太遠。
《棉花姑娘》課后反思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簡短不足篇十
理念是行為的內核,行為是理念的外顯。在新課程的腳步聲中,我們正在不斷地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我們正在與新課程共同成長。骨干教師的展示課已接近尾聲,今天是我上“戰(zhàn)場”-----《棉花姑娘》的教學,讓我想對此說: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由此可見,聞見是教學的基礎,借信息技術能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晦澀難懂的內容生動形象化,很容易實現(xiàn)情境教學。應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它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tài),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有著事半功倍之效,改變了簡單枯燥的語言教學方法,激發(fā)和強化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變抽象為直觀,提高教學效果,節(jié)省時間,加大課堂教學容量,使每個學生的多種感官都能發(fā)揮作用。在《棉花姑娘》這堂課上,我運用了各種色彩鮮艷的圖片,形象逼真的聲音,集成了聲、色、形俱備的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如在指導朗讀第一節(jié)時,我用課件出示課文蚜蟲圖片,圖上棉花姑娘渾身傷痕累累,葉子枯黃,使學生感受到棉花姑娘病得很重,這時我問學生:此時棉花姑娘的心情怎樣?”學生自然而然就體驗了棉花姑娘當時那種難過、急切的心情。再如:理解了全文內容后,我為學生放了這個小故事的課件,生動的畫面,一下子就牽住了學生的心,進一步了解了動物門的捕食習慣,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通過信息技術和語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學生從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過程、方法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從而力求體現(xiàn)三維目標的整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最基本的言語能力表現(xiàn)為語感。而培養(yǎng)語感最直接的途徑是讓學生有效地朗讀?!墩n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边@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語文教學讀是貫穿教學始終的。正是基于讀的重要,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讀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文字中蘊涵的情感。決不通過說教來讓學生理解。如果學生通過讀不能解決的,我也只是提示,引導。然后再通過讀去解決問題。整個教學中只是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本篇課文篇幅較長,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鐘里讓學生把課文讀好呢?我發(fā)現(xiàn)2—4段的結構和內容比較相似。我就設計多次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第一次思考都有哪些醫(yī)生給棉花姑娘看病了。第二次思考燕子、啄木鳥、青蛙為什么不給棉花姑娘看病。第三次是帶著喜愛之情讀。通過幾次有目的地讀,學生自然理解了課文內容,節(jié)省了教師講的時間。在課堂上,我還抓重點詞進行朗讀指導,如:第五段中的“驚奇”第六段中的“碧綠碧綠的、雪白雪白的”……使學生能夠讀得比較到位,同時,以讀代講,通過朗讀較好地理解了課文。在本節(jié)課中,設計了多種訓練朗讀的方式:自由讀、齊讀、個別讀、師生合作讀、分角色朗讀……,每一次讀都有明確的指向,既達到了讓學生多讀、多練的目的,又讓學生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學習勁頭。這樣學生不僅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的步入知識的領域,而且讀的品味越來越濃,在讀中學生的感悟能力越來越強,正因為我在教學中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才得以實現(xiàn)。
例(1):師:蚜蟲被消滅了,太令人高興了,七星瓢蟲們,你們幫助了棉花姑娘,心里怎么樣?
生1:我們感到很快樂!
生2:我們幫助棉花姑娘消滅了蚜蟲,很高興。
生3:棉花姑娘不痛了,是我們幫助了它,我們也很高興。
……
師:棉花姑娘,你們又有什么話想對七星瓢蟲說?
生1:謝謝你們幫我消滅蚜蟲。
生2:現(xiàn)在我感到很舒服,謝謝你們。
……
語文教學的內涵豐厚,教師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還重在挖掘文本的人文因素。在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體會到了幫助人是快樂的,這快樂可以與人分享。被幫助的人學會了如何去感激別人,學會感恩??此埔粋€小小的環(huán)節(jié),卻透露著濃濃的人文關懷。
《棉花姑娘》課后反思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簡短不足篇十一
《棉花姑娘》一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學生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么地方的害蟲的常識。激發(fā)學生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fā)現(xiàn)身邊的科學常識的欲望,樹立保護益蟲的意識。
在教學時,我并沒有按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一般順序進行教學,而是進行了變序教學,通過兩頭抓中間的方法,更有利于學生把握感情基調,理解課文內容。先用課件出示兩幅圖:一幅是棉花姑娘生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蚜蟲,棉花姑娘愁眉苦臉的樣子;另一幅是棉花姑娘長出了碧綠的葉子,吐出了雪白的棉花,她裂開嘴笑了。然后以“看了這兩幅圖后你想說些什么?”引出這部分的學習----品讀課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這兩段內容的學習,我把重點放在了指導學生讀好這兩段內容上。
這一篇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結構是一樣的,句子也十分相似。抓住這個特點,我花時間指導學生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先讓學生讀一讀,接著看圖,再想一想:誰來說說棉花姑娘請誰給她治病了?(燕子圖)棉花姑娘是怎樣請的?棉花姑娘很有禮貌,燕子醫(yī)生給她治病了嗎?為什么?能用“因為...所以…”說一說嗎?接著,我就讓學生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同桌合作自學三、四自然段。自學以后再讓學生進行匯報,這樣設計,不但能讓學生認識課文結構的特點,懂得自學的方法,而且達到我會學。
低年級閱讀教學詞句訓練是重點。課文的第6自然段,重點在于理解“碧綠碧綠”“雪白雪白”,并能積累此類詞語,拓展練習。首先通過看圖理解“碧綠碧綠”,延伸理解“雪白雪白”,拓展abab類型詞語。學生們大部分都能說出此類詞語。例如“碧綠碧綠的荷葉、小草,柳葉”等,還有“雪白雪白的云朵、墻壁、雪花”等。這樣設計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文字的能力和知識遷移的能力。
分角色表演朗讀是本節(jié)課的目標之一,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發(fā)揮想象,把課文內容大膽地表演出來,這樣,學生讀得興致勃勃,演得津津有味。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完成教學目標。
在分角色朗讀時,男同學不能很好的進入角色,有些放不開,總是不如女同學的表現(xiàn),這也是今后要多引導,多訓練的方面。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在教學形式上下工夫,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