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字篇一
梗概:以作者第一人稱的視角講述了以高更為原型的查爾斯·史特利克蘭的故事。他原本是位股票經(jīng)紀(jì)人,有個幸福的家庭,中年時期背離他原本穩(wěn)定的生活,去追求成為畫家的夢想。
制造神話是人類的天性。這是人的浪漫心理對乏味生活的一種抗議。
“造神”與“弒神”,對某個人的膜拜,對某個人的同情,對某個人的關(guān)注,又何嘗不是當(dāng)今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常見的造神現(xiàn)象,突如其來的關(guān)注與爆火,突如其來的謾罵與攻擊。潮起潮落,就在一瞬間。
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里,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交流,而這些符號并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而不確定的。
我們只能踽踽獨行,雖彼此并肩,卻形同陌路,既不能看懂我們的伙伴,也不能被他們看懂。
符號的意義是人所賦予的,它確實模糊,但又確切,共通意義的符號促成了人們之間共同的認(rèn)知與行動。只有如此,人與人之間才能理解溝通,整個社會才能良性運轉(zhuǎn)。但資本、權(quán)力背后隱藏的控制,讓囚禁在鐵塔中的人們看似自由卻難尋自由。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字篇二
“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p>
《月亮與六便士》一書的開篇,就以這句話作為開頭。的確,全書描寫了斯特里克蘭作畫的一生,而他的一生,就是在追求月亮中度過的。
《月亮與六便士》的作者是毛姆,一位著名的英國小說家,,本書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劵經(jīng)紀(jì)人斯特里克蘭,拋棄妻子和孩子,突然轉(zhuǎn)行到藝術(shù)領(lǐng)域,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畫筆譜寫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全部關(guān)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這本書令我觸動,我非常喜歡書中的一段話,想要分享給大家:“我承認(rèn)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種強烈的沖動,渴望一種桀驁不馴的旅程。這樣的安逸總讓我驚懼,我的心渴望更加驚險的生活,只要我能有所改變——改變和不可預(yù)知的冒險,我將踏上嶙峋怪石,哪怕激流險灘?!边@是斯特里克蘭的內(nèi)心獨白,他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他也這樣做了。在如今的世界中,有誰能夠像斯克里克蘭一樣,拋棄一切,,不管金錢和權(quán)利,只為自己的夢想前行呢?斯特里克蘭的一生雖然沒有金錢和權(quán)勢,但他真正的活出了自己,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世界冰冷殘酷。沒有人知道我們從那里來,到哪里去。我們必須身懷謙卑;我們必須看到寧靜之美;我們必須隱忍的活著。讓我們?nèi)ふ掖緲恪⑸屏颊叩膼郯?!他們的無知比我們的知識更可貴。讓我們保持沉默,滿足我們小小的角落,像他們一樣平靜溫順吧,這才是生活的智慧?!?/p>
祝愿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生命中的“月亮”,活出自己!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字篇三
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以法國著名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寫的是年過四十的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拋家棄職去巴黎畫畫,幾年后去了南太平洋島塔希提,在那里度過余生并創(chuàng)作出了價值非凡作品的故事。
月亮代表夢想,遙遠(yuǎn)卻皎潔!每個人都看得到卻很難觸及;六便士代表財富,咫尺但難免俗氣,它是大多數(shù)人選擇的方向。選擇月亮的人很難為別人所理解,即使得不到金錢,追夢人依然快樂、享受!作者毛姆透過小說表達(dá)了夢想和財富的選擇關(guān)系。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怎樣的驅(qū)動,才能不要六便士,賞著月光,衣衫襤褸,包不果腹?可惜,我們還是被六便士所困,抬頭看見月光,低頭撿起了六便士!
人如果沒有夢想,和咸魚又有什么區(qū)別!
可惜,我們中的不少人大概都不清楚自己的夢想吧。如果沒有夢想,那可不可以退而求其次,明白到底想要什么,想過怎樣的生活,想成為怎樣的人?太多的束縛,太多的需求,太多的逃避,最后我們就這樣走完了一生。
也許所有人在小的時候都追逐過夢想,可家人,朋友的不支持,嘲諷,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不再抬頭望月亮,而是踏踏實實低頭撿地上的六便士。也許還會偶爾幻想,抬頭看看皎潔的月亮。可最終還是低頭。太多人給我們出謀劃策,那我們還是自己嗎?我們都應(yīng)該抬頭看看月亮,追逐自己的夢想。而不是活成自己不想要的樣子。他人是為了我們好,可我們不是他們。也許我不是他們心中想要的樣子,但我一定是我自己想要的樣子。
人生就這點,不冒幾次險怎么知道不會成功?別給自己留下遺憾!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字篇四
生活中也許我們能夠忍受孤獨、寂寞,也能夠忍受謊言甚至背叛,但是卻無法忍受觀念不同,更無法打敗理想不同而產(chǎn)生的背離。很多人分手的原因不是為了名和利,也不是不能容忍對方的缺點,只是簡簡單單地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很久以前,我聽人說過一句話,夢想就是給自己定的目標(biāo),因為這個夢想很遙遠(yuǎn),所以走著走著,一回頭發(fā)現(xiàn),不過是一場夢,而錢不一樣,攥在手里,有一種真實感,它可以解凍你的生活必需,解決你很多麻煩。在這之前,我也這么認(rèn)為,可到后來才發(fā)現(xiàn),夢想給人的勇氣,大到自己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就像《月亮與六便士》的思特里克蘭德。
男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本來是一位很普通的證券交易員,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只不過與大多數(shù)女性一樣,有點愛慕虛榮,兩個孩子也健康快樂。
他真應(yīng)該滿足于人世的快樂,盡管這種生活未免庸俗和平靜。但在他們婚后的第17個年頭,他突然離家去了巴黎,拋棄了在外人看來有前途的事業(yè)和美滿的家庭。人們都以為他有了外遇,事實卻讓人大跌眼鏡:他原來只是為了畫畫,而且他以前根本不怎么專長繪畫。別人都以為他瘋了,他幾次險些因饑餓和疾病而死,他的畫作也完全沒有品味,除了個別蹩腳的畫家把他當(dāng)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會買他的畫。他不停地流浪,最后來到了一個小島,與一個土著姑娘愛塔結(jié)了婚。他似乎很知足,只要每天都在那里作畫。但最后他感染了麻風(fēng)病,而且又成了瞎子。新婚妻子一直照顧他,幫助他完成了自己的巨型壁畫。后來他身體潰爛而死,妻子依照他的遺言焚毀了掛滿壁畫的屋子。
故事似乎很荒唐,也確實是藝術(shù)的再創(chuàng)造,但是你我的身邊也許就有這樣的人。為了追求夢想,可以拋棄所有的榮華富貴,可以做出我們認(rèn)為非?;奶坪徒^情的事情,比如弘一法師李叔同??墒菍λ麄€人來說,是一次壯舉,一次人生的涅槃。
在別人眼里,這就是個瘋子,為了一場空想,將原本的生活搞的亂七八糟??稍谶@場孤獨的旅行中,他卻走的越來越堅定。
在我眼中,他的一生就像一條船,突然改變了自己的航海方向。在中年的時候,在生活和藝術(shù)中作出了選擇,即便這個選擇與之前的生活大相徑庭,但他還是選擇遵從本心,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
后來的思特里克蘭德到了塔西提島,在那里他娶了當(dāng)?shù)氐耐林媚飷鬯?,之后全心投入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中,在他完成巨型畫作后,身體潰爛而死。在無盡的孤獨流浪后,他實現(xiàn)了靈魂的釋放。
再回到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身上,他在六便士和高高掛起的“月亮”(夢想)中,毫不猶豫地選擇“月亮”,離開穩(wěn)定生活也代表一種流浪,可“月亮”就是有這種魔力,讓人斬斷后退的一步而走的橋,義無反顧的走接下去的路。
對于六便士和月亮的選擇中,當(dāng)代人也經(jīng)常會有這種困惑,這兩樣?xùn)|西在一定程度上,其實處于對立面,很難存在共存,有時候懷揣著夢想?yún)s選擇六便士,在生活的摧殘中,慢慢變成你厭惡的俗人。
那我只能說,你不是思特里克蘭德,在抬頭看到月亮的時候,你卻選擇了六便士,月亮在你心里依舊高遠(yuǎn)皎潔,可卻不屬于你。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字篇五
不久前便拜讀了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記憶深刻的是書中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追尋藝術(shù)夢想的道路上,表現(xiàn)出對人情與人性的摒棄和過分自私的態(tài)度。也總是想起里面的一句話“只有詩人同圣徒才能堅信,在瀝青路面上辛勤澆水會培植出百合花來?!?/p>
斯特里克蘭德生活過三個地點: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塔希提島,也在這三個地方分別經(jīng)歷了三個女人:妻子艾米、朋友的妻子布蘭妮、土著少女艾塔。
倫敦,土生土長生活了四十幾年。有一份在證券公司穩(wěn)定且收入不錯的工作,一雙聰慧乖巧的兒女,妻子艾米賢惠且知書達(dá)理。留下一張紙只字片語,就輕而易舉抹掉了前面走過的人生軌跡。
之后經(jīng)過馬賽到達(dá)塔希提島,這是他靈魂出竅之后得到升華的地方,在這里他與心中的夢想毫無阻隔。有著一個默默守護(hù)他,忠誠于他夢想,叫做艾塔的土著少女。即便是他快到生命終點,也無損他繪畫才能的發(fā)揮。夢想可以實現(xiàn),但原來如此艱辛!
看完這本書后,我的心緒一直久久不能平。這樣的男人不是典型的渣男嗎?他的出走,做丈夫做父親的責(zé)任去了哪里?搶走朋友之妻,人性的底線在哪里?這些讓我感到憤怒,任何對夢想的追求都不應(yīng)該是自私甚至脫離道德的借口。
文末描述了斯特里克蘭德病死后盛名,把視角又重新拉回到了他結(jié)發(fā)妻子與一對兒女身上。她們心里壓根沒有想過要關(guān)心斯特里克蘭德這些年的遭遇,倒是因為他的盛名,極力標(biāo)榜曾經(jīng)的關(guān)系,假裝付出和理解。如果沒有盛名,他們是否還愿意提起這個曾經(jīng)丟棄她們的人?如果沒有原諒,何必假裝美好?人性的碰撞果然脆弱,道貌岸然的面具在現(xiàn)實對比下顯得如此不堪一擊。
思至為什么思特里克蘭德非要去畫畫呢?文中他說:“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睂α实沟奶幘场⒖瘫〉尿阏Z、拮據(jù)的生活都能泰然處之,這也許是信念的魅力了吧,引領(lǐng)著純粹的靈魂一路前行。
夢想人人有,在現(xiàn)實中有多少人能夠堅持呢?生活中漸行漸遠(yuǎn),很容易就忘記了初心,很容易就有理由說服自己放下,很容易就把別人的看法筑在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壁壘里……也許這輩子都沒有這么大的魄力與自己決裂,但生活給予的饋贈本就是獨一無二。做自己想做的,內(nèi)心真實快樂就好。
月亮很美很孤獨,看上去很近卻那么遠(yuǎn),要做的就是清醒的活著!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字篇六
不久前便拜讀了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記憶深刻的是書中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追尋藝術(shù)夢想的道路上,表現(xiàn)出對人情與人性的摒棄和過分自私的態(tài)度。也總是想起里面的一句話“只有詩人同圣徒才能堅信,在瀝青路面上辛勤澆水會培植出百合花來?!?/p>
斯特里克蘭德生活過三個地點: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塔希提島,也在這三個地方分別經(jīng)歷了三個女人:妻子艾米、朋友的妻子布蘭妮、土著少女艾塔。
倫敦,土生土長生活了四十幾年。有一份在證券公司穩(wěn)定且收入不錯的工作,一雙聰慧乖巧的兒女,妻子艾米賢惠且知書達(dá)理。留下一張紙只字片語,就輕而易舉抹掉了前面走過的人生軌跡。
之后經(jīng)過馬賽到達(dá)塔希提島,這是他靈魂出竅之后得到升華的地方,在這里他與心中的夢想毫無阻隔。有著一個默默守護(hù)他,忠誠于他夢想,叫做艾塔的土著少女。即便是他快到生命終點,也無損他繪畫才能的發(fā)揮。夢想可以實現(xiàn),但原來如此艱辛!
看完這本書我想了很多很多,月亮和六便士,就像魚和熊掌的關(guān)系呀!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字篇七
這本書的故事,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是依據(jù)著名的畫家高更的一生為原型塑造的。
斯特里克蘭德是一個非常怪的人,擁有美好幸福,圓滿的家庭,還不錯的事業(yè),但卻突然離開家庭,想要去巴黎進(jìn)行繪畫,這讓他的妻子覺得他有了婚外情。
在隨后他在巴黎生病,受到了朋友的幫助,可卻讓朋友的家庭毀于一旦,他漠然的態(tài)度在我看來是非常不解的。
以及到后來世人都覺得它是紅毛怪,可從始至終他都在堅定地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畫畫。直到最后我才明白,斯特里克蘭德是一個對理想充滿著熱愛的人,他熱愛繪畫。
再到患病,將死之際,他在家中的墻壁畫出了一幅,傳奇大作,但卻要求他的妻子在他死后將它燒毀,他并不看重自己是否能夠成名,也不看重他擁有多少財富,他只是單純的去享受繪畫的過程。
從全書來看,它的視角是在描述外界發(fā)生了什么事,沒有描述主人公內(nèi)心想法和活動的,但換個角度想想,就了解斯特里克蘭德對夢想,的'堅定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他選擇了月亮,并且堅持到底。
就如同書名所說,月亮與六便士,你會選擇月亮還是六便士呢?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字篇八
圣的層次感覺是類似于莊子的存在(不是說認(rèn)為莊子的理論是圣的絕對標(biāo)準(zhǔn),而是擁有像他一樣到達(dá)通透的境界)
這本書令我最動容的是最后的片段,對兩個孩子的描寫對比,在滿滿的諷刺中結(jié)尾,哇,這種感覺很爽(哈哈哈哈哈)
理科生語言功底比較拙劣啊,盡力表達(dá)自己心里的想法啦!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字篇九
旅行讀書特別有效率,畢竟即使在飛機上可以照相看電影,還是看書更舒服。在獨自旅行的路上讀書更容易有想法。
這本書我是看《一本好書》推薦來的。這個節(jié)目真的很好,用舞臺劇表演的方式呈現(xiàn)了一本書的內(nèi)容,上次看《萬歷十五年》也是因此有興趣的。
讀書以前我以為是表演的夸張,但是讀到書后我發(fā)現(xiàn),書里的內(nèi)容就可以直接拿來做臺詞的。
所以如果是直接閱讀,我一定讀不下去?!兑槐竞脮防镞B旁白都沒有放松要求,所以和我一樣對文風(fēng)有奇特要求的小伙伴們,可以考慮先看節(jié)目再看書。熊師傅說過,有的時候劇透會讓你更懂這個劇,書亦然。
毛姆對一眼能看到頭的生活充滿了不屑,對自由和理想的堅持溢于言表。有的時候我們或許也想逃離,想去往詩和遠(yuǎn)方,但是現(xiàn)實瑣碎又將我們拖了回來。有的時候我們會羨慕勇于放棄現(xiàn)有的一切去追求理想的做法,但是無論什么樣式的生活,都是我們自己的,只有自己可以做主。
讀完書后我只有一個想法,自己的生活自己覺得舒心就好。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字篇十
這本書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講述思特克里蘭德放棄美滿家庭,穩(wěn)定社會地位,追求繪畫理想的故事,書中主人公為了追求夢想,不畏生活的貧窮,無視病痛的折磨,幾十年來從不后悔,這種做法也許只有天才才能做到。
讀這本書的經(jīng)歷有些曲折,天才畫家梵高和高更的故事一直很傳奇,得知《月亮與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原形是高更,而且《月亮與六便士》的名氣很大,便想一探究竟,想看看書中到底寫了什么故事。先是從圖書館借,沒能借到,只借到了一本作者毛姆寫的評論其他著作的書,想著同一個作者,應(yīng)該也不錯,結(jié)果書中所涉獵的故事都不太了解,讀不下去,心里有些失望。后來有幸從朱老師那里借來一本,書到手便立馬讀了起來,也許是期望太高,前幾章作者只鋪墊了一些事情,很無趣,心里有些小失望,此書就被擱置一邊了。突然有一天朱老師發(fā)了一些關(guān)于本書的評論,很有意思,又有了趕快讀完此書的興趣。
本書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講述思特克里蘭德放棄美滿家庭,穩(wěn)定社會地位,追求繪畫理想的故事,書中主人公為了追求夢想,不畏生活的貧窮,無視病痛的折磨,幾十年來從不后悔,這種做法也許只有天才才能做到。此書越往后越精彩,思特克里蘭德最后和土著人結(jié)婚,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小島上,每天畫畫,得了麻風(fēng)病后依舊堅持作畫,眼睛瞎了仍然阻擋不了,他的遺言是死后要把掛滿壁畫的房子一起燒掉……他是用生命在畫畫。
雖然小說的故事有些夸張,我想作者正是想要通過這種對比來表達(dá)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月亮高高在上,虛無縹緲,六便士很不起眼,卻很實在,兩者差距很大,但都不可或缺。在生活中,我們埋頭奔波忙碌的同時仍需抬頭仰月亮,不忘追求夢想,只有這樣生活才更有意義。
最后特別感謝朱老師,能讀完此書,多虧了朱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