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心理論文人際關系題目篇一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關系;心理健康
大學期間,學生們本身處于一個較為特殊的成長階段,這期間大學生的心理影響因素比較多,有積極的影響,有消極的影響。這就需要對大學生人際關系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夠正確的輔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得大學生能有一個較為良好的環(huán)境,促使他們在大學期間心理發(fā)展階段有一個較為健康的發(fā)展環(huán)境。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和人際溝通的行為對大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好的環(huán)境能夠使得大學生們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健康生活狀態(tài),不好的心理健康只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很容易導致大學生在生活中做出較為極端的選擇進而對社會產(chǎn)生一些不良的影響。因此,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環(huán)境的分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環(huán)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大學生家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中的主要家庭成員對大學生的影響具有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員是大學生最親近的人,家庭成員和大學生之間具有血緣關系,這種關系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因此,大學生對家庭成員的信任度也是最高的,家庭的生活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家庭成員的一些行為方式直接在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如果一個家庭成員在生活中有一些不良的行為方式,比如說父母經(jīng)常在大學生面前吵架,父母和大學生之間的矛盾不及時溝通等,這樣只會使得大學生的心理有陰影,要是不能夠采取方式幫助他們,他們會有極大的心理障礙,這樣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具有消極的影響。如果大學生有一個較為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影響,這樣可以讓大學生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理,對以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也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二)大學生的教師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大學生在剛剛進入大學的校園中的時候,第一個接觸的長輩應該就是老師了,在面對新的學習環(huán)境和新的生活環(huán)境,大學生更依賴于教師們的講解,教師們給大學生的印象對大學生以后的生活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對于大學生以前遇見的教師們來說,大學的老師的管理比較疏松,大學生不經(jīng)常見到老師,老師們一般只會對特殊的學生主動進行溝通,對他們進行一些心里上面的教育。除此之外,大學生一般不會主動和老師之間進行溝通。因此,大學生和教師之間缺乏一定的溝通,在大學生心理遇見問題的時候不能夠及時的幫助他們疏散不良的心情進而使他們能夠建立一個健康的心理。大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的建立和發(fā)展是需要老師和大學生們共同主動努力才能夠有成果的。
(三)大學生周圍的同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大學生與同學之間的關系,是大學人際關系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大學這個特殊的階段中,家長和教師只是大學生活中的小部分,大學生大多數(shù)的時間都是和同學在交往。同學之間更加容易建立起密切的關系,密切的同學關系能夠使得大學生們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交往和心理依附關系。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
(一)加強家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
在進入大學之后,學生和家長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情感上的不平衡,情緒變化對另一方有偏見。一方面,父母經(jīng)常把情感上的負擔寄托給孩子,并給予很高期望。另一方面,大學生希望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一方面他們必須離開他們家庭所在地,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開始新的學習和生活,迫使他們去學習獨立面對各種問題;另一方面,盡管他們想要獨立,但由于外部世界和許多的限制,他們不能完全獨立。為了解決這個矛盾關系,需要大學生與父母調整和適應與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需要彼此之間更多理解和信任,建立一個和諧的家庭關系,有利于自身的健康發(fā)展。
(二)提高教師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的措施
但由于大學教育的特殊性,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分散,導致大學教師傾向于關注教知識,忽視了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溝通,組織咨詢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適當召開大多數(shù)學生干部會議,然后讓他們傳遞信息給大部分學生。師生之間的理解可以在對話的內容和形式上進行人文價值交換,改變過于強調書本知識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科學思維、注意和所有的學生交流,經(jīng)常去了解大部分學生的情況,真的做“學生導向”逐步發(fā)展人文精神,建立一個好老師形象,對學生起到好的影響.
三、結語
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進行輔導,使大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以后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能夠擁有一個好的素質,幫助社會建立和諧發(fā)展的文明環(huán)境;一方面又能夠自主發(fā)揮自己的個性,使得社會產(chǎn)生新的資源,為社會的發(fā)展做出貢獻,促進社會上面新能源的踴躍出現(xiàn)。若大學生的心理存在著一定的隱患問題,進入社會后,很可能會做出極端的事情,影響社會文明的發(fā)展。由此可得,輔導大學生使他們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于以后社會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對于輔助大學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huán)境可以促進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夠達到社會和諧發(fā)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宋娟,孫艷平.論心理健康與創(chuàng)造力的關系[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xx(07).
[2] 張建梅.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和人際主觀因素研究[j].傳承,20xx(28).
[3] 田代亮.高職大學生人際關系、人格特質、應對方式及其關系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20xx(05).
心理論文人際關系題目篇二
摘要總結小學生心理咨詢56份案例發(fā)現(xiàn),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在于人際關系。本文總結了小學生三種主要人際關系(包括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及其不良的表現(xiàn),而不適應的人際關系容易引發(fā)小學生的負性情緒,進而影響他們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學校、家庭都應致力于營造一種促進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發(fā)展的環(huán)境氛圍,通過這樣的方式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人際關系心理健康咨詢案例
小學生心理問題是指小學生在身心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內心沖突、困惑、挫折、煩惱、學習與人際關系不適應等心理失調現(xiàn)象?豍。筆者通過56份咨詢案例發(fā)現(xiàn),引發(fā)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很多,但人際關系不良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我國著名醫(yī)學心理學家丁瓚教授認為,人類心理的問題,最主要就是對于人際關系的適應問題。
案例表明,小學生的人際關系中,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是構成小學生最主要的三種人際關系,而人際關系緊張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直接、負面的影響。
一、親子關系問題
親子關系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觸到的人際關系。由于小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在學校,與學前相比,由學前階段父母單向的付出轉向雙向交流,由單純情感轉變?yōu)槎嘣枨?,往往家長卻沒有意識到親子關系的這種變化,所以容易造成親子關系緊張,主要表現(xiàn)為:(1)部分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尤其是在對待孩子學習方面,每當孩子考試沒有達到父母要求的時候,分母就會對孩子謾罵,更有甚者,有些家長施行暴力。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產(chǎn)生多么大的傷害!使他們失去信心,自暴自棄。(2)父母間關系緊張,如經(jīng)常吵架等,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每天都恐懼回家,想到回家就會緊張,他們時刻擔心父母拋棄自己。(3)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們常常更少體會到父愛或者母愛,他們更缺少安全感,表現(xiàn)得很敏感。(4)在發(fā)生某些有沖突的事情時,父母往往不給予孩子解釋的機會,以家長的權威自居,而他們希望得到來自父母的鼓勵。因此,我們認為,和諧的親子關系是保證個體積極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前提。
二、師生關系問題
師生關系,嚴格來講是指學生與教師在校園情境下的一種人際關系。師生關系具有互動性,這種人際關系是以教育為中介因素貫穿于學生的學業(yè)以及教師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過程。教師與學生這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在校園里有特殊的含義,對學生的身心影響深遠。
在小學心理咨詢實踐過程中,師生關系問題也相當突出。如,“我們老師好兇啊,我們班上同學都怕他,但大家的成績卻沒多大提高”等,這些都是不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這種不協(xié)調的師生關系中,教師的言行起著主導作用。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具有絕對權威(尤其是班主任),教師的話就是“圣旨”??偨Y心理咨詢的案例發(fā)現(xiàn),師生關系失調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關系緊張,另一種是關系淡漠?豎。
師生關系緊張,一方面是由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專斷或者要求過于嚴格;另一方面是迫于教學成果的壓力,教師“唯分數(shù)說話”,給學生施以較大的學習壓力,使得學生容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敵對等情緒,行為上常常表現(xiàn)出逃學、裝病、說謊、口吃等現(xiàn)象。
師生關系的另一個方面表現(xiàn)為師生關系淡漠,有的學生說:“我們的老師根本不管我們,什么事情都是隨我們,上課紀律很差”等,這會使其他學生產(chǎn)生失望、煩躁等負性情緒,學生容易失去班級歸屬感,而且將其歸因為老師的管理問題,導致師生情感淡漠,學生的學業(yè)及集體榮譽感較差。
從教師反饋的信息發(fā)現(xiàn),并不是教師不想管好一個班級,而是有的教師課時多,工作繁忙;有的教師由于中間接的“二手班”,先前的老師沒管理好班級,所以遺留下“歷史問題”,盡管也努力了,想轉換管理模式,但學生情緒很大,不適應新的管理模式,而習慣于以前的“自由”模式,教師的努力無效,所以也就“隨他們去”。
但是,從心理健康與教育目的角度來看,教師應多從學生發(fā)展階段的心理特點來開展班級工作,處理好班級中存在的相關問題!教師與學生共同營造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這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以及教師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都會起到相當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同學關系問題
欺負行為有直接欺負與間接欺負,但在小學生中主要表現(xiàn)為直接欺負,包括直接的身體欺負和直接的言語欺負,如給同學身上灑水;給同學起外號,扮鬼臉,散布同學的謠言等等。欺負行為主要發(fā)生在學校教室里,從空間距離上來講,座位靠近的同學間更容易發(fā)生欺負行為。欺負者多為男生,被欺負者多為內向的女生。經(jīng)常被欺負的學生會表現(xiàn)出焦慮、憂愁、孤獨的情緒,而且上課時容易走神,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而經(jīng)常欺負別人的同學如果沒有老師、家長方面的管教,長此以往,則容易形成攻擊性的性格。
鑒于在心理咨詢中的成功經(jīng)驗,建議加強心理輔導老師與各班主任、家長的聯(lián)系、溝通,通過心理輔導老師的橋梁作用,可以協(xié)調小學生與父母、教師的關系。另外,可以通過開展主題班會、家長會的方式,加強家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
以上是從咨詢案例反映的角度分別對小學生不良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進行的初步分析,對小學階段的教育以及今后的實證研究會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注釋:
?豍朱桃英,張桂蘭.中小學生的心理行為問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xx.9,44-46.
?豎宮立波.談談中小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青年與未來,1994.2,19-21.
心理論文人際關系題目篇三
【摘要】 目的 探討人際關系敏感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為高校進行新生教 育及心理咨詢機構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提供依據(jù)。方法 抽取某大學20 04~20xx級新生中人際關系因子超3的新生339人,對其scl90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結果 ①人際關系敏感新生的各因子分顯著高于新生總體和全國常模,且顯著性達 到0.001水平;②人際關系敏感因子與其他因子間存在顯著相關,顯著性達到0.01水平。結論 人際關系敏感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忽視,學校可以通過開設選修課 、專題講座 或團體訓練等方式對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 心理健康;大學新生;人際關系
a study on the state of mental health of freshen with interpersonal-relationsh ip ning, guo xiaolia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weihai 264209,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the mental health offreshmen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nsitivity, and to supply a science ba sis for mental-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s. methodschose 339freshmen with sco r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nsitivity no less than 3 from all freshmen in20xx~20xx. results①the factor scores of freshmen with inter personal relation ship sensitivity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cores of all freshmen and nation al model at 0.001 level. ②other factors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factor of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nsitivity at 0.01 level. conclusionit is importantto 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freshmen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 ip sensitivity. colleges should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 by supposing e lective course, lecture, group training etc.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freshmen; 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
人際關系敏感主要指個體的不自在與自卑感,特別是與其他人相比較時更加突出。在人際 交往中的自卑感,心
神不安,明顯不自在,以及人際交流中的自我意識,消極的期待亦是這 方面癥狀的典型表現(xiàn)。大量調查研究表明,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在大學新生的心理問題檢出率 中排第二位[1-4]。
大學新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正處于從青少年向成年的轉變期,也處于從中學生向 大學生的角色轉變期,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既不同于中學生,又與高年級的大學生有所區(qū)別,他 們既有擺脫緊張的高中生活之后的輕松與愉快,又有面臨大學生活的困惑與不知所措。他們 能否順利度過大學的適應期,對于他們以后的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發(fā)展都有很大影響 。在他們適應大學生活的過程中,適應新的人際交往模式,調整人際交往策略,對他們而言 ,是一項比較艱巨的任務。研究人際關系敏感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期對高校進行新 生入學教育以及學校心理咨詢機構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提供科學的依據(jù)。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調取某大學20xx級到20xx級的新生有效心理檔案共9432個,從中選取人際敏感 因子大于等于3分的新生339人,其中男生246人,女生93人,平均年齡19歲。
1.2 工具 癥狀自評量表(scl-90)[5] 該量表由derogatis(1975)編制,具 有較高的信、效度,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包含90個項目,內容涉及比較廣泛的精神 病癥狀學內容,如思維、情感、意識、行為、人際關系、生活習慣、睡眠等,包括10個因子 。量表采用5級計分制,1-沒有,2-很輕,3-中度,4-偏重,5-嚴重。因子分達到3分以上, 超出正常平均分,一般認為該因子的嚴重程度已經(jīng)達到或超過中度痛苦水平,表明可能有比 較明顯的心理問題。
1.3 數(shù)據(jù)處理 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上?;菡\大學生心理測驗綜合系統(tǒng)掃描錄入,并使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進 行統(tǒng)計分析,并進行t檢驗和相關分析。
2 結 果
2.1 人際關系敏感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問題的主要表現(xiàn) 對人際關系敏感因子的9 個條目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對其進行排序,結果見表1。
2.2 人際敏感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將人際敏感新生的各因子得分與20xx到20xx新生總體 的得分以及全國常模進行t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人際敏感新生的各因子分均顯 著高于新生總體和全國常模,且顯著性達到了0.001水平,結果見表2。
2.3 人際因子與其他因子的關系 通過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人際因子與其他因子都顯著相關 ,且顯著性達到了0.01水平,結果見表3。
3 討 論
大學新生剛剛經(jīng)歷了緊張的高考,滿懷對大學的期望和憧憬,但是,當他們踏入大學校園之 后,很多學生卻發(fā)現(xiàn)大學并非他們想象的那樣美好,而是充滿了困惑和迷茫。以前的學習生 活都是老師和家長安排好了,自己照著去做就可以了,現(xiàn)在一切都要自己去安排,但是自己 又缺乏這種能力;以前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考大學,現(xiàn)在考上了大學,卻沒有目標了; 以前同學都在一個固定的教室里,每天都能見面,現(xiàn)在卻很少有這樣的機會,除了宿舍同學 ,與其他同學接觸的機會也很少;高中的老師天天督促著學習,大學的老師上完課就走人; 大學里有那么多社團,我應該加入哪一個,到底是學習重要,還是鍛煉其它能力重要?等等 這一切突如其來的問題,讓這些新生有些不知所措。
在這些問題中,人際交往模式的改變,是影響大學新生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從筆者與 部分被邀請新生(scl-90因子分有超3的學生)的談話中了解到,提到人際問題占到30%以上 。他們的人際不適應主要有以下表現(xiàn):①沒有知心朋友;②感覺大學的人際關系比較復雜; ③想念以前的同學、朋友;④人際交往圈子小;⑤不知道如何跟人交往;⑥周圍比自己強的 人太多,有些不甘心;⑦不知道如何跟異性交往;⑧想改變自己的交往現(xiàn)狀,不知道怎么 去做;⑨宿舍同學生活習慣不一樣,容易產(chǎn)生摩擦,等等。
對其問題根源進行分析,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①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存在心理矛盾。很多學生一方面抱怨自己找不到知心朋友,另一方面, 又由于受到家長或同學的影響,在與人交往時,又不愿意或者不敢與人交心,害怕自己在人 際交往中受到傷害;②缺乏交往技巧。很多學生在高中期間,一切以學習為重,不是很重視人際交往,到了大學 之后,意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意義,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和同學“打成一片”,和同學在一起 ,找不到話題,因此非常苦惱;③性格原因。一部分同學由于性格比較內向,與人交往時比較被動,因此到了大學,交往的 對象僅限于宿舍同學或班級部分同學。自己認識到這樣不利于以后的發(fā)展,但是又不知道如 何改善;④生活習慣存在差異。大學生一般來自不同的地方,在生活習慣上存在差異,因此會產(chǎn)生摩 擦,這也是影響新生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原因;⑤過于留戀過去的同學關系。有的學生來到大學之后,反映以前跟同學關系挺好的,朋友也 很多,可是到了大學,人際關系卻不怎么樣了。他們將重心放到想念以前的同學、朋友,忙 著跟以前的同學、朋友聯(lián)系,卻忽略了身邊的新同學,這樣也容易被身邊的同學忽略;⑥過于在意別人的評價。本研究結果顯示,人際敏感因子中“當別人看著你或談論你時感到 不自在”條目得分最高。筆者在談話中也深有感觸,確實些同學由于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 價,太想在別人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導致其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容易緊張、焦慮,掩飾 自己,甚至減少與人的交往。
從本研究的結果看,人際敏感確實對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重要的影響,這部分新生的 心理健康相比其他新生,更應該引起學校的重視。學校心理咨詢機構也可以通過個別邀談、 開設選修課、專題講座、進行團體訓練[6,7]等形式,促進這部分學生的人際交往 ,提高他們心理健康水平,建設和諧校園。
4 參考文獻
[1]何心展,張林,尤海燕,等.7763名大學新生心理癥狀調查研究.中國康復理論與 實踐,20xx,12(1):81-83
[2]彭香萍.當今高校新生的主要心理問題及輔導策略.心理科學,20xx,29(1):211 -213
[3]朱愛榮.大學新生心理狀況分析.高教研究,20xx,(2):75-78
[4]劉忠秀,尹星星,尤海燕,等.8402名20xx級大學新生癥狀自評量表調查分析.中 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xx,13(2):188-190
[5]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 志社,1999:31-35
[6]尚云,李輝,高俊.人際交往團體輔導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中國健康 心理學雜志,20xx,13(5):369-371
[7]江琴.團體心理咨詢促進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實證研究.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 科學版),20xx,7(1):30-33
心理論文人際關系題目篇四
摘 要:為探討大學生情緒智力和人際關系的內在聯(lián)系,用《情緒智力量表》和《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對其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情緒智力與人際關系整體上有顯著的正相關。
關鍵詞:大學生;情緒智力;人際關系;顯著的正相關
1.問題的提出
情緒智力主要是指個體在加工和處理情緒信息和情緒性問題的一種能力[1]。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某種交往方式產(chǎn)生相互影響而形成的比較穩(wěn)定而直接的心理關系[2]。大學階段是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但是現(xiàn)階段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并不理想。因此,探討大學生情緒智力與人際關系之間的關系就非常必要。
2.研究方法
2.1研究被試 以班級為單位,用整群隨機抽樣法選取鄭州大學在校大學生,共發(fā)放問卷450份,回收425份,回收率94.44%,剔除問卷45份,有效問卷共405份,有效率90.00%。
2.2研究工具
2.2.1《情緒智力量表》。采用schutle等人[3]編制的情緒智力量表(eis)來考察大學生情緒智力的特征。
2.2.2 《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采用鄭日昌等人編制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分數(shù)越高,說明人際關系行為困擾越嚴重。
2.3 施測過程 測量過程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測試,要求被試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按指導語的要求填寫問卷。全部數(shù)據(jù)采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與分析。
3.結果
3.1大學生的情緒智力、人際關系在人口統(tǒng)計學上的特點
3.1.1不同性別大學生的情緒智力、人際關系得分的差異比較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鄭州大學大學生情緒智力和人際關系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情緒智力和人際關系上以及在各個維度上的得分均無顯著性差異。
3.1.2不同年級大學生的情緒智力、人際關系得分的差異比較
運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不同年級的在校大學生的情緒智力和人際關系得分進行比較。結果表明,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知覺情緒、調控情緒和情緒智力總分上差異顯著,而在理解情緒和運用情緒維度上差異不顯著。在與人交談、交際交友和人際交往總分上差異顯著,而在待人接物和與異性交往方面差異不顯著。結果見表1
3.1.3 獨生與非獨生大學生的情緒智力,人際交往得分的差異比較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獨生與非獨生大學生情緒智力和人際關系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除在理解情緒的能力方面的差異顯著外,他們在其他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結果見表2
3.2大學生情緒智力與人際關系的相關研究
本研究相關分析得出結果:情緒智力在與人交談維度上,與情緒智力各個維度和情緒智力總分有顯著相關,人際關系總分與知覺情緒、運用情緒和情緒智力總分上顯著相關。具體結果見表3.
4.結論
性別對情緒智力和人際關系四個維度和總分沒有顯著性差異。年級在情緒智力和人際關系總分上差異顯著,對各個維度的影響不平衡。除在理解情緒的能力方面的得分差異顯著外,獨生和非獨生子女在其他方面的得分都不顯著。情緒智力和人際關系總體上呈顯著的正相關。(作者單位:鄭州大學)
參考文獻
[1] 許遠理.情緒智力組合理論的構建與實證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xx.
[2] 時榮華.現(xiàn)代社會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314-315.
[3] 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emotional ality and inspanidual differences,1998,6(25):167-177.
[4] 陳偉偉.大學生情緒智力的初步研究[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xx,11(1):107-112.
心理論文人際關系題目篇五
【摘要】 目的:本文著重于初探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方式與人際交往的研究。方法:選取712名蘇州大學本科生,分別接受情緒調節(jié)方式量表、人際交往能力量表的評定。結果:大學生對于不同的情緒,調節(jié)方式有很大差異,男生偏向重視調節(jié),女生則無明顯偏向。針對悲傷和害羞兩種情緒的調節(jié)方式對人際交往能力有較大的影響,對于害羞進行維持調節(jié)的大學生比那些運用重視調節(jié)的大學生更易獲得較好的人際關系,其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概率是重視調節(jié)學生的1.74倍。結論:當下大學生對于害羞、悲傷等情緒的忽視調節(jié)欠妥,對于悲傷、害羞、憤怒等負面情緒,建議大學生采取正確的宣泄以及積極的調節(jié)方式。有效的情緒調節(jié)能幫助個體獲得良好的情緒和人際溝通技巧,更好地滿足社會和環(huán)境的需求。
【關鍵詞】 情緒調節(jié); 人際交往; 學生
情緒人人都有,但未必人人了解,也未必人人都能調控。日常生活中,因情緒失控造成的悲劇和失誤比比皆是,再加上生存壓力產(chǎn)生的催化劑,好情緒、好心情著實難覓。情緒是個體對重要的機遇或事件作出適應的生物反應傾向:一般認為,情緒包括基本情緒和復雜情緒[1]。lzard[2]指出有8~11種基本情緒,如快樂、驚奇、憤怒、悲傷、恐懼、厭惡、興趣、羞澀、羞愧、蔑視、內疚等。情緒調節(jié)最早出現(xiàn)于發(fā)展心理學領域,根據(jù)調節(jié)的努力程度,情緒調節(jié)可分為重視調節(jié)、忽視調節(jié)和維持調節(jié)[3-5]。重視調節(jié)指對情緒進行積極的干預,努力使某些情緒增強。這種調節(jié)在臨床上常被采用,如對抑郁或情緒淡漠癥的患者進行增強調節(jié),使其調整到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忽視調節(jié)主要指對強度過高的情緒,尤其是負性情緒所進行的調整和修正,如降低狂躁患者的狂躁強度,使之恢復平靜;維持調節(jié)主要指人們主動的維持和培養(yǎng)對自己有益的正情緒,如興趣、快樂等,使這些情緒維持在一定的程度或范圍。能力按照功能劃分可分為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其中,人際交往能力已成為人的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6]。依據(jù)文獻[7]所述,本文將人際交往能力定義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個體為了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表現(xiàn)出有效和適宜的交往行為所具備的能力特質。大學生不同的情緒調節(jié)方式對人際交往有影響,尤其對大學生個體健康化人才發(fā)展起較大作用[8-9]。本文將著重研究三種情緒調節(jié)方式,分別為情緒忽視(簡稱忽視)、情緒重視(簡稱重視)、情緒維持(簡稱維持)。從主動交往、廣交朋友、沖突解決、情感支持、語言表達五個維度測量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展開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被調查者為蘇州大學各個校區(qū)本科生共712名,包括文史類207名、理工類100名、藝術類14名、醫(yī)學類391名。其中男228名,女484名,年齡18~22歲,平均20歲。
1.2 方法
1.2.1 情緒調節(jié)方式問卷 這是一個自編問卷,用于測量生活中對10種基本情緒(內疚、害羞、快樂、厭惡、痛苦、興趣、悲傷、憤怒、恐懼、羞愧)進行的減弱型調節(jié)、維持型調節(jié)、重視型調節(jié)。調節(jié)頻率用“1-從不這樣,2-極少這樣,3-有時這樣,4-經(jīng)常這樣,5-總是這樣”表示。
1.2.2 數(shù)據(jù)轉換 將每種情緒在三種調節(jié)方式的使用程度相加,得到10種基本情緒的調節(jié)量,根據(jù)調節(jié)調節(jié)量的大小,將各個情緒的調節(jié)分為忽視、維持、重視三種方式。
1.2.3 人際交往能力評價方法 人際交往能力量表采用buhrmester d,furman w,wittenberg m(1988)的人際關系能力問卷(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icq)[10],結合中國當代大學生心理特征,進行文獻綜述、訪談即開放式問卷調查,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問卷由主動交往、廣交朋友、沖突解決、情感支持、語言表達五個維度構成。數(shù)據(jù)轉換:將各項目評分相加,得到人際交往能力水平的平均數(shù),大于等于3分表示人際交往能力良好。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as 9.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大學生對10種情緒的調節(jié)方式 由表1可見,對于不同的情緒,其調節(jié)方式也有很大差異。例如對快樂的維持調節(jié)明顯高于忽視調節(jié),對興趣的重視調節(jié)最顯著,而對厭惡情緒普遍采用的是忽視調節(jié),對內疚的調節(jié)則三種方式差距不大。
2.2 三種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性別差別比較 由表2可見,對于內疚、快樂、憤怒和痛苦四種情緒的調節(jié)方式,在男女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男生的情緒調節(jié)方式偏向于重視型,女生則比較偏向于維持調節(jié)和忽視調節(jié)。
2.3 不同情緒調節(jié)方式與人際交往能力的關系以及交際能力良好(≥3分)的logistic回歸結果 表3反映了人際交往能力好的大學生的情緒調節(jié)方式是否有差別,用 字2分析得出結果顯示:在10種情緒中,害羞和悲傷兩種情緒的調節(jié)方式對人際交往能力產(chǎn)生了影響,對害羞和悲傷采取不同調節(jié)方式的學生在人際交往能力得分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5)。不同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交際能力良好(≥3分)的logistic回歸結果反應了對于害羞進行維持調節(jié)的大學生比那些運用重視調節(jié)的大學生更易獲得較好的人際關系,其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概率是重視調節(jié)學生的1.74倍,而對于悲傷和羞愧的忽視調節(jié)比重視調節(jié)更難獲得良好的交際能力。
3 討論
情緒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情緒聯(lián)系著個人情境,反映著人們的生活目標、信念以及對世界的認知。大學生自身發(fā)展需要有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和適當?shù)那榫w調節(jié)方式[11]。本文初步探索了情緒調節(jié)方式和人際交往之間的關系。
3.1 情緒與情緒調節(jié)方式 情緒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它具有鮮明的生理基礎。lazarus[12]情緒狀態(tài)標志著個體適應環(huán)境時的生物性動力狀態(tài),每一種情緒都代表著某種適應動力。情緒調節(jié)發(fā)生與情緒感受過程之中,情緒調節(jié)就是在感受情緒時忽視、重視、宣泄的傾向。良好的調節(jié)能更好實現(xiàn)情緒的適應功能。 按照gross[13]的情緒同感模式,人們在感受和表達情緒時,總是要考慮情緒發(fā)生的原因、情緒表達的時間、地點及形式的適當性,所以,在情緒感受過程中調節(jié)也同時發(fā)生。從10種情緒的調節(jié)方式來看大學生對于快樂的維持調節(jié)明顯高于忽視調節(jié),對憤怒的忽視調節(jié)明顯多于重視調節(jié)。另外,對恐懼、厭惡、羞愧等情緒,大部分人會采取措施進行調節(jié),但是分重視忽視兩種選擇不一,對內疚的調節(jié)則三種方式差距不大。
3.2 性別差異 情緒調節(jié)方式與個體內部情緒相關模式有著密切關系,這些個體內部情緒相關模式涉及由生理、文化及學習決定的許多個體差異,性別差異包含著復雜的生理、文化及學習因素,就成為情緒研究的重要變量[14]。本研究表明,情緒調節(jié)方式中都存在著一定的性別差異:男生對于情緒的調節(jié)多采用重視的調節(jié)方式,女生則傾向于選擇重視與忽視調節(jié)方式。
3.3 人際交往能力與情緒調節(jié)方式 人際交往能力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個體為了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表現(xiàn)出有效和適宜的交往行為所具備的能力特質。在人際交往能力與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表格中顯示了在10種情緒中悲傷、害羞兩種情緒的調節(jié)方式對人際交往能力產(chǎn)生了影響,對于悲傷、羞愧進行重視調節(jié)的大學生更易獲得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而對于害羞,則是采取維持調節(jié)的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較好。
綜上所述,合理的情緒調節(jié)方式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處理自身發(fā)展、社會交往等問題。而當下大學生對于害羞、悲傷等情緒的忽視調節(jié)欠妥,對于悲傷、害羞、憤怒等負面情緒,建議大學生采取正確的宣泄以及積極的調節(jié)方式。有效的情緒調節(jié)能幫助個體獲得良好的情緒和人際溝通技巧,更好地滿足社會和環(huán)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gross j j,levenson r nal suppression:physiology,self-report,and expressive behavio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y,1993,64(6):970.
[2] lzard c psychology of emotions[m].new york:plenum,1991:27-57.
[3]李梅,盧家楣.不同人際關系群體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比較[j].心理學報,20xx,37(4):517-523.
[4]方平,李改,劉金秀.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調查與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xx,19(5):60-65.
[5]李璇,侯志瑾,黃敏兒.社交焦慮大學生元情緒評價,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探索及指導[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xx,19(2):231-233.
[6]王翔南,程一波,周玲娟.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干預的構建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xx,8(22):63-66.
[7]黃敏兒,郭德俊.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方式與抑郁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xx,15(6):438-441.
[8]王慧,孟婷婷,陳仙.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的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xx,28(11):1031-1032.
[9]劉佰橋.人際交往訓練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xx,16(5):489-491.
[10]方翰青,繆寧陵.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現(xiàn)狀調查分析[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xx,7(5):69-73.
[11]展寧寧.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策略與人際關系困擾及生活滿意度的關系[j].石家莊學院學報,20xx,12(6):115-120.
[12] lazarus r the primacy of cogni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4,9(2):124-129.
[13] gross j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an integrative review[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2(3):271.
[14]齊原.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的現(xiàn)狀研究[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教育,20xx(1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