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shù)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fā)生后撰寫的。優(yōu)秀的報告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報告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大學生專業(yè)實訓報告書 大學生專業(yè)實踐報告總結篇一
實習地點:某國有企業(yè)
實習時間:20xx年x月xx號--xx月xx號
實習目的:通過這次實習拓展自我人際關系,從社會實踐中開拓視野等。
實習的內容和經過:有幸進入了國有企業(yè)工作實習。實習時間從七月十二號開始至八月二十七號結束,歷時近三十六天的社會實踐。首先談談關于銷售,我領悟到一條經驗,這就是不能只做批發(fā),而不搞零售。不能死守單一價格,而應價格緊隨市場走。批發(fā)是為了大市場,但是零售的市場也不容忽視。雖然批發(fā)能很快收到效益,但是零售也可以積少成多。就以這次銷售桂圓來說,批發(fā)時可以一次拿到一萬元訂單,但是本地零售也可以,只不過是這家一千元,那家五千元這樣累積起來而已。做批發(fā)的采購商多數(shù)是發(fā)貨至外地的,他們往往考慮車費、油費、住宿費等成本問題,也考慮天氣問題。這個暑假,臺風天氣特別多,對于果品來說是一個克星。桂圓在臺風過后都會被雨水打掉在地上,留在樹上的桂圓賣相也不好,因為桂圓表皮有黑點,采購商根本看不上眼,因此果農就很難賣出去,一場臺風可以說損失慘重。這時候林場再搞大批量銷售時不可能的,因為采購商不會來,除非和林場場長交情比較好的才會勉強批發(fā)。此時此刻,能夠拯救桂圓銷售慘狀的只有挖掘零售的市場空間,為此我還特意跟楊副場長商討零售的工作事宜。但這個時候,同一時間不止我們林場有桂圓的銷售,其他果園也在銷售桂圓,楊副場長畢竟是老江湖,他建議我先去市場上看看桂圓的銷售情況,回來再做決定。于是在楊副場長的建議下,我先去我們縣里的市場調查了一下,回來后剛吃完飯又跑去鎮(zhèn)里的市場參觀,確定市面上桂圓的銷售量很大而供應量很少的現(xiàn)象后,我欣喜若狂地回來報告楊副場長,楊副廠長當即決定放開零售的工作,并且由我負責銷售渠道的開展。在做桂圓的零售時,我還實時根據(jù)市場需求變化,即時調整零售價格,很快取得了消費者的認可。憑借著我自己的人際關系,以及我爸的幫忙,受臺風影響的五萬多斤桂圓不到半個月就銷售一空。通過銷售,我認識了很多以前從沒認識的陌生人,這些人有富林鎮(zhèn)本地的,也有外地的,如廣州、茂名、湛江、汕頭等,有省內的,也有外省的,如廣西、貴州、云南、福建、江西、湖南等。這些人,想必會在以后的生活中繼續(xù)給以我?guī)椭陀绊憽?/p>
然后我學到了管理的藝術。在國有企業(yè)實習,我并沒有當自己是一個實習生,而是把自己定位在學習生的位置上。進入林場伊始,我就進入了被管理者的身份,受領導的管理。在工作單位,管理的松緊程度明顯不同于學校。由于云浮市國有大云霧林場是國有企業(yè),是政府機構,在里面工作的人都是公務員,大部分人都和我有著同等學歷,而且他們都已參加工作十幾年,有的甚至快要退休了。所以進到里面就覺得自己經驗很淺,資質單薄,自然對我的管理師從緊的。但是場長還是很照顧我,并且?guī)ьI我學習怎樣去管理整個企業(yè),不斷給與我啟發(fā),授我以漁。至今為止,他說的“要想成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須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藝術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員工,你的下屬。在管理時,要因人而異!”這些話一直縈繞在我腦海里。有這樣的“好老師”我當然求之不得,整個暑假我都跟在他身邊學習。當上采購商聯(lián)絡員之后,我一下子就晉升了一個級別,可以直接管理三十幾個采摘工人。一下子,我有由被管理者轉換為管理者的身份,剛開始還真是適應不了。這些工人真可謂魚龍混雜,有本科的,也有文盲的;有大媽級的,也有小妹級的;有省內的,也有省外的。管理他們首先遇到的便是溝通問題,為此我花了好長時間琢磨,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運用我在大學學到的些許管理知識,和他們相處一個星期左右基本可以較好交流了。采摘桂圓是一個體力活,所以我特意將三十幾個人按身材的高矮、肥瘦分組。高的就上樹摘果,矮的就在樹下收拾入筐,肥的就挑籮筐,瘦的、體質較差的就負責桂圓的分揀。如此一來,桂圓的采摘效率成倍增加,直接增大了貨品供應量,所取得的經濟收益不言而喻。
實習心得體會:最后我體會到掙錢真的很不容易。雖然實習的單位是國有企業(yè),可能你會認為這是一份朝九晚五,有著固定上下班時間的工作,但是進入林場工作情況卻不是這樣。在林場里有時為了趕貨,從早上天亮開始一直工作到天黑,還要幫忙搬運大箱貨物,在一百多畝的果場內來回走,收拾殘枝,這絕對是非常消耗體力的工作。除此之外,還要林場、市場來回跑,雖然有摩托車,但還是感覺很累人。實習結束時,我去領工資,三千五百塊錢里滲透著我的汗水??粗约盒量鄴陙淼腻X,我淚水就直在眼睛里打轉。在大學里,我是脫產學習,過著父母供養(yǎng)的日子,完全不知道錢來的是多么不容易。這次社會實踐讓我明白了父母為什么兩鬢發(fā)白,滿手老繭,都是因為工作太辛苦了,我的心里充滿了愧疚。
經歷了真正的社會實踐后,我的人脈得到擴大,我也學會了管理在工作中的作用,更加理解了實踐的重要性,領悟到了掙錢的艱苦,因此,要作為新時代的強人,我們只能想和做結合,更要懂得堅持,也要有毅力和智慧的去完成每一件事。
大學生專業(yè)實訓報告書 大學生專業(yè)實踐報告總結篇二
20xx年2月15日到20xx年5月15日
武漢市華軟信聯(lián)有限公司
實習單位:武漢華軟信聯(lián)有限公司
實習部門:商務部
職 位:商務代表
大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里學習,學校里學習的是理論知識,而很少實踐,我們還不能做到學以致用。剛出來工作的大學生存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沒有工作經驗。公司的根本目的都是以益利為目的的,它不是慈善機構,所以一般不會讓你去它那里學習經驗什么的,它要的人才是能為它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才,最好就是馬上能見效的人才,不必再為培養(yǎng)人才而花多那些成本。對于剛進公司里面什么都不懂的大學生來說,如果不能在它規(guī)定的期限內為它創(chuàng)造價值,那么只有走人的份了。
基于上面的原因,我們大學生實習就成為了必然的課程了,通過實習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認識公司與學校的不同之處、認識到自己與公司的要求還差多少、認識到社會上所需要的人才類型是什么,從而更有針對性的去禰補自己的不足。通過實習把所學到的知識用于公司,為公司創(chuàng)造價值。如何去利用電子商務知識來解決公司所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運用電子商務來提高企業(yè)的效率成為我們的重中之重。
1、熟悉環(huán)境:
每個地方的生活習慣不同,只能是自己去適應環(huán)境而沒有環(huán)境去適應你的。同樣的情況下,其它人為什么就可以在這里生活而我們就不行呢?誰能保證以后的情況會怎么樣,有可能比這里差一百倍也說不定,我沒有抱怨,抱怨于事無補的。實習的目的在于提高個人的整體能力,去適應環(huán)境也是實習的一部分之一,遇到這種環(huán)境只有自己去調節(jié),去改變,才能讓自己成長得更快!
2、培訓:
第一天上班,公司里的劉經理來給我們培訓,這個是工作之前必要的。不管是從事銷售工作,還是在公司做其它的事務,公司里每個員工都必需清楚了解到自己公司的產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么去用?公司是怎么樣的?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作為公司的一位員工,連自己公司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他一定是不負責的人,也不會為工司帶來多大的價值。
劉經理給我們簡單地講了公司的產品,并講了一些如何成功營銷的例子。我覺得了解公司的產品五分鐘就足夠了,但是要真正了解它的話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還要了解到它的賣點是什么,客戶為什么要買你的產品呢?這些都不是說培訓一倆天就可以全部明白,當你明白后又怎么樣去用這些你了解到的去跟客戶講清楚?看似簡單的東西其實一點都不簡單,所以雖然我們知道了公司的產品,但更深層次的理解我還沒有,有很多事情都不明白,但就是心里又說不上那里不明白!
3、找資料:
由于我們進行的`是電話營銷的實習工作,所以找資料就是利用各種途徑來獲取企業(yè)負責人或總經理的電話號碼及公司地址。在整個工作過程中,找資料是前提條件來的,如果說在找資料的那幾天你沒有較多、質量較高的資料,那么你就在邀約中處于被動,而邀約不好那就直接關系到你的到場客戶,而到場客戶的數(shù)量決定了你這次會議簽單的機會,也就影響著你個人這個月的工資及整個公司的業(yè)績,所以說找資料是整個會議的前提條件,沒有了這個前提條件就什么也沒得說的了。
找資料看起來是最輕松的一件事情同樣的也一點都不輕松。第一次找資料是在劉經理給我們培訓怎么去找資料的那一天。劉經理簡單給我們講了下客戶資料如何收集,如通過各地商會、不太出名的b2b網(wǎng)站、黃頁、跟別人交換信息、繞前臺、從別人手中取得等多種方式來獲取資料。第一次的任務是每人100個老總的電話號碼,我的方法是去網(wǎng)吧查找,在網(wǎng)上黃頁上很多公司的負責人,這樣一來100個資料并不難。
一開始找資料時確實比邀約輕松,但是過不了倆天我就陷入了困境。那是因為我都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我根本就沒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去找到有質量的資料。方法大家都知道是通過各地商會、不太出名的b2b網(wǎng)站、黃頁、跟別人交換信息、繞前臺、從別人手中取得等多種方式來獲取資料,但是網(wǎng)上的資料是最差的,不止你一個人在網(wǎng)上找,大把的人都在網(wǎng)上找,所以網(wǎng)上的資料都被別人打爛了,你很難可以在這些人中找到簽單的客戶。跟別人交換信息,在這兒人生地不熟的,去跟誰換資料,沒有。從別人手中取得對于我們剛剛做的人來說也很難行得通!繞前臺是可以的,但是一開始也因為不會說話而做得很難!我們幾個有倆三天是跑出去抄路牌的,但是因為效率太底了,而且抄的資料質量都不好,我們陷入了困境了!我發(fā)現(xiàn)了,方法給你了也得靠你不斷去嘗試,不斷去實踐,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而不是說方法給你了,你就馬上找資料就很厲害,打個比方說,給個藥方你你就會給人看病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工作并不是想象的簡單。
4、邀約:
公司采用的電話營銷和會議營銷相結合的模式,所以邀約特別重要,邀約就是以電話邀約為主,通過收集來的資料打電話給那些老總及負責人,邀約他們在指定的時間指定的會場來參與公司組織的產品銷售會議,來激發(fā)客戶的激情從而使客戶簽單!找資料是整個會議的前提條件,而邀約則是重點,幾天的資料收集也就是為了二到三天的邀約準備。而邀約是直接影響客戶到場人數(shù),總結出來,一場會議它的業(yè)績有多少?直接跟到場人數(shù)有關,到場人數(shù)多,到場客戶資質高那簽單業(yè)績就會很高,當一塊會議人數(shù)少的話,直接影響到在場客戶的心情。
由于我在找資料方面存在了問題,找的資料質量不高、數(shù)量不多,直接地影響我的邀約,因為那些資料都被人打爛了,當客戶聽到是叫他去開什么會或推銷什么的時候就馬上就掛了你的機,有些人還不給你說話的機會。他們總會想些理由來拒絕你,這些都是比較好的,最不好的人就是罵你是不是騙子、警告你不要再打電話過去煩他,態(tài)度是極不好的。這也很難怪的,每個人心里都會對陌生電話有所防備,他不認識你當然不會輕易地相信你。有些老總又比較忙,他們不對這些都很煩,所以不愿意去聽你說什么。
因為對方都是一些企業(yè)的總經理及負責人來的,他們都是在商海打拼、了不起的人物,他們說話都比較有底氣,而自己確實在底氣方面做得很差,說話無力。那都是因為始終是自己的內心膽怯,又怕自己說得不好,又怕被他罵一頓,所以老是邀約的不是很自然。后來經理跟我說,邀約的時候不要膽怯,不管對方是誰,我們都是在平等的地位說聊電話的,我們只是負責通知他們去開個會議而已,有些話說來簡單,但還是要自己去適應,去煅練。
5、跟催:
跟催作為邀約的后續(xù)工作,你之前邀約的客戶不一定會來,也不一定會記得有這樣的一件事,有的還沒有確定到底要不要來開會,所以跟催就是邀約的后續(xù)工作了,跟催比邀約更難。一連串的連所反應,找資料工作沒有做好,影響了邀約工作,邀約邀不到客戶的話,跟催就沒有自己的份了,好不容易才邀約了一個客戶,但是卻在跟催的時候都說不來了。
6、會議:
找資料是前提,邀約是重點,那么會議就是重中之重了,能否簽單,簽多少單都看接下來的會議了,這是公司的根本目的,也是公司的利潤所在,由于我們是實習員工,所以我不涉及到談單的任務,會議時我主要是做引坐,就是客戶來了之后就帶他們到指定的位置上坐好就行,這個與我們上課時的禮儀課息息相關,我們都要穿正裝,打領帶,怎么去引坐,怎么微笑都很有講究。每一個員工都代表著公司的整體形象。
1、自身能力:通過這次實習后,發(fā)現(xiàn)自己所存在的很多不足之處,而這些不足之處是你沒去實習就無法發(fā)現(xiàn)的,自身的整體能力不足,比如說溝通能力、一些銷售技巧、與同事與領導相處的技巧,因為公司就是公司,不是學校,在學校里,同學與同學之間同學與老師之間都是很好相處的,但是在外面的話就不一定了,你必須懂得一些相處的技巧。
2、專業(yè)技術:在學校里學校的專業(yè)知識都比較基礎,要使這些知識用于公司還遠遠不夠,不能滿足公司的要求,所以還得自己去提升,繼續(xù)去學習。還有學校里學的東西有時在外面不一定可以用得上,這要求我們快要畢業(yè)的同學去留意社會上的需求,因為學校學的東西與社會上需求的東西有個時間差在里面,學校里學的東西也不會去針對某某個公司來開設課程,所以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要根據(jù)自已公司的要求來提高自己。
3、心理上的調整:現(xiàn)在的學生不再是以前的天之嬌子了,有文憑有時還比不上一個有經驗的人,所以要調整心態(tài),不要高不成低不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