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jīng)驗總結。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淖钚滦牡皿w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嵌入式培訓心得體會字篇一
當初初涉培訓課程的第一門課程時,都說linux操作很繁瑣復雜,心里總有些顧忌,帶著種種不安與些許拼博的決心,開始了自我提升階段的“充電”,由徐海兵老師教授我們基礎課程的培訓,我們則像著小學生般認真的記著筆記,仔細聽著并學會如何去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linux下的各種強大的命令集。
在unit 1中,徐老師詳細生動的為我們講述了有關linux的誕生、初成長以及輝煌的發(fā)展至今,今后應用范圍則愈來愈廣泛,講解了為linux這個偉大的os做出巨大貢獻的一位位出色的、偉大的人物,他們那種學習鉆研的精神、鍥而不舍的信念、勇于把握住難得的機會,從小處著手,踏踏實實的創(chuàng)造出了對人類科技發(fā)展做出卓越貢獻的linux(unix)系統(tǒng),他們的種種,都值得我們去深刻反省、刻苦學習、傳承并永遠發(fā)展下去。
查看ip地址和重啟網(wǎng)絡服務是我學的第一個命令: ifconfig eth0、ifconfig eth0 ip地址、service network restart。了解到遠程登錄軟件可用xmanager。
securecrt是我們常用的,安裝好后利用其登錄到了red hat linux,需要知道linux主機的ip 地址。徐老師為我們介紹了重要內容:shell,即運行程序的程序,如echo $$shell可查看shell的環(huán)境變量是csh還是bash。指令pwd可查看當前所在路徑,passwd:更改linux下的密碼,僅限root用戶有此權限,當然我們是利用虛擬機vmware程序來運行l(wèi)inux os的,懂得了如何設置虛擬機的網(wǎng)卡設置、暫停、恢復、全屏等。
簡單的學習后進入unit 2,命令行的句法讓我懂得了用法規(guī)則,一系列的命令功能強大:
date 顯示當前年月時間星期之類的;
more指令與less重要但不常用;
cat用于查看短小的文件內容,常用!
mkdir命令用于在當前目錄下創(chuàng)建新的目錄;
ls 顯示當前目錄下所有文件;cd 更改文件路徑,如cd 、cd . 當前目錄;
rmdir 刪除空文件夾;
rm指令很強大,用于刪除空目錄及非空目錄下的指定或全部文件;
man 真男人,幫助手冊;
history指令用于顯示編寫過的命令集,以history 序號 可顯示序號所指命令;
echo回寫命令,很重要,我需要繼續(xù)學習;
exit 指從多重shell退出來;
linux賬號下,可以增加用戶、刪除用戶、設置密碼:useradd、userdel、passwd;注:所有的用戶的家目錄都在/home下面,唯獨root的家是在/root. 點文件都是些shell的腳本程序,也稱隱藏文件;環(huán)境變量常見的有:home path pwd,懂得了絕對路徑與相對路徑的對比概念。
unit 3、文件與文件處理的學習中,知道了linux下支持的六種文件類型:普通文件、目錄、設備文件、命名管道、符號鏈接、socket;linux下文件系統(tǒng)的組織:倒立的樹形結構:/ /bin /boot /dev /home /lib /proc等文件目錄,ls –l指令很好很強大,顯示文件類型與權限、所有者、字節(jié)大小、時間及文件名;touch可創(chuàng)建空文件,復制文件用指令 cp,可選-i、-r等;重命名文件使用 mv [-i];du 顯示當前目錄所占空間大小;wc 命令 顯示列表中文件的行數(shù)、字數(shù)、字符數(shù);追加:cat [文件列表] 》 目標文件;find指令與grep重要,暫未學習,自己在實踐中學習,文件訪問權限有:r w x;chmod指令可修改訪問權限,如 chmod 777 -r 文件名。
輸入輸出重定向 每個命令默認打開三個文件:標準輸入stdin,標準輸出stdout,標準錯誤stderr,鍵盤為標準輸入,而控制臺則是標準輸出,文件描述符分別是0,1,2;最重要最常用的為輸出重定向 > 與錯誤重定向 2> ;
echo 添加的內容 >/ 》 文件;
linux過濾器和管道:管道操作符:| ;即將某個命令的輸出與某個命令的標準輸入相連接,從而實現(xiàn)管道功能,例如 ls –l |wc;管道和重定向操作符可同時用于一個命令行。
unit 5:linux/unix進程 進程為程序運行的一個實例,可用ctrl-z掛起進程,或在命令后加上&符號即可;運行在后臺的系統(tǒng)進程是守護進程,它為用戶提供各種服務。
ps 指令可顯示進程屬性,有ps l;ps a;ps aux等
ps –l可顯示用戶id、進程id、優(yōu)先級、tty以及stat
bg、fg 分別將進程放后臺、前臺運行,jobs則是查詢所運行的進程的狀態(tài);
& 放于命令間表示可同時運行多個命令;
; 表示可順序執(zhí)行多個命令
前臺程序可用ctrl-c來終止、kill指令
進入unit 6,神秘的shell腳本逐漸揭開了她那瑰麗的面紗
環(huán)境變量的設置:export myhost=ip地址
查詢引用 echo $$myhost
了
解常用環(huán)境變量:home,path,term,pwd以及ps1 、2,其中path最為重要,保存用冒號分割的目錄路徑名,vim –r /etc/profile可打開路徑并修改path。
export 顯示當前所有的環(huán)境變量;
unset 用于清除環(huán)境變量;
執(zhí)行cp 文件名 /bin 后可直接寫并運行文件;
shell的元字符下有許多字符,如* 匹配0個或多個字符;?匹配單個字符;中可加入數(shù)字或字母,ls [abc]將查詢a、b、c字符的文件。
當看到“l(fā)inux網(wǎng)絡服務器的搭建”時,內心激動萬分,一直聽說,但未實踐過,很好奇,隨后徐老師為我們細心講解了如何設置與操作,首先我知道了linux下的文件系統(tǒng)類型多種多樣,它支持中虛擬文件系統(tǒng)vfs,因此文件系統(tǒng)擴展性很好。
文件歸檔這一小節(jié),真的很慚愧,太多的不理解,而且必須盡快解決的。
rpm包的安裝與使用:rpm –ivh 所要安裝的linux下的程序名;rpm的查詢用:rpm –qa;刪除用:rpm –e 程序名
samba服務器搭建:(重點)首先在linux下創(chuàng)建samba服務器,進行設置,分享指定目錄,查出linux下的ip地址,將windows與linux下的防火墻關閉,ping指令能否ping通,然后更改共享的文件訪問權限:chmod 777 –r 目錄名;在linux命令行下進行掛載點設置:mount /目錄名 /掛載目錄名。
nfs服務器的搭建:(重要)首先在用戶名下創(chuàng)建文件夾,用此命令進行掛載:mount –t nfs localhost:/目錄名 /掛載點目錄名;與不同機器的系統(tǒng)通信操作時用:mount –t nfs 對方ip地址:/共享目錄 /自身目錄;前提:文件訪問權限的更該,需要在同一網(wǎng)段,并ping通對方ip地址,在根目錄下可用umount /目錄名 來卸載已經(jīng)掛載的文件系統(tǒng)。
在程序開發(fā)的過程這一單元,主要講述了編程語言的發(fā)展、分類、功能以及程序的編譯、解釋過程,最主要的為程序編輯器:vim:有兩種模式 命令模式與編輯模式,分別用 i和esc鍵來操作,gcc 文件名。后綴 –o 文件名來編譯,進入編輯模式后,可用如下:/搜索、:n、dnd、yny、p、wq來進行不同功能的操作。
源代碼編排:通常使用indent –kr 文件名即可。重頭戲到來:gcc是linux下標準編譯器,調試工具:gdb;源程序。c首先進行預編譯(-e)得到。i文件,經(jīng)(-s)編譯成匯編文件嵌入式學習心得體會5篇嵌入式學習心得體會5篇。s,(-c)參數(shù)進行。s編譯成。o目標代碼,鏈接成elf文件即可,如:gcc 文件名。后綴 –o 文件名。
gdb調試器:在gcc hello.c –o hello –g 中勿忘 –g,使用gdb 文件名即可進入調試模式,指令r、s、n、b等可以逐步調試出程序的出錯點。
unit 10多模塊程序的編譯與makefile:make是非常強大的實用程序,管理多模塊程序的編譯與鏈接,直到生成可執(zhí)行代碼,vim makefile進入,設定makefile的入口目標,注意的是在編寫代碼過程中tab鍵會很重要,回車+tab切記。簡單替換如:cc:=gcc、cc+=-g、在下面的代碼需加$$。make中的內建變量有:$$@代表當前目標名稱、$$
嵌入式培訓心得體會字篇二
本人大學學的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其實這個專業(yè)和嵌入式?jīng)]有多大的關系,要說有關系就是簡單的講了下c語言語法,學完之后還不知道什么是c語言,只記住了,char,int,string等占幾個字節(jié),if, for, while循環(huán)什么的,感覺也就能算一些小學就會的題目,全國計算機等級二級也就糊涂的過了。我這個專業(yè)沒學過c++,一開始不知道什么是向對象,什么叫面向過程,這可能讓大家笑話了。不過這說的是實話,大學的時候比較喜歡動手,喜歡硬件方面的東西,也喜歡看書。
在大一的時候就聽學長說,單片機很難學,在沒事的時候就從圖書管借了本關于51的書,一開始還真是不怎么懂,然后硬著頭皮去看,當我把51的結構看完了,就不像一開始那樣一頭霧水了,自己在紙上把51的結構圖默畫一遍,然后再把各個寄存器功能寫一下,各個功能口的結構也畫一遍,然后就不覺得51有什么難了。其實有些時候不是這個東西你不會,而是在不會的時候自己先告訴自己這個太難了,自己先放棄了。我們學習51芯片,是為了以后的打基礎,知道是怎么通過配置寄存器來實現(xiàn)功能。
大二下學期的時候,我們開了51的課,這個課幾乎就沒怎么去,因為我認為沒有必要去聽自己會的東西了。后來聽別人說avr的資源會比51的豐富的很多,所以就想試試,看看有什么難的,就從網(wǎng)上買了本馬潮老師《avr單片機嵌入式系統(tǒng)原理與應用實踐》,一邊看書,一邊想自己畫一個板了,一開始想實現(xiàn)一個點陣屏,實現(xiàn)滾動效果,后來想想做個板也花不少錢呢,為什么不多加一些功能呢,還能多學到些知識,所以就加了溫感,紅外,鐵電存儲器等并把所有的擴展口都擴展了出來,備以后用,那時還挺自豪的呢,同學們都很羨慕,不過現(xiàn)在想想其實也沒什么了。
大學也聽說過嵌入式這個詞,不過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20xx年的時候從網(wǎng)上找到中嵌視頻,有四張dvd(大約13g),下載下來后,從頭到尾的看了一遍,沒什么印象,只記得講一些不知所云的函數(shù),然后莫名其妙的講怎么使用那個44b0的開發(fā)板,不過聽完了,還是有很大收獲的,就有一種想裝一個linux的沖動,我是大二下學期才有的自己電腦,不過電腦的配置比較低,1g內存,跑虛擬機就像個蝸牛,所以就想著怎么才能裝個linux,自己用xp習慣了,如果全換了又舍不得,那時從書上知道linux的文件系統(tǒng)和windows不一樣,只有一個根分區(qū),所以也害怕一裝linux全盤就被格式化了,不過最后還是欲望戰(zhàn)勝了擔心,買了張redhat 9的光盤,小心的裝這個系統(tǒng),里邊的英文也不是太難,還是知道大概意思的,所以一步步的裝,最后裝到我的硬盤的最后空間,重新啟動,竟可以選擇進入哪一個系統(tǒng)了,從這之后,自己就不害怕怎么裝系統(tǒng)了,應了那句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所以我認為,買一個開發(fā)板是完全有必要的,拿到實物操作一下就不會感覺太抽象了。
后來也想學學arm,但不知道arm是什么東西,所以就買了本《從51到arm》,講的是關于arm的大體結構,看完后感覺,原來arm就是一個速度更快,接口更豐富的單片機啊。
如果想做linux設備驅動的同學應該對arm硬件有一些了解。如果對驅動不感興趣,完全沒有必要去看。交叉編譯器會幫我們做好這些事情,他比我們更了解arm結構嵌入式學習心得體會5篇心得體會。
大三下學期開始準備考研了,所以自己這些興趣就先放下了,報的北郵的信通學院通信專業(yè),當時就是想一定要上個好學校好專業(yè),也沒想太多,結果考了的成績差了點,沒有被錄取,也不想調劑一個二流的學校,然后就參加工作了,工作中每天都用的到開發(fā)板,當我看到一個小板上還可以跑系統(tǒng)的時候感覺很不可思議,以為要很大工程。后來邊工作邊學習,每天都要看電腦看到眼發(fā)疼,晚上也都差不多十二點時才睡覺。感覺到累,不過也感覺到自己在進步
閑話有點多了,說了很多都是自己大學那點破事。
聽很多的初學者說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學習嵌入都要學哪些東西,從網(wǎng)上搜了一下,一大堆的東西要學,一下就推薦十幾本書,說看完這本書怎么怎么樣,看完那本書怎么怎么樣,一下子就給初學者給嚇住了,其實完全沒必要把網(wǎng)上的那些東西全部看一遍,那樣又費時,又感覺工程太大,讓初學者沒有信心去把每一種都看完。網(wǎng)上說的些方面都要知道,不一定全部都掌握,我們可以退成求其次,每一個都知道一些,當然會的越多越好。今天學點這個明天學點那,換著樣來也不會覺得煩。而且還能感覺到每天都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