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xué)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酒文化 散文篇一
當今中國,一個男人的一輩子大概都逃不過兩樣?xùn)|西:一個是女人,一個是酒。女人自不必說,筆者主要想要闡述的是中國人對于酒的特別鐘
愛
。為何非要強調(diào)中國人對酒的“特別”鐘愛呢?因為中國人對于酒的鐘愛已經(jīng)近乎“瘋狂”,它超乎了世界上其他
一切國家,如果沒有酒,中國社會活動很可能會陷于癱瘓狀態(tài),這絕非言過其實,試想如果沒有酒,我們甚至會對一大堆事宜束手無策,因為我們無法想象
這些事兒如果不通過“酒桌”這一中端程序?qū)⑷绾谓鉀Q,盡管很多人因此患了肝硬化。可以打一個比喻:如果把刀劍視作古代男人安身立命的必須品的話,那么酒便是當代男人借以安身立命的“刀劍”。以前男人們在沙場上浴血殺敵,現(xiàn)在男人們在酒桌上“喝酒殺敵”。故此為了能夠保住性命、護衛(wèi)自己的銀子和女人,男人們不得不放下刀劍,端起酒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惜喝得腦滿腸肥,也要把酒量練好!于是乎中國出現(xiàn)了奇怪的男人,他們肥頭胖腦、挺著極不協(xié)調(diào)的便便大腹,行走在街頭巷尾,成為一道特色景觀。其實,我這么寫絕非對這類男人有何成見,他們不過是“酒文化”的犧牲品而已。那么我們的.“酒文化”到底是如何形成,又為何如此長盛不衰呢?筆者經(jīng)過研究思考,得出如下愚見:
首先,一種文化的形成不是朝夕之事,它必然有著長期、深厚的歷史積淀,酒文化亦然。中國古人尚酒,比如曹操(王侯將相)曾對酒當歌,一抒胸臆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李白(知識分子)更是貪酒,沒有知己作陪,就月下獨酌,一邊喝“悶酒”一邊揮毫寫詩;梁山好漢(農(nóng)民階級)也是喜歡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以顯豪邁!所以一脈相承,“尚酒”漸漸成為一種文化,被今人所沿襲。
第二,同“酒”的諧音“久”有關(guān)。中國自古便是個極其講究的國家,表現(xiàn)在文化上就是忌諱一些不好的字眼,比方說乾隆年間盛行的文字獄,一個字、一段話倘若犯了忌諱,往往招致殺身之禍,甚至殃及九族。對“忌諱”的避諱,使人們更加偏愛使用美好的字眼,而平平安安、長長久久,作為幾千年來中國人民心中的美好愿望,也便給“酒”這種飲品蒙上一層祥瑞的色彩,以致逢年過節(jié),親友遠別必然飲酒。
第三,孔老夫子是“始作俑者”。何來此說?眾所周知儒家文化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時至今日中國人的很多思維方式都同儒家思想密不可分。而儒家思想提倡恪守禮儀,故此中國自古便是禮儀之邦,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那何以招待遠朋?自然是“無酒不成歡”了!
第四,同含蓄的社會模式有關(guān)。眾看官必然以為此話扯得遠了,其實不然。想必眾位都喝過酒,也體味過耳酣腦熱的感覺。沒錯,喝酒能夠使人緊張的神經(jīng)得到放松,大腦被酒精刺激得一興奮,便忘了情,恢復(fù)了本來面貌,突破了平日里辛苦“偽裝”的枷鎖,說話也便“信馬由韁”自由輕松得多了!
無可否認,我們的酒文化正漸漸走向歧途,偏離了美好的初衷——我想除了酒鬼沒有哪個人真心喜歡去廁所嘔吐的感覺,但一種不良文化的泯滅是需要整個社會共同的努力的!希望有天我們真能效古人之情懷,把酒臨風,邀一二知己,談心論道。以上觀點純屬一家之見,如言有不周,聊博一笑耳。
s("content_relate");【小談酒文化散文】相關(guān)文章:
1.
談酒經(jīng)典散文
2.略談酒文化雜文隨筆
3.小園子散文
4.小桔子散文
5.小散文品讀
6.淺談酒店設(shè)計的地域性和文化性
7.淺談酒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習俗中的功能
8.談酒店收入審計的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