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jié)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西方哲學史》讀后感800字篇一
在第一小節(jié)中,我知道了,原來,公元前6世紀希臘崛起了,開始出現(xiàn)哲學,給周邊的文明帶來了不一樣的生活。
知道了原來埃及的神學和巴比倫的神學是不一樣的,埃及崇尚死亡,信奉輪回,而有金字塔;而后者的文明有黷武的血性,且其宗教更加關注幸福。不僅于此,古巴比倫的科學成就也是巨大的,連我們今天一直延續(xù)的一天24小時,一周360度,都是他們提出來的,那時的哲學同科學是緊密聯(lián)系的。
古希臘極盛一時的邁錫尼文明大約存在于公元前1600到前1000年伯羅奔尼撒半島,屬于青銅時代晚期,繼承了來之愛琴海地區(qū)的來里特島的米諾斯文明,時間大約為公元前25000到前1400年,屬于青銅時代早期。
而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文明孕育出了第一個產(chǎn)兒,學成荷馬史詩的盲人詩人荷馬,而同時期的東方地區(qū)也誕生出孔子、佛陀瑣羅亞斯特等。世界的發(fā)展,不管哪個地區(qū),基本上都是同步的,都是在同一個軸心線上發(fā)展的。
奧爾弗斯叫的誕生算得上是宗教史上的大事件,他的誕生,形象了人們生活,使得哲學觀念深入生活當中。
讀完到這些有趣的事件,讓我對西方文明產(chǎn)生了濃烈的興趣,真的為之傾倒。
《西方哲學史》讀后感800字篇二
一、“根源”問題:宇宙、世界、人、“一切的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形而上學、宇宙論問題)只有理解了這個問題,才有機會和信心理解其他問題。
二、獲得“根源”答案的方法:人如何才能知道“根源”問題的答案呢?(知識論、邏輯學問題)只有運用所謂合理、所謂理性的方法,才有機會和信心理解“根源”,進而理解其他問題。
三、人的問題:“人”作為我們自認為的萬物之首到底是什么?應該怎么過?(生理學、心理學:“從個體的角度理解,到底是什么?應該怎么過?”倫理學、政治學:“從群體的角度理解,到底是什么?應該怎么過?”)(人生論問題)人的問題才是哲學中最難、最核心的問題!
四、通過哲學史的閱讀,讓我明白了人類思想史上的大體發(fā)展脈絡,并且根據(jù)這個脈絡總結和大膽預測如下:
從歷史的角度看,人類思想史大體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四個發(fā)展階段:
階段一: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在有能力進行哲學思考之前,將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訴諸于“宗教”(前軸心時代);
階段二:隨著人類的進步,人類開始運用自己的理性,發(fā)展屬于自己的“哲學”(軸心時代的思想家們創(chuàng)立了哲學基本體系,包括宇宙論、人生論、知識論);
階段三:由于人們很難運用自身的理性解決所有問題,因此,在軸心時代之后直至貫穿整個中世紀,人們都在試圖用人類的理性去證明宗教神學的意志,并將著力點重點放在了“對形而上學問題的探索上”;
《西方哲學史》讀后感800字篇三
在海邊讀《西方哲學史》,讀到傻掉,關于孤獨——西方哲學史讀后感之四?;氐匠啥?,竟然對紅塵俗世有不堪重負之感。陳果老師在情商一課中說道,我們的一生已經(jīng)非常短暫,而屬于自己的時間就更少。當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時間屬于我們和單位的共有;當我們回家,時間屬于家庭成員共有;當我們參與社交,時間屬于我們和他人的共有;即便是玩游戲,也是被游戲占有了時間。捫心自問,人生屬于自己的時間究竟有多少?南澳島之行,嘗試獨有的時間。
清晨獨自在沙灘上慢跑,赤腳獨自在沙灘上躑躅。夜晚獨坐在沙灘上,就像一個孤兒,對話拍岸的浪濤:“我說的你懂嗎?你說的我都懂。”而后,將上衣的風帽拉緊,“矗立”在凜冽的海風中大聲的背誦:“他們身在眾人之間又永遠是孑然自處”。一直到,有好心人前來提醒:“千萬不能下海啊!”
斯賓諾莎說:“凡追悔某個行為者,雙重的悲慘和軟弱?!蔽也荒芊畔碌倪^去太多,但至少可以不再追悔。
羅素說:“存在就是能夠和最多數(shù)相容的有?!蔽也荒芊畔碌奈磥硖?,我需要存在,于是必須和現(xiàn)實最多的相容。
至于現(xiàn)在:“假若拯救之事近在手邊,不費許多勞力就可以得到,如何幾乎被所有人等閑忽略?不過一切高貴的事都是既稀有也同樣是艱難的”。
“不是因為我們克制情欲,所以我們享有福祉,倒因為我們享有福祉,所以我們克制情欲?!薄浴段鞣秸軐W史》
當我們開始信仰的時候,應該已經(jīng)完成了懷疑,獲得了答案,并且,具備了勸降那條蛇的能力。——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