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簡短篇一
1、講這節(jié)課前的準備比較充分,我看了幾篇優(yōu)秀的案例和實錄,在借鑒的基礎上,選擇有用的材料為我所用,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充分的課前準備為在課堂上順利教學打下基礎;
2、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呈現(xiàn)自己的想法,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表達出來。能夠抓住一些關鍵詞句,通過換詞比較理解、想象補充等一些策略、方法來達成預設的目標。
1、在講授這樣的文章時,應當創(chuàng)設一種讓學生討論交流的氛圍,讓學生充分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思想碰撞的平臺。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時,抓住學生的關注點和興趣點,從大處著眼,小處著力,找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所在。在上完這節(jié)課之后,我反思了一下,之前自己并沒有充分意識這一點;
2、教學的層次性不強,沒有教學高潮;
3、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潛移默化地完成學習方法的指導。面對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都巧妙地加以反駁。這三個小故事都有相通之處,教師如能抓住其中一個,按照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性的指導,學生則以同樣的方法自主分析其他兩個故事,就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4、朗讀指導的訓練還不到位。其實這篇文章學生一看就懂,內容上沒有必要深入挖掘分析,但是晏子的智慧體現(xiàn)在每次反駁都是抓住楚王的漏洞,非常巧妙,又不失禮節(jié)風范,讓楚王惱也不是,怒也不是,最后賠不是:“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在理解的基礎上,如果能夠加以表演朗讀,使學生真正地“活”起來,處于一種寬松、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則可以通過朗讀,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學生如果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
5、一個好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當善于注意傾聽學生的發(fā)言(不應只顧走教案),并加以巧妙指導,對教學目標的落實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總之,通過這次研究課,我總結出這么一個道理:一節(jié)成功的課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有極強的調控指導能力和對教材的深入準確的理解。而這正是我所欠缺的,今后尚需在這些方面多下功夫。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簡短篇二
《晏子使楚》在教學這節(jié)課之后,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晏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當過齊國宰相。課文記敘了晏子出使楚國時,智斗楚王、維護齊國尊嚴的三個小故事。
晏子出使楚國,受到楚王三次侮辱,但他運用自己智慧,進行了超凡脫俗的爭辯,不但維護了自己和祖國的尊嚴,反而將了楚王一軍,得到了楚王的尊重。
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jié)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動作。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能力。師生的關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師只是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
第斯多惠說過:“知識是不應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北菊n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袄首x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的。
在此基礎上,通過表演又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在動態(tài)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本文記敘語言簡潔生動,通過對話展開情節(jié),刻畫人物,雙方辯詞的鋒芒,都表現(xiàn)得準確而生動,恰當?shù)伢w現(xiàn)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我在教學中,對于晏子的語言分析得較為細致,對楚王的語言和神態(tài)卻沒怎么顧及到,這是做得不足的地方。文中楚王的話不多,多為設問口氣,從“楚王見到了晏子,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能體會到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無禮?!凹热挥羞@么多人,為什么打發(fā)你來呢?”其中“打發(fā)”一詞,可以看出楚王對晏子的不尊重。后來,他又借故侮辱齊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情?再一次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目空一切、傲慢無禮的楚王形象。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簡短篇三
今天進行《晏子使楚》的第二環(huán)節(jié)——精讀感悟。學生準備得很充分,發(fā)言很積極,展示的欲望太強了。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后,糾錯的學生爭先恐后地為展示的學生糾錯。糾錯的熱情非常高,耽誤了不少時間。下午,我先向學生強調,傾聽時要著重傾聽別人的表達內容和表達方式。本以為提出這個要求后,會有許多學生不再這么積極,沒想到,仍然有不少人搶著點評別人的優(yōu)點。秩序還是有些亂。怎么辦?
下午繼續(xù)交流對課文的體會時,崔傳浩談了自己對“南橘北枳”的.理解。這時,他對課文中的“水土”一詞出現(xiàn)了誤讀。晏子說:“大王您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墒情贅湟环N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yè),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贝迋骱圃诮庾x第二個“水土”時沒有進行細致的分析,而是直接照搬了晏子的話,感覺齊國人百姓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是因為水土不同的緣故。
這也算是課堂生成吧。我當即問了學生一個問題:“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yè),到了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是像南橘北枳那樣,因為‘水土’不同嗎?”顯然,人的變化不是因為“水土”,那么,晏子想說什么呢?我提示學生,“水土”是一語相關,晏子真正想說的是什么呢?學生思考了一會兒后,李詩音站起來說,晏子的話是指楚王把楚國治理的不好,讓不良的社會風氣吹進來了。雖然她的表達不是非常準確,但是說出了大概意思。此時,學生都已明白,晏子第二次說的“水土不同”暗指楚王沒把楚國治理好,導致社會風氣不好,齊國人到了楚國才做起了盜賊。學生理解到這里,都已知道晏子在回擊楚王了。我又追問了一個問題:“晏子為什么不直接回擊楚王,非要打個比方,用南橘北枳,水土不同迂回地回擊楚王呢?
此時,沒有任何提示,學生想啊想啊,居然從幾個角度來談這個問題。第一個觀點:晏子是客,楚王是主,晏子來到楚國的地盤上,理應客氣一些。第二個觀點:晏子是大夫,而楚王是一國之君,臣對君說話應該有禮貌。第三個觀點:晏子出使楚國,萬一把楚王惹惱了,楚王可能會令人把他拖出去斬了。第四個觀點:晏子如果不委婉,而是與楚王針鋒相對,可能會引發(fā)兩國之間的戰(zhàn)爭。那樣的話,可能會造成生靈涂炭、兩敗俱傷。晏子是從大局著想的。第五個觀點:第二自然段已經(jīng)說了,齊王派晏子訪問楚國。既然是“訪問”,就是要建立友好關系,如果晏子直接回擊楚王,讓楚王很憤怒,兩國的關系就僵了。
交流到此處,我給了學生晏子使楚的背景:齊王派晏子使楚,是為了與楚國結盟,準備聯(lián)合抗秦。因此,晏子出使楚國是有使命的。聽了晏子使楚的背景,大家更理解晏子為什么要委婉地回擊楚王了??墒?,這時又有學生提出質疑:既然怕惹惱了楚王,可以什么都不說呀。不管楚王怎么侮辱他,晏子可以不吭聲,可以示弱。學生立刻有人反對,認為如果晏子一味地忍讓也不對。這樣會讓楚王看不起,還談什么結盟呢?討論到此時,學生發(fā)現(xiàn),晏子既要委婉地回擊楚王,以維護自己和齊國的尊嚴,還要給楚王留有余地,留著面子,不至于撕破臉,讓楚王認識到齊國的強大,只有與齊國聯(lián)手,兩個國家才更安全。
和學生談到這里,所有人都感受到晏子掌握談話的分寸是極難的,正因為如此,才體現(xiàn)出晏子語言的巧妙與智慧。
今天的課給我留下許多遺憾,也讓我反思了許多,發(fā)現(xiàn)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秩序、導向、理性、深度。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簡短篇四
《晏子使楚》是一篇很經(jīng)典的文章,文章篇幅不長,主要描寫了楚王先后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挫敗楚王,維護國家尊嚴。課文最大的特點是邏輯結構嚴密,晏子三次反駁楚王的話,有著嚴密的邏輯關系。
聽了這節(jié)語文課《晏子使楚》,給了我很深的印象,產(chǎn)生了想評一下的想法: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課堂上老師盡量把時間交給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交流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大家更多地參與。如:在學習每一個小故事時,老師先給了學生明確的任務,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充分的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與同桌討論交流,最后再進行全班的交流研討。正因為讓學生經(jīng)歷了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對本課中富有較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句子能輕松地理解。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時間,獨立思考,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即最大限度地擴大了學生的參與面,最大限度地把學習自主權還給了學生,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益,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表面上是簡單的話語,是師生間的交融談話,實質上體現(xiàn)了教師對于學生的`尊重,無形中拉進了師生間的距離,使課堂的氣氛更為和諧,激發(fā)了學生繼續(xù)學習的興趣。
老師根據(jù)本課的特點,確定了自己本次教學活動的主題,即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圍繞課文主題,劉老師在設計中除了讓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外還巧妙引導學生。劉老師在板書設計上也別具匠心,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理解及時有條理地記錄學生所感悟的要點,這既顯現(xiàn)出了學生對于晏子所說之話的邏輯推理過程,也就是學生對晏子所說之話的邏輯思維過程。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師的板書,不是為板書而板書,課中教師在學生學習完了三個小故事后,又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板書,引導學生從板書中發(fā)現(xiàn)小秘密:“三個只好”①、進城前,只好打開城門。②、初次見面,只好陪笑。③、酒席上,只好賠不是。即楚王對晏子的三次侮辱都是失敗而告終。
課堂上,老師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把說的時間還給學生,并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自主走入課文,在一系列動態(tài)的思維活動中,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這節(jié)課教學形式新穎,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但讓人覺得遺憾的是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晏子的話時,學生有了充分的理解與思考,在交流時教師最好能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即自己是怎樣體會出晏子說話的意思的。其次是最后能否設計一個“你會怎樣夸晏子”的活動,讓學生說出對晏子的評價。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簡短篇五
我講的是五年級下冊語文11課《晏子使楚》的第二課時,第一課時,學生通過自由讀,小組讀,開火車讀鄧多種方式的讀,已經(jīng)初步學習了生字新詞,把課文讀通讀順了,初步了解了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到課文是以人物對話的形式進行描寫的。根據(jù)學生第一課時的學習情況,我設計了這節(jié)課的主要的方法是:以讀促講,以讀促感。
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想要圍繞“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這一專題,主要展現(xiàn)師本對話、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這四個小方面,各位老師在聽課時可以有重點、有目的的來聽。
一、生本對話。
這是對話教學的基礎,本節(jié)課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自主閱讀、合作交流。上課伊始,我以“哪部分對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對話描寫進行閱讀品味,把自己與文本對話后最原始的感受與伙伴交流。
2、創(chuàng)設情境,角色體驗。在與學生一起感悟人物對話的過程中,當學生談出自己的感悟時,我就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讀或把自己當成文本中的`人物來讀。如:“你來當當楚王,帶上你的冷笑讀”“你就是晏子,你來說說”這樣以讀促感,再以感促讀,教師帶著學生始終在文本中行走。
二、師生對話,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營造輕松民主的對話氛圍,比如:當學生品讀完晏子裝著很為難的樣子說的話時,我的角色馬上變成楚王,說:“實話實說,本王不生氣,晏大夫說吧!”此時,學生就會馬上進入晏子角色。這樣平等的交流,輕松的氛圍,就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使師生對話更加有效。
2、恰當有效的點撥引導。如:體會晏子故意笑了笑是什么樣的笑,學生可能體會說出這是的得意地笑或嘲諷的笑之類的理解,我就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笑是表現(xiàn)在臉上的還是表現(xiàn)在心里的,從而使學生正確理解這種笑。
三、生生對話。這主要體現(xiàn)在自瀆感悟時的小組合作交流和再現(xiàn)第二次交鋒時的角色朗讀與評價兩個環(huán)節(jié)。
四、師本對話。關于師本對話,在備課時,我確實下了很大功夫,我把課文讀了十幾、二十幾遍,直到讀出自己的感悟。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簡短篇六
反思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兩點:
本課故事性很強,所以本課的設計理念定位在讓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以讀促悟,以悟促演,走進文本,潛心會文。教師課前激趣,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喚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jié)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去朗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并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動作。這時教師只需要做好“導演”這個角色,合理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表演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因對文字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所以在動態(tài)的思維與活動中,就提高了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在學習第二個小故事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們把文中的句子轉變成四字詞語:揮汗成雨,張袂成陰,摩肩接踵等等,學生在表演這個故事時,還可以變換句子,用上這些詞語,課后就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四字詞語,這樣既積累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靈活的.教法、學法設計,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在感受文本中人物智慧的同時,學生的智慧也在悄悄點燃,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提高。
不足之處在于淡化了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表達方式。《晏子使楚》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寫的,首尾照應,行文緊湊,結構嚴謹,教學中應采取適當?shù)慕虒W策略,使學生體會文章的表達方式。在了解課文內容時,請學生按順序來講講課文的主要內容,就是很不錯的選擇,這對于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很有幫助。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簡短篇七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事。
對于這樣一篇故事性強的課文來說,我認為通過反復的研讀,讀懂楚王對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駁,在此基礎上理解句子的含義及人物的個性品質是教學的重點。因此,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把感受晏子的言語交往技巧作為學習重點,讓學生在晏子與楚王的針鋒相對中,感受到晏子語言的藝術、智慧的魅力!
1、開放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以學定教:
本課教學能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帶著學生還想繼續(xù)了解的問題,讓學生認真讀書,品讀文字。“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的。
2、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
教師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晏子使楚》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本節(jié)課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交流,在角色體驗中感受言語的藝術?!安唤櫺撵`的說教是蒼白的?!弊鳛檎Z文老師,要千方百計的`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融入課文,走進本文角色,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就會產(chǎn)生震撼心靈的閱讀感受。在教學中多層次地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劇,就是為學生營造一個角色體驗的言語場景,讓學生在鮮活生動的話語情景中學習表達技巧,領悟表達智慧。
今后應該改進的工作還有很多。1、不斷學習,積累、總結經(jīng)驗,讓自己的課堂更豐滿;2、優(yōu)化教學目標,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力求做到:讓學生一課一得;3、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形成語感,積累語言,并將積累的語言運用到習作中。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簡短篇八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雖然距離我們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但文章中的思辯之美能令我們賞心悅耳。
本文主要記敘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一次又一次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一次又一次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事。故事盛贊了晏子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高超的語言藝術和智慧。
課文人物對話比較多,以人物對話來塑造形象,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突出特點。教學中讓學生僅僅閱讀文本、理解文本還是不夠的,還需要融進文本、內化文本。因此,語言實踐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顯得至關重要。一方面,我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了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選擇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過把記者癮”,先讓學生嘗試用晏子的思辯方法和語言技巧反駁楚王,然后讓學生作為隨行小記者采訪晏子和楚王,主動參與到語言的實踐中來;另一方面,充分的調動學生主動閱讀、主動建構、主動創(chuàng)造的激情,通過晏子模仿秀,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語氣,進一步加深對文本語言的理解,進一步促進文本語言的內化。
反思這節(jié)精品課,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
一、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
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jié)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動作。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能力。課內的采訪表演和課外的課本劇表演,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此時課堂上師生的關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師只是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
教學中體現(xiàn)雙向互動性。授課中,我設計了多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商量一下”“小組交流”
“討論探究”等,讓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把交流深入,表達出自己的意見。這樣真真切切把口語交際落實于學習的整個過程中。
二、領悟到了晏子語言的巧妙機智
課堂上重點研讀三個故事中體現(xiàn)的晏子語言的精妙之處。教學設計采用的是先攏后收,先果后因,先找后議的方式,意圖從教學設計中就能突出本課的教學研讀重點,即體會晏子語言的高妙之處。教學中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先找出三次交鋒中晏子反駁楚王巧妙語言,學生理解了晏子的話的意思后,我又提出問題:如果是你,當時你會用什么話來回答楚王? 比較一下,你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哪一種好?為什么?借機引出背景介紹。晏子出使楚國的目的是什么?再追問:你理解晏子為什么這樣說話了嗎?生答:“采用最直接的方式不好!直接說會傷楚王的自尊,楚王肯定會殺了他,也決不會和齊國聯(lián)盟。而這樣說讓人感到晏子很有禮貌。晏子委婉的語言,既不傷楚王的尊嚴,而且也讓楚王感到他的厲害。所以不得不一次次妥協(xié),最后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蔽医又鴮W生的話,說:“晏子的語言就巧妙在這兒。有時委婉含蓄比正顏厲色更有力量。”從學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懂得了:禮貌、委婉的語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這樣的語言才叫真正的語言藝術。
三、選好文章切入點,理解“尊重”的內涵
第二課時的開始我就直奔主題:晏子使楚的結果是什么?學生立刻找到答案: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我抓住課文結尾的一句話:“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進行提問:
1、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多數(shù)學生回答“口才”)我又巧妙引導孩子作深入思考:僅憑口才就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了嗎?不,是智慧。那么,晏子的智慧從那體現(xiàn)出來的?抓住了“看了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三個看似平淡無奇的詞大做文章,在大量補充閱讀的基礎上,漸漸突出了晏子的冷靜,勇氣,智慧,風度。到這里,孩子們似乎都懂了“尊重”的內涵。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用《狼和小羊》這篇學生都熟悉的童話比較,說明:只有有理有節(jié),不卑不亢是不夠的,其結果會和可憐的小羊一樣;晏子出使楚國成功,贏得楚王的尊重,不單單是他本身有實力,還因為他的背后有一個強大的國家。
四、抓住契機,在閱讀中豐富學生的積累,提升學生的思維。
新課標要求,在閱讀中“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因為,語言材料積累的多寡,是語文素養(yǎng)高下的重要指標。
我在課堂上巧妙地讓學生進行了積累,當欣賞到第二個故事時,我告訴大家,晏子的話中可以總結出三個成語:“揮汗成雨,摩肩接踵,張袂成陰。并及時對學生說:“把這三個成語趕緊寫下來,看誰一邊寫一邊記在心里。(待學生寫完。)我問三個成語都形容人多,但哪一個成語的意思現(xiàn)在已發(fā)生變化了?學生說:“揮汗如雨”。。當欣賞到第三個故事時,我說:其實晏子的這段話在原文中就一句話:“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然后告訴學生這是句典故,快快背記下來,看看誰將來也能用上這句話?!碑斘易寣W生送楚王幾句歇后語的時候,學生用上了當天積累板上積累的三則歇后語: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偷雞不成——蝕把米;啞巴吃黃連——有口難言。然后我不失時機的說:“其實你們的積累呀,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派上用場了?!奔顚W生重視平時的語言積累。
在學生評價晏子憑借智慧和實力贏得尊嚴之后,我又拋出了一位歷史學家的觀點:一個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國家的智慧,一次外交勝利并不能獲得國家永久的尊嚴?!瓣套邮钩迸c國家真正的尊嚴無關?!鼻昂笞阑ハ嘤懻摵蟀l(fā)表觀點,可贊同,可反對,或贊同某一句,不同意某一句,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求異思維再度被激起, 這種學生個性化思維的爭辯如泉水涌動,爭辯聲此起彼伏,智慧的光芒在課堂上熠熠閃爍。更重要的是,學生有了獨立的思考習慣、獨立的價值立場,不再是鸚鵡學舌人云亦云的復制品,而將是自主、開放的思想者。
五、課后拓展延伸,跳出文本,超越課堂
本課我設計了四個開放式作業(yè):
1.給齊王發(fā)一條短消息,用簡短的幾句話夸夸我們的齊國大夫晏子。最后寫上“小記者某某報道”。
2、 分三組分別表演,學生自由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準備拍攝三集電視連續(xù)?。┎⒔o出每集電視片片名。片名應該是開放的。
3.收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古代外交家機智善辯的故事,語文課上講給同學、老師聽。
4. 如果你對晏子這個歷史人物很感興趣,老師推薦給你們一本書《晏子春秋》,你們會對晏子有更深的了解。
以此來拓寬孩子的知識面,提高練筆能力和表演能力。
反思這節(jié)課,不足之處是:我雖然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開放活動的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拓展學生的思維,把活動的舞臺交給學生,把活動的時間交給學生,把活動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競爭意識,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但是老師的“導”多了點,雖然學生的參與熱情空前高漲,學生的活動很多,但學生主動提問,進行質疑,發(fā)表見解的機會少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