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立秋節(jié)氣的詩句篇一
銀耳以其色白如銀,形如人耳故名,又名白木耳、白耳子、雪耳等。銀耳一般制成干品,以干燥、白色微黃、朵大體輕、有光澤、膠質(zhì)厚者為佳品。“銀耳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養(yǎng)胃生津,益氣和血,補腎強心,健腦提神,恢復(fù)疲勞等功效。具有滋潤而不膩滯的藥用特點。
2、紅小豆
紅豆具有很高的藥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紅豆藥用可以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病等。秋天吃紅豆可以養(yǎng)生,這是因為,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立秋后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通常較高,空氣濕度也較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進補需先調(diào)理脾胃,調(diào)理脾胃須側(cè)重于清熱、利濕、健脾,而紅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體內(nèi)的濕熱之邪及時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fù),同時紅小豆還具有很好的補血作用,可以為秋冬進補奠定基礎(chǔ)。
3、胡蘿卜
胡蘿卜既能補脾健胃,又能養(yǎng)肝明目。胡蘿卜中含有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是脂溶性物質(zhì),在油脂的作用下才能被人體吸收,所以胡蘿卜最好與肉炒或者燉著吃。
4、糙米
我們平常吃的雪白柔軟的米飯叫做精白米,它是在加工過程中經(jīng)過精磨、去掉大米外層部分得到的產(chǎn)品。大米雖然潔白細(xì)膩,但你也許不知道,經(jīng)過精加工的大米,在碾制過程中胚芽以及谷子釉質(zhì)部分和谷糠一起被磨掉了,糙米保留的營養(yǎng)更加全面,維生素保留較多。
立秋節(jié)氣的詩句篇二
《新秋》
(唐)齊己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露彩朝還冷,云峰晚更奇。
壟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謾起悲。
《城中晚夏思山》
(唐)齊己
葛衣沾汗功雖健,紙扇搖風(fēng)力甚卑。
苦熱恨無行腳處,微涼喜到立秋時。
竹軒靜看蜘蛛掛,莎徑閑聽蟋蟀移。
天外有山歸即是,豈同游子暮何之。
《立秋日》
(唐)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
事國終無補,還家未有期。
心中舊氣味,苦校去年時。
《和王卿立秋即事》
(唐)司空曙
秋宜何處看,試問白云官。暗入蟬鳴樹,微侵蝶繞蘭。
向風(fēng)涼稍動,近日暑猶殘。九陌浮埃減,千峰爽氣攢。
換衣防竹暮,沈果訝泉寒。宮響傳花杵,天清出露盤。
高禽當(dāng)側(cè)弁,游鮪對憑欄。一奏招商曲,空令繼唱難。
《立秋雨院中有作》
(唐)杜甫
山云行絕塞,大火復(fù)西流。飛雨動華屋,蕭蕭梁棟秋。
窮途愧知己,暮齒借前籌。已費清晨謁,那成長者謀。
解衣開北戶,高枕對南樓。樹濕風(fēng)涼進,江喧水氣浮。
禮寬心有適,節(jié)爽病微瘳。主將歸調(diào)鼎,吾還訪舊丘。
《立秋日曲江憶元九》
(唐)白居易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yīng)同此日情。
《立秋夕有懷夢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風(fēng)扇蒲葵輕。
一與故人別,再見新蟬鳴。
是夕涼飚起,閑境入幽情。
回?zé)粢姉Q,隔竹聞吹笙。
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shù)聲。
所思渺千里,云外長洲城。
《秋思》
(唐)白居易
病眠夜少夢,閑立秋多思。
寂寞馀雨晴,蕭條早寒至。
鳥棲紅葉樹,月照青苔地。
何況鏡中年,又過三十二。
《奉酬樂天立秋夕有懷見寄》
(唐)李紳
深夜星漢靜,秋風(fēng)初報涼。階篁淅瀝響,露葉參差光。
冰兔半升魄,銅壺微滴長。薄帷乍飄卷,襟帶輕搖飏。
此際昏夢清,斜月滿軒房。屣履步前楹,劍戟森在行。
重城宵正分,號鼓互相望。獨坐有所思,夫君鸞鳳章。
天津落星河,一葦安可航。龍泉白玉首,魚服黃金裝。
報國未知效,惟鵜徒在梁。裴回顧戎旃,顥氣生東方。
衰葉滿欄草,斑毛盈鏡霜。羸牛未脫轅,老馬強騰驤。
吟君白雪唱,慚愧巴人腸。
《立秋日題安昌寺北山亭》
(唐)孫逖
樓觀倚長霄,登攀及霽朝。高如石門頂,勝擬赤城標(biāo)。
天路云虹近,人寰氣象遙。山圍伯禹廟,江落伍胥潮。
徂暑迎秋薄,涼風(fēng)是日飄。果林馀苦李,萍水覆甘蕉。
覽古嗟夷漫,凌空愛泬寥。更聞金剎下,鐘梵晚蕭蕭。
《立秋后一日與朱舍人同直》
(唐)徐鉉
一宿秋風(fēng)未覺涼,數(shù)聲宮漏日猶長。
林泉無計消殘暑,虛向華池費稻粱。
《寄華州周侍郎立秋日奉詔祭岳詩》
(唐)李景讓
關(guān)河豁靜曉云開,承詔秋祠太守來。
山霽蓮花添翠黛,路陰桐葉少塵埃。
朱轓入廟威儀肅,玉佩升壇步武回。
往歲今朝幾時事,謝君非重我非才。
《立秋后題》
(唐)杜甫
日月不相饒,節(jié)序昨夜隔。
玄蟬無停號,秋燕已如客。
平生獨往愿,惆悵年半百。
罷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立秋日》
(唐)劉言史
商風(fēng)動葉初,蕭索一貧居。
老性容茶少,羸肌與簟疏。
舊醅難重漉,新菜未勝鉏。
才薄無潘興,便便畫偃廬。
《立秋日》
(唐)司空曙
律變新秋至,蕭條自此初。
花酣蓮報謝,葉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風(fēng)似雨馀。
卷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靜多翻燕,波澄乍露魚。
今朝散騎省,作賦興何如。
《酬李常侍立秋日奉詔祭岳見寄》
(唐)周墀
秋祠靈岳奉尊罍,風(fēng)過深林古柏開。
蓮掌月高珪幣列,金天雨露鬼神陪。
質(zhì)明三獻(xiàn)雖終禮,祈壽千年別上杯。
豈是瑣才能祀事,洪農(nóng)太守主張來。
《立秋前一日覽鏡》
(唐)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唯將滿鬢雪,明日對秋風(fēng)。
《和太常王卿立秋日即事》
(唐)盧綸
嵩高云日明,潘岳賦初成?;h槿花無色,階桐葉有聲。
絳紗垂簟凈,白羽拂衣輕。鴻雁悲天遠(yuǎn),龜魚覺水清。
別弦添楚思,牧馬動邊情。田雨農(nóng)官問,林風(fēng)苑吏驚。
松篁終茂盛,蓬艾自衰榮。遙仰憑軒夕,惟應(yīng)喜宋生。
《立秋》
(唐)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日與陸華原于縣界南館送鄒十八》
(唐)武元衡
風(fēng)入昭陽池館秋,片云孤鶴兩難留。
明朝獨向青山郭,唯有蟬聲催白頭。
《漁家傲(七夕立秋)》
(宋)秦觀
七夕湖頭閑眺望。風(fēng)煙做出秋模樣。
不見云屏月帳。天滉漾。龍軿暗渡銀河浪。
二十年前今日況。玄蟾烏鵲高樓上。
回首西風(fēng)猶未忘。追得喪。人間萬事成惆悵。
《念奴嬌(七夕,是年七月九日方立秋)》
(宋)京鏜
捫參歷井,恰匆匆三見,西州七夕。
怪得驕陽回避晚,猶去新秋兩日。
天上良宵,人間佳節(jié),初不分今昔。夜來急雨,洗成風(fēng)露清絕。
因為萬里飄零,君平何在,誰識乘槎客。
插竹剖瓜休妄想,巧處那容人乞。
院宇初涼,樓臺不夜,漫說經(jīng)年隔。引杯長嘯,醉看天地空闊。
《重疊金(壬寅立秋)》
(宋)黃升
西風(fēng)半夜驚羅扇。蛩聲入夢傳幽怨。
碧藕試初涼。露痕啼粉香。
清冰凝簟竹。不許雙鴛宿。
又是五更鐘。鴉啼金井桐。
《秋夜雨(和韻劉制幾立秋夜觀月,喜雨)》
(宋)吳潛
不嫌天上云遮月。雨來正是雙絕。
雷公驅(qū)電母,盡收卷、十分袢熱。
三更又報初秋了,少待他、西風(fēng)凄冽。
靈司話頭莫說。且唱飲、劉郎一闋。
《思佳客(立秋前一日西湖)》
(宋)高觀國
不肯樓邊著畫船。載將詩酒入風(fēng)煙。
浪花濺白疑飛鷺,荷芰藏紅似小蓮。
醒醉夢,喚吟仙。先秋一葉莫驚蟬。
白云鄉(xiāng)里溫柔遠(yuǎn),結(jié)得清涼世界緣。
立秋節(jié)氣的詩句篇三
過去民間對節(jié)氣有許多講究,多數(shù)又與吃和防病有關(guān),這與人們關(guān)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無關(guān)系?!懊褚允碁樘臁?,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人們當(dāng)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shù)伏這天以懸秤稱人(大多是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biāo)準(zhǔn)。瘦了當(dāng)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dāng)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立秋防痢疾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和“咬春”一樣,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dāng)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rèn)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這么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范意識。
立秋是秋天的開始
立秋以后,如天旱少雨,赤日炎炎,產(chǎn)生連續(xù)酷熱天氣,就把伏天拖長了,即所謂“秋老虎”,意謂炎勢如虎,反常的酷熱不遜于大暑。此時人們更感到悶熱難當(dāng)。當(dāng)然秋天的炎熱畢竟像“兔子的尾巴---長不了”。立秋后如逢雨水多,下一陣雨涼一陣,處暑后,暑氣當(dāng)已消退,確實進入秋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