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男同GAYA片大全,一二三四视频社区5在线高清

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作文 >> 人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觀察物體教案 人教版四下數(shù)學觀察物體教案(模板6篇)

人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觀察物體教案 人教版四下數(shù)學觀察物體教案(模板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3-20 19:45:00
人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觀察物體教案 人教版四下數(shù)學觀察物體教案(模板6篇)
時間:2024-03-20 19:45:00     小編:zdfb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觀察物體教案人教版四下數(shù)學觀察物體教案篇一

1、通過觀察,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初步感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結果是不同的。

能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多媒體課件

學生每人一個玩具

2、講述“盲人摸象”的故事。

師:“為什么每個人得到的結果不同呢?”

學生講一講自己的想法。

師:那么為什么會不一樣呢?你同意誰的結論?

生:他們四人都不對,因為只摸到了一部分,不全面。

師:對呀!這四個人得到的結論都不是全面的。為什么呀?

生:他們四個人都是從各自的角度上摸的?

師:要全面的了解一個物體的特征,必須要全面的去觀察這個物體,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綜合無分析把握這個物體的形狀和特點。我們本節(jié)課就來學習觀察物體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

1、觀察物體

(1)出示鬧鐘,(放在學生中間)分組進行。讓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位置同時觀察。

(2)學生活動,觀察物體

師:“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看到的物體形狀。(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生1:因為我在鬧鐘的前面。

生2:因為我在鬧鐘的后面。

生3:因為我在鬧鐘的左邊。

生4:因為我在鬧鐘的右邊。

師:我們每一個人只看到一種結果,你相信別人的結果嗎?真是這樣嗎?

學生交換位置觀察,再交流一下(注意自己的觀察位置)

(3)師:通過剛才的不同觀察,你有什么想法?

生:沒一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

生: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都不一樣。

生:沒一個物體都不一樣,有好多形狀。

師:是這個物體不一樣嗎?

生:不對,是我們人看的餓位置不一樣。

師生小結: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結果是不同。

(4)教學例1(多媒體出示)

師:誰能說一說圖中恐龍的三個圖形分別是誰看到的?

學生分組討論,并說明理由。

小組匯報、課堂交流。

1、多媒體課件出示圖:桌上放著一個茶壺,四位同學從各自的角度觀察。

(出示茶壺四個方向看到的圖形)請指出下面四幅圖分別是哪位同學看到的。

2、小組活動進行觀察

67頁“做一做”中的活動。讓學生利用手中的數(shù)學課本直接進行操作,每個小組成員先從某一角度看這摞書,然后交換位置看一看。最后,在教科書上進行連線。

2、小組活動鞏固知識:任選小組成員中的一個玩具,放在桌子中間,說一說從自己的位置看到的玩具的樣子。

a: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觀察

b: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位置觀察

生1:應該說:“大象的腿像一根柱子?!?/p>

生2:應該說:“大象的耳朵像一把扇子?!?/p>

生3:應該說:“大象的尾巴像一條蛇?!薄?。

師:你們還可以怎樣說呢?

生:大象的鼻子像水管。

生:大象的身子像小山。

師:他們如果這樣說,你還笑他們嗎?

生:不笑了,他們只是從一個角度來說的。

1、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告訴同學們好嗎?

2、如果讓你去觀察一個物體你用怎樣的方法觀察呢/

通過小結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對的,對一個物體應全面的觀察。

人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觀察物體教案人教版四下數(shù)學觀察物體教案篇二

2、能辨認從同一方向觀察不同的物體得到的形狀。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能辨認從前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正方體木塊、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遷移,預習新課。(課件出示)

1、由兩個小正方體組成以下圖形,畫出從前面、上面、左面所看到的圖形。

第二單元 第1課時 觀察物體(一)導學案

問,從這三面看到的圖形的形狀一樣嗎?也就是說從不同的方面所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引入課題,這節(jié)課學習“觀察物體”。

2、課堂預習。

請同學們仔細看課本13頁,請你拿出自帶的4個小正方體木塊,進行拼組,然后帶著以下問題進行觀察學習。

1、我們要從多角度觀察物體,通常我們從幾個方向觀察物體?

2、在觀察物體的時候,最多可以看到幾個面?每個面的形狀一樣嗎?

3、請你把能觀察到的面的形狀畫在格子圖上,并注明看的位置。

二、自我檢測。(課件出示)

1、填一填。

從前面、左面和上面觀察由小正方體組成的不同的圖形,結果可能( ),也可能( )。

2、連一連。

第二單元 第1課時 觀察物體(一)導學案

三、預估問題。

3、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怎么樣?

四、預設解惑。

請同學們拿出在預習的過程中,通過擺立體圖形畫出的格子圖,我們共同交流。

2、師把同學們的作品進行總結:(課件演示)

第二單元 第1課時 觀察物體(一)導學案

3、通過剛才同學們的作品,我們是如何畫出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圖形呢?有什么方法嗎?同桌討論一下。

(1)集體交流

(3)方法提煉:

先確定集合體的長、寬、高,

從正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高這兩個要素;

從上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寬這兩個要素;

從左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寬和高這兩個要素。

五、引導小結。

1、同學們,通過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獲嗎?

2、師:宋代大詩人蘇軾有一首《題西林壁》你會背嗎?

3、師:這首詩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釋一下嗎?

4、問:請你結合這首詩,再想一想今天學習的內容,有什么想法?

六、針對性作業(yè)。

1、課本13頁做一做,練習四1至3題。

2、《配練》上的1至3題。

人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觀察物體教案人教版四下數(shù)學觀察物體教案篇三

2、能辨認從同一方向觀察不同的物體得到的形狀。

能辨認從前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正方體木塊、課件。

一、復習遷移,預習新課。(課件出示)

1、由兩個小正方體組成以下圖形,畫出從前面、上面、左面所看到的圖形。

第二單元第1課時觀察物體(一)導學案

問,從這三面看到的圖形的形狀一樣嗎?也就是說從不同的方面所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引入課題,這節(jié)課學習“觀察物體”。

2、課堂預習。

請同學們仔細看課本13頁,請你拿出自帶的4個小正方體木塊,進行拼組,然后帶著以下問題進行觀察學習。

1、我們要從多角度觀察物體,通常我們從幾個方向觀察物體?

2、在觀察物體的時候,最多可以看到幾個面?每個面的形狀一樣嗎?

3、請你把能觀察到的面的形狀畫在格子圖上,并注明看的位置。

二、自我檢測。(課件出示)

1、填一填。

從前面、左面和上面觀察由小正方體組成的不同的圖形,結果可能( ),也可能( )。

2、連一連。

第二單元第1課時觀察物體(一)導學案

三、預估問題。

3、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怎么樣?

四、預設解惑。

請同學們拿出在預習的過程中,通過擺立體圖形畫出的格子圖,我們共同交流。

2、師把同學們的作品進行總結:(課件演示)

第二單元第1課時觀察物體(一)導學案

3、通過剛才同學們的作品,我們是如何畫出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圖形呢?有什么方法嗎?同桌討論一下。

(1)集體交流

(3)方法提煉

先確定集合體的長、寬、高,

從正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高這兩個要素;

從上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寬這兩個要素;

從左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寬和高這兩個要素。

五、引導小結。

1、同學們,通過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獲嗎?

2、師:宋代大詩人蘇軾有一首《題西林壁》你會背嗎?

3、師:這首詩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釋一下嗎?

4、問:請你結合這首詩,再想一想今天學習的內容,有什么想法?

六、針對性作業(yè)。

1、課本13頁做一做,練習四1至3題。

2、《配練》上的1至3題。

人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觀察物體教案人教版四下數(shù)學觀察物體教案篇四

四年級學生基礎較差,大部分學生雖然腦子非常好,但是他們的學習習慣較差并且有很多是單親家庭,因此要想提高本班的整體數(shù)學成績,還需要加強交流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目標。

(1)經(jīng)歷從現(xiàn)實生活中抽象出數(shù)和數(shù)量關系的過程,認識較大的數(shù),在理解大數(shù)目的意義、利用大數(shù)目進行表達和交流、把大數(shù)目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的數(shù),估算和估計實際問題的結果等活動中,發(fā)展初步的數(shù)感。

(2)經(jīng)歷在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shù)量關系、運算順序、運算律,以及用圖形、字母表示運算律的活動過程,發(fā)展初步的符號感,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

(3)在認識射線和直線,進行幾何體與視圖相互轉換,研究銳角、直角、鈍角、平角以及周角間的大小關系,體會直線間的位置關系等學習活動中,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4)經(jīng)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過程,掌握一些數(shù)據(jù)處理的技能。體會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會根據(jù)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設計簡單的游戲。

2、能力目標。

(1)能在教材提供的現(xiàn)實情境中看到數(shù)學內容,提出與數(shù)學有關的問題,并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

(2)能通過兩步計算或綜合算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逐步養(yǎng)成計算后回答問題的習慣。

(3)能找到生活中應用兩點一條直線的例子和應用兩條直線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例子;能應用兩點間線段最短,以及點到直線的距離等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4)知道可以從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媒體中獲得有用的數(shù)據(jù)信息,能讀懂媒體呈現(xiàn)的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

(5)能通過修改和重新設計游戲規(guī)則,實現(xiàn)游戲的公平。

(6)能主動與同學合作開展學習活動,積極與同學交流學習的思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體驗。

(7)在教師的組織下反思自己的學習,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體會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目標。

(1)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理解數(shù)學內容,在生活中應用數(shù)學知識,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對身邊環(huán)境中與數(shù)學有關的想象和事物產(chǎn)生好奇心。

(2)在學習過程中能質疑問難,逐步形成積極參與對數(shù)學問題的討論以及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改正的態(tài)度,逐步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評價他人。

(3)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主動探索并獲得數(shù)學知識,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4)從教科書中的"你知道嗎"欄目和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受到數(shù)學文化的熏陶,感受數(shù)學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促進作用,體會數(shù)學是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從而進一步產(chǎn)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人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觀察物體教案人教版四下數(shù)學觀察物體教案篇五

知識前后的聯(lián)系

二年級上冊 ◆從不同角度觀察實物,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積木)。

四年級下冊 ◆從3個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幾何組合體,看到的形狀不同。

◆從3個位置觀察3個不同的幾何體的內容,讓學生發(fā)現(xiàn)在某一個位置可能看到3個物體的形狀會一樣,為以后學習逆向思考作鋪墊。

五年級下冊 ◆根據(jù)給定的觀察到的一個面的形狀,擺出4個、5個小正方體的立體拼搭形狀,使學生感受到:從一個角度觀察到的形狀,不能確定立體圖形形狀;隨著所用小正方體塊數(shù)的增多,拼搭出的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數(shù)量也增多。

◆給出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讓學生擺出所觀察的圖形。使學生感受到從三面觀察才能確定立體的形狀。

三、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幾何組合體的形狀。

2.認識到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判斷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4.在觀察、操作和驗證等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在“搭一搭”的具體活動中,用拼擺小正方體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與結果。

6.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四、單元教學重、難點

重點: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幾何組合體的形狀。

2.認識到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難點:

通過觀察、操作、想象、判斷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五、單元教學安排

學情分析:

第1課時 觀察物體

一、教學內容:觀察物體p13——p14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前面、上面和左面觀察到的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3.在拼擺、觀察等數(shù)學活動中,提高推理能力、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重點:能正確判斷從前面、上面和左面觀察到的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難點:當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的形狀時,體會看到的面數(shù)與物體的個數(shù)的不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若干個相同的小正方體。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師生交流后明確:由于觀察的位置不同,廬山呈現(xiàn)出千姿百態(tài)的景色。這里,詩人是從不同位置對實物進行觀察。

2.出示由若干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立體圖形。 請學生猜猜是由幾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并說明理由。

師:看來要了解物體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夠的,如果用若干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拼擺成立體圖形,在觀察中又會存在哪些特點?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索發(fā)現(xiàn)

1.教學例1

(1)以4~6人為一小組,每小組有四個相同的小正方體。面對自己橫向連續(xù)擺3個小正方體,再在左邊第一個后面再擺一個。小組成員分別從前面、上面 和左面進行觀察。

(2)各自用小正方形卡片擺出從三個角度觀察到的平面圖。

(3)小組交流,讓學生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歸納結果。

師: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位置來觀察,得到的結果是怎樣的?

小組交流后,概括總結: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位置觀察,觀察到的結果各不相同。

(4)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 3頁 做一做。 學生獨立連一連,并交流反饋。

2.教學例2

(1)課件出示教材第14頁例2的三組立體圖形'要求學生分小組分別擺出這三組立體圖形。

(2)擺好后每位同學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把看到的形狀記錄下來。

提問:從上面看3個物體,形狀相同嗎?從左面和前面看呢? 小組交流后,指名匯報。

小結:從上面看這3個物體,形狀相同,從左面看,形狀也相同。但從前面看,形狀不相同。

(3)教師小結: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 4頁“做一做”。

課件出示題目,讓學生擺一擺,看一看。

提問:這3個物體,從哪面看到的形狀相同?從哪面看到的形狀不同?小組交流后,反饋總結。

(三)鞏固發(fā)散

擺一擺,看一看,連一連

(1)學生獨立完成。

(2)小組內拼擺圖形,交流反饋。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生交流后總結: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位置觀察,觀察的結果各不相同;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五)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位置觀察,觀察的結果各不相同; 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第2課時 練習四

一、教學內容:練習四p15——p16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根據(jù)觀察到的形狀判斷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3.通過練習,在操作與交流等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有可能是不相同的。

難點:在實物與相應視圖之間建立正確的聯(lián)系,體會一組物體的相對位置關系。

四、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課件、小正方體。

五、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1.師:同學們,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知道如何觀察物體嗎? 今天,我們將通過練習來檢驗同學們的學習成果。板書課題:練習四。

2.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5~16頁第1~5題。

(1)完成教材第15頁第1題。

讓學生先理解題意,然后用小正方體搭一搭并連一連。

(2)完成教材第15頁第2題。

用一個小正方體和一個長方體擺成教材所示的圖形,讓3名學生從不同位置觀察,并讓學生描述所看到圖形的形狀,然后連一連。

(二)指導練習

1.完成教材第15頁第3題。

組織學生在小組內用小正方體按教材的圖形擺一擺,搭一搭。 讓學生把觀察到的形狀畫下來。全班觀察,想一想是從什么位置看到的,并說明理由。

2.完成教材第15~16頁第4、5題。

(1)課件出示第4題的3組立體圖形,要求學生分小組分別擺出這3組立體圖形。

擺好后,讓每個學生從不同的位置觀察,把看到的形狀記錄下來。

師:從左面看3個物體,形狀相同嗎?從上面和前面看呢? 小組交流后,指名匯報。

小結:從左面看3個物體,形狀相同,但從上面、前面看形狀不相同。

(2)出示第5題,讓學生自主練習后,集體訂正。

3.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6頁第6~7題。

(1)完成教材第16頁第6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組織學生在小組內完成圖形的拼擺。 小組交流后反饋。

(2)完成教材第16 頁第7題。 要求學生動腦想一想,然后數(shù)一數(shù)。 小組交流后,可以讓學生用小正方體擺一擺,進行驗證。

(三)檢測評價 請把每個正方體擺成的模型與從模型左面看到的相應圖形連線。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練習四

同一物體,從不同的位置觀察,觀察的結果各不相同。

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六、教學后記

人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觀察物體教案人教版四下數(shù)學觀察物體教案篇六

1.使學生經(jīng)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

3.借助動手操作,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教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等。

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于與人合作,從不同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tài)。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感知

比賽:快速搶答。下列照片中分別是什么?(師分別出示三組物體照片:電話、手機、手電筒。以下是一組圖形照片。)

師:同樣一個物體照片,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卻看不出?(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1.引入:神探“冒險小虎隊”的故事同學們知道嗎?他們就是靠敏銳的觀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們最近在忙些什么?(板書:觀察)

3.請學生從不同方向觀察小藥箱,問:你觀察到什么?(分小組操作、交流。)

a 我看到的那一面上畫了個紅十字。

b 我看到的那面上寫:小藥箱。

c 我看到的是白色的面,沒什么標記。

d 藥箱相對的面顏色是一樣的。

你認為誰說了謊話,為什么?(板書:推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進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小結:物體的左、右、正面都是相對的。

6.填寫觀察實驗報告:

從不同角度觀察下面三個物體,把你從各個角度看到的形狀畫下來。

8.課間小歇:欣賞古詩《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二)教學例2

1.引入例2。

神探“冒險小虎隊”最近又在忙什么呢?某博物館被盜了兩件古董,被盜當天門窗都是鎖好的。(形狀如下)

2.出示例2。

(1)思考:他們誰是小偷?為什么?他們分別是從哪個方向上看到的?

(2)動手操作。

(3)匯報,小結。

三、鞏固新知

4.畫一畫。

選擇兩個物體擺一擺,先確定一個面為正面,然后分別從上面、正面、左(右)面等角度觀察所擺物體,在紙上畫出所見到的形狀。

5.猜一猜:展示作品,其它組同學猜猜這組物體是什么。

三、小結: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