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古代成語 故事篇一
阿三家母雞下的蛋又大又好,遠近聞名許多人都爭著來買他家的雞蛋。他就用這些雞蛋來換大米,夠他全家吃,日子過得美滋滋的。
一天,阿三的妻子跟他嘀咕:“你說這雞要是一天能下兩個蛋多好啊,我們家的大米就會多出一倍呢?!薄翱刹皇锹?,每天能下三個蛋,不,四個,五個……能下十個蛋才好呢?!卑⑷f。
他的妻子說:“這母雞每天都能下一個蛋,肚子里一定存了不少蛋吧?!卑⑷c點頭:“那當然!”
妻子又說:“它一天只下一個蛋,也太慢了吧。不如我們一下子把雞蛋全拿出來,就發(fā),大財了?!?/p>
阿三想了想說:“對啊,我怎么沒想到這個呢?還是你聰明,我現(xiàn)在就把雞蛋全取出來。哈哈,咱們就能過上更好的日子了?!?/p>
他說著就捉來母雞,很快把母雞的肚子打開了。咦?母雞肚子里都是一些沒長成的小雞蛋黃,有的還沒芝麻大呢。
阿三和妻子都傻了眼,后悔也來不及了。再也,沒有母雞下蛋換米了,他們倆對著母雞大哭起來。
沒過幾天,阿三家的米缸就見了底,他們只能回憶以前的美好日子了。
古代成語 故事篇二
古時候,楚國有一個人,在他坐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身上掛的一把寶劍掉進江里去了。那個人不慌不忙地從衣袋里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落下寶劍的地方刻了一個記號。嘴里自言自語囑咐自己: “別忘記了,我的寶劍是從這兒掉下去的?!?/p>
同船人見他不著急的樣子都很納悶,就問他:“為什么不趕快下水撈寶劍?你在船舷上刻個記號有什么用呀?”
“著什么急,我的寶劍是從這個地方掉下去的,一等船靠岸了, 我就要從這個刻有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把寶劍找回來?!?/p>
過了一會兒,船到了目的地,停下來靠了碼頭,這個人便從船上刻的記號處,跳下水去撈寶劍,可是,摸了好長時間也沒有找到。
同船人看到他這樣尋找寶劍都感到很可笑,有一個人說:“寶劍掉江里以后,船還是在行走的,而寶劍沉在水底下是不會跟著走的。 事實上,現(xiàn)在船離開丟劍的地方已經很遠了,再按船舷上刻記號處去找 它怎么能找到呢?”
大家都議論說:“這個人連一個很普通的道理也不懂得呢?!?/p>
后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劍”這句成語, 比喻人們做事情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注意事物的發(fā)展變化,來處理。
古代成語 故事篇三
春秋時,有父子二人,他們同是孔子的弟子。父親曾皙喜歡吃羊棗(一種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兒子曾參是個孝子,父親死后,竟不忍心再吃羊棗。這件事情在當時曾被儒家子弟大為傳頌。
到了戰(zhàn)國時期,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對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師孟子請教。
公孫丑問:老師,膾炙(膾,細切的肉;炙,烤肉)和羊棗,哪一樣好吃?
孟子說:當然是膾炙好吃啊,這世上沒有哪一個人不愛吃膾炙的!
公孫丑又問:既然膾炙好吃,那么曾參和他父親肯定也都愛吃,為什么曾參不戒吃膾炙,而只戒吃羊棗呢?
孟子回答說:膾炙是大家都愛吃的(原文是:‘膾炙,所同也’);羊棗的滋味確實比不上它,但羊棗卻是曾皙特別愛吃的東西,所以曾參只戒吃羊棗。就好比對長輩只忌諱叫名字,不忌諱稱姓一樣,姓有相同的,名字卻是自己所獨有的。
孟子的一席話,使公孫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膾炙人口這個成語就是從孟子所說的膾炙,所同也引申出來的,原意是指人人都愛吃的美食,后來人們常用它來比喻人人贊美的事物和傳誦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