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男同GAYA片大全,一二三四视频社区5在线高清

當(dāng)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作文 >> 2023年黃庭堅古詩詞(6篇)

2023年黃庭堅古詩詞(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16 14:06:02
2023年黃庭堅古詩詞(6篇)
時間:2023-03-16 14:06:02     小編:admin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黃庭堅古詩詞篇一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xué)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xué)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書到今生讀已遲”這句話是明朝一位進士袁枚說的,他是說宋朝的黃庭堅(字山谷)的故事,黃山谷是江西省修水縣人,在縣志里記載著他的故事,他的詩書畫,稱為三絕,與當(dāng)時的蘇東坡齊名,世稱蘇黃。

山谷得中宋朝的進士之后,被朝廷任命為黃州—蕪湖的知州,他就任時才26歲。有天他在午睡,做夢走出州衙,來到一處鄉(xiāng)村,看見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站在一家門外的香案前,桌上供著一碗芹菜面,口中喊叫人的名字,山谷走近前去,看那碗面還熱氣騰騰,似乎很好吃的,不自覺的便端起來吃,吃完回衙,一覺醒來,嘴里還有芹菜香味,夢境甚清晰,但以為作夢而已,山谷還不在意。

次日午睡,再夢如昨,口中又有芹香,于是大感奇異,遂起身步出州衙,循著夢中道路行去,行至老婆婆家門外,叩門進去,正是夢中所見的老婆婆,問她有無在門外喊人吃面之事。婆答:“昨天是我女兒的忌辰,因為她在生喜歡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門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這樣喊她?!鄙焦葐枺骸澳闩畠核廊ザ嗑昧恕!逼糯穑骸耙呀?jīng)26年了?!鄙焦刃南?,自己正是26歲,昨天亦正是自己的。生辰。遂再問她女兒在生的情形,家中還有些什么人?婆答:“我只有一個女兒,她在生喜歡讀書,信佛吃素,很是孝順,但不肯嫁人,到26歲生病死了,死的時候,她說還要回來?!鄙焦葐枺骸八拈|房在那里,我可以看看嗎?”老婆婆手指著那間房說:“就是這一間,你自己進去看,我給你倒茶去。”

山谷走進房里,只見臥床桌椅之外,靠墻有一個大柜還鎖著。山谷問:“里面是些什么?”婆答:“全是她的書。”問:“可以打開嗎?”婆答:“鎖匙不知她放在那里?所以一直無法打開。”山谷心中想了一下,記起鎖匙的位置,便告訴老婆婆找出鎖匙,打開書柜,發(fā)現(xiàn)許多文稿,山谷細(xì)閱之下,原來他每次試卷的文章,竟然全在這里,而且一字不差。山谷此時心中完全明白,他已回到了前生的老家,老婆婆便是他前生之母,這個家只剩老母一人。于是山谷跪拜在地,口稱母親,說明自己就是她的女兒轉(zhuǎn)世,然后回州衙帶人來迎接老母,奉養(yǎng)終身。

山谷在州衙后園植竹一叢,建亭一間,命名“滴翠軒”,亭中有山谷的石碎刻像,自題像贊曰:“似僧有發(fā),似俗脫塵,作夢中夢,悟身外身?!睆倪@首像贊,亦可以證明山谷的轉(zhuǎn)世故事,為真實不虛也。

(一)確實有輪回。山谷的前生,原是安徽省南部蕪湖縣鄉(xiāng)村的女子,死后轉(zhuǎn)生到江西省北部修水縣的男身黃山谷。

(二)確實有業(yè)力。由前生種因,而來生結(jié)果。山谷前生喜好文學(xué),遂有今生的詩書畫三絕,所以明代進士袁枚說:“書到今生讀已遲”?,F(xiàn)今的天才兒童,應(yīng)屬此理。至于由女轉(zhuǎn)男,且有功名,當(dāng)為其信佛、吃素、孝順、不嫁,等業(yè)力而來,極為明顯。

(三)確實有靈魂。人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fēng)四大假合而成之有形的肉體,但靈魂則是身體的主宰,乃是無形的,佛學(xué)上稱為第八識,又名阿賴耶識。山谷在州衙午睡,靈魂仍會回去老家接受老母的芹菜面,因而促成再生的會合。阿賴耶識在唯識學(xué)上他是“去后來先作主公”的,當(dāng)他離開蕪湖鄉(xiāng)村,飛向修水黃家,千里迢迢瞬息即到,飛行迅速且不談,他何以偏偏找到黃家呢?佛學(xué)上說這是由于“業(yè)力”,但業(yè)力本身會有選擇的能力嗎?這又使人費解了?后來讀了地藏經(jīng)才知道,原來舉首三尺,便有神明,在虛空之中,有很多鬼神鑒察善惡,人世間一切的一切,無論如何隱秘的事物,他們?nèi)剂巳缰刚疲媸侨粢瞬恢?,除非己莫為?/p>

地藏菩薩說:“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業(yè),無不是罪。”可見已經(jīng)表現(xiàn)在行為上的罪惡,絕隱瞞不了,就連心念初動,也會被鬼神洞察無遺。不過世人不覺,還以為自己心中的事,有誰能知?因此可見業(yè)的范圍,應(yīng)包括有形的行為與無形的心念,由業(yè)所產(chǎn)生的力量,便決定此人的趣向,而鬼神再從中撮合,這便是黃山谷出生之所自來了。還有鬼神撮合亦應(yīng)有所標(biāo)準(zhǔn),否則便是鬼神作主了,其標(biāo)準(zhǔn)即佛家的因緣,說完全點就是因緣果報,佛家因果通于三世,或超過三世,而為多世。如此說來,則黃山谷之出生,必有其因緣,絕非偶然巧合之事了。

(四)這故事依世間法來講,可以算是成功的,因為善有善報,她不僅保持著難得的人身而且由女轉(zhuǎn)男,又有功名,與前生相較,有了顯著的改善。但依出世間法講,則不算成功,因為還是在六道輪回之內(nèi),凡輪回一次,便迷失一次本性,何況有了功名富貴,更因權(quán)勢凌人,而容易造業(yè)。

試看山谷少年時期,受一般風(fēng)氣影響,喜好填寫有關(guān)男女情愛的哀艷詞章,有一次與同輩少年擅于畫馬的李伯時,同游佛寺,參訪當(dāng)代得道高僧圓通秀禪師,秀禪師為了不忍見他迷于艷詞,致遭墮落可惜,所以當(dāng)他警誡完了李伯時,囑他不要再畫馬,因為畫馬時,心念專想于馬,以致形隨心轉(zhuǎn),恐難免墮落成馬身。

然后又呵責(zé)山谷:“大丈夫懷有蓋世的文才,難道竟用以寫作無益于世,而又動人邪思的哀艷詞句嗎?”山谷聽了這番呵責(zé),還很不以然反自以為是的笑著說:“據(jù)禪師這么講,難道我也會像李伯時一樣變作馬嗎?”秀禪師聽他這樣反駁,乃特別以威嚴(yán)而莊重的態(tài)度,很誠懇的開示他說:“李伯時如果為了畫馬,念想在馬,仿真既久,難免墮落成馬而不自知,但也只是他自己的事。而你作那撩亂人情思的哀艷詞章,不知會令多少人讀后,動起邪思而貪淫好色,這種誨人的作為,豈只是變馬而已,恐怕地獄正等著你下去哩。”

山谷被那義正辭嚴(yán),因果報應(yīng)道理的當(dāng)頭棒喝,深知秀禪師乃一得道高僧,絕不會虛言嚇人,頓時猛悟其間利害關(guān)系,遂極為惶恐的向秀禪師謝罪悔過,發(fā)誓永不再寫作那哀艷詞章了。

(五)山谷奉母最孝,他的母親喜愛清潔,他就親自為母洗滌溺器,雖然后來他作了官,也還是要親自來洗,這是他行孝的美德,所以他被后人選他為二十四孝之一。若以其少年的行為不檢,幾乎墮落,幸遇善知識指正,后來有此孝行,這都足以證明山谷的善根深厚,山谷曾作戒殺詩:“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鄲缽乃埽矢蕿槲翼?,莫教閻老斷,自揣看何如?”由此詩得知山谷終于回歸佛門,而學(xué)佛吃素了。

黃庭堅古詩詞篇二

黃庭堅

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女之色蓋一國,則曰國色;蘭之香蓋一國,則曰國香。自古人知貴蘭,不待楚之逐臣1而后貴之也。蘭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叢2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3;雪霜凌厲而見殺,來歲不改其性也。是所謂“遁世無悶,不見4是而無悶”者也。蘭雖含香體潔,平居與蕭艾不殊。清風(fēng)過之,其香藹然,在室滿室,在堂滿堂,所謂含章以時發(fā)者5也。

然蘭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別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盡知其族。蓋蘭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蘭也?!峨x騷》曰:“予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笔且灾华毥?,楚人賤蕙而貴6蘭久矣。蘭蕙叢出,蒔以砂石則茂,沃以湯茗則芳,是所同也。至其發(fā)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蘭,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雖不若蘭,其視椒則遠(yuǎn)矣,世論以為國香矣。乃曰“當(dāng)門不得不鋤”,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1、楚之逐臣:指屈原,屈原曾在《離騷》里以蘭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1]

2、薄叢:貧瘠的叢林。

3、芳:發(fā)出芳香。

4、不見:不被人知道。

5、含章以時發(fā)者:藏善以待時機施展自己。

6、貴:以……為貴。

如果一個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過其他的士人,那么就稱之為國士;如果一個女子的姿色超過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稱之為國色;如果蘭花的香味勝過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稱之為國香。自古人們就以蘭花為貴,并不是等到屈原贊蘭花之后,人們才以它為貴的。蘭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長在深山和貧瘠的叢林里,不因為沒有人知道就不發(fā)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殘酷的摧殘后,也不改變自己的本性。這就是所說的避世而內(nèi)心無憂,不被任用而內(nèi)心無煩悶。蘭花雖然含著香味形狀美好,但平時與蕭支沒有什么兩樣。一陣清風(fēng)吹來,他的香氣芬芳,遠(yuǎn)近皆知,這就是所說的藏善以待時機施展自己。

然而蘭和蕙的才能和品德不相同,世人很少有能分辨出來的。我放任自己長期流浪四方,于是完全知道蘭和蕙的區(qū)別。大概蘭花好似君子,蕙好像士大夫,大概山林中有十棵蕙,才有一棵蘭,《離騷》中說:“我已經(jīng)培植蘭花九畹,又種下蕙百畝?!薄墩谢辍氛f:“愛花的風(fēng)俗離開蕙,普遍崇尚蘭花”因此知道楚人以蕙為賤以蘭為貴很久了。蘭和蕙到處都能生長,即使栽種在砂石的地方也枝繁葉茂,如果用熱茶水澆灌就香氣芬芳,這是它們相同的地方,等到它們開花,一枝干上就一朵花而香氣撲鼻的是蘭花,一枝干上有五七朵花但是香氣不足的就是蕙。雖然蕙比不上蘭花,但是與椒相比卻遠(yuǎn)在椒之上,椒居然被當(dāng)世之人稱為“國香”。于是說當(dāng)權(quán)者必須除掉,這就是那些品德高尚的隱士紛紛遠(yuǎn)離當(dāng)局而不返回的原因?。?/p>

中國古代歷來有“芳草美人”的傳統(tǒng)。這是典型的類比手法:以自然界的某種動植物來類比人的品行。周敦頤建立起了蓮與君子之間的牢固類比關(guān)系,黃庭堅此文則建立起蘭與君子之間的牢固類比關(guān)系。

作者一開始就連用三個類比:國士、國色、國香,將蘭抬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楚之逐臣”是指屈原。屈原在《離騷》里種蘭、佩蘭、賦蘭:“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以蘭來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黃庭堅指出蘭與君子十分類似:“蘭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叢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雪霜凌厲而見殺,來歲不改其性也。”君子就像蘭花,從不吹噓自己,也不因無人賞識而愁悶;在遭受外界殘酷的摧殘后,也不改變自己的本性。這兩句話的精警,可與“出淤泥而不染”相比肩。

作者特意點出這兩點,因為在這兩種環(huán)境中,最能見出君子的品格。在第一種環(huán)境下,君子尚未成名,無人賞識,要耐得住寂寞;在第二種環(huán)境下,雖屢遭打擊,而不改其操守?!岸菔罒o悶”句,語出《易經(jīng)》?!肚浴贰段难浴罚骸俺蹙湃眨簼擙埼鹩茫沃^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薄犊资琛罚骸岸菔罒o悶者,謂遁避世,雖逢無道,心無所悶。不見是而無悶者,言舉世皆非,雖不見善而心亦無悶。上云遁世無悶,心處僻陋,不見是而無悶,此因見世俗行惡,是亦無悶,故再起無悶之文?!薄兑住ご筮^》《象傳》:“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薄犊资琛罚骸懊骶铀ルy之時,卓爾獨立,不有畏懼。遁乎世而無憂,欲有遁難之心,其操不改。凡人則不能然,惟君子獨能如此?!笨梢?,只有君子才能在這兩種環(huán)境中卓然挺立?!昂隆本?,亦出自《易經(jīng)》?!兑捉?jīng)》第六三章云:“含章可貞?;驈耐跏?,無成有終?!断蟆吩唬汉驴韶懀詴r發(fā)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章,即文采,也就是美德。含章,即藏善,韜光養(yǎng)晦,保養(yǎng)美德。貞,正。含章可貞:蘊含美德,心地守正。時,時機。成,居功。君子應(yīng)耐心等待最佳時機再行動。含蘊秀美,品德堅貞;如為天子做事,不要居功,則有善終。黃庭堅在這里又一次贊揚君子立身處世的特點:一是含蓄,不張揚,不刻意追求。就像蘭花,平時與其他花草混處,香味不明顯。二是把握時機。君子一旦有機會能施展自己的才華,就會盡心盡力地報效國家民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就如蘭花,一陣清風(fēng)吹過,香氣芬芳,遠(yuǎn)近皆知。

接下來,作者特意比較了蘭與蕙的不同,指出蘭似君子,蕙似士大夫。蘭與蕙的栽培環(huán)境相同,但兩者有花之多少與香味遠(yuǎn)近不同。“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蘭,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被ㄉ伲瑒t含蓄,不張揚;香味遠(yuǎn),則有真才實學(xué),內(nèi)蘊豐富。作者還指出,“蕙雖不若蘭,其視椒則遠(yuǎn)矣。”椒,一種香味濃烈的常見草本植物,此處指庸碌之輩。士大夫雖然品德修養(yǎng)不如君子,但較之庸碌常人,又已遠(yuǎn)甚??蓢@的是,椒居然被當(dāng)世之人稱為“國香”?!爱?dāng)門”,指當(dāng)權(quán)者。當(dāng)權(quán)者昏庸,不能辨別蕙與椒,更無法賞識那含蓄的、清幽的蘭了。所以,那些品節(jié)高尚的“山林之士”,紛紛遠(yuǎn)離當(dāng)局,“往而不返”了。在這里,作者寄予了深沉的世道感嘆。

黃庭堅對蘭的推崇,是在北宋推崇君子氣節(jié)的大環(huán)境下提出來的。周敦頤《愛蓮說》就說:“蓮,花之君子者也。”黃庭堅也說:“蘭似君子?!贝宋膶懹谒H居戎州之時。戎州有山名蘭山,上有野生蘭花。他將之移植于院中,建一小亭,名為“幽芳亭”。在北宋黨爭中,黃庭堅屬蘇軾黨,屢遭新黨打擊。但是,他并無怨恨詈罵之詞。蘇軾稱贊他:“意其超逸絕塵,獨立萬物之表,馭風(fēng)騎氣,以與造物者游,非獨今世之君子所不能用,雖如軾之放浪自棄,與世闊疏者,亦莫得而友也?!保ā洞瘘S魯直書》)評價高得不能再高了。黃庭堅將居處先后命名為“任運堂”、“槁木庵”,表現(xiàn)了他隨緣任運的人生態(tài)度。他為人“內(nèi)剛外和”,有如蘭花,含蓄,不張揚,內(nèi)蘊深厚,講求氣節(jié)。他的詩也反復(fù)吟詠了蘭花的高潔品質(zhì),如《以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為韻寄李子先》《丙寅十四首效韋蘇州》《次韻答和甫盧泉水三首》《答李康文》《和答劉中叟殿院》《寄晁元中十首》《寄傅君倚同年》《次韻答黃與迪》等詩。他還親手書寫了唐韓伯庸的《幽蘭賦》,流傳至今,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行書佳作。

黃庭堅學(xué)識廣博,善用典故。他提倡廣泛學(xué)習(xí)古代優(yōu)秀文學(xué)作品,厚積薄發(fā),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創(chuàng)新,“點鐵成金”“脫胎換骨”。在這篇短文中,黃庭堅隨手引用《易經(jīng)》《離騷》,展示了他深厚的學(xué)養(yǎng)。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進士。

黃庭堅古詩詞篇三

[宋]黃庭堅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疏懶意何長,春風(fēng)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據(jù)此詞原序所說,這首《菩薩蠻》當(dāng)是戲擬王安石集句詩之作。

開首二句以極自然輕盈的筆法描繪了一幅閑適悠雅的溪橋野漁圖。在一片氤氳迷蒙的山嵐水霧中,是煙是雨,叫人難以分辨,真是空翠濕人衣。在溪邊橋畔,有漁翁正在醉酒酣睡,四周闃無聲息,沒有人來驚破他的好夢?!笆钁幸夂伍L,春風(fēng)花草香”,化用杜甫“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西郊》)和“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絕句二首》)這句詩。兩句詩不僅從字面看放在這里十分熨貼,而且從原作的意境看,也與這首詞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過這詩句的媒介,將讀者導(dǎo)向了杜甫的詩境,這些詩境又反過來豐富了這首詞本身的意蘊。這樣便活畫出整個風(fēng)光明媚生機勃勃的春世界。

“江山如有待”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詩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卻推開自己不說,而從對面著筆,將自己熱烈的感情移植到無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過擬人化的描寫,表現(xiàn)“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那種人與自然交流相親、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緒。這樣,詞上下片意境相應(yīng),只將前面“疏懶意何長,春風(fēng)花草香”詞意發(fā)展為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開隱逸風(fēng)氣的陶潛,遂又隨手拈來了杜甫的另一句詩“此意陶潛解”(《可惜》),將自己對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實到對這位拋棄榮利的田園先哲的景仰上,從而挑出了全詞隱逸的主題。

杜甫感嘆生不逢時,恨不能詞的最后二句“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接住杜甫“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詩意,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他不學(xué)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塵。作者決心歸隱,但到底去何方,卻無可告,不過如隨之而去,一定會明白他的蹤跡。這一結(jié)語將上面貫串下來的情志意趣,結(jié)束得非常工穩(wěn),飄逸而含蓄。

這首詞全靠直接剝錄他人詩句而成,雖非作詞之正道,卻也頗有移花接木之妙。

黃庭堅古詩詞篇四

原文: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fēng)飛過薔薇。

譯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腳印,四處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來同我們住在一起。

誰也不知道春天的蹤跡,要想知道,只有問一問黃鸝。那黃鸝千百遍地宛轉(zhuǎn)啼叫,又有誰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黃鸝鳥趁著風(fēng)勢,飛過了盛開的薔薇。

賞析:

此詞賦予抽象的春以具體的人的特征。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像失去了親人似的。這樣通過詞人的主觀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愛和春去的可惜,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

此詞高妙處,于它用曲筆渲染,跌宕起伏,饒有變化。故先是一轉(zhuǎn),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處,喚她回來,與她同住。這種奇想,表現(xiàn)出詞人對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和追求。

下片再轉(zhuǎn)。詞人從幻想中回到現(xiàn)實世界里來,察覺到無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喚回來。但詞人仍存一線希望,希望黃鸝能知道春天的蹤跡。這樣,詞人又跌入幻覺的藝術(shù)境界里去了。

末兩句寫黃鸝不住地啼叫著。它宛轉(zhuǎn)的啼聲,打破了周圍的寂靜。但詞人從中仍得不到解答,心頭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見黃鸝趁著風(fēng)勢飛過薔薇花叢。薔薇花開,說明夏已來臨。詞人才終于清醒地意識到:春天確乎是回不來了。

此詞為表現(xiàn)惜春、戀春情懷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語的質(zhì)樸語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詞的構(gòu)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嘆。最后,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這番妙趣橫生的抒寫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作者介紹: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xué)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xué)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名人軼事:

黃庭堅在衡州,去得最多、待得最久的地方是花光寺。

花光寺住持仲仁,字超然,越州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元祐年間(1086—1093)來到衡州,因住在花光寺,故人稱花光和尚。仲仁酷愛梅花,每值春暖花開,他就終日坐臥花間,吟誦賞玩。曾于月夜見梅影映窗,疏影搖曳,悄然可愛,于是欣然提筆摹寫。此后,他的梅花畫技大進,將梅花枝干虬曲、疏影橫斜的神韻,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成為墨梅畫法的始祖。黃庭堅對仲仁畫作稱嘆不已,夸他所畫梅花“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

在花光寺,仲仁拿出秦觀和蘇軾留下的詩卷給黃庭堅觀賞,并且畫梅數(shù)枝及煙外遠(yuǎn)山相贈。蘇、秦都是黃庭堅在京城的至交摯友,但兩人均先他而逝。在長沙,黃庭堅遇到了秦觀的兒子和女婿。窮困潦倒的他們,正護送秦觀靈柩北上。黃庭堅見到兩位晚輩,竟握著他們的手失聲痛哭,隨即贈銀二十兩作辦喪事之用。此時此地,又見亡友遺作,想起官路飄零,盛年不再,不禁悲思洶涌,作《花光仲仁出秦蘇詩卷思二國士不可復(fù)見開卷絕嘆因花光為我作梅數(shù)枝及畫煙外遠(yuǎn)山追少游韻記卷末》。

黃庭堅古詩詞篇五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世稱“黃山谷”。北宋詩人,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游學(xué)蘇軾門下,天下稱為“蘇門四學(xué)士”,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

黃庭堅出身于一個家學(xué)淵博的世家,父親為著名詩人,與當(dāng)時的王安石、歐陽修、梅堯臣都有交往。自小聰慧過人,一生命運多桀,仕途坎坷,與蘇東坡極為相似,熱衷佛老,也不遜于蘇?!端问贰の脑穫鳌贩Q他:“庭堅學(xué)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彼约赫f:“余學(xué)草書三十余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舜欽)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后又得張長史、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他的行書,如《松風(fēng)閣》,《蘇軾寒食詩跋》,用筆如明代馮班《鈍吟雜錄》所講:“筆從畫中起,回筆至左頓腕,實畫至右住處,卻又跳轉(zhuǎn),正如陣云之遇風(fēng),往而卻回也?!彼钠鸸P處欲右先左,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然后平出,“無平不陂”,下筆著意變化;收筆處回鋒藏穎。善藏鋒,注意頓挫,以“畫竹法作書”給人以“沉著痛快”的感覺。其結(jié)體從柳公權(quán)的楷書得到啟發(fā),中宮收緊,由中心向外作輻射狀,縱伸橫逸,如蕩槳、如撐舟,氣魄宏大,氣宇軒昂。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學(xué)他的書法就要留心于點畫用筆的“沉著痛快”和結(jié)體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書,趙孟俯說:“黃太史書,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薄叭绺呷搜攀?,望之令人敬嘆?!?/p>

1、題鄭防畫夾——黃庭堅

惠崇煙雨歸雁,坐我瀟湘洞庭。

欲喚扁舟歸云,故人言是丹青。

2、晚樓閑坐——黃庭堅

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

清風(fēng)明月無人管,并作南來一味涼。

3、牧童詩——黃庭堅

騎牛遠(yuǎn)遠(yuǎn)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guān)用盡不如君。

4、題竹石牧牛——黃庭堅

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牛礪角猶可,牛斗殘我竹。

5、新竹——黃庭堅

插棘編籬謹(jǐn)護持,養(yǎng)成寒碧映漣漪。清風(fēng)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籜時聞聲簌簌,放梢初見影離離。歸閑我欲頻來此,枕簟仍教到處隨。

6、清明——黃庭堅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7、寄黃幾復(fù)——黃庭堅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fēng)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國不蘄三折肱。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煙滕。

8、登快閣——黃庭堅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yuǎn)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9、病起荊江亭即事——黃庭堅

翰墨場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維摩。近人積水無鷗鷺,時有歸牛浮鼻過。

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溫飽未,西風(fēng)吹淚古藤州。

10、清平樂——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fēng)飛過薔薇。

11、望江東——黃庭堅

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攔住。

燈前寫了書無數(shù),算沒個、人傳與。直饒尋得雁分付,又還是秋將暮。

12、水調(diào)歌頭——黃庭堅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shù),花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紅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敧玉枕,拂金徽。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黃庭堅古詩詞篇六

孤城三日風(fēng)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遠(yuǎn)山長雙屬玉,身閑心苦一舂鋤。

翁從旁舍來收網(wǎng),我適臨淵不羨魚。

俯仰之間已陳跡,暮窗歸了讀殘書。

孤城三天刮風(fēng)吹雨,人家只能避雨在家以淡飯素菜充饑度日。

煙雨迷蒙中遠(yuǎn)眺,那浩渺如練的長江水滔滔流向遠(yuǎn)方,那巍峨綿延的山嶺,猶如一雙長頸赤目的屬玉鳥,近觀此景,見雨中淋著一只白鷺。

漁翁從鄰舍出來收網(wǎng)具,而我并不羨慕魚美可口。

轉(zhuǎn)眼之間一切都變成陳跡,不如暮色中回到窗下讀殘書。

⑴池口:今安徽貴池,在安徽省南部,秋浦河下游,北臨長江。貴池市以城西貴池得名。

⑵孤城:貴池城。

⑶屬(zhǔ)玉:即鸀鳿(zhúyù)。郭璞注:“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p>

⑷舂(chōng)鋤:即白鷺,以其啄食的姿態(tài)有如農(nóng)夫舂鋤,所以有這個名稱。

⑸臨淵不羨魚:《漢書·苓仲舒?zhèn)鳌罚骸芭R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北扔髦挥性竿鵁o行動。這里反用其意,說雖然面對江灣,而不羨魚。

⑹俯仰之間:王羲之《蘭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耙桓┮谎?,形容極短暫的時間。

⑺陳跡:過去的事情。

詩的前半在寫景中抒情。首聯(lián)從扣題入手,繪出一幅孤城風(fēng)雨圖:長江邊上貴池孤城,恰逢瑟瑟秋風(fēng)夾著如煙秋雨,綿綿濛濛下了三日,我無奈滯留小城,集市也因為淫雨而失去了往日車水馬龍、街市繁榮的景象,小市人家只能避雨在家以淡飯素菜充饑度日。詩人信手拈來,不假藻飾,富有孤城風(fēng)雨圖的詩情畫意。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質(zhì)樸恬靜的小城生活的喜愛。這里純?yōu)閷懢埃珒?nèi)心情意已曲曲傳出。

頷聯(lián)觸物起興,詩人放眼四顧,無意中有一些景物觸動了他的情懷,于閑適寧靜中見出內(nèi)心的波瀾。那浩浩江水流向遠(yuǎn)方,迤邐的山嶺,看上去像一雙屬玉鳥。司馬相如《上林賦》說:“鴻鹔鵠鴇,鴽鵝屬玉。以上是遠(yuǎn)眺。近觀則是:“身閑心苦一舂鋤?!濒╀z即白鷺,這種鳥滿身雪白,給人以清高閑雅的印象,但詩人卻感到它身雖閑而心實苦。這個“苦”字實際是詩人觸景生情,而又將情感投射于外物的結(jié)果,這里意象中含有興起,賦中含有比喻,表面寫白鷺,而實際則是詩人的自喻。當(dāng)時黃庭堅面臨種種矛盾。他志大才高,但現(xiàn)實政治又使他失望,他只是個閑散無權(quán)的學(xué)官,只能自嘆“少日心期轉(zhuǎn)謬悠,蛾眉見妒且障羞”(《次韻答柳通臾求田問舍之詩》),“蚤年學(xué)屠龍,適用固疏闊,廣文困齏鹽,烹茶對秋月”(《林為之送筆歡贈》)。他不愿屈身事人,渴望歸田,但迫于生計,又不得不折腰為官,所謂“嘗盡身百憂,訖無田二頃”(《次韻寄潤父》),“斑斑吾親發(fā),弟妹逼婚嫁,無以供甘旨,何緣敢閑暇?”(《宿山家效孟浩然》)都道出了內(nèi)心的苦悶。但詩在這里只點到即止,給人留下了很多想象的余地。

詩的后半在記敘中抒情。頷聯(lián)以物為比興,頸聯(lián)則是以人起興。漁翁剛從屋舍來水邊收網(wǎng),這一極偶然的景象卻觸動了詩人對世事的感慨。他由網(wǎng)而聯(lián)想到魚,于是反用“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的成語(《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表達(dá)了不求仕進、自甘淡泊的心境。這一造語也是一種巧思。反用典故成語,古人稱為翻案法,如楊萬里說:“翻盡古人公案,最為妙法?!保ā墩\齋詩話》)《藝苑雌黃》說:“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非識學(xué)素高,超越尋常拘攣之見,不規(guī)規(guī)然蹈襲前人陳跡者,何以臻此?”這種手法受到禪宗的影響,禪宗推重翻卻成案,更進一解的睿智,如六祖惠能的著名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惠能對神秀以樹、鏡來比喻心的偈語的翻案。黃庭堅此聯(lián)從生活瑣事中激發(fā)聯(lián)想,閃耀出思想的火花,類似禪宗的機鋒,于尋常事物中獲得妙悟。

詩以達(dá)道之言作結(jié),表現(xiàn)出超邁脫俗的胸襟。“俯仰之間已陳跡”化用王羲之《蘭亭集序》的成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币萆俚谋疽馐歉袊@人生短暫,不覺悲從中來。黃庭堅雖用其字面,其意卻相反:世事瞬息萬變,面對無常的人生,還是退出爭名逐利之場,到書中去尋找樂趣。這正如他在另一首詩中所說的:“功名富貴兩蝸角,險阻艱難一酒杯。百體觀來身是幻,萬夫爭處首先回。胸中元有不病者,記得陶潛歸去來”(《喜太守畢朝散致政》)。

此詩是作者觸景物即興而作,寫景淡雅風(fēng)致,用語清新奇峭,用典翻出新意,在平常事物中予以名理,將古詩氣脈運用于律詩,一洗刻鏤饾饤,留下了自然古雅的本色。

作者曾在北京當(dāng)了七年的國子監(jiān)教授,元豐三年入京改授知吉州太和縣(今江西泰和)知縣,秋天從汴京出發(fā)赴江南。赴任途中因風(fēng)雨而留滯池口(今安徽貴池),觸景興懷,有感而作此詩,抒發(fā)自己抱負(fù)難實現(xiàn)的抑郁、歸隱情懷。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fù)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fù)制權(quán)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fù)制
付費后30天內(nèi)不限量復(fù)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