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男同GAYA片大全,一二三四视频社区5在线高清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案(五篇)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案(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22 14:22:43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案(五篇)
時間:2023-06-22 14:22:43     小編:zdfb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教案嗎?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整時、半時、大約幾時認讀鐘表時間的認識,促進知識的系統(tǒng)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2、以動手實踐的自主探究活動為基礎,在探究時刻之間變化的

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認讀時間的表象,實現數的認識、圖形與

空間兩個領域的互相融合。

3、經歷認讀鐘表時刻探究問題的過程,體會時刻(時間)與人

們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每個同學準備一個玩具鐘表(或模型),教師準備演示用鐘表。

教學過程:

一、呈現問題:

(1)玩電瓶車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2)坐飛天輪的同學是4時開始的,結束時是 。

(3)坐龍船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學是3時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5)買票的小朋友4時進“兒童樂園”, 離開“兒童樂園”。

(6)“兒童樂園”每天下午向社會開放的時間為2時——6時。

二、自主探究:

1、以6個問題為框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探究。以問題(1)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開始玩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在鐘表上撥出來?

(2)讓學生利用鐘表(或模型)進行操作。

(3)指名幾名同學演示。

(4)教師引領探究——利用教具(鐘表),師生共同完成從到一直到的撥針操作活動。

2、畫出整時:

a:能不能把問題中的4時、3時、2時、6時畫出來?請同學們利用鐘面圖,畫上表針。(每個同學發(fā)一張鐘面圖)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畫的展示給大家看一看?指名幾位同學上臺展示。

c:讓畫錯的同學進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過上面的學習,你能發(fā)現什么?

引導學生能發(fā)現:跳蹦蹦床的同學是最早開始玩的,坐飛天輪的同學結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學玩的時間最長……

2、在認讀鐘表時應該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把認讀鐘表要注意的事項說出來:辯認時針與分針,看清時針與分針的位置……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計算一日以內經過的時間。

2、能夠認識時間與時刻的區(qū)別。

教學重點

區(qū)別時間與時刻。

教學難點

計算一日以內經過的時間。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教學反思

一、學前準備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時?

(2)17時是下午幾時?22時40分是晚上幾時幾分?

2、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下面的時刻。

晚上11時是()時中午12時是()時

上午8時是()時下午3時是()時

二、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談話情景。

(1)了解學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張火車票和汽車票。

(3)觀察車票上的時間,你發(fā)現了什么?

2、學習教材第84頁例3.

(1)觀察情景,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還想了解哪些信息?

(2)說明:火車9:00出發(fā),下午6點到達奶奶家。

(3)提問:你能回答中途經過多長時間嗎?

教師:怎樣來計算經過的時間呢?

探究方法。

(1)直接在鐘表上數一數。

用鐘表來表示兩個時間。

通過說一說,可以知道坐火車到奶奶家要用9小時。

(2)用計算的方法。

教師:這兩個時間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計算嗎?

引導學生回答。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計算,要把時間都轉化成24時計時法。

將下午6點轉化成24時計時法,即18時,用到達時刻減去開車時刻就是所經過的時間。

18-9=9(小時)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教材第85頁練習十八的第3題。

(1)讀題,理解題意。

(2)提問:題中給我們的是什么計時法?

(3)集體交流解題思路。

(4)教師鼓勵不同的解題思路。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1)陽陽晚上9時睡覺,第二天早上6時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時。

(2)課外小組14:30開始活動,經過1小時20分結束,結束時間是()時()分。

3、觀察下表,計算出火車運行的時間并填在表中。

車次始發(fā)站開點終點站到點運行時間

711北京10:22沈陽北當天19:29

721北京18:00上海第二天8:00

t42西安17:48北京第二天7:23

4、一場排球賽,從19時30分開始,進行了155分鐘。比賽什么時候結束?

(1)讀題,理解題意。

(2)分析數量關系。

(3)提問:怎樣看著155分鐘?(要先把經過時間155分鐘改寫成2時35分)

(4)學生獨立解答。

四、思維訓練

教材第85頁練習十八的第4題。

(1)課件演示,出示春風飯館的營業(yè)時間。

(2)提問:營業(yè)牌上用的是什么計時法?

(3)小組交流解題策略。

(4)集體交流,課件演示。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案篇三

教學內容:復習“百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對100以內數的加減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計算速度。

2、以解決問題為依托促進知識的系統(tǒng)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3、在經歷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對知識有新的認識、提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煉信息:

1、談話引入:老師想問小朋友一個問題,平常你們喜歡到哪兒去玩?能不能把高興的事說出來聽一聽?

2.出示課本插圖,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

(1)這是一幅“兒童樂園”圖,從圖中你能發(fā)現什么?(或小朋友們在干什么?)

引導學生發(fā)現圖中的主要景物——飛天輪、龍船、蹦蹦床、電瓶車。(或引導學生發(fā)現圖中的幾個主要活動——有的小朋友在坐飛天輪,有的小朋友在坐龍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開電瓶車。)

(2)a:從圖中你能發(fā)現哪些數字信息?

引導學生發(fā)現開展幾個主要活動的人數——坐飛天輪的有23人,在坐龍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開電瓶車的有6人。

坐飛天輪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敘述方式告知的,開電瓶車的只有6人,以上兩條信息學生很容易發(fā)現,也不會產生意見分歧。但由于坐龍船的16人擁擠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沒有規(guī)律,因而學生對這兩條信息的發(fā)現可能會有意見分歧,此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閱讀,使學生感悟正確的閱讀方法,以便形成正確認識——從左到右依次數出坐龍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的區(qū)域,分別去數,然后相加,或依次數出每個區(qū)域中的人數。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反思:在數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或開始為什么沒有數正確)——要有正確的數數方法,要仔細數,不重復也不遺漏。

b:你還能發(fā)現哪些數字信息?

引導學生發(fā)現:現在是下午4時;有的小朋友在買飲料,能知道各種飲料的價格;有的小朋友在買票入場,因為身高超過了1米。

二、師生合作,探究學習:

(一)統(tǒng)計信息,提出問題:

1、看來,圖中的信息還真不少,怎樣才能記住這些信息?(或怎樣才能記住每個項目中有多少人?)

引導學生想到“統(tǒng)計信息”。然后師生共同完成下表。

項目坐飛天輪的坐龍船的跳蹦蹦床的開電瓶車的

人數2316156

2、根據表中的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利用表中的數據信息,可以提出6個加法計算的問題、6個減法計算的問題以及若干個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在讓學生口述問題時,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導學生注意問題的全面性,如:學生如果僅僅提出的是兩個數相加、相減的問題,教師應進一步引導:能不能提出連加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連減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最后教師總結:利用這些數據,不但可以提出加法、減法計算的問題,還可以提出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

(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請小朋友仔細想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呢?請你把這些算式寫出來,然后計算出得數。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一會兒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三)匯報交流,梳理分類:

1、哪個小組愿意說一說你們解決的是哪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得數是多少?

(1)學生在匯報時,既可以先匯報列出的算式及得數,然后再說明這個算式解決的是什么問題;也可以先敘述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再匯報如何列式解答這個問題。

(2)如果學生匯報的僅僅是加法、減法、連加、連減算式,老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提出并解答能夠進行加減混合計算及帶小括號計算的問題,并及時板書算式。

2、伴隨著每個小組匯報交流活動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把算式分類板書,以便為最后的總結概括作好準備。板書時可以把算式分為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相對獨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總結概括,理性升華:

1、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能發(fā)現什么?

引導學生對算式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觀察與分析,找到每一類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類算式的名稱——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

2、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引導說出計算百以內加減法時要注意的問題——

用豎式計算,相同數位要對齊;

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算式有小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

當學生總結遇到困難時,教師可利用板書中的例子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

(五)鞏固練習,拓展創(chuàng)新:

1、數的組成:利用計數器,完成如下類似的題目——請小朋友準備好計數器,聽老師說要求,大家在計數器上撥數。

十位上的數字是4,個位上的數字是6,這個數是多少?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 …

2、數的大小比較:

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數的大小比較練習: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數的計算:

(1)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加減法計算練習。

第一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細觀察這兩組數,你能發(fā)現什么——引導學生發(fā)現:第一組計算時不需要進位與退位,第二組計算時需要進位與退位。

在計算時我們要注意什么——不僅讓學生發(fā)現計算進位加法、退位減法時不要忘記“進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體會豎式計算的作用為“當計算遇到困難時,可以用豎式來幫助解決問題”。

三、總結與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方法兩個方面進行表述。知識——學會了什么,應該注意什么。方法——引導學生從以“自主探究”為基礎的合作、交流、對比、觀察、反思“做數學”的角度進行總結。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案篇四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和總價,速度、時間和路程的含義,理解、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以及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并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答列式。

(1) 每個文具盒10元,5個文具盒多少錢?

(2) 50元錢買文具盒,每個10元,可以買多少個?

(3) 50元錢買了5個同樣的文具盒,每個多少錢?

指名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2.學生列式。

(1)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50千米,3小時行多少千米?

(2)一輛汽車行了150千米,每小時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時?

(3)一輛汽車3小時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學生在練習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對。

二、教學新課

1.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過許多應用題,知道在工農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里,有各種數量關系,并且已接觸了許多數量關系。像上面做的題里有哪些數量呢,這些數量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板書課題)。

2.教學例1。

(1)出示例1,學生讀題。

讓學生在課本上列式解答。

學生口答算式和得數,老師板書。

(2)教學單價、數量和總價的含義。

提問:這兩道題都是說的哪一方面的事?

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怎樣的問題?

說明:這兩道題都是講的買商品的價錢的事,這里的每枝鉛筆2角、每個排球55元,這樣的每一件商品的價錢是單價,(板書:單價)3枝、4個這樣買的件數是數量,(板書:數量)一共用的錢是總價(板書:總價)。

提問:你的數學書的單價是多少?你知道自己文具盒的單價嗎?

請你來說一說下面的單價、數量和總價。

學校買20套校服,花了600元,每套30元。

(3)概括單價、數量和總價的數量關系。

誰來說一說,第(1)題里鉛筆的單價、數量各是多少,求出了什么?是怎樣求的?第(2)題里的單價、數量各是多少?求的什么?怎樣求的?這兩題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從上面的兩題里,你發(fā)現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系(板書:單價數量=總價)?

[評析:讓學生觀察不同的數量,思考求的什么數量,是怎樣求的,既可以鞏固剛學到的量的概念,又是對這兩題計算方法的分析。接著引導尋找共同特點,歸納數量關系,就是在分析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綜合、抽象和概括。這樣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對具體問題的感知、分析的基礎上認識抽象的數量關系,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理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提問:請同學們根據這個關系想一想,如果知道總價和單價,可以求什么?怎樣求(板書:總價單價=數量)?

追問:為什么求數量用總價除以單價?

提問:再想一想,如果知道總價和數量,可以求什么?怎樣求?你是怎樣想到的(板書:總價數量=單價)?

(4)現在請同學們看一看這里一組三個數量關系式,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你覺得只要記住了哪一個,就能記住其他的兩個?根據什么知識來記其他的兩個?

小結:我們從這里的三個數量關系式可以看出,根據單價、數量和總價三個量的關系,只要知道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我們在記這一組數量關系式時,只要記住單價數量=總價,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想出總價單價=數量和總價數量=單價。

3.組織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讀題。提問:例1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指名學生先口頭舉出例子,說明求總價的問題。

提問:誰還能舉一個求數量的例子?求單價的呢?

(2) 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這里應用了哪幾個數量關系式?在單價、數量和總價三個量里,要求一個量,需要知道幾個量?

指出:在單價、數量和總價里,只要知道其中的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

4.教學例2。

(1)出示例2,學生讀題。

讓學生在課本上列式解答。

學生口答算式和得數,老師板書。

(2)提問:這兩道題都是說的哪一方面的事,也就是行程問題,其中每小時45千米、每分鐘行70米這樣在一個單位時間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書:速度)所用的2小時、6分是行走的時間,(板書:時間)求出的90千米、420米這樣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書:路程)

(3)提問:第(1)題里汽車的速度是多少?行走的時間呢?求出的結果是什么數量?是怎樣求的?

第(2)題里小東行走的速度和時間各是多少?求出的是什么?怎樣求的?

這兩題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從這兩題里,你發(fā)現了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提問:如果知道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時間怎樣求?你是怎樣想到的(板書:路程速度=時間)?

根據數量關系式,求速度需要哪兩個條件?怎樣求?為什么要這樣求(板書:路程時間=速度)?

(4)這里主要記住哪一個,就能記住其他的兩個?根據什么知識可以從乘法的關系式想出其他的兩個?

請大家把這三個數量關系式齊讀一遍。

小結:速度、時間和路程是一組聯系緊密的數量,只要知道其中的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記這一組數量關系式時,只要記住速度時間=路程,就可以根據乘除法的關系,想出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

5.組織練習。

(1) 下面的條件中各是什么數量關系?

①輪船5小時行125千米。

②火車從南京到上海每小時行駛61千米,共行駛305千米。

③小華從家到學校要走800米,小華要走16分鐘,每分鐘走50米。

(2)做練一練第3題。

讀題。讓學生舉例說明求路程的問題。

哪位同學舉出一個求時間的問題?你能舉出一個求速度的問題嗎?

(3) 做練一練第4題。

指名學生說數量關系。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怎樣求路程?怎樣求時間?求速度呢?

三、課堂小結

這堂課學習的是哪兩組常見的數量關系?你能具體說一說這兩組數量關系嗎?我們主要記住哪兩個,就能想出其余的數量關系式嗎?

四、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十二第1、2題。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案篇五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北師大版)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二節(jié):認識路線。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在辨認方向的基礎上,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2.借助認識路線活動,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與習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重點: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難點: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經過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笑笑一家特別喜歡旅游,他們聽說撫順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決定開車到撫順來旅行,可是他們沒來過,不知道車往哪開,誰能幫著想想辦法?

有了路線圖,還要認識路線圖才能不迷路,所以認識路線很重要,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路線”。

到了撫順,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勞動公園去玩,應該做幾路公交車?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一)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的行駛路線

(1)從十道街出發(fā)向 行駛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駛 站到西一路, 再向 行駛 站到百貨大樓,再向 行駛 站到友誼賓館,再向 行駛 站到勞動公園。

1、瞧,這里是一張1路車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線圖。仔細看圖,你能按照1路公交車的路線說一說,我們乘車從十道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勞動公園?請你當小司機,手握方向盤自己說一說。

2、小組討論,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二)從勞動公園到十道街的行駛路線

1、笑笑游完勞動公園要回到十道街又該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2)從勞動公園出發(fā)向 行駛 站到友誼賓館, 再向 行駛 站到百貨大樓,再向 行駛 站到西一路,再向 行駛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駛 站到十道街。

2、把結果記錄在練習卡上。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4、對照答案訂正錯誤。

(三)看路線圖回答問題

(1)小明從三道街出發(fā)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車的?說說他的行車路線。

(2)小紅坐了3站在百貨大樓下車,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車的?她又是怎樣走的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課件演示。

(3)你想從哪兒到哪兒去?在小組內交流你的行車路線。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在小組內交流。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后根據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

三、自主參與、拓展練習。

1、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圖。

說出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同桌互相說一說,再填在書上。

學生匯報,課件演示。訂正錯誤。

2、笑笑為了感謝同學們?yōu)樗嘎罚埬銈兊健昂I蠘穲@“去游玩,但是我們要先弄清它的內部路線圖,防止迷路。我想這一定難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樂園“彩圖)

提問:a海底世界,海上樂園,居民區(qū),果樹林分別在中心公園的什么方向?

b居民區(qū)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笑笑游完撫順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龍?zhí)洞髰{谷游玩,這是龍?zhí)洞髰{谷的路線圖,她應該怎樣走?

五、總結評價。

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一張從家到學校的導游路線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