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xù)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離騷讀后感600字高中篇一
曾經(jīng)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經(jīng)多少次破滅了夢想。他畢竟沒有被現(xiàn)實擊倒。他不能成為歷史上的政治家,就要成為偉大的詩人。
有人曾說過:“初讀好書,似遇新友,重讀此書,似會舊友。”的確如此,第一眼見到《離騷》二字,就覺得這是一本意味深刻的書籍。果然,大約一看后,無法真正明白作者想要通過書來表達的情感。反復斟酌后才略知一二。
“寧溘死一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這句是我最難忘的一句。沒有華麗的語言,但卻在字里行間充分的透露出作者希望報效祖國,為國家效力的熱衷這情,“我委屈著自己的心智,壓抑著自己的情感,暫且認同把譴責和羞辱一起承擔?!?/p>
是啊,也許屈原那熱血沸騰的心我們終生無法親身體驗,可我相信,就如他所說的:“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卻心甘情愿沐浴彭咸的遺輝?!?好一幅幽美恬靜的水墨畫卷,好一種看破世俗,紅塵的浩蕩之氣,好一位用生命來鑄成宏偉詩篇的屈原。
讀好《離騷》,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整個心靈都受到了凈化還有對情感的升華,沒錯,面對生活,人生的道路,我們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則,屈原有“芳與澤其雜糅兮,唯玿質(zhì)其猶未兮”一說,哪么我們又何嘗不可有自己的看法與堅持!
讀好《離騷》雖沒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卻知道了為何它是一部中國文學史上的奇珍瑰寶——它是一部感動人們,激發(fā)人們,有強烈藝術魅力的作品。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讀后感600字高中篇二
很久很久以前,聽說他很著名。
沒有相片,但卻名揚四海。
有一天,他到了一條江邊,過了一會兒,就永遠消失在江中。
后來,就有了端午。
一切順其而至。
歷史長河中太多的人,他真的算是不精明了。
自古昏君無數(shù),可臣子因為昏君而自盡的,屈指可數(shù)。
除了屈原,掰著指頭也可以數(shù)出來。
我想屈指可數(shù)并不是為他造的,但也不乏有聯(lián)系。
他永遠是那么浪漫,死也死得欲仙,引起了巨大反響。
人們說他是忠臣,然僅靠聽說,哪怕記載也并不一定真實。
但他卻不可小看。
屈原會永遠在人們心中,只要還有端午,大人們總會講屈原的故事,代代相傳,他的地位甚至如一個天神。
他的離開也許是對的,自己解脫了,留下美名傳萬世,其實很值得。
若他不跳江,就沒有了端午,沒有了粽子,沒有了賽龍舟,人們生活會更無聊。
現(xiàn)在的人過端午,大都不再想起屈原,只是習慣而已,但這個人的魅力永存。
屈原的作品我只看過《離騷》,也只是課本上的,我并不深知屈原究竟怎樣一個人。
但我能確定的是他的離開留下的是美麗。
美麗的神話,美麗的詩,無論何時提起,也不會有傷感。
兩千多年前,他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兩千多年后,他依舊不認識我,可我卻認識了他。
雖然他已不在,雖然歷史有假,但我仍愿相信他是個忠臣,才貌雙全。
死了的人也許無悔,活著的人更不能后悔。
讀《離騷》已沒有當年的豪氣,但卻能讀一個人的心。
如果上輩子我認識你,我也會贊同你的離去,不過一死而已,總好過昏迷不醒。
我會送你離開,先生遇昏君,不可預料,不佐此人也罷,留得清白在人間!
屈原,請你在天堂一定要幸福,才不枉費你一世辛苦,再冤也不叫苦,錯不用抱歉來彌補,至少能成全你的追逐。
才值得你對自己殘酷,看你好模糊,若有來生,愿你遇明主,走好人生路!
離騷讀后感600字高中篇三
江面,靜靜的,只有少許漣漪,一圈一圈地暈開來,心默默地也跟著顫動。幾千年前,就在這兒,這片平靜的似乎若無其事的江面,吞噬了一位一心為國的忠臣。江水只用些許的蕩漾結(jié)束了“路慢慢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壯志凌云,只用短暫的寧靜奪走了“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愛民情懷。一份愁腸,幾份忠心。
他站在異鄉(xiāng)的土地上,眺望著那片令自己魂牽夢繞卻又倍感傷心的故土,回憶著過去的種種。早年的他是楚懷王的寵臣,在內(nèi)他與懷王共商國事,對外主持外交,繼秦國后威震諸侯的國家拔地而起。但是,耿直、自信、才智是大夫們嫉妒他的根源,不會阿諛奉承的他因為別人的排擠、讒言被楚懷王流放。從一個治國有方的偉臣到如今落魄的浪子,他無法相信這突然的轉(zhuǎn)變。他奮然提筆寫下了千古絕唱的“離騷”,辭中的眷戀和傷感以及那真誠的期盼溢于言表。一顆真誠的香草希望得到美人的愛憐,用自己的芳香感染美人,就算香消身隕,有一份愛依然立于天地之間,與日月同在,那就是愛國。
一份豪情,譜寫了莊嚴的國歌;一腔熱血,染紅了神圣的國旗。這些都只能用“愛”來書寫。
沒有經(jīng)驗的水手即使遭遇風浪,也不會害怕,因為他知道老水手會是他堅強的后盾;獨自一人的冒險家即使迷了路,也不會恐懼,因為他知道北斗星會是他前進的方向;少不更事的孩子即使遇到危險,也不會絕望,因為他知道父母會是他勇敢的來源。祖國正是老水手、北斗星與父母的集合,大千世界所有的愛都可以在它那兒體驗到?!包S沙百戰(zhàn)穿金中,不破樓蘭終不還”再現(xiàn)了赤子的忠心;“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展現(xiàn)了遠大的志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表明了不凡的氣節(jié)。愛國精神就像太陽,而正直、勇敢、責任心、堅強就如行星一樣,它們在各自的軌道運轉(zhuǎn),但都在繞著太陽敘寫不同的傳奇故事。
祖國是一個大家庭,每個中國人都是它的一份子。年少的我們也許現(xiàn)在無法為它作出巨大貢獻,但是愛國,不讓祖國的尊嚴受到傷害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當你看到地上的廢紙,請將它拾起,因為也許十三億的中國人會與你做相同的動作美化祖國;當你聽到災情,請你慷慨解囊,因為也許你的善舉會挽救祖國的骨肉同胞。
祖國是我們的依靠,是庇護我們的愛的港灣;我們也是祖國的依靠,是維護祖國的力量的集結(jié)。在享受祖國給予我們的愛時,別忘了奉獻自己的愛給祖國。
仰望著深邃的夜空,默默地念著:用“愛”寫“國”。
離騷讀后感600字高中篇四
《離騷》在詩歌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有很大開創(chuàng),其中之一就是比興手法的發(fā)展。
比興手法在《詩經(jīng)》中還是單純的觸物起興,而在《離騷》中則形成了一個寄寓深遠,綿邈優(yōu)美的「香草美人」審美意象群。
《離騷》是一篇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的高度藝術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國詩歌史上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基石,被后世視為浪漫主義的源頭。受楚地巫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屈原憑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詭云譎、變化莫測的'神來之筆,將神話傳說中的云龍鳳鳥、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與現(xiàn)世人間的坎坷際遇糅合錯綜在一起,在幻想與現(xiàn)實的水乳交融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zhèn)ス妍悾噪x繽紛,高遠玄邈的藝術世界。
“寧溘死一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這句是我最難忘的一句。這里沒有華麗的詞藻,但卻在字里行間充分的透露出作者希望報效祖國,為國家效力的熱衷這情。
是啊,也許屈原那熱血沸騰的心我們終生無法親身體驗,可我相信,就如他所說的:“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卻心甘情愿沐浴彭咸的遺輝。” 好一幅幽美恬靜的水墨畫卷,好一種看破世俗,紅塵的浩蕩之氣,好一位用生命來鑄成宏偉詩篇的屈原。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內(nèi)心沖突、苦悶的象征,也是他堅貞執(zhí)著的頑強人格的展現(xiàn)。對國家真摯深沉的愛和對自我高潔人格的堅持,使屈原始終堅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終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離騷》,也因此塑造了一個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中華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屈原一心要興國圖強,實現(xiàn)美政,但卻蒙冤被譖,眼看自己被楚王疏遠,排擠出政治舞臺,滿腔的愛國抱負即將化為泡影,心中充滿了無比的憂愁、悲苦和憤慨,發(fā)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離騷》這篇震古爍今的不朽詩篇。
讀好《離騷》,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整個心靈都受到了凈化還有對情感的升華,沒錯,面對生活,人生的道路,我們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則,屈原有“芳與澤其雜糅兮,唯玿質(zhì)其猶未兮”一說,哪么我們又何嘗不可有自己的看法與堅持! 讀好《離騷》雖沒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卻知道了為何它是一部中國文學史上的奇珍瑰寶--它是一部感動人們,激發(fā)人們,有強烈藝術魅力。
離騷讀后感600字高中篇五
我無論如何去追索,“年輕”的你只如云影掠過,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逐漸隱沒在日落后的群嵐,遂翻開那發(fā)黃的扉頁,命運將它裝訂的極為拙劣,含著淚,我一讀再讀。
從青銅銘文到漢代書簡,由篆刻到碑拓。我深愛著可以稱為一卷繁華的《離騷》。它靈動,能夠飄進人們的腦中,呈現(xiàn)出浩瀚的長流;它消瘦,全篇寫就可以收入一卷之中,展露其豐蘊的星空。它如美酒醇香,如花香沁人。每每讀罷,都會贈你一卷繁華,讓你如沐春風。
當漸沉的暮色爬上屈大夫緊皺的眉頭,紅霞中卻只能透出悲寂。明明是一個夏日的夜晚,為何從詩的這一篇章里讀出了秋的影像。于是“制芰荷以為衣,集芙蓉以為裳”,可仍然不能拂去縈繞在心頭的煩躁。風聲獵獵,心也仿佛將被撕裂?!胺灏滓运乐辟猓糖笆ブ瘛鄙砼鲜怯粲羟嗲嗟陌盾仆√m,屈大夫那孤獨清高的背影,佇立其中。從詩句流入了我的血液,一瞬間途經(jīng)了四肢百骸,直擊了靈魂的那種沉痛,是屈大夫的祖國河山所不知道的?!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奉獻,像甘甜的泉水,給人以清涼的感覺。屈大夫那顫顫巍巍的手,執(zhí)筆在竹簡上舞動,千年以后,《離騷》如莊周化蝶一般變成瑰麗。只是“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形容枯槁的屈大夫,今夜是不是又隱沒在這一卷《離騷》的那塊高地,獨自悲痛。
又是一個黃昏,繞過《離騷》的湖畔,波光粼粼,蓮塘里輕歌曼舞的,是朵朵鮮綠的詩句。其實,屈大夫也曾是風流倜儻的,有如他筆下的名花香草,傲岸高潔的品質(zhì)注定他要受人誣陷,“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眰涫芘艛D的他將根深深扎入文學創(chuàng)作的土壤,于是枯萎的生命伸出了一枝枝,長出了一葉葉,枝繁葉茂?!芭謇_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蹦壑鴳n國血淚和遠大抱負的文字,給了屈大夫動力,讓他與堅守品行融為一體。閱讀《離騷》,吟誦《離騷》,我看到了一個浪漫的屈原。待到采擷附著晨露的花朵,屈大夫的衣裳不經(jīng)意沾染了荷香,無論是年少時的風光,還是及暮時的悲涼,屈大夫始終是一個浪漫的人。
穿過迷霧層云,我走過《離騷》的無人巷陌,遇見了躞蹀著的屈原。這時的他已不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詩人,心憂天下。他是“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史官,激濁揚清;是“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的勇士,斗志昂揚;是“亦于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英雄,大義凌然。然后以身殉國,自沉汨羅江,壯哉慨哉!這只有閱過了《離騷》,讀懂了《離騷》,才能懂得屈大夫長存于天地間的浩然正氣,不隨時光流逝而泯滅的偉大品格。
可流金的文字最終沉入歷史長川的河底,外表被淘洗的樸實無華,《離騷》緘默著,有如屈大夫當初面對整個楚國江河日下的寒徹心扉。但《離騷》仍像一株凌寒獨自開的冬梅,傲立著。其實繁華叢中的一卷《離騷》,盛放著自由、友善、愛國……它讓屈大夫的精魂蘇醒,讓歷史鮮活,也潛移默化地陶冶著我們。而在這個被言情武打的書籍脅迫的當下;在這個手機閱讀深入人心,淺閱讀盛行的當下;在這個光怪陸離,物欲橫流的當下。仍記得浮沉于人世的另一端,不染纖塵的《離騷》,仍堅守著一份初心,仍熱愛深層閱讀的我們,是多么可珍。像隔著時空,與屈大夫相識相知,同樣是固守本真。
《離騷》是屈大夫千年前的深情告白,經(jīng)歷年歲風雨的洗禮,輾轉(zhuǎn)了整個歷史的角落,以一種質(zhì)樸自然的樣子緩緩講述著令人為之掬一把熱淚的故事。閱讀屈原,閱讀《離騷》,閱讀書籍,就是在閱讀一種偉大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將激勵著一代代人奮力前行!讀《離騷》,在悲喜中尋找;讀一卷繁華,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