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xù)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篇一
讀完《曾國藩家書》,我找到了答案:我們不乏時代弄潮的勇氣,卻缺少對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堅守。
曾國藩在寫給父母及后輩的家書中無不流露出對家族的深情,秉承先人遺訓,溫柔敦厚的家風和實用有效家訓,讓他在云譎波詭的近代社會屹立不倒,對家族的堅守和責任敦促他思考使家族得以興旺延續(xù)的方法,并在這樣的思考中不斷省察自身,使得自己既保留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倔強風骨,也能很好地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的趨勢,從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領導者。
曾國藩教育兒孫“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边@是對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當時他身處的時代的重新解讀。他告誡兒孫要有志,存圖強報國之志;要有識,要放眼世界,廣學博覽;要有恒,做人做事不得心浮氣躁,勿被西方崇尚效率的思潮磨滅了韌性。這既是曾國藩對傳統(tǒng)士人精神的堅守,又對其賦予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可以說,這是一種順應時代潮流變化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種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尊自大的中庸平和的智慧。
回望曾國藩身處的時代,那是一個如分娩般劇痛與希望并存的時代;凝視當下我們自己的時代,不也同樣是超越與危機并存的時代嗎?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歷史,而又如何不被時代裹挾,“從自己身上超越這個時代”?這是值得每一個當代人深思的問題。
我想,那就是要堅守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要以一種創(chuàng)新的不迂腐的態(tài)度去堅守和傳承,不忘過去,與時俱進,方得始終。
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說:“研究歷史最好的理由:不是為了預測未來,而是為了擺脫過去,想象另一種命運?!贝搜缘莱隽巳祟惪释竭^去的態(tài)度,但或許我們在回望歷史時,也需要在其中沉淀一些如金子般珍貴的東西,以一種宏大的歷史觀活著,人才不至于在新時代洪流中被淹沒或埋汰。
讀《曾國藩家書》,回望歷史,立足自身,堅守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我們更能在無限延伸的時代里找準自己的價值和定位,才能不負時代不負國。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篇二
八教是指與以下八種人交朋友:勝己者;盛德者;去圍著;肯吃虧者;直言者;志趣廣大者;惠在當厄者;體人者。九不交是指避免與以下九種人交友:志不同者;諛人者;恩怨顛倒者,全無性情者;愚人;落井下石者;德薄者;好占便宜者。
曾國藩在京為官,從不肯輕受人惠,情愿別人占他的便宜,斷不肯占別人的便宜,在《家書中》,他多次告誡子侄親近良友、對待朋友必信必誠、患難與共勿留遺憾、勿與權貴相交、不可輕取人才等。
從某種程度上講,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就會與什么樣的人交朋友,交什么樣的朋友,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在青少年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讀《曾國藩的家書》不難聯(lián)想到此刻的教育。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問題也不容我們回避和粉飾。如鄧小平晚年提出的教育問題。“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我們有重視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此刻的社會、家庭也為孩子的教育花費了超多的精力與金錢,孩子們不堪學習重負也成為普遍社會現(xiàn)象。但教育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信仰缺失、極度自我、道德淪喪、浮躁空虛等,教育問題不榮樂觀。
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梁,是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他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yǎng)。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這也折射出我們教育的問題來,我們的教育似乎太過重視“才”,忽視了“德”的教育。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
《曾國藩家書》中對弟子的教育是從生活行為入手,著眼道德培養(yǎng)。而我們這天的教育卻是一味地讓孩子學技能,導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要去敬愛自己的父母。這樣又怎樣去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職責感,又會去擔負什么社會職責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這些都值得我們的深思。
價值觀念構成的關鍵時期,把握交友原則至關重要,交友不慎就會貽誤自己的前程。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篇三
相信我們都聽說過曾國藩這個人,因為他在政治、治學、處事方面都堪稱為一代大家,因此受到了人們的敬仰,而他并沒有留下什么著作,唯一能夠讓我們學習的便是《曾國藩家書》,收錄了他435封書信,從書信中,我們看到了他學識和道德修養(yǎng),讓讓我們收獲到很多知識,幫助我們更好的成長。
曾國藩家書大致講述了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
在為人處世方面,曾國藩秉承著“拙誠”和“堅韌”兩個詞,俗話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我們?yōu)槿艘龅秸\信踏實,而不是投機取巧,而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更是要擁有強大的意志力,挑戰(zhàn)自我,磨練自己的意志。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國藩用“勤儉謙”三字來教導子女,這三個字看起來簡短,但要落實和真正做好卻非常困難。勤奮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zhì),不論你的天賦如何,都可以幫助你提升自己的學識和能力;簡樸是一種美德,很多人辛苦創(chuàng)業(yè)之后,子女們卻不懂得其中的艱辛,往往成為了敗家子;謙虛是一種可以提升自己修養(yǎng)的品德,我們不管什么時候都要保持謙虛的作風,這樣也會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在治軍用人方面,曾國藩認為“在人不在器”,治軍的根本在于人,行軍打仗需要的是嚴格的紀律性,作戰(zhàn)需要的`是英勇的精神,這些都以人為本,讓士兵在軍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培養(yǎng)出強大的意志力,不會在戰(zhàn)斗的過程中輕易被擊垮,從而成為一支鐵軍。
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曾國藩用的是“先求穩(wěn)當,次求變化”八個字,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曾國藩認為打仗不是兒戲,首先要求文檔,先立于不敗之地,然后再尋求變化,從戰(zhàn)術上獲得更好的方略,這樣可以用更小的傷亡獲取更大的勝果。
以上四個方面,是曾國藩成功的思想,而我們從他的這些思想中解讀出了很多對我們有用的知識,以后我們在學習上要做到勤奮刻苦,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在生活和為人處世方面,要做到誠信待人,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讓別人看待自己的可靠的一面,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真正的尊敬,而也能獲得人脈。
讀了曾國藩家書,我受益良多,以后會更加努力!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篇四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是近代中國的政治家、軍事家、理學家、文學家,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一起并稱為“晚清四大名臣”,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借用唐浩明先生的評價就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蔽覀兌紵o法否認的是,在那個時代,他挽狂瀾于即倒,在這個時代,他文章德行影響深遠。
《曾國藩家書》收錄曾國藩從年輕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較有代表性的家書,按內(nèi)容大抵可分為治軍、為政、修身、治學、處事、交友、用人等章。由這些書信,可探索到他一生的行為思想,從中感受到清朝末年的政治風云變換,由于他功高蓋主而樹大招風,所以他雖身居高位,但內(nèi)心卻如履薄冰?!对鴩視肥且幻骁R子,真實的折射出了他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我閱讀的這篇文章,就表達出了他“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的觀點。
宋朝的朱熹說過:“天下事,壞于懶與私?!边@與“人敗皆因懶”是一個意思:縱覽古今興衰成敗,凡是導致一個人失敗的原因,主要就是懶惰?,F(xiàn)在有句話說:“昨夜夢里行萬里,今晨醒來在床上。”現(xiàn)在許多人都是這樣,他們都有一個心比天高的`夢想,但又吃不了苦,很難堅持,并為自己照例千百個不堅持的理由,于是日子就變得得過且過了。讀完這篇文章,我就明白了:我們現(xiàn)在偷的每一次懶,都是給未來挖的坑。一份耕耘一分收獲,機會也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獲,只有努力才會有回報。
古人常說:“性謙受福?!倍笆聰〗砸虬痢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唯有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做事情才會順利。一個人如果有了很大的功勞后,還能謙虛謹慎地做事,怎么會不成功呢?但如果這個人成功后,開始變得驕傲自大,那就沒有人愿意和他打交道了,這就是衰敗的開端。讀完這篇文章,我深刻地領悟到了,對人謙遜有禮,就能不斷地積攢福氣,我們的人生才能順遂。
司馬光說:“奢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生活中有不少人認為,在物質(zhì)充裕的今天,勤儉的美德已經(jīng)過時了。實則不然,唯有保持勤儉,切忌奢侈浪費,才能幸福一生。如果子女胡亂揮霍,就會導致家庭的衰敗。所以我們不能養(yǎng)成驕奢淫逸的惡習,勤儉一生,就能幸福一生。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我將會把“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牢記在心,做一個勤奮、謙虛、勤儉的人,讓自己因此幸福一生。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篇五
這周,偶然看到某位牛人推薦閱讀《曾國藩傳》。歷史上有兩位圣人我一直想去了解,一位王陽明,一位曾國藩,之前我就在搜索關于他們的好書。所以我知道后立即購買下載。
這本書是剛出版的,作者張宏杰老師,歷史博士,他之前已寫過幾本關于曾國藩的書,都得到了好評。這本書讀起來通俗易懂,有料有趣,作者的描述都是經(jīng)過考據(jù),并標注出處,所以人物還原的真實性很強。我看完第一章就被吸引,并一口氣在兩天內(nèi)讀完??春笪艺J識到這幾點,
1、普通人也可以有所成。曾國藩天資平平,甚至可以說笨拙,有個細節(jié),小偷去他家碰巧他在背書,最后小偷背熟了,他還在背。他的不尋常在于不退縮不放棄,相信勤能補挫、滴水穿石,以勤奮和時間補充短板,最終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脫穎而出。
2、成就的背后是方法與堅持。曾國藩入翰林后,給自己立下十二條軍規(guī),歸納后就是寫日記、早起、靜坐、讀書不二、謹言、保身、記筆記、做文章、練字。曾國藩剛?cè)牍賵?,發(fā)現(xiàn)自己靜不下來,每天都耗在交際往來中,沒有時間讀書。后來他深刻反思,也就有了這十二條軍規(guī)。他寫日記主要是自省,這些日記也流傳至今,被今人推崇。讀書不二,我也有感觸,如果難懂或不感興趣的書,我就會放下,久之,始終難以看完。這些立誓曾日日踐行,即使生病也未中斷,周而復始,逐漸將他塑造成各方面都杰出的圣人。
3、成功也需要情商和品格。剛?cè)牍賵觯鴩拖褚晃粦嵡?,鄙夷官場陋習,不屑為伍,所以做事說話又剛又直,導致與官場不相容,結果讓他處處受挫。后來他悟到,水至清則無魚,在不忘原則的基礎上,以柔克剛,順勢而為,這些改變讓他逐漸立足,也做成了一件件大事。另外關于曾的品格有段記載,左宗棠是曾提攜的,按理應該感恩,但后來左與他交惡,處處相對,但曾關鍵時刻還是選擇以德報怨,最后感化了左。
4、成功可以不需要技巧。曾國藩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所以在對陣太平天國的戰(zhàn)役中,采取了“結硬寨,打呆仗”的策略,穩(wěn)打穩(wěn)扎,以時間和空間贏得了最后勝利。
5、有遠見。他在當時的環(huán)境能認識到西方的強大在于先進的科技,并將認識轉(zhuǎn)化為行動,推動洋務運動,建立安慶軍械所和江南造船局,并促成了中國第一批留美生的成行。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篇六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人物,其一生惡名與榮譽參半,既有“中興第一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之賊”、“曾剃頭”的惡名。他作為一位儒丈,卻能善始善終,成為時人推祟的處世圣人,他家族興旺,成為了每個成功者爭相效仿的楷模;他作為一位完善的成功者,給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人生經(jīng)驗。換句話來說,曾國藩在近代中國是一位影響力很大的人物,他的人生,他的智慧廣為流傳,乃至于他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人必知的品牌。
青年毛澤東對他這位有名的老鄉(xiāng)評價甚高,歷數(shù)古代帝王無贊語,獨服曾文正公,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對曾國藩的評價最為客觀,稱之為“譽之則為圣相,讞之則為元兇”。梁啟超曾驚嘆:“如無曾文正毅力,必為失敗之人”。這些都歸于曾國藩一生中的十三套學問中能流傳后世的一套——《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最有影響力的100封家書中,每篇都是膾炙人口,每句話都耐人品味。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xiàn)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
其中一篇——對其弟們勸學的之道。簡述了:讀書之道,早上知道了真理,到了晚上就是死了也無遺憾,要做到這點,十分不容易。聞道,必須是真的理解了,而且非常信奉,我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心中已經(jīng)沒有把握,有怎么能聞道呢?
“唯學問遠過古人,乃可評譏古人,而等差其高下”。學問之道,不可輕率地區(qū)評價或譏笑古人,只有在堂上的人才能評判堂下之人的曲直是非。而現(xiàn)在那些講理學和漢學的人,動不動就貶評漢唐儒家,這都狂妄的不自量力的陋習。善于學習的人應該對古人的書籍,逐一品讀,不能妄加評論。只有學問遠遠超過了古人,才可以譏評古人,排列古人的高下位置,才是學問之道。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對于《曾國藩家書》的博大精深,精妙絕倫的語錄,本人雖是淺讀,但卻收益良多,讓我也懂得了生活學習之道,時刻謹記:為學之道,最要虛心。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篇七
曾國藩,初名子城,譜名傳豫,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xiāng)人,1811年出身于一個山村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jīng),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同年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列為優(yōu)等。父麟書,有田產(chǎn),不事耕種,醉心功名,然童試17次皆不第,父設館授徒。曾國藩幼從父學。
他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jīng)濟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梢哉f曾國藩是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毛澤東在1917年致黎錦熙的長信中寫道:“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弊鳛橥砬濉暗谝幻肌?,曾國藩整肅政風、西為中用,開啟“同治中興”,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功業(yè)政績鑄萬世豐碑,著作思想仍澤被后世。近讀《曾國藩家書》,感受極深。曾國藩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心靈世界,感悟到一個家庭崛起自有其自身的密碼,更觸摸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深層積淀。
曾國藩的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隨想而至,揮灑自如,在看似平淡的家書中蘊藏真知灼見,蘊含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真諦,極具說服力和感召力。從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處世、理財、治學、治軍、為政等各個方面,給人以深刻的啟發(fā)。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yè))、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后人留下學說)的“三不朽”之說。曾國藩雖出身低微,卻從小發(fā)憤圖強,立志“澄清天下”;立志之后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對人對己坦坦蕩蕩,每日自修、自正、自省、自律,實現(xiàn)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理學名儒”。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人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鬃釉f:“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比速F有志,但“志”對于人來說,不能僅僅作為一個目標,要立長志,而不能常立志,一旦樹立了遠大理想,就要切實去踐行它。
一本好書,猶如一座路標,當你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躑躅時,它能糾正人生偏移的路標,會給你指明一條光明大道,到達希望的殿堂。一本好書,仿佛是一座燈塔,當你如滄海一粟,在浩浩淼淼的大洋中漂泊時,會指引你到達理想的彼岸。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篇八
我很早以前就想讀讀《曾國藩家書》,但總是因為一些事而擱淺,這次的黨員讀書活動,我終于得以靜下心來閱讀。
曾國藩生前毀譽參半,他是“中興第一名臣”,但也頂著“賣國賊”的惡名。他創(chuàng)辦了中國最早的洋務軍工企業(yè)安慶內(nèi)軍械所,是洋務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也在“天津教案”中殺人割地,開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背負罵名。但他也成就了“從政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的美名……對于歷史人物的評價,我們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特別是對曾國藩這樣的學識很高的人物,是絕不能妄下評語的。
《曾國藩家書》涉及的內(nèi)容十分廣泛,諸如:修身、齊家、為學、治軍、政事、處世、用人、交友、理財、養(yǎng)生等各個領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主要思想的反應。本書分為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及用人篇。透過曾國藩寫給家人的書信,我們可以得知其對事物的獨到見解,及其面臨家事、人事、軍事、國事等大小問題時所采取的處理方法。在很多的書信中都,曾國藩更是總結了自己的得意與失落,用自己的經(jīng)驗教育諸兄弟,特別是曾國藩對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為現(xiàn)代父母教導子女、樹立良好家,教的絕佳典范。
讀《曾國藩的家書》,不難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的教育。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來,我們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問題也不容我們回避和粉飾。我們有重視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現(xiàn)在的社會、家庭也為孩子的教育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與金錢,孩子們不堪學習重負也成為普遍社會現(xiàn)象。但教育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信仰缺失、極度自我、道德淪喪、浮躁空虛等,教育問題不榮樂觀。
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梁,是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他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yǎng)。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這也折射出我們教育的問題來,我們的教育似乎太過重視“才”,忽視了“德”的教育。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
《曾國藩家書》中對弟子的教育是從生活行為入手,著眼道德培養(yǎng)。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卻是一味地讓孩子學技能,導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要去敬愛自己的父母。這樣又怎么去愛他人、愛祖國。
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么社會責任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這些都值得我們的深思。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篇九
一向以來,想認認真真讀一本書,可惜事務繁雜,定不下心來。一日,偶然看到《曾國藩家書》,翻之,字行間話雖短,然語言精練,讀之令人深思。
曾國藩作為大儒,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其學識之博、見識之遠,在中國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家書中體現(xiàn)的“仁”、“禮”、“慎”等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在此刻來看也十分具有進取的意義。
曾國藩在家書中寫到:正人先正己,時刻不忘修身養(yǎng)德。曾國藩說修身養(yǎng)德的關鍵是:誠、靜、謹、恒。誠為誠實、誠樸,為人表里一致。靜,指的是心、氣、神、體都處于安靜放松的.狀態(tài)。
謹,主要指言語和行動上的謹慎,不打誑語,不講無根據(jù)之話,不做無勝算之事。恒,指的有恒心,生活有規(guī)律,做事有毅力。這些往往是我們此刻社會所欠缺的,君不見,部分高官大吏因腐敗深陷囹圄,自身的原因就是不注意修身養(yǎng)德。“常存敬畏之心,則是載福之道”、“多見自我過,少見他人非,不思他人得,卻防自我貪”,敬畏規(guī)矩、修身養(yǎng)德才是我們處事應有的標準,有了這樣的標準,我們才能夠坦坦蕩蕩、堂堂正正地做人,并且能夠做到修而樂之,修而有為。
我們應當用“入世精神以辦實事,體老莊以寄閑情,由中國文化中培養(yǎng)見地,從傳統(tǒng)道德中汲取力量”。以普通出身,憑自我奮斗,立大志,修煉人格,以大氣度做事,以收斂態(tài)做人,認準目標,用“屢敗屢戰(zhàn)”的精神修煉心態(tài),端正心態(tài)。
曾國藩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睆倪@句話我們不難看出曾國藩對讀書的態(tài)度。并且他還認為家塾可讀書,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而他自我更是每一天必讀書十頁,寫百字,記日記,并且逢三日寫回信,逢八日作詩。雷打不動。并且讀書時“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循外為人?!闭沁@種讀書持之以恒的精神讓他在文采方面的造詣連毛主席都說,“吾于近人,獨服曾文正。”
汲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營養(yǎng),克己復禮,修身養(yǎng)德,謹小慎微,非要做一大儒,生活會收獲很多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