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zhǔn)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水滸傳六到十回讀后感650字篇一
忠,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義,包括了兩個方面:一百零八個好漢為兄弟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這是義;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義。要無愧于“義”字,要有相當(dāng)?shù)挠職?,甚至要有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能做到“義”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yōu)榱恕傲x”字,為了真理就可以奮不顧身了。一個不信奉“義”字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
除了敬佩故事中體現(xiàn)的忠、義二字之外,我對故事中的一些情景還略感不仁。武松,他為兄報仇,殺了嫂嫂與西門慶;還有他血濺鴛鴦樓,把氣撒到了別人身上,連看馬的也不放過……畢竟是一條人命,人的生命是多么寶貴啊,即使他嫂嫂做了出軌的事情,也不必用性命以償吧。還有那看馬的老頭與武松無怨無仇,有這樣濫殺無辜的必要嗎?
故事里體現(xiàn)的忠、義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現(xiàn)在的法制社會里,像武松那樣凡事用武力解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于時代的變遷,我們只能用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萬萬不可盲目地學(xué)習(xí)其中的處事方法。
水滸傳六到十回讀后感650字篇二
放假的這段時間里,我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它是由元末明初的文學(xué)家施耐庵撰寫的,而且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內(nèi)容圍繞在梁山泊稱霸的強盜。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就是《
武松打虎》因此我也深深的喜愛上了武松這個人物。
武松為什么會打虎呢?因為武松是要回家看望他的哥哥,途中路過景陽岡,在剛下酒店里喝了很多酒,興不多事,只見一棵大樹上寫著:“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個時辰結(jié)伙成隊過岡。勿請自誤?!蔽渌烧J為這是酒家寫來嚇人的,為的是讓過客住他的店,不以為然,繼續(xù)往前走。太陽快落山時,武松來到一個敗落的山神廟前,見廟門上貼著一張印信榜文,讀后才知山上真有虎,酒家并未騙人,想要回去住
店,又怕店家笑話,又繼續(xù)向前走。由于酒力發(fā)作,便找了一塊大青石,仰身躺下,剛要入睡,忽聽一陣狂風(fēng)呼嘯,一只斑斕猛虎朝武松撲了過來,說時遲,那時快,武松急忙一閃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縱身,武松又躲
了過去,老虎大吼一聲,用尾巴向武松打來,武松又急忙跳開,趁猛虎轉(zhuǎn)身的那一霎那間,舉起梢棒,用盡所有力氣打向猛虎。只聽“咔嚓”一聲,梢棒打在樹枝上。老虎獸性大發(fā),又向武松撲過來,武松扔掉半截棒,順勢
騎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頭上的皮,右手猛擊虎頭,一會兒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處流血,趴在地上一動不動。武松又怕猛虎裝死,用那半截梢棒又打了一會兒,見那猛虎真沒力氣,才住手,從此武松威名大振,
我們也可看出武松是一個武藝高強,有勇有謀的人,他是一個下層俠義之士,崇尚的是忠義,有仇必復(fù),有恩必報,他也是下層英雄好漢中最富有血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武松是《水滸傳》中杰出的人物,在他身上寄托了人民戰(zhàn)勝惡勢力的理想。我們要學(xué)習(xí)武松那種敢于斗爭、勇往直前的精神。
雖然武松遇到老虎時有些害怕,但最后他還是戰(zhàn)勝了那只猛虎,在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我們有時也會遇到一些困難,但只要我們有武松一樣的精神,不慌張,不退縮,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解決困難從而戰(zhàn)勝困難,努力學(xué)習(xí)從而成為學(xué)習(xí)上的“打虎英雄”。
水滸傳六到十回讀后感650字篇三《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
書中那一百單八將,人物雖稱不上個個性格鮮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例如浪里白跳張順?biāo)云婕?,玉臂匠金大堅石刻技術(shù)拔群,還有入云龍公孫勝令人聞風(fēng)喪膽的魔法,哪一個不是人中奇才。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fēng)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yè)游名的習(xí)氣,動不動就發(fā)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jié)果不是吃虧就是后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在他身上,永遠體現(xiàn)著性格的徹底自由與無拘無束,他要用他那兩把板斧砍盡天下不平事。施耐庵將自己對于社會,制度,正義不得伸張的不滿淋漓盡致地揮灑在李逵身上,同時又寄托了作者對反抗和自由的熱切向往。然而,他一生追隨宋江,忠義不二,即使對宋江招安的想法不滿,最終仍然選擇服從,因為在他心目中宋江永遠是他的大哥。所以在生命的最后關(guān)頭他仍說:“到地府也要做哥哥身邊的小鬼?!?/p>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xiàn)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dāng)?shù)挠職?,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yōu)榱苏x,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