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美麗的魚兒童畫篇一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
春且住,見說到,天涯芳草無歸路。
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風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
閑愁最苦。
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注釋】:
⑴消:經(jīng)受
⑵落紅:落花
⑶算只有殷勤:想來只有檐下蛛網(wǎng)還殷勤地沾惹飛絮,留住春色。
⑷長門:漢代宮殿名,武帝皇后失寵后被幽閉于此,司馬相如《長門賦序》:“孝武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萬,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得幸?!?/p>
⑸脈脈:綿長深厚貌。
⑹君:指善妒之人。
⑺玉環(huán)飛燕:楊玉環(huán)、趙飛燕,皆貌美善妒。
⑻危樓:高樓上的欄桿。
【譯文】:
再了經(jīng)受不起幾次風雨,美好的春季又急匆匆過去了。愛惜春天,尚且還經(jīng)常耽憂花兒會開得太早而凋謝太快,那么,何況如今面對這無數(shù)紅花落地的殘春敗落景象。我勸說春光:你暫且留下來吧,聽說芳草已生遍天涯,會遮住你的歸路,你還能到哪里去呢?怨恨春不回答,竟自默默地歸去了。只有屋檐下的蜘蛛仍在整天殷勤地吐絲結(jié)網(wǎng),沾網(wǎng)住漫天飛舞的柳絮,想保留一點春的痕跡。
漢武帝陳皇后失寵,別居長門宮,定準的重逢佳期又被耽擱了。那是因為陳皇后的美貌有人嫉妒,縱然用千金重價買下司馬 相如的《長門賦》,滿腹情意該向誰傾訴?你們不要高興得蹦跳了,你們沒有看見楊玉環(huán)、趙飛燕早都變成塵土了嗎?憂國而不能參政,只能作個閑官的心情愁苦極了!不要去高樓上憑欄遠眺,夕陽正落在暮靄籠罩的柳樹梢上,長夜即將來臨,望之使人斷腸。
【鑒賞】
此詞作于淳熙六年(1179)。作者在此借春意闌珊和美人遭妒來暗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詞里面的玉環(huán)、飛燕,似是用來指朝中當權的主和派。辛棄疾在淳熙己亥前之兩三年內(nèi),轉(zhuǎn)徙頻繁,均未能久于其任。他曾在《論盜賊札子》里說:“生平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边@與“蛾眉曾有人妒”語意正同。作者本來是要積極建功立業(yè)的,被調(diào)到湖北去管錢糧,已不合他的要求;再調(diào)到湖南,還是管錢糧,當然更是失望。他心里明白朝廷的這種調(diào)動就是不讓恢復派抬頭。一想到國家前途的暗淡,自不免要發(fā)出“煙柳斷腸”的哀嘆。《鶴林玉露》云此詞:“詞意殊怨。斜陽煙柳之句,其與'未須愁日暮,天際乍輕陰'者異矣。便在漢唐時,寧不賈種豆種桃之禍哉。愚聞壽皇見此詞頗不悅?!痹~里所流露的哀怨確是對朝廷表示不滿的情緒。
【簡析】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時辛棄疾四十歲,南歸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作者滿以為扶危救亡的 3 壯志能得施展,收復失地的策略將被采納。然而,事與愿違。不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擠打擊,不得重用,接連四年,改官六次。這次,他由湖北轉(zhuǎn)運副使調(diào)官湖南。這一調(diào)轉(zhuǎn),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國防前線,而是照樣去擔任主管錢糧的小官?,F(xiàn)實與他恢復失地的志愿相去愈來愈遙遠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擺下酒席為他送別,作者見景生情,借這首詞抒寫了他長期積郁于胸的苦悶之情。
這首詞表面上寫的是失寵女人的苦悶,實際上卻抒發(fā)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和屢遭排擠打擊的沉重心情。詞中對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對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強烈不滿。
上片寫惜春、怨春、留春的復雜情感。詞以“更能消”三字起筆,在讀者心頭提出了“春事將闌”,還能經(jīng)受得起幾番風雨摧殘這樣一個大問題。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發(fā),實際上卻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勢而言的。本來,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現(xiàn)過有利于愛國抗金、恢復中原的大好形勢,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敗,投降派的猖狂破壞,使抗戰(zhàn)派失意受壓,結(jié)果抗金的大好時機白白喪失了。這中間雖有幾次北伐,結(jié)果均以簽訂屈膝投降的“和?quot;而告終。北伐的失敗,反過來又成為投降派販賣妥協(xié)投降路線的口實。南宋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贝掖掖河謿w去“,就是這一形勢的形象化寫照,抗金復國的大好春天已經(jīng)化為烏有了。這是第一層。但是,作者是怎樣留戀著這大好春光呵!” 4 惜春長怕花開早“。然而,現(xiàn)實是無情的:”何況落紅無數(shù)!“這兩句一起一落,表現(xiàn)出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甭浼t“,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時,它又象征著南宋國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陰虛擲,事業(yè)無成的感嘆。這是第二層。面對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無策。相反,出于愛國的義憤,他大聲疾呼:”春且??!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quot;這一句,實際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說明:只有堅持抗金復國才是唯一出路,否則連退路也沒了。這兩句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歸去是無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規(guī)律,但卻強行挽留。詞里,表面上寫的是“惜春”,實際上卻反映了作者恢復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對投降派的憎恨。這是第三層。從“怨春不語”到上片結(jié)尾是第四層。盡管作者發(fā)出強烈的呼喚與嚴重的警告,但“春”,卻不予回答。春色難留,勢在必然;但春光無語,卻出人意外。所以難免要產(chǎn)生強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無可奈何之際,詞人又怎能不羨慕“畫檐蛛網(wǎng)”?即使能象“蛛網(wǎng)”那樣留下一點點象征春天的“飛絮”,也是心靈中莫大的慰藉了。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復雜感情交織在一起,以小小的“飛絮”作結(jié)。上片四層之中,層層有起伏,層層有波瀾,層層有頓挫,巧妙地體現(xiàn)出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陳阿嬌的故事,寫愛國深情無處傾吐的苦悶。這一片可分三個層次,表現(xiàn)三個不同的內(nèi)容。從“長門事”至“脈脈此情誰訴”是第一層。這是詞中的重點。作者以陳皇后長門失寵自比,揭 示自己雖忠而見疑,屢遭讒毀,不得重用和壯志難酬的不幸遭遇?!熬琛比涫堑诙?,作者以楊玉環(huán)、趙飛燕的悲劇結(jié)局比喻當權誤國、暫時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quot;閑愁最苦“至篇終是第三層,以煙柳斜陽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現(xiàn)實。
這首詞有著鮮明的藝術特點。一是通過比興手法,創(chuàng)造象征性的形象來表現(xiàn)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時局的關切。擬人化的手法與典故的運用也都恰到好處。第二是繼承屈原《離騷》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用男女之情來反映現(xiàn)實的政治斗爭。第三是纏綿曲折,沉郁頓挫,呈現(xiàn)出別具一格的詞風。表面看,這首詞寫得”婉約",實際上卻極哀怨,極沉痛,寫得沉郁悲壯,曲折盡致。
美麗的魚兒童畫篇二
《魚兒游游》
教學對象分析:
1、一年級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材料和工具的運用已有一定的掌握;
2、一年級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好動,愛表現(xiàn)自己,能稚拙地通過作品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
3、學生對動畫片比較熟悉,對其中的角色有自己的喜好,可用美術的方法表現(xiàn)自己的感覺。
教學內(nèi)容分析: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魚的美,理解魚的外形和顏色,表現(xiàn)各種各樣的魚。
2、教學難點:了解魚的外形和顏色,拓展學生對魚的表現(xiàn)能力,引導學生對美的追求。
3、解決方法:運用動畫片導入,圖片欣賞了解魚的外形和顏色,通過對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的鑒賞,掌握并運用一種自己喜歡的手法表現(xiàn)各種各樣的魚。
教學目標:
1、(審美)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創(chuàng)造力、審美力;
2、(雙基)指導學生分析魚的外形和顏色,引導學生大膽夸張表現(xiàn)各種各樣的魚,鍛煉學生用線、用色表現(xiàn)或剪刻、捏制魚。
3、(思想)增長學生知識,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懂得珍惜自然,以增強學生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激發(fā)學生友善的意識。
教學準備:
1、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彩色紙、剪刀、膠水、筆、彩泥;
2、教師準備多媒體資料,動畫片<海底總動員>。
教學:
一、組織教學: 根據(jù)興趣愛好分小組,并確立組長,統(tǒng)一小組意見。
二、欣賞故事導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在大海里住著魚爸爸和他的兒子,爸爸很膽小,怕兒子出事,不想讓他上學;而兒子很喜歡上學,也很頑皮。有一天……(播放動畫故事:魚爸爸失去兒子尼莫這一段)當魚爸爸失去了唯一的兒子以后啊,他會怎么做呢?
三、新授:
雖然魚爸爸比較懦弱,但他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尼莫,由于他的愛心,會有許多朋友幫他找尋失去的兒子。假如你是魚爸爸的朋友,你會怎么做,為什么?
對,幫助有困難的朋友是我們的美德。
魚爸爸的朋友大都是魚,我們來認識一下,海洋里有哪些魚爸爸的朋友呢?請看大屏
(展示各種不同的魚的圖片)
你最喜歡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魚朋友?
師復述魚的形狀和顏色。
你能模仿魚兒游一下嗎?
讓我們都來模仿魚兒游一游,想怎么游就怎么游。
我們來看一下魚究竟是怎么游的。(動畫:魚游時的樣子。)和我們游的一樣嗎?
哦,尾巴左右擺動呢,嘴里還在吐這泡泡,好象在說:尼莫,你在哪兒?我們找你來了。
魚爸爸的朋友啊到處幫著找他的兒子。你看,黑板上也有一條魚朋友呢,正在幫著找尼莫呢。
(師示范表現(xiàn)魚)
老師是畫的魚朋友,我們看看別的小朋友怎么表現(xiàn)魚的。
(出示學生的作品)
老師的和同學的一比啊,老師的有點差勁了,還是擦去吧。
我們美術課還學過什么表現(xiàn)手法?
對,除了畫之外啊,還有彩泥捏,彩紙剪,這些方法同樣可以表現(xiàn)我們的想法。
接下來老師請每一位小朋友來表現(xiàn)一條游動的魚朋友,讓我們一起來幫魚爸爸找回他失去的兒子尼莫,好不好?
請先確定自己的表現(xiàn)方式。
四、作業(yè)
按小組制作或畫魚,老師及時解決學生作業(yè)過程中的問題,并適當展示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大屏展示各種魚以及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音樂伴奏)
五、作業(yè)展示
很多小朋友啊都表現(xiàn)好了魚爸爸的朋友,現(xiàn)在你就是這位朋友,你能把幫助魚爸爸找兒子的過程說出來嗎?
六、拓展
遇到了困難怎么解決的?(介紹好的小朋友把作品貼在大圖上)
讓我們來看一下朋友多莉是怎么幫助魚爸爸克服困難的。(播放動畫片)
我們一起跟著朋友多莉來說一下。
在我們大家的幫助下,兒子尼莫找到了,他也交了很多朋友。
孩子總要長大,總要到外面去學習新的本領。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尼莫回來后他爸爸怎么做的。(播放動畫片)
魚兒游游(教學反思)在課前我對本課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培養(yǎng)能力為目標,做到了教學目標明確。
一、教學目標的設定
本課教學目標是了解魚的外形結(jié)構(gòu),能用畫筆表現(xiàn)水中游動的魚;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繪畫各種魚兒;培養(yǎng)學生珍惜大自然,愛護生靈的思想品德。通過教學活動達到了完成教學目標的任務。
二、課堂教學
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讓人感到親切、重主體、重合作、重創(chuàng)新的洋溢著現(xiàn)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
在情境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的欣賞,老師的提問和引導,學生選擇喜歡的材料制作喜愛的魚兒.在這樣一個輕松、活潑的情境中,學生樂于嘗試,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并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嘗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同時,他們的個性化創(chuàng)意得到了體現(xiàn)和展示,盡管他們的作品還不夠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情感、理想和創(chuàng)造性。
三、存在的問題
由于美術課有著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各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因此,我在評析這堂課時,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還有一些缺憾:學生欣賞自然界中的魚的作品過少,應該多給學生欣賞美的機會,讓學生多欣賞,多觀察,多體驗魚的形狀美,色彩美,花紋美。這樣學生制作起來會更加有自信,課就更加豐滿、完善了。如果在課上能把課件里的一些魚的名字介紹一下就更好了,低年級的美術課講求綜合性。
美麗的魚兒童畫篇三
摸魚兒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一說“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一說“迷”)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
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晚春時節(jié),百花凋零,風雨常至,難免令人傷春。詞人對這一切更是敏感。他牽掛著那美麗的春花,還能經(jīng)受得起幾番風雨?他心緒不寧,為春的匆匆離去惋惜,卻又無可奈何。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花是春天的象征。花開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詞人對春天是這般珍惜,連花兒開早了都會感到遺憾,又怎能忍受落花無數(shù)呢。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杭热粺o法遲開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離去的腳步吧。“春天啊,聽說海角天涯并沒有你的歸處,你就留在這里吧!”情至深處,詞人仿佛一個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春天沒有理會詞人的挽留,她依舊悄然離去。詞人只能輕輕埋怨春的無言自去,只能四處尋找一些春的痕跡,給自己一絲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終發(fā)現(xiàn),只有屋檐上的蛛網(wǎng),沾滿了飄飛的柳絮,還留有少許春色。
五彩繽紛的春過后,是綠意盎然的夏。按說生性豪放的詞人應該看到這一點。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傷感中,難以自拔。這是因為觸景傷情,落紅無數(shù)的暗淡讓情緒低落的他更加黯然傷神。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被冷落的陳皇后本已有了與漢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于遭到武帝身邊其他女子的妒恨,致使佳期無望。這時候,縱使陳皇后千金買得相如的生花妙筆,脈脈真情又能向誰傾訴呢?
詞人似為陳皇后而傷感,其實是為自己傷感。
南宋國勢日衰,政權腐朽,收復中原的希望渺茫。辛棄疾熱愛自己的祖國,卻又不免對它痛惜、失望。在詞的上片,春的離去,實際上喻指國家的敗落。他期望春天長駐久留,但國勢卻如殘春,風雨飄搖。他不愿面對這個現(xiàn)實,然而他又怎能回避得了?他的濟世之志、救國理想都寄托在南宋王朝的復興上,可是事與愿違,眼見這些都落了空,他的心中異??嗤础⒚?。
愛而不成,則生恨心。他痛恨權奸當?shù)溃杀尉?、陷害忠良,痛恨朝廷不思恢復失地,反而排擠抗金志士。所以,他以長門陳皇后自比,哀嘆自己遭受小人妒忌,無法大展宏圖的悲慘命運。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楊玉環(huán)、趙飛燕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一個是唐玄宗的貴妃,“三千寵愛在一身”,后來安史亂中被縊死馬嵬坡下;一個是漢成帝寵極一時的皇后,結(jié)局是被廢為庶人后自殺。
詞人對妒恨陳皇后的女子說,你們不要高興得跳起舞來,須知玉環(huán)、飛燕也難免歸于塵土,一切成空。實際上,他是在申飭、詛咒那些打擊陷害忠良的權貴奸小:你們休要得意忘形,你們難道不知道,玉環(huán)、飛燕那樣的命運,最終也會降臨到你們頭上嗎?
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詞人此刻正與同事一道飲酒話別。在這閑暇之時,他的愁,依然是家國之愁、命運之愁。惟其如此,才令他感到“閑愁最苦”,才說道,不要去倚靠高樓,否則會看見斜陽墜落煙柳中,令人傷心斷腸。
此詞作于淳熙六年(1179)。時辛棄疾四十歲,南歸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作者滿以為扶危救亡的壯志能得施展,收復失地的策略將被采納。然而,事與愿違。不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擠打擊,不得重用,接連四年,改官六次。作者在此借春意闌珊和美人遭妒來暗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詞里面的玉環(huán)、飛燕,似是用來指朝中當權的主和派?,F(xiàn)實與他恢復失地的志愿相去愈來愈遠。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擺下酒席為他送別,作者見景生情,借這首詞抒寫了他長期積郁于胸的苦悶之情。表面上,詞人是在傷春吊古,實際上卻抒發(fā)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和屢遭排擠打擊的沉重心情。詞里所流露的哀怨確有對朝廷表示不滿的情緒。
此詞的寫作手法頗似屈原《離騷》,同樣是以香草美人為比興,來抒寫自己的政治情懷。風格上,一變辛詞常見的豪放,偏向柔美一路,委婉含蓄,卻又與一般寫兒女柔情和風月閑愁的婉約詞大有不同。
總起來說,這首《摸魚兒》的內(nèi)容是熱烈的,而外表是婉約的。使熱烈的內(nèi)容與婉約的外表和諧地統(tǒng)一在一首詞里,這說明了辛棄疾這位大作家的才能。今人夏承燾評之曰:“肝腸似火,色貌如花?!?/p>
這首詞內(nèi)容包括:第一,對國家前途的憂慮;第二,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南宋當權者的不滿。
上片寫惜春、怨春、留春的復雜情感。詞以“更能消”三字起筆,在讀者心頭提出了“春事將闌”,還能經(jīng)受得起幾番風雨摧殘這樣一個大問題。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發(fā),實際上卻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勢而言的?!按掖掖河謿w去”,就是這一形勢的形象化寫照,抗金復國的大好春天已經(jīng)化為烏有了。這是第一層。但是,作者是怎樣留戀著這大好春光呵!“惜春長怕花開早”。然而,現(xiàn)實是無情的:“何況落紅無數(shù)!”這兩句一起一落,表現(xiàn)出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奥浼t”,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時,它又象征著南宋國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陰虛擲,事業(yè)無成的感嘆。這是第二層。面對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無策。相反,出于愛國的義憤,他大聲疾呼:“春且??!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边@一句,實際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說明:只有堅持抗金復國才是唯一出路,否則連退路也沒了。這兩句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歸去是無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規(guī)律,但卻強行挽留。詞里,表面上寫的是“惜春”,實際上卻反映了作者恢復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對投降派的憎恨。這是第三層。從“怨春不語”到上片結(jié)尾是第四層。盡管作 者發(fā)出強烈的呼喚與嚴重的警告,但“春”,卻不予回答。春色難留,勢在必然;但春光無語,卻出人意外。所以難免要產(chǎn)生強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無可奈何之際,詞人又怎能不羨慕“畫檐蛛網(wǎng)”?即使能象“蛛網(wǎng)”那樣留下一點點象征春天的“飛絮”,也是心靈中莫大的慰藉了。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復雜感情交織在一起,以小小的“飛絮”作結(jié)。上片四層之中,層層有起伏,層層有波瀾,層層有頓挫,巧妙地體現(xiàn)出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陳阿嬌的故事,寫愛國深情無處傾吐的苦悶。這一片可分三個層次,表現(xiàn)三個不同的內(nèi)容。從“長門事”至“脈脈此情誰訴”是第一層。這是詞中的重點。作者以陳皇后長門失寵自比,揭示自己雖忠而見疑,屢遭讒毀,不得重用和壯志難酬的不幸遭遇?!熬琛比涫堑诙?,作者以楊玉環(huán)、趙飛燕的悲劇結(jié)局比喻當權誤國、暫時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閑愁最苦”至篇終是第三層,以煙柳斜陽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現(xiàn)實。
這首詞有著鮮明的藝術特點。一是通過比興手法,創(chuàng)造象征性的形象來表現(xiàn)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時局的關切。擬人化的手法與典故的運用也都恰到好處。第二是繼承屈原《離騷》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用男女之情來反映現(xiàn)實的政治斗爭。第三是纏綿曲折,沉郁頓挫,呈現(xiàn)出別具一格的詞風。表面看,這首詞寫得“婉約”,實際上卻極哀怨,極沉痛,寫得沉郁悲壯,曲折盡致。[2] 鵲 踏 枝
馮延巳
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其詞滲透著一種時間意識和生命憂患意識。他在詞中時常感嘆人生短暫、生命有限、時光易逝。表現(xiàn)人生短暫的生命憂患意識,成為詩歌中常見的主題。馮詞寫愁的最大特點,是憂愁的不確定性和朦朧性。他詞中的憂愁,具有一種超越時空和具體情事的特質(zhì),寫來迷茫朦朧,含而不露。藝術特色,一是空間境界比較闊大,常以大境寫柔情,如“將遠恨,上高樓。寒江天外流”(《更漏子》);“樓上春寒山四面”(《鵲踏枝》)等。闊大無限的空間境界,表現(xiàn)出愁思的深重。二是善于用層層遞進的抒情手法,把幽深的情感表現(xiàn)得一層深似一層。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層深”之法。三是在情景的配置上,善于用逆向配置法(以樂景襯哀情),常常喜歡用明媚燦爛的春景來寫悲哀的情緒。
賞析“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二句是如何表達出情感的境界的。杜甫《曲江》詩中寫道“且看欲盡花經(jīng)眼,莫厭傷多久入唇”,面對易落的春花,作者怎能不以酒澆愁,即使喝多傷身也在所不惜?!叭杖铡睂懗龇蔷茻o以度春日?!扮R里朱顏瘦”則是“日日病酒”的結(jié)果,說“鏡里”,自有一份反省驚心之意,而上面依然用“敢辭”二字,表達了一種殉身無悔的情意,表達出了情感的境界。4.賞析“河畔青蕪堤上柳”寫景句的作用。
“河畔青蕪堤上柳”七字是承上啟下,意兼比興的,使上、下闋的過渡在若斷若續(xù)之間,上半闋所寫的難以拋棄的“閑情”及還依舊的“惆悵”都在這七個字之中得到了具體的呈現(xiàn)。萋萋芳草再加上千絲萬縷的柳條,惆悵的增長也正如此之紛雜。為下文“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正是觸景生情。賀鑄的詞曾說:“欲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迸c此相類。
5.層深之法最典型的是“淚眼問花花不語,隔墻飛過秋千去”。清人毛先舒云“因花而有淚,此一層意也。因淚而問花,此一層意也?;ň共徽Z,此一層意也。不但不語,且又亂落,飛 過秋千,此一層意也。人愈傷心,花愈惱人,語愈淺而意愈入,又絕無刻畫費力之跡,謂非層深而渾成耶?”。其他詞作也屢用此法。請結(jié)合此段賞析,分析下片“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所用層深之法?!蔼毩ⅰ倍郑拍咽遣豢啥?,再加上“風滿袖”,“滿”字寫出風寒襲人,更是凄涼可知。又用“小橋”二字,則其立身之地的孤零至無所蔭蔽如在目前。此境之中寂寞孤零凄寒侵擾,心情之凄苦已是不堪忍受。再加上“平林新月歸后”,“平林新月”,則樹梢月上,夜色漸起,又說“人歸后”,是寂寞人定之后了,孤立的時間之長就可想見。用此景作結(jié),將上文“閑情”之苦之深之久之難以排遣,寫得層層深入。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 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zhuǎn)流 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 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 迪和美的藝術享受。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 對酒聽歌的現(xiàn)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 調(diào)中可以體味出,詞人在面對現(xiàn)境時,開始是懷著輕 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tài)的。但邊聽邊 飲,這現(xiàn)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fā)對“去年”所歷類 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 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 而,在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 已經(jīng)起了難以逆轉(zhuǎn)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 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 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 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fā)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 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xiàn)的微茫 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 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 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 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xiàn),而時光的流 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盁o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币宦?lián)工 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虛字構(gòu)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xiàn)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 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lián)所含的意蓄?;ǖ牡蚵?,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 自然規(guī)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 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在這暮春天 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 逝,而 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xiàn),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 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 回”?;洹⒀鄽w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jīng)與“無可奈 何”、“似曾相識”相聯(lián)系,它們的內(nèi)涵便變得非常 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 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 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 事物的再現(xiàn),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 過這種重現(xiàn)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xiàn),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 在于情中有思。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xiàn) 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 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 的意念,卻表現(xiàn)得十分含蓄。
蘇軾詞的突出特點是“以詩為詞”,他“以詞的軀殼而賦予詩的神氣”?!耙栽娙朐~”是蘇軾對詞體解放的巨大貢獻,在詞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以詩為詞”,簡單說來,就是用寫詩的方法寫詞,把詩的題材、形象、意境、創(chuàng)作方法浸入詞,使詞“詩”化成為新的獨立詞體。蘇軾從理論上提倡詞在表現(xiàn)深厚的情感內(nèi)容時,要有高遠的立意和豁達的境界,他的詞學理想是崇尚唐詩的氣象和境界的。蘇軾用唐詩之審美標準以衡詞,其用意自然是希望宋詞能具有唐詩高華渾厚之美,這正是他一貫的“以詩為詞”觀念的體現(xiàn)。他還明確指出:“清詩絕俗,甚典而麗,搜研物情,刮發(fā)幽翳,微詞宛轉(zhuǎn),蓋詩之裔?!保ā都缽堊右拔摹罚┻@就是說,詞只是詩的“后裔”,詞即是詩。在他看來,詞之于詩,既是相對詩的不同文藝體裁,又是詩的產(chǎn)物,更是詩人不同創(chuàng)造形態(tài)的創(chuàng)造物,即詞來源于詩,與詩同質(zhì)異體。
蘇軾注重以詞陶冶情性,是其倡導詞的詩化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他把士大夫的情性志趣與市民喜好的通俗文藝形式結(jié)合到一起注入詞中,改變了五代以來詞的狹隘性,開拓了詞的抒情功能,予詞以詩的清高,提高了詞的品位,也增強了詞的生命力。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作者熔鑄了磅礴的詩的意境和詩的氣韻,令人耳目一新,心胸振奮,全詞如下: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譴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者在詞的上闋寫圍獵場面,渲染出詞人的外在“狂”態(tài),特別是“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朗”。詞人與孫權相比,同典自然。這里更含蓄地顯現(xiàn)出他勇武膽壯和有所作為的品格,從而使詞充滿了詩的豪情,詩的韻致。詞的下闋則寫作者內(nèi)在“狂”態(tài),結(jié)語表現(xiàn)作者要求保衛(wèi)邊疆,為國效命的決心。
第一次嘗試將詩的言志與詞的緣情結(jié)合起來。
詞本來的內(nèi)容是很狹窄的,多為應歌而作,其語言風格柔媚纖巧。在文人的觀念中,詩莊詞媚,詞為艷科(指詞所具的柔軟性、綺艷性、婉媚性)。被視為純娛樂性的“小道薄技”。
詞在蘇軾手中創(chuàng)新一變,他改變了晚唐五代詞家婉約的作風,成為豪放詞風的開創(chuàng)者。
蘇軾手上,詞的審美完成了由女性化的柔婉美向男性化的力度美的轉(zhuǎn)變。內(nèi)容上,開拓了詞的境界和表現(xiàn)內(nèi)容,不僅可以用詞來寫傳統(tǒng)的離愁相思,還將悼亡引入了宋詞,將農(nóng)村題材引入了宋詞,還用詞的形式抒發(fā)文人士大夫的襟懷抱負。
!賦;把古文引進了賦體的創(chuàng)作,他的《赤壁賦》與歐陽修《秋聲賦》同為文賦的代表作。!書法:擅長行書、草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為“宋四家”。
!繪畫:為著名畫家,工枯木竹石,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傳世,同時在畫論上主張“神似”、“傳神”,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很有影響。
看蘇軾的詞需要注意兩點
第一是他對人生的挫折苦難始終有一種超脫的心態(tài)。第二,他對自己的理想始終有自己的堅持,他始終固守著本心。
溫庭筠詞 第一,就是他的詞往往標舉精美的名物,做感性的呈現(xiàn),而不做膚淺的理性的說明。第二有意無意當中用了一些給人深刻聯(lián)想的語碼,一些承載著文化傳統(tǒng)的意象,使得其詞又顯得比較深刻。第三個特點,就是他的詞是比較客觀的,他沒有在詞中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與韋莊比較)
總結(jié):張惠言式解讀溫詞可不可以?
首先,譚獻,他說“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復堂詞錄·序》)
其次,中國文學史也有這種以美人來表現(xiàn)寄托的傳統(tǒng)
第三,溫庭筠內(nèi)心深處確實是有一份政治的不得意,政治上的被摒棄之感的。
美麗的魚兒童畫篇四
美麗的魚兒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魚類的基本形態(tài),感知大小對比。
2、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魚兒的特點以及繪畫方法,提高學習美術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3、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里和表現(xiàn)能力,訓練和提高學生多樣的繪畫技巧,掌握魚兒的特征,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從而達到發(fā)展美術構(gòu)思與創(chuàng)作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了解魚兒的基本形態(tài)
三、教學難點:
運用各種素材來表現(xiàn)繪畫魚兒
四、教學時間:
2011年10月26日
五、課前準備:
1、(學生)鉛筆、橡皮等基本繪畫工具
2、(教師)ppt、范圖等
六、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游戲?qū)耄鹤寣W生猜謎語,學生以搶答的方式回答問題,引導教學內(nèi)容,吸引學生注意力。
2、講授新課
? 給學生看各種魚的圖片,吸引學生對美的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 魚的種類十分多,簡單的歸納魚 的基本特征。
? 步驟:展示ppt,分析,問學生問題,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學生配合回答問題、繪畫。
? 及時解決課上問題,調(diào)整繪畫難度。
七、小結(jié):
畫魚有有種表現(xiàn)形式,可以通過鉛筆,蠟筆,水粉,橡皮泥,植物的葉子,紙等各種素材來表現(xiàn)魚的形態(tài),學生應該在生活當中多多注意,多多觀察,細心留意身邊的東西,不斷積累經(jīng)驗,提高觀察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美術學院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
2011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