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藥學(xué)史上部頭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藥學(xué)巨著是(),被達爾文譽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中國古代藥學(xué)史上部頭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藥學(xué)巨著是(),被達爾文譽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歷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書采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序例(卷1、2)相當于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藥性理論。卷1“歷代諸家本草”,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次輯錄明代以前有關(guān)藥物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補瀉、引經(jīng)報使、各種用藥禁忌等論述,其中又以金元諸家之論居多。卷3~4為“百病主治藥”,沿用《證類本草》“諸病通用藥”舊例,以病原為綱羅列主治藥名及主要功效,相當于一部臨證用藥手冊。卷5~52為各論,收藥1892種,附圖1109種。其總例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類從,目隨綱舉。”其中以部為“綱”,以類為“目”,計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60類。各部按“從微至巨”、“從賤至貴”,既便檢索,又體現(xiàn)出生物進化發(fā)展思想。部之下為60類,各類中常將許多同科屬生物排列在一起。各藥“標名為綱,列事為目”,即一藥名下列8個項目(即“事”)。其中“釋名”列舉別名,解釋命名意義;“集解”,介紹藥物出產(chǎn)、形態(tài)、采收等;“辨疑”(或“正誤”),類集諸家之說,辨析糾正藥物疑誤;“修治”,述炮炙方法;“氣味”、“主治”、“發(fā)明”,闡述藥性理論,提示用藥要點,其下每多作者個人見解;“附方”,以病為題,附列相關(guān)方劑。
擴展知識
本書刊行后,促進了本草學(xué)的進一步發(fā)展,倪朱謨的《本草匯言》、趙學(xué)敏的《本草綱目拾遺》、黃宮繡的《本草求真》等,均是在其學(xué)說啟示下而著成的本草典籍。達爾文(Chrles Robert Darwin)在其著作中亦多次引用本書的資料,并稱之為“古代中國百科全書”。英國李約瑟( Joseph Needham)稱贊李時珍為“藥物學(xué)界中之王子”。本書為本草學(xué)集大成之作??泻?,很快流傳到朝鮮、日本等國,后又先后被譯成日、朝、拉丁、英、法、德、俄等文字。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