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膬?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最新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學的教案設計一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理性認識統(tǒng)一起來。
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常見27種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jù)原子序數(shù)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課題分析: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簡介三個部分。前面課程學生已經(jīng)知曉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需要結合原子結構知識,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元素進行比較確定的概念定義,將物質的宏觀元素組成與微觀粒子構成的認識有機統(tǒng)一起來。
1、元素概念是化學概念的教學難點,這里可以淡化概念的具體教學,可以通過生活物品中元素組成的大量實例,促進學生認識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內(nèi)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只需了解決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內(nèi)質子數(shù)或核電荷數(shù)。
2、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基本根據(jù),因而是教學重點。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表示意義,以課本列舉27種元素為重點,包括每種元素的符號、名稱,做到會寫、會讀、會用。
3、簡介元素周期表,讓學生初步認識這個化學工具,依據(jù)學生有限的知識基礎,可以安排學生組織探究活動,從原子序數(shù)查找一些元素的名稱、符號、核外電子數(shù)、相對原子質量,以及確定元素分類等信息,為今后的化學學習提供方便,建立良好的使用學習工具習慣。
教學準備:
系列生活物品,教學課件,學生導學單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展示課題:
【生活啟示】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常用實物、圖片、食品包裝標識等,讓學生閱讀分析這些物品所給出的信息。
【展示實物】提供生活中的系列用品(食品、飲料和日用品等)。
【教師導語】生活中我們使用過“加碘食鹽”“含氟牙膏”“AD鈣奶”,這里的“氟”“碘”“鈣”分別指的是什么?應該是分子、原子、元素中哪種呢?
【學生回答】這些指的是都是元素。
【投影課題】第2課題:元素
(評析):化學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學,學習化學要注重化學聯(lián)系生活,積極與我們的生活、學習緊密聯(lián)系,將我們生活中的各種用品包括食品、日常用品等,運用化學的觀點認識。
二、廣泛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強理解元素的概念:
【問題探究】那么什么叫做元素?
【學生演板】要求書寫幾種常見物質的化學式:O2、CO2、H2O、H2O2等。
【共同分析】四種物質分子里都含有氧原子,雖然它們的性質各不相同,從上次所學的“原子結構知識”中知道:這些氧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都是8,即核內(nèi)都含有8個質子,于是將這些氧原子統(tǒng)稱為氧元素。
【學生1】我們把核電荷數(shù)為1的所有的氫原子統(tǒng)稱為氫元素。
【學生2】把核電荷數(shù)為6的所有的碳原子統(tǒng)稱為碳元素。
【定義概念】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核內(nèi)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例題講解】氧元素和氫元素之間最本質的區(qū)別是( B )
A、中子數(shù) B、質子數(shù) C、相對分子質量 D、核外電子數(shù)
【師生分析】在原子結構中,決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內(nèi)質子數(shù)(即核電荷數(shù)),因此選擇(B)。
【引導討論】下述化學反應:2H2O==2H2↑+O2↑,S+O2===SO2中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分子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學生回答1】分子種類和性質發(fā)生了變化。
【學生回答2】元素種類沒有發(fā)生變化。
【生活應用】
1、生物細胞無論來源于動物還是植物,微生物,其中元素種類及其質量分數(shù)都相近。
2、從生物學或科普書刊中查找?guī)追N食品的元素組成,并列表說明。
【閱讀圖表】了解地殼里各種元素的含量分布即質量分數(shù)。
【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地殼中元素含量(質量分數(shù))從多到少次序:氧硅鋁鐵
【師生討論】為了加強記憶,可以采取諧音記憶技巧:養(yǎng)閨女貼(心)。
【知識拓展】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屬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
【引導歸納】進一步認識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發(fā)現(xiàn)和合成的物質已超過2千萬種,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元素只有100多種。
(評析):現(xiàn)階段需要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和原子之間的關聯(lián),認識到分析物質宏觀組成時用“元素”,在研究物質微觀結構時則用“原子”,運用形式多樣的訓練方式,加強知識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突破兩個概念容易混淆的認識誤區(qū)。
三、熟記常見元素符號,領悟元素符號的國際通用性:
【趣味話題】外國友人不會認識實驗桌上的三瓶金屬材料,他問都是些什么物質?他說我不認識。
【教師提問】科學上使用什么來表示元素呢?
【學生討論】為了書寫和學術交流的方便,需要采用國際統(tǒng)一的符號表示各種元素。
【閱讀資料】常見元素符號的歷史演變過程,了解道爾頓在化學上的又一貢獻。
(評析):以學生容易接受的動漫形式介紹,有利學生從樂于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充分了解元素符號的國際通用性,這樣就便于不同國度的化學界進行學術交流。
【學生1】書寫元素符號應該注意法則:一大二小。
【提出問題】氧元素符號為O表示什么?
【學生2】O表示氧元素
【學生3】O表示一個氧原子
【共同歸納】元素符號表示一種元素,還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閱讀資料】從中文元素造字規(guī)律來看,將元素分成哪三種?
【學生1】有“金”字旁的是金屬元素,例如生活中的“五金”即金銀銅鐵錫Au、Ag、Cu、Fe、Sn。
【學生2】有“氣”字頭一般是氣態(tài)非金屬元素O、N、Cl、H等,有“石”字旁的是常溫下的固態(tài)非金屬元素,C、S、P等。
【學生3】記住三種常見稀有氣體元素:氦He、氖Ne、氬Ar等。
(評析):元素符號作為學習化學的第一種化學用語,加強書寫化學用語的規(guī)范性和嚴謹性,讓學生體悟運用元素符號的重要作用,為馬上學習的化學式做好準備。
四、開展課外探究,簡單認識元素周期表:
【類比引入】超級市場為了便于顧客選購采用分門別類、有序方式排放成千上萬種商品。而化學上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質和用途,需要尋求它們之間的內(nèi)在規(guī)律性。
【規(guī)律探索】根據(jù)元素的原子結構和性質,有序排列構成元素周期表。
【學生1】元素周期表共有7個橫行,即7個周期。
【學生2】共有18個縱行,其中8,9,10三個縱行共同組成一個族,共有16個族。
【教師提問】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核電荷數(shù)遞增的順序給元素編了號,叫做原子序數(shù)(即核電荷數(shù))。我們可以從元素周期表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1】可以查找元素的名稱、符號、相對原子質量。
【學生2】通過計算還可以知道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中子數(shù)等。
【學生3】確定該元素屬于金屬、非金屬還是稀有氣體元素等。
【拓展視野】通過科普書刊或互聯(lián)網(wǎng)查詢:門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的故事
(評析):由于認識元素種類不多,暫時無法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內(nèi)在規(guī)律,因而需要適當降低運用知識的難度系數(shù),重要的讓學生積極拓寬知識視野,體驗門捷列夫和道爾頓等科學家研究化學的樂趣。
【教學反思】
一、組織科學探究要重視學習過程和探究經(jīng)歷
化學新課程組織化學原理的學習,需要學生參與體驗學習的快樂,注重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過程,重視科學探究的全程經(jīng)歷,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學習方面的巨大收獲,知道學習上的暫時失敗,還是今后人生的偶然失敗都是難得的人生經(jīng)歷,是人生中一筆精神財富,遭遇失敗的滋味也許是刻骨銘心的永久記憶,自我慢慢體味,但是要在不成功的記錄中尋找失敗的經(jīng)驗教訓,這就是我們積極參與科學探究的收益。
強調(diào)元素符號記憶的學習任務,可以采取分散難點,逐步記憶,前三單元教學中有計劃的逐步提供元素符號和化學式,讓學生逐步熟悉常見元素符號和物質化學式,著實減輕對枯燥無味的元素符號的記憶負擔,體現(xiàn)出化學用語的啟蒙性和工具性。也可以安排學生個人自制學習卡片或學習包,將化學用語記憶分解成階段性學習任務,加強書寫化學用語的規(guī)范性和嚴謹性,讓學生體悟運用元素符號的重要基礎性,體現(xiàn)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漸進性。
二、廣泛聯(lián)系社會生活,將抽象的知識原理具體化
本單元組織“元素”化學概念和“元素周期律”原理的教學,都可以運用類比方法,有利將“元素”、“元素周期表”內(nèi)容結合生活和學習的實際,將抽象的知識體系具體化,增強學生對元素概念、元素周期表的感性認識。
前三個單元知識學習,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接觸和認識常見物質有空氣、氧氣和水,但是學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多,這樣勢必要求組織教學時,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化學新課程注重引導學生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在生動、豐富的情境中通過師生對話和學生積極思考,通過分析歸納形成概念,明確強調(diào)要求進一步淡化化學概念的教學,對于概念的知識要求只需學會應用,能夠結合生活中的實例正確運用,因而理解“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這個問題,領悟元素和原子之間有什么異同,可以通過類比的事例進行講解:0-9九個數(shù)字就是組成無數(shù)個數(shù)字的元素,26個字母就是英文的基本元素等,讓學生知道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一切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
引入“元素周期表”這個化學學習工具,不直接介紹元素周期律的內(nèi)在規(guī)律,而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為了取用存放的方便考慮,例如超市的商品需要分門別類、有序的排放,其中有共同的有序性,那么為了研究元素的性質和用途,也需要科學的有序排列??傊瘜W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學,要注重聯(lián)系生活、學習的每個方面,評價方式可以設計成社會調(diào)查、課外探究、課前導學單和課后檢測等。
最新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學的教案設計二
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實驗室用金屬和酸反應制取氫氣的化學反應原理,初步了解實驗室制備實驗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了解置換反應的概念,對給定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反應,能初步判斷反應類型;
根據(jù)氣體的性質,學會判斷氣體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觀察了解啟普發(fā)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據(jù)其原理,用易得廉價的簡單實驗儀器,自行設計制備氫氣的簡易裝置。
情感目標
通過對氫氣純度的檢驗,使學生了解點燃可燃性氣體之前,需要進行驗純的必要性,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教學建議
本節(jié)課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礎知識課,難度雖不大,但知識面廣,這些知識是后續(xù)教學的基礎。
1.準確恰當?shù)刈プ〗虒W目標,本節(jié)課要抓住置換反應的概念和氫氣的實驗室制取裝置等主要內(nèi)容,緊緊圍繞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教學活動。因此教學目標應具體、明確,教材處理詳略得當,緊緊圍繞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和教材內(nèi)容的要求,重視能力培養(yǎng)和養(yǎng)成教育。
2.教學內(nèi)容應有序、合理
教學過程從水的電解產(chǎn)物和氧氣的有關知識開始,可以用計算機等媒體放映氫氣的用途資料片,導出新課。再通過實驗,師生共同討論,建立置換反應的概念,同時簡介原子團的知識。在此基礎上,結合實物展示,巧設問題,由簡到繁,從易到難,根據(jù)儀器藥品,讓學生在課堂上設計出一套制氫氣的合適裝置,通過設計實驗,一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二可增強他們學習興趣,三可鞏固已學知識。
3.優(yōu)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多樣化
本節(jié)教學方法是實驗探究法,以實驗為前提,通過實驗觀察,實物展示和錄像、計算機、投影等電化教學手段,集實驗、討論、講述、講解、歸納、練習為一體,這種方法既充分體現(xiàn)了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特點,又體現(xiàn)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二者統(tǒng)一的教學原則。
4.重視能力培養(yǎng),注意養(yǎng)成教育
本節(jié)教學應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實驗或啟發(fā)性、探究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觀察、操作、思維與自學等多種技能和多種能力。同時,教學中每一個知識點都是以已有知識或化學事實、探究性問題開始,通過實驗觀察、引導思考、討論、自學等多種方式,突出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這樣有利于逐步建立有效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教學中還可結合氫氣的發(fā)現(xiàn)史和制氫發(fā)生裝置的分析討論,以及知識的遷移過程,同時向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科學態(tài)度、科學方法的教育,這些都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最新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學的教案設計三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受化學在促進社會發(fā)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樹立為民族振興、為社會進步學習的志向。
2.認識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激發(fā)對化學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3.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構成的,初步形成物質構成的微粒觀。
4.初步建立宏觀與微觀聯(lián)系的思維方式。
5.認識化學的兩面性,初步樹立綠色化學觀。
重點、難點:
1.認識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構成的,初步形成物質構成的微粒觀。
3.初步樹立為民族振興、為社會進步學習的志向。
教學過程:
在我們正式學習化學課前,請同學們談談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與化學有關的知識和經(jīng)驗。
交流生活中對化學的感知。
一、化學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化學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設想來到與世隔絕的荒島,沒有了化學制品,你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
二、觀察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定義。
觀察化學變化的現(xiàn)象。
引導觀察現(xiàn)象,認識儀器,準確地記錄并記憶實驗現(xiàn)象。部分環(huán)節(jié)由學生參與完成,活躍課堂氣氛。
總結以下幾點:
1.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2. 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qū)別。
3. 開展化學研究的基本目的。
4. 認識化學的兩面性,了解綠色化學觀。
三、化學變化的奧秘
閱讀想象水的構成,初步建立宏觀與微觀聯(lián)系的思維方式。明確以下幾點:
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構成的。
2.每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4.化學變化的本質就是生成了與原來物質組成或結構不同的新物質。
5.通過原子種類、元素種類、物質種類的數(shù)量比較,體驗物質構成的豐富多彩。
本節(jié)重點是認識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構成的,初步形成物質構成的微粒觀;初步樹立為民族振興、為社會進步學習的志向。
1.記憶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定義。
2.完成P6交流共享。
3.記憶有關實驗現(xiàn)象。
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活躍,教學效果好。
最新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學的教案設計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能掌握乙醛與氫氣的加成反應。(主要目標)
能掌握乙醛銀鏡反應和與新制氫氧化銅的反應。(主要目標)
掌握醛類的通式。(主要目標)
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同時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樹立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及實事求是的觀點。(同時目標)
對學生進行嚴謹求實、認真仔細的科學態(tài)度教育。(同時目標)
[教學內(nèi)容:
1、乙醛的結構
2、乙醛的物理性質:無色、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小,易揮發(fā),能與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3、乙醛的化學性質:加成反應,
氧化反應: a.乙醛的銀鏡反應
b.與新制Cu(OH)2溶液的反應
4. 飽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CnH2n+1CHO或CnH2nO
教學重點:
乙醛的加成反應和乙醛的氧化反應。
教學難點:
乙醛銀鏡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教學材料:
“軟”
1、導入材料:寫出化學方程式:(引出乙醛)
H2C═CH2 C2H5OH → CH3CHO 2、揭示材料:乙醛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PPT)
乙醛的結構式
3、強化材料:a. 乙醛的樣品(物理性質)
b. 乙醛與氫氣的反應:
c. 乙醛的銀鏡反應:
CH3CHO + 2Ag(NH3)2OH → CH3COONH4 + 2Ag+ 3NH3 + H2O
d. 乙醛與新制Cu(OH)2溶液的反應:
CH3CHO + 2 Cu(OH)2 CH3COOH + Cu2O↓ +2H2O
4、延伸材料:甲醛
醛類:飽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為CnH2n+1CHO或CnH2nO
5、回歸材料:
6、檢測材料:寫出乙醛分別與銀氨溶液和新制Cu(OH)2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硬”
1、教材、黑板、PPT等
2、儀器:試管、燒杯、酒精燈、試管夾等
3、試劑:乙醛、2%AgNO3溶液、 2%稀氨水、10%NaOH溶液、2%CuSO4溶
[教學過程設計
I.導入知識點
[復習練習:寫出下列變化的化學方程式:
H2C═CH2 C2H5OH → CH3CHOII.分析知識點
[引出:乙醛
[展示:乙醛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板書:乙醛的結構式:
簡式: CH3CHO
[講解:乙醛主要用于制取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是有機合成的重要原料。
[設問:乙醛是怎樣的一種物質呢?下面我們具體地來認識一下。
[板書:一、乙醛的性質:
1、乙醛的物理性質:
[展示:乙醛的樣品。
[探究式提問:乙醛具有哪些物理性質呢?讓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
讓學生拿起各自桌上的乙醛試樣,觀察其顏色、狀態(tài),并嗅其氣味等。
[閱讀:書上Page171第一段內(nèi)容。
[小結:學生自我整理:乙醛是無色、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小,易揮發(fā)(沸點是20.8℃),能與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板書:2、乙醛的化學性質:
[探究式提問:乙醛有哪些化學性質呢?
[理論預測:首先讓我們從乙醛的結構來預測一下乙醛可能的化學鍵的斷裂方式,從而可能會發(fā)生哪些反應
[討論分析:
[講解:實驗證明,乙醛確實能在①處斷裂而發(fā)生與H2加成反應。
[板書:1、乙醛的加成反應:
該反應還屬于還原反應(Page171)
[講解:1、醛基與H2的加成反應,是分子中引入羥基的一種方法。
2、工業(yè)上不用該反應來制取乙醇。
[設問:那么②處的斷裂實際也存在嗎?
[講解:實驗證明,乙醛確實也能在②處斷裂而與O2發(fā)生氧化反應。
[板書:2、乙醛的氧化反應:
[實驗驗證:采用教師指導,教師和學生共同邊實驗邊討論的方式進行,由學生親手實驗驗證。
[實驗:乙醛的銀鏡反應。
[板書:CH3CHO + 2Ag(NH3)2OH → CH3COONH4 + 2Ag↓ + 3NH3 + H2O
弱氧化劑銀鏡
[講解:1、銀鏡反應:Page172
2、該反應可用來制鏡或保溫瓶膽。
[實驗:乙醛與新制Cu(OH)2溶液的反應。
[板書:Cu2+ + OH— == Cu(OH)2↓
CH3CHO + 2 Cu(OH)2 CH3COOH + Cu2O↓ +2H2O
弱氧化劑紅色
[講解:1、上述兩個反應均可用來鑒定醛基的存在。
2.該反應原理可用于醫(yī)院檢查糖尿病。
III.知識點延伸
[引入:還有一種常見的物質,叫甲醛,結構式為,它也能與H2發(fā)生加成反應,也還能發(fā)生氧化反應,與乙醛性質很相似,你們想這是為什么呢?
然后引導學生比較甲醛與乙醛的結構的相似性,得出結論。我們把這類物質叫“醛類”。
[討論:你們能根據(jù)同系物的知識,寫出甲醛、乙醛后面的幾個醛類物質嗎?并進而寫出它們的通式嗎?
[學生板演:寫出HCHO、CH3CHO、CH3CH2CHO、CH3CH2CH2CHO、……
通式為CnH2n+1CHO或CnH2nO
[板書:1、飽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為CnH2n+1CHO或CnH2nO。
[討論:請分析醛類與其它有機物的關系。
[板書:2、(為下節(jié)內(nèi)容埋下伏筆)
IV.知識點回歸
[小結: 1、醛類物質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及較弱的氧化性。
2、醛基是乙醛的官能團,也是醛類的官能團。
3、醛類物質在有機合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V.知識點檢測
[作業(yè):Page173習題。
[研究性實驗:用葡萄糖代替乙醛做與新制Cu(OH)2反應的實驗。該實驗的結果可說明什么?
[板書設計
一.乙醛的結構式:
簡式CH3CHO
二、乙醛的性質:
1、乙醛的物理性質
2、乙醛的化學性質:
a、乙醛的加成反應:
b、乙醛的氧化反應:
CH3CHO + 2Ag(NH3)2OH → CH3COONH4 + 2Ag↓ + 3NH3 + H2O
弱氧化劑銀鏡
Cu2+ + OH— == Cu(OH)2↓
CH3CHO + 2 Cu(OH)2 CH3COOH + Cu2O↓ +2H2O
弱氧化劑紅色
二.飽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為CnH2n+1CHO或CnH2nO。
最新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學的教案設計五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
2.知道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fā)展關系密切。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具體的事例,體會化學與人類進步及社會發(fā)展的密切關系,認識學習化學的價值。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并渴望了解化學的情感。
2.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教學重點
1.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2.培養(yǎng)學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并渴望了解化學的情感。
三、教學難點
知道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
四、教學準備
教學設備:投影儀,計算機,教學課件。
實驗用品:事先用酚酞溶液寫好“化學”字樣并晾干的濾紙,事先用酚酞溶液畫好“小笑臉”并晾干的濾紙,稀氫氧化鈉溶液,稀鹽酸,濃氨水。
【最新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學的教案設計】相關推薦文章:
幼兒園關于教師教學的教案設計
2022年小學健康教育教學的教案設計范文
英語語法教學的心得體會2022 英語語法教學的心得體會最新
九年級化學教師年度工作總結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設計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