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里,每個人都離不開細節(jié),它們構建了成功的基石,也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正如一滴水能折射太陽的光芒。愛是一種慢的教育,向來都是于細節(jié)處彰顯精神,在入微處體現功夫。注重細節(jié),方能在愛的教育中收獲美好,成就未來。 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一些有關于《教育的細節(jié)》讀后感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教育的細節(jié)》讀后感
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重溫《教育的細節(jié)》這本書,朱永通先生溫暖,樸實的文字仍能給我?guī)砟挠|動。這不是一本高屋建瓴的教育理論著作,而更像是一位長者透過文字向你展示他的教育思考和態(tài)度,書中的一些故事猶如發(fā)生在自己的昨天,平時一些縈繞在心頭的疑問也在書中的案例中得到回應和解答。
人們常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但什么是教育的細節(jié)呢?原來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活動中,那些看似不經意的細枝末節(jié)之處,例如一個溫柔的輕撫、一個肯定的眼神、一次例行的座位調整,都隱藏著許多的學問,這些所謂的無意識其實就是朱永通先生所說的教育的細節(jié),重視教育中的細節(jié),就是關注教育。
在接手一年級前,我一直從事初中教學工作,我深知初中和小學是截然不同的,因為比起初中,小學更具挑戰(zhàn)性和不確定性,所以我經常問自己“你準備好改變了嗎,你是一個能管住孩子的老師嗎”?,F實中,我也的確遇到很多讓我措手不及的窘況,孩子們在課堂上的常規(guī)經常讓我頭痛抓狂,我不知道該用什么方法管住他們,面對這群剛入學的孩子,我嘗試了多種方法依然沒有看到課堂常規(guī)有顯著進步,幾經沮喪。于是除了向師父和老教師請教,我也試著從教學論著中尋求解決良方。
在書中我明白了教育并不是簡單的管住學生,而是要有愛,不能單純愛,還要有方法,要讓愛具有教育性,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從而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這也和師父告訴我的方法異曲同工,那就是做一個有智慧的老師,用智慧的手段和方法去管理學生。
智慧管理其實也是體現在細節(jié)處,比如平等的問候,當學生在校外遇到我時會和我打招呼,我也會和同學們熱情地打招呼,我想沒有一個學生喜歡板著臉的老師,冷酷只會讓孩子們畏懼我遠離我,而不會讓他們對我產生更多的信任;再比如尊重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總是會有學生出現搞小動作,回答不上來問題,講話等,我經常會無意識當眾點名,人性的弱點總是很容易自卑,我知道這會傷害小孩子的自尊心,也會讓其他同學對這個孩子產生刻板印象,或許課堂的提醒還是需要更智慧的手段。智慧管理或許說起來很簡單,但要把它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要以時間為尺度,以效度為準繩,堅持朱永通先生提倡的“一厘米之變”,重視教育中的點滴積累,用點點星光去凝聚耀眼光芒,這光芒正是教育魅力的光輝。
落葉知秋,見微知著。在教育的瀚海中我還只是一葉陷入迷途的扁舟,緊握信念的風帆,方可在迷霧中尋得理想的燈塔,愿我們都能在教育的航線上成長為理想的坦泰尼克,積淀屬于自己的魅力,永不沉沒。
篇二:《教育的細節(jié)》讀后感
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離不開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構成了成功的基礎,也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正所謂一滴水能夠折射太陽的光輝。愛是慢的教育,向來都是細節(jié)處見精神,入微處見功夫。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閱讀分享者吳__,我剛才朗讀的文字摘選自《教育的細節(jié)》。
這本書的作者是朱永通先生,書中沒有羅列一些艱澀難懂的道理,而是用真實的事例詮釋了細節(jié)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讓人讀后不禁贊不絕口。這本書的字里行間體現出的“注重細節(jié),每一件事努力做到細致入微”這一思想對我?guī)椭艽蟆?/p>
常言道,細節(jié)決定成敗,教育的細節(jié)則首先是體現在課堂上,而課堂是師生智慧得以彰顯和體現的地方。同時,課堂也是一個復雜、多元、充滿挑戰(zhàn)的地方。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互動、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而課堂互動往往是通過教學細節(jié)來實現的。教學細節(jié)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當我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時,我的語氣、我面對問題的神情、學生的回答、學生的反應、我對突發(fā)情景的評價、我對學生想法的回應、對自己之前設計的教案的改編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些細節(jié)的注重,使我在課堂四十分鐘里體現生命的增值和律動。
教育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和生活熱情,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的品格。例如,在黑板上寫字,看似一件小事,卻能逐漸培養(yǎng)學生認真的態(tài)度。再例如,在培養(yǎng)學生時,不經意間的一句鼓勵的話,會讓學生銘記在心,使得一個無所事事者變成為一位有成就的成功者。而一句譏諷之言,讓學生對你產生反感的情緒。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俗話說:”話能讓人笑,也能讓人笑”,這一句話不正是細節(jié)所在之處嗎?反思一下,我們教師不應該吝嗇鼓勵的話語、親切的微笑和一點溫暖的關愛。
關于細節(jié)的作用,朱永通先生在文中寫了這樣一段話,我覺得很驚喜也很貼切:好學校來自一分細節(jié)和九十九分的榮譽和成績。假定做好每個細節(jié)為學校的“一”,學校獲得的各種各樣的榮譽和成績(比如有多少學生獲得各類賽事獎牌,有多少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等等)為“九十九”,兩者之間是乘法關系,而非加法,這樣一來,這個“一”就變得無比重要了,因為沒有這個“一”(這個細節(jié)做的不好,變成零或負數),“九十九”就白乘了。愿這細節(jié)的“一”永遠都能夠被在意,也愿我們一直是有溫度的教師。
篇三:《教育的細節(jié)》讀后感
朱永通先生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得出來一個結論,教育的成敗是由教育的細節(jié)決定的。細節(jié)雖小,卻能穿透靈魂,體現育人智慧。書中的很多故事都似曾相識,有的發(fā)生在自己的學生時代,也有的發(fā)生在自己的學生身上,平時縈繞心頭的困惑也在書中找尋到了答案。
說者無心,聽著有意,我們該怎樣和孩子說話?可以從一個小小的稱呼開始。在和家長的交流中,常常能聽到他們寵溺地叫自己孩子的名,恍然間發(fā)現帶不帶姓氏去稱呼一位同學真的有些差別,連名帶姓稱呼某某某同學,甚是疏遠的樣子,不若去了姓,僅稱呼其名或以疊字的形式,一下子便感覺親近了許多。尤其現在我們身處網絡的兩端,更需要這樣的親近與溫暖。同時語言本就是教育不可窮盡的資源,父母或是老師怎樣和孩子說話,其中就沉淀了他們對教育的認識和理解。很多家長在工作和輔導學生的雙重壓力下感到十分疲憊,有家長直言不愿再教了,作業(yè)也不交了,可想在家長發(fā)出這樣的話語前跟孩子是一種怎樣的處境,孩子一定是害怕的,無助的,但很快更多的家長都以親身經歷相寬慰,大家都努力在雞飛蛋打的生活中尋找不一樣的樂趣,努力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氛圍。作為教師,我們更要時刻謹記,說話不要太消極,遏制情緒的爆發(fā)。在情緒激動時“做不到口吐蓮花,但至少可以閉口藏舌。”
無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我們真的能管住學生嗎?雖已渡過了一年級最難的磨合期,但學生在課堂上的常規(guī)紀律仍舊令人頭疼,也有家長來抱怨孩子在家不聽話,不愿意做作業(yè)?;蛟S我們都缺少一些教育的智慧。教育是富有人情味的,是人與人的交際,是心與心的溝通,在此之間,愛漸漸生成,并愈積愈深。于教師而言,愛學生不僅是一種教育力量,更是一種教育手段,能幫助其更有效的去管理學生。當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師是愛自己的時,他才能真正的接受老師、信任老師。同樣,當一個老師心中有愛,他又怎會舍得放棄任何一個學生。那愛的表現如何呢?是學生向老師問好,而老師一臉漠然或是居高臨下的點點頭嗎?肯定不是,看到此處便想起《覺醒年代》中的鞠躬禮,即便大家爭得面紅耳赤,劍拔弩張,仍不會忘記起立、鞠躬、問好,這是教師與學生之間該有的尊重與風度。所以當學生向你問好時,不妨朝他低頭微笑,也問一句好,如果可以,請摸摸他的頭或者肩膀。是學生犯錯時,一段不明真相的劈頭蓋臉的責備嗎?當然不是,當孩子犯錯時,不要急著責備,也不要急著跟他講道理,有時情感的打動能令其有更深刻的印象,正如孟子所說“認同此心,心同此理”。要相信,好的教育一定是讓人如沐春風的情感教育。
篇四:《教育的細節(jié)》讀后感
當翻閱到《教育的細節(jié)》這本書時,我立刻就被作者朱永通先生那溫暖、樸實的文字所激勵,書中的一些故事有如發(fā)生在自己的昨天。平時縈繞在心頭的疑問也在書中的案例中得到解答并深深認同,邊讀邊在心中暗暗對自己留下這樣一句話——教育,要在細節(jié)處慢慢積淀屬于自己的魅力。
智慧管理體現在細心處
你是一個會“管”學生的好教師嗎?這是我經常問自己的話,朱永通先生在書中也提到了這個令我“頭痛”的話題——“孩子們在課堂上的常規(guī)紀律經常讓我煩惱,因為我不知道該用什么妥善方法‘管’住他們。”
經常孩子在課堂犯了錯,我將其指明后,孩子眼巴巴的望著我,等待老師的下一步“處罰命令”。而我的腦子里此刻卻在飛速運轉著,“孩子啊,我該拿你怎么辦?”
讀了這本書后,我試著從書中解疑,我明白了教育不僅要有愛,還要有方法,要讓愛具有教育性,愛得讓學生如沐春風。那就是要做一個有智慧的教師,學會有智慧、有方法地管理學生。
用心去觀察學生,用心去思考、總結學生,多琢磨一些“降伏”學生的“土辦法”,我想,這就是教育的細節(jié)吧!
楊絳先生的“土辦法”對我很有啟發(fā)。因為她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到老師是愛自己的。因此,要想管好學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用心去了解我的學生,去愛學生。
智慧管理體現在用心處
在一次參培會上,有幸聆聽了來自北師大的班建武老師所做《學生發(fā)展與德育實效》的講座,聽來讓人茅塞頓開、受益匪淺。
班老師指出我們應用發(fā)現的眼光去探索學生行為背后的因素。指出孩子做出的任何舉動都來自于一種試探性的確認,確認他眼前這個人是否愛他、在乎她。
我想,愛學生不僅是一種教育力量,更是一種教育手段。“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有時,當面對一些自己認為難管的學生時,我不妨反問自己,到底我對他們付出了多少“心血”?找他們談了幾次話、做了幾次家訪工作、采取過幾種教育措施方案、后進生的輔導工作計劃有沒有他們的名單等等。
每一位學生都具備自己的優(yōu)點和優(yōu)勢,一名好的教師就是要把它們積極引導,并發(fā)揮出來。
智慧管理體現在精心處
因此我會把這樣的“細節(jié)”運用到我的實際工作當中,少講些空頭道理,多關注學生,以智慧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于漪先生在《教育魅力》一書中說,“魅力是以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為底蘊的,魅力的形成是個長期的過程”,而教育上的細節(jié)恰恰體現了我們教育魅力真正的積淀,一處處細節(jié)就像一點點星光,經過慢慢地積淀就會凝聚成耀眼的光芒,那正是教育魅力的光輝。讓我們警惕細節(jié)中的魔鬼,讓天使常駐。
教育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輩必將上下而求索……
篇五:《教育的細節(jié)》讀后感
朱永通老師是一個有心人,無論到學校采訪,出席論壇和活動,看稿件和報道,還是女兒的上學經歷和反應,他都能從中發(fā)現生動的細節(jié),引發(fā)深入的思考。朱永通老師通過描寫教育的細節(jié),講述了教育中發(fā)生的小事,彰顯了教育的大道。
1、細節(jié)蘊藏卓見
俗話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細節(jié)不僅僅來源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教育中,細節(jié)也無處不在,小到和學生的每一個微笑,大到指引學生的理想,作為老師,每天都和學生打交道,這其中會有多少細節(jié)啊!我想“細節(jié)就是生活中的點滴”比如,每次開完會后,有的老師起身后將椅子推進桌內,有的老師則不管不顧;比如,學校一樓大廳的門如何打開方便大家行走等等。生活中是如此,在教育上更是如此。
2、觀念凸顯力量
在看到《活在觀念里》這一整章時,前引中的這幾句話得特別好:在我們肉體的軀殼里,住著一個名叫“觀念”的幽靈,我們日常的教育行為中,時刻撲閃著她的身影,糟糕的是,我們往往要等到把教育搞砸了,才意識到觀念這個幽靈的存在。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及時更新自己的觀點,讓自己的思想與時俱進,課堂中犯錯要及時承認錯誤并向學生道歉,老師向學生道歉并不丟人,反而能讓學生更加信任。如果我不承認錯誤,可能會給學生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甚至討厭我、討厭我的課程,最后的結果將一發(fā)不可收拾。
3、平等對待學生
在《平等觀念在哪兒》一文,學生向老師問好,老師對學生的問候漠然處之,這樣是不對的,因為問候是雙向的,是情感上的尊重,漠然處之,則是對情感的破壞,我們對學生情感習以為常的忽略行為,日積月累,會導致他們的人格上布滿冷淡與冷漠的陰影。所以作為老師,我們要站在與學生同等的高度,平等對待學生。
4、溫柔對話孩子
在這一章節(jié)中,給我啟發(fā)很大,那鮮活的例子使我頓悟:自己的言行決定著學生的一切,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當用生動的語言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去吸引學生,切記使用語言暴力,用書中所說:當我們情緒激動時,固然做不到口吐蓮花,但至少可以選擇閉口藏舌。希望在今后的日常教學中,避免粗暴,要通過關心、愛心跟孩子溝通,多表揚學生,時刻謹記;舌頭的搖動,關系每一個孩子的感受和自尊。
品讀《教育的細節(jié)》,樸實的文字滲透著細節(jié)的力量,我將沿著作者的路,把他的思想融進我的教學實踐中。在今后的工作中,將時刻審視自己,從生活、學習等方面,全面教育和關心學生的成長。最后,想與大家分享文章中的一句話:教育,就在一個又一個的細節(jié)之中;每一個細節(jié),都又蘊含著獨特的教育內涵。讓我們一起走進“教育的細節(jié),去細細體味教育的獨特韻味吧!
篇六:《教育的細節(jié)》讀后感
簡潔的封面,只有一幅黑白的漫畫:枯樹下,落葉飄零,一只鳥蹲在鳥籠上沉思。它在想什么呢?是不是也在思考沉重的教育問題?其中封面上的兩句話讓我不解和好奇:“警惕細節(jié)中的魔鬼,讓天使常駐教育的細節(jié)”。何為魔鬼?何為天使?帶著這樣的疑問,我打開了《教育的細節(jié)》這本書。全書共有六輯,分別是“四個序”、“活在觀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變”、“教育里的習以為常”、“過有思考的教書生活”。讀的過程中,有種酣暢淋漓的感覺,一邊是深入淺出的理論知識,一邊是生動靈活的案例;一邊是熟視無睹的經驗之談,一邊是細微之處的驚艷和驚喜;一邊是批判束縛的各種冗繁的事務,一邊是盡顯教師的人性情懷;一邊是敢于發(fā)聲的拒絕之美,一邊是超越功利的至美大愛。朱永通教授在書中直面教育現實中司空見慣的種種問題,切中要害,思想深邃。
教育處處在,處處皆教育,所有的教育都隱藏在每個不起眼的角落。把小事做到每個孩子的心坎上,用細節(jié)體貼每個學生細密的心思——這或許就是我們教育的大事。這讓我想到朱教授曾講到的一個真實的教學故事:龍巖一中有一個姓林的語文老師,個子很矮,在某堂課上,有三個男生搞惡作劇,把兩個黑板擦都放到林老師看得到卻夠不到的地方。但是林老師整堂課和往常一樣在黑板上寫滿了板書卻沒有提黑板擦的事,臨下課在回顧這節(jié)課的內容時拿出手絹把黑板擦得干干凈凈,然后告訴他的學生們,知識只有留在心中的才有價值,因為留在心中的知識是不用擦,也永遠擦不掉的。下課后三名男生主動跟林老師承認了錯誤。這個故事不僅讓我們見識了林老師的睿智,也讓我們看見“美好的教育背后迷人的東西——教師個人的功底和修養(yǎng)”。林老師這種以柔克剛的教育方式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學習。教育的高明之處是,于無聲處讓“危險”無處遁形。
在閱讀中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我相信細節(jié)決定成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加關注與學生們相處過程中的任何小細節(jié),用心對待與學生們共處的每一天,把書中所學恰當合理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工作能力,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做到了然于胸。
最后,想用文章的一句話來結束我的分享:教育,就在一個又一個的細節(jié)之中,每一個細節(jié),都又蘊含著獨特的教育內涵。讓我們一起走進教育的細節(jié),去細細體味教育的獨特韻味吧!我愿做一片綠葉、一絲春風、一縷陽光,把溫暖和愛帶給最可愛的孩子們!
篇七:《教育的細節(jié)》讀后感
教育全在細節(jié)中,每個看似微小的好、壞細節(jié),對孩子的影響都可能是巨大的。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認真學習了《教育的細節(jié)》這本書,結合自身教育實踐,我也發(fā)現了日常教育中的許多細節(jié)問題,這些問題可能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它們卻會對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在我的教育實踐中,我也發(fā)現了教育中的許多細節(jié)問題,這些問題可能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它們卻會對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產生重大的影響。以下是我的讀書心得體會。
首先,書中講到教育的心理學問題。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必須深入了解幼兒的心理發(fā)展,了解幼兒的情感、認知、社交等方面的特點和需求,才能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例如,在集體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鼓勵孩子,避免產生消極的情緒和心理問題。此外,我們還要根據幼兒的不同特點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適當的關注和支持。
其次,書中強調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良好的師幼溝通是教育工作的基礎,它能夠建立起師幼之間的信任和情感聯(lián)系,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育。在我的教育實踐中,我發(fā)現與孩子進行真正的溝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心思。我們需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訴求,同時也要注重用正確的語言和方式進行溝通,避免引起誤解和不必要的沖突。
再次,書中提出了學習方法與習慣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對孩子的學習和未來發(fā)展都有重要的影響。我們需要教會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要注重鼓勵孩子進行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最后,書中還強調了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實施。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認識到了教學設計的重要性。一個好的教學設計能讓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熱情,提高教育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重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安排,要有清晰的教學目標和計劃,讓孩子明確知道今天要學習什么,學到了什么,同時要注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活動形式,讓孩子更加主動地參與和探究。
總的來說,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細節(jié)對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性。我們要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注重細節(jié),讓教育更加科學、有效、富有人文關懷?!督逃募毠?jié)》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有價值的教育著作,更是一本教育者必讀的書籍,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我會更加注重細節(jié),更加認真地思考和解決教育中的各種問題,為孩子們的成長和發(fā)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篇八:《教育的細節(jié)》讀后感
發(fā)現《教育的細節(jié)》這本書,是一次偶然在網絡上看到有關于教師教育書目的推薦,作為教育工作者當然是比較感興趣的,因此,抽空我就去找來這本書讀了讀。這本書的作者朱永通老師對當下的教育細節(jié)問題進行了深入獨到的思考,書中通過大量的實踐案例分析,對一些我們教師教學中容易忽視的細節(jié)進行了深入剖析,讀了這本書也讓我明白,應該從哪些教育細節(jié)方面去進行自我反思。
整本書的一個核心是讓我們不要固化自己的思維,活在往日的觀念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經常會在教育教學中遇到各種各樣的教學事件,隨著任教時限的增長,處理一些問題中我們也逐漸得心應手,但是慣有的思維也會導致我們忽視了許多教育學生中所發(fā)生的小問題,最終讓師生之間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
書中寫了教育中的習以為常,當我讀到這里時內心大為震撼,反思自己很多時候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原來是存在著巨大的盲區(qū),在此過程中也間接忽視了學生的自我情感。朱永通老師提到的班里單獨的座位誰來坐呢?這也是我曾經思考過的問題,我當時的做法是單獨的位置讓班里上課容易走神的孩子輪流坐,可以及時提醒他們認真聽課,但現在想一想我單方面的決定也會讓學生對課堂失去興趣。在書中我也得到了精彩的回答,單獨的座位是一種獎勵,是對表現好的孩子的一種表揚,獎勵他們坐在這個單獨的座位一周,這樣這個備受冷落的座位也在此種情況下變得受歡迎。換一個角度思考,這樣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也變成了積極的育人行為,這也是我需要學習的教育藝術!
在書中,朱永通老師關注到教師自身學習的問題,這一點讓我深有感觸。教師不僅需要從實踐中學習,同時,掌握教育教學所必須的學識必不可少,那么讀書就是不錯的成長捷徑,書籍也可以成為照亮我們前行的燈塔。他以“教師何以在閱讀中生存”為論點,來分析并思考探究現代教師的閱讀。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在日常所要處理的瑣碎事情繁多,我也常常處于焦灼的狀態(tài),有時休閑時刻只想更好的去放松調節(jié)一下,導致閱讀的時光逐漸變少。在我讀到這本書時,回想早些年我在閱讀中不斷豐富自己的常識、學識以及見識,讓我了解世界的廣大以及在閱讀中汲取有益部分更新著自己的許多觀念。而反觀現在自己閱讀的時光寥寥無幾,偶爾進行了規(guī)劃卻并沒有持之以恒,閱讀的減少間接地在固化著自己的思維,以至于在教育教學中忽視了很多細節(jié)問題。
這本書讀完也給了我很多啟發(fā),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我要做一個發(fā)現細節(jié)的人,多去從不同的角度傾聽學習,這也是我需要永遠學習的教育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