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奮斗史、成長史、發(fā)展史,也是一部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光輝歷程史。把握“著”與“微”的普遍聯系,既要“思接千載”,又要“細節(jié)捕捉”,在黨史學習中學明“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之道。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以下是可圈可點分享的內容,歡迎閱讀與借鑒。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黨員干部學習感想一
近期,中共中央印發(fā)《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對黨史學習教育的領導體制和工作職責、內容、主要方式以及保障和監(jiān)督等方面進行全面規(guī)范,有助于持續(xù)鞏固和提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學好黨史“必修課”,推動實現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全面營造全黨全社會學好黨史、用好黨史的濃厚氛圍,當好時代“答卷人”。
黨史如“鏡”、鑒往知來,汲取艱苦奮斗的耐力。百年黨史歷久彌新,一針見血地為我們指明民族偉大復興的出路和航向,不斷增強強國振興的底氣和力量。黨員干部要深刻汲取黨史力量,聚焦挖掘百年黨史中豐厚的政治“營養(yǎng)”,深刻感悟革命先輩篳路藍縷、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全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故事,用紅色厚植底色、用理想提升思想、用信仰強固信心,大力傳承紅色基因,持續(xù)賡續(xù)精神血脈,不斷堅定政治信念,強化政治擔當,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
黨史如“燈”、指引方向,汲取不忘初心的定力。歷史發(fā)展有其內在規(guī)律,只有把握規(guī)律、認清大勢,才能順勢而為、奮發(fā)有為,才能吹糠見米、撥霧觀天,才能在歷史長河、時代大潮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guī)律,增強預見性、創(chuàng)造性,努力做到“船行萬里不迷航、驚濤駭浪不打顫”。黨員干部要著力在學懂弄通做實百年黨史上下足功夫,堅持原原本本學、深入思考學、聯系實際學,從黨史中品味好“信仰的味道”,傳承好“忠誠的品格”,持之以恒增強“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矢志不渝堅定前進方向,錨定中心任務目標,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時代力量。
黨史如“號”、激勵奮進,汲取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動力??v觀百年黨史,無論是土地革命時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還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無論是解放戰(zhàn)爭“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還是出兵朝鮮“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無論歷史上哪一個重要節(jié)點或緊要時刻,都是黨吹響奮進號角、傳播時代強音、匯聚磅礴力量、激揚革命斗志。黨員干部要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以烈火一般的激情投入火熱的事業(yè),以火一般的光明照亮前行道路,以火一般的溫暖關心關愛同志,腳踏實地、身先士卒,扎實做好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真正做到讓群眾的期盼落地、讓群眾的心意如愿。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黨員干部學習感想二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fā)《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認真遵照執(zhí)行。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廣大黨員干部要學深學透黨史這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辨證聯系“著”與“微”、“惑”與“解”、“行”與“知”,將學習成果轉化為今后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強大動能,為奮進新征程凝心聚力。
把握“著”與“微”的普遍聯系,既要“思接千載”,又要“細節(jié)捕捉”,在黨史學習中學明“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之道。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赝麄ゴ笳鞒?,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既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奮斗史、創(chuàng)業(yè)史,也是一部偉大精神的構筑史、傳承史。正所謂“欲知大道,必先為史”,一方面黨員干部要樹立“大歷史觀”,將黨史放在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去思考和研究,通過黨史學習來厘清馬克思主義揭示的普遍規(guī)律,明確競爭方位、把握發(fā)展態(tài)勢,做到既高瞻遠矚、統(tǒng)攬全局、辯證思考,又開拓創(chuàng)新、因時制宜、普遍聯系,從現象中揭示本質,化被動變?yōu)橹鲃樱粩嘣鰪姼墒聞?chuàng)業(yè)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另一方面,要融會貫通深挖黨史的“精神富礦”,深學細悟黨史背后的“微妙”之道,于“一條被子對半分”的女紅軍,“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的焦裕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雷鋒等故事細節(jié)中深刻感悟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涵養(yǎng)不負人民的家國情懷。
把握“惑”與“解”的對立統(tǒng)一,既要“篤信好學”,又要“學有所思”,在黨史學習中學明“溫故而知新、慎思而明辨”之理。百年黨史內容豐富、資料浩如煙海,蘊藏著歷代共產黨人的智慧力量,唯有靜心咀嚼、細嚼慢咽,才能品甘知味、常學常新。反之,黨史學習若是囫圇吞棗、走馬觀花,一知半解、不求甚解、斷章取義、望文生義,則學不深、學不透、學無所獲,終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患中。因此,廣大黨員干部當注重全面系統(tǒng)、點面結合、正本清源、以史鑒今,通過精讀、深讀、研讀黨史,科學審視黨史故事、黨史人物、黨的發(fā)展歷程,以此才能掌握歷史脈絡、厘清疑點困惑,從而深刻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繼而成功找到“紅色火種如何成功燎原”“人民至上如何付之以行”“夾縫生存如何走向國際”等問題之解。
把握“知”與“行”的相輔相成,既要“為學之實”,又要“學史力行”,在黨史學習中學明“學史以明智、鑒往而知來”之效。正所謂“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學習黨史,不僅在于增智、明道,更在于汲取黨史背后的智慧和方式,發(fā)揚斗爭本領,增強斗爭能力,堅定新征程奮進的方向。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前所未有的烈度向縱深演化,動蕩變革的轉型期特征更加突出,隨之而來的是新的戰(zhàn)略機遇、新的戰(zhàn)略任務、新的戰(zhàn)略階段、新的戰(zhàn)略要求與新的戰(zhàn)略環(huán)境。面對深刻而復雜變化的形勢、艱巨而繁重的使命任務,廣大黨員干部要以實現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為最終目的,不斷狠抓落實與實踐本領;堅持和發(fā)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yōu)良學風,以“山不讓塵,川不辭盈”為決心做好招商服務、信訪維穩(wěn)、拆遷拔釘、隊伍管理等重大關鍵任務,在急難險重中見世面、長才干、壯筋骨,成為材優(yōu)干濟之人。同時,要增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志底氣與勇氣,錘煉斗爭本領,邁開步子、攻堅克難、直擊矛盾、突破短板、爭創(chuàng)一流,揚“建功立業(yè)”之風華盛茂,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之人。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黨員干部學習感想三
近期,中共中央印發(fā)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并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認真遵照執(zhí)行。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廣大黨員干部要學好用好黨史這本“生動教材”,牢記“初心”“紅心”“雄心”,堅持以史為鏡,深入思考,在當前與長遠的激流中,找準自身的歷史方位,進一步明確來路、走好當下路、更好奔向前路,不斷交出歷史新答卷。
重溫黨史的信仰力量,堅持一顆“初心”詮釋浸透靈魂的味道,明確來時路。初心如炬,使命如山。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和科學方法論,分析歷史現象,認識歷史本質,把握歷史規(guī)律,順應歷史大勢,深刻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正所謂:“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支撐一批批共產黨員前仆后繼、勇敢犧牲的是理想信念,是初心與使命。對理想信念的堅守與追求,是我們黨從最初的幾十名黨員成長為擁有9800多萬黨員大黨的關鍵,是中華民族書寫千秋偉業(yè)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看世界,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歷史規(guī)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對黨員干部而言,堅守真理是一生的信仰,要堅定理想信念,恪守為民初心,擔當時代重任。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與堅定,不斷自我凈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能力,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褪色,讓真理的火炬照亮眼中奮斗不息的光芒,向著遠大理想不懈前行。
重溫黨史的理論力量,堅持一顆“紅心”點燃求知若渴的熾火,走好當下路。追根溯源憶紅心,讀懂黨的光榮奮斗史。黨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迸發(fā)干事創(chuàng)業(yè)熱情。“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一個成熟的政黨必將是一個善于學習、不斷進步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成立百余年來,正是在不斷地學習和革新中壯大發(fā)展起來的。廣大黨員干部要拜歷史為師,尊重歷史、緬懷歷史、品讀歷史、研究歷史,自覺把學習黨史作為“必修課”“常修課”,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切實把紅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靈魂,汲取成長營養(yǎng)、獲取奮進力量。始終踐行和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咬定目標、勇往直前,臨摹革命先輩的愛國“紅心”,開啟歷史的年輪,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重溫黨史的奮進力量,堅持一顆“雄心”激發(fā)揚帆起航的斗志,奔向前方路。“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學習黨史是解讀世界、讀懂中國的依據和方法。在認識國際形勢的同時,還要思考我們從哪里來、現在在哪里、將到哪里去,善于運用歷史眼光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把握前進方向。始終牢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古訓,全力破解好“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性課題。以增強全黨的憂患意識,保證黨和國家事業(yè)的長治久安。面對擺在我們黨面前錯綜復雜的重大挑戰(zhàn)、重大風險、重大阻力,我們必須從歷史中學習斗爭本領,把奮斗精神融于工作崗位,真刀真槍抓斗爭,錘煉過硬的斗爭本領。對黨員干部而言,要深刻理解新時代我們進行偉大斗爭的不同形式和不同內涵,要把斗爭同新時代的鮮明特征聯系起來。從歷史中學習斗爭方法、汲取斗爭智慧,發(fā)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做新時代斗爭的“急先鋒”和“逆行者”。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黨員干部學習感想四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fā)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并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認真遵照執(zhí)行。通知要求,把黨史學習教育同做好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黨史觀,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強大動力。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作為黨員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對于黨建引領鄉(xiāng)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基層黨組織要想“農”墨重彩寫實這篇“錦繡華章”,就要“鄉(xiāng)”約“田間地頭”“花前月下”“莊稼庭院”,與農村黨員漫品“甘醇村釀”,讓鄉(xiāng)村振興的趕考之路光芒萬丈、熱辣滾燙。
“鄉(xiāng)”約“田間地頭”,用“土言土語”講述“歷史風云”,“宣講主體”要“土味十足”。“星霜荏苒,居諸不息”,憶往昔崢嶸歲月,董存瑞、黃繼光舍生取義,留存“光輝事跡”;孔繁森、焦裕祿不懈拼搏,綻放“最美芳華”。“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yè)路到復興路,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鋪展百年黨史的“歷史卷軸”,一幕幕風雨同舟、休戚與共的動人場景躍然紙上?;鶎狱h組織要當好黨史學習教育的“宣講者”,讓“紅色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就要立足農村黨員的學習需求,建立起一支“土味十足”的“宣講團隊”,整合優(yōu)秀的“專職導師”和“兼職導師”資源,以建設農村黨史學習教育“精品課”為目標,不斷優(yōu)化課程體系、精選教學內容,讓黨史理論“更接地氣”、讓黨史知識“多沾土味”,在深入村落、駐村企業(yè)、田間地頭的宣講中,讓農村黨員品嘗到“黨史知識”的“真理至味”。
“鄉(xiāng)”約“花前月下”,用“動態(tài)場景”帶入“紅色故事”,“施教模式”要“妙趣橫生”。“文律運周,日新其業(yè);變則其久,通則不乏”,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fā)展,農村黨員的學習載體、學習方式不斷產生嶄新的變化,基層黨組織要在閑聊漫談中了解農村黨員的“接受方式”,探尋黨史學習教育的模式創(chuàng)新之法,要變原來的“固定場景”為“動態(tài)場景”,將“線上場景”與“線下場景”、“室內場景”與“室外場景”、“講學場景”與“農事場景”結合起來,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引導農村黨員通過“線上場景”觀看“紅色故事”的影像圖文,直觀感受到黨史的“發(fā)展脈絡”;通過“線下場景”感受“紅色文物”穿越歷史風云的“記憶承載”,在可觀、可感中由表及里、由內而外、由淺入深讀懂“紅色故事”,并將“紅色記憶”轉化為深耕“莊稼庭院”“希望原野”“百態(tài)民情”的實踐動力,讓黨史學習教育理論融入生動的農村生活之中,讓“紅色之種”在廣袤基層綻放“造福人民”的嬌艷花朵。
“鄉(xiāng)”約“莊稼庭院”,用“人間煙火”升騰“民生情懷”,“應用實踐”要“直抵人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充滿溫度的“半條被子”,訴說軍民一家親的魚水情深;降溫解暑的“四口水缸”彰顯著黨和人民血肉相連的深情厚誼,銹跡斑斑中的“淮海小車”印證了民心所向?;鶎狱h組織要將黨史學習教育與鄉(xiāng)村振興的“實踐路向”精準匹配,帶領農村黨員在“下農田”“入庭院”“進廠房”中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堅持把人民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做工作、解難題、促發(fā)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推進數字改革、鄉(xiāng)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實踐工作中疏“堵點”、破“難點”、消“痛點”,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在“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真情奉獻與“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砥礪進取中,續(xù)寫不負歷史、不負人民的精彩篇章。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黨員干部學習感想五
當前,中共中央印發(fā)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并發(fā)出通知,要求各級黨組織認真貫徹《條例》要求,把黨史學習教育同做好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黨史觀,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強大動力。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百年黨史中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精神譜系與紅色基因是黨員干部的重要精神“養(yǎng)料”。作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的接班人,廣大年輕干部應全身心投入到黨史學習教育中去,用好黨史學習教育“充電寶”,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彰顯青年擔當、貢獻青春力量。
用好黨史學習教育“充電寶”,錘煉“鐵一般”的信仰。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夠在生死考驗面前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是因為始終堅持真理、堅守信仰。新時代的年輕干部要在黨史學習中堅定信仰、信念、信心,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熔鑄精神血脈,不斷錘煉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要自覺做到珍視黨史,珍視寶貴的歷史經驗,深入學習黨的發(fā)展歷史,奮力傳承紅色基因,從黨的歷史中汲取信仰偉力,為書寫共產黨人新的精神史詩添上精彩的一筆。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不斷提高理論素養(yǎng)、把好思想開關、筑牢信仰根基,練就一身“鋼筋鐵骨”,為成就新的事業(yè)夯實思想根基。
用好黨史學習教育“充電寶”,鼓足“加油干”的勁頭。從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斗爭,到新時代創(chuàng)造一個個令世界刮目相看的發(fā)展奇跡,我們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是實干的“果實”。在中華民族奔向復興的征程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像邱軍、陸元九、楊善洲、黃大發(fā)一樣闖關奪隘、攻堅克難的杰出“實干者”,他們夙夜在公、不怕吃苦、不計得失、任勞任怨,生動地展現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實干風貌。無論何時,年輕干部都要學好、用好“實干哲學”,甩開膀子,俯下身子,在苦干實干中奮勇前進。此外,還要巧干會干,要提升應對復雜局面的真本領,練就攻堅克難的真功夫,敢于在工作中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真正成長為可堪重任的時代新人。
用好黨史學習教育“充電寶”,永葆“爭朝夕”的姿態(tài)。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激勵青年要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在珍惜光陰中磨練本領,成長成才。對廣大年輕干部而言,身處成長的黃金階段,當牢記光榮使命,珍惜最好光陰,在新征程上鼓足干勁,蓄力遠航。作為時代發(fā)展、社會進步的“接班人”,年輕干部要自覺把學習作為最緊迫的任務之一,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奮發(fā)姿態(tài),奔赴淬煉成長的大熔爐;要學會低頭與彎腰,不斷歸零自己,及時學習充電,到火熱一線多接地氣,汲取成長所需的“養(yǎng)分”,獲得拔節(jié)生長的力量;要積極走進人民群眾,通過辦好民生實事來加滿油、把穩(wěn)舵、鼓足勁,讓青春的花朵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開得更加絢爛。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黨員干部學習感想六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fā)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稐l例》的制定和實施,對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推動全黨全社會學好黨史、用好黨史,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具有重要意義。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刻認識到黨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帶著思考、敬意、實干學黨史,從黨的歷史中汲取勇毅前行的智慧和力量,讓黨史學習教育“滿載而歸”。
帶著思考學黨史,填補知識“空白點”。百年黨史深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高度、歷史寬度和經驗厚度,是我們黨對歷史潮流的深度把握和深刻領悟。因此,一方面要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在黨的輝煌成就、艱辛歷程、歷史經驗中深學悟透創(chuàng)新理論,把握歷史主動、分析歷史規(guī)律,深入思考領會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從黨史中細品出“真理的味道”。另外,要將學黨史作為一項行動自覺,結合工作日常集中學、主動開展日日學,透過一位位革命先烈、一件件歷史故事,厘清發(fā)展脈絡,汲取歷史經驗,在學黨史中見初心、守初心,用黨史澆灌信仰之樹,用黨史把好信念之舵。
帶著敬意學黨史,畫好言行“對標線”。黨要興要強,就必須狠抓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步履不停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無論是xx會議、xx整風運動,還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抑或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都是黨以自我革命精神總結經驗、完善自身、走向勝利的成功典范。廣大黨員干部要牢牢樹立正確政績觀,時刻繃緊理想信念這根弦,從嚴從實修身律己,以先進典型為鏡正衣冠、以反面教材為警,對標對表黨章黨規(guī),嚴格嚴肅嚴謹要求自己。同時要持續(xù)提升“落葉知秋”的敏銳力和“見微知著”的洞察力,在自我發(fā)現問題中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確保自身言行經得起良心推敲、經得起人民檢驗,涵養(yǎng)浩然正氣,讓身邊人也能夠“近朱者赤”,使清正廉潔的優(yōu)良作風在不斷實踐中開花結果、落地生根。
帶著實干學黨史,擴大為民“服務面”。“半條棉被”“一擔水桶”“四渡赤水”……無一不展現出百年黨史就是黨與人民緊密依靠在一起、魚水情深的奮斗史。因此,要以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為出發(fā)點,把黨的不懈奮斗史、不怕犧牲史、理論探索史、為民造福史與自身建設史結合起來,用日復一日的堅守、水滴石穿的努力,切實從就業(yè)、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找準癥結、靶向治療,實實在在地提高為民服務質效。同時要始終保持好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踐行“四下基層”工作法,帶著感情、帶著溫度,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腳踏實地開展調查研究,用實踐經驗、真知灼見為建章立制奠定堅實基礎。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黨員干部學習感想七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fā)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認真遵照執(zhí)行。百年黨史,既是崢嶸歲月發(fā)展史,也是復興圖強創(chuàng)新史。要想讓黨史這個課程足夠吸引人、見實效,各地各部門要守好黨史“教材”、用好黨史“教室”、擇好黨史“教師”,引導黨員干部將學習黨史作為一輩子的事,凝聚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守好黨史“活頁教材”,以“文物史料”傳承紅色基因。知所往來,方明所往,從xxxx南湖紅船,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博物館陳列的紅一方面軍第一部電臺,再到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收藏的賀頁朵的入黨宣誓書……文物史料是鮮活的歷史,是激發(fā)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承載著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各地各部門要充分利用好文物史料這本“活頁教材”,建立紅色主題博物館、革命歷史類紀念館,文物史料保護基地等,研發(fā)推出系列微黨課、視頻,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在學黨史、知黨情、感黨恩中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要用文物史料講好紅色故事,充分挖掘、保護文物史料這座精神富礦,運用聲光影像等技術,創(chuàng)造可互動、可觸摸、沉浸式的文物科技館,讓文物史料可觀、可感,從而提升黨史學習效果,強化初心使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用好黨史“主題教室”,以“紅色遺址”彰顯革命精神。紅色遺址是中國革命歷史的重要見證,其中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和資料,見證著中國革命先輩的紅色理想信念和偉大革命精神。時光讓革命遺址成為不朽的歷史,許多忠義之士埋骨在一磚一瓦中,許多紅色故事隱藏在一草一木里。各地各部門要不斷加大紅色旅游開發(fā)推介力度,全方位研究、挖掘、整理紅色旅游資源,制定主題紅色旅游線路,自主研發(fā)紅色系列研學課程,將紅色文化與紅色旅游融合發(fā)展,推進紅色旅游教育宣傳、文化內涵挖掘,將革命歷史、革命傳統(tǒng)和革命精神傳遞出去,起到精神傳承、思想升華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紅色遺址”這一主題教室,將本地革命遺址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推出沉浸式愛國主義教育實景劇演出,打造可參與、可體驗的沉浸式“主題教室”,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從黨的奮斗史中,感悟共產黨人為國為民的初心,打造革命實踐現場教育的效果。
擇好黨史“優(yōu)秀教師”,以“英雄模范”傳播前進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每一位英雄模范都曾為了國家和人民勇敢承擔重任,他們身上愛國愛黨、頑強拼搏、敬業(yè)奉獻的精神值得所有人銘記和學習。學習好黨史,要讓黨員干部、人民群眾從學習英雄模范中,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汲取前進力量。各地各部門要營造“學習英模、崇尚英模、爭當英模”的濃厚氛圍,廣泛宣傳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通過道德宣講、網絡展館、張貼海報等形式,傳播紅色英雄故事,發(fā)揮英雄模范的精神引領、典型示范作用。要挖掘身邊先進模范典型,瞄準基層一線,收集群眾口中的“溫情”故事,結合“最美公務員”“道德模范”“最美家庭”“身邊好人”等評選活動,形成尋找榜樣、選樹榜樣、學習榜樣的良好風尚,讓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薪火永流傳。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黨員干部學習感想八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fā)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并發(fā)通知指出,“充分發(fā)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黨史是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各地區(qū)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黨史這位“大先生”,用好其“看家法寶”,為黨培養(yǎng)更多又紅又專又正氣的“好苗子”。
用好黨史“大先生”的“三尺講臺”,傳好“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的理想信念之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理想信念問題,始終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連接黨的思想與黨員干部的重要“橋梁”,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因地制宜編制紅色“教材”,充分利用新媒體實現黨課宣講“零距離”,運用講授式、討論式、模擬式等教學方式推動黨史教育“接地氣”“有活力”。要不斷夯實教育實效性。圍繞不同時期黨的中心工作和黨情變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聚焦新問題、新情況、新發(fā)現,研討新觀點、新方法、新對策,在把握時代主旋律的基礎上提升學習鮮活感。要推動黨史教育常態(tài)化。嚴格對照相關規(guī)定,明確學習范圍、把握學習重點,以一以貫之的常態(tài)化學習助力黨員干部補足精神之鈣。
用好黨史“大先生”的“青燈黃卷”,授好“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的艱苦奮斗之業(yè)。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經過一代代接續(xù)奮斗,我黨從“一葉紅船”成長為九千多萬黨員的“巍巍巨輪”。但不能否認,當前部分黨員干部隊伍建設與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高要求高標準之間仍存在一定距離。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要以組織為依托,在思想上建黨。帶領學員重溫井岡山精神、xx精神、雷鋒精神等寶貴精神財富,弘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加強黨性修養(yǎng),激發(fā)干事活力。在實踐中強黨。積極開展“沉浸式”實踐教育活動,帶領黨員干部下沉基層進行現場教學,把崗位鍛煉教育嵌入教學模塊中,增強黨員干部敢于擔當、砥礪奮進的勇者心態(tài)。在知行合一中興黨。抓好黨史學習教育的“頂層設計”,以“知”領學、以“行”驗效,打造“能文能武”的新時代干部隊伍。
用好黨史“大先生”的“一襲破衫”,解好“一身正氣豪情壯,兩袖清風意志昂”的廉潔奉公之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黨史教育與普通教育在教學目的、功能等方面雖有不同,但殊途同歸,最終都指向教育的本質——立德樹人。黨史教育要持續(xù)強化廉政文化建設。自覺將黨性鍛煉貫徹到學習教育的全過程全方面,重點突出“德”的教育,幫助黨員干部尤其是青年黨員干部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顆扣子”,自覺抵制“糖衣炮彈”,擰緊思想“總開關”。要用好先鋒模范教育宣傳紅色陣地。通過聆聽道德模范故事、宣講先進生動事跡、參觀黨性教育基地等方式進一步發(fā)揮模范榜樣的引領作用,教育引導黨員干部不斷涵養(yǎng)廉潔奉公的價值理念,在全黨推動形成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黨員干部學習感想九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fā)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為各地區(qū)各部門學好學深黨史提供了“指南”。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更要懂得黨史學習教育常學常新的道理,通過跨越時空的“歷史對話”滌蕩心靈、磨礪初心、激揚干勁、匡正作風。
對話風華正茂的青年,感悟“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昂揚斗志。彼時的舊中國,籠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陰霾中。迂腐的觀念、割據的軍閥,這些“枷鎖”沒有成為仁人志士“覺醒”的阻礙,無數風華正茂的新青年,睜眼看世界,躬身尋找救國“良方”。正如在xx求學生活的12年里,青年毛澤東曾多次攜摯友蔡和森、羅學瓚、張昆弟等人暢游湘江,登洲游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縱談時局、探求真理;正如彼時的青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鏗鏘寫下《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點燃了思想界的“星星之火”;正如在xx南湖駛出的紅船,風華正茂的“一大”代表們,莊嚴完成了大會議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v使跨越百年,每每翻閱黨史與這些新青年“對話”,總能在字里行間感受到他們的昂揚斗志。身為新時代的年輕黨員干部,我們更應該扎根“傳承”的沃土,汲取“奮斗”的營養(yǎng)液,不斷壯碩軀干、挺起脊梁、筆直生長。
對話披荊斬棘的志士,感悟“九死一生如昨”的無畏勇毅。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波瀾壯闊的百年凱歌,是血與火編織而成的詩篇。這里面有文人風骨,無論是有提筆成詩的浪漫,挺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脊梁的聞一多,還是心懷“荷塘月色”的清雅的朱自清。這里面有戰(zhàn)天斗地,無論是爬雪山、過草地,完成二萬五千里軍事奇跡的長征,還是三大戰(zhàn)役,運籌帷幄,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揮斥方遒。這里面有家國情懷,無論是民族存亡為要、國家完整為志的奔赴抗日戰(zhàn)爭前線,還是打土豪、分田地,希望廣大群眾過上好日子的不泯初心。許多人倒在黎明的前夜,但我們仿佛能從他們的眼眸中,看到一個個英勇無畏的身影。身為新時代的年輕黨員干部,我們更應該在黨史學習中拓印好先輩們的精神風骨,面對應急處突、護林防火、城市更新等急難險重任務,不推諉、不畏難,肩扛重擔、擔當作為。
對話默默奉獻的榜樣,感悟“不要人夸顏色好”的高尚品格。時鐘的指針向前劃轉,百年黨史中的耀眼光芒從未減弱。無論是改革開放初期,還是邁步新時代,總有共產黨人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無論是深耕大山、教書育人的張桂梅,還是為國鑄盾、科技強軍的錢七虎;無論是把論文寫在農民飯碗里的林占熺,絕壁天渠映初心的黃大發(fā)。他們都沒有揚名立萬的世俗欲望,但他們的事跡深深激勵著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每每對話其中,我們的黨員樸實、踏實甚至看上去又那么些平凡,但匯聚在一起,便有著無可阻擋的奮斗力量,成為每個時代中華民族的“英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好把握和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推動全黨學好黨史、用好黨史,靠一次集中學習教育是不夠的,必須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特別是年輕黨員干部,更要經常性開啟跨越“百年風華”的歷史對話,把共產黨人的奮斗史、革命史學深悟透,讓紅色基因涵養(yǎng)我們的魂、補足我們的鈣,更好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黨員干部學習感想十
黨史飽含著磅礴的力量、偉大的信仰,是黨員干部“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精神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深入學習黨史,是增強黨的意識、黨員意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廣大黨員干部要增強學習黨史的主動性、自覺性,用“筆墨紙硯”書寫“黨史丹青”,真正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提“理想信念高于天”之筆,在學史明理上筑“灼灼深情”之心。古人曰:明理者,智慧也;知數者,可謂大哉。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就是要清楚地明白自己樹什么信念,走什么道路,舉什么旗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做到學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明理才能明心,明心才能見性。廣大黨員干部要通過學習教育,做知史、懂史、明理、知理之人,從而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我們要善于從一個個光輝典型、一項項歷史奇跡中,感受信仰之光、精神之鈣、力量之源,進一步堅定信仰信念信心,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涂“愿得此身長報國”之墨,在學史增信上繪“燁燁玉瓊”之根。“學史增信”,首先要通過學習教育,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并為此進行不懈的奮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史增信,就是要增強信仰、信念、信心,這是我們戰(zhàn)勝一切強敵、克服一切困難、奪取一切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顧黨的百年砥礪奮斗歷程,我們要深感無比驕傲和自豪,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我們要充滿必勝的信心和力量。因此,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抱負為動力,堅守信念,堅定信心,不懈追求,自覺做到政治過硬,時時處處事事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鋪“官身無私百姓情”之紙,在學史崇德上展“煌煌素塵”之本。德是立身之本,才是立身之基。德是一種修養(yǎng),是做人的原則,是成就事業(yè)的基石。新時代黨員干部只有德才兼?zhèn)?,才能擔當重任。堅持德才兼?zhèn)洹⒁缘聻橄鹊挠萌藰藴适俏覀凕h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經驗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守公德,就是要強化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恪守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理念。廣大黨員干部要時刻保持對黨的絕對忠誠,聽黨話、跟黨走,把愛黨、憂黨、興黨、護黨落實到思想上、工作中、生活里,始終做到忠于核心、維護核心、跟隨核心;要搞清楚“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多謀百姓之事,少想個人之私,當好群眾發(fā)展的“領路人”,生活中的“貼心人”。
舉“俯首甘為孺子牛”之硯,在學史力行上端“赫赫堅石”之行。學史力行關鍵在躬身力行,篤行不怠,學史力行是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其主要目的就是告訴黨員干部學了之后怎么樣做,如何做的一個過程,說到底就是一個知行合一的質變,不斷將學習成果轉化為辦事、干事、成事的內在動力和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史力行是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要把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的成果轉化為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實際行動。”因此,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持“知行合一”,聯系實際扎實學,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在新時代的思想與實踐中、在共產黨人的身體力行中,獲得更有力、更有質的表達,用有力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黨員干部學習感想十一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fā)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并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認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充分發(fā)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黨員干部作為新時代的“趕路人”,要常嘗百年黨史中的那些“特別味道”,并從中汲取趕考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
常懷忠誠之心,嘗信仰的“甜”。信仰的“甜”是初心最本真的味道,不摻雜任何私心雜念,不帶有任何功利想法。陳望道同志在翻譯《共產黨宣言》時,字斟句酌、廢寢忘食,蘸著墨汁吃粽子,還說味道很甜;夏明翰同志面對敵人毫無懼色、英勇無畏,壯烈犧牲之時憤然寫下“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雄壯詩篇;方志敏同志大義凜然、堅貞不屈,英勇就義前留下“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的豪邁誓言……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何為“忠誠”、何為“信仰”。廣大黨員干部要仔細品嘗黨史的“真理味道”,從中汲取信仰“糖分”,將“四個意識”“四個自信”之“甜”注入紅色血脈,在信仰旗幟的引領下站直腰桿、挺直脊梁,以滾燙的熱血展示共產黨人如磐的理想信念、不屈的忠誠風骨。
常盡為民之責,嘗實干的“咸”。實干的“咸”是嚴寒酷暑下浸透衣衫的汗水、風塵仆仆下裹滿褲腿的泥土、風雨交加下發(fā)白起泡的腳板、烈日炎炎下奔波忙碌的身影。無論是“吾將公之天下,使四萬萬人共得而仆之”的周恩來總理,還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雷鋒同志,或是“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焦裕祿書記,又或者是“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的時代先鋒孔繁森,他們都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不負人民”的滾燙誓言。黨員干部要用“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熱忱向人民群眾“靠攏”,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共飲一壺熱茶、同吃一鍋熱飯,做到“與群眾有鹽同咸、無鹽同淡”,把腳印烙在基層熱土,把汗水灑在田間地頭,把口碑印在群眾心間,讓共產黨人的實干擔當在基層廣袤大地咸香撲鼻。
常思追夢之路,嘗變革的“辣”。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一條沒人走過的路,走過去,才能成為路;一條充滿挑戰(zhàn)的路,走下去,才有答案。面對嚴重的經濟困難、面對改革帶來的劇烈“陣痛”、面對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共產黨人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和氣魄,沖破思想束縛、打破行動禁錮,用勇于承擔、敢闖敢試、革故鼎新的堅定回答了“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在“破”與“立”的抉擇中,走出了一條思想解放之路、順應民心之路、自我革新之路、擁抱世界之路。從此,“辣”成為了共產黨人化解風險、迎接挑戰(zhàn)的特有氣質。思想啟迪未來、歷史照亮前路,“辣味”越足,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的“后勁”就會越大。
“學史以明智,鑒往而知來。”廣大黨員干部要從百年非凡歷程中汲取砥礪奮進的磅礴力量,讓信仰的“甜”、實干的“咸”、變革的“辣”歷久彌香。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黨員干部學習感想十二
近期,中共中央印發(fā)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并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認真遵照執(zhí)行。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廣大青年干部要學好用好黨史這本“生動教材”,牢記初心使命,堅持以史為鏡,走好信仰、忠誠、奮斗之路,篤定為民之志、恪守為民之責、常興為民之舉,在學深悟透中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在百年黨史學習教育中“一路生花”。
走好信仰之路,涵養(yǎng)“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篤定為民之志,在百年黨史中盛開“為政之花”。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胸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和精神支柱,是保持黨的團結統(tǒng)一的思想基礎。因為信仰,李大釗用一生詮釋“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追求;因為信仰,方志敏用生命踐行“努力到死,奮斗到死”的誓言……學習百年黨史,廣大青年干部要深刻認識我們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用心去體會紅色江山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進而實踐“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久久為功,在百年黨史學習中盛開“信仰之花”。
走好忠誠之路,厚植“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擔當,恪守為民之責,在百年黨史中盛開“為民之花”。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回望我們黨的奮斗歷程,一路上有風雨來襲、有風浪漫卷,不變的是矢志不渝的鐵志,不變的是迎難而上的勇氣,不變的是堅韌不拔的品質。學習黨史,根本在堅持問題導向,重點從紅色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關鍵在進社區(qū)、進農村、進單位摸清情況,要不斷改進學習方式方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把握“四下基層”方法論,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難,在百年黨史學習中盛開“為民之花”。
走好奮斗之路,鉚足“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干勁,常興為民之舉,在百年黨史中盛開“創(chuàng)業(yè)之花”。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傳家寶”?;赝倌挈h史,我們黨始終在不斷經歷艱難險阻、內憂外患、甚至是斗爭考驗,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推翻“三座大山”,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第一貿易大國,奪取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偉大成就來自一代代人的艱苦奮斗。新時代青年干部同樣需要艱苦奮斗精神,要穩(wěn)穩(wěn)握緊手中的“接力棒”,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著眼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總結運用好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豐富經驗。立足本職崗位,敢為人先,勤學苦練,守正創(chuàng)新,以“滿分狀態(tài)”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盛開“創(chuàng)業(yè)之花”。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黨員干部學習感想十三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fā)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認真遵照執(zhí)行。通知指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充分發(fā)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廣大黨員干部要嚴格按照組織部署,狠抓“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檢視整改”“建章立制”四個維度,不折不扣抓好貫徹落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
理論學習“一個不能少”,頭懸梁、錐刺股、爭分秒,把理論夯“實”。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思想的旗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也是根本保證。理論武裝一刻不可松懈,思想學習要“常常學”“時時悟”,廣大黨員干部要通過黨史學習教育“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常吸“理論之氧”、勤補“精神之鈣”,在“??偨Y”與“勤提煉”中溫故知新,把黨史理論知識點“揉得碎”“品得透”“嚼得爛”,時常反思自身能否從黨史理論中汲取精神滋養(yǎng),有沒有不斷增進對黨史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從而進一步提升政治領悟力、政治判斷力、政治執(zhí)行力,真正將黨史理論轉化為堅定信念、錘煉黨性、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見真章、出實效,在時代發(fā)展中始終做到“頭腦清醒、思想堅定、行動有力”。
調查研究“一個不能少”,不遺漏、不虛報、不敷衍,把問題找“實”。堅持問題導向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作決策、抓工作的科學方法論,廣大黨員干部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在“向前”求證可行性和“向后”研判適用性中找出“老毛病”與新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要多回頭“悟”、來回“想”,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廣大黨員干部要循黨史發(fā)展之跡,走出“高樓大廈”,走入“背陰胡同”和“田間地頭”,抱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態(tài)度,在“蹲下身來找螞蟻”中從不同的角度尋找問題,要在“俯身向下”中做到“望聞問切”,在“刨根問底”中帶回“沾露水、浸汗水、冒熱氣”的一手材料,通過“解剖麻雀”“抽絲剝繭”式的分析研判,做到從“實”出發(fā)、向“實”聚力,在“辨證施治”中“直達病灶”,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xù)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并及時對調研成果進行轉化運用,確保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在調查研究中“精準適用”。
檢視整改“一個不能少”,定方案、聚合力、抓閉環(huán),把舉措提“實”。“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干事的導向。為了確保黨史學習教育“見真章”“出實效”,檢視整改必不可少。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問題整改的“準度”“精度”“力度”直接關系到黨史學習的“深度”。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領導干部想問題、作決策,一定要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多打大算盤、算大賬,少打小算盤、算小賬。廣大黨員干部要在檢視整改中以問題為導向深挖“病根”,觸及問題“根本”,避免落入“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怪圈,要做到“十個指頭彈鋼琴”,朝著重點問題聚力整改,對各類頑瘴痼疾、沉疴積弊較真碰硬,以“一錘接著一錘敲、一棒接著一棒跑”的端正姿態(tài)防止問題“反彈回潮”,讓整改取得突破、取得實效,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向更深處漫溯。
建章立制“一個不能少”,有療效、有成效、有績效,把章制建“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反復出現的問題注重從制度上找原因,做好完善機制、建章立制的工作,防止問題反彈。檢視整改,檢視是基礎,整改是目的,制度是根本,是管大局、管長遠的。黨史學習教育要想“管長遠”,就必須要在“建章制”上“下苦功”,廣大黨員干部要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找準“痛點”、突破“難點”、打通“堵點”,對于眼前問題進行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見實見效,對于需要長時間整改的問題,要將“立即改”和“長久立”結合起來,確保問題見底清零、成效“吹糠見米”,還要“開門納諫”,讓人民群眾“打分”,將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帶回,讓其成為黨史學習教育長效機制中的“關鍵元素”,確保群眾滿意成為衡量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的“晴雨表”和“溫度計”,從而真正建立黨史學習教育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