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大班數(shù)學教案分類統(tǒng)計篇一
1、在按物體的某一特征進行分類的基礎上學習按物體的二維特征進行分類。
2、在觀察比較中,提高思維的正確性、敏捷性。
1、多媒體課件一份
2、幼兒操作材料(記錄紙、分類圖片)
一、繪本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繪本故事,關于小男孩馬克的,他生了一種非常奇怪的病,叫一起一起分類病。
師:為什么會生這種病呢?原來,馬克不喜歡整理房間,亂亂的。他的媽媽整天跟他嘮叨,所以他生了這種奇怪的病。
二、觀察分類方法,累計按不同方法進行分類的經(jīng)驗
1、嘗試按物體的單一顯著特征來分類(整理自己的房間)
師:那這種奇怪的病有哪些癥狀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原來不愛整理房間的馬克開始整理自己的房間了。他先整理自己的衣柜。他把衣服和衣服放在一起,褲子和褲子放在一起,背心和背心放在一起。這樣看起來整齊多了。
師:馬克又開始整理自己的玩具。可是亂七八糟的玩具要怎么分類呢?原來要把娃娃放在一起,交通工具放在一起娃娃家的玩具放在一起。這樣看也很整齊。
2、學習嘗試按物體的二維特征進行分類(整理爸爸媽媽和馬克的東西)
師:這么多東西,要怎么分類呢?
幼兒討論。出示表格,馬克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按照爸爸媽媽和馬克的東西來分類。并給每個分類都取了一個名字。
三、通過分析嘗試對物體進行多維度不同分類
師:操場上有一群孩子們不知道什么原因發(fā)生了爭吵,我們來看看。原來是要分足球隊?
足球隊有什么要求?(兩邊人數(shù)一樣)
怎么分?(按男女、按戴帽子和不戴帽子、按數(shù)字和花紋)
小結: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我們都可以找出一定的規(guī)律對他進行分類,讓我們一起做一個懂得整理會分類的好孩子吧。
大班數(shù)學教案分類統(tǒng)計篇二
活動目標:
1、發(fā)現(xiàn)物體排序的規(guī)律,有序地操作,并大膽記錄。
2、體驗和同伴合作完成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歌曲《海底總動員》,輕音樂,動物圖片,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這里是美麗的海底世界,讓我們聽著音樂一起去海底世界游一游、玩一玩吧!(聽音樂學小魚游)。
二、感知abbabb的規(guī)律,動手操作。
1、小丑魚和藍藻魚有幾條?它們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呢?
總結:它們是按照:一條小丑魚,一條藍藻魚,一條藍藻魚,一條小丑魚,一條藍藻魚,一條藍藻魚……這樣的規(guī)律來排隊的。
3、集體討論:出示小丑魚、藍藻魚的標記,幼兒操作,按規(guī)律排隊。
4、提升經(jīng)驗,總結方法。
三、感知abcabc的規(guī)律,幼兒合作完成操作。
1、出示范例,幼兒討論。
小丑魚、藍藻魚、海星開始玩排隊游戲啦!看看他們是怎么排隊的?
2、接下來是誰呢?你為什么這樣排呢?
總結:原來可以有很多種規(guī)律來排隊,每次排隊的方法都可以不一樣。
四、實踐操作,提升經(jīng)驗。
1、講解操作要求--請你們兩兩合作動腦筋找出操作板上小動物排隊的規(guī)律,接著排下去。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先完成的孩子講述規(guī)律。
3、展示操作板,進行分析,進一步深化對規(guī)律的認識。
大班數(shù)學教案分類統(tǒng)計篇三
幼兒園里的小朋友們要建一個自己的超市。他們從家里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物品。老師說:“小朋友們,我們要把這些物品分類擺放倒架上,請你們先將物品紛紛類,并數(shù)一數(shù)每種物品有多少件,然后統(tǒng)計出每種物品的數(shù)量?!崩鲜钦f完后。小朋友們就忙碌碌起來。
1.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按物體的名稱用途和甚至進行分類,初步探索統(tǒng)計方法。
2.是幼兒愿意與同伴交流探索統(tǒng)計的過程和結果。
3.要用兒童過分工合作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具準備:
故事掛圖《我們見超市?!?;食品,生活用品。玩具,統(tǒng)計表。
學具準備:
幾個圖形卡片組。玩具。統(tǒng)計表。
一,導入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共同回憶去超市的經(jīng)歷。
請小朋友們看一看每種物品有多少件
二,集體活動。
1.創(chuàng)建超市。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超市的構成。
教師:我們要見一個超市需要做哪些準備?
(2)教室引導幼兒用教室里的物品充當超市的貨架。收銀臺。貨物。購物筐。
(3)教師引導幼兒擺放物品。
1教師出示各種物品(玩具,生活用品。食品。)引導幼兒辨別。教師:請小朋友看一看我們都準備了哪些物品。
2.教室引導幼兒投入如何將物品分類擺放。
教師:想想怎么樣擺放物品能夠合理?讓顧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呢。?教師提出分類要求:任意物品的歸類擺放要整齊合理。要輕拿輕紡。與同伴商量。相互合作。
3.教師引導幼兒按物品的名稱。用途性質進行分類規(guī)范。讓幼兒嘗試在總分類進行子分類。
4.教室組織幼兒觀察超市。說一說物品的歸放是否合理,為什么?
2.統(tǒng)計。
(1)教室引導幼兒觀察超市中擺放的物品。并討論問題。教師:超市里都有什么物品?
他們的數(shù)量分別是多少呢?該怎樣統(tǒng)計呢?
(2)教師提出要求。統(tǒng)計時要認清楚你統(tǒng)計的是什么物品。數(shù)量是多少呢?
(3)教師引導幼兒自由探索。
1.幼兒自由選擇物品進行記錄。(記錄的方法有幼兒自己決定。)
2.教師引導幼兒大膽嘗試。想出更合理的統(tǒng)計方法。
3.教師鼓勵幼兒相互交流各自的統(tǒng)計情況。
3.講述。
(1)教師請部分幼兒講授自己的統(tǒng)計情況。并對統(tǒng)計的結果進行驗證。
(2)教師幫助幼兒整理。并想一些更為合理的統(tǒng)計方法。
(3)教師出事統(tǒng)計表。引導幼兒根據(jù)統(tǒng)計表進行統(tǒng)計。
三·操作活動。
第一組:教師引導幼兒分類統(tǒng)計玩具柜里的玩具。
第二組:教師引導幼兒分類統(tǒng)計學界中的各種幾格形狀。
四、延伸活動
1、園內(nèi)延伸:
(1)教師引導幼兒分類統(tǒng)計班里的各種物品。
(2)教師引導幼兒分類統(tǒng)計幼兒園廚房里的各種食物。
(3)園內(nèi)完成《操作側》第47/48頁。
2、家庭延伸:
(1)家長引導幼兒在家中分類統(tǒng)計各種物品,例如:衣服、食品等,并幫助家長整理房間。
(2)家庭完成《親自冊》第47/48頁。
大班數(shù)學教案分類統(tǒng)計篇四
設計意圖:
交集對于幼兒來說是個全新的概念,對于我也是很有挑戰(zhàn)的一個內(nèi)容,印象中這好像是中學數(shù)學的內(nèi)容,之所以會選擇這節(jié)活動,是因為我認為經(jīng)過精心設計教案,準備豐富的操作材料,幼兒是可以初步理解交集的。數(shù)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在幼兒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往往容易忽視幼兒數(shù)學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思維特點。
活動目標:
1、體驗交集處的物品具有兩個集合的特征,并會依據(jù)物品特征進行擺放。
2、能運用交集的知識解決簡單的日常生活問題。
活動準備:
1、兩個空心的大圓圈。
2、幼兒人手一個圖形(紅色的各類圖形,不同顏色的圓形)。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4、各類飲料(橙汁),各種橙味的食品。
活動過程:
一、圖形找家。
1、活動前教師隨機給幼兒一人一種圖形,貼在胸口。
2、教師出示兩個空心的大圓,告訴幼兒分別是圓形的家和紅色圖形的家。
3、引導幼兒把身上的圖形送回家。
4、提出疑問:紅色的圓形該住在哪兒?
6、方法:把兩個圓重合一部分,這是兩個圓的交集,也就是紅色圓形的家。
7、教師出示一組圖形,請幼兒把它們送回家。
8、教師小結:交集中的物品具有兩個圓圈中物品的特征。
二、分蘋果。
1、教師出示操作材料并簡單介紹操作要求。
2、幼兒操作。
3、集體交流。
三、幫助弟弟妹妹。
1、設置情境,引導幼兒運用交集的知識解決問題。
2、情境一:中班的弟弟妹妹要去春游,幫忙選食物。
中一班喜歡液體的飲料,中二班喜歡橙味的食物。教師出示視頻引導幼兒選一種同時具有以上兩個特征的食品。
3、情境二:幫助小班弟弟妹妹選玩具。
弟弟喜歡玩雪花片,妹妹喜歡紅色的玩具。引導幼兒選一種他們都喜歡的玩具。
四、結束。
給弟弟妹妹送選出來的食品和玩具。
教學反思:
數(shù)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在幼兒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往往容易忽視幼兒數(shù)學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思維特點。在本活動中我認為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課前對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思考的還不夠,語言組織上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上課的時候語言比較啰嗦,不夠概括,使得幼兒理解不了。
2、教具的擺放不合理。
3、目標沒有達成。
4、買過來的食品沒有合理的利用起來。
大班數(shù)學教案分類統(tǒng)計篇五
活動目標:
1、練習按三重條件分類,并計數(shù)出總數(shù)。
2、嘗試自己出題考別人。
重點:
按三重條件分類。
難點:
嘗試自己出題考別人。
活動準備:
教具:8個大小不同的紅、藍色園、方片。
學具:我的數(shù)學,“屈,老師。教,案,網(wǎng)”附加題材料,筆。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將準備的8個形狀板散放在桌面上。
——請幼兒說說他們看到了什么。
請一名幼兒示范操作,將圖形分類。
2、小組活動。
請幼兒說一說還有什么分類方法。
請幼兒描述自己的分類方法和步驟。
第一、二、三組:按指令給形狀板分類。
第四、五、六組:附加題作業(yè)。
幼兒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活動評價。
請幼兒口述作業(yè)單,師生共同評價。
鼓勵幼兒多參與操作活動,提高幼兒操作的能力。
大班數(shù)學教案分類統(tǒng)計篇六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樹媽媽和樹葉寶寶的濃濃親情。
2能排除大小的干擾,按黃、綠顏色對樹葉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一顆大樹(樹干為主),樹葉(大小不等,合計60多片,黃色多些,綠色略少)。
幼兒每人一個盒子,里面放3片樹葉,放在椅子底下。
活動重點:在教師引導下積極參與活動。
活動難點:能排除大小的干擾,按黃、綠顏色對樹葉進行分類。
活動過程:
一、樹葉寶寶問個好——區(qū)別顏色。
1、秋天到,秋風吹,小樹葉一片一片落下來??纯?,這是什么顏色的樹葉寶寶?(黑板上拿起一片綠色樹葉)——提問幾名幼兒(綠樹葉寶寶)。
2、那和綠樹葉寶寶問個好吧。
3、這是什么顏色的樹葉寶寶?(黃樹葉寶寶,方法同上)。
二、樹葉媽媽找寶寶——鞏固顏色,初步感知分類。
1、你們喜歡樹葉寶寶嗎?那請你們?nèi)鞓淙~,聽清楚,每個小朋友輕輕地到這里(老師指著黑板)撿一片樹葉。(撿好樹葉的小朋友輕輕地回到座位)。
2、老師拿一片黃樹葉,問:黃樹葉寶寶在哪里?黃樹葉寶寶在哪里?請把黃樹葉寶寶舉起來。
3、老師拿一片綠樹葉,問:綠樹葉寶寶在哪里?綠樹葉寶寶在哪里?請把綠樹葉寶寶舉起來。
重復幾次。
三、送樹葉寶寶回家——顏色對應,操作中學習分類。
1、大樹媽媽想念樹葉寶寶了,我們送樹葉寶寶回家吧。(出示顏色標記——綠房子和黃房子,放在大樹的兩邊)。
2、請綠樹葉寶寶住綠房子,黃樹葉寶寶住黃房子。(分批擺放樹葉)。
3、小結:樹葉寶寶又回到了媽媽身邊,真開心。綠樹葉寶寶住綠房子,黃樹葉寶寶住黃房子,真好。
四、幫助大樹媽媽——在操作中進一步鞏固分類。
1、秋風吹,又有許多樹葉飄落下來,幫助大樹媽媽,給樹葉寶寶按綠色、黃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籃子4個,2個黃色,2個綠色。)。
2、每個幼兒椅子底下放一個小盒子,里面放2—4片樹葉。
3、操作后簡單講評幼兒操作情況。
五、延伸活動,激發(fā)繼續(xù)探索的興趣。
1、請幼兒按黃、綠兩種顏色排排隊。
2、我們到外面去撿樹葉,找一找還有哪些顏色的樹葉寶寶。
設計意圖:
和樹葉寶寶問個好,使幼兒很快進入角色,并認知綠、黃樹葉寶寶,為下環(huán)節(jié)做鋪墊。
角色扮演,使幼兒感受濃濃的親情,并初步感知了分類的意義。
通過送回家的游戲讓幼兒在情境中學習分類,滿足幼兒的需要。
在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對顏色的分類。
延伸環(huán)節(jié)讓幼兒繼續(xù)保持對分類活動的興趣和激發(fā)研究愿望。
大班數(shù)學教案分類統(tǒng)計篇七
大班幼兒綜合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較中班幼兒有了很大的提升,他們能夠觀察物品的圖形特征,按形狀分類整理物品,同時還能關注到物品的顏色、大小等特征。本次活動引導幼兒實際生活入手,調查記錄和統(tǒng)計分析物品的不同契別,嘗試按物體的特征進行二次分類或多角度分類,用簡單的統(tǒng)計方法記錄操作方法,培養(yǎng)幼兒認真細心、邏輯分析、做事有條理等良好品質。
1。嘗試按物體的特征進行多次分類或多角度分類。
2。能用簡單的圖標或數(shù)字統(tǒng)計、記錄自己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
3。學會有條理地整理物品,培養(yǎng)完成任務的責任意識。
1?;顒忧罢堄變赫{查統(tǒng)計自己家中的家具并用自己的方法分類記錄下來。
2。帶隔斷的小整理箱每組2個,筆及統(tǒng)計表幼兒每人1套,實物每組1筐(蘋果、山楂、梨、柿子等水果,青椒、西紅柿、茄子等蔬菜,插塑、棋子、積木等玩具,不銹鋼碗、勺、盤子等餐具),建構區(qū)散放的木質積木。
1、引導幼兒交流調查結果,初步了解簡單的分類統(tǒng)計方法。
(1)相互介紹自己家的家具,說出分類記錄方法。
(2)展示幼兒有代表性的記錄,如:圖畫記錄、圖畫加數(shù)字記錄等。
2、引導幼兒分組開展分類游戲,嘗試按物體的特征進行二次分類。
提問:筐子里有什么?它們不喜歡這樣亂放在一起,應該怎樣給它們分類?
(1)引導幼兒分小組觀察探索,商討分類方法。
引導幼兒先按吃的、用的進行分組,分完后觀察、思考還可以怎樣分。
類的理由。
(3)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二次分類的過程和結果并交流、分享記錄,教師進行引導,提升幼兒經(jīng)驗。
3、引導幼兒收拾整理建構區(qū),學習按照物品的兩種特征進行分類。
(1)提出活動任務:建構區(qū)的積木亂了,請小朋友們按照積木的形狀和大小把它們整理好。
幼兒分組討論,協(xié)商分工,分配任務,確定每組整理哪種積木。例如:整理圓柱形,按照大小分開擺放;二組整理三角形;三組整理長條形。
(2)幼兒分組整理,結束后由小組代表交流自己小組的整理情況。表揚、鼓勵幼兒,要求幼兒堅持整理建構區(qū),保持建構區(qū)整潔。
大班數(shù)學教案分類統(tǒng)計篇八
1、通過猜想、組合,理解圖形之間的關系。
2、大膽想象,嘗試運用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拼出各種圖案。
3、體驗圖形分、合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交互式電子白板及課件。
2、電腦若干臺。
3、三角形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1、游戲“身體變變變”。教師說咒語,幼兒變成相應的物品。
2、師:有一位懶惰的魔法師,他想制作一種魔法藥,只要吃了這種魔法藥,不管什么愿望都能實現(xiàn)。
(二)教師講述故事,初步鞏固圖形的特征。
1、教師講述故事至“貓豎起爪子撲向阿姨。”提問:你猜會發(fā)生什么神奇的事情?
幼兒根據(jù)圖畫,自由回答。
:我們身邊的黑板、窗子、書、文具盒……都是由長方形組成的。
3、師:誰愿意試一試用正方形、和長方形拼成大狗。請個別幼兒在白板上操作。
(三)嘗試探索圖形之間的轉換。
2、教師引導幼兒共同完成小鳥的拼圖。
3、幼兒探索:你能把三角形和正方形變一變嗎?
4、繼續(xù)講述故事至“咱們避開烏鴉群到湖對面去吧”,可是,她們怎么過河呢?
5、幼兒探索:用三角形拼成其他圖形。
(四)幼兒創(chuàng)意拼圖。
1、師:魔法師知道哈哈阿姨逃走了,變成了兇惡的大灰狼追了過來,阿姨又念了咒語“圓圈、三角形、方塊們,變成比大灰狼更厲害的動物吧。這次,阿姨會變出什么厲害的動物呢,我們也來試一試把。
2、幼兒兩人一組,在電腦上進行創(chuàng)意拼圖。
3、展示幼兒作品,互相。
活動延伸:
在數(shù)學區(qū)的幾何圖形卡片,供幼兒自由拼搭、分合。
大班數(shù)學教案分類統(tǒng)計篇九
活動目標:
1、感知8以內(nèi)的數(shù)。
2、能用多種不同的方法正確點數(shù)8以內(nèi)的事物。
3、在活動過程中,能聽清楚要求進行操作和游戲活動。
活動準備:
1、方向盤,反面有顏色和排列方法不同的點卡,投影儀。
2、操作卡,一面有六層,每層有數(shù)目和排列方法不同的帽子。另一面有一個“車庫”里面有兩種顏色,大小不同,數(shù)目不同的汽車。數(shù)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活動。
1、游戲:開汽車。
有一家帽子店開張了,我們開著汽車去參觀一下。這是什么?(方向盤),開汽車要注意交通安全,老師做交通警察,拍三下鈴鼓表示綠燈,拍四下鈴鼓表示紅燈。
2、你的方向盤上有什么?(點子卡),請你數(shù)數(shù)你的方向盤上有幾個點子。請你將你的汽車停到停車位上。
二、基本活動。
1、帽子柜有許多帽子,(出示操作卡)帽子柜有幾層,管理員不知道每一層有幾頂帽子,請你們幫助他,數(shù)一數(shù)每層樓有幾頂,送給它一個數(shù)字寶寶。
2、幼兒第一次操作。
3、講評幼兒操作方法。
誰愿意介紹你的作品?1)、2排,從左往右數(shù),數(shù)了一排又一排。2)、2堆,先數(shù)一堆,再數(shù)一堆。3)、1排,從左往右數(shù)。4)一堆。5)、圓圈,請小手指幫忙,將第一個數(shù)的用手指按住它。6)、重疊,被擋住的半輛車也要數(shù)。
4、再用剛才的方法數(shù)一數(shù),和剛才的答案是否一樣?(幼兒再次操作)。
三、出示操作卡,這里有什么帽子?(紅色和綠色且大小不同的帽子,)請你數(shù)一數(shù),紅色的帽子有幾頂,綠色的帽子有幾頂?大的、小的有幾頂,請你根據(jù)標記送給它一個數(shù)字寶寶。
幼兒操作。
四、結束活動。開汽車到外面去玩一玩。
大班數(shù)學教案分類統(tǒng)計篇十
1、學習“對稱”這一數(shù)學知識點,大志了解“對稱”這一含義。
2、操作體驗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學會裁剪簡單的對稱圖形。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俠義理解“對稱”的含義,在操作體驗的過程中運用其知識點,把學以至用放在幼兒的教學課堂。
廣義理解“對稱”,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其學習的樂趣。
一.“玩”對稱,體驗特征。
1.沒人一張白紙,把紙對折,然后從折痕處開始撕,撕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
2.展示部分幼兒的作品,看一看這些圖形,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小結出這些圖形的特點:對折左右兩邊都相同,把它疊在一起,會重合)。
教師提出概念:像這種對折后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我們叫它對稱圖形.
二.“剪”對稱,操作體驗。
1.說一說。
定義:什么叫對稱?(指圖形或物體兩對的兩邊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
2.看一看。
a.出示對稱圖形的一半,讓幼兒想象結合另一半,會是什么圖形。
b.教師用對稱的方法對兩幅圖進行裁剪(示范)。
3.剪一剪。
c.幼兒自己動手裁剪老師已經(jīng)勾畫出來的對稱圖形。
d.幼兒自己想象裁剪對稱圖形。
三.“找”對稱,提高認識。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東西也是對稱的。
大班數(shù)學教案分類統(tǒng)計篇十一
數(shù)學活動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比較抽象、枯燥的活動。在長期的中發(fā)現(xiàn):已漸漸不滿足于以傳授為主的模式、不滿足于教具與學具的操作、不滿足于學習10以內(nèi)的數(shù)、不滿足于有章有節(jié)地學習數(shù)學、不滿足于在活動室內(nèi)學習數(shù)學等等,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老調動不高?!队變簣@指導綱要》中提到: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并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開始思考:如何讓幼兒在生活中與游戲中輕輕松松地學習數(shù)學;如何變“傳授為主”為“以幼兒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幼兒真正地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嘗試設計并實施了以下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過實踐活動,學會用自己的方法分類統(tǒng)計生活中物品的數(shù)量,從中體驗數(shù)學的有趣及重要。
事先選擇好實踐的場地(幼兒園內(nèi)),并親自實踐一遍做好記錄,心中有數(shù);紙、筆。
(一)復習鞏固:
1、你能從1數(shù)到幾?數(shù)數(shù)看。
2、更快的數(shù)數(shù)方法:5個5個地數(shù)10個10個地數(shù)。
3、100以內(nèi)的隨便一個數(shù)你會寫嗎?試試看(請幾個幼兒到黑板上聽寫)。
(注: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兒在實踐活動中必備的一些相關知識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動中更好地把握。)
大班數(shù)學教案分類統(tǒng)計篇十二
1.能從多個角度按物體特征進行分類。
2.積極探索,加強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提高觀察、分析、合作能力。
1.引導幼兒觀察,找出物體的某種特征,并進行多角度分類。
2.讓幼兒明白自己在選擇了一項分類特征時,要始終按同一標準進行。
1:教具準備:分類娃娃。
2、學具準備:分類娃娃人手1份;分類卡槽人手1分;紙帽、塑料玩具(形狀玩具、洪恩玩具、廚房玩具)、鈕扣若干,分別擺放在活動室的相應區(qū)域內(nèi)。
1、游戲導入。
師幼問好,師:“今天老師要跟大家玩一個快快做的游戲,請大家聽指令,看誰做得快!”教師發(fā)出指令,如,早上是爸爸送來的蹲下,不是爸爸送來的的'小朋友舉起雙手;穿涼鞋的小朋友蹲下,沒穿涼鞋的小朋友舉起雙手。幼兒聽指令快速做出相應動作。
小結:剛才老師和小朋友玩了“快快做”的游戲,所有的小朋友都按照老師的要求分成兩組做了不同的動作,第一次按照早上是否爸爸送來的分了組,第二次按照是否穿涼鞋的分了組。
2、集體活動。
(1)創(chuàng)設情境:十個娃娃來做客。
師:“今天,還有一些娃娃也要跟我們做游戲,數(shù)數(shù)看有幾個?。ㄊ畟€)他們各有特點,現(xiàn)在老師要求他們排成兩隊,把有相同特點的分在一起,誰能來幫助他們呢?”教師邀請舉手的小朋友上來操作,并說說理由。
小結:原來像xx小朋友這樣把有相同特征的娃娃分在一起的方法就是分類。
(2)請幼兒操作學具,說說自己的分類方法,是按照他們的什么特征分的,如衣服樣式、性別、動作等,鼓勵幼兒從多角度進行分類,發(fā)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
師:“請認真觀察,這十個娃娃還有沒有其他相同的特點呢?你們有沒有跟他不一樣的分法呢?現(xiàn)在老師為大家都準備了十個娃娃,請你們也來分一分。”“請誰上來說說自己的分法呢?”
小結:哇!原來我們可以找到娃娃這么多相同的特征,大家的觀察力很不錯哦!像你們這樣,通過觀察從多個角度找出物品的特征進行分類就是多角度分類。其實多角度分類在生活中應用得很多的。
3、分組活動。
師:“咦!老師發(fā)現(xiàn)區(qū)域里小朋友玩過的玩具、紐扣和折的帽子都亂了,你們可以用多角度分類把它們整理好嗎?現(xiàn)在老師請大家找分成4組,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幫它們進行多角度分類,請你們商量要選擇分的物品?!?/p>
第一組:分紙帽。將紙帽按顏色、大小、形狀分類。
第二組:分塑料玩具。將玩具按顏色、形狀進行分類。
第三組:分扣子。按扣子大小、形狀、顏色、孔的數(shù)量分類。
第四組:分廚房玩具。按顏色、用途分類。
教師在每組邀請一位小朋友說說他的分類方法。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經(jīng)常會用到分類,我們今天學習的多角度分類還能幫我們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例如我們整理圖書、房間、衣服等等時都能運用到,分類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有條理,環(huán)境更整潔!我們今天的活動要結束了,請小朋友幫助老師把學具收拾好。”
教學活動還可以延伸:
1、利用日常活動中的排隊游戲,練習多角度分類。
2、對于能力強的幼兒可以讓其用簡單的標記,記錄每一次分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