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雪國森林讀后感篇一
總覺得川端康成的作品寫得太過干凈,尤其是《伊豆舞女》。干凈的讓人覺得一切都是幻想,在如今這樣一個復(fù)雜,充滿利和欲的世界,那樣純粹、干凈、真摯的情感體現(xiàn)著人類最簡單原始的珍貴性情,令人神往、傾心,卻又不忍心打破這份悸動。
《雪國》是以白雪的世界為背景,雪是世界上最干凈、圣潔,同時也是最美麗、飄渺近似虛幻的東西。通文都流露著一種淡淡的苦悶、愁思、悲哀的情緒。
島村,既是故事的男主角,又是個旁觀者。對于這個人物,我并不喜歡。他是消極的`,面對駒子對自己的癡迷,他覺得一切都是徒勞而已,他無法帶給駒子想要的安心。甚至于,他覺得自己所做的,對于駒子艷麗的美和葉子空靈、清澈的美的貪戀、追尋都是徒勞的。他看著駒子為生活奔波,為感情壓抑,同情她、憐憫她,時而給予她一絲安慰過后又冷靜地告訴對方一切都是徒勞。
當(dāng)然島村這個看客做的也很吃力,他一直在追尋中想象中的美麗,他渴求的清冷、干凈的葉子始終不正眼看他,而讓他矛盾糾結(jié)的駒子確是一味地等著他。還時刻擔(dān)心著自己的心思被駒子看穿,想要躲著又期待著接近。
相反我很欣賞駒子,雖然付出得不到回報,依然率性而積極地生活著,渴望愛情,執(zhí)著愛情。喜歡、憎惡,每一種情緒都表現(xiàn)得真實、坦然,絲毫不做作。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雪國森林讀后感篇二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名為《雪國狼王》的書,整本書由幾個故事組成。我最喜歡其中《梅里山鷹》的故事。
故事講述了,母鷹金薔薇產(chǎn)下兩只蛋,丈夫藍嘴鉤在一次抓小狼崽時遭到母狼攻擊而亡。按照梅里山鷹的生活習(xí)性,金追和藍燦中只有強者可以存活。金薔薇不愿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于是她努力覓食,公平的喂食金追和藍燦。多次阻止兩只小鷹間的打斗,不斷教育它倆要互敬互愛,友好相處。金薔薇的努力沒有白費,她創(chuàng)造了奇跡,讓金追和藍燦都存活了下來,并友好相處。兄弟倆用智慧共同抵御了雙尾蝮蛇的入侵,并在首飛時成功抓獲了雙尾蝮蛇,作為首次捕獵的戰(zhàn)利品。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母愛是偉大的!母愛可以改變生存法則,讓兄弟間并肩作戰(zhàn),共同抵御外敵,和睦相處。我向同學(xué)們推薦這本書,相信你們也一定喜歡。
雪國森林讀后感篇三
春天來了,雖然不動聲色,但還是在越來越燦爛的陽光,越來越活潑的野草中毫不費力地感覺到它走近。有位女孩子在qq上注釋:天氣轉(zhuǎn)暖了,可以穿春裝了。
是的,女孩子總是希望只有夏天和春天,唯有這兩個季節(jié),可以把自己穿得更漂亮點。我還穿著羊毛衫加西裝,女孩子已經(jīng)穿襯衫,炫耀她的青春和美麗。
陽光如瀑灑下,任我沐浴??墒遣恢罏槭裁矗@幾天,就是感到莫名的憂傷,心情就是不很寧靜。憂傷其實很淡的,幾乎難以覺察,但是敏感的心還是捕獲到這個信號。為什么憂傷?因為春天過分地親昵?因為陽光過于地溫暖?因為微風(fēng)過于地溫柔?沒有道理的。
昨天,在數(shù)學(xué)課上發(fā)現(xiàn)一位女學(xué)生寫詩歌。我哭笑不得,不由說:“世界最感無奈多情者?!彪y道不是嗎?風(fēng)花雪月,多情善感,為涂抹一點詩歌,嘮叨自己的心事,幾成自閉一般的自戀。
女學(xué)生臉紅了,我還是硬著心腸說下去:“多情者最易憂傷。”在一切人類活動的地方,一旦出現(xiàn)“惡”,首先被傷害的就是多情者,這個傷害無法輕易消退,最后都沉沒于多情者心海,洶涌為憂傷的暗流。
其實,這些話是我對青春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借批評女學(xué)生說出來。憂傷很美,可以寫成詩歌,但是一切都是徒勞的美麗。如雪花很美,終究被黑黑的皮靴踩得嗤嗤叫疼。
徒勞的美麗,那憂傷,我想或許來自《雪國》。川端康成,一個孤獨憂郁伴一生的日本文人。傾訴所有的憂傷在文字里面,營造一個美麗、虛幻、易碎、如雪的世界,讓我走進去也無可避免地被感染了憂傷。漂浮在字里行間的虛無感,托起了我的心疼。
于是,下午在辦公室看完這本小說之后,抬頭看門外,發(fā)現(xiàn)陽光里也浮動著清澈的縹緲的憂傷,那是川端康成的徒勞的美麗?;蛟S因為川端康成是個孤兒,親人相續(xù)離開他,使得這個不幸的天才,如此百般無奈。這個無奈滲透到他人生里的時時刻刻,慢慢沉淀下來的,最后發(fā)酵為無可傾吐的憂傷,唯有寫成文字才能減輕。于是《雪國》就這樣誕生了!所以,即使川端康成去世多年,但是他那無法解脫的憂傷,還是通過《雪國》影響了千千萬萬的讀者,包括我。
川端康成有幸有天賦將多情的憂傷變成如此銷魂的文字,而普通人只能把多情嘮叨成自戀,如我。
我想:自己的憂傷或許來自《雪國》,至少是被《雪國》點燃。算了吧,過幾天,我會好好的,畢竟我心拒絕認(rèn)為自己還是個軟弱的多情者。
雪國森林讀后感篇四
其實一直以來我對日本的很多東西都是很反感的。其中的原因自不用說。但是當(dāng)我看到日本著名的作家川端康成寫的散文臨終的眼時,給我極大的震撼。之后我知道了他的小說雪國。
雪國這本書買了后,看了好幾遍,看完之后,我問自己,看完后自己有何感覺,我告訴自己,沒有感覺。是的,看完之后,心底沒有留下幾個特別印象深刻的人物和與之發(fā)生的事情。但是唯一覺得的就是作者細致的景物描寫。猶如,電影畫面中那些唯美的影象,人已經(jīng)不是關(guān)鍵的因素。他們都是一些帶你走如畫面的線索而已。其實,這里邊有很多關(guān)于日本一些極具地方特色的地方風(fēng)土人情描寫。反而,讓我想起了簡愛中,對于那個陰郁的陰天的描寫,低矮的舊式城堡,有著陰霾的天,自己一個人躲在小房間窗簾的后面看這書,那個時候看著這一段的時候,只是覺得那個景物和人物的心情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川端康成的《雪國》凝聚著作者十二年的心血,《雪國》中的每一個意象都有著豐富的寓意和象征。作品中作者著力描寫的無聲的雪國在作品中是一個重要的自然角色,雪國四季的自然景色魔術(shù)般地襯托了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雪”的潔白是日本美學(xué)觀念的體現(xiàn),日本傳統(tǒng)美的象征,而“雪國”則是川端為其營造的最后一塊棲身的凈土。雪國的晶瑩剔透、豐富多彩也象征著有過燦爛文化的日本;葉子象征著作者的終極理念,在這里體現(xiàn)為日本傳統(tǒng)。
和葉子一樣,行男也隱喻了傳統(tǒng)的日本文化,行男和葉子是一體的。行男這個名字暗示著作者對漸漸離去的日本傳統(tǒng)的哀悼,葉子生命的終結(jié)也寓意著作者對日本傳統(tǒng)文化可能消亡的命運的深沉擔(dān)憂。島村象征著外來文化對日本文化的窺探和關(guān)照,實為西方文明的隱喻。在駒子火一般的愛情、葉子“內(nèi)在生命在變形”的死亡、雪國魔力的感動下,他仿佛置身于銀河中的靈魂最終受到了深深的浸潤,這也象征著日本文化對外來文化的感化力量;駒子有著雙重的身份,象征著面對外來文化壓力時無力的傳統(tǒng)維護者,是作者的化身;同時也隱喻作者在接受外來文化時的矛盾和復(fù)雜的心情。
作家用富于抒情色彩的優(yōu)美筆致,描繪年輕藝妓的身姿體態(tài)和音容笑貌,并巧妙地用雪國獨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創(chuàng)造出美不勝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強烈的感染。而看雪國的時候,其實,心情是安靜的。因為沒有特別大的人物矛盾沖突,所以沒有了心情的起伏。就如同一個人在靜靜的欣賞著那一方的雪景。從作品,偷窺作家,直覺告訴我,那一定是一個有著對純美的東西有種偏執(zhí)的人。一個人總是在現(xiàn)實和精神上游走,對于駒子。他描寫了很多,但是印象反而沒有對葉子的印象深刻。雖然,倔強的葉子只是在開頭和結(jié)尾中出現(xiàn)。但是第一次的出現(xiàn)如果以純美來形容的話,那么,最后一次的從二樓跌落時候,那個場景可以用凄美來形容,但是那一次的跌落就像個慢鏡頭,段落不多,卻給人印象深刻!
?
《雪國》以有錢有閑的舞蹈研究者島村與一位藝妓和一位純情少女之間的感情糾葛,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種哀怨和冷艷的世界。讀了《雪國》全文,在朦朧中展示事件,創(chuàng)造出一種虛幻的美,超越現(xiàn)實美的絕對境界。他所守望的是一片看不到顆粒的精神田野。川端康成很多作品中都能讀出有種淡淡的哀的感覺,《雪國》也不例外日本文化在歷史長河,以“真實”為基礎(chǔ),自力地生成“哀”的特殊品格,并繼而形成浪漫的物哀,幽玄的空寂和風(fēng)雅的困寂三者相通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
川端康成在《雪國》中表現(xiàn)出的虛無與《源式物語》中的物哀思想是一脈相承的。物哀的第一層是對人的感動,尤其是男女戀情的哀感。這在《雪國》的創(chuàng)作動機中表現(xiàn)了出來,在《雪國》中則稍微深入,作了痛苦的表現(xiàn)?!睆哪信g的戀情出發(fā)來表現(xiàn)悲哀思想,這是日本古典文學(xué)傳統(tǒng)。
《雪國》中駒子真心愛上島村,不能自持,島村清楚地知道駒子迷戀上他,但他認(rèn)為駒子的愛情追求甚至她的生存本身就是徒勞的,可悲的,島村在駒子為生活而生活,為愛情而愛情這一女性悲哀的苦海是漂蕩著,他的內(nèi)心為苦澀所浸泡。他傾心葉子,葉子可望而不可及,這種虛無感與物哀是相通的。物哀的第二層是對世相的感動?!堆﹪氛孔髌范际窃谄оl(xiāng)村發(fā)生的,似乎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不大。但聯(lián)系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發(fā)現(xiàn),在川端康成創(chuàng)作《雪國》時,日本軍國主義正進行瘋狂的侵略戰(zhàn)爭,川端康成沒有下面反映這場戰(zhàn)爭,而是通過虛實相生的藝術(shù)形象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正如日本評論家島崎秀樹說:“川端康成對軍國主義是消極抵抗,《雪國》便是例子。”
川端康成把現(xiàn)實抽象化,把虛無世界把對世相的感動貫穿在人情世相中,暗示人生徒勞。物哀的第三層觀照性,它是對自然物的感動。自古以來,日本文學(xué)家以自然為友,以回時為伴,很了解自然的心,即自然的靈性。他們在自然中發(fā)現(xiàn)美的存在,進而創(chuàng)造文學(xué)的美。雪國在夜空下一片白茫茫,山上還有白花、杉樹。在雪國,月色也是別有特色,“山頭上罩滿了月色,這是原野盡頭惟一的景色,月色雖以淡淡消去,但余韻無窮,不禁使人產(chǎn)生冬夜寥峭的感覺?!薄苯钢鴯u村的主觀情緒流露出淡淡的哀愁,這與物哀是相通的,物哀不是直觀而是靠情緒,想象力去感受自然,在欣賞自然景物時潛藏著一種愛情的哀愁情緒留有詩韻,包含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
?
讀完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后,我被他作品中那種獨特的美深深吸引住了,所以這些天抽空就把這本《雪國》也看了看。
小說開篇以主人公來到一個白雪飄飄、四野茫茫的靜謐雪國為開頭,這一點與作者的唯美觀是分不開的,川端的作品總是以他獨有的那種清清淡淡,含含蓄蓄的情感:或是暗暗的哀傷,或是羞羞澀澀的愛慕,或是淡淡的凄涼,深深地打動著我們,而且這種打動是一點點,一絲絲,靜靜的,輕輕的,流入我們的心田??赐辍堆﹪费诰沓了迹畤@駒子和葉子命運的不幸。
他們是雪國里悠悠飄零的雪花,在半空,這般冰艷動人,帶著寂寥的哀傷讓人憐愛不已??墒茄┗ㄓ肋h只能是雪花,他們的身份是藝妓,他們的命運已經(jīng)定格,縱然努力去擺脫,卻也只是徒勞,正如小說里寫的:駒子的生命是徒勞的,你只能看著這哀艷美麗的雪花悠悠地飄到你的眼前,于是你忍不住心動,用手去接,然后只能靜靜地看著她在你手中慢慢地消融,而你卻什么也做不了。
《雪國》的名字預(yù)示了故事主人公凄冷的宿命??v然故事跌宕起伏,世事變遷,但結(jié)局還是最初的那片凄冷的景象。熊熊烈火之中,葉子猶如天際的星星般隕落。故事結(jié)束,銀河傾瀉而下,黑暗毀滅了一切虛無的暖色與希望,霎那間溫存與美好沉落在雪國。雪國的冰冷依舊寒徹心底,只是變得像廢墟一樣,了無生機,凄凄慘慘。
這是一個猶如夢境的故事。島村在火車上映過玻璃觀察葉子,余暉中的葉子讓島村著迷,葉子的出場注定了她人生的悲劇。黃昏之中,本應(yīng)充滿希望的妙齡女子卻與暮景一起流逝,她的人生亦是如此?;钪臅r候讓人心存憐惜,死亡的意外又帶給了人們無法承受的疼痛,小腿在抽搐,蒼白的臉在燃燒……這是殘忍的結(jié)局,它讓時間驟然停止,雪國也封存在人們心底。
駒子是故事中唯一的暖色調(diào)。嫩綠的群山中,駒子的脖頸淡淡映上一抹衫林的暗綠;白雪皚皚的清晨,鏡中的白雪襯托出她紅紅的臉。還有與島村相視后羞澀低頭時緋紅的雙頰。這都是讓人溫暖欣然的。她的出現(xiàn),調(diào)整了故事的節(jié)奏。急促的談話,忙碌的生活,安靜的等待,讓駒子的形象變得鮮活可愛起來。但她終究與“徒勞”無法分離。島村的態(tài)度決定了喜悅希望都只是駒子幻想中的假象。她愛他,但是他卻沒有。駒子,這樣一個執(zhí)著且堅強的女孩。她性格的活潑和快樂只是雪國上空飄過的一陣風(fēng),注定不能久留。她不屬于這里,就連她的出現(xiàn)都是“徒勞”。飄渺的不是葉子而是她。她僅僅是個配角。如果說葉子的死去毀滅了島村心中的幻想,那么駒子的虛無則更讓人覺得疼痛。她注定不屬于這樣悲涼的世界,她臉上的緋紅會褪去,靈魂也會在冰冷中被吞噬。
駒子的無力,讓我覺得傷感無奈。冰凍大地之上,即使有千萬的火種也不能燃燒。駒子的存在就是這樣微不足道,在島村的心里是,在雪國也是。其實,駒子的形象隨著葉子的死去而幻滅,她悲慟的喊叫聲意味著最后的掙扎,但卻依舊無力。她——注定不能把那抹緋紅留下,雪國的凄冷已成宿命。
當(dāng)凄冷已成宿命,那團火焰的熄滅或許比死寂更讓人疼痛吧。
雪國森林讀后感篇五
像聽了一首柔柔的歌曲,心底留下的是揮之不去的余間懸繞。純純的曲調(diào),像極了冬日里暖暖的陽光,帶著令人窒息的氣味,慢慢的融入心腸。
記不清是第幾次翻看《雪國》了,卻一直沒有機會看全。也記不清是多少次在雜志、書評上看到別人推薦這本書,卻一直沒有買到手。特意抽了一天的時間逛書市,跑遍了整個圖書城,問了n個書店,最后一位漂亮的阿姨幫忙找到了它,小心的揣在懷里,坐著人攘攘的公車回來,天已經(jīng)快黑了。
并不像那些名著一樣那么厚,溥溥的一沓紙里散發(fā)著芬芳的書香,連著幾個晚上,我都像品味一壺珍茶一樣式,幾張幾張的細看。困了要小心易易的把書放好,然后帶著濃濃的疲憊入睡。
盡管如此,我卻感到了困惑,那就感覺就像一個看不懂線譜和樂理的人聽到一首好曲子時一樣,有心靈的陶醉,也有悅耳的感受,卻不知道好到底好在哪里。《雪國》就是首這樣的樂曲。雖然我不知道它好在哪里,但我依然愿意貫注我的全心去傾聽。
書的內(nèi)容講的是一個遙遠的島國小鎮(zhèn),那里有溫泉,產(chǎn)絲織品,終年積雪,每年都會有像島村一樣莫名前來的游客。作者通過島村在火車上一對打扮得很像夫妻然而又給人很怪感覺的人的描寫,引出許多其它的話題,如雪國小站的景物,島村對駒子的想念等等。繼而過渡到描寫島村與駒子的情感糾紛。其中寫駒子的筆墨是最多的。駒子是一個出身貧寒、舉目無親而淪為歌妓的女子。本來定有未婚夫,但未婚夫患上絕癥——幾乎是剝奪了她婚姻的權(quán)利。只有委身為歌妓。在旅館與飯局之間應(yīng)酬。而她與別的歌妓卻是不同的,她向往自由的生活,希望自己與島村的愛情能夠修成正果。為此,她小心而細膩的呵護著,呵護著自己也呵護著這份感情。而島村是個有家有室的游人,只是每年定期來這里渡假的過客而已,他只是想維持現(xiàn)狀。而絕非像駒子一樣對自己的所愛進行大膽而熱烈的追求。
其實駒子也知道事情理性的發(fā)展?fàn)顟B(tài)會是怎么樣,但她拋開了一切世俗觀,溫柔的陪著自己的情人散步,更是在未婚夫死亡的時候跑去車站送島村。我欣賞這樣的性格和這種對愛情的追求與執(zhí)著,但似乎這一些都被凍結(jié)在了這個偏遠的雪國里,怎么樣也無法觸及。
雪國的風(fēng)景是美的。同樣美麗的駒子和葉子卻像生來就束縛在了男人生上一樣。當(dāng)自己并不愛著的男人病得不行了的時候為其賣身治病,在自己心愛的男人面前處處約束自己的言行,渴望甚至是乞求她們內(nèi)心所貧貶的愛撫。我想,這樣的情感,這樣的故事,也許就像雪國的夕陽,會很快的消失在遠山的盡頭罷!
而做為見證整個事情發(fā)展的島村,只是像一個過路人偶遇了這一切。見證了一個完整故事的開始與結(jié)束。我很懷疑島村是否就是作者本人經(jīng)歷的寫照。曾在某個遙遠的地方,有個曾經(jīng)深愛的女子,當(dāng)自己慢慢變老時,記憶變得日漸清晰,于是面對記憶,寫下了這篇文章,當(dāng)作悼念。
我承認(rèn),沒有看懂《雪國》,至少是沒有完全懂,這與我對日本文化的理解少是相關(guān)系的,日本人生活在繁的禮節(jié)和對理想的孜孜不倦里,這大概也是為什么日本社會的井然有序的一個原因,更也是它們發(fā)展的一種民族動力。作者截取許多往事中的這樣一個雪國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那片神圣領(lǐng)地時,似乎透露了某種積極上進的光芒,遺憾的是我看不清楚這神圣所發(fā)出來的光芒,只是朦朧的在眼前有幾個穿著和服的女子,踏著木鞋,帶著微笑走過。這種距離是最遙遠的。
本來這篇讀后感想寫名為《唯美的雪國》但葉子的死讓我耿耿于懷。太荒唐和突然的結(jié)局像這荒唐的愛情突然的消逝一樣,令人難以釋懷。葉子被火燒死了,確實點的說她是為了救別人而擔(dān)誤了自己的生命。駒子瘋了,她所有的.情感、傷懷也許在傾刻間全部迸發(fā),讓頭腦正常工作的系統(tǒng)一下崩潰了。安排這樣的一個結(jié)局不能說作者破壞了這種唯美的氣氛,相反,這樣的結(jié)果讓一些痛苦的生靈得到了精神的安息。
世間上本來就少有完美的事情,缺少的東西總是能襯托出這種完美的稀有性。讓人懂得去懷念和追求。我想這雪國是最后的雪國,它也許會永遠的消失在島村的生活里,但這雪國同樣是永遠的雪國,因為它給別人留下的深刻的記憶是無法抹去的。
來年春暖花開的時候,雪國的人們會是怎樣的生活呢?沒有人能夠回答。但是我知道過去了的雪國——它像一幅畫卷,呈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隔著遠遠的距離。
對比:看完雪國,馬上想到的是一個中篇《哦,香雪》,這也是一部給人以美美感受的作品,但它的這種美與《雪國》中的美是不同的。它更貼近人心,更能讓人感受到真意。而雪國的美卻是那樣的冷艷,似乎與我們相隔了太長的時間,我們只能遠遠的觀看,帶點陌生的距離感。
雪國森林讀后感篇六
當(dāng)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雪國》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活著,終究是一種對生命的關(guān)照,而‘美’恰好承載了這份關(guān)照的精神氣質(zhì)。
雪國是至美的,潔凈的沒有一絲雜質(zhì),雪國是至哀的,連人的眼神都是冷凄凄的;雪國是至郁的,人生的所有意義都是徒勞的。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然后這所有的一切,幻化成屋頂上的融雪,從那枯萎了的菊花籬笆上,一聲聲滴落下來,那種隱忍的悲哀美,連眼淚也束手無策。
人總是只能看清自己的影子,而無法直視自身真實的存在,于是沉浸在虛幻縹緲的夢中,不愿醒來,接著,就通向了一條‘虛無’的路。
‘虛無’不停的發(fā)酵,它要求極致的純潔,可是,除了‘死亡’,所有的極致都是謊言,只有極致的純潔和死亡的結(jié)合才能呼喚出深刻的存在事實,所以葉子必須死亡,以死亡換取極致的純潔。
《雪國》里多角度地闡述了日式獨有的‘閑寂美’。
閑寂之美是哀之空漠,悲之憂郁,只能在永恒的孤絕精神中產(chǎn)生,這種孤絕誕生于‘徒勞’,發(fā)展于‘失落’,消逝于‘決絕’。
那便是駒子之徒勞,島村之失落,葉子之決絕,人和美是不可能感同身受的,除非有那樣一個節(jié)點,二者的血液融合在了一起,痛楚在發(fā)酵,神經(jīng)在張烈,兩個個體終于得以圓融,這個節(jié)點只能是死亡。
所以,奔潰和熱烈的交匯處才是美的臨界點,奔潰的邊緣才有藝術(shù)神圣的光芒。
虛無,是美的結(jié)構(gòu),而徒然是虛無的回歸,所以,為了美,必須忍受生的虛無。美則是極致的損毀,是惡的代言,是善的終結(jié),是虛無的預(yù)兆,是一切稍縱即逝、捉摸不定的東西在現(xiàn)世的映現(xiàn),而這種映現(xiàn)又只能通過悲劇的痛苦來展示。
他必須憂郁,以腑肺之思忍受生之痛苦,然后掙扎著走向藝術(shù)崩潰的邊緣,直到以身殉美,最后成就永恒。不被人理解,是一種驕傲,為了這種驕傲,選擇毀滅自己。
雪國森林讀后感篇七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一本冗長復(fù)雜的名著導(dǎo)讀里。我喜歡它的書名——雪國,書名都帶著淡淡的憂傷,連故事都是在雪中的悲劇,仿佛天空中飄落的一片雪都有著憂傷的含義。
《雪國》的作者是我崇拜的偶像,這么說也許有些牽強,但他無論是他的啟于還是作品都給我的思想帶來很大的變化。只要是有關(guān)于他的文章甚至是短文我都會絞盡腦計地找到并小心翼翼地閱讀,生怕漏下一個字。沒有過多的詩歌或是言詩來描述他凄涼而悲傷的一生,但他的文章卻可以讓人感受到他筆下那哀傷的美,作者的名字叫——川端康成。
故事在一片銀白的國家慢慢露出故事的一角,雪國被瑩白色的雪花鋪滿,將一切丑陋偽善掩蓋在塵埃之中。島村在這里邂逅了美麗依人藝伎駒子,兩人一見如故,在雪國的日子里島村有了駒子的陪伴也不顯無聊。從傳言得知駒子有未婚夫并重病在病由一不叫葉子的少女照料,而駒子為了籌集醫(yī)藥費而做了藝妓??僧?dāng)島村詢問時,駒子卻矢口否認(rèn)。沒過多久,駒子的未婚夫即將離開人世,照料駒子未婚夫的葉子請駒子前去探望,可無論葉子怎么請求,駒子仍是不去,和島村緩步離開。駒子未婚夫死后,葉子便在大火中自殺身亡。而島村也只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惋惜葉子年輕逝去的生命。
像是一不沒有結(jié)尾的故事,最后的雪國火花沖天,將蒼白的雪染上了火紅般的顏色,埋沒在雪地里的是逐漸失去色彩的生命,在茫茫的雪野湮沒,融進那片純白,最終塵埃落定。
川端康成用他含滿悲傷的筆墨在紙上寫下華麗的篇章,仿佛只要墨汁一點便會在紙上留下艷麗的花。他的故事和他的一樣哀傷,幼年失去親人的痛苦令他的世界觀添上了凄涼的色彩。當(dāng)他以《雪國》《千只鶴》《古都》而獲得否無數(shù)人夢寐以求的諾貝爾獎后的第三年,他卻以含煤氣管自殺的行為結(jié)束了自己才華而憂郁的人生。
沒人能理解他這樣的行為,可從他的筆墨中仿佛聽見他悲愴的嘆息聲,命運多桀造成了他的才華和精神。生并非死的對立面,死潛伏于生之中。川端康成的話,仿佛是在向世界述說他依舊存在,存在包含著死亡的生中,升華了一切。
雪國森林讀后感篇八
“穿過界限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這是島村第二次來到這白色的世界,同時,這也是我的靈魂在島村的牽引下第一次穿過界限長長的隧道,來到另一個過度。真實而又虛幻,爛漫又有凄美。
當(dāng)那清澈得近乎悲戚的優(yōu)美的聲音響起,我的心也隨著島村的心開始顫動。她的一舉一動,與站長先生的對話,照顧病人的姿態(tài),就連那面窗上映著黃昏景致的妖艷而美麗的眼睛,我們都看在眼里。
我以為,《雪國》的故事是從葉子開始,因為她的音,她的眼……。
可是,在島村即將下車的那一刻,我仍然疑惑不解,他為何選擇在年終歲末,來到這寒冷的地方。是雪國的潔白寫下的詩意,還是百無聊賴的消遣?直到另一個女子出現(xiàn),我才有些緩過神來,島村之所以奔赴這一場旅行,是因為一年前結(jié)下的素緣。
是駒子。一個從東京來,卻因歲月所迫而淪為藝妓的.女子。
島村愛她么?不,至少我看不出來。這蒼茫雪國的過客,注定短暫相遇,長久分離。他有家有室,且太過冷靜清醒。從開始到終結(jié),我發(fā)現(xiàn)他心里總說著女子的美麗,女子的潔凈,因此,我懷著期待的眼神想從中讀出一個愛字,可是,至始至終都不曾出現(xiàn)。
我開始同情駒子。命途多舛,身世凄涼;風(fēng)月場上,忍盡不幸,痛苦難當(dāng)。她那么努力地活著,以為寫日記、閱讀、練三弦琴就可以通往美好的未來,可這只是一場夢,一場天真的夢。仿佛一切都驗證了島村的話“完全是一種徒勞”,連同愛情一起。
我不敢相信作為西方舞蹈的研究者,從沒有看過別人跳舞。而島村就恰恰如此。
或許島村的感情同他的工作一樣。駒子是舞蹈家栩栩如生的肉體,而葉子則是自己空想出來的舞蹈幻影。一虛一實,一熱烈一靜美。
當(dāng)葉子在島村第三次來雪國后即將離去時墜身于火海之中,駒子含著著淚抱著葉子,仿佛抱著自己的犧牲和罪孽。
那一刻,我分不清到底哪個是駒子,哪個是葉子。
或許她們本身就是一個人。
葉子是駒子的化身,是作者對駒子這類人心生憐憫,而幻化出如雪花般潔白的美好的象征。
雪國森林讀后感篇九
在我印象中,日本是一個漫天飄著雪花的國度。在冬天,每一座房子的屋頂,每一座山上,每一片田地里,都應(yīng)該有厚厚的雪,因為冬天的日本應(yīng)該是屬于白色的。
我之所以讀《雪國》這本小說,就是在看到前面的簡介時說作者川端康成在這本小說中有很多描寫雪國的絕美片段,這大概也是吸引我這本小說的動力吧。
川端康成,對于我是一個不陌生的日本作家,他的《伊豆舞女》和《千只鶴》都為大家所熟知。他是一位新感覺派作家、著名的小說家。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后因祖父母和姐姐相繼死去,自己有飄無定所,心情憂郁成疾,逐漸形成了感傷與孤獨的性格,在后來的創(chuàng)作中就形成了一種陰郁的特色。在他早期的作品里,主要是反映一些社會想象,但是由于后來受日本古典文學(xué)和禪宗思想的影響,逐漸脫離現(xiàn)實,而頭腦中的封建主義思想開始有所發(fā)展?!堆﹪愤@部小說被認(rèn)為是他前后期思想的分水嶺。
主要人物島村是一個研究歐洲舞蹈的富家子弟,他在去雪國是遇上了年輕美麗的藝妓駒子,駒子是一個很出色的藝妓,不僅會舞蹈,三弦,而且還有記日記的好習(xí)慣。在島村的眼里,他們的關(guān)系只是藝妓與恩客的關(guān)系,駒子卻仰慕者有才華的島村。在明白島村的心意后,只能央求他:一年來一次就好,帶夫人來也歡迎,這樣才持久。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他遇見了葉子。葉子在他眼里是一個完美的女人,他多次向駒子問起葉子的情況,但駒子都含糊其辭,不愿多說。在島村第三次來雪國時,葉子為了救劇場里的孩子從二樓掉了下來死了,但是島村對于葉子也只是表以同情,并沒有什么其他表現(xiàn)。倒是駒子,抱著葉子的尸體發(fā)瘋的叫喊。
在這部小說中,我覺得駒子是一個很矛盾的人物。在面對島村時,是一個溫柔的女人,一個癡心希望能等到愛情的女人,但是在面對葉子及行男時,她又是一個似乎很無情的人。她對于島村的癡情書中有這樣一段內(nèi)容:“你在數(shù)什么?”他問過之后,女子仍舊默默地屈指數(shù)了好一陣子。“那是五月二十三日?!薄笆菃幔闶窃跀?shù)日子吶?七、八月連著都是大月嘛?!薄芭?,第一百九十九天。正好是第一百九十九天?!薄澳阍跄苡浀媚敲辞宄俏逶露漳?”。這里講述的是駒子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向他說他離開這里有多久了她還記得。從這段話中我們似乎可以體會到駒子對于島村離開那么久所表現(xiàn)出來的幽怨之情。但是在行男快要死的時候,她卻寧愿在候車室送島村,也不想回去見行男最后一面。駒子為什么不回去見行男,據(jù)她自己所說是害怕看到死人。其實在我看來駒子在這部小說中是一個挺悲劇的角色。她為了師傅家的兒子去當(dāng)了藝妓,在無奈和無趣的藝妓生活中,她遇到了島村這樣一個具有才華的男人。在她愛上島村后換來的卻是一年來一次的央求。在等待中,她發(fā)現(xiàn)自己都快瘋了。
在小說中還有一個穿梭其間的人物——葉子。作者似乎沒有用多少筆墨來寫葉子,但是我卻能在很多地方感覺到葉子的存在。島村對葉子好奇的詢問,旅館老板娘對葉子的評價,還有葉子經(jīng)常去行男的墓地,她在整個小說中似乎是一個很完美的人物。連最后她的死也是那么凄美。顯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這個人物形象很可能是作者想象出來的?;仡^看看葉子短暫的一生,在行男患病時無微不至的照顧她,讓旁觀的島村都認(rèn)為他們是夫妻。再是后來行男快死的時候,駒子又不肯回去看他,向島村苦苦哀求的場景令人同情。最后就是葉子為了救失了火的劇場里的孩子而從二樓摔下來的場景讓人起敬。她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我只護理過一個人,而我再也不要做護士了。她因為自己照顧的第一個病人死去而把責(zé)任歸咎在自己身上,而且經(jīng)常去行男的墓地為他上墳,并且下定決心不再當(dāng)護士了,如此善良的人,最后的結(jié)果卻是在救人過程中死去了,實在讓人感到惋惜。
在幾個主角中我最不看好的就是島村先生了。原因有好幾個。首先,在我看這部小說之前,我看過關(guān)于這篇本書的簡介和人物分析。在眾多的簡介中都說島村先生是一個坐吃祖業(yè)而且無所事事的紈绔子弟,雖然他也研究歐洲舞蹈,但是不足以說明他是一個積極上進的人物。隨后在閱讀這本小說時我也發(fā)現(xiàn)島村是個性不怎么讓我喜歡的人。在島村第一次來雪國時就讓駒子去幫他找藝妓,而且在駒子說找不到藝妓時,島村一臉的死纏爛打,一定要她幫他找。在島村第二次去雪國的路上,他遇見了葉子,明顯島村又對葉子產(chǎn)生了好感,在后來他經(jīng)常向駒子打聽葉子的事。他知道駒子很喜歡她,但是他還向駒子打聽另外一個女人的事情,這是存心讓駒子傷心。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當(dāng)他看到駒子穿著藝妓的衣服時,他自語道:她還是當(dāng)了藝妓了。這種語句在我讀來就有那么一些看不起的情緒在里面。就算島村對駒子以前就沒有好感,那對葉子他是有好感的,但是在葉子從二樓摔下來的時候他卻只是感到同情,僅此而已。這就直接表明了島村這個人的薄情。在與外面的女人尋歡時,無所不至,在回到家時,又?jǐn)[出一副好好先生的嘴臉,對妻子孩子感到愧疚。讓我感到他很虛偽。
雪國森林讀后感篇十
島村不想被世事牽連,他有妻兒卻四處游蕩,尋花問柳;他研究西方舞蹈,卻不喜歡直觀肉體的表達,而是欣賞古文字、圖片記載的舞蹈形態(tài),這樣可以任意想象,如同“天堂的詩”。
他欣賞駒子,覺得她世俗中帶著無限的純潔,他形容為“潔凈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腳趾彎里大概也是干凈的”。駒子渴望生活,向往城市里的事物,這無疑給島村虛幻的人生帶來一些真實與靈感,他形容她這種憧憬為一種“本身的徒勞”,卻帶著純真。
島村也向往葉子,葉子清澈的聲音、車窗里浮動的影像就引來他無限遐想。他試圖從駒子那打聽葉子的消息,卻總是徒勞,駒子可以跟他分享任何事,她的身世、她的日記…唯獨對葉子只字不提。島村很好奇,他不知道駒子在回避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渴望什么。
駒子心靈純真,卻被世俗所累,長期的藝妓生活使她不免沾染了風(fēng)塵氣,一個個的宴會讓她疲于應(yīng)付又似乎樂在其中,她想破繭而出,繭卻越結(jié)越厚,她的抗?fàn)幵趰u村看來“一切都是徒勞”。
而葉子呢?如同初雪一般干凈、真誠,葉子面對現(xiàn)實生活是局促不安的,低微得覺得自己什么也不會,當(dāng)她面對小孩、需要幫助的人,她又是那么的輕快、熱心,與眾不同,這與駒子的觥籌交錯、曲意逢迎形成了兩個世界,她認(rèn)為葉子就像一個沉重的負擔(dān),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島村欣賞駒子身上奮爭的美,更被葉子天生的純凈所懾服。
駒子傾心于島村,島村傾心于一種虛幻美,對島村來說,駒子的存在只是“徒增了幾許旅愁遙遠的聲音罷了”。最后,葉子帶著她那局促不安的真善美消亡在火海中,如同一個玩偶,毫無反抗,卻由于失去生命而顯得自由了。
雪國森林讀后感篇十一
川端康成的文字,極致細膩曖昧,值得慢慢琢磨參詳。
他必定是從靈魂深處細細端詳過女子,才寫的出這樣的文字:女子給人的印象潔凈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腳趾彎里大概也是干凈的。
星河當(dāng)空,雪色當(dāng)前,美人在旁。
雪國的美,雪夜的寒,都與美人緊密相連,仿佛雪國就是美人,美人便是雪國,二者在意向中合而為一。男人所眷戀的,是雪色還是美人?都不是,又或者,都是。
在雪國極致的寒意襯托之下,女子熱烈的愛情愈發(fā)地珍貴溫暖。年輕的藝伎對外鄉(xiāng)已婚游客的愛戀難以自持,以至于不顧一切,哪怕已知一切都是徒勞,也要認(rèn)認(rèn)真真對待自己這一份真切的深情。
與女子熱烈的情感相比,男子的自卑和薄情更貼近雪國的寒。
女生主動有錯嗎?沒錯的,更不如說主動尋愛的女生更值得好好寵愛珍惜。因為她們懂得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哪怕明知徒勞,也要用凄涼曼妙的聲音發(fā)出求愛的呼喚。這便是她們一生所求,哪怕最終一無所得,這份純真潔凈地呼喚也是她們存在的證明。
也許我偏題了,那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讀書,本就是讀自己這一生啊。
雪國森林讀后感篇十二
初夏的日子,季節(jié)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潮熱。靜靜地坐在落地窗前,品讀川端康成的《雪國》,冷冽的美感如潔白的雪片落在手心,悄悄融化,恍惚之間,竟不知它是否真實地飄落過,還是只曾出現(xiàn)在幻鏡中。
故事講述了男主人公島村來到遠離東京的鄉(xiāng)村旅行,在那里與一位年輕的藝妓駒子和一位純情少女發(fā)生的感情糾葛?!堆﹪菲鸸P于1935年,當(dāng)時的日本正準(zhǔn)備全面發(fā)起戰(zhàn)爭。在特殊的歷史時期下,作者并沒有寫明對戰(zhàn)爭的看法與態(tài)度,而是只用細膩的筆尖,刻畫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藝妓拼命地想要生活下去,追求淳樸愛情的真實狀態(tài),表現(xiàn)了自己內(nèi)心對女性的深切同情。
書中的駒子善良、真實、充滿勇氣,她對自己的未婚夫并沒有愛情,卻在無助、孤苦的逆境中,為其籌集治療費用去做了藝妓,在悲慘的命運面前,她沒有自甘墮落,而是保護自己純潔的身體,苦練技藝,艱難地追求更好的生活,她對島村質(zhì)樸、熱烈的愛情其實也代表了對淳樸、正常生活的渴望與依戀。男主人公島村的形象似乎總是模糊不清,以側(cè)臉示人,他的形象摻雜沉默與哀怨,對于宿命的無可奈何,對于駒子的愛并沒有真正認(rèn)同且深感愧疚,認(rèn)為一切都是“徒勞”,這一人物的性格特點或許與作者父母早逝,青年時期又遭遇失戀的經(jīng)歷而形成的沉默、封閉的性格有關(guān)。
島村的手指感覺到的是駒子,而看到和聽到的卻是純情少女葉子美的近乎悲戚的眼神與聲音。他心中惦念著相別一年的駒子,又偷偷欣賞著借助窗外流動的山色映出的葉子的影子,他在自己的意境中對溫柔的像慈母般照顧病人的葉子產(chǎn)生了愛意,卻又不是世俗男女之間的情欲。行男臨死之時,駒子為了送別島村甚至不愿回去見行男最后一面,但島村卻“感覺到一種生理上的厭惡”,他的內(nèi)心充滿矛盾,他的形象與駒子的形象也相矛盾,在對立中為讀者展現(xiàn)了復(fù)雜社會的現(xiàn)實和內(nèi)心壓抑的渴望。
書中描畫了雪國特有的冷艷的美,與年輕的藝妓充滿魅惑的姿態(tài)與神情,純真的言語,處處體現(xiàn)了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蘊藏的美感,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唯美主義的追求,但又只能在現(xiàn)實中追求近似的唯美。在寫作手法上,作者善用虛實結(jié)合、象征等手法美妙的展示出生活在雪國的人們“徒勞”的宿命,讓人感受到雪國那種唯美的矛盾與痛楚的無奈。
讀《雪國》或許有似曾相識的模糊,是否每個人心中都存在駒子與島村這樣的矛盾感,向往美好的生活與純潔的感情,卻在所謂的現(xiàn)實宿命中找出艱難地缺口,是真實的存在還是缺乏勇氣?二者相比我是更加欣賞駒子的真性情,即時落得空蕩的結(jié)果,仍然尊重追求的初衷。
讀過《雪國》,我們像是跟隨主人公一同去旅行,皚皚的雪原、遼闊的山野、夕陽晚照的杉林、自由的飛鳥、美麗率真的姑娘,雪國唯美的倩影搖曳在游人的心里,保持初時真摯的愛戀,即使在宿命陡峭的崖壁上也會盛開潔白而茂盛的花,也許只能綻放一季,卻披上過生命的色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