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我們應該重視心得體會,將其作為一種寶貴的財富,不斷積累和分享。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莊子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莊子作為中國古代哲學家,對于讀書有著深刻的思考和獨到的見解。他認為,讀書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心靈的智慧與人生的境界。莊子強調“莊子讀書心得體會”,正是他對讀書的獨特體驗和深刻認識的總結。通過閱讀,人們可以獲取知識和成長,同時也能獲得內心的寧靜和超脫,這是莊子讀書心得體會的核心思想。
第二段:讀書與個人修養(yǎng)。
莊子認為,讀書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個人的修養(yǎng)。在莊子看來,修養(yǎng)是人的精神境界,通過讀書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心智的智慧。莊子讀書心得體會中強調了修養(yǎng)與讀書的緊密聯(lián)系。通過書中的文字和思想,人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智慧和對人生的深入思考,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和人品境界。
第三段:讀書與人生態(tài)度。
莊子讀書心得體會中提到了讀書與人生態(tài)度的關系。莊子認為,人生苦短,應該抱著一種超然的態(tài)度去看待人生的種種困頓和挫折。讀書可以給予人們一種超脫塵世的感覺,讓人們在煩惱和紛擾中保持冷靜和平靜,用寬容和超脫的心態(tài)看待人生,以一種寬廣的思維和眼界去擁抱世界。
第四段:讀書與見識拓寬。
莊子讀書心得體會中還強調了讀書對于拓寬眼界和提高見識的重要性。莊子認為,讀書可以讓人們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思想和見解,拓寬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見識。通過閱讀,人們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不同領域的知識,培養(yǎng)自己的多元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閱讀也能夠啟發(fā)人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讓人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廣泛地應用知識和智慧。
第五段:讀書與人與自然的關系。
莊子讀書心得體會中還涉及到了讀書與人與自然的關系。莊子認為,人類應該與自然保持和諧的關系,以自然的方式去生活和處事。通過讀書,人們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的智慧和方式,擁抱自然,與自然相互融合。莊子通過讀書,體會到了自然的美麗和智慧,從而更加珍惜自然,保護環(huán)境,追求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總結:莊子讀書心得體會的核心思想是通過讀書來提升個人的修養(yǎng)和境界,拓寬眼界和豐富知識,保持超然的人生態(tài)度,并與自然相互融合。這些思想不僅在古代有著深遠的影響,也能夠為當代人們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因此,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應該不斷思考和領悟莊子的思想,提升自己的人生素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
莊子讀書心得體會篇二
滿招損,驕傲的人是永遠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環(huán)境里,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主觀片面的認識,使河伯過于自負,這是一種見識的淺陋。如果河伯沒有改掉自己驕傲的心態(tài),那么他將永遠看不到大海,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將是多么悲哀啊。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不能為自己取得的一點點小成績而驕傲自滿。我們要跳出自身主觀的狹隘圈子,開闊視野,只有不斷地學好專業(yè)課程,多看一些有意義的好書,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嘆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學習和工作。人生,要經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見識而自滿自足。在知識的海洋中,我們應當時刻有三人行,必有我?guī)煹膶W習態(tài)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種更積極向上的人生,讓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舟車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處一焉。相對于宇宙萬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個人所作所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學海無涯,一個人不管知識多么淵博,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只有保持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師的求學人生,才能實現(xiàn)人生理想。
在今天這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年代,認識自身的有限,更加謙虛、勤奮地學習,尤為重要。進入了大學,并不代表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人才造就未來,社會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會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堅持,每日的進步,用知識豐富自己,提高個人修養(yǎng)。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一個自滿的人,是不會知禮,知義的。懂的自謙,才會明白禮義廉恥。
莊子讀書心得體會篇三
在初一以來,我們接觸了大量的文言文。在我眼中,文言文是一種讓我想“哭天喊地”的文種——它需要我們背誦理解幾百幾千年以前的文字。但才學的《莊子兩篇》卻讓我有種想讀下去的欲望。於是我買了《莊子淺說》。我不知道這算不算名著,但這本書讓我進一步瞭解了莊子這個人。
整本書都是作者的解說與《莊子》中的文章相結合的,所以不會有什么看不懂的,反而讓我對莊子能有更深的認識。陳鼓應的這本書雖然薄薄的,但卻勝過那些厚的能砸死人的所謂解說。
在一個混亂的社會里,莊子為人們設計了自處之道。在他所建構的價值世界里,沒有任何的勾心斗角,我們可以自得地享受美好的世界。
孔子的學說讓我們在太平盛世中悠然自得,但莊子卻教我們如何在亂世中生存——不求名利,只求心中的自得。
這本書分為“生活篇”“生死篇”“思想篇”三部分。從“生活篇”中,我瞭解到了莊子的生活十分艱苦,但他卻怡然自得。我很好奇他是如何生活下去的,很快,陳鼓應給了我__——莊子把物質生活的需求降到最低的程度,而致力於提升精神生活。
在生活態(tài)度上,莊子是順其自然的。他不會算計別人,而是以一種淡然的心態(tài)來看待事物,正如《惠子相梁》中莊子的所為。所以理所當然的,老莊也不沉迷於官名仕途,《逍遙游》也是一種寫照。
老莊對生死也有自己的看法。莊周的蝴蝶夢也表達了莊子對死的看法。對于他來說,死,無所畏懼。因為死只是你“從大地上來,又回到土里”的一種形式。對于死,莊子培養(yǎng)的是一種灑脫的態(tài)度。莊子說“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庇纱丝芍f子的生死觀念并不是消極或出世的,而是一種超然的灑脫。
讀了《莊子淺說》,我對莊子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我知道我的認識不過是一些小皮毛,不過,即使如此,我對老莊的敬意也只增不減。
千年之后,我再度捧起《莊子》,細細品讀,仿佛莊子就站在我身旁,淡然,灑脫。
莊子讀書心得體會篇四
莊子名周,是我國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著有《莊子》一書,又名《南華經》,為道家的經典。
在閱讀《莊子》這本書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它的浪漫主義____,其文想象力豐富,文風汪洋恣肆。作者運用了形象生動的寓言故事,層出不窮的奇妙比喻,豐富奇特的想象,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____。
其文《逍遙游》表現(xiàn)尤為突出,“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本渲畜w現(xiàn)了作者那種超然的想象力。也許作者也想成為鯤鵬可以遨游于天際,無拘無束超然物外,擁有絕對自由,不受現(xiàn)實的羈絆。
《莊子》一文從文學角度來看它是一部非常好的文學作品,文學價值非常高。后人在思想、文學風格、文章體制,寫作技巧都受到了《莊子》的影響。如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曹雪芹等都受其影響,可見影響之大。
探其思想觀點多以老子為依附但有所發(fā)展,主張“無為”“無用”“順其自然”,反對人為:又從其相對主義出發(fā),否定客觀事物差別。對儒學多有詆毀,對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象作出激烈的抨擊,卻又采取逃避現(xiàn)實,逍遙自得的態(tài)度??雌涓词怯僧敃r的社會背景所決定。戰(zhàn)國時期社會動蕩,各國階級矛盾尖銳,互相兼并也更加激烈,思想家都在盡力解決當前的問題。而莊子無力改變這種現(xiàn)象雖然進行了激烈的抨擊但也只能逃避現(xiàn)實。
《莊子》一書從文學角度來看不失為一部經典,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微薄感受,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莊子讀書心得體會篇五
莊子名周,是我國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著有《莊子》一書,又名《南華經》,為道家的經典。
在閱讀《莊子》這本書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它的浪漫主義色彩,其文想象力豐富,文風恣肆。作者運用了形象生動的寓言故事,層出不窮的奇妙比喻,豐富奇特的想象,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
其文《逍遙游》表現(xiàn)尤為突出,“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本渲畜w現(xiàn)了作者那種超然的想象力。也許作者也想成為鯤鵬可以遨游于天際,無拘無束超然物外,擁有絕對自由,不受現(xiàn)實的羈絆。
《莊子》一文從文學角度來看它是一部非常好的文學作品,文學價值非常高。后人在思想、文學風格、文章體制,寫作技巧都受到了《莊子》的影響。如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曹雪芹等都受其影響,可見影響之大。
探其思想觀點多以老子為依附但有所發(fā)展,主張“無為”“無用”“順其自然”,反對人為:又從其相對主義出發(fā),否定客觀事物差別。對儒學多有詆毀,對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象作出激烈的抨擊,卻又采取逃避現(xiàn)實,逍遙自得的態(tài)度??雌涓词怯僧敃r的社會背景所決定。戰(zhàn)國時期社會的動蕩,各國階級矛盾尖銳,互相兼并也更加激烈,思想家都在盡力解決當前的問題。而莊子無力改變這種現(xiàn)象雖然進行了激烈的抨擊但也只能逃避現(xiàn)實。
《莊子》一書從文學角度來看不失為一部經典,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微薄感受,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莊子讀書心得體會篇六
記得有這樣一句歌詞:“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紛擾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边@也許是當今置身于紛擾錯雜時代的現(xiàn)代人的共同心聲??涩F(xiàn)代人究竟怎樣才能借來一雙慧眼呢?明確的回答是:“噓英吐華氣韻勃然的《莊子》之智慧就很值得我們借鑒。當我看到這一段前言后,滿懷好奇之心買下了這本《栩栩然胡蝶——莊子一日一語》。
回到家中后,我翻了翻這本書,看到了這樣一句話:“知道者必達于理,達于理者必明于權明于權者不以物害己?!肚锼贰蔽覍@句話感到不解,心想: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它又有一個怎樣的典故呢?之后我便在網上查了查資料,從資料上,我得知了這句話的意思是:認識“道”的人必定通達事理,通達事理的人必定明了應變,明了應變的人不會讓外物傷害自己。在網上我還看到了有關這句話的一個相關典故:相傳,漢文帝執(zhí)政時,有一次他問起中央政府的稅收情況,右相周勃答不出來,急得汗流浹背。這時左相陳平上前代為答道:“此事各有主者。”意思是讓漢文帝去問專司其職之人。漢文帝當時很不高興,便問陳平:“各事都各有司職之人,那要你這宰相干什么?”陳平從容的答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zhèn)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從這個典故中,我們可以看出陳平是真正的知“道”者,所以才能從容應變。在日常我們的考試中,也要學習陳平的這種從容應變,不能遇到什么事就發(fā)牢騷,向后退,向困難低頭,這樣只會一事無成。
聞一多曾經說過:《莊子》會使你陶醉,正因為那里邊充滿了和煦的、郁蒸的各種溫度的情緒。是啊,《莊子》這本書不僅語言揮灑自如,使人陶醉;而且思想恢宏博大,與世同俗,讓人受益匪淺,就是因為如此,它也才能深受讀者們的喜愛。
四月桃花芳菲之際,我第一次與《莊子》相遇。
那天在圖書館,爸爸執(zhí)意讓我借下這本《莊子》,對于古典名著,我一直提不起興趣,但是易中天的這部中華經典故事系列,精心挑選23個經典故事,36幅匠心打磨的古典插畫,重塑更加現(xiàn)代化的莊子形象。它確確實實地改變了我對古典名著的看法。就在所有詩人都認為是“桃花蘸水,春意將老”的芳菲四月里,我卻在書香里找到了一番別有風味的領域。
莊子,原名莊周。他寫這書的時候,已年過七十。莊子一生貧窮潦倒,但在書里卻不寫自己的人生故事,也不寫達官貴族們的宮斗瑣事,這個可會講故事的老頭只寫了一些大自然中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看似無關聯(lián)卻緊扣著結尾以水為鑒的道教,成為了傳世名作中的不朽之籍。再加上易中天先生的現(xiàn)代文注解,讓我對這本傳世名作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整本書里,我最喜歡的章節(jié)是那一個“農場的故事”。這一章概括了整本書中的思想源泉,里面講了什么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我認為事實上沉默的豬、飛馳的馬,乃至莊子及整個道家要講的都是這個道理: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的價值在于自由,因此最重要的是無拘無束,活出自己的真性情,那才叫無愧于人生!
在那個紛亂的戰(zhàn)國時代,誕生了一位神人。他逍遙自在,不懼生活的窘迫,不被名與利束縛,追求心中的大道,他超越了世俗,保持著內心永遠的寧靜,他就是莊子。
莊子的灑脫,談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極難。
莊子的灑脫來自于他對名與利的超越。聽過這樣的故事:有次莊子去梁國,找他的朋友惠子,惠子當時身居宰相的高位,聽到眾人說莊子的能力在他之上,可能會代替他的位置,惠子一下子就慌了,連忙派人全城搜捕莊子,可莊子卻不請自來,用鹓鹐和貓頭鷹的故事告訴惠子自己的志向不在名利。又有楚國人來請莊子出仕,也被莊子用自己寧愿在爛泥里快活的說辭給拒絕。試問天下能有幾人能夠像莊子一樣對名利如此淡泊。天下人大多深陷名利的泥潭里無法自拔,為著家財萬貫,名垂千史,在人世間苦苦掙扎,卻在泥潭當中越陷越深,追名逐利的惡性循環(huán)永遠看不到盡頭。可莊子卻是社會中的一股清流,他即使在窮困潦倒的處境下,仍是不肯向名與利低頭,正是因為他超越了名與利的束縛才達到了自由的境界。
莊子的灑脫也來自于他對生與死的超越。莊子認為每個人都是氣息,居住在形體之中,而死亡不過是又使形體回到了氣息,是經歷過一生之后的解脫和長眠。面對親人的去世,他能放聲高歌,而不是在親人離世的悲傷中痛哭,這種灑脫便是來自于他對生死的看淡。生與死連接著兩個世界,莊子看透了生的喜悅也看透了死之后的長眠,他一生逍遙自由,既不樂生也不哀死,倘若世人都能像莊子一樣看透,生活之中也會少很多哀聲吧。
莊子的灑脫還來自于他對道的理解與超越。作為道家學派的代表,他將道的含義盡情詮釋。《庖丁解牛》中很好的展示他的志向,那就是順其自然。當然莊子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他不是過生活,而是跟著生活,從不妄為,只是獨處陋室,耕于田野便也同樣樂得自在。至于他對道的超越,那便是他那種逍遙不羈的人生態(tài)度,那種高深的境界,實在是眾人難以到達的地步。
我們雖不是莊子,也很難達到他的境界,但我們每個人卻都可以學習莊子,學習他的灑脫,學習他的超越。擺脫名利與生死的束縛,踏遍紅塵看透紅塵,永駐內心的靜謐。
莊子不是一部書,而是一個世界。是的。當看完莊子那些看似荒唐怪異的故事,反復揣摩這其間顛撲不滅的真理,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你僅僅只是打開一扇大門,這扇大門通往本真樸質的天之道。人間數(shù)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尋求人生真諦,卻沒有超越世俗到曠野幽邃的宇宙中去尋求大道。莊子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已經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鳥瞰人間滄桑?!蔼毰c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萬物。”
莊子就是這樣的性格達人,他認為天下沉濁,不能講嚴正的話,滿書繆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他上與造物者游,而下與外死生無始無終者為友。莊子一直在譏諷萬代顛倒的世界,嘲笑那些為功名利祿蠅營狗茍之徒,諷刺那些為眼前蠅頭小利毀壞天人和諧的小人。那些謀取權力之人以心靈的殘缺和人格的扭曲來換取世俗所謂的福氣,而莊子卻寧愿做在爛泥里拖著尾巴的老龜,也不愿做供在高堂的占卜龜殼。莊子的飄逸和灑脫,正是他卓爾不群、高傲不羈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在《莊子》天下篇中,闡述了最高的學問是探討宇宙和人生本原的學問。
打開莊子的世界,有限的內篇無不昭昭弘道,萬物依天道而行。何謂萬道之本源?唯道。何為萬物之源泉?唯道。人生本原又何在?莊子微笑輕輕點撥——人最大的智慧是意識到自己的渺小,人生不過蟻穴一夢。柏拉圖說,人的靈魂來自一個完美的家園,那里沒有我們這個世界的污穢丑陋,只有純凈和美麗。靈魂來到這個世界漂泊很久,寄居在一個軀殼里,忘記了自己從哪里來,也忘記了家鄉(xiāng)的一切。每當他看到、聽到感受到這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會不由自主的感動,會覺得非常舒暢親切。他知道那些美好的東西,來自他的故園,于是他的一生都極力的追尋那種回憶的感覺,不斷朝自己的故鄉(xiāng)跋涉。依真性生存是莊學的核心??晌覀兌荚谌藶榈哪χ猩妫磺卸际侨藶?,我們早已迷失本性。
我們要做的就是尋找美好的本性世界。乘著莊子自然的簫聲尋找那失落的世界吧,人的生命歷程就是靈魂踏上尋找美麗故鄉(xiāng)的歸途。
《逍遙游》是《莊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內篇》之首。逍遙游的意思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全文若即若離,疏而難分。
為分析方便,權且分為三段。第一段從篇首至“圣人無名”。作者采用了先述后議、先破后立的寫作順序,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事物形象地說明:無論是“扶搖而上”的乘天大鵬,還是“決起而飛”的蓬間小雀,也無論是“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還是春秋八千的長壽大椿,它們之間雖然有著大小之分,長短之別,但有所依賴,有所期待都是一樣的,都是不得逍遙游,進不了絕對自由的境界的。然后又通過三個層次的人物來反復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
第二段從“堯讓天下于許由”至“窅然喪其天下焉”,主要是著力塑造神人形象,以使逍遙游的“至人”形象具體化。作者先通過渲染堯讓天下之事,表明君不足貴,權不足惜的思想觀點,再借許由之口,提出自己的政治態(tài)度:“予無所用天下為!”接著,又通過肩吾和連叔的對話,創(chuàng)造了“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人形象,這個神人即前文所稱的能作逍遙游的“至人”,是莊子逍遙理想的完美體現(xiàn)者,所以莊子賦予她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質。
莊子不能忘世,所以寫了堯讓天下等世事;更不能忘我,所以接下來又寫了自己與惠子辯論的是是非非。這是全文的最后一段,極為生動幽默地寫了莊子與惠子論辯有用與無用、小用與大用的情況。莊子認為小用不如大用,無用就是大用,只有“無所可用”,才能“物無害(之)者”,在“無何有之鄉(xiāng),廣莫之野”,永作絕對自由的逍遙游。實際上也就指出了無為是通向逍遙游的途徑,從而結束了全篇。
總之,莊子的《逍遙游》借助一系列虛構的故事和形象,否定了有所待的自由,提出了一個無所待的絕對自由的境界,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神人形象將其具體化,并且指出了“無為”是達到這一境界的途徑。盡管花費了好長時間才讀清楚這篇古代的精華之作,但最后有這樣大的收獲,實在是不亦樂乎。
因為閑著無聊,剛好家里面放有一本《莊子》,遂順手拿起來讀了幾天,平常我是不愛看這些古文書的,但那天我竟真的靜下心來讀了進去,并還有所感悟。
在這個物質極度豐富的年代,人們所理想的社會本應就是此刻這個樣貌,然而這又是個精神境界極度缺乏的年代,所有此刻的大部分都容易極度焦慮。物質上的滿足并不等于精神上的富裕?!肚f子》——“貧也,非憊也”。貧窮不代表不快樂,相比物質生活的豐足,我們更就應重視精神生活的自由。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人們習慣于高效率,不肯放過一絲一毫的時間,長久下來必將感覺身心疲倦?!笆廊巳寥两詾檫^往”,不能說這句話是褒義還是貶義,它只是陳述一個道理,但在莊子看來正是因為名利而有了“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茶然度役而不知其所歸”。這天所提倡的就應是物質與精神的共同豐滿?!肚f子》中,他渴望“乘天地之正,而御天氣之辨,以游無窮”。我們能夠不用要求這么高,只要學會靜下來,將混亂的自己,忙碌的自己放松下來,個性是在學習和工作當中,我們都可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和困難,這些都會使我們感到焦慮和不安,如果能做到這句話里所包含的境界,那樣不僅僅能夠讓處于奔波勞累的身體得到釋放,還能更加有益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莊子》中所著重描述的是“自由”二字,莊子他渴望大自由、大自在、無拘無束,身心不受羈絆。在這個時代雖然不可能像它所說的那樣,但亦能夠要求我們的“自由”。有了“自由”,人們能夠更加全身心的釋放,在工作中或學習中皆能夠要求這種“自由”,而這種自由并不是指真正的大自由,這種“自由”是在必須束縛下的自由,很多狀況下,束縛并不是阻礙自由的,恰恰相反,它是為了能讓我們更好地在一方天地中做好自己,得到真正的自由。
在當今社會中出現(xiàn)了很多以前沒有出現(xiàn)的病,不管是生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都是,這是為什么呢?究其原因還是人們將物資與身心融為一體,將精神摒棄一邊,這是萬萬不可取的,我們就應學會重視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莊子》里所所提倡的,理念精神就應勝過物資,因為精神世界所帶來的快樂遠遠大于物資。
莊子讀書心得體會篇七
人心為什么有自由?因為人可以不在意。人的輩子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如果你不在意,那么,還有哪些可以束縛你,得一本好書,猶如尋一位好友,將受益終生。讀一本好書,猶如品一杯清茶,余味徘徊于心,不曾散去。一本《莊子心得》也讓我對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了解。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實的,就好似太陽經常從西邊升起一樣,就好似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
于丹教授緊扣21世紀人類遭遇的靈魂問題,結合其濃厚的中式修養(yǎng),從另類的時尚角度把儒學的精典著作《莊子》用簡潔的語言和獨白銘刻在了我們的靈魂之上。細細品味書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是一種幸福,它都在給我娓娓道來以如何的態(tài)度來應對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告訴我怎么能夠作為一個美好幸福的人,告訴我們如何修養(yǎng)道德品性,讓心靈智慧受到升華。
有人說年輕人讀了《于丹莊子心得》會得到不求上進的妨礙,但在我覺得那里是一個遙遠又近在咫尺的全球;那是一種無法理解的寬容。他寬恕萬千,將一切化為烏有。于丹在經驗三中感悟與超越中提及了名利二字,說了三個故事,其一,據(jù)說清朝乾隆皇后下江南的之后,在南京金山寺,他問當年的高僧法磐:長江中船只來來常常,這么繁華,一天到底要過多少條船???法磐回答:只有兩條船。乾隆問:怎么會唯有兩條船呢?法磐說:一條為名,一條為利,整個長江中來往的大抵就是這兩條船。其二,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其三,又舉了堯讓天下于許由的故事。這三則故事都順應了一個主題淡泊。其實這些之后,我們會置身于這種的無奈中。所以人必須認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取舍。詩人紀伯倫曾經抱怨:我們將要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出發(fā)。于丹又指導我們要看見大境界,在于我們有沒有平靜的靈魂,有沒有智慧的眼睛。只要我們可以讓心靜下來,真正擁有了空靈之境,我們能夠真正發(fā)現(xiàn)內心。一個人要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有一雙靈魂的眼睛。
只要你心里有大境界,你才無法認清超越言行的心里真正的質地。也就是說,內心里面的這些真正的大道、大辨、大仁、大廉、大勇,一切都不是表露于外的,是嚴謹于心而不張揚的。
莊子讀書心得體會篇八
尋尋覓覓,我獨自一人徘徊在冷冷清清的書店中,盡權利睜大那雙疲倦的雙眼,在密密麻麻的書海之中,尋覓你的身影。你生活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期,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可以不顧政事,活得如此逍遙的人可能并不多。文化名人更是少之又少??墒窃谖铱磥?,只能感嘆:經典的不僅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歷史,也充斥了書店中這一小小的柜臺。哎!凄凄慘慘戚戚??珊迷谖胰阅茉跁竦慕锹湔业搅四愕纳碛啊肚f子》。
那一日,陽光明媚,在上海柔媚的流云下,是一絲絲芊綿的野花。幾只粉色的蝴蝶,從波光粼粼的湖畔飛來,穿過楊柳撩人的婀娜,掠過蒲公英飛揚的輕盈,在幾朵小野花上翩然落下。我捧著《莊子》獨坐一旁,不愿驚動她們,一如不愿打擾簾下悠然于夢中的睡美人,把沉睡的美人,定在做蝴蝶夢吧!
蝴蝶穿過我的雙眼,流下了美的印記,在我心靈中的畫廊翩然飛過?!拔粽咔f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在周亦飄然。蝴蝶如仙界閃爍著熒光的精靈,飛過顯示與夢想的界限,飛過天上與人間的聯(lián)結。飛來告戒世人,擺脫欲望,何必被欲望所累直至生不如死。
不,千萬別這樣。你懇求道:我死后在無欲望干擾著我。更不必為其勞形傷體,在這里天地的春秋便是我的春秋,我盡享南面之尊。我亦可用天地做棺槨,用日月做雙壁,用星辰做珍珠,用萬物做禮物,還有什么葬僅勝于此呢我想這不就是骷髏給我們的忠告嗎只有擺脫了欲望,方能無憂無慮,盡享天地賜予的一切快樂,這便是逍遙。隨風飄飄,天地住逍遙。
反復品讀莊子的文章,除了驚嘆于作者文學上的技巧以及哲學邏輯能力巧奪天工之外。我又無數(shù)次責備自己的思想造詣的膚淺,無法滲透其逍遙的夢境。同時也慚愧自己筆頭上工夫的拙劣,否則倒是可以彌補內涵的不足,如同漂亮衣服之于平庸姿色,多少使文章讀起來賞心悅目。大哉,莊子!我只享受了你思想的一盂,但我已想飛,飛出這個充滿欲望的社會。我會在空中像你那樣獨自尋覓心靈之中最美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