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走進蘇軾手抄報內(nèi)容篇一
我讀著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正念至“相與步于中庭”,突然心生渴望,想與東坡先生一敘。正想得入神,剎那間,仿佛有什么東西一閃而過……恍惚中,眼前出現(xiàn)了幾間草廬和一塊荒地,只見一位長者勞作其間。
我不禁一愣:這是穿越了?我上前詢問:“先生,打擾了,請問現(xiàn)在是何年月?此處又是何地呀?”那人答道:“如今是元豐六年十月,此地乃是黃州?!边@時間,這地點,不正是蘇軾的所在?要是能遇見他該多好!于是趕忙打聽道:“先生可認識蘇軾蘇先生?不知哪里能找到他?”聞言,這人哈哈一笑,摸著胡須說:“正是在下,敝人姓蘇名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我心中雀躍,太好了,今日終于得償所愿!于是,我提議道:“久仰先生大名,今日可否請您帶著我一游黃州?”答曰:“有何不可?”就這樣,我與先生邊走邊聊,相談甚歡。
不久,我們到了一處水邊。先生說道:“此處便是赤壁山下,想當年,周瑜意氣風發(fā),于此處大敗曹操?!蔽彝蝗幌氲搅恕冻啾趹压拧罚畤@道:“是啊,難怪先生會有‘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的詞句?!辈幌胂壬f道:“其為周公瑾,年輕有為,而吾年近半百,仍一事無成?!闭f這話時,先生的眼中分明流露出些許黯然和沮喪。想及先生坎坷的一生,我不禁有些心酸,于是安慰道:“可先生所到一處,就造福一方百姓,這也是流芳百世的功績??!”先生笑了笑:“謬贊,謬贊。走吧,領汝再去一地。”我答應著跟了上去。
沒走多久,天便下雨了。我著急地說:“先生快走,找個地方躲雨?!闭l知先生卻大笑道:“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我驚住了,這才是蘇東坡,即使面對人生中的各種艱辛和磨難,始終從容淡定,豁達樂觀,這種豪邁,這種瀟灑,這種自信,怎不叫人心生敬佩!
我揉揉眼睛,發(fā)現(xiàn)我只是趴在書桌上睡著了,桌上的臺燈還亮著白光,原來這是一場夢啊!但東坡先生的瀟灑、樂觀仍環(huán)繞在我的心頭。今夜,我懂了蘇先生,更懂了他的那句“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p>
走進蘇軾手抄報內(nèi)容篇二
我一個人走進晚風的夕陽中,柔和的風吹得我受傷的`心隱隱作痛。自己苦心經(jīng)營的,決不能失敗,但敗得似一幕滑稽劇快降下帷幕,只留下一串串奇怪、探詢的目光閃耀在腦海中。
夕陽將我的影子拉得長長的,無力的陽光伴著漫無目的的腳步,“林斷山門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毕嗤臒o奈讓我又一次輕輕走近了蘇東坡。
夕陽下的小河邊,碧草茵茵,清澈的河水,點點漣漪,我仿佛望見了東坡先生駕一葉扁舟,緩緩而來。晚風吹起他亂如旌的白發(fā),“唯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他似一只孤獨的大雁,無人能知他的志向是天空?!皫讜r歸去,做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人們多認為這是悲觀中的消極,無力中的感慨,而我卻一廂情愿地認定這無聲之境便是蘇東坡的極致。蒼涼中有著無邊的寧靜與深邃,最痛苦的時刻,正孕育著無限的希望。枝上柳綿被風吹少,而他卻道:“天涯何處無芳草”,任歲月染白頭發(fā),他卻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被風雨截住了去路,他會說:“忽如一夜春風來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開。”無情相思襲上心頭,他又說:“休將故國思故園,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p>
東坡是深刻的,就在于他有一雙在黑暗中發(fā)現(xiàn)陽光的眼睛,先生躊躇滿志,隨時代的際遇跋涉到了顛峰,厚重,明朗溶為共同的血液,流動在一個人的人格血脈里面,于是,我們看見先生在滾滾大江前,唱“大江東去浪淘盡”悠悠古江,因為一種不同凡響的胸襟而千古激蕩。
你是否看到一位老者信馬由韁,奔馳于天地之間,“左牽黃,右擎蒼”的矯健英姿伴著那句“老夫聊發(fā)少年狂”,你是否看到大雪紛飛天地間,對著綻放的寒梅,那位老者心曠神怡,“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東坡先生,面對人世間的滄桑,只留下一句最深最切的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失意中的安然,快意中的怡然,失敗中的泰然,成功中的淡然,構(gòu)成了他一生中最閃亮的人格魅力。
我從東坡思想那里歸來,心中舒暢了許多。是他又一次喚起了我興奮的勇氣,我相信,我會用成功來回謝他。
走進蘇軾手抄報內(nèi)容篇三
走近蘇東坡,喜歡蘇東坡,敬慕蘇東坡。
讀過赤壁二賦,不能不心折于他的超然,想起黃州,想起烏臺詩案。
走近蘇東坡。年少時,“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時何難!”汴京高中,名揚于四海,仁宗親許為宰輔之器。此時是何等意氣昂揚。無奈,天意弄人。
他因論新法不力,自請外放東南諸州,覽民生疾苦,發(fā)為歌詩,冀達天聽。宵小不容,誣以訕謗,仁宗不察,以致他被系烏臺,百日之后,責授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
他就那樣疲憊無奈痛苦地來到黃州。現(xiàn)實與理想的反差太大,從宰輔之器到八品散員,從一代人望到雜諸漁樵的平民。一切重新開始。
政治活動的中止,親友故舊的畏禍遠避,政敵的虎視眈眈,全家的'生計問題……而他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與朋友的詩酒酬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毫無心機,他才四十多歲,事業(yè),才剛剛開始。
很難想象,這個挫折,對他的打擊有多大。
喜歡蘇東坡?!扒逶娮x吟還自和,白灑已盡誰能借。不辭青青忽忽地,但恐歡意年年謝?!币龟@時,一切靜得可怕,痛苦清晰地噬咬他的心靈。淚凝成的《寒食雨》,幾乎讓人在文字間觸到心的掙扎與呼喊,縹緲孤鴻,寒校揀盡影猶寒,“月明多被云妨”,凄涼北望幾人知!
痛苦一天天堆積,發(fā)酵,他卻醒了。
和旺盛的創(chuàng)作活力,從來沒有因為處于逆境而被泯滅。這就是才子蘇軾。
走進蘇軾手抄報內(nèi)容篇四
蘇軾的才華一直令人欽佩不已。他的詩詞,他的書法,他那粗曠卻不失細膩的文筆,早已深深地埋在讀者心中。
唱著“大江東去”的蘇軾,把一片豪情贈予世人。何其瀟灑,何其曠達,吟頌之際,倍感舒適。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可謂膾炙人口呀!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把那威風凜凜的將軍描繪得淋漓盡致,那份颯爽英姿頓時浮現(xiàn)在眼前。想象著,那簡直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將軍出獵圖啊!品味蘇軾,不由自主地涌出一種舒適之感。
蘇軾的“狂”,更狂在面對逆境時的那份無懼。
江面倏忽變化,波濤洶涌,風云開闔,但無論是多么的驚心駭目,蘇軾都不隨之動容。真真切切,那是無所畏懼的臉,那是時刻保持浩然正氣的軀干。那份無懼,早已化作征服逆境的自信。然而,正是這坦蕩的人生態(tài)度,給了我們無窮的動力,給了我們步入成功的力量?;秀遍g,那分舒適之感似乎更深了。
蘇軾是豪放的詩人,但更是多情的男子。
還記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嗎?蘇軾的多情讓人著迷。越讀蘇軾的詩,越愛蘇軾,那一份沁人心脾的舒適,好比一顆甜甜的巧克力,帶出一絲絲醉人的情懷。蘇軾的詩重細節(jié),重感情,更重在讓人領悟那廣闊的情懷。蘇軾,一位偉大的詩人,一位讓無數(shù)人著迷的詩人。這位達觀而放蕩不羈的詩人,用他的詩詞傳達心理感受。蕭蕭暮雨中,大家都在抱怨這惱人的細雨,而蘇軾卻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边@是哪一份情懷,又是哪一份樂觀呀。心中的舒適之感隨著脈搏在不停跳動。
面對蘇軾,值得享受的很多,值得學習的更多。那一篇篇詩詞,流淌著蘇軾的血液,正在慢慢地滲入讀者的心扉。鮮紅的血液得到了重生,永遠永遠地活在大家心中。
猛然間,那份舒適之感躍出身軀,向著蔚藍的天空不斷飄灑,化作一縷縷陽光,溫暖著大地。
走進蘇軾手抄報內(nèi)容篇五
走進蘇軾作文(一)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
蘇軾的才華一直令人欽佩不已。他的詩詞,他的書法,他那粗曠卻不失細膩的文筆,早已深深地埋在讀者心中。
唱著“大江東去”的蘇軾,把一片豪情贈予世人。何其瀟灑,何其曠達,吟頌之際,倍感舒適。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可謂膾炙人口呀!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把那威風凜凜的將軍描繪得淋漓盡致,那份颯爽英姿頓時浮現(xiàn)在眼前。想象著,那簡直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將軍出獵圖??!品味蘇軾,不由自主地涌出一種舒適之感。
蘇軾的“狂”,更狂在面對逆境時的那份無懼。
江面倏忽變化,波濤洶涌,風云開闔,但無論是多么的'驚心駭目,蘇軾都不隨之動容。真真切切,那是無所畏懼的臉,那是時刻保持浩然正氣的軀干。那份無懼,早已化作征服逆境的自信。然而,正是這坦蕩的人生態(tài)度,給了我們無窮的動力,給了我們步入成功的力量?;秀遍g,那分舒適之感似乎更深了。
蘇軾是豪放的詩人,但更是多情的男子。
還記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嗎?蘇軾的多情讓人著迷。越讀蘇軾的詩,越愛蘇軾,那一份沁人心脾的舒適,好比一顆甜甜的巧克力,帶出一絲絲醉人的情懷。蘇軾的詩重細節(jié),重感情,更重在讓人領悟那廣闊的情懷。蘇軾,一位偉大的詩人,一位讓無數(shù)人著迷的詩人。這位達觀而放蕩不羈的詩人,用他的詩詞傳達心理感受。蕭蕭暮雨中,大家都在抱怨這惱人的細雨,而蘇軾卻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边@是哪一份情懷,又是哪一份樂觀呀。心中的舒適之感隨著脈搏在不停跳動。
面對蘇軾,值得享受的很多,值得學習的更多。那一篇篇詩詞,流淌著蘇軾的血液,正在慢慢地滲入讀者的心扉。鮮紅的血液得到了重生,永遠永遠地活在大家心中。
猛然間,那份舒適之感躍出身軀,向著蔚藍的天空不斷飄灑,化作一縷縷陽光,溫暖著大地。
走進蘇軾作文(二)
走近蘇東坡,喜歡蘇東坡,敬慕蘇東坡。
讀過赤壁二賦,不能不心折于他的超然,想起黃州,想起烏臺詩案。
走近蘇東坡。年少時,“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時何難!”汴京高中,名揚于四海,仁宗親許為宰輔之器。此時是何等意氣昂揚。無奈,天意弄人。
他因論新法不力,自請外放東南諸州,覽民生疾苦,發(fā)為歌詩,冀達天聽。宵小不容,誣以訕謗,仁宗不察,以致他被系烏臺,百日之后,責授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
他就那樣疲憊無奈痛苦地來到黃州?,F(xiàn)實與理想的反差太大,從宰輔之器到八品散員,從一代人望到雜諸漁樵的平民。一切重新開始。
政治活動的中止,親友故舊的畏禍遠避,政敵的虎視眈眈,全家的生計問題……而他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與朋友的詩酒酬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毫無心機,他才四十多歲,事業(yè),才剛剛開始。
很難想象,這個挫折,對他的打擊有多大。
喜歡蘇東坡?!扒逶娮x吟還自和,白灑已盡誰能借。不辭青青忽忽地,但恐歡意年年謝?!币龟@時,一切靜得可怕,痛苦清晰地噬咬他的心靈。淚凝成的《寒食雨》,幾乎讓人在文字間觸到心的掙扎與呼喊,縹緲孤鴻,寒校揀盡影猶寒,“月明多被云妨”,凄涼北望幾人知!
痛苦一天天堆積,發(fā)酵,他卻醒了。
走進蘇軾手抄報內(nèi)容篇六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李易安,“年年雪里,贏得滿衣清淚!”林妹妹,“紅消香斷有誰憐?”吾更愛千古風流人物――曹操是也。
——題記
中國歷史上有無數(shù)個名人,沒有誰能像曹操那樣,引發(fā)我無限的思緒和敬意。雖然曹操不具有劉備的仁德、呂布的武藝、諸葛亮的聰明,但是他的智慧和謀略是這些人都不具有的。三國時期,可謂是猛將如云,謀士如雨,而我卻偏愛曹操。
人有才不難,有德也不難,難得的是德才兼?zhèn)洌懿僭鴸|征袁紹,路經(jīng)一片麥地,他下令不得踐踏麥子否則將要問罪。自己卻因馬受驚而踏壞了不少麥子,他便要自行問罪,卻因手下眾將力勸,最終,他還是割發(fā)代首,以減輕其罪行。千古流傳,吾動之!
曹操還曾為迎接一位謀士的投靠,而赤腳相迎。這樣的行為所體現(xiàn)出的仁德,也并不亞于劉備那樣淚水似的仁德。仁義之至,吾動之!
曹操非??粗厝瞬?,這一點劉備與孫權(quán)遠不及他。龐統(tǒng)曾先后投靠孫權(quán)與劉備,但因龐統(tǒng)貌丑,孫權(quán)竟不任用,而仁德美名遠揚的劉備也只是封龐統(tǒng)一個芝麻大的官??升嫿y(tǒng)在赤壁之戰(zhàn)前夕,詐降曹操之時,曹操卻重宴相待,封其大官,不以其貌丑而嫌之。極具領導風范――愛才!吾動之!
曹操不但是三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更是著名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就在我讀了他的《蒿里行》后,對他更加敬佩,“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這句詩,深深體現(xiàn)了曹操對遭受到戰(zhàn)亂的百姓的同情。愛民之心,吾動之!
記得我讀《三國演義》時,總希望曹操能贏,這樣一位德才兼?zhèn)?、任人唯才的人不贏,真是天理不容。但是他每次在戰(zhàn)場上遇見諸葛亮,總是大敗而歸。他雖然輸了,在他有生之年沒有完成統(tǒng)一中國的宏愿,但是他的千古風流卻讓我感動!
歷史早已過去,我們現(xiàn)在在追溯舊事,來看曹操之“奸”。曹操之“奸”并不令人憎惡,那是因為他的“奸”是豪杰之“奸”,并非小人之“奸”。古往今來有兩種人,一種人為現(xiàn)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種人為理想而生,死而后已。曹操就是后者,他的確實現(xiàn)了超時空的存在,在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走進蘇軾手抄報內(nèi)容篇七
文/孟鄰
12月,由河南省基礎教育教研室甘其勛先生主持的“中學語文素質(zhì)教育”總課題結(jié)題會在河南省實驗中學召開,我執(zhí)教的“蘇軾研究”公開課引起很大反響,獲得好評。與會代表都很贊賞學生語文素質(zhì)之高,特別是研究的深度和廣度,辯論的睿智和精彩。他們紛紛索要學生的論文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逼鋵?,我從高一就開展了專題閱讀。根據(jù)教材編排,開設了散文專題、小說專題、詩歌專題、戲劇專題,每個專題進行系統(tǒng)的閱讀指導和寫作訓練。例如,現(xiàn)代詩歌專題,我利用課前五分鐘“每日一詩”配樂朗誦和教室后面的“語文園地”,發(fā)動學生找好詩,讀好詩,寫好詩。學生對中國現(xiàn)代詩歌史上著名詩人的作品大多涉獵,還讀了拜倫、雪萊、普希金、惠特曼、泰戈爾、波德萊爾等外國詩人的作品。形成了評詩寫詩的高潮,錄制了幾十首高水平的配樂朗誦,編輯了兩本詩集,在《同學月刊》等刊物上發(fā)表了十幾篇詩作,可謂碩果累累。所以,在高三學完第五冊文學評論單元和第六冊唐詩宋詞單元之后,做蘇軾研究,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再上一個臺階,也是對高中三年語文學習水平的一個檢測。
下面談談我的做法:
1.確定選題確定選題首先要考慮選題的內(nèi)容和價值。在中國燦若群星的文化名人中,像蘇軾這樣在詩、詞、文、賦、書法、繪畫各體中都取得巔峰成就與宗師地位的文化巨人,確實少見。用林語堂的話說,是“鳳毛麟角式的人物”。他的博大精深,他的豐富多彩,他的艱難坷坎,足以引發(fā)各種各樣的論題。
其次要考慮教師的準備情況。教師必須有充分的準備,才能指導學生研究。在此之前,我在北師大攻讀教育碩士期間,曾選修中文系碩士生導師趙仁〖ht5”,7〗王〖kg-*4〗圭先生的《宋詞研究》,閱讀了大量關于蘇軾的研究論文和論著。可以說,對蘇軾比較熟悉。所以,在指導學生寫論文的過程中,比較游刃有余。
第三,要考慮學生實際。要了解學生平時對這個專題接觸的程度如何,學過什么內(nèi)容,聽過什么評論。中學語文課本所選蘇軾詩詞并不多,但生活中蘇軾是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如電視節(jié)目中有星期日的《熒屏詩壇》“走進蘇東坡”專題,澳門回歸大型文藝晚會蘇東坡的詞被朗誦和演唱,報紙上有著名女作家方方的話:“如果我生活在蘇軾的時代,我一定想方設法嫁給他?!笨梢姡K東坡是個影響極大、魅力四射的人物。現(xiàn)實創(chuàng)造了研究蘇東坡的很好的'氛圍。
2.占有材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搞研究,必須占有大量的材料。我用了8節(jié)課的時間分別介紹了蘇軾的生平和思想,蘇軾的詩、詞、文、賦、書、畫,有關蘇軾的軼事、傳說、評論,盡可能使學生對蘇軾有個全面的了解。但教師的講解畢竟代替不了學生自己的閱讀和感悟。張志公先生曾說對中學生的課外閱讀,一是要提供機會,二是要保證時間,三是要給予指導(《閱讀教學論集》);葉圣陶先生也說過要給予學生“版本指導、序目指導、參考書籍指導、閱讀方法指導、問題指導”(《閱讀教學論集》)。我除了指導學生看一些有特色的書籍和文章,如《蘇東坡傳》(林語堂著)、《浪跡東坡路》(史良昭著)、《放逐與回歸》(洪亮著)、《蘇東坡突圍》(余秋雨)、《詩人的執(zhí)著與超脫》(周國平)之外,主要是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如:蘇辛詞有什么不同,蘇柳詞有什么不同,蘇軾為什么屢屢遭貶……另外,指導學生到網(wǎng)上查資料,互相交流經(jīng)驗,學會怎樣找到有用的網(wǎng)址。學生欣喜地發(fā)現(xiàn),網(wǎng)上有用不完的資料。
3.篩選材料經(jīng)過一個階段的專題閱讀后,學生腦子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材料,是不是把所知道的材料都用在文章中呢?如有個同學想寫蘇詞豪放中的婉約,論文準備從蘇軾的身世寫起,寫到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及影響,然后論述他的豪放,再論述豪放中的婉約。經(jīng)過小組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應該把寫作重點放在“豪放中的婉約”上,可從《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定**莫聽穿林打葉聲》等詞中找到論據(jù)。
小組討論提綱是寫論文前的必要步驟,也是很有效的方法。通過討論,同學們?nèi)¢L補短,互通有無,思想逐漸明確和清晰,有的同學說像給論文洗了個清水澡,有的說像割去了贅肉,總之,使論文清爽健美多了。
4.形成論文在寫作論文的過程中,我主要強調(diào)了三點:一是行文的規(guī)范,所有引用的材料都必須標明出處,在文后注釋;二是符合邏輯,即論文的觀點要有強有力的論據(jù)的支撐,是經(jīng)過邏輯推理得出的,不能空發(fā)議論;三是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趨,更不能抄襲。例如,同是寫黃州時期的蘇東坡,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中的蘇東坡是個快樂智者,而余秋雨的《蘇東坡突圍》中蘇軾則是一個被文化群小誣陷、被小人牽著的大師。對于這些帶著個人感情色彩的材料,必須“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很多同學在完成論文后,感嘆地說是嘔心瀝血之作,可見,他們付出了比以前更多的努力。那么,是否影響高三的復習呢?甘老師曾當場采訪了兩位同學,那位因?qū)懡o蘇軾的長詩《歸去》而贏得一片喝彩的馮睿同學回答得很好:“也許我們在讀蘇軾時,少做了幾道練習題,但所讀的古書對文言文閱讀有利,所汲取的文學文化知識對寫作文有益,所學會的研究方法對將來的學習和工作有更深遠的意義?!?/p>
實踐證明,學生對這種不僅以獲取知識為目的,而且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是有極大的興趣的,而且是有能力的。通過研究性學習,他們品嘗到了科學研究的苦澀和甘甜。所以,研究性學習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發(fā)揮主體創(chuàng)造性,而且能磨煉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增強與人合作的信心和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和整體綜合素質(zhì)是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的。
走進蘇軾手抄報內(nèi)容篇八
大唐,千年前盛世,那里有夜夜笙歌的華清池,美輪美奐的大明宮,萬國拜含元的含元殿。
武則天,她是兩代皇帝的妃子,兩代皇帝的母親,更是一名皇帝。她所站的地方是世間最高點,她的悲傷喜怒,讓每個人感到恐懼,她是如何走向御座,制服對手,這似乎是個難解的迷。
武則天年幼時,國師袁天罡曾給武氏一家看相,見到男裝武則天便說:“此郎君子神色爽徹必若是女,實不可窺測,后當為天下之主矣”武氏這時已是高齡,但膝下無子(在古代算是斷后),更把希望寄托于武則天身上,對武則天極為溺愛,這樣養(yǎng)成了武則天強勢,驕橫跋扈,喜愛權(quán)利的性格,武則天14歲時被召進宮封為才人,武則天的母親深知皇宮人心險惡,想著女兒要在那里受罪,臨走時哀痛欲絕,相反武則天當很鎮(zhèn)定自若說了句;:“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辈湃嗽趯m中地位并不高,屬于中下,后來太宗死了,多數(shù)都去感業(yè)寺出家。當時武則天也在其內(nèi),但她豈愿當個小尼姑,便于高宗李治(當時皇帝)暗渡陳倉,這也是為什么李治常來感業(yè)寺,武則天為何能回宮的重要原因。
武則天再次進宮,被封為昭儀,賜號宸妃,與蕭淑妃,王皇后爭寵,武昭儀用自己的機智,在這場戰(zhàn)斗中脫穎而出,王皇后被廢,自己被封為皇后。內(nèi)宮大權(quán)落入武則天手中。
武皇后利用高宗對自己喜愛,和自己的“通文史,多權(quán)謀”積極參加政務當中。之后五年,她逼得長孫無忌上吊自縊,在朝中掃除長孫無忌的支持者,使自己的權(quán)利進一步擴大。
顯慶五年,高宗失明。朝中大權(quán)盡數(shù)落入武則天手中,也使武則天由幕后走向幕前。這時的高宗什么權(quán)利,虛同擺設。
武則皇后也為皇帝寶位做了犧牲和準備。當時,高宗想讓李弘當太子,武后不顧母子之情,殺了李弘。后來武后扶植李顯、李旦,這兩人全都昏庸無能,僅是傀儡。
再后來李貞,李沖反武中,武后無留情面,皆殺之,恐怖連殺,酷刑濫用,展現(xiàn)武后殘忍一面,也為后來稱帝奠定堅實基礎。
走進蘇軾手抄報內(nèi)容篇九
“三光日月筆,四詩風雅頌。”當浩瀚的史卷以磅礴的威勢向我展開,那些閃動的文字描繪了他最真實的內(nèi)心。
他將至情洋溢成筆下的色彩,將真我編織成奔騰的旋律,將誠摯揮灑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一生演繹著不朽與傳奇。
痛徹心扉的'苦難,刻骨銘心的思念,在如水般流淌,流向心靈的深處。一位至情的文人,沒有“好男兒志在四方”的豪言,沒有“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壯語。在那飛揚的筆中,他將淡淡的哀愁,淺淺的相思訴說著。
他用飄逸瀟灑的語言去書寫最真實、最智慧的文章。蘇軾用他的一句句詩詞、一篇篇文章向你證明:人生的苦澀、失落可以用沖天的豪氣去稀釋,苦難會在遼闊的山河、博大的胸懷前黯然失色,“酒酣胸膽尚張開,鬢微霜,又何妨?”他把豪邁鋪灑,讓豁達成為生命的血脈,似酒般干凜爽快?!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他把快樂宣揚,把被貶的痛苦蒸發(fā)為理想的思索,不讓自己迷失在名利場中?!案∮斡谔斓刂校爬擞谛魏⊥?,”他將自己對生命的卑微與崇高的思考一點點訴說,他把自己大徹大悟后的思想,向千年古風傳達。
蘇軾,不需要華麗的語言,不需要絢爛的裝飾,他的名字本身就閃著熠熠光彩。這個在中華大地上響徹了幾百年的名字,那份足以讓每一個文人汗顏的性情。
轉(zhuǎn)中永遠都是炫目多彩、熠熠閃光!
走進蘇軾的心靈深處,體會蘇軾最真實的內(nèi)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