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教案篇一
1.認識“搓、葵”等7個生字。
2.了解用空行標示長文章各部分的方法,為每個部分列出小標題,把握主要內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內容和同學交流。
3.運用邊讀邊想、前后聯(lián)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學習閱讀長文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粡垐D片,一起來欣賞一下吧。(出示課文插圖)
2.在這張圖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分享)
3.這張圖片的主人公叫青銅,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解決字詞。
1.提出讀書要求:嘗試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查閱字典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雪屑”——“屑”的讀音。
教師出示生字新詞,全班齊讀,讀中鞏固掌握。
三、整體感知。
1.簡介作者:先讓學生介紹自己對作者的認知,教師再補充。
2.你能用簡短的語言為每部分擬寫小標題嗎?
第一部分:青銅一家做了一百零一雙鞋
第二部分:青銅冒雪去賣鞋
第三部分:青銅賣鞋給城里人
第四部分:青銅準備賣掉自己的鞋
3.結合小標題,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品讀文本。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教案篇二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5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lián)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受到自然美德的熏陶。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描繪錢塘江大潮景象的語句并想象。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自學教材2-5頁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能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自學生字詞語,給生字注音組詞,查工具書了解詞語意思。。
3、嘗試完成第4頁的研討與練習二、三題。
4、搜集反映錢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圖片。
二、檢查反饋:
(一)預習評價:
(二)存在問題:
三、課堂展示:
(一)自主學習展示:
1、板書:觀潮
a、題目中,出現(xiàn)了一個“觀”字,課文中,還出現(xiàn)了一個“觀”字,翻開書,小聲讀一讀,找一找。(板書:天下奇觀)
b、比較:“觀潮”的“觀”字和“天下奇觀”的“觀”字的意思一樣嗎?在理解了“觀”字意思的基礎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觀”。
c、小結: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樣的,讀書的時候,要一邊讀,一邊想,這樣才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2、出示詞卡,朗讀詞語。
(寬闊、籠罩、薄霧、若隱若現(xiàn)、昂首東望、風平浪靜、水天相接、沸騰、橫貫江面、齊頭并進、奔騰、漫天卷地、依舊、恢復)
3、指導書寫“貫”。
(二)合作探究展示:
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3、指導朗讀:(1)要突出錢塘江大潮的歷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麗而罕見的景象。
4、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分三大組朗讀課文,教師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通過讀課文,引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初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和奇麗。
四、回顧反思:
(一)知識梳理:
(二)學習評價:
五、當堂檢測:練習冊第1頁1、2題
六、布置作業(yè):
1、課堂作業(yè):抄寫詞語
2、預習作業(yè):內容詳見下節(jié)“課前預習”。
七、板書設計:
1、觀潮
寬闊、籠罩、薄霧、若隱若現(xiàn)、昂首東望、風平浪靜、水天相接、
沸騰、橫貫江面、齊頭并進、奔騰、漫天卷地、依舊、恢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作者一開篇,就點出了對錢塘江大潮的評價。作者是怎樣說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描繪這“天下奇觀”的?
二、課堂展示:
(一)自主學習展示:
1、大潮到來之前,錢塘江是怎樣一番景象?讀一讀,描寫大潮到來前錢塘江景色的句子。
2.、品味“橫臥”。
a、這兩句話中哪個詞語用得好?好在哪?
c、作者說,錢塘江橫臥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么呢?(一動不動,沒有動靜。)與后面哪個詞語是呼應的?(平靜。)
3、作者在潮來前還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們什么特點?
a、理解“屹立”,來了解“古塔、中山亭、觀潮臺”的特點:高聳,穩(wěn)固
b、小山:若隱若現(xiàn)
4、鎮(zhèn)海古塔、中山亭、觀潮臺是多么的高聳,多么的穩(wěn)固,它們屹立在寬闊的錢塘江江邊,遠處還有幾座小山。你覺得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朦朧、美麗、和諧、壯觀……)
(二)合作探究展示:
自讀課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寫精彩的句子。
1、哪部分內容最讓你感受到大潮最雄偉、最壯觀?
2、你來讀一讀三、四自然段,把你認為描寫得精彩的句子用括號標注出來,再多讀幾遍,努力讀得精彩一些。
3、指名朗讀學生認為寫得精彩的句子。
指導朗讀:
a、什么樣的響聲呢?隆隆的響聲,把這種聲勢讀出來。
這響聲響亮嗎?(不響亮。)為什么——好像悶雷滾動。哪個字突出了響聲不響亮?
b、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說這話的人會是怎樣一番心情?讀出人們內心中的驚喜。
c、看到白線后,人群又沸騰了,人群怎樣沸騰?咱們演一演,怎么樣?
沸騰了,剛才的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語形容,那就是——人聲鼎沸。
一個人讀,顯然讀不出人聲鼎沸的感覺,得大家一起讀。
e、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讀出你內心中的激動。
f、多么壯觀啊!讀出大潮這澎湃之美來。
g、誰來讀,讓大地顫動起來。
4、聽讀段落,感悟作者的表達順序。
b、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大潮到來時的景象嗎?
(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著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描寫潮水的變化。)
5、自讀三、四自然段,感受“變化”。
(1)潮聲(越來越大):隆隆——越來越響——如同山崩地裂
(2)潮頭(越來越高):白線——水墻——白色戰(zhàn)馬
(3)潮勢(越來越猛):逐漸拉長、變粗——翻滾——浩浩蕩蕩
b、作者把潮聲、潮頭、潮勢三方面內容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寫,讓我們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啊!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教案篇三
《繁星》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描寫了巴金先生在三個不同時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觀看星天時的深切感受,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因此,可以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文章語言清新明快、形象生動的特點。尤其是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讓讀者仿佛進入一個夢幻境界的寫作特色,讓學生在分析揣摩中對海上夜的寧靜和柔美產生鮮明深刻的感受。
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美麗的星空和作者巴金及作品等來填補學生的知識空白。利用表格理清文章的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的生字。
2.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知道文章是按時間和地點的順序描寫了三次星空。
3.學習并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來寫景狀物,抒發(fā)觀賞景物時的感受。
過程與方法
1.體會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描寫。
2.誦讀課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實景產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由景物引發(fā)的聯(lián)想和不同感受。
難點
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恰當?shù)乇磉_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巴金的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星星是夜晚的精靈,在無邊的夜空,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你愛看天上的繁星嗎?當你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空時,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文壇巨匠巴金爺爺對繁星的觀察和感受。
2.(多媒體出示巴金簡介)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多媒體出示)
2.查字典理解詞語。(多媒體出示詞語)
搖搖欲墜:形容非常危險,就要掉下來或垮下來。
半明半昧:一會兒明亮,一會兒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東西)。
3.分小節(jié)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1.默讀課文,完成表格。(多媒體出示)
2。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多媒體出示)
(1)在__________(時間),__________(地點),我看著________________,感覺到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地點),__________(地點),我看著______________,感覺到________________。
(3)在__________(時間),__________(地點),我看著________________,感覺到________________。
3.為什么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會不同?
(明確: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不同,是因為隨著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細微了。)
第一次:“從前在家鄉(xiāng)七八月的夜晚……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表達了思念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們的肉眼里……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表達了對生活充滿光明、希望之感。
第三次:“我望著那許多……現(xiàn)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寫出了海上望星的無比舒心、安詳和陶醉的感受,以及與星空的知心之情。
4.看著滿天的繁星,“我”獲得了怎樣的樂趣?根據(jù)句式練習說話。
(多媒體出示)看著滿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部分精彩語句在第3自然段,再讀第3自然段,回味、感悟、交流)
擬人句: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
6.讀下面的句子,用加點的詞語照樣子寫句子。(多媒體出示)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
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四、小結課文,復習詞語
1.請寫出幾個描寫星空的詞語。
例:星群密布
()()()
2.復習詞語。
納涼星群密布靜寂半明半昧搖搖欲墜夢幻
五、總結仿寫,拓展作業(yè)
1.仿寫。
在作者的筆下,繁星點點,勝似仙境,美妙無比。本文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為本文有對星空真實的描繪,也有作者自己豐富的聯(lián)想,這種寫法就叫作虛實結合。模仿課文的寫法,按照句式也寫一段這樣的話。
(多媒體出示句式)
我望著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見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聽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覺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尋找虛寫景物的句子。
(2)學生找出這些句子后進行賞析,并按要求寫作。
(3)大組交流匯報自己所寫的句子。
2.拓展。
(1)將自己看繁星的經歷寫成一段話。
(2)畫一幅星空圖,并寫上幾句話。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主要內容是巴金描寫三次看星星的經歷,作者著重地描寫了第三次在海上看星星的過程,文章語言非常的優(yōu)美。多角度的寫景,在這一部分上,我覺得我處理的是理性有余,感性不足。這樣的一種美景,我認為只有把氣氛用自己的語言渲染的到位,讓學生充分地去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散文的美。這樣讓學生感受到散文語言的美,才能達到這節(jié)課的最終目標與良好效果。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教案篇四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想想要有科學依據(jù),合理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2、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價值及依據(jù)。
3、學會生字新詞,并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了解琥珀的'形成、價值及依據(jù),懂的想象要科學合理,培養(yǎng)想象了。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20課《琥珀》,誰能讀課題。
指名讀,齊讀課題。
師: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琥珀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
生:我想知道琥珀是怎樣形成的?
生:琥珀到底有什么用?
師: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共同學習課文。
要求:
1、自學,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如果有不懂的詞語或句子可以問同桌或老師。
2、檢查自學情況。
(1)誰想讀出下列詞語:
琥珀松脂拂拭前俯后仰淹沒澎湃粘稠。
(2)生說出自己理解的詞語。
(3)還有那些不懂的詞可以提出來。
3、檢查讀書情況
思考: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那些內容?
指名讀文
生說課文講了那些內容
4、作業(yè):抄寫生字詞
1、過渡:世界真奇妙,竟有如此巧的事情,兩只活蹦亂跳的小動物,會被一滴松脂同時報在里面,它們到底是怎樣被包在里面的,又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進一步學習理解課文。
2、交流
師:除了上節(jié)課即課后的問題,你還想知道什么?
生:作者想象了琥珀的形成過程,我想知道形成琥珀需要那些條件?
3、熟讀課文
(1)、摸讀課文,劃出重點詞句,找出形成琥珀所需的條件。
(2)、同桌間互相交流,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匯報
生:我認為琥珀的形成必須有太陽、老松樹、蒼蠅和蜘蛛。
師:讀出有關語句并進行分析。
生:那里長著許多高大的松樹,太陽照得火熱,可以聞到一股松脂的香味因為松脂只有在太陽光強烈時,才會變軟,才會滴下來,為后面地下來包住兩只小動物做了鋪墊。
生:小蒼蠅停在了一棵大松樹上,他正用腿來撣翅膀,沒有注意蜘蛛,也沒有看到要滴下來的松脂。
生:本來蜘蛛想把蒼蠅當一頓美餐,沒想到松樹上滴下松脂。
生:我認為“剛好”一詞用得比較恰當,因為必須在蜘蛛要靠進蒼蠅而還沒有靠近的一瞬間,松脂才滴下來,正好把他們兩個包住,松枝早點、晚點滴都不行。
師:同學們分析得都不錯,那么松脂包住了蒼蠅和蜘蛛就成了琥珀嗎?
生:不是的,通過讀書,我知道琥珀的形成需要經過很長很長的年代,甚至上萬年。
師:請讀一讀書中語句。
生:我還知道琥珀的形成還經過了地殼的變化,經過了很長的時間,被埋在地下形成了化石,這也是琥珀形成的條件。
4、繼續(xù)讀課文,進行討論,共同交流。
5、分角色讀這一部分內容。
師:那么這塊琥珀到底有什么價值呢?你們想知道嗎?趕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最后一自然段。
生:從這塊琥珀可以推測發(fā)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還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
生:我還知道遠古時代,蜘蛛就吃蒼蠅。
1、學習這篇課文,你們有哪些收獲?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也可以采取課下進一步搜集資料進行探究的方式來解決。探究式學習是對本課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他們的知識面,還能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和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鹽”等12個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潮”等13個字和“奇觀”等15個詞語,并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3.了解課文內容,梳理課文條理,了解課文 “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能說出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把握內容要點。
4.讀古詩《浪淘沙》,能在課文中找出與詩歌內容相關的句子。
5.能找出具體描寫“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景象的句子,通過感情朗讀,想象“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畫面,能用自己的話和課文的語句說說想象到的畫面,選擇印象最深的與同學交流,了解抓特點寫具體的寫法,感受體會錢塘潮的壯觀奇特。
重點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3、4、5。
難點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5。
教學準備:
教師:“鹽”等12個會認讀的字的字卡,教學ppt。
學生:每人一套“鹽”等12個會認讀字字卡。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過程:(注:1.教學過程中的“反饋指導”指的是采用班級的組織形式進行交流匯報,以獲取學生學習結果以及思維過程,相機進行指導達標。2.學生答案,注意指導符合語法規(guī)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設計中不再說明。)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釋題,明確課文主要教學目標。
(一)閱讀單元導讀,明確單元主要教學目標。
1.出示任務:默讀單元導讀的兩段話,借助背景圖,想一想,這個單元學習的是關于什么內容的課文?這個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有哪些?分別用不同的符號標示出來。
2.反饋指導。(ppt出示單元導讀)
預設:
這個單元學習的課文都是表現(xiàn)自然之美的課文。
這個單元的主要學習目標有兩個: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向同學推薦一個好地方,寫清楚推薦理由。
3.小結:對了。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表現(xiàn)自然之美的課文,這些課文寫到自然的現(xiàn)象、景象,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不一樣的美。學習這些課文,要一邊讀描寫的句段以便在腦海中展開想象,形成具體形象的表象,并把想象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在這個基礎上,通過感情朗讀品味這些描寫表現(xiàn)出的意境,從而感受大自然的美。習作訓練是“推薦一個好地方”,要把“好”,即推薦的理由寫清楚,讓同學有去游玩的興趣。
(二)導入,釋題,明確課文主要教學目標。
板書課題:1 觀潮
2. 齊讀課題。
3.釋題。
提問:同學們,誰能說說題目“觀潮”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預設:“觀潮”是觀看潮水(或大潮)的意思)。根據(jù)題目,我們可以知道課文要表現(xiàn)的是哪種自然現(xiàn)象的美呢?(指名回答。預設:根據(jù)題目,我們可以知道課文要表現(xiàn)的是潮水(或大潮)這種自然現(xiàn)象的美。)
4. 明確主要教學目標。
二、指導預習,粗知課文大意。
(一)指導預習。
1. 出示預習任務。
(1)輕聲朗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字,拼讀一下字上的音節(jié),看看自己能不能將課文朗讀下來。
(2)讀完課文后,把會認讀的字詞圈畫出來,借助拼音,把生字詞讀準。
(3)思考以下問題:課文寫了誰觀潮?什么時候,在哪里觀潮?觀的是什么潮?然后用一兩句話說說課文的大意。
2.反饋指導。
(1)ppt出示會認讀的生字詞(注音)。通過個別指名檢查等方法,指導讀準生字讀音。
(2)說說哪個生字容易讀錯,指導讀準音難字。預設:“昂”“鼎”“崩”“震”“霎”。
(3)ppt出示會寫字中已經會認讀的字詞“觀潮、據(jù)說、大堤、寬闊、盼望、滾動、頓時、逐漸、一堵、猶如”,復習認讀。
提示:會寫的字詞中紅色的字,學習完課文,就要求正確書寫。
3.導語:我們學習了課文會認讀的字,復習了會寫的字中已經會認讀的字,下面我們繼續(xù)預習課文。
出示任務:朗讀課文,注意做到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注意做到標點符號的正確停頓和句子中間的正確停頓。繼續(xù)思考預習任務3。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預習任務3。
4.反饋指導。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評議是否讀準、讀通順,聽的同時繼續(xù)思考預習任務3。
(二)反饋預習任務3,粗知課文大意。
1.反饋指導預習任務3。(采用理解中讀,讀中理解的策略進行。)
預設:
問題1:課文寫了我們觀潮。
問題2:農歷八月十八這天,在海寧市鹽官鎮(zhèn)海塘大堤上觀潮。
問題3:觀的是錢塘江大潮。
課文大意:課文寫了農歷八月十八這天,我們在海寧市鹽官鎮(zhèn)海塘大堤上觀錢塘江大潮。
2.小結:對了,課文講了農歷八月十八這天,我們在海寧市鹽官鎮(zhèn)海塘大堤上觀錢塘江大潮這么一件事情。同學們做的真好。接下來,我們要繼續(xù)學習,通過梳理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看看“我們”觀看到的是什么樣美的錢塘江大潮。
三、梳理課文條理,了解課文內容,揣摩寫錢塘江大潮的順序。
(一)梳理課文條理,了解課文內容。
1.出示任務: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里寫到哪里是具體寫“我們”觀潮的,做上記號。
個體操作。
2.反饋指導。
預設:課文從“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到結尾是具體寫“我們”觀潮的。
3.導語:那么,課文的第1自然段就是一個部分了。這個部分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4.反饋指導。
預設:
奇觀:奇特難見到的事物或景象;天下奇觀:世界上奇特難見到的事物或景象。
作用:(1)總括了錢塘江大潮的特點;(2)點明“我們”所觀的潮是錢塘江大潮,同時說明吸引“我們”觀潮的原因。(板書:天下奇觀)
出示任務:默讀具體寫“我們”觀潮的課文部分,想一想,這個部分的內容具體寫了哪三個主要意思,用“‖”把它劃分為三個部分,并概括出它們的主要意思。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6.反饋指導。(采用讀中匯報、匯報中讀的策略進行。)
預設:
部分1:第2自然段。主要意思:農歷八月十八一早,我們來到海塘大堤觀潮。那時江面很平靜。(板書:江面平靜)
部分2:第3、4自然段。主要意思:一點左右,兩丈多高的潮頭隨著山崩地裂的聲響飛奔而來。(板書:兩丈多高 山崩地裂)
部分3:第5自然段。主要意思:潮頭過后,江水漲了兩丈來高。(板書:兩丈來高)
(二)揣摩寫錢塘江大潮的順序。
出示任務:借助板書,同桌討論一下,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2.反饋指導。
預設:
課文先寫“潮來前”,接著寫“潮來時”,最后寫“潮過后”,課文是按照時間推移的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3.小結:課文是按照時間推移的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潮來前,江面很平靜;潮來時,江面洶涌澎拜;潮過后,江面漲了兩丈多高。作者寫錢塘江大潮,具體寫了什么內容,展示了錢塘江大潮的什么來說明它是天下奇觀呢?我們繼續(xù)學習。
四、了解《浪淘沙》意思。
(一)自學質疑。
1.導語:錢塘江大潮天下之奇觀,早就吸引了古代的文人墨客紛紛前往觀賞,不少詩人還為之寫詩賦詞,其中,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浪淘沙其七》,就用了28個字的一首七絕,描繪了錢塘江大潮潮漲潮落的壯美景象。我們一起來學學這首詩,好嗎?打開課本第4頁。
出示任務:借助拼音朗讀詩歌《浪淘沙》;結合生活和課文,想一想每個詩句的意思,有不理解的詞語在下面做個記號,然后問同學或老師解決。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1)檢查朗讀,以通順流利為標準評價指導。
(2)質疑。
先匯報同桌互助解決的詞語,再提出還沒能解決的詞語。
預設:
吼地:驚天吼地;觸:撞擊;須臾:一會兒,很快的意思;海門:江海匯合之處。
(二)說說詩句意思。
1.導語:弄懂了詩句中詞語的意思,那么,詩句的意思能說說嗎?
出示任務:朗讀《浪淘沙》,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預設:
八月的錢塘江大潮濤聲就像是山崩地裂、驚天吼地那樣傳來,數(shù)丈高的潮頭撞擊岸邊的山石又倒回(與涌來的浪頭相撞)。
很快的,大潮退會江海匯合之處,重歸大海,而在江岸邊,大潮卷起的座座沙堆就像潔白的雪堆。
3.小結:我們通過讀懂詩句的意思,也就了解了詩的內容。詩人劉禹錫僅用了28個字,就向我們呈現(xiàn)了錢塘江大潮潮漲潮落的壯美景象。那么,我們的課文中有哪些句子是與詩的內容相關的呢?我們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五、小結:(學習狀況和知識能力點)
板書設計:
1 觀 潮
一、天下奇觀
(潮來前) 二、江面平靜
(潮來時) 三、兩丈多高 山崩地裂
(潮過后) 四、兩丈來高
第二課時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教案篇六
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從前在家鄉(xiāng)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納涼的時候,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門,每晚我打開后門,便看見一個靜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園,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藍天。星光在我們的肉眼里雖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那時候我正在讀一些關于天文學的書,也認得一些星星,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談話一樣。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對,我把它們認得很熟了。我躺在艙面上,仰望天空。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shù)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是搖搖欲墜呢!
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shù)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這時我忘記了一切。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xiàn)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
有一夜,那個在哥倫波上船的英國人指給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著:那四顆明亮的星是頭,下面的.幾顆是身子,這幾顆是手,那幾顆是腿和腳,還有三顆星算是腰帶。經他這一番指點,我果然看清楚了那個天上的巨人???,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繁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的生字。
2.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知道文章是按時間和地點的順序描寫了三次星空。
3.學習并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來寫景狀物,抒發(fā)觀賞景物時的感受。
【過程與方法】
1.體會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描寫。
2.誦讀課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實景產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由景物引發(fā)的聯(lián)想和不同感受。
難點
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恰當?shù)乇磉_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巴金的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星星是夜晚的精靈,在無邊的夜空,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你愛看天上的繁星嗎?當你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空時,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文壇巨匠巴金爺爺對繁星的觀察和感受。
2.(多媒體出示巴金簡介)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多媒體出示)
2.查字典理解詞語。(多媒體出示詞語)
搖搖欲墜:形容非常危險,就要掉下來或垮下來。
半明半昧:一會兒明亮,一會兒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東西)。
3.分小節(jié)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1.默讀課文,完成表格。(多媒體出示)
2.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多媒體出示)
(1)在__________(時間),__________(地點),我看著________________,感覺到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地點),__________(地點),我看著______________,感覺到________________。
(3)在__________(時間),__________(地點),我看著________________,感覺到________________。
3.為什么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會不同?
(明確: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不同,是因為隨著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細微了。)
第一次:“從前在家鄉(xiāng)七八月的夜晚……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表達了思念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們的肉眼里……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表達了對生活充滿光明、希望之感。
第三次:“我望著那許多……現(xiàn)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寫出了海上望星的無比舒心、安詳和陶醉的感受,以及與星空的知心之情。
4.看著滿天的繁星,“我”獲得了怎樣的樂趣?根據(jù)句式練習說話。
(多媒體出示)看著滿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部分精彩語句在第3自然段,再讀第3自然段,回味、感悟、交流)
擬人句: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
6.讀下面的句子,用加點的詞語照樣子寫句子。(多媒體出示)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
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四、小結課文,復習詞語
1.請寫出幾個描寫星空的詞語。
例:星群密布
()()()
2.復習詞語。
納涼星群密布靜寂半明半昧搖搖欲墜夢幻
五、總結仿寫,拓展作業(yè)
1.仿寫。
在作者的筆下,繁星點點,勝似仙境,美妙無比。本文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為本文有對星空真實的描繪,也有作者自己豐富的聯(lián)想,這種寫法就叫作虛實結合。模仿課文的寫法,按照句式也寫一段這樣的話。
(多媒體出示句式)
我望著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見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聽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覺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尋找虛寫景物的句子。
(2)學生找出這些句子后進行賞析,并按要求寫作。
(3)大組交流匯報自己所寫的句子。
2.拓展。
(1)將自己看繁星的經歷寫成一段話。
(2)畫一幅星空圖,并寫上幾句話。
《繁星》教學反思
《繁星》是巴金先生寫的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描寫了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同時引發(fā)起我們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1.教學效果(思效)。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充分地將課堂還給學生,我感覺這是本節(jié)課最成功的的地方。
課前我只是跟學生簡單地介紹了一下作者巴金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然后以“美”作為線索讓學生自由地品讀文本,在朗讀中找出文中覺得最美的句子,并說出自已的理由。學生對哪兒感興趣就讀哪兒品味哪兒,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當他們被文中的美景深深陶醉時,我進行了及時的拓展,引導學生去欣賞文本之外的詩歌,拓寬他們的視野,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來體會星空的美妙。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謂“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學生所學最終都將應用于自身學習和生活。學習完課文,讓他們用文字描繪出自已眼中或心目中的星空,進行課堂小練筆。當孩子們朗讀自已所寫的小練筆時,我很為那些生動、有趣、唯美的語言感到贊嘆,當教師把時間和自由還給學生時,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心中擁有著最美的世界。
本節(jié)課也有明顯不足:由于課堂時間預設不足,導致小練筆時間不夠,有部分學生沒有完成,留下一定遺憾。另外,課文品讀也不是很到位。
2.教學收獲(思得)。
(1)多媒體的恰當運用,讓教學效果更好。上課一開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星空,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新奇夢幻的世界。接著,借助媒體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簡介及作品等,使學生對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2)引領學生品味語言,重視朗讀。本文的語言非常優(yōu)美,所以,找到“美”、讀出“美”、品味“美”就成了本課朗讀的主線:讓學生找出文中覺得優(yōu)美的句子,試著讀出感情。同時揣摩語言并說一說:你找到的這句話美在何處?又是通過什么來表達美的?這樣進行比較閱讀,找出文中運用這些修辭的語句,認識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作用,體會到這些修辭手法很好地體現(xiàn)了作者的感情。以讀代講的形式,不需要理解分析。
(3)學會積累,學會運用。模仿課文虛實結合的寫法,按照課文句式寫一段面對夜空產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當堂達到學以致用。
3.不足之處(思失)。
《繁星》這篇課文的語言非常優(yōu)美,多角度的寫景,是一篇非常好的范文,但是遺憾的是:我個人感覺沒有“用”好:
(1)這樣的課文應該讓學生充分地去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讓學生感受到散文語言的美,才有感染力??上У氖牵以谡n堂處理上有點過于理性分析,感性不足。
(2)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煉,感染力不夠強,沒有更快更深入地帶領孩子走進文本。
4.改進措施(思改)。
最應該改進的還是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應該留足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比如,提問時,要注意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時間,不要急于給學生“要答案”,關注學生能力的鍛煉、等待學生的成長。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教案篇七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蘆花、祈求、編織、遺憾”等詞語。
3. 借助文字想象畫面,充分感受青銅的吃苦耐勞,以及全家人對葵花的疼愛。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本課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蘆花、祈求、編織、遺憾”等詞語。
2.借助文字想象畫面,充分感受青銅的吃苦耐勞,以及全家人對葵花的疼愛。
自主合作,討論探究
多媒體課件等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曹文軒嗎?說說你的.認識(預設:看過他寫的小說,草房子······)嗯,同學們對這個作家都有一定的了解。他還寫過一篇感人的文章《青銅葵花》,誰看過?來說一說。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看看青銅和葵花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樣感人的故事吧。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讀要求:
(1)大聲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圈出標注不理解的詞。
(2)小組朗讀互相糾正、交流詞語的含義。
(3)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眼中的青銅是什么樣子的。
(4)課文圍繞蘆花鞋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輔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出示生字促成的詞。采用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等方式進行朗讀。
(2)朗讀中,重點指導“蘆花、祈求、編織、遺憾”等詞語的讀音。
(3)課文寫了編織蘆花鞋、賣蘆花鞋、買鞋、送鞋等方面的內容。
(4)說說你最喜歡那部分內容,簡介原因。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課文哪部分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標注。
1. 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句子,并作簡單的批注。
2.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輔導。
3. 小組交流,取長補短
4. 全班交流,引導提升。
預設一:編蘆花鞋。這里出產一種······青銅也應該有一雙新的蘆花鞋。
*出示蘆花以及蘆花鞋的圖片,感受青銅一家的心靈手巧。
*蘆花鞋是青銅一家一筆重要的收入,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編織蘆花鞋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有什么樣的想法?
*從句子“青銅一家······蘆花鞋的編織上”,你看出了什么?
*指導朗讀,感受蘆花鞋的美麗、暖和,以及一家人的重視。
預設二:下大學,堅持賣鞋。接下來的日子······一時竟有點反應不過來。
*你能看出青銅怎樣的品質?
*這樣的雪,街上是怎樣的情景?
*你能從哪些詞語中發(fā)現(xiàn)這雪特別的大?
*你有置身大雪中的經歷嗎?有怎樣的感受?青銅又是怎么做的?
*從哪里你看出這蘆花鞋非常精美?(預設:路人對話中,能看出青銅一家手藝高)
預設三:送蘆花鞋。天晴了······濺起了一蓬蓬雪屑······
*邊讀邊想象畫面,青銅為什么脫掉了腳上的鞋?
*面對刺骨的寒冷,青銅又是怎么做的?青銅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出示視頻,感受寒冷,體會青銅的美好品質。
5. 采用范讀、齊讀等形式進行朗讀,走進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
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蘆花鞋》這篇課文,知道了賣蘆花鞋是青銅一家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全家都非常重視。青銅為了賣鞋,在大雪天出門,甚至為了不讓顧客失望,脫掉腳上的鞋。青銅給大家留下了不同的印象,他乖巧、懂事、能吃苦、有擔當,希望同學們像青銅學習。做力所能及的事,減輕父母的負擔。
五.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課后有興趣看全版《青銅葵花》
六.板書
蘆花鞋
織鞋,賣鞋,買鞋,送鞋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教案篇八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蘆花、祈求、編織、遺憾”等詞語。
3.借助文字想象畫面,充分感受青銅的吃苦耐勞,以及全家人對葵花的疼愛。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本課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蘆花、祈求、編織、遺憾”等詞語。
2.借助文字想象畫面,充分感受青銅的吃苦耐勞,以及全家人對葵花的疼愛。
自主合作,討論探究
多媒體課件等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曹文軒嗎?說說你的.認識(預設:看過他寫的小說,草房子······)嗯,同學們對這個作家都有一定的了解。他還寫過一篇感人的文章《青銅葵花》,誰看過?來說一說。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看看青銅和葵花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樣感人的故事吧。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讀要求:
(1)大聲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圈出標注不理解的詞。
(2)小組朗讀互相糾正、交流詞語的含義。
(3)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眼中的青銅是什么樣子的。
(4)課文圍繞蘆花鞋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輔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出示生字促成的詞。采用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等方式進行朗讀。
(2)朗讀中,重點指導“蘆花、祈求、編織、遺憾”等詞語的讀音。
(3)課文寫了編織蘆花鞋、賣蘆花鞋、買鞋、送鞋等方面的內容。
(4)說說你最喜歡那部分內容,簡介原因。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課文哪部分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標注。
1.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句子,并作簡單的批注。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輔導。
3.小組交流,取長補短
4.全班交流,引導提升。
預設一:編蘆花鞋。這里出產一種······青銅也應該有一雙新的蘆花鞋。
*出示蘆花以及蘆花鞋的圖片,感受青銅一家的心靈手巧。
*蘆花鞋是青銅一家一筆重要的收入,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編織蘆花鞋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有什么樣的想法?
*從句子“青銅一家······蘆花鞋的編織上”,你看出了什么?
*指導朗讀,感受蘆花鞋的美麗、暖和,以及一家人的重視。
預設二:下大學,堅持賣鞋。接下來的日子······一時竟有點反應不過來。
*你能看出青銅怎樣的品質?
*這樣的雪,街上是怎樣的情景?
*你能從哪些詞語中發(fā)現(xiàn)這雪特別的大?
*你有置身大雪中的經歷嗎?有怎樣的感受?青銅又是怎么做的?
*從哪里你看出這蘆花鞋非常精美?(預設:路人對話中,能看出青銅一家手藝高)
預設三:送蘆花鞋。天晴了······濺起了一蓬蓬雪屑······
*邊讀邊想象畫面,青銅為什么脫掉了腳上的鞋?
*面對刺骨的寒冷,青銅又是怎么做的?青銅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出示視頻,感受寒冷,體會青銅的美好品質。
5.采用范讀、齊讀等形式進行朗讀,走進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
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蘆花鞋》這篇課文,知道了賣蘆花鞋是青銅一家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全家都非常重視。青銅為了賣鞋,在大雪天出門,甚至為了不讓顧客失望,脫掉腳上的鞋。青銅給大家留下了不同的印象,他乖巧、懂事、能吃苦、有擔當,希望同學們像青銅學習。做力所能及的事,減輕父母的負擔。
五.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課后有興趣看全版《青銅葵花》
六.板書
蘆花鞋
織鞋,賣鞋,買鞋,送鞋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教案篇九
文章哪些地方讓你感受最深?選擇一處摘抄下來,再談談自己的體會。
1.“但青銅卻堅持著今天一定要去鎮(zhèn)上。他對奶奶他們說:‘今天天冷,更會有人買鞋的?!?/p>
從“堅持”二字可以看出青銅脾氣倔強,再聯(lián)系句子來看,又能從中體會到他為了家人而堅持在冰天雪地里賣蘆花鞋的執(zhí)著、堅強的品質。
2.“他的赤腳踏過積雪時,濺起了一蓬蓬雪屑……”
說明青銅的堅強,讓人覺得他是一個非常善良、很為家里人著想的孩子。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列小標題的方法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通過抓住重點段落、語句和詞語來分析文章的思想內容,我們明白了青銅是一個吃苦耐勞、無私善良、執(zhí)著倔強、為他人著想的人。而作為當代的學生,我們更應該在今后的生活中學習他的這種品質。
1.鼓勵學生把整個故事講給家人聽,注意講述流暢明白、生動真實,突出青銅的精神品質。
2.閱讀《青銅葵花》。
蘆花鞋
吃苦耐勞
無私善良
執(zhí)著倔強
為他人著想
1.通過列小標題的方法讓學生快速了解故事內容。
2.通過抓重點段落、語句、關鍵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暢談自己的感受。
3.通過一篇文章的學習,引導學生進一步閱讀原著《青銅葵花》,激發(fā)閱讀興趣,拓展閱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