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吃湯圓日記篇一
每當正月初一的早晨,我們都要吃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湯圓小小的、軟軟的、甜甜的,咬上一口,讓人回味無窮!今年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我就體驗了一次包湯圓!
第一步:餡—芝麻。炒好芝麻后放入一些麻油和白砂糖,因為這樣可以使芝麻更香,更甜。細細地品嘗一口,味道好極了!
第二步:和面。先在準備好的面粉中到入一些溫水,接著用手在面粉里和一和,大概要堅持五分鐘就可以了。下面就到最關鍵的一步——包湯圓了。
第三步:包湯圓。先從和好的面團里抓出一個小面團,用力地搓,直到搓成圓形。搓好小圓之后呢,用大拇指從圓的中間按下去,看起來就像一個小型鳥巢。然后就在小洞洞里面放入一些準備好的芝麻,當然有其它什么餡的也可以放。放好了餡之后,再加少許面粉封一下口,接著再用力地搓呀搓,直到又搓成了圓形。這樣一個完美的小圓子就大功告成咯!
其實,包湯圓也有講究的。小湯圓就少放些芝麻,太小的就干脆不要放。如果覺得沒有餡不好吃了,也有辦法,就是把已經出爐的小湯圓吃時在芝麻或者白砂糖里來回滾一滾,那就好吃多了!
吃湯圓日記篇二
“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是圓又圓……”這是一首關于湯圓的歌,然而今天,我就要動手做湯圓了。
我洗凈雙手,從廚房里拿出一包水磨面粉,一碗溫水和一只大盆子,便開始了我的“湯圓之旅”。
我先打開了水磨面粉,倒一些在盆子里。然后在“粉堆”中間挖一個“洞”,倒進適量的溫水。慢慢的和好面團。如果面團太稠,就再加些水磨面粉;如果太干,就加些溫水;既不能讓面團太干,也不能太稠,不然到時候做起湯圓來就沒拿么容易了,準會裂開。
時間一點點過去,終于,在我的努力下。水磨面粉成功“變身”為面團。接下來就開始包湯圓了,我用的是肉餡,這是奶奶早就幫我準備好的。我先把面團都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在吧小團用食指把它捏成碗狀;往里面加進肉餡;最后小心翼翼地用五個手指頭輕捏封口;把它放在掌心上慢慢揉圓。揉的時候要輕輕揉,不然就會像我這樣,整顆湯圓都裂開了。
唉唉,看來什么東西都是要學的啊!
吃湯圓日記篇三
過完春節(jié),人們最企盼的當然是熱鬧的元宵節(jié)了。過元宵節(jié)時人們總是會包點圓子、餛飩來吃,表示團團圓圓的意識。今年我也不例外。
這不我也來到了奶奶家包湯圓。我系上圍裙,洗了個手便開始包湯圓。我先學著奶奶的樣和面,我和啊和,和啊和,總是失敗,要么 水太多成了面糊,要么水太少輕輕一捏就碎了,但是在奶奶的幫助下我總算做成了一個又大又不粘的面團,并找到了的比例,三分之一的水和三分之二的面粉。
和好面我便開始包圓子了,這時爺爺走過來告訴我,包湯圓的境界是包的時候不露一動餡兒,我就向著這個目標進發(fā),我先夾了一塊面料,轉成一個小碗狀,用勺子勺了點芝麻餡,加進去,有包起來,就這樣我做了好幾個,但是這些湯圓不是麻雀斑就是笑開了一道口子,都是一副怪模怪樣。
湯圓包好了,我看著這一半筐的“麻婆子”和“笑口常開”,心里比吃了蜜還甜,因為這一半筐是我包的。到了該下湯圓的時候了,一個個如同頑皮孩子的湯圓紛紛跳進沸水里打起了滾。到了出鍋的時候,我包的那些開口笑,便開始搗亂了,他們把肚子里的芝麻全都吐了出來,把整鍋水變成了芝麻糊。
不過這也好,因為今晚我們既能吃湯圓又能喝芝麻糊了,這就是我們快樂的元宵節(jié)!
吃湯圓日記篇四
元宵節(jié)到了,奶奶說要包湯圓,我一想:平時我吃的湯圓都是奶奶包的,這一次,我要抓住機會,好好的包一包湯圓,吃上自己親手包的湯圓。
奶奶端來一個大盆,先往盆里到了一些面粉,然后又加入一些水,卷起袖子,開始和面。然后,我們把一個個小面團捏成一個個像碗一樣的厚片,開始包湯圓。
我先拿起一個厚片,把芝麻餡放進去??墒?,餡放多了,包出來的湯圓,連芝麻都流出來了,包湯圓難看極了。我沒灰心,又包了一個,這次餡放少了,我心想:這個湯圓吃起來肯定沒什么味道。包湯圓我有些失望了,爺爺在一邊鼓勵我,我有認真地包了一個,這個湯圓不胖不瘦,真好看。
奶奶煮好了湯圓,端上桌,我津津有味地吃了一個又一個,真香,真好吃!
我從包湯圓中知道了一個道理:凡事都要經過自己親手做,才能知道平時家人做得是多么的辛苦。
吃湯圓日記篇五
今天,我們家來做湯圓。我讓我媽媽教我做湯圓,媽媽爽快地答應了,說小孩子學做中國傳統(tǒng)美食是件好事,說完,媽媽便去買材料了。
媽媽買了半斤糯米粉,一包花生,一些小蔥頭,一包紅糖。還說想讓湯圓變得好吃,重點在炸蔥頭油這部分!
我系上圍巾,開始做湯圓了。首先,把湯圓做好,我家做的是不包餡的,把糯米粉與水按比例揉成一個大團,我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好,在和面團時不小心打了個噴嚏,弄得糯米粉布滿一臉,逗得媽媽開懷大笑,說我像只小貓。然后就到把一個小湯圓揉出來的步驟了。媽媽說把湯圓揉成櫻桃大小就行了,我上手得很快,馬上學會了技巧,一個個湯圓從我手中“誕生”了。其次,做湯圓湯。先把蔥頭油炸出,把油燒至七成熱,就把小蔥頭切成指甲蓋大小,炸時只能開中小火,微微發(fā)金黃色,有香味即可加入開水,根據個人口感加適量紅糖,煮兩分鐘,最后把湯圓加進湯里,期間要不停攪拌,避免糊鍋。
哈哈,一盆香噴噴正宗福建做法的湯圓就出爐了。我迫不及待的夾了起來吃,果然慢慢幸福的口感滿溢而出,特別是蔥頭油的香氣,好吃的不得了。
“買湯圓,賣湯圓……”歌聲在屋子里回蕩。
吃湯圓日記篇六
今天是元宵節(jié),我跟著外婆學習做湯圓。
外婆做的湯圓餡多皮薄,而我做的湯圓皮特別厚,大家都愛吃外婆做的湯圓。我想:怎么樣才能把湯圓做得跟外婆一樣好,讓大家都喜歡吃呢?我仔細地觀察了外婆做湯圓時的方法,發(fā)現外婆先把餡搓得很圓,然后又把面粉搓圓攤平,再把餡包進去。這樣做出來的湯圓餡多皮薄,還很漂亮。我終于也能做出皮薄餡多的湯圓了。
我自已煮了一碗湯圓端給外公外婆,對他們說:“你們辛苦了,請你們吃我做的湯圓?!蓖夤馄判α?,夸我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吃湯圓日記篇七
今天是元宵節(jié),我和媽媽在家一起包湯圓。偏偏不湊巧,包到最后一個時沒餡了。媽媽說:“最后這一個就用白糖包吧!”我想:今天是過年的最后一天,應該樂一樂。就對媽媽說:“媽媽,我們來玩?zhèn)€游戲吧。如果誰吃了這個白糖湯圓,誰就表演一個節(jié)目吧?!卑职?、媽媽都連連稱好。
湯圓包好了。爸爸媽媽到廚房燒水,這時,我靈機一動,把白糖湯圓壓扁了一點,心想:嘿,做了記號,等會兒就沒我事了。
一會兒,湯圓煮好了,我看著媽媽的湯勺,目標瞅準了,把白糖湯圓夾給了爸爸。我想:表演節(jié)目難不住我和媽媽嗎,就是爸爸不會表演,我要讓爸爸“出洋相”。
吃湯圓了,媽媽好像吃的悠然自得。我呢,不用說,更是吃的洋洋自得。只有爸爸提心吊膽。眼看著爸爸要吃到扁湯圓了。我夾了一個湯圓往嘴里送,味道不一樣,這么甜。我愣住了:原來我吃到白糖湯圓了。媽媽故意問:“怎么了,有沙子嗎?”我咬開一半給他們看,不過我不服,就要爸爸把那個扁湯圓吃了。誰知,那不是白糖湯圓。爸爸笑著說:“好啊,女兒作弊!”媽媽也跟著笑了,我生氣地說:“準是媽媽掉包了?!惫覀內齻€人都笑了。
后來,我彈琴,媽媽唱歌,爸爸吹口哨,屋里充滿了歡聲笑語。這一天,我高興極了。
吃湯圓日記篇八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jié)又到了,我最喜歡吃湯圓,媽媽說:“湯圓代表團團圓圓?!庇谑?,我們決定自己動手做湯圓。
我們先去超市買了好多包湯圓所需要的材料,比如豆沙餡、芝麻餡、花生餡等等?;氐郊抑?,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廚房,拿出一個干凈的大盆,然后和媽媽把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往里面加了一些白開水,我們就開始拿著筷子攪拌起來。糯米粉一開始不黏,慢慢攪拌了一會兒就變得越來越黏。于是再加一些糯米粉,繼續(xù)攪拌,不一會兒在媽媽手中,黏糊糊的糯米粉變成了一整個的糯米面團。
接下來就是包湯圓的時間了。媽媽先教我取一小團面把它捏成扁圓形,在里面加一些喜歡的餡,然后慢慢的包起來,小心地把它捏圓,就這樣,一個漂亮的湯圓就做成了。我看到媽媽做的時候似乎很方便,但到我手里不是餡露出來,就是捏不圓,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堅持不懈地練習,終于自己親手做成了。這時,弟弟也跑過來湊熱鬧,它覺得包湯圓很簡單,于是媽媽也給了他一團面,我們倆比了起來。
湯圓在我們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包成了??粗P子里湯圓,各種各樣,有大有小,但我還是感到很滿意。我包的湯圓有的像愛心,有的像一只桃子,還有的像鵝卵石。而弟弟做的真是太令人好笑了,居然沒有一個不露餡的,簡直就是一個個五彩面團而已,哪里是湯圓呀!再看看弟弟的臉上、身上、手上都是白花花的糯米粉,他還不停地做鬼臉,活像一只大花貓,笑得我都合不攏嘴。
品嘗著親手做的湯圓,別提有多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