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篇一
1998年1月5日,從全軍數千名優(yōu)秀飛行員中選拔出的首批14名航天員進駐航天城,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這一天,從此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生日。此后的20年,航天員大隊圓滿完成6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實現多人多天、太空出艙、交會對接、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等一系列重大突破,先后有11名航天員被授予“航天英雄”、“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劉伯明就是其中光榮的一員。
20__年的秋天,神舟七號以天馬行空的優(yōu)美姿態(tài)在太空繪就了當年最美的中國畫面,劉伯明與翟志剛、景海鵬三位航天員經過了68個小時多的中國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后,將這一壯舉留在了所有中國人的記憶里。
在入選航天大隊之前,劉伯明和另兩位航天員翟志剛、景海鵬一樣都曾經是飛行員,對于航天事業(yè)的熱愛,促使他報名并經過嚴格的選拔,進入了航天大隊。十幾年來,在航天大隊里,他經歷了嚴格的訓練,做好了隨時為祖國的航天事業(yè)出征太空的準備。在這一次的神七載人航天任務中,他終于夢想成真,實現了自己作為航天員的最高理想,并為祖國和人民帶來了成功太空漫步的捷報!
往返40多里路,也因此要比別的孩子早起兩三個鐘頭。為賺學費,劉伯明暑假到附近磚廠做力工。冬天的依安特別冷,即使不下雪,劉伯明騎到學校時也是臉上、脖子上、身上掛滿了白霜,衣服都是濕的,被同學們戲稱為“小雪人”。但是無論雨多猛、雪多大,他從未遲到或早退過。父親劉志生說,雖然每天騎車往返20公里很辛苦,但是劉伯明高中3年從未生過病,連感冒都沒有過。高中3年,鍛煉了劉伯明強壯的體魄和堅強的意志,為他日后奠定了堅實基礎。
正是從高中時代的一篇英文課外資料中,劉伯明第一次接觸到了“航天”這個詞?!啊畬€人來說,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大步。’讀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時說的這句話,我很震撼。他的境界很高,航天的確是全人類的事業(yè)。”劉伯明事后表示。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篇二
扎根鄉(xiāng)村36年的最美教師支月英
航海家郭川
抗癌女護士王威尋親大姐呂順芳
維和士兵申亮亮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
寧波守塔人一家五代守塔百年
王鋒,男,38歲,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zhèn)古城村人。
王鋒的事跡報道后,全國各地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達250余萬元。10月1日下午,王鋒因多臟器衰竭離開了人世。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篇三
頒獎詞:發(fā)射、入軌、著陸,九天探夢一氣呵成;追趕、并跑、領跑,五十年差距一載??缭健h(huán)宇問天、探月逐夢,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中國航天必將行穩(wěn)致遠。
明月共同途:歸根清華的百歲物理學家楊振寧
因核輻射早早離世的鄧稼先曾給楊振寧寫過一封書信:“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隔著幾十年的歲月和生死,已經百歲的楊振寧對兒時的同窗深情喊話:“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適合了你‘共同途’的囑望,我相信你會滿意的?!?/p>
楊振寧頒獎詞:站在科學和傳統(tǒng)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艷。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篇四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也是中國道文化的核心,連父母都不孝敬,那么他的為人就可想而知了,12年前,一位大學生背著瘋娘讀書,感動國人,如同他怎樣了呢。
劉秀祥,1988年出生在貴州省望謨縣,貴州本就以大山居多,望謨縣更是深度貧困縣,山高坡陡,溝谷縱橫,讀書成了孩子們走出大山唯一的希望,劉秀祥也是一個奮發(fā)圖強的學子。
但是命運并沒與眷顧他,4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深受打擊,精神愈發(fā)不穩(wěn)定,哥哥姐姐成了家中勞動力,但日子愈發(fā)艱難,貧困的生活壓得哥哥姐姐喘不過氣,10歲那年,哥哥姐姐相繼離家。
支離破碎的家庭只剩下劉秀祥和精神失常的母親,年僅10歲的他成了家中唯一的主心骨,為了能夠生活下去,他將自家的田地租給了別人,每年有500斤的稻谷維持生活,有時候,他就上山挖草藥,撿廢品,睡豬圈,就這樣他讀完了小學。
對他來說,讀書是改變貧困生活的唯一道路,雖然他成績好,但中學他拿不出學費,他自己找到了民辦了乾坤學校,他以摸底考試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免費入學的機會,6年的讀書生涯,異常艱辛,他拾廢品,又在工地上打工,20__年,他考上了山東臨沂大學。
由于家里面沒人照顧母親,劉秀祥毅然帶著母親來到了大學,他沒有太多的奢求,只要能夠在學校照顧母親,他干什么都行,他的事跡觸動了校方,他們也同意了,在多人的幫助下,劉秀祥母子倆在大學“安了家”,大學的生活開支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他每天要兼職四五份工作。
在媒體的報道下,劉秀祥“背瘋娘”上學的事跡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各界愛心人士也伸出了援助之手,20__年,劉秀祥大學畢業(yè),北京、西安、南京、山東多家企業(yè)都為他提供了一份優(yōu)厚的工作崗位。
他隨便接受一份,他都實現了脫貧,而他其實也已經逃離的貧困,但他只是大山當中艱難求學中的一員,只是他比別人更加幸運,那些不幸運的人依舊還在掙扎,他放棄了所有的優(yōu)厚待遇,回到了望謨縣當了一名普通的'教師。
這里教育條件非常艱辛,任務最重的時候,他一個人要擔任三個班的班主任,給五個班帶歷史課,同時身兼德育處、團委、歷史教研部、政教處多個學習崗位的工作,他就像是一顆火種,點燃了望謨縣的教育之火。
大山的孩子因為貧困大多數都放棄了讀書,他四處宣傳自己的事跡,讓他重新點燃夢想的火種,夢想太重要了,沒有夢想,生命當中任何一個坎都很難跨過去,當送學生考上大學時,問題接踵而來——學費。
20年前,望謨縣高考本科人數為0,其實并不是沒人考上大學,而是沒有學費,劉秀祥利自己的影響力牽線資助山區(qū)的孩子,20__年,望謨縣高科本科線人數達到了1267名考生,這是一個重舉。
沒有誰的夢想是一蹴而就的,只是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在這條充滿艱辛的路上繼續(xù)堅守,劉秀祥堅守了8年,他成功了,他改變了望謨縣的教育面貌,也改變了1267名大山孩子的命運。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篇五
看完了《感動中國》之后,我們都會為這里面的人物感到傷心,其中令我最感人的就是校長爸爸的故事,它的名字叫莫成高,他是一位教師也是一位校長,但是很多學生都叫他校長爸爸,這位校長爸爸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
有一次,他去農村某人家去拜訪,他來到農村,走到一個房子前,他看見了房子驚人已經很壞了,還有的地方破了一個大口,他進去,看見這家里有很多的人,里面還有一個女兒,之后他說了幾句話就走了,他拜訪了很多的貧困人家,就為他們難過,之后,他把這件事,告訴了所有人,之后就辦了一個捐錢活動,有許許多多的好心人都為這個鄉(xiāng)村貧苦而感到感動,捐了好多的錢,然后,數了數有很多的錢,他讓貧困的學生來到他們學校上學,還把那些好心人捐的錢給給那些學生每人發(fā)了一百塊錢。學生面見了非常感謝,校長還低收他們的學費,同學們就叫他校長爸爸,他非常關心同學,每天早上起來,只要他不教研,他就會來到學生宿舍叫他們起床,他還把每個學生的事情都記得很清楚,有一次,他得了重病如果不按醫(yī)生說的去做手術,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他為了學生,放棄了這次治療,最后重病而死,學生們都希望校長爸爸能回來。
看完這個之后,我就慢慢感受到了老師對我們的關心,老師以前每次考試前都會把語文書上的課文傳一遍,就是為了讓我們考好,可是我們總是在復習中,經常讓老師生氣,以后,老師說什么我都要記在腦子里,不能浪費老師對我們的苦心。
我看完《感動中國》之后,領悟了老師對我們的關心,從今以后,我們就要聽老師的話。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篇六
我先拿了幾個雪球跑了過去,趁姐姐不注意的時候,將一個較小的雪球塞進了姐姐的脖子!過了一段時間,我也集了一些郵票。兩個回合下來,曼晃的臉被雪豹的爪子撕爛了;那天,我做了一個奇異的夢,夢見自己和時間老人有了一個約會??匆娝L得不太好了,就給它施點花肥......就這樣,我用關心換來它的成長,我用愛心換來它的健康,我用真心換來它的“微笑”。
如果你問我里面最感人的是誰,我會說:胡忠和謝曉君老師。
因為他們在一次看報紙的時候,看到報紙上寫著康定縣塔鄉(xiāng)一所孤兒院急需老師,胡老師和謝老師了解當地的艱難,就決定留在那教孩子們讀書!
謝老師在音樂學院的一手彈琴,可是學校最需要的卻不是音樂老師,而是物理老師,數學老師,生活老師,三年里謝老師嘗試了當四種老師,還表示一輩子要呆在這!
他們可以不叫藏族的孩子啊,可以自己創(chuàng)出但他們沒有怎么做,因為他們很善良,在艱苦都教孩子們,他們,是高原上的怒放的雪蓮!
他們都在發(fā)揚傳統(tǒng),發(fā)揚愛。每個人的一生相對于漫漫歷史長河是極其短暫的,但如果他能在短暫的一生中為社會發(fā)展和人類文明做出貢獻,人生價值變得以充足!這些事跡已在我的生命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伴隨我的心靈共同成長。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篇七
從20xx年入選航天員到現在的成功圓夢“飛天”,神舟十二號航天員湯洪波歷時11年多,這足以看出“飛天”考核之嚴格。
那么,在中國怎么樣才能成為一名航天員?實現“飛天”,航天員需要完成哪些鍛煉?
“航天”先“航空”
成為空軍飛行員,是成為真正的航天員的第一步。
專職的航天員一般都是從空軍飛行員中進行選拔,因為空軍飛行員平時的工作狀態(tài)最為接近航天器的狀態(tài),當戰(zhàn)斗機飛行員在駕駛戰(zhàn)機做某些動作的時候,其身體承受的載荷與航天器中的載荷相接近。
而且,空軍飛行員本身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就比較好,十分適合航天工作的要求。
成為預備航天員
正式“飛天”前,先要成為預備航天員。
殲擊機、強擊機飛行員;累計飛行600小時以上,大專以上水平,飛行成績優(yōu)良,無等級事故,無煙酒癮,最近3年體檢均為甲類。
嚴格的綜合訓練
通過第一階段選拔的預備航天員,只有通過第二階段的'選拔才能成為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真正航天員。
整個選拔過程宛如過五關斬六將,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篩選、淘汰,最終能夠成為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只能是最優(yōu)秀的十幾個人。
航天員訓練課程包括了理論知識、體質鍛煉、心理訓練、航天環(huán)境適應訓練、野外生存訓練、人船地合練、人船箭地合練等內容。
體質訓練方面,航天員接受的體質訓練都是按照運動員標準來進行,包括了田徑、球類、體操、肌力、游泳等內容,訓練量非常大,而且尤其強調航天員的耐力。
此外,為適應太空環(huán)境,他們需要經過常人無法想象的各種極限訓練,
如:三維滾環(huán)訓練、超重訓練、幽閉空間訓練等等,每一種訓練都是挑戰(zhàn)航天員的生理極限的。
心理訓練也是航天員的必修課。在密閉無人的太空艙中,人容易出現焦慮等心理問題,所以需要通過心理訓練來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
航天員的心理訓練包括了心理學基礎和心理健康教育、放松訓練等內容。
航天員到太空需要進行各種任務,面臨形形色色的挑戰(zhàn),這不僅是對他們體能的挑戰(zhàn),還對他們的文化理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文化理論方面,航天員將接受高等數學、力學基礎、電工學、電子學、自動控制、英語、計算機、地理、氣象、空氣動力學、火箭、飛船設計原理、航天醫(yī)學等近60門文化基礎和航天理論課程的學習。
據了解,每門課程的書本都是16開,幾百頁厚的。
同時,航天員必須熟記9大本、上百萬字的飛行手冊,上千條指令、數百項操作,達到閉上眼睛都能精準無誤地全流程操作的程度。
文化理論覆蓋面廣,復雜的課程和繁重的學習任務,無疑高度考驗著航天員的觀察力、空間力、記憶力、創(chuàng)造力、計算力、推理力和專注力。
可以說,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不僅需要強大的身體素質,還要一個強大的大腦。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篇八
傷病對于每名運動員都是頭號“公敵”,蘇炳添也沒能幸免。
在蘇炳添14年的職業(yè)生涯中,2009和2019年兩次遭受腰傷的困擾,并且10年他還受過一次傷。2019年他飽受腰部肌肉傷病困擾,競技成績嚴重下滑。全年17強,只在室內賽拿到3個冠軍。他最看重的室外百米僅在瑞士賽奪冠,成績?yōu)?0秒34。當時蘇炳添傷病嚴重程度,教練組都很悲觀了。更可怕的是,蘇炳添自己也萌生了退役的想法。跟小時候自己總想著做逃兵不同,這次是因為自己的身體跑不動了。想著壯志未酬,蘇炳添那段時間無比痛苦。但是經過無比漫長的困獸之斗,最后蘇炳添還是選擇了繼續(xù)戰(zhàn)斗。在500多天沒有參加任何比賽的背景下,蘇炳添在2021年4月24日廣東肇慶的田徑分區(qū)邀請賽跑出9秒98。賽后蘇炳添熱淚盈眶,上次破10秒還是在3年前。
雖然離的時間不久,但是對于蘇炳添來說卻恍如隔世。觀眾們看到蘇炳添的神勇表現也無比激動:他們的“蘇神”回來了!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篇九
張超,30歲,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一級飛行員。
2016年4月27日,張超在駕駛艦載戰(zhàn)斗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地時,突發(fā)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zhàn)機,推桿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張超是“??招l(wèi)士”王偉生前所在部隊優(yōu)秀的三代機飛行員,全團6名“尖刀”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曾數十次帶彈緊急起飛驅離外軍飛機。
事故發(fā)生后,張超在送往醫(yī)院的過程中,團長張葉一直陪在他身邊,清楚記得張超說的最后一句話:“團長,我還能不能飛”。
張超走了,留下剛剛滿兩歲的女兒和妻子,帶著深深的遺憾走了,再有半個月就要著艦飛行了,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面對張超,《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時文潮說,我們必須牢記每一位軍人的犧牲,都是在為國家換來更多的安寧和幸福。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篇十
他叫劉秀祥,1988年出生在一個貴州偏遠的普通農村家庭,如果生活是順其自然的,那么也許大家也就都不會認識他了。但是他正因為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而收獲了成千上萬人的眼淚和感動。
他在家里他排行老三,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本來最小的他應該是得到哥哥姐姐們的照顧,和父母的寵愛的。生活即使過得有點艱難,但是一家五口在一起也是其樂融融,然而上天給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讓他四歲開始就要承擔起所有家庭的責任。
在劉秀祥四歲那年,命運的魔爪便毫無聲息地扼著了他的咽喉,讓他本來幸福的家庭偏離了軌道。這一年,劉秀祥的父親突然發(fā)病,被緊急送往醫(yī)院后不久便去世了。這對于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說,也許還不知道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永別了。
劉秀祥的父親走得很急,家人甚至都沒能見到他最后一面,更別說他怎么托付別人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了。在失去了丈夫的巨大悲痛中,緊接著他的母親也因為承受不住這天大的打擊,患上了間接性精神失常。屋漏偏逢連夜雨,全家人的生活全部落在了這三個未成年人身上。
在經受了這樣的打擊,4歲的劉秀祥本來還可以依靠一下自己的哥哥姐姐一起生活,可沒想到7年后自己的哥哥姐姐因為忍受不了這樣不堪的生活離家出走,再無音訊傳回。劉秀祥從此過上了更加艱難的生活,只能依靠村里的一些鄰居幫襯過日子,好在哥哥姐姐這些年教會了他如何種地,才讓這11歲的孩子可以維持生存下去。
剛讀三年級的劉秀祥,承擔起了照顧患病母親的重擔,忍受著成年人都難以承受的痛苦。正是因為這種磨練,讓他懂得了堅強,懂得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讓生活變得更好。每天他為了不影響去上課,迎著還未褪去光華的月亮就得起床了,去地里種菜,去山上砍柴,為一天的生活提前做好準備,最后給母親做好早飯才能放心去上學。
生活已然怎么艱難,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讀書的念頭,所以他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當時學校離他家很遠很遠,每天來回就得花4個小時,這不得不使他要比別人跑得更快,所以腳常常都被磨破了皮,但是他從來沒有抱怨。
最終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但是他并沒有因此感到高興的,因為他付不起高額的學費,也不能去太遠的地方讀書,家里喪失自理能力的母親還需要他照顧。最終他做出了一個堅強的決定,選擇了一個不要學費的民辦中學就讀。
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他帶著母親到縣城上學,為了解決住宿問題,他在學校的附近山上搭起了簡易的棚子,這里便成了他臨時的家。
這樣艱苦的條件并沒有影響他求學的信念,白天他在學校心無旁騖地上課,晚上他就出去撿破爛來換生活費,去菜市場撿剩菜拿去做飯,吃肉對于他來說是一種奢望。為了夢想和母親,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而是保持著樂觀向上的精神。
在那個金光燦燦的夏天他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大學通知書,高興得在自己的“家”的上坡上跑了好幾圈。為了湊足自己的學費,他背著自己的母親到山東賺學費。當然大學他同樣是背著自己的瘋娘去學校,在經過了報道之后,他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好心人開始向他伸出援手,在學校的幫助下,他最終比較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大學學業(yè)。
畢業(yè)那年,很多單位向他拋來了橄欖枝,可是都被他一一拒絕了。在面對前程似錦的未來時,他又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做一名鄉(xiāng)村老師。也許在大城市里工作會更好,工資也會更高,但是他說,他要回饋這個家鄉(xiāng),回饋這個社會,要用自己的經歷去激勵更多的孩子,讓他們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就這樣他帶著母親回到了曾經的故鄉(xiāng),成為了當地的一名普通老師,不再過漂泊不定了生活了。通過自己的努力,如今他已經是縣里實驗高中的副校長,不過他仍然堅持在教育一線的崗位上給孩子們上課。
20xx年劉秀祥入選了中國好教師,他說這只是幸運,而沒有覺得自己的努力和奮斗是上限了,他覺得自己還要更加努力。
20xx年劉秀祥榮獲了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他說這是碰巧,他的內心到底有多偉大才能承榮譽時而沒有半點驕傲。
他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人生沒有戰(zhàn)勝不了的磨難,不拋棄,不放棄就會成功。我們出身的環(huán)境沒法改變,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他用自己最勵志的人生告訴我們,“倘若命不眷你那便與命爭,倘若天下不容你那便與天斗。”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篇十一
20xx年,劉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學”的舉動被媒體廣泛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成為流傳廣泛的動人故事。
從1998年到20xx年,從10歲到20歲,從初中到大學,從貴州望謨到山東臨沂……10年時間,劉秀祥一邊艱難求學,一邊不離不棄地照顧母親。
而支撐他從苦難中一步步“熬”出來的力量,是“夢想”。
“母親就是我的夢想。一直以來,我都想把母親的病治好。”劉秀祥說,一定要相信夢想。正是這個執(zhí)念,支撐他跌倒了爬起來,遇到委屈咬牙挨過去。
其實,從內心深處,青少年時代是劉秀祥不太愿意回憶的時光。父親早逝,母親患病,家庭一貧如洗,年幼的劉秀祥肩負起整個家的重擔。他的中學、大學時光,都擔負著照顧母親的責任。
“其實誰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傷疤掏出來給別人看。”劉秀祥說。
可是,每次演講他都會說到自己的經歷,以激勵他人?!爸灰軌驇椭粋€孩子轉變思想,讓他們相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那么我所做的事就是有意義的?!?/p>
“劉老師對我的影響很大,他的演講讓我明白,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笔捬诺鲜莿⑿阆榈膶W生,也是他的眾多“粉絲”之一。
“無論人生多不容易,都要微笑面對,要始終相信奮斗的力量?!眲⑿阆椴幌蛎\低頭的倔強,都寫在他那張樸實的臉上,更濃縮在了他的每一堂思政課里。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篇十二
“情”與“愛”,是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劉盛蘭老爺爺讓我體會到的一份平凡卻沉甸甸的感情,這份簡單卻飽含情誼的大愛讓我折服。他的事跡感染了我們有些麻木的內心,勾起了我澎湃的熱血,給予了我們充滿激情的正能量。
劉盛蘭老爺爺以平凡普通的身份做著超凡脫俗的大愛奉獻。他沒有豐厚的收入、沒有富裕的家境、甚至沒有安定的生活,本想在自己的風燭殘年、無力行動時,身邊能有一個照顧自己的人,不至于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抱著這樣的初衷,資助行動就這樣自然開始了。但是,人的思想覺悟是在不斷進步的,當看到更多需要資助的孩子時,劉盛蘭老爺爺的大愛之心就自然的爆發(fā)了。資助的對象在逐步的擴大,資助的資金也在不斷增長。他開始將自己微薄的工資都捐出去,開始節(jié)衣縮食“吝嗇”自己省下錢來捐助孩子,開始將自己的退休金不斷分批捐出,開始蹬著破舊自行車走村串巷撿拾破爛換錢繼續(xù)捐助??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私的奉獻著自己一生,照亮著別人。為了身處困境的孩子們,他可以不嘗肉味、可以從來不添一件新衣、可以不顧形象的去撿破爛、可以苦苦支撐著不進養(yǎng)老院,但不可以看著一個個需要幫助的孩子身處困境而不管,當看到一則則需要救助的報道總是義無反顧的捐出自己的所有,卻讓自己過著連普通收破爛的都不如,可是他從來不在乎。甚至當自己因為腎病不得不住院時,心里還是惦念著捐資助學的事情,擔心孩子們會因此受到影響。在生命的尾聲,劉盛蘭老爺爺真正在用生命的每一刻發(fā)光發(fā)熱,讓無數的孩子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老爺爺深藍色布袋里一封封飽含感激之情的回信就是最好的見證,在老爺爺病房中一群群前來感激他的孩子就是最好的回報。
懷著沉重的心情看完了劉盛蘭老爺爺的事跡,許久,我的心里都不能平復,感動佩服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轉,這份沉甸甸的大愛是如此的偉大,撼動我的心靈。頒獎詞就是劉盛蘭老爺爺的真實寫照:殘年風燭,發(fā)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他用自己最平凡最普通的身軀為他人默默地奉獻著,用一點一滴的感動為我們折射出了大愛無私的崇仁厚德,為我們的心靈進行了一次神圣的洗禮,為我們上了充滿教育意義的一課,讓我們動容。
平復這份感動,回歸自身,突然發(fā)現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在自己小的時候,由于家庭條件不好,一直過著艱難的生活,深切的感受到了貧苦人民的日子有多難過。所以就夢想著,在自己有能力之后,要盡自己的努力去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他人,我一直為著這個夢想拼搏努力著。成為了一名教師后,我也在心里一直信守著這個諾言,努力通過自己的教學教育好每一個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關心著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盡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當孩子缺學習用品了我會盡力為他補上,當孩子有困難了我會盡力幫助,當孩子不舒服了我會及時為他解決??但是這些都是作為一名老師應該有的最基本的師德,根本就不值一提,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也遠遠不止于此。和劉盛蘭老爺爺相比,我沒有他那種舍我其誰的大愛之心,沒有真正將自己的心靈和生命奉獻出來。老爺爺在沒有工作、吃不飽穿不暖休息不好甚至身體不好的環(huán)境下,還能堅持數十年如一日的捐資助學,這是我們無法做到的大愛之心,讓世界都感到溫暖。而我,缺少的就是這樣一份大愛之心,只存在于自己小小的世界里。我擁有著教師這樣一份神圣的職業(yè),卻沒有將教師應有的博愛之心發(fā)揚廣大,沒有真正讓身邊的孩子們過的更加充實無憂。仔細回想,這幾年在我的身邊確實有著許多需要幫助的孩子,像家庭貧困的、父母離異的孩子我其實可以更好的幫助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但是我缺少這份覺悟。我要向劉盛蘭老爺爺學習,讓自己在工作崗位里奉獻自己的力量,將老爺爺這種崇高品質傳承下去,讓世界更加溫暖。同時,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向老爺爺致敬,不管能力大小、不分地位高低、不論貧窮富有,都憑著自己的良心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身邊每一個正處在困境邊緣的他們,伸出你寬厚的大手拉他一把,讓彼此擁抱更多的幸福,讓世界更溫暖陽光。
有美才有好,有善就有得,有你才有他,美好的世界里需要你我他,我們大家手拉手,生活才更美好。劉盛蘭老爺爺的博愛善舉就是我們的鮮明旗幟,為我們傳播著社會正能量,是我們應該執(zhí)著的生活態(tài)度,讓我們也懷著一顆仁愛之心,傳播更多的正能量,為他人的美好生活添磚加瓦,共筑和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