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以節(jié)日為題的散文篇一
愉快的春節(jié)有很多值得懷念的事,但是最開心的事莫過于放鞭炮了。
大年三十,是迎新年的日子。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喜氣洋洋。我們一大家子熱熱鬧鬧地在一起過新年。
晚上,吃完團圓飯時,大家就開始放鞭炮。我急不可耐地第一個跑出來。一出門就聽見外面“嗖,啪,轟”地響成了一片。在一看,到處都閃耀著各種花炮的亮光。各種不同形狀的花炮在天空中爭奇斗艷,像春天里開放的鮮花迎接著新年的到來。
這時,爸爸拿出一個花蝴蝶,輕輕地放在地上,快速地點燃,一瞬間,蝴蝶身子后面噴出五顏六色的火焰,猛然間飛了起來,在天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哥哥緊接著點燃了牡丹花,隨著哧哧的響聲,迎春花開放了,噴出的火焰足有我的個子高,宛如一個大噴泉,那火焰一會兒紅,一會兒藍,一會兒黃……把周圍映照得一片通明。我最喜歡竄天猴了,一盒竄天猴有25發(fā),“嗖嗖”的竄上天,像一枚枚導彈帶著祖國的期望上了天。
零點了,新年的鐘聲響了,新一年又到來了,隨著新的一年的到來,天空中繽紛的花開得更多,更艷了。這花開在天上,開在地上,也開在人們的心里。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我祝愿新年我們闔家幸福安康,萬事如意!
以節(jié)日為題的散文篇二
翻開日歷,剛才過罷五一節(jié)和母親節(jié),接著六月十七日是父親節(jié),十八日是端午節(jié),現(xiàn)在的節(jié)日越過越多,到底節(jié)日多了好還是節(jié)日少了好?到底過節(jié)的目的和初衷是什么,過了這個節(jié)又有什么感想,又有什么收獲,一下子還真說不上來個所以然。
記得曾經(jīng)和父親談起過過節(jié)的事,父親說:“過去過節(jié),財東家過年,窮人家過難。如今過節(jié)白饃細面的`,天天都在過節(jié)過年,卻一個個還在挑剔生活,只貪圖享樂的人是不會有出息的?!甭犞赣H這些話,深夜一個人的時候,也曾經(jīng)仔細的思索過,父親無非就是說,人要珍惜當下的好日子,人活在世上要知道滿足。生在福中不知福,人生貪得無厭,欲望值太高了,那么自己的日子過得并不快樂,人生歷程也就比較累,再說還有可能走上歧路。
那時候年輕,根本把父親的話沒當作一回事,只想著父親年齡大了,他說他的,我自己做自己的,路是自己走的,也是用自己的腳一步一步量出來的,父親當時說的那些話,對自己好像根本沒有什么用處,因此年輕時候,把父親的話都不以為然。
仔細回憶過節(jié)的印象,在自己的大腦深處,過節(jié)已經(jīng)好像很陌生,已經(jīng)想不起她的模樣,更想不起她的味道,過節(jié)已經(jīng)定格在自己的少年時代。今這幾年雖然說每一次過節(jié),都和項目部的同事、工友們在一起,一起吃飯一起喝醉,一起唱歌,一起聊天交心,然而,從內(nèi)心里總覺得,自己是一個異鄉(xiāng)游子,是戈壁上一顆無名的小草,或者是一個小小的沙礫,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和節(jié)日的濃郁氣氛總是那么地不協(xié)調(diào)、不搭調(diào),因此大凡過節(jié),自己的心情,一直顯得都很平淡也很泰然自若,從來都沒有把喜悅和愉快,掛在自己的表情上,當別人過節(jié)嬉戲打鬧,喝酒劃拳猜令,自己總好像是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在躲避著什么,經(jīng)過仔細思索,我才知道自己不喝酒聞不慣那酒味,也見不得人家喝了酒說那些肉麻或者虛偽的話題。因此,遇見喝酒場合我盡量不去的,我會獨自一個人去聽音樂、聽秦腔、去看書,去練自己的書法,或者一個人去想自己的心事。
小時候過節(jié)因為物質緊張,總是盼望著能夠美美的讓我吃上一頓好吃的,以解我的饞嘴,然后從大人那里,得到一點意想不到的驚喜,一個簡單的禮物,那怕是一顆水果糖,或者是一件學習用品,過節(jié)時候的欲望,好像父親也從來沒有因為我的貪婪而說過什么,因此那種感覺還是很值得回憶的。雖然花錢不多,總是為之喜悅而跳躍好幾天,那種感覺沒想到陪伴我度過了半生,如今已經(jīng)都成了遙遠的記憶。
如今,回過頭來再仔細思索父親的話語,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思想,怎么竟然和父親的想法如出一轍?。吭瓉碜约赫娴牡搅酥暌呀?jīng)老了,什么過節(jié)不過節(jié)的,”如今過節(jié)白饃細面的,天天都在過節(jié)過年,卻一個個還在挑剔生活,只貪圖享樂的人是不會有出息的?!蔽以偌右痪洌€是多干點實在的事吧!別再那么浮躁了!
今天,不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工地,不論是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母親節(jié)還是父親節(jié)、端午節(jié)等等節(jié)日,這些節(jié)日的紀念意義雖然都懂了,我們也知道值得紀念,也給孩子們經(jīng)常講這些,讓她們懂得感恩??墒怯捎跒榱松?,為了自己的人生旅途的那個終點,一切都覺得那么的淡然,那么的無所謂了。
人常說:“吃飯家常飯,穿衣家常衣?!逼狡降褪歉?。有一份清新的小日子,有一份自己覺得舒心的工作,有一個自己終生盼望回去的家、有父親、有妻子、有兒有女、有小孫孫的人生已經(jīng)該知足了,我們還貪婪什么呢?還在期盼什么呢?什么都不用想也不必再想。今日唯愿家人平平安安,我的每一天都是節(jié)日。
說到這兒,忽然心里明朗多了,其實人活著的日子過的是什么?讓我說就是一份好的心情,有一份好的心情我們天天都過節(jié),心情不好的時候,過節(jié)又能怎么樣?如果那樣,過節(jié)也是在過人生的鬼門關啊。
但愿我的每一位親人,每一位好友,每一位同事,還有我人生的每一位遇見,心里愛的,愛我的人,天天都是好心情,天天都過節(jié)。
順便祝福我的父親、天下父親、和所有當了父親,還有即將要當父親的男人們父親節(jié)快樂,端午節(jié)快樂。
以節(jié)日為題的散文篇三
寒霧,如飄動的輕紗,縈繞著周邊的世界,虛無縹緲之中,只有遠處的一面頹墻,異樣清晰。迷惑的步子止于墻壁之下,瞳眸里閃爍出異樣的光芒,墻壁正中間有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淡雅不落俗氣,圣潔不可侵犯。突然,自梅枝桿處呈一裂痕,展開,接著整個墻壁轟然倒塌。
夢醒,窗外的霧如夢境飄渺,給這個特別的日子鑲嵌了幾分詭異的氣息。很久之前大家就開始青睞這個話題,茶余飯后,樂此不疲。你不能說它與你毫無關聯(lián),你跟它有著不訴前緣。這就是末日,末日,有瑪雅人最早預言,有圣經(jīng)源啟錄的準確記載,計算著,日歷掀開一頁又一頁,這一天終究到來。人云亦云,雖然我并沒有對這個特別的日子情有獨鐘,夢中墻壁坍塌,潛意識里帶著的一份憂郁,一份來自地震水患后遺癥的憂郁,更是一份對預言真實性的憂郁。我不禁對今天的世界,世界的城,城中的大街小巷滋生一種好奇之情。是悲戚?對末日的妥協(xié)。是絕望?對生命的終結。
每個時代都是特有的,結果我們用簡單的言行舉止證明了自己的愚笨,沒有傲骨,沒有靈魂,是不是應正了老一輩說我們是毫無建樹的等閑之輩。
我敢喘一口氣說,我想多數(shù)人為末日到來,牽動了神經(jīng),為之歡呼的情感,直沖到嗓子上來。然而古人日: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矣。你可否記得,末日當天亦是冬至,冬至,據(jù)說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論歷史雖不及末日預言久遠,但它卻是我國地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談輿論也不及末日來的猛烈,它更像一塊未經(jīng)雕琢的璞玉,值得我們永遠珍藏。《后漢書禮儀》又云:“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边€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那么你游走在笑語喧嘩的街,可否惦記有人在菜市場為今晚豐盛的晚餐絞盡腦汁,是不是非等到一家人圍坐著熱騰騰的餃子。老人們的談話提醒你,伴你度過冬至日。
“試數(shù)窗間九九圖,馀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遍無馀白,看到今朝是杏株?!辟N繪這九九消寒圖是民間的習俗,記載進九以后天氣陰晴的“日歷”,人們寄希望于它,來預卜來年豐欠,是一種很有傳統(tǒng)特色的、好看的日歷。
原來,有些東西,無需刻意記憶,依舊魂牽夢繞。
以節(jié)日為題的散文篇四
祝我父親節(jié)快樂!
我沒有傻。因為我一直沒有想過,沒有注意過我的角色經(jīng)常轉換。一直以為許多年來,本不該我做的事卻一直由我來做。一直在許多時候覺得自己很委屈。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答案,那就是我是吃河水長大,管得太寬了。所以,我放棄了晚上的跳舞,把這一刻的感想寫下來。舞伴說:“你干嘛呀?明天沒日子了?”我說:明天太陽還會升起,但,明天不是父親節(jié)。
在父母膝前的日子,我是女兒,真正的女兒,做著女孩子的事。但是嫁為人妻,我卻經(jīng)常迷失自己,不斷地、不知不覺地做著我份外的事。那么投入,那么仗義,那么成功。
婚后的十多年里,生活一度拮據(jù),好像只有我知道要過日子,我從娘家想法來解決當時的窘迫,那時候,我還是個女人,一個有了困難去媽媽面前訴苦求援的女兒。
丈夫出了事故,停職停薪近一年,我在支撐著家,最困難的時候,五元錢賣掉媽媽給我的兩塊銀元,維持了四口人一個月的生活,說出來人家都認為是天方夜譚。當然,那時一斤米的價格是一毛二分錢。
老公病重,我一趟趟地往單位找人報銷藥費,一次次因為單位沒錢空手而回,求親告友借錢,因為只有我能去了,孩子們都小,我看慣了人家的冷臉,我向討債的賠笑臉,為了死馬當作活馬醫(yī),在做最后的掙扎。
這輩子,我領手蓋了六次房子。第一次,我和男人一樣抬墻基石,搬磚卸瓦。還要四處籌措資金,然后一點一點地還賬,還了許多年。最后一次蓋房,是我動了大手術后兩個月,房子蓋了十個月,大到木料鋼筋,小到一顆釘子,是我親自去買。幾乎沒人與我分擔,每天夜里,躺在床上,我會感到疲乏、委屈,但是第二天又會精神抖擻地開始新一天的忙碌。
朋友們一致評價我能干,有的調(diào)侃我:誰讓你象男人婆那樣能干?我不知道是因為我能干,才讓本來應該做著這些的人懶了下去,還是沒人出頭逼的自己將擔子挑起來。
大伯子在部隊,家里準備蓋房子不能回來,寄回錢,讓我備料;小叔子要成親,公公交錢給我,讓我準備三十桌的酒菜和新房要用的一切。我不知道我在他們眼里究竟是什么角色,我只會將接下來的每件事做得完滿。
有的女人樣樣靠人家安排,沒了丈夫象塌了天,我沒有這個感覺,因為他在時,樣樣是我干,他不在,依然是我。但是,我的內(nèi)心一直希望有人幫我一把,哪怕是讓我換換肩。我也想只做屬于女人的活兒,我也想小鳥依人地享受愛人給我的一切。
外面的人說我能干,我多了許多可干可不干的事;兒女因為我的能干而習以為常,有了事情找媽媽不找爸爸。
所以,我吃夠了作為女人的苦,所以,我下輩子不愿再做象我一樣的女人。
傻傻地幾十年過去了,習慣不講價錢地接過擔子,既然沒處叫苦,干脆以苦為樂。
今晚,一個好友送我一束花(假的,看得見摸不著),祝我節(jié)日快樂,我以為他傻了,我說:等下輩子吧。
他說:雖然今天是父親節(jié),我還是要祝你節(jié)日快樂,我知道你既是一位母親,更多的扮演父親的角色,今天特殊的日子,我送一束鮮花給你,你辛苦了。
我很感動,因為竟有人體會到我的甘苦,知道我的心酸無奈。我說:那倒是,這么多年,我都忘記自己的性別了。
“所以你要好好歇一歇,今天想很久,你真不容易的。”
我搶過了許多屬于男人干的活,所以,我當之無愧地決定在這個父親節(jié),給自己一個節(jié)日的祝福。
以節(jié)日為題的散文篇五
清明,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一個節(jié)氣,它乃踏青最好的時節(jié)。
“今天是清明。走,我們出去踏青咯!”爸爸換上單薄的襯衫,雙手高高舉起妹妹喊道“去什么踏青,今天只能呆在家里”,媽媽仍然坐在沙發(fā)上,絲毫沒有動一點的意思,“今天天氣預報說了今天會下雷陣雨,出去了不成了四個落湯雞?”聽罷,我看了看窗外,此時剛過七點,外面云朵柔和似絮,輕勻如娟的浮云,時時簇擁,又時時散去。太陽的光輝把云團照得似乎是一輪光圈,有深有淺,若有若無?!翱?,多好的天氣!不會有雨的。”我扯著媽媽的衣服往門外拽。“或許天氣預報是錯的……”媽媽默念了一句。不久,我們便步行前往長江公園。
步行時,抬頭望望天,偶然發(fā)現(xiàn)那云朵不時只聚不散了。
不一會兒工夫,就到了長江公園。爸爸扛著的帳篷、地毯等便一一落地。我和爸爸剛運完東西,便找了個陰涼又不失陽光的地方搭帳篷。我負責遞部件,而爸爸便是搭了。我不斷地遞著部件,爸爸一拉、一抽、一插,完美而有序的配和使工作很快就結束了。我們坐著里面,聽著鳥語、聞著花香,好不自在!最值得欣賞的便就是這清明的景色了,我們的腳下是一片油綠色的草坪,一簇簇低矮的草叢一簇挨著一簇排列在馬路的人行道邊。草叢中藏著許多不知名的紅花綠草。在草叢的比較深處,矗立著一棵棵桃樹或梨樹,樹上的花朵已經(jīng)次第開放,但偶爾有幾朵似乎睡過頭的花苞,在帳篷中觀望,有的紅的似火,有的白的如雪,還有的粉的似霞?!罢媸呛锰鞖猓 蔽也挥傻貐群傲艘宦?,隨即與妹妹跑了出來。
不知過了多久,我隱約感到空氣中翻滾著熱浪向我們襲來,臉頰頓然逼出了汗,我們不覺脫下了外套,呆在帳篷里休息。“滴滴滴……”“哪兒來的水??!”我摸著帳篷口子問道?!安缓?!”爸媽齊聲大呼。我馬上拉開口子,只見外面的雨下得出奇的大,豆子似的雨摔在我的臉上,我趕緊拉上拉鏈。但雖然躲在帳篷里,我總覺得雨仿佛即將刺破脆弱的帳篷沖進來。“不行,我們帳篷不防雨。瞧!那有個警亭,我們趕快去那?!鞭D眼,我們絲毫不顧帳篷,我們手拉手穿過馬路,向警亭飛奔而去。警亭內(nèi)地上干燥,可我們一進去地上便積滿了水。我看著窗外,烏云滾滾,狂風大作,如萬馬奔騰似的從天際撲來。噼里啪啦!叮叮當當!銅錢大的雨點饒有節(jié)奏地打在玻璃上。風趕著雨,雨追著風,雨簾斜了,風也狂了,它們似乎聯(lián)合襲擊著每條大街小巷。霎時,這雨與風似乎用完了力,說完就完,只飄著幾絲雨絲,但那厚厚的黑色天幕卻依舊蓋在大地之上。此時,我們靠在警亭中的桌子,頭發(fā)亂了,眼眶也模糊了,想離開但已沒有力氣離開。一片安靜,有時媽媽也會嘀咕幾句。這真是個糟糕的清明,但這經(jīng)歷也使它成為了別樣,難忘的清明!
以節(jié)日為題的散文篇六
想起兒時的快樂,想起童齡的淘氣,想起年少的無知,想起成人的忘家。都讓我想起,是您!父親,陪伴我。
兒時跟著父親,在外面撒野,是您給我收尾。是您給我無憂無慮,是您下班回來煮好小米粥,才在礦區(qū),村莊尋找你的瘋妮。
童年的我跟在父親身后,崇拜父親那矯健的步伐,靈敏的動作,在球場上的您,是那么的靈敏瀟灑!淘氣的爬在樹上,看著您每一個投縱。
年少的我不知道分辨對錯,是您讓我感覺到叛逆卻不能無度。您又給我另起愛好,轉移注意力。您給我們包的餃子,一個個就象小元寶,滿滿一肚肚好吃的餡料,您夜晚出去狩獵回來的野兔,在和排骨燉出滿家的香,是那樣的誘人。您桿的面條,是那樣的均勻薄厚,那樣的有嚼頭。讓我向往好奇,慢慢的一樣樣的學習,希望和您一樣,什么樣的飯菜在手中,都會成為人間美味。
成年的我,工作了,成家了,只顧自己的小家,卻忘記您的辛勞。每次回家,是您把好吃的給我留下,是您溫煦的笑容,讓我忘記煩惱,您的吁長問短讓我幸福。而我卻是出家門就忘記回家的不孝女,您卻從不抱怨。
想起您病重時,我會想著法給您做好吃的,可您吃下的卻是那么的微少,在給您按摩時,你會夸我,還是我的“妮”按的最舒服,最到位,那象你們就象在抓癢。我會得意洋洋討好!
想起您不要回老家,誰說都不聽,是我,是您最信任的“妮”,騙您說去醫(yī)院檢查,你才讓他們抬您起來,您知道嗎?您女兒不是故意的,因為家里有奶奶,伯伯,叔叔,姑姑還等著見您最后一面。我不能啊!雖然不想讓你回去,可我是嫁出的女兒,沒人聽我的。坐在車上,您一遍又一遍的問,醫(yī)院怎么還沒到??!我不敢回話,我怕您聽出我的哭聲?;氐嚼霞?,我就后悔了,因為我從您眼中看到了指責,我看到您卸去了那種,一直在和死神做斗爭的氣力。您說,為什么,為什么不等我閉眼了,在把我送回來。對不起,是女兒不孝?。?/p>
天黑我要回去了,是您說,小二喜歡吃雞蛋,去給他煮著吃,父親啊!您知道嗎?都在那時了,您還記得女婿喜歡什么,您知道你女兒是多么的慚愧嗎?我們讓您跟著生了多少氣,您卻什么都不計較,還在為我們操心。父親,您知道女兒自責,后悔。卻在也換不回來您。當我走出門,意識到什么,我又回身,坐在您的床邊,“爸”女兒在給您按摩一次,摸著那早以沒有肌肉的身軀,是那么的燙手?。】粗巧钕莸难鄹C,無神的眼神,無音的話語,我的心,好痛,好痛。眼淚模糊了我的視線。我不想離開您,我不要失去您。雖然就一晚,我怕我。是您說,“沒事,你回去把工作安排好,在過來。”而我這一走,卻再也沒有看見您,多想讓您知道,您的妞就在你身邊。
我的后悔,我的痛苦,我的自責,沒有人理解。如果我不騙父親回家,是不是他不會走的那么早,是我讓父親沒有活下去的氣力,是我辜負父親的信任,是我,是我,是我。
這輩子最大的失誤,最大的傷痛,最后悔就是騙您,把您騙回家。
今天是父親節(jié),我多想在說,“爸”節(jié)日快樂!女兒好想您??!好想,好想,好想,好想。
以節(jié)日為題的散文篇七
向來,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是與祭奠有關的,以祭悟道,默認寄情,這是中國人的智慧。
清明節(jié),是最具代表性的與祭奠有關的節(jié)日,它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不僅是人們緬懷先人的節(jié)日,葉落歸根、認祖歸宗的家國情結,也在清明里得到了登峰造極的表達。無論你人在何處,身處何位,只要你的心中還有自己的“家”,那么,清明節(jié)這一天就會魂牽夢縈地浸潤在你的靈魂里。我們讀唐詩,有“路上行人欲斷魂”的經(jīng)典,陸游詩《臨安春雨初霽》“猶及清明可到家”,也是在說人們紛紛心情急迫地趕著清明節(jié)往家里走。
一個“家”與一個“?!保跐h字中形態(tài)何其相似,也許古人在造字的時候,就有關于生死的智慧在其中了。人,既然是自然的造物,又具有創(chuàng)造的能力,但無論具有多么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都無法逃避死亡這一自然歸宿。
清明祭掃,歷來為人們所看重?!帮L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比諒鸵蝗?,年復一年, 在一個特定的日子里來到神圣的墓地、陵園,面對那些已經(jīng)長眠于地下的親人們,你不僅能聽見生者對逝者那如泣如訴的哀悼,更會默默地祝愿駕鶴西去的親人在天國里安身立命,保佑晚輩,而自己也會在現(xiàn)實生活里更加善待活著的長輩們、善待自己、善待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們。其實,這就是中國式的孝道借助祭掃實現(xiàn)的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延伸。
清明節(jié),是一個今人與古人,生者與逝者,現(xiàn)在與過去,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進行多重溝通與交流的特殊時刻,飽含著我們?nèi)藗儗ιc死的哲學思考、對人間大愛的珍視呵護、對人生價值的道德判斷?!吧剿蓖跒椤扒濉?,“日月”同在為“明”,一個“同”字,道盡了天地的秘密,是在精神上溝通生與死,陽與陰的一個虛擬文化的平臺。逝者已去,生者還要行走在人生漫長抑或坎坷的路上,因此,人們一方面要祭奠亡者以通所謂的“陰間”,另一方面也要迎春游樂以順陽氣,選擇一個春和景明、神清氣爽、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祭奠、緬懷、感恩、追思,踏青、折柳、沐浴、吟詠……我們的祖先可謂用心良苦。人是有著豐富情感的生靈,人在感懷中方知生命的意義,存在的價值,通過這樣的方式交流溝通,炎黃子孫厚重的歷史便有了人性的溫度。
莊子認為,人不必執(zhí)著于生,因為生若是一次遠游,那么死就等同于自然的歸宿。人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這是千百年來人類潛藏于心底本能的疑惑和叩問。如今,面對著紅塵滾滾、物欲橫流的現(xiàn)實生活,還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心靈的“清明”?珍惜一生中得到的和擁有的一切,大徹大悟地明白有情相守才是家,從此行為坦蕩,心靈清明,自覺追求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人生境界,這才是對發(fā)軔于華夏歷史深處清明文化的最好傳承和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