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初中改變了我篇一
在十歲以前,我的心靈之舟一直在想象的`圣地里停泊著:那里的藍天永遠都是那么清澈,好像只要輕輕一碰就會蕩漾起來,白色的帆船在悠悠飄蕩,飛翔的快樂在乘風旅行;明亮的太陽擁抱著湛藍的天空,注視著熟睡的大海,將金色的花瓣輕柔地灑遍生機勃勃的大地,大地在微笑著。姹紫嫣紅的幸福在舞動,綠油油的笑聲在奔跑,詩意的蜜蜂流連,嫵媚的蝴蝶翻飛,真實而自由的空氣中洋溢著喜悅,金色的陽光使它慢慢發(fā)酵。
這就是精神的伊甸園。
我的精神在想象的懷抱里沉睡得太久了,以致我總是想當然地認為只要辛勤播種,這粒生命力旺盛的種子就能撐破現實的土壤而茁壯成長,最終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直至有一天,很偶然的,我在班級圖書角里發(fā)現了一本《復活》,我以前一直沒有注意到它。起先我饒有興趣地聽著那位陌生的客人的冷峻的敘述,才幾分鐘,當“沙皇的專制”、“貴族的虛偽”和“社會的腐朽”等詞猶如連珠箭般直射進耳朵里時,我吃驚地瞪著那張冷漠的臉,他仍在用一種深邃而冷冰的聲音說:“我就是托爾斯泰藝術上的遺囑……”我驀然覺得有一只寒冷的手無情地撕裂了腦海中的世界,那碎片茫然地從我的指尖跌落,“啪”,碎了。
我“砰”的一聲把書合上,把它塞到抽屜里。之后的兩天里,我努力地克制住自己,靜靜地傾聽著來客抑揚頓挫的話音,覺得自己好像面對著一道豐盛的大餐,它只有一種菜,那就是思想。起初,我先用好奇的筷子慢慢地夾起一塊兒來,讓它與欣賞的嘴唇親密接觸,我感到了苦澀的無奈與壓抑;讓思考的味蕾與它熱情相擁,我體會到了揭露與批判。我的精神已然蘇醒,它毅然拿起追求的船槳,撥開迷茫向前追尋理想的大陸,而我也終于明白了:讓夢想實現的唯一方式就是醒來并奮斗再奮斗。畢竟,只有有了思想的澆灌,種子才能撐破現實的土壤茁壯成長,它也許只能長成一棵葦草,卻能在大樹傾倒之時笑對狂風。
初中改變了我篇二
在生活中,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應對生活中巨大的變化落差和壓力。
你可以哭,但是絕不能妥協(xié)。
不要假裝一切都好,這只不過是自我欺騙罷了,即使是最壞的結果也要勇于去面對。該哭時就哭,該笑時就笑,不要把自己的情感壓抑著,因為你不是為了別人而活!也不要羞于表現你的痛苦。你不需要跟任何人解釋,做你想做的事,無需在意別人的眼光,當你有自己的情緒時,你有權利表達并宣泄它們。如果你覺得生活給你帶來了很多痛苦,那就大方的流出那些辛酸的淚水吧!
只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當眼淚流完后,千萬不要原地休息,請擦干淚痕繼續(xù)前行!
每個人活著都會遇到苦難,闖過這些坎坷,前途將是一帆風順!我們都有得意落寞的時候,當事情沒有做得那么好時,不要氣餒,腳踏實地的付出,感謝那些一直支持和愛你的人,千萬不要把他們推開,因為他們并不會因為你的不如意而嘲笑你,相反,他們會在你最需要幫助時給予你的支持!當你得意時,也不應該驕傲,更不應該忘記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沒有他們便不會有你今天的成就!
圣經說:“尋找,便會有所發(fā)現。祈求就會被賜予?!碑斈愀F困潦倒的時候,不要忘記了明天湛藍的天空和那潔白的云朵……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懷著希望去要求你所需要的。當你專注于你想要得到的東西,你就會有所收獲。
你也可以改變。
如果你周圍的事情發(fā)生了變化,不要等到命運來折磨你,首先努力適應這些變化,然后在適應中尋找突破與創(chuàng)新。
生活需要改變,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改變!
初中改變了我篇三
一切都在變,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或從一天到另一天,改變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逃脫的命運。長者說,少年人多輕狂,其實不然,我們只是在改變。恰是我們所代表的時代,改變是巨大的,這使他們無法理解亦無法接受。但請允許我簡舉一些例子來說明和證明我們的改變。
他們的時代,本分安己便是福氣;而我們是喧鬧的,我們熱愛狂歡的感覺,喜歡追逐“炫”的潮流。他們的時代,學習好便樣樣拔尖;而我們是“貪心”的,我們有自己的愛好,語數英的成績已不足夠說明些什么。他們的時代,奔高官,想富有;而我們明白,我們要的不是權力與財富,即使做乞丐也應快樂的面對每一天。
我們會毫無顧忌的與異性稱兄道弟,開心時便仰天大笑;我們會頻頻光顧各種小店,間隔坐具進行到底;我們會成群結隊的去打電動、吃快餐,而忘記了時間……這是他們的兒童與少年的時代中不曾經歷過的。
而事實上,不僅是我們,他們自己也在改變。丟掉了童心,在“成人”這個厚重的保護層下去說服自己,那時的自己是幼稚的,卻不肯承認,那時的純真,與那時的快樂。
我記得,那是我的一個姐姐,她是班里的骨干,似乎有什么事情便自當是她首當其沖。那天她回家晚了,為了一件她本可以離開、但對于她的班級卻相當重要的事情。她媽媽罵了她很多難聽的話,說她“缺心眼兒”“神經病”。我不知道她媽媽當時為什么沒有想到“責任”和“義務”。作為一個高材生,我不相信她沒有經歷過同樣的事情,更不敢相信她就是以這樣的態(tài)度處世。
我們不得不承認,有時候,我們看不懂大人,正如他們看不懂我們。改變,使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尊重的事實,若不承認它,便必定要面對一場無謂的爭論。爭論后兩敗俱傷,改變卻依然明目張膽的橫在中間。
改變是必然的,或許我們都應該學會去適應它,而并非徒勞的想要去消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