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什么是真正的中國人?精通9國語言,獲得13個博士學(xué)位的教授辜鴻銘,用自己的一生告訴我們:他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經(jīng)典原句,供大家參考。
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經(jīng)典原句是:
1、古老的中國式人性,最打動人的一點是,真正的中國從不野蠻、不殘忍、也不兇惡,沒有任何刺激你的東西,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則“溫順”。
2、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粗糙的,但粗糙中沒有粗劣,也許是丑陋的,但丑陋中沒有丑惡,也許是庸俗的,但庸俗中沒有侵略和喧嘩,也許是愚蠢的 ,但愚蠢中沒有荒謬,也許是狡猾的,但狡猾中沒有狠毒。
3、中國人過著一種情感或者人性友愛的生活,一種靈魂的生活,以至于可能優(yōu)勢過分地忽視了這個由身體和靈魂構(gòu)成的世界上的人維持其感觀靈敏性。
4、中國人是有著孩童般的精神和成熟頭腦的人。
5、中國人沒有宗教,不是中國人不想要宗教,或者更為正確,因為他們沒有感到對宗教的需求,中國的道教和佛教,其寺廟、儀式和典禮的消遣娛樂意味超過了教誨和啟迪,它們觸動了中國人審美的感覺,勝于觸動他們的道德感和宗教事實,它們訴諸于想象力多于人們的精神或靈魂。
6、中國人過著一種精神的生活,它不像頭腦或智力是一件堅硬、呆板、嚴(yán)格的儀器,用精神去思考,不可能做到像頭腦或者智力的思考一樣穩(wěn)定而嚴(yán)格,中國人缺少精確。
7、中國人有禮貌,他們知道自己的感受,這使他們很容易對他人的感受表示體諒,中國式的彬彬有禮,不像日本人的禮儀那樣經(jīng)過精心的準(zhǔn)備,卻令人愉悅。
8、中國人有極好的記憶力,他們記憶事情是用心而不是用腦,心靈具有同情的力量,能產(chǎn)生像膠水愉悅的作用,比堅硬而干巴巴的頭腦或者智力能更好的保留事物。
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要義解讀:
辜鴻銘學(xué)貫中西,號稱“清末怪杰”,精通多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xué)位,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xué)、語言兼及東方華學(xué)的中國第一人。他熱衷向西方人宣傳東方的文化和精神,并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鑒于上述,辜鴻銘有資格比較東西方文化。他從獨特的視角出發(fā),把中國人與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進行了對比,凸顯出中國人的特征之所在:
美國人博大、純樸,但不深沉;英國人深沉、純樸,卻不博大;德國人博大、深沉,而不純樸;法國人沒有德國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國人心胸博大和英國人心地純樸,卻擁有這三個民族所缺乏的靈敏;只有中國人全面具備了這四種優(yōu)秀的精神特質(zhì)。
也正因如此,辜鴻銘說,中國人給人留下的總體印象是“溫良”——“那種難以言表的溫良”。
【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經(jīng)典原句】相關(guān)推薦文章:
辜鴻銘 《中國人的精神》摘錄2021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 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范文六篇
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作文【優(yōu)選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