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名人成長事跡100字篇一
有資深人士預測,在未來的幾年里,歐弟將成為內(nèi)地觀眾最熟悉和喜愛的綜藝節(jié)目主持人。如果你看過他主持的節(jié)目,你就會知道,此言非虛。
歐弟今年30歲,30歲才拿到一個“最具潛力主持人”的獎項,意味著他在內(nèi)地綜藝界,路還很長,可是他說他不懼怕,這份堅定的信心,來自于他一路走來的風雨兼程、痛苦傷痕。
單飛之時,前途一片迷茫
很多人最初知道歐弟,是因為他曾和羅志祥做過一個叫做“羅密歐”的演唱組合。做一名歌手一直是歐弟的夢想,18歲生日的時候,他在自己胳膊上刺上了一只蝙蝠,以此代表自己要一輩子當歌手的決心——蝙蝠是靠超音波來捕捉獵物的。
很多人都曾看好當初的歐弟,認為羅志祥只負責耍帥,而歐弟負責歌藝,只可惜后來發(fā)生的事情,簡直比戲劇還讓人難以預料。
由于臺灣的政策,每個成年男子都得服兩年兵役,歐弟無法例外,而羅志祥因為腿部的疾病可以免服兵役。臨行前,歐弟拖羅志祥替他照顧自己的女友makiyo,可是服兵役期間,女友卻移情別戀,對象不是別人,正是歐弟最為信任的朋友羅志祥。一個是自己的哥們,一個是自己心愛的女孩,這個打擊讓歐弟難以接受,很多年以后,他在接受一個訪談節(jié)目的訪問時,談及此事,仍然淚流滿面地質(zhì)問:“makiyo,你多等我一些時間能死嗎?”
這次情變直接導致的結(jié)果是“羅密歐”解散,剛剛開始啟動的音樂事業(yè)陷入停滯,歐弟獨自一人,看不到前途有一點點光亮,甚至吃飯也成了問題。最窘迫的時候,他只有去一些電視劇組演一些沒有臺詞的小角色,其實也就是一些挨打的“人肉沙袋”,身上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好不容易午餐時間可以休息一陣子,他躲在角落里吃著盒飯,突然現(xiàn)場工作人員喊:“開工!”他立即放下盒飯,走到攝像機前頭,準備挨打。對方一個貨真價實的大巴掌扇過來,他踉蹌幾步,嘴里還沒來得及咽下去的飯菜全都吐了出來。導演沒有問他傷著了沒有,而是破口大罵:“媽的,餓死鬼投胎啊,就知道吃吃吃!重拍!”對方又是劈頭一個貨真價實的大巴掌,扇得他眼冒金星腦子發(fā)木,他扶著桌子搖搖晃晃跑到角落里,坐下來,好久才緩過神來。沒有眼淚,對他來說眼淚太矯情了,只有那種深切的恥辱感,讓他至今難忘。
可是又能怎樣?很多時候,甚至就連這樣挨打的機會,也不是說有就有的。人生的低谷,就是如此吧,他說他那個時候就是一個子:熬。每天晚上躺在床上,他都會松一口氣:好的,又熬過去了一天。
有一次他參加綜藝節(jié)目,主持人故意問他:“歐弟,聽說你要出專輯了啊?”他反應很快“是啊,我的專輯七月四號就要發(fā)行了?!边@一下輪到主持人好奇了:“真的?你真有專輯啦?”他一臉壞笑:“只是不知道哪一年就是了。”他的這份急智,被在場的臺灣綜藝界的大哥大胡瓜看在眼里,胡瓜問他“有沒有想過往諧星那邊發(fā)展呢?我覺得你有這方面的潛質(zhì)?!?/p>
他回家想了一個晚上,歌唱是他最大的夢想,可是眼下飯都吃不上了,成天挨打,還談什么夢想呢?暫時的放棄是為了更好的起飛,他這樣告訴自己。第二天,他去拜見胡瓜,一見面就乖巧地磕了個頭:“師傅!”胡瓜收下了這個徒弟,將他帶在身邊,于是他出現(xiàn)在了很多綜藝節(jié)目里。
很快,他就讓人不容小視,尤其是他的模仿,簡直到了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程度。有一次節(jié)目做張學友的訪問,制作單位事先安排歐弟在幕后唱張學友的歌曲,歌神竟然沒聽出來這是模仿,還一個勁地問“這是哪一年的版本?”
有如此好的天分,再加上勤奮——他可以為了練一個舞蹈動作練到自己的胳膊脫臼的程度,很快他就脫穎而出,不用胡瓜帶,他也能接到主持活了。他開始賺錢了。
一個困境似乎總算是安然度過,而另一個人生困境正在不遠處等著他。
名人成長事跡100字篇二
外國報紙曾經(jīng)這樣介紹華羅庚:“他的研究著作范圍之廣,足以使他堪稱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數(shù)學家之一?!?/p>
“那么,他是哪個大學畢業(yè)的?”如果你這樣問的話,那么,答案會讓你大吃一驚:他只讀過初中,根本沒上過大學!他的成功,靠的是頑強、刻苦的自學。
華羅庚原來也是個調(diào)皮、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數(shù)學才能。有一次,數(shù)學老師出了一個中國古代有名的算題——有一樣東西,不知是多少。3個3個地數(shù),還余2;5個5個地數(shù),還余3;7個7個的數(shù),還余2。問這樣東西是多少?——題目出來后,同學們議論開了,誰也說不出得數(shù)。老師剛要張口,華羅庚舉手說:“我算出來了,是23?!彼坏_地說出了得數(shù),而且算法也很特別。這使老師大為驚詫。 可是,這位聰明的孩子,在讀完中學后,因為家里貧窮,從此失學了。他回到家里,在自家的小雜貨店做生意,賣點香煙、針線之類的東西,替父親挑起了養(yǎng)活全家的擔子。
然而,華羅庚仍然酷愛數(shù)學。不能上學,就自己想辦法學。一次,他向一位老師借來了幾本數(shù)學書,一看,便著了魔。從此,他一邊做生意、算帳,一邊學數(shù)學。有時看書入了神,人家買東西他也忘了招呼。傍晚,店鋪關(guān)門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數(shù)學王國里盡情漫游。一年到頭,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幾個小時,鉆研那些借來的數(shù)學書。有時睡到半夜,想起一道數(shù)學難題的解法,他準會翻身起床,點亮小油燈,把解法記下來。
10 正在這時,他卻得了傷寒病,躺在床上半年,總算撿回了一條命,但左腳卻落下了終身殘疾。在貧病交加中,華羅庚仍然把全部心血用在數(shù)學研究上,接連發(fā)表了好幾篇重要論文,引起清華大學熊慶來教授的注意(我們會在熊慶來的故事里,講到這件事)。
1932年在熊慶來教授的幫助下,華羅庚到了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當一名管理員。他一人要干幾個人的事,仍繼續(xù)自學課程,還自修了英文、德文,能用英文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