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筷子使的短篇一
眼看著這些果樹一天天長高,長粗壯,一些匍匐在地面的藤條也開始萌芽了。原本沒有引起果樹們注意的藤條逐漸增多,直到有藤條攀附上果樹。果樹聽說這些藤條也要參加結(jié)大瓜果比賽時,很不屑地問:“就憑你們那弱不禁風的身軀,可能嗎?”藤條羞澀地低下頭,但卻并未放棄。
春去秋來,果樹們與藤條都結(jié)果了。當果樹們結(jié)的果子越來越大時,果樹人發(fā)現(xiàn)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自己的枝條無法承受日益壯實的果子,幾乎每個果子超出一定的重量,要么弄折枝條墜落,要么就會被風搖曳得跌落。最后這些果樹就只得長出個頭不大的果子。
而那些藤條上結(jié)的果實境況卻大不一樣。因為藤條柔弱,當他們的身軀無法承受重量時,他們就俯下身軀,給果實一個緩沖,直到果實找到可以倚靠的地方,然后再輸送給果實養(yǎng)分,果實也就愈加成長。即使有大風來糾結(jié),藤條也會隨風而動,讓果實能得到生存。
豐收的時候,果樹們看著藤條所結(jié)的果實,再比較自己的果實,一個個漲紅了臉。最后評比出來,結(jié)出大果實是攀在樹枝上的冬瓜、還有把果實掩藏著綠葉中,屈居于地面的西瓜和南瓜,而他們都是藤條類的植物。
是什么原因讓結(jié)出大瓜的都是比果實小很多的藤條類呢?原來,藤細,貌似不堪重負,實則柔中帶剛,以韌性持久耐力,在軟中尋出路,而生發(fā)出可以牽引的藤須等,衍生出更多更大的力量。
而果樹因為干粗,則欲出人頭地,想拔地而起,卻不料遭遇大風大雨,不僅損花失果,而且被年枝拔根,最終屈服于殘酷的現(xiàn)實,終未能得到大的瓜果。
自從結(jié)大瓜果比賽后,果樹認識自己的處境。從此,高樹結(jié)細果,纖藤掛大瓜成了鮮明的對比。
以柔克剛,屈一時的低頭而鑄就剛強,最終成就自己。做人便也該是如何,那就是容忍的力量。
筷子使的短篇二
一天,與一位朋友吃飯,恰好父親來看我,我便把父親接來一起吃。父親是個寡言之人,吃飯期間,他一直靜靜地聽我們聊天,很少插話?;丶业穆飞?,父親說:“你這個朋友,不可深交?!?/p>
我愕然,問道:“爸,怎么了?”這個朋友,是因生意認識的,我與他合作過幾次,對他印象不錯。
父親說:“雖然我對他不甚了解,但從吃相看,基本可以估摸出他是個怎樣的人?!?/p>
算起來,這是我與朋友第二次在一起吃飯,我對他的吃相沒怎么注意。
“我注意到他夾菜的一個習慣性動作,他總是用筷子把盤子底部的菜翻上來,劃拉幾下,才夾起菜,對喜歡吃的菜,更是反反復復地翻炒,就好比把筷子當成鍋鏟,把一盤菜在盤子里重新炒了一次。”
我不以為然:“每個人習慣不同,有的人喜歡細嚼慢咽,有的人喜歡大快朵頤,不可苛求。”
父親搖搖頭說:“如果一個生活困窘的人面對一盤盤美味佳肴,吃相不雅可以理解,可你這位朋友本是生意之人,物質(zhì)生活并不困苦,如此吃相,只能說明他是個自私、狹隘之人。面對一盤菜,他絲毫不顧忌別人的感受,用筷子在盤子里翻來覆去地炒,如果面對的是利益的誘惑,他一定會不擇手段占為己有?!?/p>
接著,父親他講起小時候的故事。父親5歲時,爺爺就去世了,孤兒寡母的日子過得極為窘迫,常常食不果腹。有時去親戚家做客,奶奶會提前反復叮囑父親:“兒啊,吃飯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吃相,不能獨自霸占自己喜歡吃的菜,那會被人恥笑的。我們家窮,但不能失了禮節(jié)。”奶奶的話,父親銘記于心,即使面對滿桌菜味佳肴,他也不會失態(tài),總能控制有度。
末了,父親意味深長地說:“不要小瞧一雙筷子,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可以看出拿筷子者的修為和人品。”
后來發(fā)生的一件事,應(yīng)證了父親的話,為了一點蠅頭小利,那位朋友果然棄義而去。
從此,我一直謹記父親的話,一個人的一生,誘惑何其多,但要時刻對欲望加以節(jié)制,好的東西,更不能占為己有,要與人分享。提煉做人的品質(zhì),應(yīng)從一雙筷子的節(jié)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