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板書篇一
1、 通過探究實驗,得出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2、 采用思考、交流、討論、分析、得出結論的方法,進一步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
3、 通過鞏固練習體現(xiàn)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猜想→探究→得出結論→應用
1、 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2、 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3、 應用質量守恒定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啟發(fā)式、實驗探究式、交流討論式
:多媒體及課件、白磷、錐形瓶、托盤天平、硫酸銅溶液、鐵絲、蠟燭、鎂帶、酒精燈、燒杯、濾紙、玻璃片等。
復習:
1、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1) 磷在氧氣中燃燒;
(2) 高錳酸鉀受熱分解。
2、化學反應的本質是什么?
引言: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是不變的,那么在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是否發(fā)生改變?
猜想:可能變大、可能變小、可能不變。
(通過實驗探究驗證猜想是否正確)
[演示實驗]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
(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討論,與猜想是否相同。)
[過渡]剛才是老師通過實驗探究得出了結論,那么是不是一切的化學反應都存在相同的現(xiàn)象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己動手運用桌面上的儀器及藥品探究一下“硫酸銅溶液與鐵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學生實驗探究]分組活動。探究、討論、交流、記錄、發(fā)言、分析、總結。
(小結)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反饋練習]質量守恒定律應用于一些簡單的計算。
[問題思考]為什么一切的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呢?
[學生討論]通過學生的思考、分析、討論得出原因。
[分析]教師通過多媒體演示從微觀上進行分析。
[過渡]那么下面我們來觀察一下下面的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總和將怎樣變化?
[探究實驗]蠟燭的燃燒和鎂帶的燃燒。
(由學生探究后思考、交流、討論、分析原因)
[提出問題]如何改進實驗?
[反饋練習]見投影
[小結]學生敘述他們個人的收獲。
[作業(yè)]《百分達標》相關的練習。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板書篇二
1、課標中的內容
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用微粒的觀點對質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釋。
2、教材中的內容
教材不是從定義出發(fā),把質量守恒定律強加給學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與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存在什么關系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通過作出假設、實驗探究,交流討論,得出結論等科學探究方法,設計并實施一些實驗方案,指導學生觀察、思索,使學生從自己親身觀察到的事實中,經過思考,得到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一規(guī)律,然后教材又給出蠟燭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鎂條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這兩個實驗方案,讓學生比較前后質量變化情況,并分析發(fā)生變化的原因,進而較深刻地認識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1、知識技能基礎
初三剛開設化學課,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較高,通過學習,也掌握了一定的實驗技能,針對這些情況,我們采用實驗探究的方法,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在實驗中觀察,在觀察中討論,在討論中形成共識,不僅使學生學到新的化學知識,也可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有更深的理解。
2、學習能力方法
所授課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學習較主動,思維靈活,方法得當。
3、非智力因素
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喜歡探索新問題,能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
從促進學生發(fā)展出發(fā)制訂教學目標,全面考慮“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課程目標;注重科學方法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發(fā)揮多媒體的教學功能。
1、知識與技能
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關系,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shù)目沒有增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具體的探究活動,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并從微觀角度解釋化學反應的實質。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
1、教學重點
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運用。
2、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實質上去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即是導入新課,我用電視劇狄仁杰中的片段作為新課的導入,在這段視頻中,狄仁杰遇到了兩個困惑的問題:1.為什么蠟燭燃燒后質量會變小了呢?2.為什么鐵刀放置一段時間后質量會增加呢?通過這樣一則小故事,將學生的思緒帶進我們的課堂。讓學生思考: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前后的總質量有沒有什么變化呢?讓學生產生疑問,分歧。并運用歷史上科學家對于質量守恒的貢獻講述質量守恒定律的發(fā)展史,拉近學生和科學家之間的距離。
設計意圖: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設計引起學生的思維沖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讓學生和科學家產生共鳴并感覺到到化學和生活緊密相連,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熱情,增強自信心。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教師演示天平上白磷在錐形瓶中的燃燒實驗,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和總結實驗現(xiàn)象,從而初步引出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注重鍛煉學生的觀察和總結能力,并在學生腦海中初步形成質量守恒思想。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 學生分組親自動手做“鐵釘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試驗”和“碳酸鈉和稀鹽酸的反應”,在實驗中要求學生記錄實驗條件,實驗現(xiàn)象,并總結敘述實驗結論,而在這兩個實驗中因為實驗條件的不同,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實驗結果不一,教師從中引導,讓孩子在腦海中自主建構在封閉條件下,化學變化前后反應物和生成物物質的質量不變。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定律,并且認識到定律的嚴謹性,鍛煉了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總結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思想。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播放電解水演示實驗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對于質量守恒定律中因為變化過程中原子的'種類、原子的數(shù)目、原子的質量都沒有改變,讓學生對于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進一步得到升華。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微觀上進一步理解質量守恒定律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 歸納概括,小結課題這個環(huán)節(jié),以質量守恒定理為中心,把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做一總結。本節(jié)課主要探究了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適用范圍,應用以及實質。以圖表的形式直觀的展示給學生。
設計意圖: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鞏固知識。
第六個環(huán)節(jié)?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課題開始前導入問題,讓學生親自體驗一把做狄仁杰的感受,并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以此擴大知識的應用面,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能夠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為了進一步鍛煉這種能力,我們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我給學生布置了家庭小任務。
設計意圖? 通過反饋練習和拓展延伸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化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1、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是因為( )
a、反應后物質的種類沒有變化 b、反應后原來的種類沒有變化
c、反應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和質量沒有變化
d、反應后分子的種類、數(shù)目和質量沒有變化
2、現(xiàn)有化學反應a+b=c,若mga和ngb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生成c的質量是( )
a、等于(m+n)g b、小于(m+n)g
c、大于(m+n)g d、不大于(m+n)g
3、小明在練習制作“糖葫蘆”時,在給蔗糖加熱時產生了炭黑和水(整個過程密閉),這一事實說明了( )
a、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組成的純凈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氫、氧元素組成的
4、下列各組物質,在敞口容器里發(fā)生反應,容器內物質的總質量在反應前后不變的是( )
a、鎂條放入鹽酸中
b、高錳酸鉀固體受熱分解
c、硫酸銅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d、在空氣中加熱銅粉
5、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鐵絲在氧氣中空氣燃燒后生成的質量為( )
a、大于鐵絲質量
b、小于鐵絲質量
c、等于鐵絲質量
d、可能等于鐵絲質量
6、高錳酸鉀受熱分解后,剩余固體質量是比反應物高錳酸鉀的質量小,因此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對嗎?為什么?如何設計實驗來進行驗證?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方式,以問題教學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方法與手段,力求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有系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既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更關注學生的興趣激發(fā),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習過程中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形成。
該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在活動與探究中,引導學生認真完成實驗和做好結果記錄,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思索歸納,并與同學、教師進行交流和討論,得出結論。
這些實踐活動不但有利于學生獲得知識技能,也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扎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探索的學習方法。本節(jié)課對演示實驗1的改進,使學生對封閉體系和開放體系中的化學反應都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有了更直觀的理解,使認識更加深刻,效果較好。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板書篇三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2)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沒有增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簡單的探究活動體會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對質量守恒定律含義的理解
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實驗儀器、化學反應模板、教科書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2)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沒有增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簡單的探究活動體會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對質量守恒定律含義的理解
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實驗儀器、化學反應模板、教科書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視頻】《元芳的蠟燭》
【提問】蠟燭燃燒、鐵劍生銹都是化學變化,那究竟化學變化后物質的質量會如何變化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
學生認真觀看視頻、討論并回答
從視頻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為探究的問題做鋪墊。
【提問】首先我們對紅磷燃燒,鐵定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這兩個化學反應進行探究。
【展示】我們知道,進行探究都需要用到的儀器是天平。
【提問】我們先探究紅磷燃燒,用的是這套裝置??梢钥吹?,錐形瓶底部有細砂,套有玻璃管和氣球。這三者有什么作用
【展示】細砂、玻璃管、氣球的作用。
思考,回答問題
(大部分學生能回答出細沙作用,但不知道玻璃管有何作用)
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實驗】
1、先稱取反應前的物質質量,為xxg,記錄在書本表格上(投影)。
2、現(xiàn)在我準備引燃紅磷,同學們的任務是觀察紅磷燃燒的現(xiàn)象,還有氣球的變化。
3、引燃紅磷。我們可以看到紅磷燃燒。
4、把實驗現(xiàn)象記錄在書本表格上,生成的白煙是五氧化二磷固體。
5、再次稱取反應后的物質質量,我們發(fā)現(xiàn)質量沒有變化。
6、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后,質量并沒有發(fā)生變化。我們把反應前的物質稱為反應物,反應生成的物質叫做生成物。(配合黑板板書)
記錄數(shù)據(jù)。
觀察反應。
產生大量白煙,過一會熄滅。氣球膨脹然后變得干癟。
記錄現(xiàn)象,并在此讀數(shù)。
反應物總質量=生成物總質量
引導、過渡紅磷燃燒的裝置;先清楚燃燒注意的事項,并明白各樣儀器的作用,增強學生實驗理論知識。逐步引導學生自主完成課堂筆記。
懂得歸納。
【過渡】可能由紅磷反應前后質量相等只是巧合。所以我們需要繼續(xù)探究。
【實驗】
1、實驗
2、可以觀察到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展示給前排同學看),也即已經發(fā)生化學反應。
3、再次稱量發(fā)現(xiàn)質量,沒有變化。也就是這個反應也是反應前后物質質量沒有變化。
4、取出鐵釘投影,并與未反應的鐵釘作對比。(書寫符號表達式)
觀察現(xiàn)象,并記錄現(xiàn)象以及天平讀書。
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探究精神。
加強學生對現(xiàn)象的描述能力。
先讓部分學生證實已經反應,使得實驗更加有說服力。
對比明顯,學生思路更清晰。
【小結】通過這兩個化學反應,我們發(fā)現(xiàn),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是不會變化的。我們把這樣的規(guī)律稱為質量守恒定律。
【練習】強調我們所說的質量守恒只是用于化學變化。
觀察、思考,小結。
了解自來水廠生產流程。體會生活中的化學,深刻認識化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過渡】我們發(fā)現(xiàn)這兩個裝置它都是密閉的。是不是所有的化學反應都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呢?我們繼續(xù)進行探究。
【實驗a】
1、碳酸鈉與鹽酸。
2、觀察現(xiàn)象。
3、質量變輕了,為什么,有什么補救方法。
4、仍然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嗎?
【實驗b】
1、鎂條燃燒。(坩堝鉗前后對比)
2、現(xiàn)象,質量。
3、是不是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都有錐形瓶,密封
產生大量氣泡,氣泡跑走了,質量就變輕,使裝置密閉,或者把跑走的氣體手機回來,天平就平衡了。
發(fā)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體,大量白煙。遵守,損失大量氧化鎂。
使學生想到前兩個裝置的共性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此實驗也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再次鞏固質量守恒定律。
【微觀解釋】
1、用氧氣與氫氣燃燒生成水的模板解釋化學反應的本質。
2、此過程中原子質量、數(shù)目、種類不變,所以物質質量也不變化。
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組合。
不變。
培養(yǎng)積極思維能力。
板書設計:
質量守恒定律
1、化學變化
反應物總質量=生成物總質量
2、微觀本質:原子數(shù)目 原子種類 原子質量→不變→物質質量不變。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板書篇四
【學情分析】
學習該課題之前,學生已知道許多化學反應,能用微粒的觀點從質變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學變化的實質,但對于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是否改變還缺乏認識。從量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的觀念有待建立。
學生在討論、探究的學習方式中,小組合作已經比較默契,學習資源能夠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實驗操作,初步具有實驗探究的能力。但在“作出假設”“實驗方案的設計”“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學習動態(tài)。一方面經過第四單元的學習,學生初步形成從宏觀與微觀兩方面認識物質的基本思路,并且對化學用語有大致的了解,這些是進行化學思維分析的基礎,在本單元學習中需要進一步發(fā)展。另一方面,經過一段時期的抽象思維相對集中的學習過程,有必要通過能夠讓學生參與的實驗來調動和發(fā)展學習興趣,從而在新的認知框架上形成學習化學的方法和發(fā)展態(tài)勢。
【設計思路】
所有的化學變化都無一例外的遵循質量守恒定律,當面對這一統(tǒng)轄所有化學變化的定律時,難道我們對此不感到驚奇嗎?如果通過本課題的學習,學生能夠產生如上一些體驗,那是我們所盼望的。我們渴望本課題的教學能從單純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發(fā)展到樹立觀念,產生體驗的水平。如何才能產生體驗?
一是讓學生親自動手發(fā)現(xiàn)質量守恒定律,將驗證性實驗改為自主探究性的實驗,讓學生親自設計試驗、完成實驗,體驗自己生產“質量守恒”這一知識結論的快樂。
二是通過化學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產生過程。重溫歷史,讓同學們回到了2百多年前,與拉瓦錫一同思考,一同實驗,感受拉瓦錫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觀點的重要性,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的發(fā)現(xiàn)是一個在新觀念支配下經過大量一絲不茍的定量實驗的探究過程。
三是創(chuàng)設學生的認知沖突。當多數(shù)同學從“化學反應是一個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而同意“反應前后質量相等”的觀點時,通過蠟燭燃燒實驗,學生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指針向砝碼一端偏移,從而很自然的迸發(fā)出尋求原因的欲望和動力。當學生用自己預設的實驗方案成功的實現(xiàn)了他們的設想時,同學們在分享喜悅的同時會認識到實驗方案的設計對獲取正確結論的重要性,體驗到認識的發(fā)展是理論和實踐不斷交鋒和不斷融合的過程。
四是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實例(如螺栓螺母的不同組合,總質量不變)作為質量守恒的類比模型,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實現(xiàn)形象到抽象的跨越,由此能更容易的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
五是將更多地說話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表達他們的意見,使課堂始終充滿自主、合作、開放、互動的氣氛,針對不同的意見讓學生充分討論,在質疑、爭論、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將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和提高。這種自主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知識和技能建構的過程,也是一個最容易產生體驗的過程。
在教學設計中,我們追求“預設和生成”的統(tǒng)一,貫徹以學生的問題為線索來推動課堂的原則。備課中時時考慮學生會怎么想,多多做出針對學生各種反應的預設,上課時要隨時抓住學生即時提出的問題,從學生的問題出發(fā)組織教學,堅持將學習的第一機會和權力交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比如,讓學生換個角度,從量的方面對學過的反應提出問題,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提煉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和教學的線索。不再由教師領著學生亦步亦趨,而是教師建立橋樁,讓學生自己搭橋實現(xiàn)跨越。
本節(jié)將科學探究作為教學的突破口,力求將傳統(tǒng)教學的“以知識為本”轉移到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體現(xiàn)“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融為一體的化學教學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不但使學生能夠較為深刻的理解質量守恒定律而且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追求在學習的成功體驗中,享受學習,享受科學。
1、教學方法:實驗探究、類比。
2、【學生實驗】燒杯、天平、錐形瓶、小試管、帶膠頭滴管的橡皮塞、大理石、稀鹽酸、澄清石灰水、粗鐵絲、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
3、【演示實驗】天平、燒杯、表面皿、木塊、蠟燭、水、火柴。
4、多媒體教學課件。
本節(jié)課是初中化學學習中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接觸定量化學實驗,必須重視啟蒙與提升相結合。由質量將宏觀的定性分析,向微觀的定量分析過渡,立足于定性地理解,培養(yǎng)定量微觀分析的意識。還要注重探究中的變量分析與控制的基礎——對比的設計與運用,激活學習思維,發(fā)展學習方法與能力。
注意科學探究教學要素中有關證據(jù)收集、結論解釋和反思與評價等學習內容與方法的滲透,重視通過知識與技能,引導認識過程與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板書篇五
知識技能:
1、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2、能用分子、原子觀點解釋質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釋一些簡單現(xiàn)象以及進行一些簡單計算。
3、認識定量研究對于化學科學發(fā)展的重大作用。
能力培養(yǎng):通過引導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進行探究并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分析能力、表達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 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應用。
難點: 從微觀角度解釋質量守恒定律,運用質量守恒定律進行相關計算。
輔助手段:多媒體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言]一天,福爾摩斯像往常一樣滋滋有味地抽著他的煙斗,房間里充滿了刺鼻的煙味。他的助手華聲問道“敬愛的神探先生,別人都說你很聰明,那么你能告訴我你吐出的這些煙和氣體有多重嗎?”請同學們來回答神探助理提出的問題。由此引出本節(jié)課內容,并板書課題“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專題復習”。
[展示]多媒體展示本專題考情分析以及中考對本節(jié)內容的要求。
[課前回顧]復習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并板書“一、基礎回顧”),對相關問題加以強調,如:對內容中“參加”一詞的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只適應于化學變化;只是質量守恒,不能擴大到其他物理量;應用質量守恒定律時,要特別注意有氣體或沉淀參與的化學反應。
多媒體展示相關內容。
[知識延伸]引導學生回顧并思考化學反應前后的變量,不變量,以及可能變量。即從微觀角度理解并解釋質量守恒定律。
[板書]二、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1、 推斷物質的元素組成。
2 、確定物質的化學式。
3、 解釋生活或實驗中的一些現(xiàn)象。
4、 用質量差確定某一物質的質量。
5、化學計量數(shù)的待定。
6、表格數(shù)據(jù)分析。
多媒體展示例題,并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得出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解決一些問題的一般方法。
[板書]三、直通中考
分析近五年有關質量守恒定律應用的考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小結] 本節(jié)課同學們都有哪些收獲?
傾聽并思考,舉手回答解決引言中問題的方法。
觀看
思考,并積極配合老師,回答老師提出的相關問題。
回顧思考
積極思考,并進行分組討論,解決相關問題。
歸納總結
思考,討論
小結歸納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復習目標,準確把握中考動向,做到有的放矢。
使相關基礎知識條理、系統(tǒng)化,加深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認識。
實現(xiàn)宏觀到微觀的跨越,更加透徹的認識并分析質量守恒定律。
明確相關知識考題類型,做到有的放矢。
了解中考動向,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