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祥林嫂人物形象分析圖 祥林嫂人物形象分析教案篇一
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她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著眼,不開一句口,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從這段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個健康、樸素、勤勞、安分守己、對生活的要求極低的人。
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jīng)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體現(xiàn)了主人所受的創(chuàng)傷之深?!按缺印?,寫出了祥林嫂既是一個慈祥的中年婦女,是有著悲慘命運的婦女。
五年前花白的頭發(fā),即今已經(jīng)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jīng)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第三段描寫與前兩段描寫有著很大的不同。祥林嫂陷入了空前的困境。竹籃,空的破碗,下端開裂的竹竿:這三樣東西,是祥林嫂生命最后階段唯一的陪伴物。作者有意把“空的”“下端開了列”作了強調,表明祥林嫂行乞時間之長久,行乞境況之艱難。祥林嫂的悲劇性,得到了進一步的展現(xiàn)。
總括祥林嫂的形象: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勤勞、善良、樸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視。
肖像描寫是小說中的一大亮點,在分析肖像的過程中同時兼顧品味小說語言,通過品味小說語言進一步把握人物形象,因為語言是小說形象的載體,小說形象是通過語言得以展現(xiàn)的。